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單元《逍遙游》全文翻譯字對字 莊周的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這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水花,波及千里遠,然後拍擊大翼,憑借旋風直上高空。它是乘著六月的大風而飛去的。」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果。天色深青,是它真正的顏色呢?還是它高曠遼遠而沒有邊際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像人抬頭看天空一樣罷了。再說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窪處,那麼小小的芥草浮在上面就成為一隻小船;而擱置杯子就沉落在地上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負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夠。鵬鳥飛九萬里,其下有巨風的承載,然後才乘風而飛,背負青天而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遏它了,然後才想准備飛到南方去。蟬與雀譏笑它說:「我從地面急速起飛,碰到樹枝就停下來,有時飛不到樹上去,就落在地上,哪用飛到九萬里的高處再往南去呢?」到近郊野林去,帶上一日之糧就可以往返,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時間搗米准備干糧;到千里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准備糧食。這兩個小東西又知道什麼呢?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的比不上壽命長的。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朝菌不知一月的時間變化,蟪蛄不知一年的時間變化,這就是壽命短的。楚國的南邊有叫冥靈的大樹,它把五百年當作春,把五百年當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樹,它把八千年當作春,把八千年當作秋,這就是壽命長的。但是彭祖現在獨以長壽著名,一般人和他相比,豈不可悲可嘆嗎?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荒原之地,有一個很深的大海,那是天然形成的。那裡有一種魚,它的身寬有好幾千里,沒有人能夠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泰山,展開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鵬鳥奮起而飛,翅膀拍擊急速旋轉向上的氣流直沖九萬里高空,穿過雲氣,背負青天,這才向南飛去,打算飛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譏笑它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跳起來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了下來,盤旋於蓬蒿叢中,這也算是飛翔的極限了。而它打算飛到什麼地方去呢?』」這就是小與大的區別了。
所以,那些才智可以勝任一官之職,行為可以順應一鄉群眾,道德合乎一國之君的要求,才能可以取信一國之人的人,他們自己很得意,其實如同斥鷃一樣(所見甚小)。而宋榮子嗤笑這四種人。而且世人都贊譽他,他卻並不會因此而更加奮勉,世人們都非難他,他也不會因此而更加沮喪。他清楚自身與物的區別,辨明榮譽與恥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在世間,沒有追求什麼。即使如此,他還是未能達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駕風行走,那樣子實在輕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後才返回。列子對於尋求幸福,沒有拚命追求。他這樣雖然免於步行,但還是有所依靠。如果能夠順應天地萬物之性,而駕馭六氣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無盡的境域,那又需要憑借什麼呢?因此說,道德修養高尚的「至人」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沒有功名和事業,思想修養臻於完美的「聖人」從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
Ⅱ 高二語文必修五《報任安書(節選)》原文及翻譯!!!!!!!!!!!
《報任安書》(節選)
(西漢)司馬遷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譯文:古時候雖富貴但名字磨滅不傳的人,多得數不清,只有那些卓異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稱。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擴寫《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寫了《離騷》;左丘明失去視力,才有《國語》。
孫臏被截去膝蓋骨,《兵法》才撰寫出來;呂不韋被貶謫蜀地,後世才流傳著《呂氏春秋》;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出《說難》、《孤憤》。
《詩》三百篇,大都是一些聖賢們抒發憤懣而寫作的。這些都是人們感情有壓抑鬱結不解的地方,不能實現其理想,所以記述過去的事跡,讓將來的人了解他的志向。
就像左丘明沒有了視力,孫臏斷了雙腳,終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隱著書立說來抒發他們的怨憤,想到活下來從事著作來表現自己的思想。
我私下裡也自不量力,近來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辭,收集天下散失的歷史傳聞,粗略地考訂其事實,綜述其事實的本末,推究其成敗盛衰的道理,上自黃帝,下至於當今,寫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紀,八篇書,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傳,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系。
貫通古往今來變化的脈絡,成為一家之言。剛開始草創還沒有完畢,恰恰遭遇到這場災禍,我痛惜這部書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殘酷的刑罰而不敢有怒色。
我現在真正的寫完了這部書,打算把它藏進名山,傳給可傳的人,再讓它流傳進都市之中,那麼,我便抵償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讓我千次萬次地被侮辱,又有什麼後悔的呢!但是,這些只能向有見識的人訴說,卻很難向世俗之人講清楚啊!
