『壹』 我需要一些人教版高一關於語文文言文的練習題,和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的練習題。
說明:本試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兩部分,第一卷60分,第二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餘100分);答題時間120分鍾。
第I卷(共60分)
一、(30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
A.氾水(fàn) 棲息(qī) 游說(shuǒ) 跌宕多姿(dàng)
B.會稽(jǐ) 官宦(huàn) 更改(gèng) 搖曳生姿(yè)
C.昳麗(yì) 窺視(kuǐ) 諷諫(jiàn) 寢食不安(qǐn)
D.唾棄(tuò) 翁媼(ǎo) 溝壑(huò) 恃才傲物(shì)
2.下列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軍,駐扎)
B.公從之,辭曰 (辭,推辭)
C.行李之往來 (行李,出門時帶的包裹、箱子等)
D.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戍,防守、守衛)
3.和例句中「夫」字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②夫晉,何厭之有
③夫戰,勇氣也 ④予觀夫巴陵勝狀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⑥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A、①⑥ B.②③ C.④⑤ D、③④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5.對下面「之」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②何厭之有
③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④輟耕之壟上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6.對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組是 ( )
①晉軍函陵 ②若不闕秦 ③聞寡人之耳者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⑤私我也 ⑥吾妻之美我者 ⑦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⑧趙王之子孫侯者 ⑨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⑩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A.①⑧/②③⑨⑩/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③④⑤⑨⑩/⑥/⑦
C.①⑧/②③⑨⑩/⑥/④⑤/⑦
D.①⑦/②③⑨⑩/⑥/④⑤/⑧
7.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謙稱的一項是 ( )
A.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B.老臣賤息舒淇,最少
C.寡人聞古之賢君 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8.下列加點字活用不同類的一項是 ( )
A.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B.請勾踐女於王。
C.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D.君將哀而生之乎。
9.從句式特點看,找出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項 ( )
A.夫晉,何厭之有 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諸侯有在者乎
10.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
A.《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紀傳體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B.《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記載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
國的史實。
C.《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的
計策及有關的謀議或辭說。
D.「二十四史」是指我國古代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前四史」則指「二十四史」中
的《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
二、(略9分,每小題3分)
三、(21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17題。
勾踐說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行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飲其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14.列兩組句子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 ②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
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④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
A.兩個「以」相同,兩個「之」也相同 B.兩個「以」相同,兩個「之」不同
C.兩個「以」不同,兩個「之」相同 D.兩個「以」不同,兩個「之」也不同
1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沒有古今異義現象的一項是 ( )
A.進不用命,退則無恥 B.吊有憂,賀有喜
C.潔其居,美其服,飲其食,而摩厲之於義 D.果行,國人皆勸
16.下列句中加點詞,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 ②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 ③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
④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 ⑤夫差與這成而去之 ⑥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 ⑦又敗之於沒,又郊敗之
