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語文出版社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試驗教科書 小學 十冊 語文 全套 單元試卷
原來如此.
書店應該都有.
我以前也是學人教版的.
老師推薦我們用 沖刺100分.,
你去看看吧.
蠻好的.
題目也蠻全
❷ 語文課程標准理論測試題——百度文庫的答案 很急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測試題
一、 填空題。(6分)
1、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 )的形成和發展。
2、語文教學應在( )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3、課程目標按( )整體設計,根據( )、( )、( )三個維度設計。
4、課程目標的總目標部分一共10條,第3條要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 )和( ),掌握最基本的( )。
5、語文課程標准將原來的中高年級「以寫記敘文為主」改成了「能寫( )」
二、單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後的( )內。(每個小題2分,共10分)
1、關於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觀點是:(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D、工具性、思想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第一學段新課標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標要求是:(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課標學段閱讀目標要求中的第7條: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是哪個學段提出的:( )
A、第一學段 B、第二學段
C、第三學段 D、第四學段
4、閱讀教學過程是:( )
A、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B、學生與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
C、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D、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5、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應鼓勵學生:( )
A、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語交際課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與社會人群交往中
三、多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後的( )內。(共10分)
1、 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 「新課標」正確恰當的表述是:( )
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②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④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關於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新課標提出:( )
①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②1~2年級要多認少寫。 ③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 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 )
①朗讀 ②分角色讀。 ③表演讀。④默讀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於學生的:( )
①合作精神 ②創新意識 ③參與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學生作文修改的評價要:
①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 ②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態度 ③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過程 ④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分析題(50分)
(一) 課標與大綱對比分析。(10分)
先閱讀下面材料,進行比較分析,然後談識字、寫字改革點:
《語文課程標准》在第一學段提出的有關識字與寫字學習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 800~1000個會寫。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1992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關於一、二年級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是:
一年級:學會常用漢字1150個左右。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間架結構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能按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偏旁和結構分析、記憶字形,能初步結合詞語理解字義。學過的詞語能正確讀、寫,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頭語言中運用,一部分能在書面語言中運用。學習音序、部首兩種查字典地方法。學習獨立識字。練慣用鉛筆寫字、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正確。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培養寫字興趣。學習使用和保管寫字工具。
與1992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2001年《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對識字與寫字教學,有了較大改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二)案例分析(請圍繞新課標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一位教師執教《太陽》時,當教師引導學生學完了太陽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內容後,安排了表演的環節。教師假扮後羿射日,當正要射下第十個太陽的時候,學生紛紛阻攔,說出「慢著!」「等一等!」「別射!」而當教師問「為什麼不能射?」時,學生卻啞口無言,連忙翻書,但一時難以組織好語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認為合適嗎?如果你是這位老師,你會怎麼處理呢?(10分)
2、一位教師在教學冀教版一年級下冊《遙遠的恐龍世界》一課前,請學生回家搜集元宵節的相關資料。下面是開始上課時的一個片斷:(10分)
老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遙遠的恐龍世界》,老師課前讓你們收集恐龍的資料。你們收集了嗎?
生(齊答):收集了。
師:請同學們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誰先來。
生(一男生):老師,我收集的是三角龍的資料。
接下來,這個男生手捧著搜集來一張張的資料,讀起來。剛讀幾句,遇到生字,讀不下去了。課堂上頓時沉寂了,教師只好信手拿過來資料開始進行講解。
問題一:你認為上課一開始老師這樣處理搜集的資料可取嗎?為什麼?
問題二:如果讓你來講設計課前收集資料的這類型課,你會怎麼處理呢?
(三)問題分析及對策(20分)
1、時下,在一些課堂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景:老師說:「同學們喜歡哪段就學哪段,大家自由組合,選擇同一學習內容的同學坐在一起。」於是,課堂成了「自由市場」,學生們交換位置,你爭我搶,自由民主的氣氛洋溢著這個空間。
作為教師你對這一教學現象怎麼看?怎麼辦?(10分)
2、一位老師在批改學生的造句時,發現如下句子。(10分)
想——我想聽到花開的聲音。
活潑——河裡的水很活潑。
悄悄——我們聽不懂小魚的悄悄話。
丟——上街時,毛毛把爸爸丟了。
爬——牽牛花像個小弟弟,爬在樹上。
老師不假思索就把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語言表達習慣。
你怎樣看待這位老師的教學行為,如果是你該處理?
