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如何規范答題
1.先讀文章2.看看題目再讀文章3.在文章中找答案
先看題目,帶著問題讀懂文章,第一遍要認真讀,第二遍可以粗略地讀,讀的同時,要在文中找答案,答題時要抓住點,不要廢話,簡略也要重點
『貳』 三年級語文知識與能力訓練,第三課爬天都峰 答案 深圳建安小學
同學,為你解答:
參考答案:
一、黃
二、居然峰頂仰望爬山奮力勇氣白發蒼蒼
三、1.高陡
2.力量
四、1. xiāng xiàng
2. fā fà fā
3. bēi bèi
4. dōu dū
五、1.小妹妹放學回到家,一會兒唱歌,一會兒跳舞。
2.我終於寫完作業了。
希望能幫到你,如果有幫到你,請採納,謝謝!
祝學習進步,天天開心!
『叄』 如何在一節課內順利完成閱讀和寫作兩項任務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閱讀與寫作的脫節.語文閱讀教學就是閱讀,作文教學就是作文,好象閱讀和作文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結果導致學生閱讀怕煩,作文怕難的尷尬處境.而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觀下,如何將閱讀和寫作較好的結合起來,讓閱讀更好地服務於寫作,同時讓寫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成了我們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葉聖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寫東西就靠平時積累,接觸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語句也就多了,寫起來便得心應手;讀到一定程度時,更加熟悉各種表達方式,就可以作到錦上添花,把意思表達得更加圓滿,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然,以讀促寫是需要時間的,因為閱讀是一個採集零瓊碎玉,日積月累的漫長過程.但磨刀不誤砍柴功,厚積而後薄發正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特點.因此,《語文課程標准》不僅強調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語言和習作素材的積累,而且提倡對積累的運用.而我們教師的一大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積累並使運用積累經常化、日常化,使學生掌握有效地積累和運用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積累和運用的習慣,讓學生從有意識地到自如地驅遣積累表現自己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的積累真正成為他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精神家園的有機組成部分. 只是,中學生畢竟學業繁重,閱讀時間有限,而寫作更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一種腦力活動,如何在現有的情況下,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閱讀和作文能力呢?將平時的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實行課文練筆,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以課文內容作為寫作素材,把學生就語言的組織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彼此交融,相互促進. 這種融合在課文教學中的練筆,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在課堂上給每個學生提供了均等的訓練機會,且便於教師及時掌握學情:在教完新課或某一片段之後進行的練筆,本身就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新鮮真實的反饋,因為這個過程排除了他人發言的干擾和輔助,完全是學生獨立完成的.就閱讀和寫作的關系而言,它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強化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練筆必須建立在對課文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這就促使學生主動深入地去鑽研課文.第二,有效解決了學生作文沒有素材的老大難問題,在培養其敏感的作文意識的基礎上,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作文的一大難點就在於無事可講,無話可說,而這種小練筆以課文內容為素材,為學生習作提供了現成的「下鍋米」.而且,這種練筆始終緊扣在學生理解領悟課文的基礎上,保證了教學主題的統一性和教學過程的流暢性,理解運用可謂是相得益彰. 1.仿寫 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我們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大多數是名篇佳作,教師要就選材立意、布局謀篇、語言運用、表達方式等在課內給予點拔,課外閱讀中給予引導,鼓勵學生進行仿寫.如在學完《我若為王》一文後,我就讓學生仿寫了《我若為師》《我若為仙》《我若為男》等各具特性的文章.當然,「仿」不是目的,它就像書法中的臨摹,只能得其形,不能得其神;所以,我們最終要讓我們的學生在「仿」中求「創」,「仿」中求「新」,「仿」中求「活」,以提高寫作能力. 2.改寫 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重新表達,如改變敘述順序,改變人稱等,如此既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准確程度和深度,又強化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可謂一舉兩得.一般適用於古詩教學——譬如將古詩改寫成記敘文或現代詩,但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翻譯.如我在教學《靜女》一詩時,就讓學生緊緊抓住男主人公的心理變化,不拘一格地將之改寫成現代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簡寫 要求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採用一定的語言組織結構形式,概括提煉課文的內容,字數一般為原文的三分之一左右,以此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能力.這種練筆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為主,卻不是段意的簡單結合,不至於讓學生失去對課文的品讀趣味性. 4.補白 抓住課文中那些概括抽象但與主題中心密切相關的詞語,讓學生展開想像,通過練筆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以便讓學生從另一個側面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 對於那些比較簡短的文章,可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對課文的某些部分進行擴寫:或給句子加修飾成分,或給人物加外貌和心理活動描寫,或擴充情節.擴寫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培養他們的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 5.化「我」入文.學習文章,既要能出,即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對之做理性的分析,如分段,段落大意的概括和主題思想的歸納等;更要能入,即以參與者的身份和文中的人物同欣喜,共悲傷,在感情上融入,用心靈去感受,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掌握課文.譬如,我在教《祝福》一文時,就讓學生設想自己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然後依據自己的理解,整合對他(她)的感受撰寫成文,結果學生寫出了以下如《我是「可惡」,「然而」……》《誰給我祝福》《我真傻,真的》《「我」是我》一類精彩的作文. 但課內能留給學生的時間畢竟有限,而「語文百分之七十的所得在課外」(葉聖陶語),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更重要的是藉助課文練筆的訓練,培養學生養成一種「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從而將之拓展成為「閱讀練筆」,乃至「生活練筆」,如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就能事半功倍了.
