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真正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體現其實效性
集體備課是教師校本教研、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學科或相關學科的教師為實現相同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通過集體討論、共同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學預案。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自我矯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過程,要求老師們有效地對備課思想、資源、技術、方案進行再設計、再補充、再創造,實現智慧的碰撞和資源的共享,激發群體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更准確地把握課堂、吃透教材,實現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我校各年級組成立備課組,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集體備課不能取代個體備課。
1、個體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前提和基礎。
每位教師在參加集體備課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備:熟悉集體備課的內容、鑽研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做好發言准備等;備課中發現的問題、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體會也應記錄下來,以便與同伴探討。如果不在集體備課之前進行個體備課,集體備課的水平就無法提高。可以說,以「個體」促「集體」,能大大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和水平。
2、集體備課是對個體備課的提升和完善。
3、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和諧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體備課要在充分醞釀、日趨完善的集體備課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體潛能,保證在多次修訂集體教案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這樣教師把集體備課與個體備課有機的進行結合,根據自己的教情、學情,批判地吸納集體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學思路,解決制約教學的諸多問題,設計並撰寫自己的教學方案。
二、集體備課,合作是關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當然也鼓勵教師進行合作,而集體備課正是教師合作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1、一個學科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學科組內教師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集體備課日漸成為學校教研活動的「重頭戲」和「亮點」,但集體備課要走向高效,關鍵取決於小組成員是否擁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
這就要求同科或相關學科的老師為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通過相互討論、集體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等制訂出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方案。它以突破難點疑點為目標、以合作交流為手段,以共同成長為宗旨,讓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訴說困惑、提出問題、展示案例、闡釋設想,在各抒己見、共同分析討論的基礎上產生靈感、達成共識、升華認識、拓展思路。
三、集體備課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體備課是一種常規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時間、定內容、定人員、定地點」,也要不受時空的限制:
1、不受時間的限制。集體備課重在利用集體的智慧來探討問題、交流看法、形成意見,促進備課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提升。而這種探討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體共有時間進行,也可以隨時進行,這種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相互影響,潛移默化,所獲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會有討論和碰撞。因此除了辦公室、教室外、操場上等,教師還可利用一切可供溝通的場所完成每一次交流,例如在網上交流,發表博文,在QQ群中討論都可以。
3、不受人數的限制。在探討時,不一定非要小組的所有成員到齊才進行,三兩個人照樣可以進行研究。比如我們六年級數學備課組只要有一位教師有問題提出,兩三個教師便在一起爭論、探討解決問題。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體備課可以在年級、教研組、備課組進行,還可以跨越學科界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組織跨年級的教師集體備課,這樣更有利於知識的前後聯系和學段教學的銜接。
總之集體備課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時的交流。
四、集體備課需要問題引領,注重可操作性和實在性
集體備課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備課是上課的准備、教學的前奏。集體備課如果僅僅著眼於預案是不夠的,還必須關注問題的討論。集體備課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設計教案,就容易使教師只關注教案的各個構成要素而忽視自己的存在,最終導致集體備課求同略異,喪失針對性,缺少特殊性,從而流於形式。故每次備課要解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從哪裡來?應從自己的教情、學情來,也可從教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師那裡得到。帶著問題去備,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方案更有價值!如果集體備課能幫助教師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就會激發老師們的熱情,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到集體備課中來。
五、集體備課,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1、個人鑽研的過程,體現出個性化的研讀和思考。在集體備課中,如果只讓「中心發言人」去對該堂課的教學作深入的構思,其它教師不去深入解讀文本、搜集資料、選擇教法,就不能產生相互交流、啟發、爭論、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觀點、見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個「看客」和「聽眾」。每位教師是否落實好個人鑽研這一過程,是關繫到集體備課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
2、注重「二次備課」的過程,閃現出教師個人的特點和魅力。
在集體交流後,往往會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案,但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有不同的教學對象,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異。一個好的設想,不是每個人照做都能產生同樣的效果。因此教學設計還需要執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歸納、提升和再創造,鼓勵教師寫個性化教案,根據自己的特點靈活選擇,體現個性特色。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個性,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情,使集體的智慧得以升華,使教師的個性得以張揚。像五年級數學備課組開展活動後,張穎老師就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班的教情和學情,設計了教學方案,在群眾性教研活動中進行展示,效果很好,體現出她自己的教學為風格。