五 論述題(24分)
結合你的教學實踐,重點圍繞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談談怎樣上好一堂課。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測試題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6分)
1、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 )的形成和發展。
2、語文教學應在(師生 )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 )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3、課程目標按(九年一貫 )整體設計,根據(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個維度設計。
4、課程目標的總目標部分一共10條,第3條要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 )和(良好習慣 ),掌握最基本的( 語文學習方法)。
5、語文課程標准將原來的中高年級「以寫記敘文為主」改成了「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 )」。
二、單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後的( )內。(每個小題2分,共10分)
1、關於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觀點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D、工具性、思想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第一學段新課標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標要求是:(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課標學段閱讀目標要求中的第7條: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是哪個學段提出的:(B )
A、第一學段 B、第二學段 C、第三學段 D、第四學段
4、閱讀教學過程是:(D )
A、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B、學生與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
C、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D、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5、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應鼓勵學生:( A)
A、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語交際課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與社會人群交往中
三、多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後的( )內。(共10分)
1、 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 「新課標」正確恰當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②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④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關於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新課標提出:(A)
①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②1~2年級要多認少寫。 ③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 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B)
①朗讀 ②分角色讀。 ③表演讀。④默讀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於學生的:(C)
①合作精神 ②創新意識 ③參與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學生作文修改的評價要:(D)
①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 ②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態度 ③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過程 ④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分析題(50分)
(一) 課標與大綱對比分析。(10分)
答:首先,新課程標准在認字方面識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並將「會認」「會寫」分開要求,明確了小學低段的識字教學是多認少寫,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會」,造成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這為盡早讓學生開始閱讀打下了一個基礎。並且提出了培養學生的認字興趣,這在「大綱」中是沒有的。
其次,在寫字方面,大綱中有掌握「筆順規則、間架結構」,「能按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偏旁和結構分析、記憶字形」的明確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學習作了具體的布置,而「新課標」中作的要求是總體性的,「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再者,新課標中提出了學生的自主識字「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這在「大綱」中是沒有的。可以看出新課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確的要求,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可持續發展的識字基礎。
(二)案例分析(請圍繞新課標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
答 :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著為老師在教學中頗費心思,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他的本意我想應該是創設這個情景讓學生表述太陽的作用。但是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沒有達到老師的預想的程度,課堂上出現了冷場。另外,既然已經學完了「關系密切」了,這個表演只是讓學生來復述文中的內容,這種情景的意義性已經不大。我想,把這個表演安排在教學「太陽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內容之前,這樣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帶著問題去探究「為什麼這第十個太陽不能射?」比較合理。
2、
問題一:你認為上課一開始老師這樣處理搜集的資料可取嗎?為什麼?
答:明顯是不合理的。資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課程中作為拓寬學習課程的一種方式,為老師和學生所歡迎,它是一種輔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例中,課一開始就交流,學生在沒有很好地了解課文的基礎上,就像是一個個被架空了的高樓,立足不穩,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是很正常的。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應該讓學生自己展示給大家,這個分享的過程是一種成功的體驗,學生重中體會成就感,能有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位老師在學生的表述出現困難的時候應該向他提供及時地幫助和鼓勵,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問題二:如果讓你來講設計課前收集資料的這類型課,你會怎麼處理呢?
答:我想,我會將這些資料的交流放在學生對恐龍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進行。如:除了課文上的這些知識,你還有什麼可以告訴大家的嗎?說說你收集到的情況吧!