A.①⑤/②④⑥/③⑦ B.①⑤/②④/⑥/③⑦
C.①②④⑤/⑥/③⑦ D.①/②④⑤/⑥/③⑦
17.下列判斷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越王勾踐被夫差打敗之後,重用賢能,共治國事。大夫文種以其傑出的外交才能為議和創造了條件。
B.吳王夫差受惑於大臣太宰嚭,所以不聽伍子胥諫言,麻痹輕敵,養癰成患,為後來身死滅埋下了伏筆。
C.為了取信於民,恢復國力,勾踐採取了一系列富國強民的措施。為了迷惑夫差,他甚至屈尊作了夫差馬前的開道者。
D.經過十年的養精蓄稅,越國完全具備了復仇的條件;更由於勾踐深得民心,因而民眾能夠同仇敵愾,所向披靡,最終滅掉了吳國。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8—20題。
趙太後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後不肯,大臣強諫。太後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後。太後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後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後。」太後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於身也。」太後曰:「老婦不能。」大後之色少解。
18.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太後不肯,大臣強諫 強:竭力
B.至而自謝 謝:道歉
C.乃自強步 強:勉強
D.少益耆食 益:更加
19.對下列兩組句中加點詞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③趙氏求救於齊
②君畏匿之,恐懼殊甚 ④和於身也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20.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
A.趙太後剛執政,秦國就進攻趙國,因此,趙太後非常氣憤。
B.齊國以趙太後的小兒子到齊國作人質為派兵援救趙國的條件。
C.觸龍見趙太後之後問候並閑談養生之道,是為了趙太後能答應安排他的小兒子進宮當侍衛。
D.趙太後的怒色消解了些,為觸龍說服趙太後創造了良好的氣氛。
E.「太後之色少解」是因為觸龍有了不必讓長安君作人質就可以退敵的良策。
第Ⅱ卷(共90分)
四、(20分)
五、(12分)
26.《戰國策》又名____,是記述我國___時期歷史的___體史書,它屬於___時代的歷史散文著作,流傳到現在的本子是經過西漢末年劉向編輯整理過的。(4分)
27.默寫下列語句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共8分)
(1)寡人聞古之賢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妾之美我者,畏我也;_____
_____,________。
(3)宮婦左右莫不私王,____,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四境之內,_____。
六(8分)
28.翻譯下面短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陶公侃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鮓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世說新語》)
[注]坩:土罐。 鮓:魚干。 餉:饋,送。 見:用在動詞前,起代詞作用。
(1)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面這段話中有幾處有毛病,請在有錯誤的地方畫上橫線(畫兩處即可),依次標上序號,然後再指出病因並改正這些錯誤。(4分)
龍卷風襲來時,路上行人跑到附近的商店躲避。一家不大的商店,擠滿了路過的避難人。突然小商店被龍卷風颳得倒塌了。狂風過後,人們從廢墟中救出三十多名遇難者,迅速送到醫院搶救。經醫生診治後,有將近十餘人因傷勢較重,仍需留在醫院繼續治療。
序號 病 因 改 正
①
②
七、作文(50分)
30.某地街頭的磁卡電話剛裝上不久,就幾乎被全部破壞;某些節日里擺上街頭的鮮花,一夜之間被人搬光了。全國青年歌手電筒視大賽,歌手們每每在評委設置的素質題面前手足無措;以演「小燕子」出名的影星身穿日本國旗裝的照片出現在《時裝》雜志,遭國人譴責。大學生們常常遺失「飯卡」,但很少有人還給失主,或還回卡時,卡上的錢已被花光。張家界當年搞破壞性開發時估計沒少花錢,如今拆掉這些建築恢復自然景觀,又得花十個億。媒體關注這類事情時,異口同聲地把原因歸之於國人素質太低。
請以「素質」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看法和信念。也
可以編寫故事、寓言等。所寫內容必須在「素質」的范圍之內。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於800字
高一語文同步測試(5)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一、1、C (A游說shuì;B更改gēng;D溝壑hè) 2、C 3、C 4、D (介詞,和。A介詞,在 / 介詞,對;B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 助詞,的;C介詞,因為 / 介詞,用。) 5、B 6、C 7、A 8、B 9、D 10、A (「紀傳體」應為「編年體」。)
二、略
三、14、D 15、C 16、B 17、B 18、D 19、D 20、B D
四、略
五、26、《國策》 戰國 國別體 先秦
27、(略)
六、28、(1)母親封好魚干交給送來的人,反而寫信責備陶侃說
(2)你當官,把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慮啊
29、①「路上行人」刪掉「路上」;②「路過的避難人」改為「避難的人」;③「遇難者」改為「受傷的群眾」;④「將近十餘人」刪掉「將近」或「余」;⑤「仍需留在醫院繼續治療」刪掉「仍需」或「繼續」。
七、30、(略)
『貳』 求高一必修二語文古文中常考的重點的一些句子,馬上期末考試了,正在復習,跪求
一般說來,期末考試與課本關聯程度不是很高的,小閱讀不是課本上的,大閱讀不是課本上的。文言文的文段雖然不是課本上的,但實詞或虛詞考查可能有課本上的,但也無法找出重點來,只能是把課下注釋好好看看,尤其是實詞虛詞通假字以及詞類用,翻譯題更與課本無關,但用得著特殊句式固定搭配等知識點。至於語言知識運用題,可能與現代文的課下注釋關系要密切一些,也是把課本注釋好好看看,另外,如果有練習冊,可以把那裡面的音形成語病句好好做做。1:第一課毛澤東寫的《沁園春。長沙》容易在語文考試中的填詩詞部分出現一兩句但使用率不是很高。第一課後面的三首最好要會背會默寫。因為卷子上會出:寫出毛澤東在長征期間寫的詩詞一首。
2:第二課詩兩首雨巷的點擊率不高。但是再別康橋要會背會默寫啊。特別是第二節到第六節。
3:第二單元當然是最重要的了。因為是文言文嘛。最主要的幾句話是: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不僅要會寫字還要會翻譯才行。特別是第二局考察的次數非常高。還有翻譯哦!!
