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集體備課
教師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其具體運作方式如下:
1、組織管理:
集體備課由教學處(或教科研室)實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公共科和規模較大、門類較多的專業教研組可分成若干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具體實施,教研組長指導並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
2、活動過程:
(1)活動准備——「二研」、「三定」
組長提前通知全組成員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教材、大綱,通知中明確集體活動的「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
(2)集中研討——「四備」
集中研討即組長在集體備課時間里召集本組教師提出備課要求,聽取中心發言人的發言,討論備課提綱。討論中心發言人提出備課提綱時,應包括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
(3)修改提綱——「五統一」
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五統一」:統一教學思想,,統一「雙基」、「雙力」(智力、能力)和「雙育」的內容與要求,統一課時安排,統一達標題目,統一考核要求。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
(4)撰寫教案
各任課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各班的學情,撰寫教案。此時,在不離開「五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人特長。
(5)信息反饋
下一次集中時,把根據備課提綱實施時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提出來,供以後借鑒。
3、時間安排:學校可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每學期規定幾次,或每周一次。視各校各組教師組成情況而定。如果將每周集體備課的時間排進課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了。
二、集體備課必須堅持「三性」原則
1、統一性原則。
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同步教學,具體實施中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作業訓練、資料使用、檢測評估等必須統一。特別是教學進度和目標檢測,一旦失去了統一,就不能在集體討論中獲得正確的信息,及時矯正教學實踐。
2、超前性原則
分配撰寫備課提綱的任務和提供備課提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課教師的提綱准備任務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一並分配,便於教師早作準備,收集資料,鑽研大綱和教材。備課提綱的討論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則
劃定備課任務應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保持其內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據教材的單元或章節來劃分比較合適,切忌人為地將教材割裂開來。
三、集體備課必須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
1、正確處理好個人鑽研與集體討論的關系。
集體備課,不僅僅是集中討論,一般採取集中討論與個人鑽研相結合的形式。如果僅僅依靠聽中心發言人的說課,討論是不能成功的。要發動全組成員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討論的時候才可能各抒己見,百花齊放。所以,個人鑽研是前提。這大概就是「功夫在詩外」。集中討論時,組長要善於引導,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還要善於總結,概括大家的長處,指導中心發言人整理備課提綱。
2、正確處理好備課與試講的關系。
備課是講課的基礎,講課以備課提綱為指導。集體備課之後,由一人或幾人進行試教,每次教後及時組織評課。執教者發揮自己的特長,上出自己的風格。備的內容統一,教的風格可以百花齊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說,備課要統一,上課在不離開備課提綱的情況下,可以百花齊放。千萬不能出現「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確處理好骨幹領路與培養新教師的關系。
集體備課的中心發言人一般挑選本組骨幹。一來有把握,二來組長也省心。備課是貫穿於每學期的全過程,從培養新教師的角度出發,也應給新同志壓壓擔子,讓新同志來當「中心發言人」,同時採取「青藍結對」的方法,然後逐步放手。這樣可以一舉數得。
『貳』 討論一下,各學校教研組中,各年級備課組集體備課怎樣進行才有實效
近幾年來,我校借鑒了其他學校集體備課的方法,在各個教研組的協調下,成立了不同年級的學科備課小組。集體備課是一種集體行為,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性質的教學實踐活動反饋,同時分配各自不同的備課內容及教學任務。集體備課存在很大的優勢,但備課過程中又會有不足之處,只有揚長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集體備課的長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初中歷史教師集體備課的優勢
