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的教案怎麼寫完整版的
一份完整版的幼兒園教案一般包括教材的選擇、目標的確定、流程設計、教具准備和教室的准備這五個點,具體內容如下:
一、教材的選擇
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的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當的,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標的確定
目標的制定原則上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一個活動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
1、認知
2、能力
3、情感
三、流程的設計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順序,是先放主料還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時是先放姜蒜還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講究的,放得好放得適時則色美味鮮,入口回味無窮;若放料放得不好則食慾全無,再好的營養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東流,失去應有的價值。
一堂課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幼兒的興趣,開場的第一環節很重要。引題能不能先聲奪人,對一堂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第一炮一定要打響打好而且要打得准確,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過來。
一般在引題後就是重點內容的學習了,這里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過程。也就是說要教之有法,要讓幼兒學得開心,學有所得。而怎麼教、怎麼學就看你活動過程怎麼去設計。
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有老師的許多隱性因素滲透在設計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這個環節要安排在哪裡,要如何安排,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只有做到設計時的心中有數,才能做到上課時的運用自如。
在活動的最後,我們很容易犯一個低級錯誤,即認為反正課已經完了,趕緊收場了事,殊不知這樣做很容易造成頭重腳輕、牛頭蛇尾的感覺,所以在最後的環節也一定要從容不迫、有始有終,最好能與開場相呼應,使整個活動有圓滿的感覺。
而且在整個活動設計中要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使整節課條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滿堂彩,一會兒用筷子一會兒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在每一個活動中都有一個學習、鞏固、提升、遷移的過程。一個好的活動設計在結束時也是留有懸念的,一節好課上完了也不應該是嘎然而止,而應該是餘味無窮,意猶未盡。
四、教具的准備
教具是為教學服務,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設計和准備既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更要考慮課的需要
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教具的製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可以利用現成的實物,也可以利用廢舊物品製作,但絕不可粗製濫造,以免給人造成不負責任的感覺。
但也不必太多花俏,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甚至有時候會中看不中用。
在寫教案時只要把本課有關的教具寫清楚就好了,當然,教案里寫到的准備並不單單只是教具的准備,還包括幼兒的知識准備,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動還要有天氣准備等等。
五、教案的要素
一個完整的活動設計包含四個要素,即上面說到的四個大點:
1、設計意圖,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動目標
3、活動准備
4、活動過程
總結:總之,要寫好教案,首先要選擇適合各年齡層次的幼兒學習的教材,然後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確定活動的目標,圍繞目標展開流程設計,每一個環節都要切實為目標服務,以達到教得輕松、學得開心的目的,每一次活動都能真正讓幼兒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展。
❷ 幼兒園教師如何備課
個個幼兒園備課的方法不一樣吧,我們就寫了教學活動
❸ 幼兒園的教案怎麼寫完整版的
1、活動名稱
題目格式應為:*班***活動:*********
活動名稱要簡潔明了,如果是綜合活動、主題活動或半日活動,也要註明。
2、設計意圖
扼要闡述活動設計主題內容選材、生成的背景,對整個教學活動設計的思路等。
3、活動目標
目標的制定要符合綱要的精神,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需要,從幼兒發展的角度書寫目標,可用「能」「會」「掌握」「學會」「明白」「懂得」等詞語;目標不宜籠統,要具體明確,出現具體的經驗,可操作,可衡量;目標數量不宜過多,重點呈現新的經驗和需要重復的重要經驗。以2-3條為宜; 目標應直接、明確呈現經驗,不需要先呈現途徑和方式,還要避免直接敘事,不直接呈現經驗,目標的書寫按照活動經驗獲得的相對先後順序排列。
4、活動准備
包括物質准備和心理准備。