4:第五課的荊軻刺秦王,雖然不用背誦但是第九自然段是要會的。特別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千古名句嘛自然要會的。切記翻譯!
5:鴻門宴一刻不需要背誦但也還是有幾句是重中之重。——,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還是要注意一定要會翻譯。因為所有的試卷上出這個翻譯的都很多
6:其餘的地方都不會出了。但是要全面的復習,特別是書本後面推薦看的書籍,有可能會考上一兩個。
『叄』 2019-2020年第一學期高中語文必修二11月份月考卷子及答案幫我說一下嗎
真實,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不說謊:不做假:不違背良心。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肆』 以逍遙游蜀道難赤壁賦為默寫的高中語文試卷
高中:氓(必修一);離騷(必修一);阿房宮賦(必修二);逍遙游(必修二專);赤壁賦(必修屬二);蜀道難(必修三);登高(必修三);琵琶行(必修三);錦瑟(必修三);虞美人(必修三);念嬌奴赤壁懷古(必修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伍』 高中必修二語文化學優案第一單元綜合測試卷作文
二十年後,我回到了我的故鄉。 下了車,啊,我大吃一驚,路是一條條的專水泥路。汽車屬的速度可以和飛機相比,仔細一看,全是氣式的,汽車不要輪子,用空氣浮在空中。駛去,排出的尾氣是水蒸氣。看了幾眼,我走進了大門。咦,這是我的故鄉嗎, 一座...
『陸』 誰有高一必修二語文世紀金榜的答案
建議你還是去貼吧問下(比如數學吧,高考吧,語文吧,英語吧等等)…大回.家在學.校做都是做紙制答.的,根.本不是電,.子的,誰也不會給你一題..題..手.打。即使有也要給你找試卷,拍照,上網上傳等麻煩的步驟基本沒人會去做,所..以別..乾等了。還有就是你可以在網路文庫里搜題目,或者把題目打幾十個字出來用網路直接搜索下,說不定能找到。或者你可以去出這本書的官網看下,官網上也可能有答案.還有就是大型的考試也不會有答案了,除非是考完成績出來後,與其在這求答案,你還不如去好好復習,爭取考好來
『柒』 2013~2014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測試題
第一單元
一、基礎知識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蓊蓊(wéng)點綴(zhuì)潭柘寺(tuò)翹首回望(qiáo)
B.霎時(shà)譏誚(qiào)渺茫(miǎo)一椽破屋(chuán)
C.廿四橋(èr)倩影(qiàn)瑣屑(xiè)物阜民康(fù)
D.踱步(ó)斑駁(bó)落蕊(xīn)拈花惹草(niān)
2.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落寞 混沌 馴鴿 牽牛花 蓊蓊鬱郁
B.彌望 裊娜 脈脈 梵婀玲 青翠欲滴
C.斑駁 豐姿 風致 盧溝橋 沒精打采
D.悲涼 參差 幽僻 泊來品 亭亭玉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 ,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 。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 ,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A.點綴 落葉 觸覺 寂寞 B.裝飾 落葉 感覺 落寞
C.點綴 落蕊 觸覺 落寞 D.裝飾 落蕊 感覺 寂寞
4.對下面句中加點詞語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A.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落寞:冷落,寂寞)
B.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大意:大致的輪廓)
C.一定會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已:已經)
D.文字里有一個「秋士」的成語。(秋士:古時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識分子)
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我國企業遭遇的知識產權國際糾紛越來越多,但國內能夠應對這些訴訟的高級人才卻是百里挑一,極其缺乏。
B.「權錢交易」「權權交易」等時下的腐敗病症,在文藝界雖不說樣樣俱全,但該領域遭受「感染」卻是不容置喙的事實。
C.小李新買的房子裝修得十分豪華,鋼絲紗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燈,真是琳琅滿目。
D.近日面世的《共和國萬歲》郵票珍藏大系,版面設計新穎別致,郵票藏品豐富多樣,可謂「郵苑奇葩,傳世珍藏」。
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這位曾經馳騁乒壇的名將已經回到祖國,現就任於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從事運動醫學的教學與研究,為國家的體育事業貢獻他的力量。
B.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觀念,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可讓病人得到更多心理安慰,也有利於提高醫院的社會聲譽和經濟效益。
C.「錦」是一種絲織品,在古代,由於珍貴的原材料、繁瑣的生產工藝,使得織品數量有限,是達官貴人才能享用的時尚奢侈品。
D.在中國,盡管把恐龍化石當做「龍骨」並作為一味中葯已有很長歷史了,但從科學角度對之進行發現和研究,則是從20世紀才開始的事。
