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重慶2013高考語文作文
2013年重慶市高考作文題:根據大豆材料寫作文
材料作文,以大豆為題材,具體如下:
大豆是蛋白質含量極其豐富而又十分廉價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尷尬,煮熟的大豆難以引起人們的食慾,並且會使腸胃脹氣。人們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後來,用鹽鹵點制豆漿而發明了豆腐。
豆腐的誕生徹底改變了大豆的命運。豆腐讓人體對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變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軟變通的個性給擅長烹飪的中國人留有極大的創造空間,豆腐也因此被製作出品類繁多的菜餚,以適應不同地區人們的口味和喜好。所有這些,讓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華。
要求:
1、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含意,選准角度,明確立意;
2、自擬標題,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豆腐升華了大豆,
作文讓「小豆腐」散發出「大能量」
試卷作文暗盒「舌尖上的美味」,以小見大,樸素的文字,包含了「找准途徑,實現突破;創新改變命運;思路決定出路;變通帶來新生」等道理。讓學生多元思維,有話可說,這樣的命題,有效地防止了多年來學生作文宿構的通病,有利於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考生需從材料出發,選擇角度,激活思維,聯系自我,聯系社會,聯系自然,在美食、作文、人生中,讓「小豆腐」散發出「大能量」,從「小豆腐」提煉出「大智慧」,以「小豆腐」開啟「新思維」。
『貳』 2015年重慶高考語文試卷題難度怎麼樣
1、2015年重慶市高考語文試卷與往年相比,難度有所降低,考生應該可以考出一專個理想的高考成績。高考分數屬線預計會有所提高。高考試卷的批閱工作在6月15 日左右就要開始了。
2、2015年高考各科答案已經陸續公布,考生可以到各大門戶網站或當地的教育考試院官網查詢。目前網上有各種版本的高考試題和答案,有些不是官方公布的准確答案,有可能與標准答案有誤差。考生要注意鑒別。
3、2015年高考已經結束了,考生應該對照答案預估一下自己的高考分數,然後按照往年的高校錄取分數選擇欲填報的學校和專業,查詢一下這些學校的錄取原則。
4、2015年高考成績及各批次控制分數線預計在6月23日前後公布,考生要到當地官網公布的查詢網站查詢高考成績和分數線。填報志願工作在高考成績公布後馬上開始進行。具體填報志願的時間教育考試院官網會通知。
『叄』 2003年的重慶數學高考試卷,有分的,詳情看下面
2003年的重慶數學高考試卷用的是版全國卷 下載權地址 http://wenku..com/view/e703ded328ea81c758f57888.html
『肆』 2013重慶成人高考數學試題答案
是重慶2013年高考數學答案嗎
『伍』 2013年重慶數學高考10題
樓主 你好 我的你是什麼水準產生了疑惑,如果你沒看懂這步,你對最後OA的取值能理回解嗎?我的感覺答是如果你對取值都理解了 這步應該難不倒你,或者說接著後邊那步你也沒看懂,好了,不說廢話了,因為前面有條件(x-a)^2+y^2=1 x^2+(y-b)^2=1所以
『陸』 2003年重慶高考語文作文的題目是什麼
2003年全國高考語文作文題如下: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專(60分)
宋國有個富人,屬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裡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
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系呢?是什麼樣的關系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於800字。⑥不得抄襲。
2003年,重慶還沒有自己單獨出題,是參加全國統一考試。
『柒』 2012年重慶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2012重慶高考作文題:"你好"和"明天見"
2012年重慶高考語文作文給出了一份材料,內容如下:
這是內一個容發生在肉類加工廠的真實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進入冷庫檢查,冷庫門突然關上,他被困在了裡面,並在死亡邊緣掙扎了5個小時。
突然,門打開了,工廠保安走進來救了他。
事後有人問保安:「你為什麼會想起打開這扇門,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說:「我在這家企業工作了35年。每天數以百計的工人從我面前進進出出,他是唯一一個每天早上向我問好並下午跟我道別的人。」
「今天,他進門時跟我說過『你好』但一直沒有聽到他說『明天見』。」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見』。我知道他還沒有跟我道別,我想他應該還在這棟建築的某個地方,所以我開始尋找並找到了他。」
根據這篇材料考生自擬題目,寫一則文章,題材不限,字數800字。據了解,自2005年起,我市一直採取命題作文的形式,這是多年以來再度出現非命題式材料作文。
『捌』 06年語文高考試題 重慶
2006年高考語文試卷及答案(重慶卷)
語文試題卷共8頁。考試時間150分鍾。第1至11題為選擇題,33分;第12至25題為非選擇題,117分。滿分150分。
