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小班,社會,科學,怎麼備課
本節課選自我園小班第四主題多元活動《好吃的食物》中的一節科學領域活動課《神奇的雞蛋》,雞蛋由蛋殼、蛋清、蛋黃組成,雞蛋的外形是卵形;生雞蛋的蛋清和蛋黃都是稀稀的液體;經過加熱一段時間之後生雞蛋變成了熟雞蛋;熟雞蛋的蛋清是白白的,蛋黃是黃色的小球;雞蛋有多種做法,有煮雞蛋、炒雞蛋、雞蛋餅、雞蛋羹、雞蛋湯,雞蛋的顏色變化和形態變化是它的化學反應,雞蛋由液體變成固體。 孩子們對探索事物變化很感興趣,在本節活動中他們對雞蛋有了初步的認知,他們了解雞蛋的名稱,在以往的生活經驗中他們有過吃雞蛋的經驗,但是,對於雞蛋的特徵及結構不是很清晰,所以,我依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本次活動中採用了形式,讓幼兒自己去探索,讓他們在自己的探索中知道雞蛋的構成及生熟雞蛋的不同,了解雞蛋的多種做法。 本節課中我將探索雞蛋的特徵及構成作為重點;將觀察比較生雞蛋和熟雞蛋的不同作為難點。 設計思路: 為了較好地完成本屆活動的預設目標,我關注了孩子們的已有經驗及年齡特點,設計了看、感、比、說、做、議等環節,通過由表及裡的觀察,了解雞蛋的內部構成及特點,通過對比操作感知生熟雞蛋的不同,通過現場製作,讓孩子觀察雞蛋由生到熟的變化,並了解雞蛋的多種做法,知道雞蛋對我們身體非常的有幫助。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雞蛋的特徵及構成。 2、觀察比較生雞蛋和熟雞蛋的不同。 3、了解雞蛋的多種做法,知道雞蛋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食物。 活動准備: 玻璃杯、生熟雞蛋若干、大小盤子若干、煎蛋鍋、電磁爐、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雞蛋,感知雞蛋的外部特徵 1、師幼談話 (1)孩子們,看,這是什麼?今天咱們就和雞蛋寶寶做游戲。 (2)它是什麼樣子的? 2、幼兒感知 師:現在我請大家來摸一摸生雞蛋,是什麼感覺的! 3、教師提問 師:誰來說一說你摸的生雞蛋是什麼感覺? 4、個幼回答 5、教師小結 師:這是一枚雞蛋,像雞蛋這樣的形狀我們稱為卵形,生雞蛋摸起來硬硬的,滑滑的。 二、引導操作,探索雞蛋的內部組成 1、師幼互動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雞蛋裡面是什麼樣子的。 師:你看見了什麼? 師:在你們的桌子上也有一枚打開的生雞蛋,請你們看一看它是什麼樣子的,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師:生雞蛋裡面是什麼樣子的?誰來說一說。 師:摸起來有什麼感覺? 2、教師小結 師:生雞蛋的最外面是蛋殼,裡面是蛋清和蛋黃,它的蛋清和蛋黃是軟軟的、稀稀的,摸起來黏黏的有點沾手。 三、比較認知,發現雞蛋的生熟不同 1、出示熟雞蛋 師:快看,這是什麼?這是一枚熟雞蛋,看一看它和生雞蛋一樣嗎? 2、幼兒操作 師:在桌子上有一些這樣的雞蛋,請你們一人拿一個,摸一摸它和生雞蛋一樣嗎?請你試著把雞蛋剝開,大圓朝下使勁的磕一下,捏一捏,注意將剝下的雞蛋皮放到桌面的大盤子里,然後將剝好的雞蛋放到小盤子里,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3、引導觀察 師:現在請將剝好的雞蛋拿在手裡,看一看蛋清變成了什麼樣子?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師:我們輕輕地把蛋清剝開,看一看裡面有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 4、教師小結 師:生雞蛋和熟雞蛋的外形是一樣的,都是卵形,摸起來硬硬的,但是它們的裡面不一樣,生雞蛋的蛋清是透明的,蛋清和蛋黃都是稀稀的,熟雞蛋的蛋清是白顏色的,摸起來軟軟的,蛋黃變成了黃色的小球。生雞蛋是怎樣變成熟雞蛋的呢?