7.下列有關文學常識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他是詩人、散文家、學者,又是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毛澤東稱他「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B.郁達夫,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曾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了「創造社」,還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他的成名作是自傳體短篇小說《子夜》。
C.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一貫有樸素的美,他力求「真」,「回到樸素,回到自然」。《荷塘月色》的語言樸素典雅,准確生動,貯滿詩意。
D.《故都的秋》是現代散文中的名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美。課文的文眼,即「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此句提綱挈領,統領全篇。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荷塘月色》一文中的語段,回答問題。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1.文中加點的詞語極富表現力,下列關於這些詞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以流水喻月光,用動感極強的動詞「瀉」加以點化,將月光寫活了,寫出了月輝照耀、如傾如瀉的景象。
B.一個「浮」字,又表現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縹緲輕柔的姿容。
C.「斑駁」是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這里表明黑影中還有綠色與銀白色。
D.本來是倩影映在荷葉上,卻說成「畫」在荷葉上,「畫」含有人為的動作,彷彿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揮墨描繪「倩影」。這里表現出一種趣味,也顯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2.通感,指感覺的轉化、遷移。品味文中畫線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藝術效果。
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二)閱讀《故都的秋》一文中的語段,回答問題。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鍾聲。在北平 不出門去吧, 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 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1.在文中括弧處填入恰當的關聯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雖然……只要……就 B.即使……就是……也
C.雖然……但……也 D.即使……只要……就
2.作者不寫名勝古跡,而是著力描寫普遍存在於家家戶戶、街頭巷尾的景象。對作者這樣選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因為只有這些平凡的景物才能代表北平秋色的特點。
B.表明北平的秋意無處不在。
C.著力寫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平凡景物,體現出作者的平民意識。
D.名勝古跡處繁鬧之境,而且秋色較為明艷,與作者當時的心情不合拍。
3.下面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青天」等描寫,是從視覺入手,描寫北國的秋高氣爽和天色清純。
B.「馴鴿的飛聲」,是從聽覺角度寫秋天的「靜」,靜中有動,更顯其靜。
C.「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這「日光」給人明麗燦爛的感覺,使作者感到秋光的絲絲暖意。
D.文中寫景選用的大多是些「冷色」,如青、藍、灰、白等等,以此來顯示深沉、淡泊的特徵。
4.作者希望「在牽牛花底」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作為「陪襯」,是因為( )
A.這樣能顯出牽牛花的勃勃生機。
B.這樣才構成一幅完整、客觀的圖畫。
C.這樣能讓人更加體會到秋的意韻。
D.這樣能讓人心情愉悅。
5.下列對於《故都的秋》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標題「故都的秋」,暗含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一種境界。
B.「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句話點明了故都之秋的特點,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C.本文在描繪故都的自然景物時,流露出憂郁、孤獨的心境,表現了悲秋的主題。
D.課文多處採用對比的手法,烘托出故都的秋與眾不同的特色,也表現出作者對北國之秋的嚮往和贊美。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岳 樺
任林舉
第一次去長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從那時起,才知道岳樺是一種樹的名字。那是一種只在長白山上才有的樹。
