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美術第23頁走進抽象藝術該怎麼備課
走進抽象藝術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了解抽象藝術的兩種基本形態、美術走向抽象的簡單過程以及抽象藝術的語言和藝術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通過具體的實例和相應的問題促進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描述和發表自己的觀點,始終尊重學生的體驗、感悟,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感受思考的樂趣,體察內心深處的情感變化,在藝術中學會接納多元文化,熱愛生活,熱愛藝術創作。
二、教學重點
理解什麼是抽象藝術和抽象藝術的美有哪些表現,以及如何賞析抽象藝術。
教學難點
理解抽象藝術特點(分析性)以及如何賞析抽象藝術。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把一滴墨水滴入一個盛滿清水的透明的玻璃杯里讓學生觀察墨水滴在清水中的形態和運動的過程。
問題1:同學們能用一些形容詞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和你感受到的嗎?
(學生普遍採用的詞彙有:輕靈,飄動、柔美、……)
設計意圖:
讓學生體驗抽象的形象同樣可以給人藝術的享受和情緒情感的體驗,用形容詞是因為本身就具有抽象性,為本節課的教學做鋪墊。
(二)講授新知:
1、什麼是抽象藝術?
由前一體驗引出本課課題。
欣賞抽象藝術作品:《紅、黃、藍構成》和《即興之31 》
問題1:從上面兩幅抽象作品中你們讀懂什麼了呢?
(學生會覺得很茫然,看不懂,不明白畫家畫的是什麼,覺得一點藝術性也沒有。)
設計意圖:如果他們不能從畫布上得到明確的信息,他們既會認為這樣的繪畫是無意義的,但是並不代表他們沒有體驗,事實上每一個事物至於眼前的時候都會引起相應的感覺,只是他們不知道這已經是在進行藝術賞析了,在此我並不急於告訴他們這些,只是讓學生對抽象藝術有一個直觀的印象而已,至於如何解讀抽象藝術將會在以後的環節突破。
問題2:什麼是抽象藝術呢?(學生普遍的說法是:什麼都不是,誰也看不明白的就是抽象藝術)
師總結:肯定學生的理解並告訴學生抽象藝術自始至終也沒有一個確切定義,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不表現任何客觀形象的藝術統稱為抽象藝術。
2、抽象藝術是怎麼誕生的?
問題1:藝術家為什麼要創作這些「說不清是什麼」的畫,畫上究竟要表達什麼?
(這個問題正是學生普遍存在的疑問)
設計意圖:學生從最初的茫然,接下來自然會產生疑惑,此時把這個問題拋出來,即可以激發學生思考,也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出示一組圖片:
《少女的臉》、《水果》、《帶露珠的小草》、《一池湖水》
問題2:這四幅圖片,分別給你們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學生用語言對每一張畫面描述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例如:《一池湖水》讓人覺得寧靜、清爽、覺得心情很舒暢……教師分別把學生對四幅圖片描述的詞彙寫在黑板上,)
問題3:如果用形容詞提煉四幅畫面的共同美感特徵,你會用哪一個呢?
(從黑板上提煉出的詞彙,學生很容易發現他們共同的美感特徵:清新或相類似的詞語。)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由具體事物概括、抽離出主觀感受的過程,目的是為理解「抽象藝術的目的是表達藝術家的主觀感受」作鋪墊。
問題4:從不同的事物我們都可以體驗到「清新」的美感,那麼是不是「清新」就是少女的臉、就是一池碧水或是其它的什麼呢?
(學生思考提出的問題,他們會發現「清新」顯然不是一個蘋果或是其它具體的什麼,這是不可逆的,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理由)
設計意圖:因為不可逆的,於是新的藝術形式誕生了。此時的教學內容已經在解決本課p26頁的教學難點:抽象藝術的特點——分析性。
問題5:如何理解抽象藝術大師馬列維奇 「客觀世界的視覺現象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的是感覺,因而是與環境完全完全隔離的。」這句話呢?
(在前面鋪墊的基礎上,學生嘗試理解大師的話,並用語言解讀這段話的含義。)
設計意圖:解讀大師的語言,讓學生在闡述的過程中,思維更加清晰,理解透徹,從而內化為學生內在的觀點。
問題6:不能還原成具體的事物,那該怎樣表現「清新」這樣的主題呢?
