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慶一中和重慶三中,哪個的語文學科強一些
顯然是一種。三中的語文是他的致命傷。
論長遠發展,一中當之無愧。
很多優秀專的語文老師都涌屬向一中。
最最重要的一點,一中語文最好的老師會照顧年輕老師,而不是見你優秀就打壓。而且重慶語文「泰斗級」人物是在一中哦
但競爭還是會很大哈。畢竟是一中,優秀的人又很多
怎麼說,還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定吧。
愚見,僅供參考。自己再找找相關資料吧
❷ 重慶一中如何教學生提高語文
1、感知是閱讀教學的前提,是語文素養提高的基礎。讓學生接觸課文多讀,在讀中畫出生字,註上拼音和優美的句子。低年級語文老師可以領讀、示範讀,然後讓學生自己讀,培養語感;也可以稍縮短讀的時間,並指導他們學會粗讀和細讀。如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稱贊》課文,我先讓同學們粗讀,以便理解整篇課文內容,接著細讀感知重點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是小刺蝟對小獾說的話。我要求學生讀得抑揚頓挫,這樣對理解課文有很大的幫助,並讓他們到台上表演感知小刺蝟的「真誠」。2、領悟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是語文素養提高的鑰匙。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如何讓我們的學生理解作家的意圖和情感,體會出作家在靜默狀態下的心性語言,我認為是閱讀教學的關鍵,也是語文素養提高的鑰匙。語文教師要擔負起這個重任,首先要教會學生做人,不斷去喚醒他們心底的善良和感恩,關懷和愛,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並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領悟自我感受難忘的句子。還是小刺蝟對小獾說的那句話,「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怎麼樣學生領悟這個句子的內涵呢?我認為:那就是要激發學生的生活情感和想像能力,而恰恰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生活積累極度貧乏和無知,於是我採用了打比方的教學方法誘導學生想像:假如你在做一道數學題有點困難的情況下,而其他同學都做完了,當你看到空盪盪的教室只剩你一人的時候,你什麼心情呢?是慌亂還是焦躁,我估計可能要哭了,而就在此時突然有一位同學從教室外面進來走到你的身邊,對你悄悄的而又小聲的說:「你的作業做的真認真,相信你能夠自己動腦筋把剩下的題做完做好的!」好的,那麼我們再來設身處地的理解小獾的做木工的技術是個什麼樣呢?粗糙但很認真,抓住「粗糙」和「認真」,讓學生去體會和感悟,說明小刺蝟是真誠的在鼓勵小獾,強調生活的真實情感,讓他們也去學會發現這些平凡生活的細小情感和心理波瀾。3、積淀是閱讀教學的貯存,是語文素養提高的平台。學習語文不能急噪,更不能浮躁,我們要有耐心的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感悟語言的內涵和魅力。應該說感知語言是記憶語言,是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領悟語言是把課文的語言摘進自己的內心裡去,內化到自己的情感區中,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而積淀語言才是我們用自己的語言和作者對話的平台,它可以厚積薄發,也可以薄積厚發。這是實踐語言發展觀的環節,也是學生習作的重要前沿。積淀語言是我們教師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核心,我們要引導學生感悟文理中美好的情感。如二年級上冊《紙船和風箏》,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積淀語言的:在熟讀和領悟的基礎上,我一下子提取三個句子,這就是課文中的三個感嘆句!我把最後的一個感嘆句列舉出來,「如果你願意和好,就放一隻風箏吧!」讓學生積淀這一種語言的委婉的表達方式,聯系前面的課文也出現了這樣的句子:「現在可以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了吧!」,而這一句是在「你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的商量的語氣基礎上說的,所以我們必須要聯系著理解才能真正感悟句子的內涵,積淀語言的神采。