(2)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試卷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任安是司馬遷的朋友,字 少卿,早年在大將軍衛青門下。當霍去病漸漸受到漢武帝的寵信,逐漸凌駕在衛青之上的時候,衛青的故人、門下都投靠霍去病了,並因而獲得官爵,只有任安不肯,仍效命於衛青。
在巫蠱之禍中,任安擔任護北軍使者,握有兵權,戾太子派人持節到他那裡要求發兵助戰,他受了節,但仍閉城門,不肯接應太子。
事件平息後,漢武帝賞賜了那些系捕太子的人,而把那些跟隨太子和為太子助戰的人都治以重罪。關於任安,漢武帝對他的做法認為還可以,沒有責怪他。
可是後來有人進言,說太子在「進則不得見上,退則困於亂臣」的情形下,不得已而「子盜父兵」,其實並無造反之心,使漢武帝感悟到太子是冤枉的。
於是,先前所做的處置,又重新檢討,變成了與太子戰、反太子的人全部有罪。而當漢武帝心理轉變的時候,便對任安對待太子的態度產生了根本的懷疑,他怪任安不幫太子,卻坐持兩端,准備看誰勝了就依附誰,於是就判他腰斬。
任安自認為自己是冤枉的,十二月就要行刑了,他寫信給經常可以見到皇帝的司馬遷,請他設法援救。
司馬遷接到這封信時,他的心裡相當為難。他了解漢武帝,自己就曾嘗過漢武帝暴怒之下的痛苦,他實在不願意再遭到第二個「李陵之禍」。論交情,李陵與他「素非相善」,而任安是他的老朋友,雙方的家庭彼此都很熟悉。
司馬遷也非常明白漢武帝一心為太子報仇,任安的死判,覺無平反的可能。他要把自己見死不救的苦衷,向老朋友說明,並請求他原諒。於是,在征和二年十一月,五十五歲的司馬遷寫了一封長信給任安。
任安終於被腰斬了,司馬遷也在感嘆中度完了他的餘生。前有李少卿(李陵),後有任少卿(任安),都在他生命中激起很大的漣漪。顯然前者是狂風暴雨式的,而後者只是前者的餘波,它看起來平靜而又清澈見底,卻又讓人沉思。
Ⅲ 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人教版的《滕王閣序》的翻譯全篇字對字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漢代的豫章舊郡,現在稱洪都府。它處在翼、軫二星的分管區域,與廬山和衡山接壤。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腰帶,控制楚地,連接甌越。這里地上物產的精華,乃是天的寶物,寶劍的光氣直射牛、斗二星之間;人有俊傑是因為地有靈秀之氣,徐孺子竟然在太守陳蕃家下榻(世說新語記載,太守陳蕃賞識徐孺子,專門為其在家中設置榻,當徐孺子來的時候,就將榻放下來,徐孺子走了就將榻吊起來,此處應該是稱贊滕王閣的東道主欣賞才俊,也有誇贊賓客的成分)。雄偉的州城像霧一樣湧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樣飛馳。城池倚據在荊楚和華夏交接的地方,宴會上客人和主人都是東南一帶的俊傑。聲望崇高的閻都督公,(使)打著儀仗(的高人)遠道而來;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讓)駕著車馬(的雅士)也在此暫時駐扎。正好趕上十日一休的假日,才華出眾的朋友多得如雲;迎接千里而來的客人,尊貴的朋友坐滿宴席。文章的辭彩如蛟龍騰空、鳳凰飛起,那是文詞宗主孟學士;紫電和清霜這樣的寶劍,出自王將軍的武庫里。家父做交趾縣令,我探望父親路過這個有名的地方;我一個小孩子知道什麼,卻有幸親自遇到了這樣盛大的宴會。 時間是九月,季節為深秋。蓄積的雨水已經消盡,潭水寒冷而清澈,煙光霧氣凝結,傍晚的山巒呈現出紫色。駕著豪華的馬車行駛在高高的道路上,到崇山峻嶺中觀望風景。來到滕王營建的長洲上,看見他當年修建的樓閣。重疊的峰巒聳起一片蒼翠,上達九霄;凌空架起的閣道上,朱紅的油彩鮮艷欲滴,從高處往下看,地好像沒有了似的。仙鶴野鴨棲止的水邊平地和水中小洲,極盡島嶼曲折回環的景緻;桂樹與木蘭建成的宮殿,隨著岡巒高低起伏的態勢。 打開精美的閣門,俯瞰雕飾的屋脊,放眼遠望遼闊的山原充滿視野,迂迴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驚嘆。房屋排滿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隻布滿渡口,都裝飾著青雀黃龍的頭形。雲消雨散,陽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與孤獨的野鴨一齊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漁船唱著歌傍晚回來,歌聲響遍鄱陽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氣驚擾,叫聲消失在衡陽的水邊。 遠望的胸懷頓時舒暢,飄逸的興致油然而生。排簫發出清脆的聲音,引來陣陣清風;纖細的歌聲彷彿凝住不散,阻止了白雲的飄動。今日的宴會很像是當年睢園竹林的聚會,在座的詩人文士狂飲的氣概壓過了陶淵明;又有鄴水的曹植詠荷花那樣的才氣,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詩人謝靈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都有,賢主、嘉賓,難得卻得。放眼遠望半空中,在閑暇的日子裡盡情歡樂。天高地遠,感到宇宙的無邊無際;興致已盡,悲隨之來,認識到事物的興衰成敗有定數。遠望長安在夕陽下,遙看吳越在雲海間。地勢偏遠,南海深不可測;天柱高聳,北極星遠遠懸掛。雄關高山難以越過,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異鄉的人。思念皇宮卻看不見,等待在宣室召見又是何年? 唉!命運不順暢,路途多艱險。馮唐容易老,李廣封侯難。把賈誼貶到長沙,並非沒有聖明的君主;讓梁鴻到海邊隱居,難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時代?能夠依賴的是君子察覺事物細微的先兆,通達事理的人知道社會人事的規律。老了應當更有壯志,哪能在白發蒼蒼時改變自己的心志?處境艱難反而更加堅強,不放棄遠大崇高的志向。喝了貪泉的水,仍然覺得心清氣爽;處在乾涸的車轍中,還能樂觀開朗。北海雖然遙遠,乘著旋風仍可以到達;少年的時光雖然已經消逝,珍惜將來的歲月還不算晚。孟嘗品行高潔,卻空有一腔報國的熱情;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羈,在無路可走時便慟哭而返? 我,地位低下,一個書生。沒有請纓報國的機會,雖然和終軍的年齡相同;像班超那樣有投筆從戎的胸懷,也仰慕宗愨「乘風破浪」的志願。寧願舍棄一生的功名富貴,到萬里之外去早晚侍奉父親。不敢說是謝玄那樣的人才,卻結識了諸位名家。過些天到父親那裡聆聽教誨,一定要像孔鯉那樣趨庭有禮,對答如流;今天舉袖作揖謁見閻公,好像登上龍門一樣。司馬相如倘若沒有遇到楊得意那樣引薦的人,雖有文才也只能獨自嘆惋。既然遇到鍾子期那樣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樂曲又有什麼羞慚呢? 唉!名勝的地方不能長存,盛大的宴會難以再遇。當年蘭亭宴飲集會的盛況已成為陳跡了,繁華的金谷園也成為荒丘廢墟。臨別贈言,作為有幸參加這次盛宴的紀念;登高作賦,那就指望在座的諸公了。冒昧給大家獻丑,恭敬地寫下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韻小詩也已寫成。請各位像潘岳、陸機那樣,展現如江似海的文才吧。