(一)使教師共享教育資源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與反思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的情況下,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的目的是解決教學中最實際的問題,使教師達到資源共享。新課程要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運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教師可以共享的資源如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等。以前學校有些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是從互聯網上找幾個與講課相關的課件,簡單地連接一下,這會令課堂效率大減。開展集體備課之後,我校的教師親自製作教學課件,他們首先會把教材吃透,再挑選和教材內容同步的幻燈片,突出使用課件的目的以及教學重難點。課堂上能用板書寫出來的,課件上就不再出現;課件的播放效果、文字的大小、顏色盡量做到不要太誇張。課堂主要是教學,不管多媒體課件使用起來多好,對教學只起幫助作用,不能主次不分、喧賓奪主。依據這些原則教師們做出的課件使用效果相當不錯,教師個人的資源被大家共同享用,省去了好多的時間和精力。如針對《和同為一家》的教學,教師們集體備課最後確定的課件一共13頁,涵蓋了與這一課教學相關所有內容:課題、學習目標、地圖、小結、練習、三個問題各1張、拓展內容5張,這樣的課件短小精悍,非常適用於歷史教學課堂。另外,集體備課給教師們搭建了一個,讓任課教師能平心靜氣地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同一個問題,大家一起暢所欲言,說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討論的問題趨於明朗化,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教研環境,每位教師都有各自的收獲,教師之間關系更融洽,縮短了教師間心與心的距離。
(二)讓年輕教師快速步入常規教學
我校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不流於形式,教師無論年輕還是年老全部都要參加。備課內容一般安排常規教學(備好課、上好課、批改好作業、輔導好、做好考核與評價),總結上周取得的教學成績和存在的不足,找出彌補的措施,安排下一周新的教學任務。通常集體備課的情況是年輕教師發言比較少,多數時間是傾聽有經驗的教師講述課堂教學中的注意事項:怎樣突出教學重點、講明白教學難點,如何把握課堂、掌控課堂,如何合理、靈活地運用考核與評價,作業量如何合理安排,課堂出現意外情況應如何應對,怎樣主動關心學生、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等。年輕教師邊聽邊記,從中摘取對自己教學有益的內容,優化到自己的教學之中,加快進入教師角色的速度,決心盡快趕上其他教師,快速步入常規教學。
(三)利於不同學科知識的融合
歷史教學內容不僅涉及到語文學科的文字,還涉及到地理學科的地圖、政治學科的思想認識。涉及到的地理知識,如《春秋戰國的紛爭》這一課就涉及到考查學生的識圖填圖能力,先要掌握戰國七雄分別有哪幾個,要在地圖上准確填出各自的位置。《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涉及兩條絲綢之路的路線,陸上絲綢之路是考試必考的重點知識,它是我國最早有歷史記載的西漢與中亞、西亞和歐洲之間有貿易交往事件,需要學生先掌握絲綢之路的起止點,然後准確填在圖上。歷史教材中會涉及到許多與語文相關的內容,如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三個成語出自於《江南地區的開發》,「以少勝多」「背水一戰」「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出自《伐無道誅暴秦》,「一鳴驚人」「老馬識途」「負荊請罪」「問鼎中原」等出自《春秋戰國的紛爭》,「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溫故而知新」等出自《中華文化的勃興》。在集體備課時兼顧其他學科,有利於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知識的相互滲透與融合。
(四)幫助教師優化教學環節
假如我校有一位教師參加優質課比賽,那麼這個年級的歷史教研組會安排專人負責幫助這位教師備課,從導入、板書設計、每個問題之間的銜接等進行指導。如導入這個環節,著名主編肖川說過:「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或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講求的是像磁石一樣吸引住學生」。那麼怎樣導入才能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跟著教師不知不覺學習新課呢?有的教師提議:從教科書中發動學生尋找「最」的方法導入新課。如世界上最豐富的古人類遺骨和遺跡的遺址在什麼地方?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什麼人?現在世界上哪一個國家是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分別由那兩個原始居民最先種植?當我們看到鳥巢、水立方等北京奧運場館時,為其精巧設計嘆服的同時,最早的原始人類的房屋是什麼樣子?來源於哪個最早的遠古居民?有的教師說利用教科書中的插圖導入,如講《大變革的時代》中的商鞅變法,教材給出《商鞅舌戰守舊群臣》圖,教師首先利用把歷史「復原」「重現」,然後向學生講解:商鞅手拿竹簡,秦孝公坐在地上,看著商鞅和不同意變法的保守派大臣。甘龍和杜贄辯論,商鞅把他們反駁得無話可說。最後秦孝公作出決斷:商鞅的說法是對的,就按照商鞅說的變法。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不知不覺就把商鞅變法記住了。集體備課這樣堅持下去,教師准確地傳授知識,優化了教師的教學環節,形成了團結向上的氛圍。
二、集體備課存在的弊端
(一)易使教師產生依賴心理