❷ 小學科學教師如何備課
1、縱觀教材,整體把握本冊教材內容,注意季節性較強的內容,可按季節情況適當調整教學進程。 2、 閱讀教學參考用書,補充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 3、 設計分課時教學方案。課時目標要依據課文內容和學情分析進行准確定位,表述應具體明確,具有操作性。要逐字逐句研讀本課教材文本,了解教材中活動設計安排的意圖,並與教師用書結合起來研讀,確定本課的核心探究活動。 二、備學生要了解學生前概念掌握情況。 不但要了解所任教學生的年齡特徵,而且盡可能預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原有生活與知識基礎。 三、備材料要精心准備有結構的科學材料 這也是科學教學不同與其他學科教學之處。從某種意義上說,准備不準備材料常常反映了一個科學教師是否認真教學的態度,而准備什麼樣的材料則能反映一個科學教師的教學水平。精心准備有結構的科學材料,應該是我們科學教師在仔細研讀教材的基礎上,我們最需要費心的一件事。盡最大的努力,准備好材料上科學課,不打無准備之仗,這也是我們科學教師應該做好的一件重要的事,更是備課之中的重中之重。 四、備流程要撰寫教案和預測學生 撰寫教案應從大處著眼,用新課標理念設計教學過程,因為,課堂是動態生成的,科學課的課堂更可能是變化無常。所以,這一教學過程可以是一個個大環節的設想,沒有必要一定寫得多麼詳盡。你也可以參考別人的教學環節,但是,不管怎樣,教師心中要對整堂課的一個個教學環節了如指掌,比如常見的科學課堂一般採用發現問題提出假說實驗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教學結構進行,雖然有的課側重點有差異,但只要教師心中裝著一個個教學環節,那麼整堂課的課堂思路還是會十分清晰的。與這同時,科學教師還要從細微處入手,多為學生著想,盡可能地考慮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力水平,預測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可能會碰到什麼障礙,或許會遇到什麼難題,如果真的出現了,怎麼想辦法去克服?怎麼把學生從歧途中引入正道?等等細節一方面是考驗教師的臨場發揮、課堂駕馭能力,另一方面則是檢驗教師對學生前概念的了解情況,只要我們做到心中有數,我們就能以不變應萬變。
❸ 你認為一種科學的備課方法是什麼平時你是怎樣備課的
典型引路的活頁式備課這種備課方式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可以讓教師內有更多的時間鑽研教材容,設計更好的教法,可謂一舉兩得。 以學生為本,採取以下三種措施備課a\ 轉變角色,預設教材b\ 因人施教,預設學案c\ 設計框架,預留空間9\同意。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繫到21世紀創新人才的培養。
❹ 你認為一種科學的備課方法是什麼平時你是怎樣備課的
備課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我認為無論是哪門學科,教師真正要備好一堂課,版應該腳踏實地,權並結合自身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創造性地研究和設計。「研讀」是備課的需要前提,老師研讀與課程有關的資料是需不可少的環節;第二「博學」是備課的重要基礎;第三「細致」是備課的基本要求;第四「創新」是備課的成功亮點。這種備課方法是我所追求的目標。(補充:備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師教學更有底氣,甚至變得胸有成竹。同時,好的教案設計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方式、效率等多個方面,最終對整個課堂課的教學效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❺ 科學老師是怎麼備課的
那麼當前我們科學教師從時間上分,備課有這樣幾種形式?
