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該如何備課
(轉載) 目前,歷史教學是處於改革與發展之中,正經歷著轉型和變化。可以說,歷史教學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在這種形勢下,老的問題如何處理,新的問題如何解決,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研究的問題很多。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學理念實踐到課堂教學中來,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要上好一節課,備好課是前提,只有備好課才能教好課。因此教師的備課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凡有幾年教學經歷者都能從備教材、備學生、備目標、備過程、備教法等方面來說。但在新課程條件下,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學生的學習活動流於形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師備課已升華為教師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那麼面對新課程這個大背景,初中歷史教師該如何備課呢?一、變被動、機械的備課方式為靈活的、動態的備課方式 傳統的備課,基本上是教師按著「我教你學」的思路來編寫教案,教學過程完全是由老師來控制。因此,這種教學設計基本上是預設的、有計劃的、可控制的。我們說這種方案是靜態的、單一的、機械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具體活動內容、什麼時間發言、教師講什麼都由教師課前做了規定。 當前,新課程的要求是「以學定教」。教學設計始於體現學生學習需求的「教案」,但又不等同於過去的「教案」。因此,教學設計是一個流動的過程。教學設計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多向互動,始終是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循環中進行。正因為這樣,教學設計不應是對課堂情景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它只能是描述大體的輪廓,而要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讓他們在流動中、變化中充實和完善。 研究表明:教師在一堂課上要做出30個左右的決定,這意味著教師要在不斷變化的情景中隨機地採取行動。要在一節課上做出那麼多的反應並力求准確,這些不是固定教案所能解決的,而要靠教師的「臨場發揮」。這樣看來,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既是可以預設的,又是不可預設的,可以這樣說,教師可以在課前進行比較粗的一次設計。然後隨著課堂教學的進行以及新問題的出現,隨時調整教案乃至進行二度設計。 所以,新課程下的教學方案,是動態的、多樣的、靈活的和粗線條的,因此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新課程的課堂上,學生的思路就是我們教學的「線索」,我們只是引導學生前進。過去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現在我們以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己任;過去我們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今天我們陪著學生走向知識;過去我們把教材作為學生的世界,今天我們讓世界成為學生的教材。 二、少用經驗多研究新問題 傳統的備課是一種封閉式備課,教師往往滿足於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備的是課內,講的是自己知道的,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獨立鑽研教材,選擇教法。然後在課堂上將它們搬運和裝載給學生,這樣的備課是平面的,拿著這樣的教案去講課,就不可能有深度、寬度和廣度,也不可能調控好課堂,處理臨時性問題,只能憑借經驗。因此,我們提倡「研究型備課」,即教師不僅要全面、准確地掌握學科知識,而且要做到融會貫通,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知識體系,創造性地組織教材,使用教材。要知道教材不是經典,只是教與學的藍本。教材內容不等於教學內容,教材編寫的邏輯結構不等於教學過程的邏輯程序,要把教材內容加工、處理成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習內容。新課程所主張的開發課程資源,首先是對教材的開發、加工和處理。現在課改年級用的新教材應用了大量現實材料,設計了大量探究活動,但並不是教案、學案,仍需要結合本地、本校學生的實際進行加工處理。一定要改變過去教材寫什麼就教什麼、教材怎麼寫就怎麼教的現象。總之,要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引導學生打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使課堂教學顯示出靈性和活力。 新課程下的備課就是教研,備課引導課改。備課本身就是一種研究活動,因為每一個新課程教學方案的設計就是對自身的一次創新,就是在進行教學改革。所以,當前教師的備課應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三、認真撰寫教案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要深刻透徹地理解,並能牢固地記憶和熟練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掌握規定的基礎知識、技能、技巧的基礎上,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礎知識類推到有關問題中,去理解、分析、解決新的問題。要實現這樣的目的,就要在授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本學科教學過程的具體特點,設計出合乎客觀規律性的教學方案,遵循教學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如果不認真書寫教案,教學過程中必然目標模糊、心中無數、要求不當、隨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認真編寫教案也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師編寫教案是一個研究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內容、學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綜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研究本學科學的知識體系、學生學習本學科的狀況(接受水平、心理特點和思維規律),而且要按照大綱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材特點,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和深廣度,特別是要以整體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點,明確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點難點,分析知識的價值功能,醞釀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學方法。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教材的鑽研。只有在教案編寫過程中下功夫,刻苦鑽研、持之以恆,日積月累,教學水平才會不斷提高。