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語文考試答案

語文考試答案

發布時間:2020-12-20 21:12:33

㈠ 六年級下冊語文考試卷期末答案

1+1=2 在現代的精密科學中,特別在數學和數理邏輯中,廣泛地運用著公理法。公理法是從某一科學的許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題,對這些基本概念不下
定義,而這一學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須直接或間接由它們下定義;對這些基本命題(也叫公理)也不給予論證,而這一學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題卻必須直接或間接由它們中推出。
這樣構成的理論體系就叫公理體系,構成這種公理體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1+1=2 就是數學當中的公理,在數學中是不需要證明的。又因為1+1=2是一切數學定理的基礎,所以它也是無法用數學的方法證明的。 至於「1+1為什麼等於2?
」作為一個問題,沒要求大家必須用數學的方法證明,其實只要說明為什麼1+1=2就可以了,可以說這是定義,也可以說這是公理。不過用反證法還是可以證明的:假設1+
1不等於2,則數學就是一鍋粥,凡是用到數學的地方都是一鍋粥,人類社會就亂了套了,所以1+1必須等於2。1+1=2看似簡單,卻對於人類認識世界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 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就像一個小孩滾雪球的過程:第一步,小孩先要用雙手捧一捧雪,這一捧雪就相當於人類對世界的感性認識。第二步,小孩把手裡的雪捏緊,成為一個小
雪球,這個小雪球就相當於人類對感性認識進行加工,形成了概念。於是就有了1。第三步,小孩把雪球放在地上,發現雪球可以粘地上的雪,這就相當於人類的理性認識。雪可
以粘雪,相當於1+1=2。第四步,小孩把粘了雪的雪球在雪地上滾一下,發現雪球粘雪後越來越大,這就相當於人類認識世界的高級階段,可以進入良性循環了。相當於2+
1=3。1,2,3可以排成一個最簡單的數列,但是可以演繹至無窮。 有了1隻是有了概念,有了1+1=2才有了數學,有了2+1=3才開始了數學的無窮變化。
物理學與1+1=2的關系 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有已知到未知的過程。

在數學當中已知1、2、3,則可以至於無窮,什麼是物理學當中的1、2、3呢?通常它們代表著:質量、長度、時間等基本物理概念相當於1,它們是組成物理學宏偉大廈的
磚和瓦;牛頓運動定律相當於2,它使我們有了真正的物理學和科學的物理分析方法;力學的相對性原理相當於3,使牛頓運動定律可以廣泛應用。在經典物理學中一切都是確定
無疑的,有了已知條件,我們就可以推出未知。當年徐遲的一篇報告文學,中國人知道了陳景潤和歌德巴赫猜想。

那麼,什麼是歌德巴赫猜想呢? 哥德巴赫是德國一位中學教師,也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生於1690年,1725年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
教學中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數)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
歐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個>=6之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 (b) 任何一個>=9之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 這就是著名的
哥德巴赫猜想。歐拉在6月30日給他的回信中說,他相信這個猜想是正確的,但他不能證明。敘述如此簡單的問題,連歐拉這樣首屈一指的數學家都不能證明,這個猜想便引起
了許多數學家的注意。從哥德巴赫提出這個猜想至今,許多數學家都不斷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沒有成功。當然曾經有人作了些具體的驗證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等。有人對33×108以內且大過6之偶數一一進行驗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嚴格的數學證明尚待數學家的努力。
從此,這道著名的數學難題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萬數學家的注意。200年過去了,沒有人證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為數學皇冠上一顆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們對哥德巴赫猜想難題的熱情,歷經兩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數學工作者,殫精竭慮,費盡心機,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有人開始向它
靠近。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朗用一種古老的篩選法證明,得出了一個結論:每一個比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99)。這種縮小包圍圈的辦法很管用,科學家們於是從(9十
9)開始,逐步減少每個數里所含質數因子的個數,直到最後使每個數里都是一個質數為止,這樣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結果是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於1966年證明的,稱為陳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數都是一個質數與一個自然數之和,而後者僅僅是兩個質數的乘積。」