1、常年備課,(教師平時對各中教學資料的積累,對生活的觀察);
2、學期備課(在課標指導下對正冊書的鑽研,可粗略一點,並可製作出《學期進度計劃表》);
3、單元備課(是在一個單元教學前的備課,可以擬寫出單元的教學計劃);
4、課時備課(根據單元明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而進行的教學過程的設計);
5、課前復案(上課前對教案的內容在揣摩構思,默記熟練的過程);
6、課後備課(課後回顧反思,寫教學後記)
歷史經驗證明:無論傳統和現在,備課都是至關重要的,而許多教師的成才也是從備課開始的。
特級教師斯霞說:「要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我常常把備課當作指揮員在組織「戰役」,我總是反復推敲,直到設計出自己滿意的反案為止。」
特級教師張子鍔說:我教中學物理五十年了,同教三個班,課已經上了一百五十遍了,但是到最後一遍,不備課我還是不敢上課」。看來,功是在課前,效在課上,備課是教師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基礎工作,只有認真備好課,才能上好課,而備課又是課改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教師要想做好備課工作,就得認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首先要轉變觀念。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
備課的改革也是一樣,首先教師思想觀念上必需有所突破和創新,教師如果沒有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轉變,就不會有整個備課內容方法上的突破。當前教師在教案設計上沒有創新,還在走老路。「導入----講授----鞏固----作業----小結」的教學思路。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的舊模式,與其說是方法技術的落後,倒不如說是教育思想的陳腐、教育觀念的落後。正確的教育思想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靈魂。觀念更新比方法更重要。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教學,所以改革備課的方法應是改革備課思想。
附:教海拾貝
怎樣看待教育、教材、教學、學生、師生關系?
1、教育: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注油」。
2、教材: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3:教學:a.課程是生活,是經驗。
b.教學是一種交往,一種溝通,一種對話。
c.開放性的教學才能培養開放性的人才。
4、學生:新課程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表現,欣賞學生的想法,注重學生的問題,接納學生的意見,寬容學生的意見,滿足學生的需要。
二、掌握新課程備課的新特點
1、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
傳統的備課,基本上是按照「我教您學」思路來編寫教材教案的。教學過程由教師來控制。這種教學設計基本上是預設的、有計劃的,可控制的。這種反感是靜態的、單一的、機械的、細致的。甚至每一個教學環節、具體活動內容、什麼時間學生發言、教師講什麼都有教師課前作了規定。新課程的教學設計:「以學定教」。體現學生學習需求的教案,不等同於過去的教案,一次教學過程是個流動的過程。
教學設計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多項互動,始終是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發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循環中進行的。因此,教學設計要給孩子留有大的空間,讓孩子們在流動中不斷得到從事和完善。一堂課的完成,也是教學設計的暫時終結。如上「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一課時,在四年一是這樣教學的、在四年二班就是有改進了,到四年三時,有改進很多,學生不同、知識水平不同,教學進程方法也不同的。所以說:新課程教學設計及是可以預設的,又是不可預設的,既是有序的又是無序的。是動態的、多樣性的、靈活的、粗線條的。過去我們時代這知識走向學生,今天我們是陪著學生走向知識;過去我們把教科書作為學生的世界,今天我們讓世界成為學生的教科書。
2、有經驗型備課向研究形備課轉變
傳統的備課是一種封閉式的備課,教師滿足於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備的是課內,講得是自己知道的知識,把自己關在教室里獨自研究教材,選擇教法。可謂的是「關門教書、」「閉門批改」。十幾年乃至數十年,備課上課都憑著自己的經驗。是一種磨道式的循環。如今新課程備課是開放的,備課內容和方法、形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備課不僅被課內還要備課外,回答學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問題。新課程下的備課就是教研,備課就是課改。備課本身就是一種研究活動,因為每一個新課程的教學方案的設計就是對舊教學方案的創新,教學設計的推陳出新就是在進行教學改革。所以時下教師備課應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研究型備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備課的研究型體現1、備課內容的開放性