編寫教案更是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學研究能力的過程。教學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通過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為主體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如何做到合理地傳授是編寫教案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在編寫教案時,優選與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進行施教。認真編寫好教案,對於教師的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很有價值。 四、實施集體備課 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老師講什麼,學生就記什麼,教師,尤其是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靠一本教參備課已基本能應付,以至於有的人甚至提出教師不用教案也可上課。從實踐層面看,新課程背景下,沒有集體備課的課,不可能是一堂好課;沒有集體備課的教學,是一種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集體備課是新課程下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然。現代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認為,經驗+反思=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是有反思性的思考者和實踐者」。新課程的實驗工作可謂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而當新課程理念在遭遇實踐挑戰時,教育理論家們、政策制定者們也顯得愛莫能助。即便可行,面對著繁重的實施工作,我們也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去「充電」,究竟誰能成為我們實踐中的專業引領?是我們的同事、通行,乃至我們的學生。從新課程實踐看,老教師有豐富教育教學經驗,但容易被傳統的框框束縛,且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方面明顯不如中青年教師;中年骨幹教師年富力強,經驗豐富,但他們是傳統課程下的既得利益者,觀念轉變在某種程度上更難,以至於有人認為新課程最大的阻力主要來自於這一部分人;年輕教師精力充沛,易於接受新事物,但在教材的處理、知識體系的構建方面,明顯不如老教師。因此,實施新課程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挑戰與機遇並存,惟有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是我們的出路,這也是當前課程實施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最富有成效的方式。五、課前預案與課中反饋、課後反思相結合 傳統的備課是施教前的精心設計,一旦物化為教案,就一勞永逸,反復使用。按新課程標准來看,完整的備課應該是教學前的預案加教學中的反饋加教學後的反思。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只需設計話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只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台。備課的精華在教學中的記錄、調適,教學中,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現富有創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問題、教學流程,完成第二次備課。第一次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預案調適的原則,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著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老師既不扼制學生的看法,又不擱置學生的問題,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探究下去,時時刻刻都體現「心中有人」的教學理念。教學後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諸如如何解決學生主動學習、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個學生活動的機會、如何擴大交流、如何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擴大教師間學科間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課堂秩序等較宏觀的問題,也可反思教學設計的得失、課堂上突發事情的處理機智、某個學生會心一笑的緣由、知識儲備不足而引起的尷尬等等微觀問題。
B. 中學歷史教師備課要注意哪些問題
作文一名中學生的角度來說,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回這點很重要,因為中學生課程本來答就又多又滿,你如果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沒那效率肯定百分百的提高不少)
2.備課的時候除了備好下一天要上的書本內容以外,你不妨找一找有關你明天要講的內容的有趣的小故事,這樣的話,可以吸引學生,上課效率會提高很高哦!(像我們的歷史老師就是這樣的,每節歷史課幾乎都有講一講有關歷史名人的小故事,而且都有趣極了,大家都很愛聽!所以我們都很喜歡上歷史課,成績也都很好!)
3、上課內容要有規劃性,最好分點進行,這樣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牢固,更加清晰!
我想到的就這幾點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不過,你還是結合一下你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授課備課,這樣的話會比較好!!呵呵!
C. 歷史老師都是怎麼備課的
1、重視抄教材,仔細看教材,列出襲大綱,寫好課件,如果剛開始你覺得不熟悉,建議參考101教育PPT的教案和課件。
2、重視考題,把歷年的考題做成考題集,都要去做一遍,這樣可以更好的把握重難點。
3、虛心請教、不恥上問。請教你的同事,特別是資歷深的老同事,他們都有一套教學方法,成熟有效,只要你夠謙虛,態度誠懇,大家都會不吝賜教的。
D. 歷史教師如何備課教學才是有效性
課堂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陣地,我們應該做到:
第一,眼中有學生。歷史教育的價值取向就是「服務人生」,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做好自己。所以歷史教學的責任應該是關注學生的人生,把教學升華為服務學生人生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起完整的世界觀、公正的價值觀、健全的人生觀。
第二,心中有目標。(前面有敘述)