多讀,也可以自己表演,體會推敲其中的語氣、神態、節奏、輕重、語境和感情,從而幫助他們貯存自己的語言金礦。4、創新是閱讀教學的躍升,是語文素養提高的界碑。學習語文的關鍵是發展語言,而語言的發展又要求我們在學習語言,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提高創新能力。正確處理語文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關系是我們激發學生語言創新的基礎。因此創新的理論只有我們語文教師自己把握,而我們要求學生創新,就是要求他們寫自己喜歡的語言就可以了,在表現形式上可以不斷使用各種句型,能夠在各種環境下真實的生動的表達自己內心逼真的情感。美的語言書寫美的情感是語言創新不竭的動力和源泉。我在課堂中是這樣訓練學生語言創新能力的:張揚學生運用語言的個性,肯定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及時發現他們在運用語言方面的點子並鼓勵和表揚,使他們有一種表達的沖動,然後理性的加以輔導。變化各種句型的表達方式,積累情感表達的修辭手法,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同一個句子可以嘗試著用比喻、誇張、擬人等手法來表達,也可以把把字句改為被字句,把陳述句改為感嘆句,把疑問句改為陳述句等等都是訓練學生創新語言的方法,在指導過程中避免公式化和概念化,激發同學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及准確使用語言的能力。5、風格是閱讀教學的展示,是語文素養提高的特色。風格是閱讀教學的理性展示,是語文素養提高的品質特色。風格含在個性的其中,融合特色,就是學習了的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不運用所學的知識等於白學,也很難有什麼建樹。同樣從閱讀教學中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更要關注語言的發展,要始終把訓練學生語言個性化的風格作為永遠的追求。能夠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語言風格一定是出色的,那麼語文素養就會自然提高。詼諧的語言、委婉的語氣,人性化的表達方式等都是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的前提,也是形成自己語言風格的必然基礎。我在平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風格的導向,僅僅是導向作用,因為我們不可能寄希望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只通過短短的六年小學語文教學就讓我們的學生養成自己的語言風格,這是不符合自然規律和學科規律的。但是我們可以朝著往這個方向去努力,因為每前進一步,我們就離目標近一步了。我的措施是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指導他們閱讀。我的策略是:培養興趣;涉獵自然書籍,對文學書籍有所選擇;加強閱讀的自主性;閱讀經典的名著,讀書一定要有自己的心得。使教師的指導能夠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起著提供、激勵、示範和反饋的作用。重慶一中如何教學生提高語文
❸ 重慶一中初二月考的語文117數學138英語139物理87(語數外150,物理100),這個成績咋樣
穩上重點高中
❹ 重慶一中周鵬語文的真相簡報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向沙場老。
莫學游俠兒,矜誇紫騮好。
❺ 重慶一中語文老師竇老師究竟教得怎樣
好!竇竇教得好到爆!我保證你不會再遇到這樣的好老師!!不過聽寫不過關會被鍋鏟打手板😂😂😂
❻ 重慶一中初一考試的有效分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用
考試有效分的計算方法
——考試中有效分的價值分析
考試結束了,學校里論功行賞頒發教學獎,獎勵的依據就是學生在考試中的平均成績,結果,教數學的周老師以他的學生平均考分112.5分拿到了最高獎金。這下辦公室里炸了鍋。
「我的語文學科平均128分,為什麼不能得最高獎?」
「我的外語學生平均考了114分哩,比112分還多2分哩。」
「我們科學考得好,為什麼最高獎不給我們?這是明擺著欺負人。」……
是有點「欺負」人,在五門學科里取得128分的最高平均分,任課教師為什麼不能得最高獎?科學學科為什麼也不能拿最高獎?