我堅持學生收集的資料學生自己展示。學生展示過程中有困難的,老師提供協助,並適時地鼓勵,以激發孩子們收集資料的興趣和信心
圖片以及資料除了在課堂上給學生交流的空間,還會在班級上作展示。讓學生的成功體驗在課後得以延續。
(三)問題分析及對策(20分)
1、
答:這種現象確實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尊重學生,培養孩子的人性化閱讀。實際上,教學流於形式,沒有深入實際。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部分老師沒有很好地把握新課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著 。上面的案例,忽視了老師引導的功能。學生作為學習者,他們的認知要在老師的牽引下思路逐漸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學習會處於一種雜亂,無效的狀態。
引導學生的讀,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讀之前,交給學生問題,要讀出什麼,讀懂什麼,還要明確地說明怎樣讀懂,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些基礎上,學生可以有自己的學習習慣。
對於課堂上的換座位朗讀,我個人認為值得商榷。課堂教學要注意課堂秩序,如果以犧牲課堂效率為代價,那是得不償失。
2、
答:我不禁要為這位學生叫屈。可以看得出這個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滿了童趣。小學低段的教學要注意培養孩子表達的興趣,樂於表達的習慣。特別是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應該得到保護,案例中的老師的做法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思維。我想,我會給這個孩子一個優,並且在班級上給予表揚,表揚他造句的生動,想像力的豐富。
五 論述題(24分)
結合你的教學實踐,重點圍繞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談談怎樣上好一堂課。
答:新課標按照九年一貫整體設計,在目標設計上有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這三個維度的目標是相互交融、滲透的,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
❸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測試題(會的幫忙做一下,謝謝)
一、填空題。
1、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2、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3、課程目標按(九年一貫)整體設計,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
4、課程目標的總目標部分一共10條,第3條要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5、語文課程標准將原來的中高年級「以寫記敘文為主」改成了「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
二、單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後的()內。
1、關於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觀點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D、工具性、思想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第一學段新課標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標要求是:(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課標學段閱讀目標要求中的第7條: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是哪個學段提出的:(B )
A、第一學段 B、第二學段 C、第三學段 D、第四學段
4、閱讀教學過程是:(D )
A、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B、學生與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
C、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D、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5、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應鼓勵學生:( A)
A、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語交際課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與社會人群交往中
三、多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後的()內。(共10分)
1、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新課標」正確恰當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②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③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④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關於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新課標提出:(A)
①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②1~2年級要多認少寫。③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B)
①朗讀②分角色讀。③表演讀。④默讀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於學生的:(C)
①合作精神②創新意識③參與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學生作文修改的評價要:(D)
①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②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態度③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過程④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ps:有些不同,自己選取一下~~~
❹ 五年級下冊語文練習冊第10課答案
五,1
1,因為齊監生把兔一隻認成了免一隻,差役聽了他的,就買了一隻雞,
2,齊監生一進庫內,見碑上有齋戒二字內,以為是他死去的父親齊成的姓名,便大哭起來。
3,要多識字,不然就會鬧笑話。
五,容2
1,宋朝有個樣獼猴的人,他很愛獼猴,養了一群,能了解獼猴的意思,獼猴也能討那個人的心。
2,害怕獼猴不服從他的意思,就先哄騙她們說,給你們橡子吃,早上吃三個,晚上吃四個,好嗎?