(具體的事物是行不通的,如果學生不能找到解決的途徑,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用基本的語言元素進行創作,而語言元素是在第二課的教學中學過的,例如:用顏色表現清新……。)
師總結:
因為具體的形象不足以准確表達藝術家內心的情感體驗,這也正是藝術家為什麼要創作這些「說不清是什麼」的作品,以及作品究竟要表達什麼。
當然抽象藝術的誕生也不都是理性思考的結果,有些抽象藝術的靈感是偶然間獲得的,(簡述康定斯基偶然「發現」抽象藝術的故事,結合美國波洛克的「滴灑藝術」加以說明)但是在經歷最初的偶然之後藝術家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總結,然後進行有意的藝術創作了。同時照相機的發明挑戰了藝術傢具象藝術創作的極限,於是促進藝術家開始思考藝術的本質,導致藝術內容的地位逐步降低了,除此以外音樂也給抽象藝術創作提供了靈感,聽爵士樂,結合《百老匯的爵士樂》加以說明。(學生了解促成抽象藝術誕生的幾個條件和因素。)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是藝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
帶領學生再次欣賞兩幅作品 《紅、黃、藍構成》和《即興之31》
(只出示作品,不出示題目,以避免因題目產生的聯想,干擾學生的主觀感受,學生欣賞抽象作品,描述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賞析的過程中,抽象藝術本身就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教師只是個引導者,切忌把關於作品的資料一股腦的強加給學生,從而削弱學生的主動性,這樣也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以《紅、黃、藍構成》為例,學生可能會說:「沒什麼感覺。」其實這是課堂上經常出現的狀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沒什麼感覺是不是一種感覺?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狀態?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會體察到:原來沒什麼感覺即意味著內心的平靜、祥和、理性、單純。當學生體驗到這些的時候,教師把蒙德里安的一句話告訴學生:「我試圖表達那種浩瀚遼闊、寧靜和諧、協調統一 ……」讓學生體會到他們的感覺是多麼敏銳,情感是多麼豐富。)
設計意圖:觀念上的澄清已經使學生逐步擺脫中國人「敘述性」的審美定勢,開始關注內心的體驗和感受了。
師總結:可見我們不是不能欣賞抽象藝術,而是我們誤以為只有看的出來具體是什麼才是看得懂了。
3、兩種抽象藝術類型
冷抽象和熱抽象的概念在第二課《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已經介紹,在此不作過多解釋。
(學生進一步理解冷抽象:理性、冷靜、科學的,熱抽象是感性、情緒和運動的。)
4、誰都可以創作抽象藝術嗎?
問題1:抽象藝術看上去如此的單純和隨意,是不是誰都可以創作抽象藝術呢?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後,讓學生參與活動):
活動1、把事先准備好的國畫顏料稀釋,然後在宣紙上利用各種手段,如潑灑、用刷子刷、廢紙團印染等使顏色附著、融合,完成後讓學生相互欣賞,並點評作品。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讓學生進行無意創作,體驗抽象藝術形式的單一和隨意。
活動2、聽《春江花月夜》,讓學生說感受,並把聽覺形象用色彩「翻譯」成視覺形象。
(學生概括出:優美、恬靜,純凈、曲折有致、淡淡離愁、幽美而邈遠、惝恍迷離…)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讓學生進行有意創作,這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此活動的目的不是進行藝術創作,而是讓學生體驗抽象藝術創作並非想像的那樣簡單。
師總結: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創作抽象藝術
能:一是因為具有偶然性,例如:潑灑在白紙上的顏料。
二是因為抽象藝術更關注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我們每個人都有相對獨立的感覺和意識,有表達自己情感和觀念的願望,我們當然也可以用藝術語言表達這些情感和觀念了。
不能:一是雖然有偶然性,但是之後還是經歷了藝術家思考和總結,最終以一種理性的方式表達出來。(結合蒙德里安的「樹的演變」加以說明)。
二是盡管我們每個人都有感覺和意識,但很難用恰當的形式把它准確的表達出來。
5、抽象藝術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問題1、抽象藝術的創作有哪些規律?