備課組長在開學初將所有教學內容的教案分給每位任課教師,讓他們分別上網查找,供教師共同使用。這樣列印出來教案既規范又美觀,足以應付各級組織的教學工作檢查,還可以獲得領導的好評,學校不必再擔心教師的備課出問題,教師不用再為重復寫教案而憂心。表面看來很完美,結果卻導致少數教師產生依賴心理,不認真鑽研教材,只把相關的教案復制、粘貼一下,不管教案是否符合自己教學,生搬硬套地全部搬來使用,教案、課堂模式變成「雙胞胎」,教師書寫教案獨特的個性被扼殺了。
(二)個別教師集體備課的興致不高
個別教師認為參加集體備課是一種負擔,他們會湊到一起,干一些改作業、看閑書、聊小天的事情,不願與別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彼此之間缺乏坦誠和真心,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多年來總結的教學經驗和反思,拿出來給大家分享,分享的人也不領情,感覺有點吃虧,造成這些人的心理不平衡,從而就把集體備課變成一種負擔。
(三)集體備課易流於形式
雖然定時定點,人也到位了,但個別教師談不出有價值的觀點,只是循規蹈矩,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雖然有集體備課活動的記錄,但無實質性內容,只是知識點的羅列,提綱挈領,過於粗略。雖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夠深入,質量不高。盡管集體備課形成的教案研討比較充分,但有些教師課上仍然用自己固有的一套方法。
發現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集體備課作為一種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科研活動,它是教師密切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教學信息和靈感的巨大源泉。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它將倍受關注。只有揚長避短,集學科成員智慧解決課堂問題,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
『叄』 如何進行有效的集體備課麻煩告訴我
教師如何取得最佳講課效果呢?首先要備課,而且要備好課。今天我談一下集體備課,集體備課作為教師合作探究的一個平台,有利於發揮群體的智慧,有效地彌補教師備課過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師在思想認識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學觀點,在碰撞交鋒中端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教學理論,從而提高教學的整體教學水平,使課堂教學在更高的層次中進行。
一、我們的集體備課分以下幾個步驟:
(一) 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 個案。
首先教師自問走進教室前,認真備好課了沒有?。的確,上課是一個教師要面對學生群體,在新課程的生命課堂中,我們很難預料學生的思想瞬間會有怎樣的變化,一個奇思妙想,一個小小地創造,一個發問,可能給課堂帶來一場革命,也可能由於我們自己的備課不充分,革了我們自己的命,這要求教師必須備好每一節課,來體現新課堂的生命價值。所以,我們在強調集體備課時,要求每個教師必須備好個人的第一教案,來保證集體備課的生命意義。對於個案的形成,要求每一位教師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弄清所備課的內容的地位和作用,重點,難點和關鍵,就此設計教學的三維目標,設計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設計突破關鍵點的思路;思考是不是設計了切合實際的、貼近學情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以及創新點、德育點;是不是設計了合理的習題、考點、板書、課堂檢測和課後作業;對於課本上沒有或該要的內容,教師要不要去補充;在哪些環節和思路上我們還存在疑惑和障礙等,帶著問題初步形成了融注我們自己教學思想的個案。
(二) 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有群體思想的集體教案----共案。
在有融注思想的個案保障下,集體備課有了生命的根基。在集體備課時,先由主備人說課:即說課標要求、內容特點、學情分析、目標確定、學習過程、教法學法、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然後由組員發表補充意見,全組討論,集體商定後確定集體教案。主備人說課是教師集體備課的重要環節,通過說課,組員相互比較,在組內開始有針對性的討論。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反問主備人,可以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見解,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展開辯論和思考;對共同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探討相應的解決辦法、提出建議和意見。主備人綜合集體的意見,確定每個環節的最佳教學方案,對主備教案進行修訂,形成具有群體智慧的、達成共識的共享教案----集體教案。
在此過程中我們要以敢說不的勇氣,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對名師說不,敢於對同事說不,敢於對自己說不。只要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敢於對別人的不足提出問題,在思想上真正地交鋒碰撞,打破權威崇拜,集體備課才有存在的價值。所以在交鋒碰撞中,才能使教師進入研究狀態,實現互相切磋、互相啟迪、相互提升。如果不交流,不討論,交流後沒有碰撞,碰撞後及時迴避,顧面子,沒有在思想上真正的交鋒,又怎能汲取別人絕妙的創意,領悟他人的教學藝術?又怎能體味教學的無窮的樂趣,實現教學生命的意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集體備課?
