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做到有效備課,有效上課
一、有效備課應堅持的理念
1.課程標準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教科書是課程標準的體現。教學是用教科書教,不是教教科書。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堅持以課程標准為依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
2.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是多向和多層次的。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包括正向理解,也包括逆向應用,掌握程度也分記憶型、理解型和探索應用型三個層次。對知識的掌握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原始文字中提煉出知識要點和學生易混易錯的知識點。
3.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務實。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根據知識的性質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力圖使學生既學會知識,又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充分培養和提高學習的能力。
4.教學效果的理解應是多元、立體的。對教學效果的理解應是多角度、多側面的,應從三維教學目標落實程度的角度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會做題,能拿分不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
5.備課應突出可操作性。備課必須細致,准備充分,不僅需要教師整體把握,還要具體考慮;不僅備內容,還得備學生的承受能力;不僅備知識,還得備能力培養方法。總之,備課要求突出整體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二、備課的層次
備課應堅持三層次備課,提倡細化到三級目錄。三層次備課:第一層就是教師在不參考任何教參的前提下,完全憑借著自己對知識內容性質的理解和對學生能力培養提高具有高價值的把握,憑借著自己對課標和教科書的理解,憑借著對學生基礎、心理和思維習慣的估計,認真設計自己的教學活動;第二層次就是在第一層備課的基礎上,廣泛參考相關資料,如配套教參、優秀教案集等,調整和優化自己的教案;第三層次就是上完課後,教師根據自己教學實際,進行反思性完善,特別對原教案中不妥之處進行修改和補充,為以後更有效的教學做准備。
B. 我要在網上講課怎麼做到啊
一種是直播,一種是錄播。直播比較好用的平台我還沒找到,經常會出現短線或者內卡頓的情況,所以容我目前都還是用錄播的形式,我一般是用101教育PPT,可以直接錄制的是課件的畫面,還能在課件PPT上做標記,講解也很方便。
C. 在線教師怎麼在網上授課
別的不說了,就小鵝通的這個大班課可以支持統計觀看人數、觀看時長等數據,並且在後台自動生成數據報表,幫助講師分析大班課的教學效果。這個對我來說真的太有用了。
D. 備課上課為何「兩張皮」
fuweiping 所謂台上十分鍾,台下十年功。要想上好一堂課,備課是關鍵。作為一名教師,備課是每天必做的工作。我在平日與同事的接觸中發現,很多教師的備課只是為了應付檢查,上課一套,備課一套。備課成了抄課,有時抄得手都酸了。一個學期下來,一門主課能抄上三四本。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有沒有一種更好的辦法既能幫助教師從繁雜的備課中解脫出來,又能提高課堂效率?大家不妨來聊一聊!知不足齋備課檢查規定得太死了,我覺得應該檢查課堂效果。像有的教師,備課不是一課一課備的,而是一單元一單元,甚至一學期一學期備的,是不能用單一的檢查標准去衡量的。 fuweiping 備課就怕不淺不深。如果真正去研究了,一次備課就是一次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當然我們不可能每一節課都非常深入地研究。時間不允許,也沒這個精力。一種類型的課深入地研究它一兩節,我想此類課就可以融會貫通。「萬事開頭難」,頭開好了,下面的路也就好走了。 作為一名教師,備課、上課、改作業是我們的工作,縱然雜事紛擾我們也不能懈怠,如果連這塊陣地都守不住,那還不如改行算了。 裘志剛備課的目的是用於教學。課堂教學效果好,哪怕不備課也無所謂。我的音樂課就不備課,但我每節課都做過精心准備,樂曲到我手上隨手就能演奏出來。教師更多的時候是自己憑著良心在上課。但是作為一個學校的管理者,如何檢測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只能是抽測。所以,校長檢查備課筆記也是沒有辦法。不過怎樣選擇一種比較好的備課方式是大家應該探討的。 三江口說實話,教了十幾年的書,教材也改了三四回,上課前不備課還真不行。不過要成為優秀教師,必須做好這個環節,備課本還反映了你的教學態度是否認真負責。 zjpjshen我備課從來沒有備好的時候,從教材、學生、課堂、作業、流程、包括我自己……要備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說教師用一生去備課也不為過。 一統「我認為教師應該用一生去備課也不為過。」此話沒人能反駁,因為太像真理了,不過實際上更接近於口號。不能因為備課需要「一生」的時間而忽視常規的備課或者放棄常規備課,畢竟很多時候形式可以承載一些實質,也是可以用來學習的,而所謂的「一生備課」似乎太虛無了一些。 江中鐵漢我認為現在的教師備課應當包括備學生、備教材、備教具學具、備教案、備一份心情。我們很多教師都將備課理解成是寫教案,其實寫好教案只是一小部分准備。給你課件、現成的教學流程和一個班學生,如果沒有一份想去把學生教好的心態,課堂也是低效的。有些教師不寫教案,但擁有一份與學生交流學習的好心情,與學生們心靈相通,課堂也照樣精彩。