物質准備包括圍繞教學內容為幼兒提供支持其學習的活動環境、活動材料等,必要的教玩具名稱,有場地布置的教學活動,需畫出場地布置示意圖。如需要幼兒用書,放在活動准備的最後一條。材料也不宜過多過雜,要從目標和環節的實際需要出發。
心理准備根據活動需要制定,可有可無。
5、活動過程
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實際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體驗式的學習方式,使課程的基本理念得到充分的貫徹和落實;教學過程要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充分體現師幼互動。
活動環節中應說明教師干什麼,引導幼兒干什麼,每一個環節一定要有幼兒,教師的言行以調動幼兒學習為目的。
准備的材料應該在環節中用上,活動中使用的材料應在准備中有交代;任何自編自創的游戲、操節、紙工等,必須說明玩法,有故事的需要附故事原文。
6、活動延伸,保證活動時間和運動量。
7、早操前十分鍾,指導幼兒收拾整理玩具、材料,做好參加早操活動的准備。
提醒幼兒入廁:照顧幼兒解便,一般情況下,要求幼兒大小便自理,在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報告老師,對個別自理有困難的,保教人員應加以協助。指導幼兒便後用流水洗手。
整理服裝:指導幼兒在早操前相互檢查服裝及鞋帶,冬天脫去大衣和不戴圍巾手套。
❹ 幼兒園教案
語言:彩色牛奶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有關「彩色牛奶」的變化過程,感受想像的神奇與有趣。 2、嘗試根據故事中的句式進行仿編,表達「變」的過程。 活動准備: 1、教具准備:故事PPT、各種常見蔬菜的圖片、 2、幼兒知識准備:熟悉蔬菜的名稱和顏色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出示奶牛的卡片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奶牛擠出來的牛奶是什麼顏色的?牛大叔家的奶牛可不一樣,它有一個神奇的本領,是什麼神奇的本領呢?你們聽了故事就知道啦。 (二)欣賞故事,初步熟悉故事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彩色牛奶》。 (2)提問:牛大叔帶來的奶牛有什麼神奇的本領? 小動物喝了有顏色的牛奶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我們一起再來看一看、聽一聽這個故事吧。 (三)PPT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中「變」的過程 1、播放第一、二段後提問: (1)小白兔給奶牛吃了什麼顏色的什麼蔬菜?奶牛擠出了什麼顏色的牛奶,小白兔喝了變成了一隻什麼兔? (2)我們一起說說這件神奇的事(講述第二段)。 2、小黑貓也想讓自己變顏色,他是怎麼做的呢(播放第三段) 引導幼兒講述小黑貓給吃了什麼顏色的什麼蔬菜?奶牛擠出了什麼顏色的牛奶,小黑貓喝了變成了一隻什麼貓。 3、播放第四段課件內容,提問幼兒: 小花鹿給奶牛吃什麼?小花鹿喝了牛奶變成什麼? 教師:我們一起來把這段話連起來說一說。 4、播放第五段課件內容,提問幼兒: 灰狐狸給奶牛吃什麼?灰狐狸喝了牛奶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一起講述灰狐狸變成紅狐狸的過程。 教師小結前面部分故事:喝了彩色牛奶,小動物們都變了樣,小白兔變成了***,小黑貓變成了***,小花鹿變成了…… 5、討論:小動物們能變回原來的顏色嗎?怎麼變? (四)幼兒根據故事中句式仿編 1、小動物們有了神奇的牛奶後,為什麼特別高興? 2、你想不想讓自己也變一變? 3、游戲「餵奶牛吃蔬菜」, (1)出示蔬菜圖片,幼兒自由討論、創編故事。 (2)個別幼兒上台用故事中的句式完整表達自己的變化過程。
❺ 幼兒園備課
希望題主下次提問題的時候能更清楚一些。
我來簡單列一些備課的要領吧。為了保證備課的質量,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准備:
1、備幼兒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育活動應是師幼共同研究、共同創新、共同進步的互動過程,教師只是幼兒在活動中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備課時要避免教師本位主義的影響,把幼兒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關注他們的興趣與需要,以促進其主動學習為宗旨。這就要求教師活動前要集中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幼兒,根據其年齡特點及學習需要,分析他們先前的經驗和已有的認知過程,確定最近發展區,設計適宜幼兒發展的教育過程和教學方法,達成活動目標。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每一個幼兒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新教師應當意識到,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成長的個體,備課前要對全體幼兒做充分的了解,注意他們的個別差異,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新教師對於孩子的了解則需要在日常活動中細心地觀察,在理論書籍中不斷地積累。
2、備活動
(1)制定目標
目標是活動過程設計的依據,又是評價活動成功是否的一項重要指標。教師在分析教學內容的同時,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價值,確定好本次活動的目標。制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明確,並具有一定的彈性,以適應個別幼兒的需要。完整的目標內容應包括認知、技能、情意三個領域。舉例:語言活動《沒有牙齒的大老虎》目標:①理解故事中詞語:××、××。②通過看圖片,能夠說出老虎沒有了牙齒的原因。③懂得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目標的確定要以對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原有經驗的了解為基礎,逐步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和本綱要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標。《綱要》還分別從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五個領域提出了教育教學的目標與要求。因此新教師應仔細研讀《規程》和《綱要》,以此為准則,從中領悟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掌握制定活動目標的基本方法。