(三)根據集體教案分析確定自己的個案----特色教案。
在集體教案形成後,根據自己面對的學情、教學要求、自己的教學風格等,對集體教案進行再一次備課修訂,形成集眾家之長,又兼有自己個性特色的個人教案,並將其應用教學實踐,以便更好的促進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所統,有所不統(可以統教學進度、資料、練習、考試,但教案是絕對不能統的);因為每一位教師的人生閱歷、知識結構、教學經驗、個性氣質不同,以及他們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異,又面臨不同的教學對象,所以,我們應該承認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同時,也要保證教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從自己和學生實際出發,對共案進行修改補充,甚至再創造,使自己的教學既充滿集體智慧,又體現個人風格,實現共性和個性完美的結合。如果教師的教學都成了一個模式,這不僅違背了教學規律,而且與新課程教學理念背道而馳,以集體教案,作為實施教學的依據,這樣下去不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而且會步入另一種教學極端思維復制,個性粘貼,失去自我。所以,我們要有肯鑽研,能吃苦的態度,使自己的個性得以全面的發展,以特色教案作為我們實現教學個性發展的平台。
(四) 在教學實踐中反思共案的效果修訂共案-----高質量教案。
在特色教案的課堂實踐中,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各環節的操作性進行現場驗證,對其成敗並進行修改、反思,撰寫教後感後,同組交流、歸納、整理、訂正,作為下一輪的集體備課的參考資料。因為教案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是為課堂教學做准備,更是作為教師對自己教學認識,教學經驗的總結的重要資料;是教師反思教學行為、促使教學思想成長的記錄,也是教師完善教學理論水平的寶庫。
二、我們平時集體備課的要求和落實形式:
(1)各位老師根據教學計劃,理解課標,鑽研教材,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提前備好一周的教學簡案,以備集體備課時討論之用。
(2)集體備課活動做到定時、全員、全程。不缺席、不遲到、不早退、不做與集體備課無關的事情,專心致志,集思廣益,取長補短。
(3)集體備課活動注重實效。專人主講,全組討論,集體商定。統一進度,落實重難點,研究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商討講練的深度,確定例題、作業。同時還可交流上星期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研究彌補的方法。
(4)各位老師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對自身的簡案進行修改和補充,形成既有組內統一意志,又有個人風格特色的教案。
總之,教學質量是教學的生命線,集體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們應該充分認識集體備課的作用,以便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集體備課的模式,還有待於我們不斷的探索和努力。
『肆』 一年級集體備課討論進度前後兩周課時內容怎麼寫
一年級集體備課,討論進度,前後兩周課時,內容怎麼去寫?我覺得你要備備課,要備一專年級屬的課,一年級的課都是很簡單的,我覺得你應該多思考一下就能找到怎麼去備課了?要一些課程跟上書本上的內容就可以了,應該不是很難的,多思考一下,還有每種問題怎麼去處理?還有學生反應怎麼樣?還有怎麼樣去處理?都是要想一想的,這樣子就可以了。
『伍』 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集體備課記錄討論過程
一、陋室銘教案
教學目標:
1、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虛詞。
2、理解課文內容及其寓意,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及其寓意,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陋室銘》一文中,這「陋室」是什麼意思?簡陋的屋子,「銘」呢?原指金屬器物上所刻的文字,用以歌頌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後來成了一種用韻的文體。比如說:座右銘(「座右銘」,本指古人寫出來放在座位右邊的格言,後泛指人們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能告訴大家,你的座右銘嗎?今天,我們來看看唐代的一位詩人--劉禹錫,他在《陋室銘》中又要向我們表露怎樣的心跡?誰來介紹一下劉禹錫?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 ,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代中期詩人、哲學家。政治上主張革新,早年參與王叔文派政治革新運動。王叔文派政治革新運動失敗,從此踏上了漫長的貶謫之路,被貶為郎州司馬、連州刺史,在艱苦的環境里作了幾十年地方官,晚年任太子賓客。那他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寫上這一篇《陋室銘》的呢?