所以,教師備課的關鍵還是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來龍去脈、一節課的知識脈絡,還要花一些時間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相關學習興趣。待到上課前一天,寫好教案,准備一些必須的教具,擁有一份好心情再去上課。如果這四個方面中只是缺少教案,偶爾一兩次不是大問題,可怕的是什麼都沒有準備。 e_i_o_u檢查的方式可以因人而異,分層對待。 翁奇隨著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策略的積累,教學能力肯定不斷地增強。對於大部分教師而言,備了課,課堂終會更精彩。真正不備課的教師,無外乎於教學技能很高的教師,或對自己要求不高的隨心所欲的教師。 lbrenai 往往很多時候會陷入形式主義的俗套!宣趙建是啊,上級老是說檢查教案,其實都是為了應付他們而抄的! 點評:備課或許是教師的教學生活中又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兒。好的軍人不打無准備的仗,好的教師也肯定不會沒有準備就匆匆上課。然而,面向全體的制度有時其實是為某一部分人設計的,要讓懶人勤快起來,不得已讓那些有能力不需要「實備」的「懶教師」也一起陪綁。這就是所謂形式主義的由來。由於大家暫時都還應付得了,有那麼點不舒服,但還沒到痛苦的地步,也就不會想到去改它一改。
E. 備課和上課的關系
備課是教學中的第一環節,講課與備課的關系猶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要讓課堂精彩就要做好備課工作。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小池」,那麼備課便是「源頭活水」。可是課堂上卻經常不如備課中所料,課堂上並沒有完全展現我們所准備的內容,那我們就應當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呢?
課要備,經驗要採納,但教師要真正上好一堂課,絕不是靠寫教案寫出來的,也不是經驗堆積出來的。真正的好課是在教師與學生思維的碰撞過程中,在臨機應變中生成的,這就叫臨講備課,是備課的重要一環,或者說最後一環。臨講備課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課堂講授效果的好壞。這就要求教師有深厚的功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老師要用一生備一節課。教師教學能力的積淀會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積淀,做一名精益求精的教師,應在生活中多積累,多觀察,多思考,用全部的精力、經驗、心血、時間來備好每一節課,使每一節課都成為精品。
但是精心備課並不是將上課時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備到,老師過度的預設很可能限制了學生創造性的生成。備課,要有粗有細,粗在老師如何教,細在學生怎樣學;粗在方法,細在情趣;粗在預設,細在生成。從備課到上課,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創建開放的課堂 ——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發展學生的內省思維,這才是真正的教學改革。
F. 備課與上課的關系是什麼
簡單的說是:備課為的就是上課。或備課和上課是相互的。
備課是了解要了解的東西。就是為了上課要講的材料先去了解、
反過來上課要是沒有先去了解一下要講的材料就好老是拿著書在看 難後在給你們講課。 這樣會拖課。 所以 備課為的就是上課。或備課和上課是相互的
G. 如何進行有效備課
古人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備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提起備課,大多數一線教師認為這只是應付檢查的一種無奈的勞動,與提高教學質量沒有多大關系。如何才能改變這一現象,提高備課的有效性成了課改進程中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備課是教學的起點,教學理念目標得以達成是終點,期間的過程要靠方法來實現。「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只要備而有用,就是有效。伴著課改的春風,我校從實際出發,關於有效備課這一環節做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思路是:「個人初備,生成預案──集體研討,博採眾長──個人復備,彰顯個性──教後反思,逐步提升」。 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互助合作和專業發展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實踐中,問題多多:個人初備不到位,教學預案低效;集體備課的形式化嚴重,沒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了應付檢查,一些教研組變著法地玩形式,教學案成了「教案之和」,有的甚至成了「網路資料拼盤」,還美其名曰「資源共享」,「拿來主義」成了大部教師慣用做法,備課成了「背課」,備課上課「兩張皮」;「磨道效應」根深蒂固,教後反思淡漠;備課考評的片面化與形式化等。 一、師資配置合理化,備課組織最優化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集體備課的精華之處,就在於集教師的群體智慧,通過思想的碰撞與交流,形成合力,促成教學案。集體備課往往以備課組為單位展開,備課組成員的構成便成了備課氣氛、備課效率和質量的影響因素。因此,應根據教師的性格、性別、年齡和業務能力等合理調配備課組成員,慎重劃分,達到最優化組合。備課組內成員之間結成「師徒對子」,組內成員之間既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同時也是師徒關系,如此便於勾通協調,最大限度地發揮備課主體的潛能。 