第三,手中有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在過程的實施、情境的創設、知識的遷移、問題的拓展、活動的安排、練習的設計等多個環節上,始終處於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問題探究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有效化的良好狀態,激發學生從多個層面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1、針對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為此,從課程目標到教材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標准,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面對有差異的學生,應當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有差異的教學,進行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布置作業分層、教學評估分層。讓全體學生都可以體驗成功感,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能力的發展。
2、實現師生課堂互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學的對象。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學習探究,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基礎,緊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發揮能動性和創造性,層層深入地開展教學活動。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認真創設課堂教學情景,設置懸念,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去討論、發揮,保證學生能在教師精心設置的教學情景中輕松獲得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如果不注意師生互動,而是將問題和答案直接告訴學生,雖然結論清楚,易於教學,但卻起不到創造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
使學生在一種和諧、放鬆的精神狀態下學習,他們敢於表現、敢於質疑、敢於爭論,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有了張揚的空間,在這個短短的過程中,師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探究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豐富了教學內容。在和學生平等交流過程中,師生達成共識:要堅持實事求是,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認識,不苛求前人,也不溢美前人。
這樣的課堂討論和交流,師生互動,有利於提高學生對歷史人物評價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評價歷史人物,使學生掌握了歷史人物評價的基本方法;使學生體驗了學習經歷,獲得了學習經驗;也使學生體驗了師生、生生互動過程的樂趣。
3、創設合理的教學情景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載體。情景教學法規定教學程序分三步走:情景設置,揭示課題;情景展開,分析評價;情景反饋,鞏固提高。這一方法使整個課堂教學在情景所營造的清新的氛圍下進行,並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積極參與情景的分析和評價。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或以情感共鳴形式來烘托學習氛圍等等,目的都是要增強教學效果。一般的有效的情景設置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1)故事情景——栩栩如生。
在教學中,教師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述一些歷史事實、名人軼事等,很容易使他們融入故事情境之中,緩緩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新知識的渴望性。如在教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時講到「牛頓」和「愛因斯坦」時,都簡單講述了這兩位偉人小時候的故事,當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時,設問:「從剛才的故事中,同學們覺得牛頓和愛因斯坦是不是天生的天才?他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本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偉人的世界」。再如秦始皇改字的故事、達芬奇畫蛋的故事、毛澤東少年言志的故事等等。通過創設故事情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也就會很快地使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問題情景——環環相扣。
朱熹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幫助新思維的誕生」。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作為一種常規的教學手段,是能否順利完成課程任務的關鍵。良好的提問方式不僅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有利於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充分體現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活動,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例如溫州教育教學研究院的方仙來老師在《美國1787年憲法》一課中創設了一個案例辨析情境:「18世紀晚期,美國有一位總統在任職期間,沒經過會同意就任命一位同窗好友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後因個人私怨,他又免了該法官的職務。後該總統為爭取連任,特意討好選民,否定國會提出的「增加個人所得稅」的立法草案,國會不服,經再次討論,最後以2/3以上的總人數通過。總統很不高興,再次行使否決權並解散國會,卻被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宣布總統的這一行為是違憲的,該總統十分郁悶……」。(1)請找出文中的錯誤之處。(2)請根據所學知識,畫出美國中央政府三權分立、相互監督的結構示意圖。這樣的問題情境設計恰當,使學生既體會到美國開國元勛的政治智慧,又學會了用圖示表達歷史知識的方法,滿足了學生求異、求新的思維需求,學生的能力和認識得到提高和升華。
(3)活動情景——身臨其境。
通過活動讓課堂「動」起來,將主角還給學生,給他們以展示自我的空間。豐富多彩的課堂課外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歷史活動的組織有多種形式,就課堂教學這一有限的時間空間而言,開展討論、辯論、知識搶答、角色扮演等都是迅速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