『肆』 如何促進語文課堂中閱讀與寫作的結合的反思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閱讀與寫作的脫節.語文閱讀教學就是閱讀,作文教學就是作文,好象閱讀和作文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結果導致學生閱讀怕煩,作文怕難的尷尬處境.而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觀下,如何將閱讀和寫作較好的結合起來,讓閱讀更好地服務於寫作,同時讓寫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成了我們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葉聖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寫東西就靠平時積累,接觸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語句也就多了,寫起來便得心應手;讀到一定程度時,更加熟悉各種表達方式,就可以作到錦上添花,把意思表達得更加圓滿,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然,以讀促寫是需要時間的,因為閱讀是一個採集零瓊碎玉,日積月累的漫長過程.但磨刀不誤砍柴功,厚積而後薄發正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特點.因此,《語文課程標准》不僅強調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語言和習作素材的積累,而且提倡對積累的運用.而我們教師的一大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積累並使運用積累經常化、日常化,使學生掌握有效地積累和運用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積累和運用的習慣,讓學生從有意識地到自如地驅遣積累表現自己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的積累真正成為他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精神家園的有機組成部分.
只是,中學生畢竟學業繁重,閱讀時間有限,而寫作更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一種腦力活動,如何在現有的情況下,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閱讀和作文能力呢?將平時的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實行課文練筆,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以課文內容作為寫作素材,把學生就語言的組織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彼此交融,相互促進.
這種融合在課文教學中的練筆,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在課堂上給每個學生提供了均等的訓練機會,且便於教師及時掌握學情:在教完新課或某一片段之後進行的練筆,本身就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新鮮真實的反饋,因為這個過程排除了他人發言的干擾和輔助,完全是學生獨立完成的.就閱讀和寫作的關系而言,它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強化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練筆必須建立在對課文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這就促使學生主動深入地去鑽研課文.第二,有效解決了學生作文沒有素材的老大難問題,在培養其敏感的作文意識的基礎上,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作文的一大難點就在於無事可講,無話可說,而這種小練筆以課文內容為素材,為學生習作提供了現成的「下鍋米」.而且,這種練筆始終緊扣在學生理解領悟課文的基礎上,保證了教學主題的統一性和教學過程的流暢性,理解運用可謂是相得益彰.
1.仿寫 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我們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大多數是名篇佳作,教師要就選材立意、布局謀篇、語言運用、表達方式等在課內給予點拔,課外閱讀中給予引導,鼓勵學生進行仿寫.如在學完《我若為王》一文後,我就讓學生仿寫了《我若為師》《我若為仙》《我若為男》等各具特性的文章.當然,「仿」不是目的,它就像書法中的臨摹,只能得其形,不能得其神;所以,我們最終要讓我們的學生在「仿」中求「創」,「仿」中求「新」,「仿」中求「活」,以提高寫作能力.
2.改寫 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重新表達,如改變敘述順序,改變人稱等,如此既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准確程度和深度,又強化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可謂一舉兩得.一般適用於古詩教學——譬如將古詩改寫成記敘文或現代詩,但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翻譯.如我在教學《靜女》一詩時,就讓學生緊緊抓住男主人公的心理變化,不拘一格地將之改寫成現代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簡寫 要求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採用一定的語言組織結構形式,概括提煉課文的內容,字數一般為原文的三分之一左右,以此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能力.這種練筆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為主,卻不是段意的簡單結合,不至於讓學生失去對課文的品讀趣味性.
4.補白 抓住課文中那些概括抽象但與主題中心密切相關的詞語,讓學生展開想像,通過練筆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以便讓學生從另一個側面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
對於那些比較簡短的文章,可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對課文的某些部分進行擴寫:或給句子加修飾成分,或給人物加外貌和心理活動描寫,或擴充情節.擴寫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培養他們的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
5.化「我」入文.學習文章,既要能出,即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對之做理性的分析,如分段,段落大意的概括和主題思想的歸納等;更要能入,即以參與者的身份和文中的人物同欣喜,共悲傷,在感情上融入,用心靈去感受,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掌握課文.譬如,我在教《祝福》一文時,就讓學生設想自己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然後依據自己的理解,整合對他(她)的感受撰寫成文,結果學生寫出了以下如《我是「可惡」,「然而」……》《誰給我祝福》《我真傻,真的》《「我」是我》一類精彩的作文.
但課內能留給學生的時間畢竟有限,而「語文百分之七十的所得在課外」(葉聖陶語),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更重要的是藉助課文練筆的訓練,培養學生養成一種「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從而將之拓展成為「閱讀練筆」,乃至「生活練筆」,如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就能事半功倍了.