3,狙公是個聰明的人。
4,不要天真,竟跟獼猴說話。
5,朝三暮四 比喻反復無常。
❺ 5年級上冊語文第20頁10課小狀元答案
把題目的圖片發過來或許我能幫你。
❻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堂作業本(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第10課《十六年前的回憶》答案。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文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除開頭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來敘述的。被捕前寫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勢的險惡與處境的危險;被捕時寫了敵人的心虛、殘暴與父親的處變不驚;法庭上描寫了李大釗的鎮定、沉著;被害後寫了全家的無比沉痛。
本文是回憶錄。作者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回憶了父親被害的全過程,內容真實可信,語言樸素自然,既具有文學價值,又具有很強的史料價值。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藉助課文,激發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導學生領悟課文前後照應的寫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了解李大釗同志被害的過程,感受李大釗的高貴品質。難點是對本課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需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理解。有條件的要指導學生搜集資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麼,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作者當時年紀小,對父親為什麼燒掉書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問父親,卻只得到一個含糊的回答。這同父親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兒提出的問題多麼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當時的局勢十分嚴重,不是同孩子談心的時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書籍和文件落到敵人手裡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這里寫出了李大釗同志對待親人慈愛和善與對待工作認真嚴肅兩個方面的統一。
②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這里的工作多麼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在嚴重的局勢下,同志和親人勸李大釗離開北京,但他堅決不肯,當時李大釗同志是北京黨組織的負責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勢的險惡、處境的危險,但決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表現了他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父親雖受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著、慈祥。「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敵人對李大釗施了重刑,「平靜」說明李大釗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充分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
④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
面對親人的哭喊,李大釗只是「瞅了瞅」,沒有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就是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正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能夠坦然自若;正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毫不動搖,而且也不因親人的喊聲、哭聲而憂傷。相反地,他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痛為力量。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教師應該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當時中國的情況以及革命事業的發展情況。
(2)對詞語的理解。
軍閥:指擁有武裝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輕易:本課指隨隨便便。
恐怖:驚慌、害怕。
一擁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時闖進門來。
嚴峻:嚴肅而厲害。
會意:領會別人沒有明確表達的意思。
沉著:鎮靜,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含糊、尖銳、僻靜、恐怖、粗暴、制服、憲兵、魔鬼、肥胖、苦刑、殘暴、匪徒、拘留、窩頭、姥爺」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後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4.領悟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強調整體感知課文。本課的教學應強調從整體著眼,使學生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教學時可以破題導入,以「憶」作統領提出問題:課文寫的是誰的回憶?回憶了誰?回憶了哪些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自主思考,參與討論,解決問題。在學生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和敘述順序後,可以進一步問學生「你覺得李大釗是個什麼樣的人?」,以此引導學生深入解讀課文。總之,教學時,避免過早地主觀設定重點段落,造成對課文片面的理解。
2.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第一,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傳統的熏陶感染。怎樣引導呢?要引導學生在自讀的過程中找出值得深入體會的句子,如,描寫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後言行的句子,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與同學討論,加深領會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
第二,教學本課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李大釗能夠從容面對危險,平和面對親人的悲傷,無所畏懼地面對死亡。首先,要指導學生在課前搜集、查閱資料,了解當時中國的情況,認識軍閥割據形勢下,李大釗所從事的革命事業的重要性。其次,引導學生深入交流對重點句「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的理解。
3.引導學生體會按時間順序表達的寫法。由於課文比較長,要幫助學生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構,可以把課文主體分成四個部分來學習:被捕前(第2—7自然段)、被捕時(第8—17自然段)、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被害後(第30—32自然段)。教師在指導時,要有重點,多提統攬全文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例如,李大釗是一位怎樣的革命先驅?他的高尚品格是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的?課文中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教師不宜逐段講讀課文。
4.引導學生體會對比描寫的作用。「被捕前」「被捕時」兩部分內容,均採用了對比描寫的手法,例如,父親整理書籍、文件時對我的提問所表現出的含糊、敷衍的態度與平時的耐心形成對比;面對敵人,「我」的恐懼與父親的沉著、平和形成對比。找出這些對比描寫之後還可以引導學生體會這樣寫的作用。
5.引導學生體會課文前後照應的寫法。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的開頭和最後三個自然段,找出它們之間內容上的聯系,在充分思考和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寫法的好處:整篇文章顯得非常緊湊,同時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牢記在心的思想感情。課文還有不少地方是前後照應的,可讓學生舉出一些例子來說一說,體會一下。如,前面講到「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後面交待「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這樣前後照應,讀者讀了就會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中需強化通過朗讀,再現李大釗烈士的光輝形象,在朗讀中感悟李大釗臨危不懼、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質。本文是悼念文章,朗讀基調應是悲痛的,語速要適中,語氣要低沉些。描寫父親神態、語言的句子,要讀得堅定有力。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表達了聽到父親遇害消息後全家的悲痛心情,也要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因為課文長,要分段進行朗讀指導,但要避免從文中零零碎碎地截取一兩句話練習朗讀,違背朗讀的情境性。
四、教學案例
第 一 課 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單元學習
(播放歌曲《五月的鮮花》。)
當這優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響起,你是否想過,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為我們開創的?第三組課文為我們展現的就是一幅幅難忘的歷史畫面,帶我們一起去緬懷革命先輩。
二、了解背景,簡介李大釗
1.了解背景:今天我們要學習第10課《十六年前的回憶》。請同學們結合題目,看看注釋,再讀讀第1自然段,說說自己知道了一些什麼?