寫作背景簡介:劉禹錫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時的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當通判。和州知縣策某是個勢力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劉禹錫住到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不但沒有埋怨,反而很高興,還撰寫了一幅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他這個舉動可氣壞了策知縣,於是策某令衙內書吏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門調到城北門,並把房屋從三間縮到一間半。新宅位於德勝河,附近還有一排排楊柳樹,環境還不錯。劉禹錫也沒有計較,他觸景生情,又寫了一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策知縣見他仍是悠然自得,又把劉禹錫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其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狗官實在是欺人太甚了,劉禹錫遂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一文。
二、朗讀,理解文意。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准字音。
2、細讀課文,疏通文意。需要掌握的字詞。
山不在高:在:在乎 有仙則名: 名:著名 有龍則靈:靈:靈氣,神氣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這 惟:只 德:品德 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談笑有鴻儒: 儒:大 儒:有學問的人
往來無白丁:白丁:原意平民,這里指沒有學問的人 可以調素琴:調:調弄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之:取消句子獨立性,無意義 勞:使……勞累
行:形體,身體 孔子雲: 雲:說 何陋之有:何:什麼
三、分析文章。
1、作者在陋室里過得怎麼樣?(從生活環境,往來人員,日常生活方面來分析。)
討論後教師總結:
生活環境: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清幽雅靜
往來人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博學多才
日常生活:可以調素琴……勞形。高雅脫俗
2、你覺得作者寫《陋室銘》的目的是要突出什麼?
找中心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身居陋室,卻不以為陋,安於清貧的物質生活,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作者借陋室表現了他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的品質。
3、品德高尚,這屋子就不簡陋了嗎?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嗎?
陋:房子的簡陋。不陋:是指精神上的。意思是說如果住在簡陋屋子裡的人的精神品質高尚的話,就不覺得陋了。作者身居陋室,卻不以為陋,安於清貧的物質生活,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作者想借陋室表現他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的品質。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經歷:喜歡做的事,做了很多都不覺得累,不喜歡做的事,一聽說,心裡就煩。看來,在很多情況下,心情決定你完成任務的情況。這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心態決定狀態。做任何事情,我們都要擺正心態,這樣才可能事半功倍。
4、作者自比「諸葛」、「子雲」的目的何在?那麼,可以看出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
表明作者想從政治上和文學上都干出一番事業。有遠大的抱負。
5、、文章一開頭以山、水類比,引出陋室,接著描寫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點,最後引用孔子的話,畫龍點睛,總結全文,作者借寫陋室表達了安貧樂道的情趣,這種寫法叫什麼?
托物言志。
三、總結拓展。
《陋室銘》一文,自問世以來,仿寫的最多。你能不能用《陋室銘》一文的形式,仿寫幾句表明你的想法?
附:教室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可以寫情書,想女友。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游樂場。心裡雲:「混張文憑。」
網蟲銘
電腦好壞,能玩就行;網速快慢,能上則靈。斯是卧室,唯我獨尊。夜深人靜時,網上任我行。談笑有網友,往來無病毒。可以玩游戲,聊QQ。無媽媽之嘮叨,無爸爸之叮嚀。美國小蓋茨,中國李嘉誠。心裡雲:"何錯之有?"