那時的長白山,還沒有進行旅遊開發,沒有什麼所謂的「景點」,許多人去長白山,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看天池。我們大概也是那個樣子,所以一爬上汽車,人們的心和飛旋的車輪就達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盤旋而上,直奔峰頂。盡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樹、好景層出不窮,但似乎都與我們無關。過後,當我重新翻閱那天的記憶時,除太陽未出時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後的那泓天池水還算清晰,中間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紅綠交錯、模模糊糊的虛影,如一張張焦距沒有對準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樺樹,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意外,也是一個驚奇。
接近山頂時,我無意中將疲憊的目光從嘈雜的人群轉向車外,突然,我感覺到,有什麼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那些樹,紛紛沿著山體將身軀匍匐下去,並在斜上方把樹梢吃力地翹起。在透明的、微微顫抖的空氣里,我彷彿看到一種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這些樹的軀干之上,使這些倔強的生命在掙扎中發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這些樹的名字,就叫做岳樺。
本來,樹與樹並立於一處時應該叫做林或森林,但許許多多的岳樺樹並存一處時,我們卻無法以「林」這個字來定義這個集體。因為它們並不是站立,而是匍匐,像一些藏在掩體下准備沖鋒或被火力壓制於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樣,集體卧伏於長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給它們一個詞不可的話,也許叫「陣」或「陣營」更合適一些。那麼,構成這個巨大陣營的,到底是怎樣的一支隊伍?它們到底肩負怎樣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樺和岳樺在血緣上有什麼聯系,不知道它們到底是不是同一種植物,但我堅信,它們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當初它們生命的基因都來自於同一棵白樺樹上的同一顆種籽。
白樺生在山下,與溪水、紅楓相伴,過著養尊處優、風流浪漫的日子,風來起舞,雨來婆娑,春天一頂翠綠的冠,秋日滿頭金色的發,享盡人間的艷羨,占盡色彩的風流,如幸運的富家子弟,如萬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樺卻命里註定難逃絕境,放眼身前身後的路,是道不盡的蒼茫、蒼涼與滄桑。
有人斷言:「性格決定命運。」暫不說這句話用於人是否准確,但用到樹上,肯定是不準確的,實在講,應該是命運決定了性格。岳樺,之所以看起來倔強而壯烈,正是由於它們所處環境的殘酷。
想當初,所有的樺都是長白森林裡白衣白馬的少年,峰頂谷底任由馳騁。後來,那場聲勢浩大的火山噴發,將所有的樹逼下峰頂,就在向下奔逃的過程中,命運伸出了它無形的腳,一部分樺便應聲跌倒。一個跟頭跌下去,就掉入了時間的陷阱,再爬起來,一切都不似從前。前邊已經是鬱郁蔥蔥的一片,每一種樹都沿著山坡占據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沒有了空間,沒有了去路;而後面,卻是火山爆發後留下的遍地瘡痍與廢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裡卻有著絕地求生的巨大空間,盡管那裡有風,有雪,有雷電,有滾燙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後,它們還是選擇了調頭向上。
一旦選擇了返身向上,樺就變成了岳樺。而今,不管我們把怎樣的情感與心願給予岳樺,岳樺也不可能變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樺了,如同山下的白樺永遠也不能夠站到它們這個高度一樣,它們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與平淡。因為從白樺到岳樺,作為一種樹已經完成了對樹本身或者對森林的超越,它們的生命已經發生了某種質變。而今,與山中的那些樹相比,岳樺更像一場風;與那些各種形態的物質存在比,岳樺更像一種抽象的精神。
(有刪節)
1.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寫長白山之行時插入了一段事後的記憶,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解釋下列畫線句子在文中的含義。
(1)我彷彿看到一種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這些樹的軀干之上,使這些倔強的生命在掙扎中發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2)命運伸出了它無形的腳,一部分樺便應聲跌倒。一個跟頭跌下去,就掉入了時間的陷阱,再爬起來,一切都不似從前。
3.作者堅信岳樺與白樺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麼?請根據文意作簡要概括。
4.文章最後一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來表現岳樺?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三、語言表達
對「幸福」的理解因人而異。請仿照示例,將下面作品中兩個人物的話補寫完整,表達人物對「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話補寫的字數不超過30字。