一、(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豁免附和蠱惑人心禍起蕭牆
B、遏止扼要鄂倫春族厄瓜多
C、菁華矜持涇渭分明驚世駭俗
D、撕裂趔趄烈火金剛罵罵咧咧
2、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慰藉銷毀矯揉造作瞠目結舌
B、焦躁坐標變本加厲緣木求魚
C、顛簸竣工關懷備至頂禮摩拜
D、盤繞靜謐鬨堂大笑迫不及待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奶奶在城裡呆了許多年,很少出門,從不逛街。有一次鄉下的親戚下來了,她竟然毛遂自薦,要帶他們上街去玩。
B、午後,我獨自在花間小徑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隻蝴蝶在面頰上點了一個觸吻,一時,心頭掠過了幾許詩意般的遐想。
C、李老漢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別人給他的幫助與恩惠,哪怕僅僅只是一句安慰的話,他也睚眥必報。
D、植物也有「喜怒哀樂」,養植物跟養寵物一樣,對它經常給予關愛,讓它「心緒」良好,它就會投桃報李,令你心曠神怡。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通過儀器來觀察世界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由此也改變了我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
B、新牌坊立交橋的建成將大大緩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車問題。
C、由於適當的溫度有助於化學反應速度,工期將選在氣溫較高的5、6月份。
D、這些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領導和管理部門對安全生產沒有引起高度重視。
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文,完成第5-7題。
文化危機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轉型。所謂文化轉型,是指特定時代、特定民族或群體賴以生存的主導性文化模式為另一種新的主導性文化模式所取代。在這種意義上,文化轉型同文化危機一樣,並不是經常發生的社會歷史現象,無論是個體的文化習慣的改變、價值信念或信仰的改變,還是特定群體或特定社會某些文化特質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義上自覺的或不自覺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轉型,只有在大的歷史尺度上所發生的主導性文化觀念、文化理念、價值體系、文化習慣的總體性的、根本性的轉變,才是我們所說的文化轉型。按照這種尺度,人類迄今所經歷的最深刻的文化轉型就是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轉型,即傳統農業文明條件下自在自發的經驗型的文化模式被工業文明條件下的自由自覺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這即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文化的現代化或人自身的現代化。
文化的變化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例如,我們生活世界中的具體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質、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規期或穩定期也會或快或慢地變化,一些習慣、慣例、文藝形式、儀式等等甚至在總體文化模式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時,也會自己經歷生滅的變化。但這種變化不是我們所說的文化模式在總體上所經歷的裂變與危機。再如,當一種文化中的個體通過交往或遷移而生活於另一種文化之中時,他也必須經歷痛苦的文化模式轉換問題;同樣,當一個個體經歷生命中的不同的生理時期,必須經過個體文化模式的階段性轉變,這些也同樣不是我們所說的文化轉型。就是兩種不同的文化通過人的交往或交流發生接觸和碰撞,也會引起某一方或雙方人的衣食住行、語言符號、審美情趣的一些具體改變。即使這樣,也還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化轉型。
應當看到,文化轉型和文化危機密不可分。一方面,同文化模式的常規期和穩定期相比,文化危機和文化轉型共同構成了文化模式的劇變期或革命期。在文化模式的劇變期中,文化危機和文化轉型是同一個歷史進程彼此密切相連的兩個階段,如果說,在總的文化沖突與劇變時期中,文化危機代表著量變的過程,文化轉型則是這一量變過程達到一個轉折的關節點而引起的質變。另一方面,文化危機和文化轉型本身就是交織在一起的,文化危機是文化轉型的過程,文化轉型是文化危機的結果。即是說,一種深刻的文化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表現為一個過程,無論是現實社會運動或人的生活層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沖突,還是社會精英層面對於現實文化危機的自覺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轉型過程的重要內涵。