首先我們要了解藝術基本的語言元素和形式手段本身有哪些特點及美感。
1、 線的形態:
(教師分別在黑板上畫一組直線和一組曲線,讓學生感受線條本身使人產生的情感體驗)
直線:理性、冷靜、嚴肅、單純,硬的
曲線:活潑、靈動、柔軟、運動。
欣賞冷抽象與熱抽象藝術作品
2、 色彩
紅色:熱情、飽滿、沖動、不安全
黃色:閃爍、明亮、尖銳、嬌氣
。。。。。。。
欣賞《1954》(作者克里福特•斯蒂爾)和《群貓》(作者岡察洛娃)。
3、 構圖
疏:簡約、理性、寬松
密:緊張、壓抑、局促
欣賞《白底上的黑色方塊》(作者馬列維奇)和《作品36號》(作者波洛克)。
4、 肌理
粗糙:朴實、穩定、笨重
細密:華麗、輕快、潤滑
欣賞雕塑《擊鼓說唱俑》和《和平少女》
師總結:抽象藝術的美是藉助藝術語言和形式手段自身的特性得以傳達的,我們只有不斷的豐富我們的情感體驗,逐步建立起藝術與情感之間的對應關系,恰當的運用點、線、面、色及形式手段,才能實現最初的創作目的。當然,實際的藝術創作要復雜的多,抽象藝術的美體現在:形式與色彩、構圖與筆觸、材料與肌理、空間與透視,是各種因素的協調配合,正是由於語言的抽象性,作品的不確定性,抽象藝術比具象藝術更難以把握,也更難於理解。
❷ 試述備課藝術包含哪些內容自定一個教學任務,寫出你的教學設想。
答:(一)、備課藝術包含的內容:
首先是把握大綱和處理教材的藝術。把握教學大綱的藝術:1.明確大綱的基本要求和具體內容;2.反復學習和分段領會教學大綱。處理教材的藝術:1.處理教材的原則有統籌兼顧、適應對象、靈活處理和「舉一反三」四種原則;2.處理教材的方法有專研大綱,明確目的;通覽教材,鳥瞰全局;疏通教材,重點記憶;分析教材,把握「三點」;精心設計,妥善安排;閱讀資料,吸取營養。
其次是編寫教案的藝術。教案,又稱課時計劃,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具體方案。編寫教案,可以使教師在備課中所考慮的多種教學活動設想,經過進一步的推敲,使之條理化,科學化,明確地體現於教案文字之中。這是使教師的備課更加系統、准確和深刻的重要一步。
最後是板書設計的藝術。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它要求以簡馭繁,濃縮信息。好的板書不但能產生美感,又利於傳授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板書的設計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一些圖片資料,使之圖文並茂。豐富板書的內容,形式上適當使用彩色粉筆,充實板書的色彩。板書的形式體現在很多方面,比方說掛圖,簡筆畫,圖表式等。
(二)、自定教學任務。
在講解《兩角和與差的正切》(蘇教版普通高中標准課程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4課本102頁至106頁)時的教學任務:讓學生掌握和理解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導方法以及靈活應用公式解答數學問題。
(三)、教學設想。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掌握和理解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導方法
2. 靈活應用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尤其是逆向運用
教法和學法
1. 教法:運用啟發式教學
2. 學法:培養學生以主人翁的心態去學習新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以便讓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用具:彩色粉筆
教學步驟
1. 復習創景、引出課題
復習回顧兩角和與差的正弦、餘弦公式,並進行創景:能否直接用 直接求出 的值?解決這類問題,就是我們這節課將要學習的兩角和與差的正切。
2. 啟發誘導、推導公式
我們知道 ,提問:怎樣將公式中的弦化為切呢?啟發學生將展開式中的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 就可以得到兩角和的正切公式 。
追問:如果用 代入得到的公式會得到什麼呢?啟發學生利用三角函數誘導公式 得出兩角差的正切公式 。
3. 例題講解
我將設計三個例題,例1是一道常規題,為了讓學生掌握公式的正向和逆向運用。例2是一道簡單的綜合題,培養學生的弦化切,聯想韋達定理解題。例3是利用公式求兩角的值的問題。為了加深學生對公式的認識。不同的題型設計,是為了突出教學目標,達到讓學生掌握公式的推導和靈活運用公式。
4. 鞏固練習
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掌握公式推導和靈活運用公式解題,我會讓學生做兩道課堂練習。
5.課時小結
我將通過提問和學生回答與學生一起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明確教學目標。
6.布置作業
通過布置課後作業,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板書設計
我將黑板分為三版,第一版為主版主要板書兩角和與差的正切公式及要注意的問題;第二版板書公式的推導過程和例2的解答過程講解練習1;第三版板書例1、例3的解答過程和講解練習2。
嘉應學院數學學院071班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