(1)課文的作者是李星華,她是李大釗的女兒,文章是1943年寫的,回憶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釗的被難日是1927年4月28日,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
(3)理解「被難日」,在課文中就是指李大釗被殺害的日子。
2.簡介李大釗。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者和早期優秀領導者之一。他領導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軍閥的群眾示威運動,被軍閥張作霖殺害。犧牲時年僅38歲。
三、默讀課文,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構
1.標注自然段。(共32個自然段)
2.默讀2—32自然段並思考:作者回憶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別是哪些自然段寫到的?可以小組討論。
3.小組通過交流討論,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構,融入重點片段的朗讀感悟。建議2—32自然段分為四個部分:
(1)2—7自然段:寫父親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寫父親被捕的經過(被捕時);
(3)18—29自然段:寫我們和父親最後一次見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寫父親被害後,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後)。
四、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朗讀課文: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詞語,通過看注釋、查詞典等方式弄懂。
2.詞語學習。
(1)交流自己已懂的詞語。如:
軍閥:指當時擁有自己的武裝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課文中的張作霖就是當時北方北洋奉系軍閥的首領。
憲兵:舊時國家的政治軍事警察。
(2)認讀生字新詞,把生字和下面的詞語抄寫兩遍。
書籍、含糊、尖銳、抽屜、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嚴峻、殘暴、匪徒、拘留、窩頭、亂蓬蓬。
第 二 課 時
一、聽寫新詞,對照課文,檢查改錯
二、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三、品讀重點語句,感受李大釗的人物形象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重點讀讀描寫李大釗的語句,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勾畫出來,然後和同學交流交流自己的體會。如:
1.被捕前:不顧局勢嚴重,堅決留在北京。
(1)局勢嚴重:從父親早出晚歸,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父親燒了一些書籍和文件,工友閻振三被抓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
(2)堅決不離開北京:從第七自然段父親的話中的兩個反問句可以體會到。
引導學生體會父親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體現了一個革命者的堅決無私和大無畏精神。
(3)有感情朗讀第7自然段父親說的話。
2.被捕時:與敵人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在:
(1)第8自然段寫到「短短的一段新聞還沒看完,就聽見啪,啪……幾聲尖銳的槍聲,接著是紛亂的喊叫」,敵人還沒進屋就先放槍,而且是紛亂的喊叫,可以看出敵人是虛張聲勢。而「父親不慌不忙地從抽屜里取出一把閃亮的小手槍,就向外走」。父親的「不慌不忙」與敵人的來勢洶洶形成了鮮明對比。
(2)來的人「一擁而入,擠滿了這間小屋子。他們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們包圍起來。他們每人拿著一把手槍,槍口對准父親和我」,僅僅是父親和我兩個人,敵人卻如此興師動眾,也是鮮明的對比。
(3)那些便衣、偵探的態度也和父親形成了鮮明對比。對方是「粗暴的吼聲」「滿臉橫肉」「冷笑著」。而第17自然段里寫到,「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因為他明白,對他們是沒有道理可講的。」這也是鮮明的對比。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到李大釗作為革命者的鎮定從容和大無畏精神。在此基礎上有感情朗讀8—17自然段。
四、體會李大釗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應寫法的好處
1.體會李大釗被害後家人的悲痛。自由讀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談談自己的感受。
2.體會首尾照應寫法的好處。現在我們把第1自然段和最後3個自然段連起來讀讀,看看你又有什麼新的體會?