通常都簡稱這個結果為大偶數可表示為 「1 + 2」的形式。 在陳景潤之前,關於偶數可表示為 s個質數的乘積與t個質數的乘積之和(簡稱「s +
t」問題)之進展情況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證明了『「9 + 9」。 1924年,德國的拉特馬赫證明了「7 + 7」。
1932年,英國的埃斯特曼證明了「6 + 6」。 1937年,義大利的蕾西先後證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5 + 5」。 1940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證明了「1 +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數。 1956年,中國的王元證明了「3 + 4」。 1957年,中國的王元先後證明了 「3 + 3」和「2 + 3」。
1962年,中國的潘承洞和蘇聯的巴爾巴恩證明了「1 + 5」, 中國的王元證明了「1 + 4」。 1965年,蘇聯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維諾格拉多夫,及
義大利的朋比利證明了「1 + 3 」。 1966年,中國的陳景潤證明了 「1 + 2 」。
從1920年布朗證明"9+9"到1966年陳景潤攻下「1+2」,歷經46年。

自"陳氏定理"誕生至今的30多年裡,人們對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進一步研究,均勞而無功。
布朗篩法的思路是這樣的:即任一偶數(自然數)可以寫為2n,這里n是一個自然數,2n可以表示為n個不同形式的一對自然數之和:
2n=1+(2n-1)=2+(2n-2)=3+(2n-3)=…=n+n 在篩去不適合哥德巴赫猜想結論的所有那些自然數對之後(例如1和2n-1;2i和(2n-
2i),i=1,2,…;3j和(2n-3j),j= 2,3,…;等等),如果能夠證明至少還有一對自然數未被篩去,例如記其中的一對為p1和p2,那麼p1和p2
都是素數,即得n=p1+p2,這樣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證明了。前一部分的敘述是很自然的想法。關鍵就是要證明'至少還有一對自然數未被篩去'。目前世界上誰都未能對這
一部分加以證明。要能證明,這個猜想也就解決了。 1+1=?不就是等於二嗎?是的,的確是這樣。但是這個二卻不可小覬。2可以分解成1+1、0.1+1.9、0.5
+1.5……1裡面的成分是:0.5+0.5、0.1+0.9、0.56+0.44…換個角度1+1雖然等於二但是卻有許多含義。譬如說1+1=2分解後就是:0.5
+0.5+1=2
其中0.5+0.5=天生+後天培養;1=汗水。這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一個公式。當然要是換個角度,聰明的人就知道凡事無絕對。答案不可能只有1個,含義亦是如此。

1+1從腦筋急轉來說也可以等於一個數字「王」、田、甲。

㈡ 五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考試試卷答案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30分)
一、我會拼也會寫。(8分)
yòu huò ài mù gǔ lì wū yán
( )( )( )( )
dào qiè bào jǐng shuāi lǎo cí xiáng
( )( )( )( )
二、我能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6分)
( )天( )地 風( )雪( ) ( )書( )畫
( )( )大雨 毫不( )( ) 不容( )( )
三、我會選詞填空。(3分)
囫圇吞棗 牽腸掛肚 與眾不同 悲歡離合 別出心裁 如飢似渴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喜歡上了閱讀,爸爸書架上的一些文藝書籍,差不多都被我翻過了。剛開始,我讀得很快,( ),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慢慢的,故事中人物的命運遭遇吸引了我,他們的( )常常使我( )。我開始( )地閱讀,不知不覺中,得到了豐厚的報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的作文構思就( ),落筆也( )。
四、我會選擇關聯詞填空。(5分)
不是……而是…… 盡管……還是…… 如果……就……
即使……仍然…… 只有……才…… 只要……就……
1、( )噪音這位「隱身人」難以對付,人們( )想出了許多制服它的辦法。
2、( )裝上「吃音玻璃」,街上的聲音為40分貝時,傳到房間里( )只剩下12分貝了。
3、它們在樹上做窩、生活,( )樹被風颳得太厲害,( )到地上來。
4、「夾絲玻璃」( )被打碎了,碎片( )藕斷絲連地粘在一起。
5、鯨生活在海洋里,雖然體形像魚,可它( )魚類,( )哺乳動物。
五、我能讀句子,按要求填寫。(8分)
1、你喜愛的書就像是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書,被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
以上的句子中,作者分別把書比作( )、( )和( )。
關於書,你肯定也有一些自創的比喻,請大膽地把它們寫出來吧!