5、下列對於「文化轉型」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特定的時代、民族或群體賴以生存的主導性文化模式所發生的根本性的改變
B、在大的歷史背景下所發生的主導性文化模式的總體性轉變
C、文化沖突與文化變革在量變過程中發生的具有轉折意義的質變
D、社會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沖突,社會精英對現實文化危機的自覺反思或批判
6、根據原文,下列真正屬於「文化轉型」的一項是
A、傳統的自在自發的經驗型文化模式轉變為現代的自由自覺的理性文化模式B、特定群體或個體文化習慣的改變和價值信念或信仰的改變
C、在文化模式的常規期或穩定期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質、文化形式的變化D、通過交往或遷移而生活於另一種文化之中的文化個體所經歷的文化模式轉變
7、根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化的現代化或人的現代化是一種自由自覺的理性文化模式B、兩種不同的文化在交往或交流的接觸過程中也會發生變化的碰撞和轉變
C、文化模式的革命意味著由文化危機而達到文化轉型D、文化危機與文化轉型密不可分,文化危機一旦出現,就標志著文化轉型的到來
三、(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文,完成第8-11題。
張養浩,字希孟,濟南人。幼有行義,嘗出,遇人有遺楮幣於途者,其人已去,追而還之。讀書不輟,晝則默誦,夜則閉戶,張燈竊讀。
授堂邑縣尹。首毀淫祠三十餘所,罷舊盜之朔望參者,曰:「彼皆良民,飢寒所迫,不得已而為盜耳;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眾盜感泣,互相戒曰:「毋負張公。」有李虎者,嘗殺人,其黨暴戾為害,民不堪命,舊尹莫敢詰問。養浩至,盡置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猶為立碑頌德。
英宗即位,命參議中書省事。會元夕,帝欲於內庭張燈為鰲山,即上疏於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諫,其略曰:「世祖臨御三十餘年,每值元夕,閭閻之間,燈火亦禁;況闕庭之嚴,宮掖之邃,尤當戒慎。今燈山之構,臣以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樂者淺,所患者深。伏願以崇儉慮遠為法,以喜奢樂近為戒。」帝大怒,既覽而喜曰:「非張希孟不敢言。」即罷之,仍賜尚服金織幣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歷二年,關中大旱,飢民相食,特拜陝西行台中丞。既聞命,即散其家之所有與鄉里貧乏者,登車就道,遇餓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時斗米直十三緡,民持鈔出糶,稍昏即不用,詣庫換易,則豪猾黨蔽,易十與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檢庫中未毀昏鈔文可驗者,得一千八十五萬五千餘緡,悉以印記其背,又刻十貫、伍貫為券,給散貧乏。命米商視印記出糶,詣庫驗數以易之,於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請行納粟補官之令。聞民間有殺子以奉母者,為之大慟,出私錢以濟之。
到官四月,末嘗家居,止宿公署,終日無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民不堪命,舊尹莫敢詰問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諫袖:藏在袖裡
C、特拜陝西行台中丞拜:拜訪
D、止宿公署,終日無少怠少:稍微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其人已去,追而還之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晝則默誦,夜則閉戶
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糹希
C、不得已而為盜耳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
D、為之大慟,出私錢以濟之
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張養浩「行義」和「直言」的一組是
A、遇人有遺楮幣於途者,其人已去,追而還之
因上章請行納粟補官之令
B、首毀淫祠三十餘所
況闕庭之嚴,宮掖之邃,尤當戒慎
C、養浩至,盡置諸法,民甚快之
帝欲於內庭張燈為鰲山,即上疏於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與鄉里貧乏者
帝大怒,既覽而喜曰:「非張希孟不敢言。」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準確的一項是
A、張養浩從小品行端正,讀書刻苦努力;任堂邑縣尹時,執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稱頌。B、元宵節,英宗想在宮內的鰲山上張燈結綵,張養浩直接給皇帝上疏,勸以「崇儉」,皇上聽取了他的意見。C、關中大旱,張養浩接受任命,全力賑災濟貧。他制止「豪猾」利用換鈔盤剝百姓,千方百計保證了人們的粟米供給。D、張養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積勞成疾。去世之時,關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18分)