(1)這是首尾呼應的寫法。
(2)這樣寫更加突出了作者對父親被害的事情記憶深刻,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懷念。
五、了解李大釗墓碑上的評價,引導課外閱讀
1.李大釗的墓碑上刻著中共中央這樣的評價(齊讀)——他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無產階級的革命前途無限忠誠。他為在我國開創和發展共產主義運動的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永遠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輝典範。
2.引導課外閱讀:在為革命勝利的斗爭中,還有很多像李大釗一樣的革命先輩。我們深情緬懷他們,我們的民族為他們而驕傲!下課後,同學們可以結合第65頁「課外書屋」的提示,去閱讀一兩本革命題材的小說。
五、相關鏈接
1.李大釗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生於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政治經濟。1913年冬,李大釗懷著憂國憂民的情懷,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當日本帝國主義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後,他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斗爭,他起草的《警告全國父老書》的通電迅速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舉國聞名的愛國志士。1916年李大釗回國後,積極參與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啟發了李大釗,他先後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和演說。他宣稱:「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發表了《新紀元》《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幾十篇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0月,在李大釗發起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建立。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李大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的工作。在黨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當選為中央委員。1926年3月,李大釗領導並親自參加了北京人民反對日、英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張作霖、吳佩孚的斗爭。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府製造了「三一八」慘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繼續領導黨的北方組織堅持革命斗爭。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逮捕了李大釗等80餘人。李大釗備受酷刑,在監獄中,在法庭上,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軍閥不顧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悍然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李大釗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時年38歲。
2.李大釗被捕以後
李大釗被捕以後,受盡了敵人的殘酷拷打和折磨,敵人慘無人道地用竹簽敲進他的指縫里,最後竟剝去了他雙手的指甲。但他始終無所畏懼,堅貞不屈,嚴守黨的機密。
1927年4月8日《晨報》報道:李大釗受審問時,「態度甚為從容,毫不驚慌」,「著灰布棉袍,青布馬褂,儼然一共產黨領袖之氣概!」同日《順天時報》也報道:李大釗「精神甚為煥發,態度極為鎮靜,自稱為馬克思學說崇信者,對於其他之一切行為,則謂概不知曉」,「李無確供」!《晨報》1927年4月17日又報道:李大釗被捕10天來,受到了多次審訊。每次審訊,李大釗除對於「共產學理及主義,均承認不諱」外,其他一概不知,對所謂種種「罪名」「則竭力辯白,謂並無此項行動」。
他在監獄中的自述中,歷歷敘述了他為挽救民族危亡而立志從事革命的抱負。他說:「釗自束發受書,即矢志於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
審訊和嚴刑拷打無濟於事,張作霖變換手法,企圖以高官厚祿進行收買,但遭到李大釗的嚴詞痛斥!
李大釗的被捕,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震動和廣泛的同情。京津「各報社評,皆暗為守常呼籲」。國民軍拍來電報,向奉系軍閥提出警告。北京25所大學校長,聯名發表聲明,要求將此案移交法庭處理。學生群眾、社會名流和他的同鄉好友,多方設法營救。尤其是北方的鐵路工人,組織了劫獄隊,准備採取劫獄行動。李大釗得知後,堅決不同意這樣做。他說:「我個人為革命、為黨犧牲,是光榮而應當,但已是黨的損失。我不能再要同志們來作冒險事業,耗費革命力量,現在,你們應當保存我們的力量……不要使革命力量再遭損失。」黨組織忍痛接受了李大釗的意見,說服鐵路工人放棄劫獄的行動。
回答者: 4848148 | 二級 | 2011-3-3 12:01
關心一下你們班成績好的同學的作業進度,然後注意參考一下他們的!
上360學習網學習吧,我是360學習網的於箱老師!我們的網站上有小學初中高中的所有課程的視頻講解免費看!並且還有試卷可以免費下載!每份試卷的每道題都有視頻講解可以免費看!
做好以下的內容就會進步的!
1 上課用心聽,聽懂多少就多少
2 作業獨立完成, 堅決不抄襲別人的,哪怕做不玩也不要抄襲
3.每天訂正好當天不會的和錯的題目 問老師問同學都可以
4考前復習平時不會的和錯的題目!
如果採納我的答案為正確答案,網路知道就會顯示我們的網址!我們是網路知道開放平台合作夥伴!