『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麼進行語用訓練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麼進行語用訓練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柒』 求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組合訓練五年級下冊答案。
手機下載快對作業或作業互動組。掃一掃練習冊的條形碼,即可搜索答案。
『捌』 小學語文奧賽試題哪有要有答案的.
去書店買一本《奧賽語文》,裡面知識面很廣1~6年級都有,而且後面還有很詳細的答案,裡面內這樣容做的原因它都有仔細解答,我本想把內容打上去 ,但太多拉,你自己去買本吧12.80元,超便宜阿,它的別名《思維訓練檢測卷》
『玖』 如何把閱讀教學與寫作結合起來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閱讀與寫作的脫節。語文閱讀教學就是閱讀,作文教學就是作文,好象閱讀和作文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結果導致學生閱讀怕煩,作文怕難的尷尬處境。而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觀下,如何將閱讀和寫作較好的結合起來,讓閱讀更好地服務於寫作,同時讓寫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成了我們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葉聖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寫東西就靠平時積累,接觸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語句也就多了,寫起來便得心應手;讀到一定程度時,更加熟悉各種表達方式,就可以作到錦上添花,把意思表達得更加圓滿,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然,以讀促寫是需要時間的,因為閱讀是一個採集零瓊碎玉,日積月累的漫長過程。但磨刀不誤砍柴功,厚積而後薄發正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特點。因此,《語文課程標准》不僅強調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語言和習作素材的積累,而且提倡對積累的運用。而我們教師的一大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積累並使運用積累經常化、日常化,使學生掌握有效地積累和運用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積累和運用的習慣,讓學生從有意識地到自如地驅遣積累表現自己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的積累真正成為他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精神家園的有機組成部分。 只是,中學生畢竟學業繁重,閱讀時間有限,而寫作更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一種腦力活動,如何在現有的情況下,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閱讀和作文能力呢?將平時的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實行課文練筆,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以課文內容作為寫作素材,把學生就語言的組織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彼此交融,相互促進。 這種融合在課文教學中的練筆,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在課堂上給每個學生提供了均等的訓練機會,且便於教師及時掌握學情:在教完新課或某一片段之後進行的練筆,本身就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新鮮真實的反饋,因為這個過程排除了他人發言的干擾和輔助,完全是學生獨立完成的。就閱讀和寫作的關系而言,它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強化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練筆必須建立在對課文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這就促使學生主動深入地去鑽研課文。第二,有效解決了學生作文沒有素材的老大難問題,在培養其敏感的作文意識的基礎上,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作文的一大難點就在於無事可講,無話可說,而這種小練筆以課文內容為素材,為學生習作提供了現成的「下鍋米」。而且,這種練筆始終緊扣在學生理解領悟課文的基礎上,保證了教學主題的統一性和教學過程的流暢性,理解運用可謂是相得益彰。 1.仿寫 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我們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大多數是名篇佳作,教師要就選材立意、布局謀篇、語言運用、表達方式等在課內給予點拔,課外閱讀中給予引導,鼓勵學生進行仿寫。如在學完《我若為王》一文後,我就讓學生仿寫了《我若為師》《我若為仙》《我若為男》等各具特性的文章。當然,「仿」不是目的,它就像書法中的臨摹,只能得其形,不能得其神;所以,我們最終要讓我們的學生在「仿」中求「創」,「仿」中求「新」,「仿」中求「活」,以提高寫作能力。 2.改寫 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重新表達,如改變敘述順序,改變人稱等,如此既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准確程度和深度,又強化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可謂一舉兩得。一般適用於古詩教學——譬如將古詩改寫成記敘文或現代詩,但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翻譯。如我在教學《靜女》一詩時,就讓學生緊緊抓住男主人公的心理變化,不拘一格地將之改寫成現代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簡寫 要求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採用一定的語言組織結構形式,概括提煉課文的內容,字數一般為原文的三分之一左右,以此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能力。這種練筆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為主,卻不是段意的簡單結合,不至於讓學生失去對課文的品讀趣味性。 4.補白 抓住課文中那些概括抽象但與主題中心密切相關的詞語,讓學生展開想像,通過練筆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以便讓學生從另一個側面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 對於那些比較簡短的文章,可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對課文的某些部分進行擴寫:或給句子加修飾成分,或給人物加外貌和心理活動描寫,或擴充情節。擴寫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培養他們的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 5.化「我」入文。學習文章,既要能出,即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對之做理性的分析,如分段,段落大意的概括和主題思想的歸納等;更要能入,即以參與者的身份和文中的人物同欣喜,共悲傷,在感情上融入,用心靈去感受,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掌握課文。譬如,我在教《祝福》一文時,就讓學生設想自己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然後依據自己的理解,整合對他(她)的感受撰寫成文,結果學生寫出了以下如《我是「可惡」,「然而」……》《誰給我祝福》《我真傻,真的》《「我」是我》一類精彩的作文。 但課內能留給學生的時間畢竟有限,而「語文百分之七十的所得在課外」(葉聖陶語),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更重要的是藉助課文練筆的訓練,培養學生養成一種「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從而將之拓展成為「閱讀練筆」,乃至「生活練筆」,如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就能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