2、松鼠不像山鼠那樣,一到冬天就蟄伏不動,它們是十分警覺的。
這句話為了突出松鼠的警覺,將松鼠和山鼠( )。這種說明方法比較常見,我會照樣子補寫。
(1)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 ) 還要尖些。
(2)鯨的嘴巴真大,( ) 。
第二部分 閱讀積累與運用(40分)
六、我會根據課文內容填空。(16分)
1、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 ),貪婪地讀著。我很( ),也很( )——這種( )的滋味。
2、讀了《新型玻璃》,我知道博物館、銀行等存放重要文件或珍貴物品的建築物可以採用( );高層建築為了安全起見,外部門窗可以採用( );為了使室內有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我們可以給窗子裝上( )和( )。
3、《梅花魂》這篇課文引用了許多古詩名句,如「( ),( )。」 「( ),( )。」等,表現一位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
4、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 )的( )和( )。
5、瞧,我會默寫《泊船瓜洲》這首古詩。(4分)

七、我會讀課文片斷,完成練習。(8分)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 它雖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1、給「體面」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語:( )。(1分)
2、給畫線的第3自然段加上標點符號。(2分)
3、畫線的句子中,花生的「不好看」是指 ( ) 。
「很有用」又是指 ( ) 。
它最可貴的地方是指( ) 。
4、對「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你是怎麼理解的?(3分)

八、我來讀短文,然後回答問題。(16分)
故鄉
只因為我在故鄉度過了人生最初的十幾個年頭,因而從離開它的那一刻起,思鄉便成為一種病:無從治癒,無法自已。
每當深夜,皎潔的月光灑上床頭,抑或昏黃的路燈將搖曳的樹影投上天花板,我總要想起故鄉的一切。在如瀉如瀑的月光下,小夥伴們應該都已經甜甜入睡,屋子裡只有輕輕的鼻息,襯托起夜晚的寧靜;而我的老屋裡卻空無一人,月光銀練般流過窗格,悄然落向閑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無行人,只有莊稼在微拂著長大的闊葉;遠處的河堤依稀可辨,樺樹林傳來遙遠的葉動聲;更遙遠處,不眠人似有似無的歌聲飄忽不定……
我是那樣地思念故鄉,它與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無奈共存著。多少個無眠的夜晚,我為它寫過無數首思念的詩歌,因為它是我永遠的戀人。
故鄉,抽象成一種情緒在心頭,就像它的天空里輕紗薄翼般的白雲,久久地漂浮著,襯著天空那種憂郁的蔚藍。久久地,直到我長大。
1、從文中找出以下詞語的反義詞。(2分)
搖動( ) 空閑( ) 憂愁( ) 悄悄( )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2分)
(1)無法自己:
(2)輕紗薄翼:
3、畫線的句子中的「它」指的是( )。(1分)
4、找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寫在橫線上。(2分)

5、「明月千里寄鄉思」,這段中作者除了寫明月外還通過描述家鄉的 、
、 、 、 等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5分)
6、作者寫過無數思念故鄉的詩歌,你也背過許多思鄉的詩句吧!看到明月想起「( ) ,( )。」當秋風起時想起「( ),(
) 。」
第三部分 快樂習作(30分)
九、快樂習作
1、根據所給的詞語,串編故事:草地 大灰狼 指南針 小白兔 考場 暈倒
要求:想像合理,中心明確,語句通順,並給故事取一個好聽的題目。

㈢ 語文測試題 在線等答案

3.A
4.CD
5.ACD
6.BC
7.AC
8.AC
9.BC
10.ABC

1.對
2.錯
3.對
4.對
5.錯
6.對
7.對
8.錯
9.錯
10.對

閱讀全文

與語文考試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