12、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4分)(2)伏願以崇儉慮遠為法,以喜奢樂近為戒。(4分)
13、閱讀下面的兩首清代詩歌,然後回答問題。(6分)
新雷張維屏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己亥雜詩(其五)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體現在哪些地方?為什麼要說「只待新雷第一聲」?(2分)(2)兩首詩的末句寄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14、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學常識的空缺部分。(4分)
(1)仰觀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蘭亭集序》)
(2)風急天高猿嘯哀,。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3)「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此二句出自《》。
(4)漢末建安時期,以「三曹」「七子」為代表的詩歌創作,體現了「慷慨以任氣」的時代風格,開創了被後世譽為「」的優良傳統。
五、(本大題共5小題,共22分)
閱讀下文,完成第15-19題。
說村落閻連科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經成為一個符號。人們把村落、村莊、鄉村等而視之,籠統解釋為農民們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細辯認,村落、村莊、鄉村似乎應該有些什麼差別,比如說鄉村必然是在偏僻的鄉下,而村莊就有可能獨立出現在繁鬧城市。許多大都市裡至今還有村莊的存在,但那村莊里的主人卻已不是農民了。然而,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們都不會去刨根問底,重要的是農民聚居的地方和那個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脈上,陽光斜斜地照著,山樑上除了嘎嘎不止的烏鴉就是徐徐晃動的樹,這時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涼無垠的黃褐褐乾裂的田地。恰就在這時你聽到了井上轆轤的嘰咕聲,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麗,心中一震,轉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幾間、幾十間草房,掩映在樹木間,彷彿卧在樹蔭下疲累的牛——這個時候,你心裡叫出了村落二字,開始對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種詩意里,唐人的詩句、宋人的詞句如春風一樣掠過你的心頭。放眼良田萬畝,正為「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的誇張感到貼切時,一陣烏雲先自來了。於是,你驚了手腳,在田埂上跑得東倒西歪。也就這個當兒,從哪兒劃出一條小船,先遞你一張荷葉頂在頭上,趕著雨水到來之前,把你載到了一叢草房的檐下。這個時刻,你心裡哐咚一聲,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義。
實際說,村落的真正意義,並不僅僅就是農民居住的地方這一點。村落應該還有一種精神,一種溫馨,一種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對應的存在,對於農民,它給予他們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對於都市,它給予溫暖和詩意。它既是一種物質存在,又是一種精神存在。我們可以從村落中找到農民、房舍、樹木、耕牛和雞羊,同時也應該找到農民自身生存的艱辛和對外人所付出的溫馨。古文人怕是最能體味村落的含義的,無論是李、杜、白還是「八大家」,他們對村落的理解,都濃含了「愁滋味」。可輪到我們,卻偏頗得很,不僅沒有了對農民的「愁味兒」,連詩境也剩下不多了。單單地寫出愁苦來,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單單地寫出溫馨來,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詩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個符號,就是聚居農民的某個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樓瓦舍,而農民那千古以來一成不變的生存形式和給別人的溫馨、對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卻被人們從村落中刪去了。
連我自己,做小說的時候,對於鄉村的描繪,也是不斷重復著抄襲別人的說法:「站在山樑上望去,村落、溝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說「模糊得如它們都沉在霧中」。而實際上,村落真正是個什麼,溝壑的意義又是什麼,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麼樣兒,我這個自認為是地道的農民的所謂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們都沉在霧中了。