我從教師們寫在臉上的問號里,知道他們遭遇了一個悖論。
不錯,單純從絕對值的角度看,114與128確實比112.5大,可是如果將這幾個數學放在特定的情境里來比較相對大小時,結果會不會顛倒過來?而什麼又是特殊的情境?在轉換坐標的前提下來比較各學科教學水平的相對高低,就是這種特殊情境。其實,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在進行考分處置時就是這種特殊情境。
今天,我國的高考依然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考試,在實踐新課程時,研究這世界上影響最大考試中的考分處理,有沒有意義?回答依然是肯定的,即使今天許多地方將升學成績換成位置值的中考,這種特定情境還是存在的,因為位置是考分的二次處理結果。這樣,一個在教學管理中亟待釐清的概念——「有效分」就浮出了水面。
霧里看花
辦中學,離不開升學率,只是不要片面追求。在全面發展的前提下,學校的升學率越高越好,這是硬道理。要升學,就不能不談考試;要談考試,就避不開甄別與選拔。只要考試的選拔功能不喪失,有效分就始終存在,而且有自己特定的價值。要說明的是,盡管許多人久經考場,盡管許多教師百戰不殆,盡管許多教學管理幹部滿口科學規律,但是對於什麼是有效分,卻總是霧里看花。許多區縣教研員也老以有效分來分析轄區內的教學現狀,然而遺憾的是,他們手裡的權威大棒卻常常包含著一個核心錯誤,那就是他們的「有效分」其實不是有效的。
例1:某學校在下列20名考生中依據考試成績錄取其中的前10名,教研員劉老師在分析這次考試結果時是這樣標定有效分的。(如下表1)
表1 學生某次考試的成績一覽表
有效總分為445,就是從高到低的第10名學生的考分,這就是錄取的有效分。
依據「從高到低取第10名」總成績同樣的方法,他也給出了各科有效分:語文為98;數學為97;外語為99;科學為101;政治為62。
但是,他忽略了一個問題,這樣處理的結果是,各科有效分之和為457,遠遠大於445分。
這又冒出了一個悖論。
眾所周知,悖論是不能服眾的。如果用悖論來指揮教學,那還是科學嗎?豈不是在誤人子弟?然而奇怪的是,這樣一個如和尚頭頂虱子般的悖論卻偏偏被絕大多數教師接受了。
這又是一個悖論,一個認識學上的悖論。
咬分嚼數
什麼是「有效」?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能實現預期目的的」。什麼是「有效分」?顯然是「能實現預期目的的考分」。結合當今具有明顯選拔功能的高考(中考也一樣)來看,所謂有效分就是按政策劃定的最低錄取分。這樣,有效分就可以分解為「有效總分」和「各科有效分」了。有效總分是大概念,各科有效分是小概念。大概念是管小概念的。全部小概念的內涵加起來就是大概念的內涵,各科有效分之和就是總有效分。這是一個極簡單的道理。
教研員劉老師之所以犯了錯誤,就在於忽視了後面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機械地套用尋找總有效分的辦法來確立了各科有效分。
各科有效分應該怎麼求?它需要經過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步,求錄取人數(本案例中有10人)的平均總分,再除被錄取的人數(10),這可以用計算機資料庫的求和與除法功能很快取得。其數學計算式為。
(564+522+503+488+479+479+476+466+465+445)÷10=488.7
第二步,求出被錄取人數的單科平均分。
通過計算機,我們能很快得到:語文為109.6;數學為113.4;外語97.3;科學105.6;政治62.8,和為488.7分(平均總分)。
第三步,求出有效系數。
445÷488.7=0.9106
第四步,求出各科有效分。
公式為,被錄取人數的各科平均考分×有效分系數。於是就有——語文有效分:109.6×0.9106=99.8數學有效分:113.4×0.9106=103.3外語有效分:97.3×0.9106=88.6科學有效分:105.6×0.9106=96.2政治有效分:62.8×0.9106=57.2這五項加起來,99.8+103.3+88.6+96.2+57.2=445,而445分就是第10名學生的總考分,也就是被劃定的錄取最低分。