回答者: 視頻學習網 網友 | 2011-3-3 12:25
強調整體感知課文
本課的教學應強調從整體著眼,使學生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教學時可以破題導入,以「憶」作統領提出問題:課文寫的是誰的回憶?回憶了誰?回憶了哪些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自主思考,參與討論,解決問題。在學生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和敘述順序後,可以進一步問學生「你覺得李大釗是個什麼樣的人?」,以此引導學生深入解讀課文。總之,教學時,避免過早地主觀設定重點段落,造成對課文片面的理解。
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第一,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傳統的熏陶感染。怎樣引導呢?要引導學生在自讀的過程中找出值得深入體會的句子,如,描寫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後言行的句子,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與同學討論,加深領會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 第二,教學本課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李大釗能夠從容面對危險,平和面對親人的悲傷,無所畏懼地面對死亡。首先,要指導學生在課前搜集、查閱資料,了解當時中國的情況,認識軍閥割據形勢下,李大釗所從事的革命事業的重要性。其次,引導學生深入交流對重點句「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的理解。
引導學生體會按時間順序表達的寫法
由於課文比較長,要幫助學生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構,可以把課文主體分成四個部分來學習:被捕前(第2—7自然段)、被捕時(第8—17自然段)、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被害後(第30—32自然段)。教師在指導時,要有重點,多提統攬全文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例如,李大釗是一位怎樣的革命先驅?他的高尚品格是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的?課文中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教師不宜逐段講讀課文。
引導學生體會對比描寫的作用
「被捕前」「被捕時」兩部分內容,均採用了對比描寫的手法,例如,父親整理書籍、文件時對我的提問所表現出的含糊、敷衍的態度與平時的耐心形成對比;面對敵人,「我」的恐懼與父親的沉著、平和形成對比。找出這些對比描寫之後還可以引導學生體會這樣寫的作用。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前後照應的寫法
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的開頭和最後三個自然段,找出它們之間內容上的聯系,在充分思考和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寫法的好處:整篇文章顯得非常緊湊,同時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牢記在心的思想感情。課文還有不少地方是前後照應的,可讓學生舉出一些例子來說一說,體會一下。如,前面講到「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後面交待「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這樣前後照應,讀者讀了就會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❼ 初一語文新課程自主學習與測評第十四課答案
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箬葉( ) 梔子花( ) 姍姍( ) 跌宕( ) 媲美( )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錯別字並改正。
⑴任何人都無法在一舜間觀賞和品嘗這么多的鮮美!
⑵不用任何人指令,收和種這兩把梭子,日夜編著《田野又是青紗賬》的故事。 ⑶日輪,容光喚發地行走在北回歸線上。 ⑷每根涼衣繩都是一條攀援的藤。
3.對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正像一位十七八歲的少女, 正用日趨豐滿的線條,孕育著成熟和豐收! 孕育:懷胎生育,比喻從存在的事物中醞釀著新事物。 B、是酸杏和甜桃媲美的時節啊„„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C、那迷人的音樂,使我的童年的腳印里貯滿了流連。 流連:留戀不止,捨不得離去。 D、大寫意的一筆。
大寫意:隨意,自由。
4.一年四季各有特點 ,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一下。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5.在一年的四季當中, 你最喜歡哪個季節,請用一句話說明你喜歡它的理由。 6.在一年四季當中,對冬天可以有以下聯想: 事物聯想:冰、雪、棉襖、暖氣、寒風、梅花„„ 比喻聯想:刀子似的風„„
詩句聯想: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諺語、成語聯想:瑞雪兆豐年、雪中送炭、雪上加霜„ 請針對夏天作以下聯想: 事物聯想: 比喻聯想: 詩句聯想: 諺語、成語聯想: 二、同步解讀
小南風悠悠地吹起來了。
小麥穗兒被雪白的奶汁灌滿了。
油菜子和豌豆的長長莢兒,被圓圓的喜歡裝滿了。 一塊塊新做的秧田,被稻穀吐出的綠雲蓋滿了。
馬尾松的新針和竹林的新葉,把山野的空隙擠滿了。
新菖蒲、新茭白、新蘆葦,把湖畔江灘的領地佔滿了。
金黃色的枇杷帶著甜甜的誘惑,把園子里的枝枝杈杈掛滿了。
忙著吐絲結繭的老蠶,用半透明的蠕動,把蔟子上的方格布滿了。 追趕花期的放蜂人,用嗡嗡嚶嚶的吟唱,把六角形的夢填滿了。
黃瓜的綠藤、四季豆的青藤、葡萄的長藤,把瓜棚、豆架、籬笆爬滿了。
最全最熱最專業的文檔類資源,文庫一網打盡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情,把江南溢滿了„„ 哦,滿了。滿了。滿了。
不過, 這僅僅是小滿。只是主旋律出現前的一個小小的引子。 真正的華彩樂章還在後面!