Ⅳ 高二語文必修五文言文原文
《歸去來兮辭》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2.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3.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4.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5.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6.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7.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滕王閣序》1、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2、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3、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4、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5、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6、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7、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04年天津、全國卷Ⅳ、05年江西高考考題)8、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9、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逍遙游》1.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2.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4.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5.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6.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8.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陳情表》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2、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3、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4、臣無祖母,無至以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5、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Ⅳ 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單元《陳情表》「李密」的全文翻譯字對字 「臣密言:臣以險釁,」
臣子李密上言:我因命運不好,小時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過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親改了嫁。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又多病消瘦,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我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還不會走路。孤獨沒有依靠,一直到成家立業。既沒有叔叔伯伯,也沒有哥哥弟弟,門戶衰微福氣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裡又沒有照管門戶的僮僕。孤孤單單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劉氏很早就疾病纏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葯,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時候太守名叫逵的,推舉我為孝廉,後來刺史名叫榮的又推舉我為秀才。我因為沒有人照顧我祖母,就都推辭掉了,沒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任命,任命我為太子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能夠去服待太子,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中長官登門督促,十萬火急,刻不容緩。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立刻為國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又不見准許。我是進退維谷,處境十分狼狽。
我想聖朝是以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故舊老人,尚且還受到憐惜養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而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歷任郎中和尚書郎,本來圖的就是仕途通達,無意以名譽節操來獲得名節。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實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恩惠十分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但是只因為祖母劉氏已是西山落日,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我如果沒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餘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以為系生活,我的拳拳之心不忍離開祖母而遠行。
我今年四十四歲了,祖母今年九十六歲了,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很長,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至誠的心,滿足臣下我一點小小的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餘生。我活著當犧牲生命在所不惜,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使您聞達。
Ⅵ 高中語文必修五默寫
終鮮兄弟,門衰祚薄。
內無應門五尺之童
煢煢獨立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版
尋蒙國恩權,除臣洗(xiǎn)馬。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氣息奄奄,人命危淺
凡在故老,猶蒙矜(jīn)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ó),寵命優渥(wò),豈敢盤桓,
猥(wěi)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dǔ);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Ⅶ 《高中語文必修五》課本上第二單元共有幾篇文言文
1、第二單元為古代散文單元。
2、所選的課文有:《歸去來兮辭》(陶淵明)、《滕王閣內序》容(王勃)、《逍遙游》(莊周)、《陳情表》(李密)。
3、這些課文都是抒情散文,而且也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名家名篇。雖然時代不同,文體不一,但這幾篇課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充溢於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非常激越、充沛,這是這些文章大家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讀來仍能感人肺腑,令人回腸盪氣。
Ⅷ 誰能告訴我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的第二單元《歸去來兮辭》的全文翻譯字對字要全面的謝謝 「歸去來兮."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原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
歸去來兮辭·譯文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既然自認為心志被形體所役使,又為什麼惆悵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來的事情尚可追回。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已經覺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歸舟輕快地飄盪前進,微風徐徐地吹動著上衣。向行人打聽前面的道路,恨晨光還是這樣微弱迷離。
望見家鄉的陋屋,我高興得往前直奔。童僕歡喜地前來迎接,幼兒迎候在家門。庭院小路雖將荒蕪,卻喜園中松菊還存。我拉著幼兒走進內室,屋裡擺著盛滿酒的酒樽。拿過酒壺酒杯來自斟自飲,看著庭院里的樹枝真使我開顏。靠著南窗寄託著我的傲世情懷,覺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園子里散步自成樂趣,盡管設有園門卻常常閉關。拄著手杖或漫步或悠閑地隨處休息,不時地抬起頭來向遠處看看。雲煙自然而然地從山洞飄出,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還。日光漸暗太陽將快要下山,我撫摸著孤松而流連忘返。
回去吧,我要斷絕與外人的交遊。既然世俗與我乖違相悖,我還駕車出遊有什麼可求?親戚間說說知心話兒叫人心情歡悅,撫琴讀書可藉以解悶消愁。農人們告訴我春天已經來臨,我將要到西邊去耕耘田畝。有的人駕著篷布小車,有的人劃著一葉小舟。時而沿著婉蜒的溪水進入山谷,時而循著崎嶇的小路走過山丘。樹木長得欣欣向榮,泉水開始涓涓奔流。我羨慕物得逢天時,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罷休。
算了吧!寄身於天地間還有多少時日!何不放下心來聽憑生死?為什麼還要遑遑不安想去哪裡?企求富貴不是我的心願,尋覓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氣我獨自外出,或者將手杖插在田邊去除草培苗。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長嘯,面對清清的流水吟誦詩篇。姑且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走向生命的盡頭,樂天安命還有什麼值得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