有效分的意義
有效分的第一個意義,在於它出現的過程是一個教師研究自己工作的過程。雖然教師們進行的課程傳遞中有許多學習,也有許多研究,但是,那些學習與研究常與各自擔任的學科教學內容相關,與學科內容的知識結構相關,與那些專科知識的傳授相關。從實際情況看,沒有幾個人會將教育統計學應用於教學實際,來定量指導自己的專業發展,尤其是文科教師,而對教育統計學進行創新就更是少之又少。有效分的出現,實際上是教師的教學分析從質性走向量化,是精細化分析的結果。從這一角度看,平日里所說的教學常規「備—教—批—輔—考」五大環節,再也不能統括今天教師們的專業化活動,而必須添上「析—研」兩環,構成「備—教—批—輔—考—析—研」這樣一個完整的序列。顯然,這是新課程實踐中所需要的,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邏輯性。
有效分的出現,確立了各學科進行比較的邏輯起點。因為它在換算的過程中,以一個數據群內的屬性為基點,以「有效」為基本尺度,在衡量各種因素的影響時,只以數為據,這樣,求算出來的各學科有效分實際上是等值的。以上面的分析為例,也就是說這次考試成績中語文的99.8分、數學的103.3分、外語的88.6分、科學的96.2分與政治的57.2分一樣大。各學科考試成績比自己的有效分低時就無效,大於或等於時就有效。顯然,判斷分數的大小,已經從純數值的大小走向是否「有效」,內涵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就不難理解文章開始時,為什麼數學平均考分112.5比語文平均128分要高,為什麼周老師就能拿最高獎。
如果我們將有效分作為一個基本尺度,還可以用來衡量學生各科成績的平衡情況,我們就以前10名學生為例,看這些孩子的學科成績是否均衡。(如表2)
表2 前10名學生成績與有效分
通過比較,我們發現盡管上面這些學生能夠被錄取,但是,楊靜的科學,何亮的外語與政治,彭淑萍的語文、數學,龔婷的語文、數學,何璇的數學,汪夢的語文、外語,趙芳的科學都是跛腿學科,因為這些學生的這些學科成績都沒有達到有效分,尤其是何璇,數學只有62分,離有效分的距離太大,如果採用位置值來錄取,她就會被淘汰。顯然,有效分能從微觀上指導學生怎樣抓學習平衡,而這一點,恰好是新課程實踐和考試、錄取制度改革中十分關注的焦點。由於對「數學只有62分,何璇會被淘汰」等現象的研究,促進了學習均衡發展的探討,「位置值錄取」成為考試改革中的寵兒,而這寵兒的催生婆就是「有效分」。
如果考試成績是我們使用的第一代數據,那麼有效分就是我們開發出來的第二代數據。依據有效分,我們還可以開發出第三代數據。
例2,判斷各學科教學總體水平的高低。(如表3)
相對差怎麼求?
相對差%=(本學科有效分-學科平均分)÷本學科有效分×100%
語文學科相對差=-(100.15-99.8)÷99.8×100%=-0.3507%
相對差越大,說明以有效分為參照系的學科成績離標准越遠。
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總分的相對差是-0.809%,而數學竟然為7.89%,遠遠大於總分的相對差,是本次考試中的拉腿學科。外語(-4.0068%)、科學(-4.0021%)與政治(-6.8182%)的相對差比總分的相對差小許多。這說明,這些學科是真正做出了貢獻的學科。數據越小,做出的貢獻越大。這么看來,本次考得最好的學科是政治。
這里的「相對差」就是開發出來的第三代數據資源。
如果我們知道了一個地區多所學校某一次考試中上面的各種數據,再與我們自己的學校進行比較,就很容易發現自己的學科優勢,也很容易治理學校的跛腿學科,促進學校內部的均衡教育,指導不同學生的均衡發展,點亮許多家庭的希望。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就用這有效分的規律,指導過幾十所學校走出困境,其中就有好幾所學校從零升學率的陰影里突變為升學的黑馬;其中就有許多校長與教師,藉助這個規律,成為專業化發展中的佼佼者,成為口碑頗好的學科帶頭人。
遺憾的是,至今仍然有許多學校、許多教師卻不能這樣分析成績,只能依據別人提供的數據,人雲亦雲。
在教師的職業難度越來越大的今天,這種人雲亦雲是否可以搶占制勝的高地?