二、個人初備周密化,教學預案規范化 個人初備是集體研討的基礎,唯有個人初備周密充分,才能促進集體研討的深入。每位教師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教學經驗,不同的思路,對教學過程進行經驗性推測,作出周密的預設,為集體研討奠定堅實的基礎。備課組長提前一周把備課內容通知給組內每位教師,個體教師獨立深入研讀教材,分析學情,搜集有關資料,在此基礎上,完成的教學預案中的相關欄目。①通過本節課要達到什麼的目標?教學重難點是什麼?②本節課知識的起點是什麼?學生的現有認知情況如何?邏輯起點在哪裡?③你將如何突破重難點?為此,你將創設什麼的情景?④選擇的達標檢測題是什麼?為什麼要選擇此題? 三、集體研討民主化,眾人智慧集中化 集體研討是備課的中心環節,研討過程中,只有教師的思維得以碰撞,觀點得以交流,才能將備課活動引向深入。但這種研討活動的前提是民主的氛圍,唯有民主的氛圍才能使教師各抒己見,才能使備課活動集思廣益。研討過程中,組長的作用是想方設法保持研討的熱情,保證討論的連續性、討論話題的集中性,而不是統一思想,形成「模式化」教學方案。主備人的任務是收集每個人的閃光點,生成「粗框式」教學案。 備課組成員應樹立正確的主體觀,擺正自身位置。只有教師在觀念上真正明確集體研討的精髓,才能真正把學校范圍內的這一教研活動開展得有意義。集體研討是一個民主參與、討論的過程,經驗多寡、教齡長短不應成為交流的障礙。「元老」教師要打破「權威」意識,摒棄優勢心理,尊重他人意見,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年青教師要本著學習的原則,大膽開口,說出自己的見解,積極地參與到集體備課中來。 問題是研討的開始,沒有問題便無法談起,在每周一集體研討時間里,大家圍繞個人預案中的話題和上一周的體驗暢所欲言,個抒已見,談論教學中的種種困惑,抒發教學中的得意情懷,探討教學中的神來之筆,明辨教學中的是非曲直。此時,備課和教研已融為一體,這種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研討過程,使得教研脫去了神秘的外衣,變得平民化、大眾化,集體備課充滿學術論證的氛圍。 四、個人復備細致化,教學預案個性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經過集體研討之後,生成的教學案只是一份「顯性」存在,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准,因此,個體教師不應鸚鵡學舌似的盲從。新課程要求弘揚個性,個體教師應將集體成果與自身的教學風格、學情有機地結合起來,重新審視個人預案,批判性地吸納集體智慧,解決制約教學的諸多問題,對「粗框式」教學案進行創造性地再修改、加工、完善和提升,形成個性化的「隱性」腹案。這種細化後的教學案包涵了他人的智慧,但決不是生硬的「拿來主義」,其間融合了自己的思想,滲透了自己的思考,是教師實施個性化課堂的基礎。正如魏書生所說,「一定要注意以我為主,以我的教學風格、教學個性、教學特長為主。用各家各派的理論來豐富和發展自己的教學特長,發展自己的教學風格與個性」。備課過程中,最珍貴的就是那些屬於自己的東西。 五、教後反思深層化,逐步提升快速化 教後反思也稱課後備課,是教師備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2]如果說課前備課是課堂的前奏,那麼課後的批判性反思則可視為課堂的延續和沉澱。美國教授巴里斯在《培養反思力》一書中說:「那些喜歡反思,並且在此基礎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也會成為勝人一籌的教師,他們可以指導一般教師的成長。」可見反思的重要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備課是否有效必須通過課堂來檢驗。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後,絕不能一備了之,而應在課堂教學之後再次備課,深刻反思,及時反饋信息、討論研究,拓展備課的效能,杜絕「磨道效應」,快速提升教師的素質。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堅持寫教後反思,課後第一時間把「成功之舉、失敗之處、學生的獨到見解等」記錄在教學案的教後反思欄目內。教學反思要「短、平、快」,要短小精悍,寫真實感受,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沒有一定格式,沒有字數限制。 六、評價方式多樣化,教師備課有效化 新課標倡導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要對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給予同等重視,使發展變化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目前,在我校由領導限定的、一元化的、與新課標要求不相適應的考評方案已經徹底消失,檢查備課不再是檢查教學案的帶名詞。我們在教學案上設置如下評價表格(師生共用),增加了評價內容和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的更加多樣化。增強了評價的導向功能,教師備課更有方向感。
H. 我想在網路上講課,要用到什麼軟體嗎
在網路上講復課在近幾年已經成制為了一些教師的選擇。對於老師而言,既可以自己入駐平台,也可以自己打造一個專屬軟體。
短書能夠為老師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專屬課堂。這相對而言比較富有品牌性,也避免了被其他課程分流的情況。同時,它也會給老師提供課程運營方案。更重要的是,它在線講課的形式豐富多樣,既包括視頻也包括圖文,現在還推出了AI跟教育相結合的課程,在網路講課的互動性和降低成本方面也比較佔有優勢。對於想要做在線講課的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