示例:《守財奴》中的葛朗台說: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庫的鑰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項鏈》中的瑪蒂爾德說:我的幸福就是
(2)《荷花澱》中的水生說:我的幸福就是
四、寫作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我們一定不要忽視每一個小小的富有人情味的細節,或許那正是我們人際關系和事業成功的關鍵。一句溫暖的話語,暖和了漫長的冬天。
請以「細節」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標題自擬,文體自選(詩歌除外),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
1.B
柘廿蕊
2.D
解析:D項「泊」—「舶」。
3.C
4.C
解析:已:抑制。
5.D
解析:D項「新穎別致」意思是新奇、不同尋常,正確;A項「百里挑一」的意思是從一百個里挑出一個,形容十分出眾。本項的意思是「我國企業遭遇的知識產權國際糾紛越來越多」而「能夠應對這些訴訟的高級人才卻極其缺乏」,不合語境;B項「不容置喙」是「不容許插嘴」的意思。在這里應該用「不容置疑」,表示無可懷疑;C項「琳琅滿目」多指書籍或工藝品。
6.B
解析:A項贅余,去掉「就任於」中的「於」字;C項語序不當,「珍貴的原材料、繁瑣的生產工藝」改為「原材料珍貴,生產工藝繁瑣」;D項詞序不當,應該是「研究和發現」。
7.B
解析:郁達夫的成名作是自傳體短篇小說《沉淪》。
二、閱讀理解
(一)
1.C
解析:「斑駁」原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這里有深淺不一的意思。
2.參考答案:這是由視覺向聽覺轉移。月光與樹影是寧靜的,用「名曲」來形容,將讀者帶入一種幻境,光與影的白黑塊,彷彿變成了活潑跳躍的音符。這是化靜為動的寫法,將景物寫活了,也激發了讀者的聯想和想像。其次,身處此境,提到梵婀玲,會很容易聯想到《小夜曲》之類的名曲,光與影的和諧分布與名曲的優美、悠揚,其間有某種相通之處,兩相烘托,也是意象的疊加,藝術效果倍增,給原有的意境帶來了溫馨、幽雅的氛圍。
(二)
1.B
2.A
3.C
解析:「日光給人明麗燦爛的感覺」錯誤。
4.C
5.C
解析:「表現了悲秋的主題」錯誤。
(三)
1.參考答案:(1)補充解釋旅行中的印象;(2)為下文描寫岳樺進行鋪墊。
2.參考答案:(1)①絕地中的樺為了生存而迸發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掙扎的代價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與希望同在。
(2)①不幸的命運常常在毫無准備中降臨;②樺的生命軌跡與生存環境因災難而發生了根本改變;③他們將面臨新的抉擇。
3.參考答案:(1)它們的命運不同:白樺生長在山下,養尊處優,而岳樺生長在山上,身處絕境;(2)它們的形態不同:白樺挺拔明快,而岳樺身軀匍匐;(3)它們的性格不同:白樺風流浪漫,而岳樺倔強壯烈。
4.參考答案:(1)擬人,比喻。(2)①通過擬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樺由谷底到谷峰、由平凡到卓越的過程更加生動形象;②通過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樺的內在氣質得以揭示和提升。
三、語言表達
參考答案:
(1)瑪蒂爾德說:我的幸福就是鑽石項鏈,擁有了鑽石項鏈,就擁有了我的幸福。
(2)水生說:我的幸福就是家鄉白洋淀,保衛了白洋淀,就保衛了我的幸福。
四、寫作
參考答案:略。
『捌』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文言文整理
說明:本試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兩部分,第一卷60分,第二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餘分);答題時間120分鍾。
第I卷(共60分)
一、(30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
A.氾水(fàn) 棲息(qī) 游說(shuǒ) 跌宕多姿(dàng)
B.會稽(jǐ) 官宦(huàn) 更改(gèng) 搖曳生姿(yè)
C.昳麗(yì) 窺視(kuǐ) 諷諫(jiàn) 寢食不安(qǐn)
D.唾棄(tuò) 翁媼(ǎo) 溝壑(huò) 恃才傲物(shì)
2.下列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軍,駐扎)
B.公從之,辭曰 (辭,推辭)
C.行李之往來 (行李,出門時帶的包裹、箱子等)
D.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戍,防守、守衛)
3.和例句中「夫」字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②夫晉,何厭之有
③夫戰,勇氣也 ④予觀夫巴陵勝狀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⑥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A、①⑥ B.②③ C.④⑤ D、③④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5.對下面「之」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②何厭之有
③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④輟耕之壟上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6.對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組是 ( )