我突然意識到,焦裕祿說過的一句話實在高明,那就是: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我又想,這種吃法何止是沒味道,簡直是令人作嘔啊。
❼ 重慶一中九年級半期語文作文
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南昌市期中形成性測試卷
九年級(初三)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
一、(12分)
1.B(2分) 2.A(2分) 3.D(2分) 4.C(2分) 5.B(2分) 6.C(2分)
二、(22分)
(一)(10分)
7.B(2分) 8.假裝 直接(2分)
9.曹操因此懷疑楊修誣陷中傷曹丕,更加討厭他了。(「因」、「 譖害」、「愈」、「之」每處0.5分)( 2分)
10.C (2分)
11.(四條原因,以第四條的說法較全面且符合小說的敘述,以第二條的說法較為簡單、片面,不可取。第一條是直接原因,第三條是次要原因,所以第四條更有說服力。(如果同意第一、第三條,言之成理,也不為錯。觀點明確得1分,理由言之成理即得2分。) (3分)
(二)(8分)(每空1分。凡錯、漏、增字,該空不給分。)
12.(1)人跡板橋霜 (2) 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3) 零落成泥碾作塵
(4)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5)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三、(20分)
(一)(10分)
13.C (2分)
14.比喻(或借喻,1分);指的是「我」和閏土之間所產生的心靈上的隔膜。(2分)
15.沒有消失。依據:①我的母親曾對「我」說:「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面。」②閏土得知「我」要回來的消息時,對「我」母親說:「我實在歡喜的了不得。」③在貧困的情況下,還送給我「干青豆」。④閏土看見「我」時,「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答出其中三點即可,每項得1分;計3分。
16.「我」漂泊在外,對故鄉一直懷有美好的回憶,看到故鄉衰敗冷落的現實,深感悲哀失望,但內心深處還是懷著對故鄉美好未來的憧憬。(2分)
(二)(10分)
17.C(2分)
18.例如:知恩圖報,誠實守信(扣住「報恩、感恩、守信、慷慨」等作答即可)(2分)
19.(3分)。紳士縱身跳下馬車,滿頭大汗。心裡默念著:「但願兒子不會有事,不,不會,絕對不會有事的……」 當氣喘吁吁的他看到滿身污泥的農夫和平安的兒子在一起時,懸著的一顆心才逐漸平靜下來。(「焦急」描寫具體2分,語言表達1 分)
20. (3分) 不好。(1分)示例:因為原文設置了懸念(或埋下了伏筆),行文有波瀾,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意思接近即可)(2分)
四、(50分)
21. 評分等級
(一)基礎等級(40分)
1.一類卷(34—40分):符合題意,感情真摯,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內容充實,語言流暢,條理清楚,書寫規范整潔,標點正確。
2.二類卷(28—33分):符合題意,感情真摯,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內容較充實,語言較通順,結構完整,書寫整潔。
3.三類卷(21—27分):基本符合題意,中心較明確,內容較充實,語句較通順,層次較清楚,書寫較整潔。
4.四類卷(20分以下):中心不夠明確,內容貧乏,語句零亂,結構鬆散,卷面混亂。
(二)發展等級(10分)
1.深刻(透過現象深入本質,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2.豐富(材料豐富,形象豐滿)
3.有文采(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
4.有創新(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精巧,想像奇特,有個性)
說明:(1)評卷時從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兩個方面給分。發展等級選取四點中最突出的一點評分,該給多少分就給多少分,直至滿分10分。(2)要考慮考場作文的實際,優秀的可給滿分。
追問:
有沒有英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