(2)確定重難點
搞好教學,必須善於把好鋼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說,要努力抓住重難點。
①怎樣確定重點:新教師在明確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應分析過程中哪些環節為關鍵點應重點進行。對於有教材的活動內容,那麼應分析出教材重點,教材重點一般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關鍵的內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教學重點則需要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根據班級幼兒的具體情況而定。可以這樣說:教材重點必然是教學重點;而教學重點不僅僅指教材重點。
②怎樣確定難點:凡為大部分幼兒所難於理解、掌握、運用的知識、復雜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難點。難點一方面是由於教材的抽象,幼兒難以理解。處理這一類難點的最好方法是運用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原則,多舉實例,多做演示,給幼兒以豐富的感性知識,化抽象為具體。另一方面難點來自於幼兒,對於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孩子,由於以往知識基礎不同,生活經驗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難點也會各自不同。
(3)設計教學法
在解決「教什麼」、「學什麼」的基礎上,要落實「怎麼教」、「怎麼學」,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幼兒實際進行教學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教學方法應包括: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授,復習鞏固;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考,鼓勵創新;採用哪些教學手段,教學具的操作和使用等。有效的教學活動,需要教師採用靈活多樣的「教法」和「學法」,並達到最佳的組合狀態,以促使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3、備教師
(1)組織語言
教育教學活動無論採用哪一種形式,都離不開語言。因此,教師必須充分重視語言技巧。一位教師有著極為淵博的知識,但如果他不能通過鮮明、准確、精練、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新教師要善於選擇最中肯、最精確、最形象的語言來表達所要講授的內容,才能讓幼兒透徹地理解、明確地操作,達成最高的活動效益。
(2)設計教態
教師組織活動時的姿態、動作是表達語言時的重要輔助形式。教態生動活潑、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幼兒的注意,使幼兒深刻領會所學的知識。如果教態生硬死板,沒有什麼手勢,或者姿勢很不自然,幼兒就會感到興致不高、無精打采。因此,教師在活動前,應該認真設計自己的姿態、表情和手勢,研究如何掌握得體的教態。
(3)進行試講
教案寫好了,是不是就等於備好課了呢?不是的。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還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工夫。為了更好地改進方法,選擇語言,備好教態,活動前試講是一種有效的辦法。試講不一定要人聽,也不一定非講出聲音來,利用早晨散步時間邊走邊講,或者在臨睡前默講一遍。這對於熟悉教材,改進方法,發現問題,彌補漏洞,都有很大的作用。特別是上崗不久的新教師,最好能在活動前做一二次自我或集體的試講,看看自己在一節活動的流程與備課是否合拍,看看一節活動的時間掌握得怎麼樣,以備在正式的活動中獲得更佳的效果。
❻ 幼兒園故事課教案
小班語言:孤獨的小熊
目標:1.樂意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2.體驗小熊孤獨和快樂的情緒,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
重點: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根據內容回答問題。
難點:讓幼兒懂得微笑在朋友交往中的重要性。
活動過程:一、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有一隻長著圓圓鼻子,鼻子系著紅領巾的小熊來到我們班。大家跟他打個招呼吧(我很漂亮,可是沒人願意和我做朋友)你們覺得是為什麼呀?
二、孤零零的小熊
1.傾聽故事開頭至「小熊每天孤零零的,誰也不跟他玩」
2.小熊去找小豬,發生了什麼事情?(小豬跑掉了)
3.小熊去找小猴子,發生了什麼事情?(小猴子躲起來了)
三、小熊笑了
1.小熊那麼漂亮為什麼沒有夥伴呢?(接下去我們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
2.講述故事從「小熊找到大河馬」至結尾。
3.提問:小熊找到大河馬問為什麼他這么漂亮卻沒有朋友,大河馬是怎麼回答他的?
(大河馬說你要對別人微笑,這樣大家才會願意和你交朋友)
4.小熊最後有沒有笑呀?小熊一笑,動物們發生了什麼事情?
5.大家喜歡的是怎樣的小熊?(小動物們喜歡的不是小熊的圓鼻子,也不是它脖子上的紅領結,而是好看的微笑)
四、笑一個
1.小熊臉上笑眯眯,動物都願意做他的朋友,你們願意做小熊的朋友嗎?