作業銘
作業不多,亂寫一通。仔細檢查,錯誤百出。人人能做對,到我就不行;老師一批評,馬上就臉紅;回到座位上,立即就改正,同學嘲笑我,無地容。寫作業太粗心,挨批評天天有。眾人曰:"白字先生!"。
訣竅銘
官不在大,能貪則名。學不在深,有權則靈。斯是別墅,唯其溫馨。出入高級車,穿梭歌舞廳。吃喝用公款,收禮循私情。眼中孔方兄,趙公明。喜甜音之悅耳,愛欠拍而忘形。上班品香茶,下班築「長城」。群眾曰:「禍國殃民。」
關系銘
想被重用,拍馬就行。欲己晉升,禮拜要勤。斯是決竅,唯吾妙用。好話不怕多,獻媚在於精。善於拉關系,慣於巧鑽營。可以分回扣,討歡心。無奔波之辛苦,無推敲之傷神。私房細細嘮,好酒慢慢斟。人贊曰:「絕頂聰明。」
『陸』 誰有四年級數學集體備課記錄{一篇}:復制、自己寫的也可以。
四年級組數學集體備課方案的討論記錄
討論人: 崔玥 王雪琪 王康妮
記錄人: 崔玥王康妮
總結人: 崔玥
一、就集體備課的認識和感觸:
我們都是初步接觸集體備課,難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惑,但隨著工作的完善,我想,那將會成為提高我們教師業務成長的有效策略。
首先,集體備課可以節省教師很多的時間,減輕了教師備課的壓力,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以往,教師獨立備課,有時會出現知識錯誤和思路狹窄,而且,花的時間多,任務重,壓力大。集體備課與教師獨立備課相比較,大大地縮短了教師用於備課的時間,減輕了教師忙於備課的壓力,使教師能充分准備教學資源,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創新課堂教學,擁有充沛旺盛的課堂教學精力,使教學效果更是顯著。
其次,集體備課使教師能資源共享,提高教學的質量,不斷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集體研討、教後反思的過程,既有利於教師的揚長避短,更有利於教師在高起點上發展。
再次,教師集體備課能很好地落實新課稱改要求,體現了「合作、探究、創新」和以人為本的精神,促進了教學相長,大力整合學校各科的教師資源,使教科研的氛圍在集體參與的行動與反思中逐步濃厚,使教學效果更顯著。
二、根據集體備課方案提出幾個切實的問題。
1、我們在集體備課前應做什麼准備?
2、我們備課是為誰而備?
3、集體備課的終級目標是什麼?
討論得出的答案:
1、備教具:多媒體課件
2、備教學流程
(1)創設情景、復習導入
(2)學習新課
(3)拓展引伸
(4)板書設計
三、根據集體備課需要做的具體工作討論記錄如下:
1、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都應當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集思廣益。
2、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學對象,自己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各人可依據本班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進行二次備課,使教案具有個性化特徵。
3、自己可以在集體備課後的教案上認為主要的對方要有圈點、修改、補充、拓展和教後反思等記錄 ;
四、通過討論,確定本組教師在集體備課中盡量要做到以下幾點:
1、開展好每一次的集體備課討論會,任何人不得隨意請假或無故缺席,集體備課如與學校其他活動安排相沖突,集體備課時間由備課組長另作安排,改期進行。
2、每次集體備課備課組要作好考勤記載,按要求填寫好記載表。
3、集體備課中,各教師要積極參與,熱烈討論,集思廣益,加強交流,合作共進,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的作用。
4、集體備課活動原則上每兩周進行一次,語、數具體活動時間為星星期二下午16:00開始進行。每次備好教案後,必須先交學科組長審閱合格後簽字,再經交教研負責人審查合格簽字,交教導處加蓋公章備案後方可使用。
5、每一次完成本課(或節或單元)的教學內容後,備課組長應安排統一的時間對這部分的教學內容進行統一監測,要求本組教師精心組織,閱卷後教師要對本班的試卷進行質量分析,如果某些知識點只有個別班級沒有落實,則自行解決,如果是大部分班級的問題,備課組長應組織本組教師再次討論,研究解決的方案(可補充一至二節課,組織專題,進行強化訓練)。
總之,集體備課能夠為教師提供快速、准確、互動、有效的教學方案。確保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全面發展,為教師間的互助、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為教師高效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證,是教師貫徹實施新課標的良好途徑。
集體備課即是集思廣益,也是集中集體智慧,對某個單元、某篇課文及學生實際特點的剖析,掌握知識的重點、難點,掌握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良好的教法,因材施教,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通過對上學期集體備課的活動,讓我們都受益匪淺,今後在我校的教研活動中,集體備課這一活動我也要大力提倡教師們開展,借鑒優秀學校的經驗,結合自己學校和班級的實際情況,讓老師們在集體備課這一活動中獲得教學經驗,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柒』 地理集體備課主要關注點討論哪些方面
備課老師 備課內容 全體地理組成員 中國的地形
一、...學生讀圖、討論、
回答:西部棕黃色的區域代表海拔 ...點,
這種地形特點對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有什.
『捌』 怎樣寫集體備課教案的討論記錄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的回內容,找出答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