如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一課中,教師曾經設置了一場十分鍾的小型辯論賽:全球化是否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不僅氣氛活躍,而且知識記憶簡單了,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提高了許多。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討論法也是經常採用的歷史活動。討論前教師應當先給學生創設一種能激發起興趣的歷史情景,使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思考,竟相發表各自的意見。如在上近代史本人提出對李鴻章這個人物我們是如何看待的?「他是個賣國賊」,有同學馬上說。「誰說的,李鴻章在近代算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又有同學馬上反駁。針對學生的看法,老師列舉了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評價,如《李鴻章傳》的作者連啟超寫到「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識,悲李之遇。」李鴻章逝世後,時人說:「權傾一時,謗滿天下。」日本評價李鴻章:「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銳的手腕。」著名學者袁偉時在《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和人物》中對李鴻章定位則為:「晚清庸眾中之傑士;近代化的主要開創者;一代先進知識分子的凝聚中心」。列出以上觀點後,教師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然後學生一起在平等、民主的氣氛中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盡情地發揮他們思維的潛力,廣泛地進行交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必須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才能做到觀點趨於更加公正、公平、合理。由此,學生也體驗到歷史不是死的一成不變的「古董」,而是復雜的豐富多彩的人生畫卷。
總之,形式多樣的歷史教學情境的創設,讓課堂活起來了,原本沉悶乏味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換成了歡快、互動、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的思維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是自覺地主動地去探索、去思考、去感悟
E. 如何書寫初中7年級歷史下冊備課本
教學反思
截止到今天,我一共上了十三節歷史課,在將近兩周的實際教學,觀摩其他教師上課,以及指導老師聽評課的基礎上,結合自身體會,我總結了自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明確了日後需要改進的方向。
(一)學生情況了解不足
這一點是造成我這一階段教學工作失誤的根本原因。由於自小在河北接受教育,了解得最多的也是河北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在一開始設定教學的時候,便較多地體現出了河北教學模式的特點,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要加大對學習歷史的投入。然而,在河北歷史需要參加中考,這是兩個地域最大的區別,而我卻忽視了。
再加上長久以來我同高中生接觸較多,所以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更多地偏向了高中歷史課堂,內容很多很全面,這樣恰恰偏離了出重生的學習特點。受到年齡、經驗的局限,初中生對於一些專業名詞、較復雜的歷史事件接受起來並不容易,反而加深了他們的困惑,引起了他們的反感。
(二)課前備課准備不足
課前備課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直接決定了你一節課質量的高低。最開始上課的時候,由於課前准備不充分,常常出現不知道接下來課件上要展示的內容是什麼,甚至有些內容的出現甚至會給我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以致於後來出現了課件帶著我走,而不是我來操控課件的局面。
再有一點就是課前備課時,對於一些課外知識掌握不清要提前調查清楚。在講授俄國十月革命一課時,我提到了逗空包彈地這個詞,結果學生就這個詞提出了更深一層次的問題,而這恰恰是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可想而知,當時的場面十分尷尬。
(三)課上時間安排不合理
一堂課四十五分鍾,課上時間安排不合理就十分容易導致講不完課。第一節課的時候,課前導入我用了十五分鍾,遠遠超出了正常范圍,講解課本知識再加上處理習題,往往就是一課書的內容要用兩個可是才能完成,要麼就是匆匆收尾,這樣就無法幫助學生對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四)教學活動設計缺乏吸引力
在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和學生彼此簡單地認識了一下。期間,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小游戲。由於一開始就缺乏對學生的了解,加上之前沒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這個環節出現了冷場,整個游戲環節幾乎是我一個人完成的。由此,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一趟無聊的課對學生對老師來說都是煎熬。
(五)講課平鋪直敘,缺少亮點
平鋪直敘是我上課最大的特點。為了避免照本宣科,同時也為幫助學生對歷史事件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在備課的時候,我特意將課本上的知識串成一條線,力求面面俱到。這樣非但沒有達到設想的效果,反而讓我陷入了一個困境。整節課我都在向學生們灌輸知識,雖然知識之間的銜接很緊密,但太過於籠統,以致學生抓不住重點,也找不到讓他們感興趣的地方,反響自然也不熱烈,很顯然,這堂課失敗了。
(六)細節問題沒能提起注意
細節決定成敗,而我卻常常輸在一些小細節上。比如:
1、寫字時筆順不對,這一點指導老師和我的學生都曾給我提出來過;
2、上課時拄講台,小動作太多;
3、經常忘記寫板書,要麼板書就是太過簡單隨意。
細微之處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質,修養。注意細節,也可以向學生們傳遞一個積極的態度。
教師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職業,每次上課學生的面部表情都會直接碰觸到我的中樞神經。為期一個學期的實習工作剛剛開始,萬事開頭難,我有理由也有信心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在今後的日子裡,吸取教訓,努力鑽研,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
F. 歷史老師如何備課
我剛教完兩屆高三畢業班應該可以給你一些幫助。
歷史備課重在看教材,你千萬不要以為你自己剛從高中大學畢業出來對教材有多熟悉,我可以告訴你,如果你現在對教材的熟悉程度遠遠比不上剛高考完的最中等的學生!!!仔仔細細看教材,先拿出你自己的板書,然後將板書擴大添加內容,變成本節課文的詳細框架。
然後就是重視考題。如果你手頭上有歷年考題集那就最好了。多做一些有關本節的考題,不管是高考題也好平時的練習題也好,多做一些。這樣你就能很好的把握教學中如何處理教材重難點了。
第三就是虛心請教,不恥上問!在正在從事你所教年級的教師中選擇一位,記住只能有一位比你年長的老師作為你的師傅,虛心向他請教,盡量堅持聽課(我從第二年開始到現在一直尋求教導處幫助把自己的課程進行調整,以便於聽某位老師的課),關鍵是聽你在備課過程中發現的重難點他是如何處理的,順便聽聽他在整體上是如何駕馭課堂,如何駕馭教材的。 平時和這位老師保持事實上的師徒關系,堅持隨時請教隨時學習。把你學習到的經驗教訓融入到你的備課中和你的實際教學中。
第四,多經歷高考是捷徑。盡量爭取經常教高三,如果實際條件不允許,那就堅持和學生一起做模擬題做歷年高考題。高考題除了做本省的還可以做和本省教材一樣的省份的試題。做題過後請教師傅一些問題,形成自己對考試前景的預測揣摩,然後融入你的教學尤其是高三教學之中。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點看法,如果有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G. 初中歷史教師怎樣備課
講課的話就准備一個知識點講清楚就可以了,說課的話就需要准備說課稿,我現在就教初中歷史,如果還有啥問題我們可以交流一下,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