2.請幼兒微笑著和小熊握手,親一親。
五、課後延伸
小熊微笑著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你有沒有自己的好朋友,那麼等會請你找找你的好朋友(放音樂讓幼兒找自己的好朋友)
❼ 求一份完整的幼兒園活動教案
六苴礦區幼兒園教師備課教案 活動時間:2012年2月20日 班級 小班 備課教師 王月娥 活動名稱 藝術(音樂) 親親熱熱在一起(歌唱)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的演唱。 2、體驗一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的幸福感。 活動准備 1、物質准備:音樂磁帶、電子琴、 2、經驗准備:幼兒已...具有的認知。 活 動 過 程 1、教師導入活動,引發幼兒興趣。 (1)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我和爸爸在家裡一起等著媽媽回來的時候,你們總想誰來敲門啊? (2)教師做神秘狀提問: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叮咚叮咚、哈哈哈哈) 2、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幼兒欣賞、熟悉旋律。 (1)歌曲中小寶寶和誰在家裡?總想誰來敲門?當等待的大人回來時,他的心情怎樣?為什麼? (2)播放音樂,師幼一起邊聽音樂邊拍手,感受音樂旋律。 3、初步學唱歌曲《親親熱熱在一起》。 (1)教師引導幼兒一邊拍手一邊有節奏的念兒歌。 (2)教師清唱示範,提醒幼兒安靜傾聽。 (3)詢問幼兒所聽到的歌詞內容,引導幼兒用歌詞進行回答。 (4)教師逐句示範朗誦,引導幼兒拍手。 4、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歌曲念白處的演唱方法。 5、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完整地唱歌,鼓勵幼兒能跟隨電子琴的伴奏一起學唱。 6、幼兒跟隨教師一起,一邊唱歌,一邊嘗試進行舞蹈伴唱。鼓勵幼兒注意唱歌時候的表情,要用好 聽、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活動效 果分析 1、 這是本學期第一節音樂課,有了幼兒在家和父母在一起的經驗,很快便能融入 主題。但由於幼兒在家一個假期,還在沉浸在放假時狀態,在活動中只有部分幼兒 能跟著老師走。 2、能知道歌曲名稱並能跟著旋律唱出歌曲及簡單的表演。 六苴礦區幼兒園教師備課教案 活動時間:2012年2月22日 班級 小班 備課教師 王月娥 活動名稱 藝術(音樂) 親親熱熱在一起(歌唱)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學慣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嘗試創編歌曲並歌唱表演。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已經學過的歌曲《親親熱熱在一起》。 2、物質准備:音樂磁帶、電子琴、課件。 活 動 過 程 1、教師導入活動,引發幼兒興趣。 (1)師幼問好! (2)丁冬,丁冬,是誰回來了?讓我們用歌聲來說一說吧! 2、學慣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1)教師邊彈琴邊示範演唱歌曲,幼兒傾聽歌曲的旋律和內容,以引起幼兒的回憶。 (2)播放音樂歌曲《親親熱熱在一起》,讓幼兒小聲跟著音樂旋律小聲的哼哼音樂。 (3)帶領幼兒分段學唱,提醒幼兒富有節奏感地念白。 (4)爸爸媽媽回來的時候你們開心嗎?那我們唱到「爸爸回來了」「媽媽回來了」時聲音應該怎麼樣 啊?和幼兒一起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不大聲叫喊,在念白出表現出激動,快樂的情緒。 3、嘗試歌曲表演。 請三名幼兒來扮演爸爸媽媽忽然寶寶,並進行表演。 4、幼兒嘗試創編歌曲。 (1)寶寶們,一家人在一起,你們開心嗎?除了爸爸媽媽外,您還希望誰回家?(教師示範並把創 編的詞唱進歌曲去。) (2)引導幼兒用家庭中其他成員來替換相應的歌詞並進行表演。 5、教師小結並引導幼兒一起把自己想要誰回來用歌曲唱出來。 6、及時給予鼓勵和評價。 活動效 果分析 1、有了上一節活動做准備,這一節活動幼兒的積極性很高。 2、在音樂旋律引導下,幼兒一聽旋律就能唱出歌曲來,能力強的幼兒還能把念白 處激動、興奮的演唱出來。 3、 在創編時,幼兒都積極舉手,能把詞用歌唱形式唱出來,達到了活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