正像一位十七八歲的少女,正用日趨豐滿的線條,孕育著成熟和豐收!
7.用十個「„„滿了」的句式構成這一節的主體部分,從所寫內容看這部分該屬節氣中的(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A、立夏 B、小滿 C、芒種 D、夏至 8.你能模仿這種句式再寫一兩句嗎?試試吧!
9.分析一下:作者用詞有什麼特點?尤其是「滿」前面的動詞。
10.前九句其實把方方面面都寫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情,把江南溢滿了„„」這句多餘嗎?為什麼? 11.這一節的最後四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三、美文賞讀
①熱愛生活的人,對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摯而執著。一絲毫不起眼的綠,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會使他眸子閃亮,盈滿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輝,盪漾幸福的漣漪。春天對於熱愛它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散發著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②春在田疇,松軟的泥土散發著清新濕潤的氣息,冬憩後醒來的麥苗兒精神煥發,展現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機;渠水歡唱,如母愛的乳汁,與土地和麥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盪,魚蝦暢游。蛙鼓抑揚弄喉嗓,柳絲婆娑舞倩影,陽光水波交相輝映,灑落捧捧金和銀。春在天空,燕語呢喃,蝴蝶翩躚。風箏高飛,濃濃春意彌漫於潔白的雲朵間,甜脆笑聲穿梭浩淼九天。春天果園,紅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樹飛雪,蜂蝶追逐喧嚷,醞釀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③春天是一縷輕輕吟唱的和風,一捧溫暖明亮的陽光;春天是聲聲婉轉青脆的鳥語,片片馥郁醉人的芳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顆露珠,紅紅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種子破土而出時拱動的力,樹木拔節時喧響的節奏;春天是透明純凈的夢,火熱沸騰的歌,靈感流溢的詩;春天是孩子臉 蛋上的天真無邪,姑娘面頰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們用汗水、勤勞和智慧栽種的一茬茬的希望、夢幻和理想。
④熱愛春天,播種春天,采擷春天吧!用我們的言傳身教去呵護春天、關心春天,用 我們的心血精力去編織春天、灌溉春天,呵護關心春天的風吟鳥啼柳綠花紅,編織灌溉春天的田園風光妖嬈風情,讓春天常駐我們身邊,永駐我們心靈深處的愛心家園„„ 12、第②段文字中作者描繪了哪幾幅春之圖?
13、從內容上看,第 ②段文字與第①段中哪句話相照應?
14、根據文中第③段 的意思,想想看,春天還是什麼?發揮你的 想像力,用自己的話再寫出一例。
15、本文在描繪春天時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試寫出兩種,並舉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6、本文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略 2.⑴舜——瞬⑵賬——帳⑶喚—— 煥⑷涼——晾 3.D 4.略 5.略 6.略 7.B;用這樣的句式緊緊扣住了「小滿」這個節令,並且通過十個句子把田野、山林、湖畔、菜園等角角落落都寫到,從視 覺、味覺、嗅覺、聽覺全方位的描寫進一步體現了這個「滿」字。 8.略 9.用詞准確,善於變換。 10.不多餘, 反而最妙,它由寫實到聯
想,由景生情,由點到面,極大的豐富了文章的內容,開拓了視野,提升了文字的品位,使情與景水乳交融。 11.承上啟下,由一個「不過」轉折,提起懸念,為下文鋪墊。 12.田野春意圖、河畔春意圖、天空春意圖、果園春意圖 13、末 句 14、略 15、排比、比喻 16、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