我不敢說別人什麼,而我自己,或多或少,總是感到一種內疚的。我們對村落意義的刪節,並不單單是因為社會發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們對農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膩的當兒,我們才會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個村落,除了田園的詩情,對農民的愁情是決然不會有的。這是當今社會中村落的悲哀,而對於村落以外的人,是什麼也談不上的,或幸或悲。
15、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經成為一個符號」的含意?(2分)
16、文章以「說村落」為標題,就文章構思而言,作者對「村落」是如何「說」開去的?(4分)
17、根據全文,概括說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義。(4分)
18、作者說「我這個自認為是地道的農民的所謂作家」,對「村落」也「模糊得如它們都沉在霧中了」,聯繫上下文說明這樣寫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什麼好處?(6分)
19、文章中說:「這是當今社會中村落的悲哀,而對於村落以外的人,是什麼也談不上的,或幸或悲。」這蘊含著作者什麼樣的情感態度?你怎樣看待村落的命運?(6分)
六、(本大題共4小題,共17分)
20、在下列材料的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標點符號。(4分)
1995年,27歲的孫炯去北京參加全國優秀導游考試①遇到一道考題②英國小說家J③希爾頓的小說④消失的地平線⑤里寫到的⑥香格里拉⑦源自哪種語言⑧法語、英語⑨還是喜馬拉雅山麓的一種方言⑩答案是最後一個。
21、從A句或B句中任選一句,仿照例句完成喻體部分。要求:兩個喻體的內容構成對比關系。(4分)
例句:濟南與青島有什麼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濟南是穿肥袖馬褂的老先生,那麼青島便是著摩登時裝的美少女。
A句:現實世界與網路世界有什麼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現實世界是,那麼網路世界便是。
B句:語文與數學有什麼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語文是,那麼數學便是。
22、簡要說明題22圖漫畫的寓意,並為它擬定一個標題。要求:寓意的字數在15至30之間;標題不超過4個字,標題與寓意之間具有相關性。(5分)
(1)寓意:(3分)(2)標題:(2分)
題22圖
23、兩個同學要去參加運動會,他們都邀請好友為其助陣。請分別擬出兩個同學的邀請語。要求:話語得體,符合規定的語言表達方式。(4分)
(1)一位同學幽默地說:。
(2)一位同學含蓄地說:。
七、寫作(本大題共2小題,共60分)
24、片段作文。(10分)
以「車站一瞥」為題目,作場景描寫,不少於200字。
25、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50分)
「走」與「停」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其內涵十分豐富,可以引起我們對自然、社會、歷史和人生的種種感受、聯想和思考。請以「走與停」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②題目自擬;③立意自定;④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⑤不少於600字;⑥不得抄襲。
答案
一、(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B 2.C 3.C 4.A
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5.D 6.A 7.D
三、(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8.C 9.B 10.D 11.B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18分)
12.(8分)
(1)已經用刑法處罰了他們,還把他們當強盜看待,這就斷絕了他們改過自新的路。
(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節儉思慮深遠作為准則,把喜好奢侈及時行樂作為警戒。
13.(6分)
(1)「覺春生」、「安排著」、「只待」。因為只有新雷響後才會有「春生」和「千紅萬紫」。
(2)前者寄託了對新生活、新氣象的渴望與期盼;後者寄託了對新生事物的無私關愛。
14.(4分)
(1)俯察品類之盛 (2)清清沙白鳥飛回
(3)過秦論 (4)建安風骨
五、(本大題共5小題,共22分)
15.(2分)
村落的真正意義在今天被許多人淡忘了,似乎僅僅只是農民居住的地方。
16.(4分)
(1)由村落的符號化和含義的模糊引出話題。
(2)再以事例形象地說明村落的含義。
(3)由村落的居住說到村落的精神。
(4)聯系自己和當下社會,反思村落精神的被遺忘。
或:引題——事例——拓展——反思
17.(4分)
(1)農民的居住地。 (2)詩意與溫馨。
(3)愁苦與艱苦。 (4)對自己的麻木與忍耐。
18.(6分)
(1)表現手法:①對比。②反諷。
(2)好處:深化主題。
19.(6分)
(1)作者的情感態度:
①對當今村落的處境表示同情與遺憾;對「村落以外的人」的態度感到迷惑與無奈。
②喚起人們對村落命運的關注和思考。
(2)略
六、(本大題共4小題,共17分)
20.(4分)
①, ②: ③• ④《⑤》 ⑥「⑦」 ⑧? ⑨, ⑩?
21.(4分)略22.(5分)略
23.(4分)略
七、(本大題共60分)
24.(10分) 略25.(50分) 略
能用上請選擇最佳回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