2、備課方法的開放性
3、備課過程的反思性
4、教學設計的創造性
3、由文字教案像文字與思維相結合教案轉變。
由於新課程課的動態生成性,有些教學目標是可以預設的、有些教學目標是不可以預設的,有的教學活動是有計劃的、有的教學活動是沒有教學計劃的,這就決定了教師備課編寫教案時有些教學設計內容可能在教案設計中記錄下來,而有些內容就要靠教師的思維來記載。
備課應是終身隨時的感悟,而不是一時的偶有所得,備課應是刻在心中永遠難以忘懷的教學藍圖,而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
❻ 科學組集體備課《熱是怎樣傳遞的》教案
科學組集體備課《液體的熱脹冷縮》教案
《熱脹冷縮》是原教科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冷與熱》單元的內容。教材共設計了4個活動:1、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2、其它液體也熱脹冷縮嗎;3、空氣是否熱脹冷縮;4、觀察固體(銅球)的熱脹冷縮。4個活動內容安排了2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第一、二兩個活動,第二課時解決第三、四兩個活動。
新教材把這塊內容放到了五年級下冊,把《熱脹冷縮》課文中的前面兩個活動單獨區分出來,形成了現在的《液體的熱脹冷縮》一課,結構更加清晰。
第一個活動——觀察水的體積變化,主要是引導學生根據觀察時遇到的問題來改進實驗裝置,以及利用這個實驗裝置來探索水的熱脹冷縮性質。
第二個活動——其他液體也熱脹冷縮嗎?則通過這個裝置來研究更多的其他液體,看看它們是不是也熱脹冷縮,目的是把學生的探究活動向著更廣闊的方向發展,同時也是對嚴謹的科學態度的培養。最後得出「許多液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的科學概念。
設計思路
科學來源於生活,談話時,我選擇了一個生活情境:熱牛奶時牛奶溢出現象。一方面為本節課的展開鋪墊了基礎,另一方面又引導學生去關注平常的生活現象。
在具體觀察水在受熱與受冷時體積的變化過程時,利用上節課的實驗裝置發現現象並不明顯,讓學生感受到設計一個好的實驗裝置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礎上展開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的討論,學生就非常願意參與了。
在討論改進好實驗裝置後,這時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已經完全被調動了,探究水在受熱、受冷時體積的變化也已水到渠成。在這個實驗的觀察、交流活動中,讓學生真正發現水在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在受冷時體積會縮小,這種變化我們稱之為水的熱脹冷縮。
水會熱脹冷縮,那其他液體呢?這樣的問題延伸是體現思維的嚴謹性的。在觀察水的熱脹冷縮後,組織展開其他液體如:牛奶、油、醬油、醋、茶等的探究。了解更多的液體都會熱脹冷縮。
課的最後,考慮到在研究完液體的熱脹冷縮後,教材後續的安排是研究氣體的熱脹冷縮。怎麼樣實現前後的知識遷移呢?我特意安排了最後一個「噴泉實驗」,利用學生的裝置,稍加改動,讓紅水噴出來更明顯。學生心裡就會思考:怎麼剛才我們自己做的時候沒噴的這么厲害呢?怎麼會事?……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下節課,老師還可以就此現象的分析,進入對空氣熱脹冷縮的探究。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經歷改進觀察水的體積變化的實驗裝置的過程。
2、經歷用此裝置探究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醬油等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的過程。
科學概念:知道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醬油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這種現象叫熱脹冷縮。
科學情感:從水到其他的液體的探究,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探究態度。
教學重點:利用改進後的實驗裝置探究水、油等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改進實驗裝置。
教學准備
學生材料:裝有紅水的實驗裝置每組一個,冷水杯一個,熱水杯一個,裝有其他液體的杯子一個,記錄表一張。
老師材料:牛奶一盒、上節課的實驗裝置一套、學生材料一套、噴泉裝置一個。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熱牛奶
1、天氣冷的時候喝牛奶,我們會把牛奶連盒子一塊在熱水裡熱一熱,你有沒有試過?有沒有什麼奇怪的發現?
2、有時候,我們忘記了,先把管子插好了,一喝是冷的再去熱。在熱的過程中,牛奶會怎樣?思考過是什麼原因嗎?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一、復習引入
1、復習前一節課的「試管氣球皮實驗」,如果把一個放在熱水裡,另一個放在冷水裡,會有什麼現象?師也可以再次演示。
2、問:水在受熱或受冷後,體積會怎樣變化?我們能清楚地觀察到這種變化嗎?