①晉軍函陵 ②若不闕秦 ③聞寡人之耳者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⑤私我也 ⑥吾妻之美我者 ⑦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⑧趙王之子孫侯者 ⑨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⑩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A.①⑧/②③⑨⑩/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③④⑤⑨⑩/⑥/⑦
C.①⑧/②③⑨⑩/⑥/④⑤/⑦
D.①⑦/②③⑨⑩/⑥/④⑤/⑧
7.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謙稱的一項是 ( )
A.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B.老臣賤息舒淇,最少
C.寡人聞古之賢君 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8.下列加點字活用不同類的一項是 ( )
A.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B.請勾踐女於王。
C.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D.君將哀而生之乎。
9.從句式特點看,找出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項 ( )
A.夫晉,何厭之有 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諸侯有在者乎
10.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
A.《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紀傳體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B.《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記載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
國的史實。
C.《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的
計策及有關的謀議或辭說。
D.「二十四史」是指我國古代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前四史」則指「二十四史」中
的《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
二、(略9分,每小題3分)
三、(21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17題。
勾踐說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行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飲其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14.列兩組句子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 ②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
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④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
A.兩個「以」相同,兩個「之」也相同 B.兩個「以」相同,兩個「之」不同
C.兩個「以」不同,兩個「之」相同 D.兩個「以」不同,兩個「之」也不同
1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沒有古今異義現象的一項是 ( )
A.進不用命,退則無恥 B.吊有憂,賀有喜
C.潔其居,美
『玖』 高中語文必修二成語復習資料匯總
一般說來,期末考試與課本關聯程度不是很高的,小閱讀不是課本上的,大閱讀不是課本上的。文言文的文段雖然不是課本上的,但實詞或虛詞考查可能有課本上的,但也無法找出重點來,只能是把課下注釋好好看看,尤其是實詞虛詞通假字以及詞類用,翻譯題更與課本無關,但用得著特殊句式固定搭配等知識點。至於語言知識運用題,可能與現代文的課下注釋關系要密切一些,也是把課本注釋好好看看,另外,如果有練習冊,可以把那裡面的音形成語病句好好做做。1:第一課毛澤東寫的《沁園春。長沙》容易在語文考試中的填詩詞部分出現一兩句但使用率不是很高。第一課後面的三首最好要會背會默寫。因為卷子上會出:寫出毛澤東在長征期間寫的詩詞一首。 2:第二課詩兩首雨巷的點擊率不高。但是再別康橋要會背會默寫啊。特別是第二節到第六節。 3:第二單元當然是最重要的了。因為是文言文嘛。最主要的幾句話是: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不僅要會寫字還要會翻譯才行。特別是第二局考察的次數非常高。還有翻譯哦!! 4:第五課的荊軻刺秦王,雖然不用背誦但是第九自然段是要會的。特別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千古名句嘛自然要會的。切記翻譯! 5:鴻門宴一刻不需要背誦但也還是有幾句是重中之重。——,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還是要注意一定要會翻譯。因為所有的試卷上出這個翻譯的都很多 6:其餘的地方都不會出了。但是要全面的復習,特別是書本後面推薦看的書籍,有可能會考上一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