二、改進「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的實驗裝置
1、師:這個實驗裝置實驗現象不夠明顯!能不能把這個實驗裝置改進一下?讓我們能夠更加清楚地看到水的體積確實變大了。
2、小組里討論一下。(師下去了解學生情況)
改進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點紅水。
改進方案二:口子太大,上升不明顯,可以用塞子和細管。這樣水的體積只要增加一點點,在細管里就會上升一大截。
改進方案三:水溫差明顯一點。
……
3、當提到改進方案二時,出示錐形瓶,套上塞子和管子。灌滿水,滴上紅墨水。
三、水的熱脹冷縮實驗
1、過渡:這個實驗裝置老師已經給大家准備好了,現在還缺少什麼?(熱水)熱水老師來給大家倒。
2、師述實驗步驟:1、拿到熱水後,先把裝置放在熱水中加熱,觀察水在受熱時的體積變化。
2、然後再把它放回冷水中冷卻,觀察水在受冷時的體積變化。
3、注意重復實驗、觀察,並記錄現象。(記錄紙在抽屜里)
清楚了嗎?准備好了嗎?請材料員依次上來領取這個實驗裝置。(師同時開始倒熱水)
3、實驗交流:在剛才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現象?結合學生交流結果師板書。(表揚深入觀察、思考的小組)
4、小結:師:水受熱時體積膨脹,水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同時板書課題「熱脹冷縮」。
5、師出示兩杯冷、熱水,把兩個裝置分別放入,問:你能從這個裝置上判斷出哪杯水更熱嗎?為什麼?
四、其他液體也有熱脹冷縮現象嗎
1、過渡: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水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麼其他的液體有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呢?
2、逐一出示:醋、醬油、油、老酒、茶、橙汁、牛奶。逐一追問:它會熱脹冷縮嗎?
3、師單獨拿出一種如:醋。問:要知道醋到底會不會熱脹冷縮,怎麼研究?
在學生發表意見後。師述:這個裝置還可以用,但在裝的時候該注意哪些問題呢?(灌滿、密封、小心倒出…)請材料員用紅水的裝置來交換材料。生在裝的時候,師添加熱水。
4、小組實驗並觀察記錄。
5、交流反饋實驗結果,師小結板書。
6、小結:這些液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五、延伸探究
1、師演示噴泉實驗。剛才大家做過這個紅水的熱脹冷縮實驗,老師也來做一次。
(師的裝置,裝半瓶紅水,這樣會因為空氣的作用干擾實驗)
在學生驚叫過後,問:你有疑問嗎?
2、留下疑問:為什麼老師的這個裝置熱脹的現象會這么明顯呢?我的紅水怎麼會噴的這么高呢?(因為裡面有很多空氣,空氣也會熱脹冷縮,而且更加厲害,就把紅水擠出來了!)
❼ 如何科學備課
備課需要從「教學方案」的層次退到為設計方案作準備的層次上來,專這一變化首屬先要體現在備課內容上。備課備什麼?過去,教師備教學目的、重點難點、過程方法。這三大塊內容都屬於「教學方案」的內容,在新課程背景下,這種備課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在教學實踐中常常會有這種情況:課堂里出現了與教師備好的課不一致的情況,出現了教師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情況,這個時候,教師們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放棄原來的備課,二是迫使學生按照備課里的設計來理解和學習。原有的備課內容的情況,只能有這兩種選擇。
備課的功能得到了改造,內容也必須改造。改造的方向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可能性都應該納入到備課的范圍里來;第二,是更重要的,教師也許可以不提出具體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和過程方法,但必須對教材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對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過程方法的基本原則有深刻的把握。這兩個方面,都包含了豐富的研究性因素,屬於「研究性備課」。在這種研究性備課的情況下,課堂里出現任何情況,教師都可以根據我們在課前的研究靈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