肖伯納說,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流後每個人都擁有兩種思想。通過集體備課讓每一個參與者收獲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這正是集體備課的價值所在。
『貳』 如何進行有效的進行集體備課理論依據和意義
新課程改革在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合作探究,形成研討氛圍,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
1 明確集體備課的目標和意義
集體備課是借教師的集體的智慧碰撞和群體的思想交流,能動地發揮教師個人潛能,凸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使課堂教學在更高的層次中進行。其目標是多元的:從學的層面講,它的目標是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獲得習慣與方法,同時也獲得學習的體驗,使每一個學生在這堂課里有所收獲; 從教的層面講,它是通過對教材的把握、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環節的有效設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效集體備課是研訓合一的重要載體,有效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2 確定集體備課的內容和要求
2.1 備學生。為學生的需要和發展設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具體的教學行為。它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同時還要進行對於本節知識的學情分析,包括學生已具備哪些知識與技能?哪些還沒有掌握?哪些知識學生自己就可以學會?哪些需要教師引導?最後還要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期獲得學生的最大發展。
2.2 備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教師應當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在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智力的開發、情感的培養上下功夫,確立三維目標。目標應具有操作性和檢測性,體現創造性和發展性。另外,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行為結果的一種規定,應體現以學生為主。
2.3 備教學重點、難點和注意點。詳備突出重點的方法、突破難點的策略和歸納注意點的方式方法,以便設計合理有效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活動方案。
2.4 備教學深廣度的把握。結合課程標准和教學目標,准確把握知道、了解、理解、應用、初步學會、學會等認知層次。這些認知層次是基於學生認知水平和該知識點在本學科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考慮,而提出的不同教學要求。在備課中,不僅要備出各知識點,而且要分別用A、B、C等註明教學認知要求,以便把握教學和練習的深度、難度和廣度。
2.5 備教學情境的創設。在充分開發資源的今天,備課本身也成了一個有待開掘的金礦。教師要將教材資源和其他課程資源有效整合,創設教學情境,在備課中更多地考慮學法的指導,考慮學生的全員參與,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因此,備課既要有預設,又要有生成,提倡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生成與發展。
2.6 備習題的選擇。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注意點、深廣度,設計有梯度的習題,並在體現梯度中讓學生有所選擇,做到因材施教。
3 確立集體備課的策略和程序
首先,應固定集體備課的各次備課內容與要求。其次,為了避免盲目性,開學初,應由備課組長組織一次全科性的集體備課,主要討論本學期的教學方向、重點研究內容、教學時間的調配等宏觀性問題,再根據課程標准和教材編排體系,制定好本科集體備課計劃,安排好各次備課內容和中心發言人,並列印出表單遵照執行,讓每個教師都心中有數。這樣,每次集體備課都有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3.1 個人自備形成初案。集體備課是在教師個人鑽研、獨立備課的基礎上進行的交流與研討。如果沒有個人的教學研究、沒有個人的思想,盲目地利用他人提供的教學資源、套用他人的經驗操作,則教師完全失去了自我,僅依靠集體備課,其生命將是沒有陽光的。因此,在組織集體備課前,教師個人首先按照備課內容和要求,思考並形成較高質量的初案,這樣才能保證交流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集體備課的效果。
3.2 集體交流形成共案。在有融注思想的初案保障下,集體備課有了生命的根基。在集體交流時,先由主講教師說課:即說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突破、深廣度處理、情境創設、習題選擇、困惑、反思等,然後組員根據自己的初案發表不同的意見。通過說課,組員相互比較,在組內開始有針對性討論。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辯論和思考,對一些具體的知識點、習題設計等進行研究研討,也可以對一些形成性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建議和意見。同時,組員提出自己在備課時產生的困惑,供大家商榷。集體交流後,主講人綜合集體的意見,確定每個環節的最佳教學方案,對初案進行修訂,形成具有群體智慧的共案。
3.3 個人修改形成個案。集體共案形成後,教師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對已研究好的教學思路加以反思修改,把握精髓,靈活應用。形成積眾家之長,又兼有自己個性的個案,並將其應用於教學實踐中,以便更好地促進教學。
3.4 教後反思形成精案。教學需要反思。在個案的課堂實踐中,教師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對各環節的操作性進行驗證,對其成敗加以追記,做到每課必反思,記錄成教學後記。同組交流、歸納、訂正,由主講教師將共案進一步整理成精案,為提高下一輪集體備課質量打下基礎。
總之,集體備課永遠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提高過程,尚需廣大教師們去積極探討和論證,筆者希望有更多熱心於教法研究的教師們,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根本上更新觀念、改變方法。
『叄』 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集體備課收效會更大
一、集體備課的含義
所謂「集體」,是指許多人合起來的有組織的整體,跟「個人」是相對的;所謂「備課」,是指教師在講課前准備講課所做的工作。幼兒園的「集體」是指為了優化教育活動而組織起來的教師群體,包括園長、業務園長、教師;「備課」並非狹義理解的只針對集體教學活動而展開的准備工作,而是指根據《規程》、《綱要》精神而預設的幼兒在園的一日教育活動和大型的專題活動。幼兒園的集體備課是指教師群體針對集體教學活動、家園開放活動、家園共育、區域活動與游戲、環境創設、大型專題活動等而進行的橫向分年齡班、縱向分領域或專題的集體研討,討論最佳方案的教研形式。其目的是為了確保教育活動的有效性,提升教育質量;其內容是多元化的,呈現的方式是多樣化的。
二、集體教學活動前備課備什麼
幼兒園教師備課的內容包括活動目標、活動選材、活動中幼兒、過程與方法等。
1.備活動目標
目標制定是否適宜,對活動成敗起著決定新作用。目標是活動要達到的結果。制定目標是,要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精神,將各領域發展目標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有機結合,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結合。在目標表述上盡量用可以觀察到的幼兒行為來體現,要設計知識、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具體且針對性強的目標。目標以 2——3 條為宜,目標切忌過空、過大、過難,一定要和活動緊密結合。要注意的是,目標雖是行動指南,但也可以隨著活動的開展進行適當的調整。
2.備活動選材
一般而言,如果選材適宜活動就成功了一半。選材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是幼兒易於接受和理解的內容,且具有「適度新穎性」的特點。教師要鑽研活動選材,明確選材內容的目標和要求,將內容吃透。包括對重點、難點問題的分析和突破方法的思考。另外,還要深入挖掘選材的教育功能,充分發揮選材的教育價值。
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體現以下原則: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材料靈活地運用。組織形式: 集體、小組、個別、室內、室外相結合。
3.備活動中的幼兒
青年教師備課往往重視「我怎麼教」,在教具上下很大功夫,卻忽略對教育對象的認知規律、年齡特點和需求的考慮。教師要時刻銘記:幼兒是活動的主人。備幼兒來源於的幼兒的觀察,要把握幼兒的特點。教師要嘗試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問題,包括:幼兒喜歡怎樣的學習方式;幼兒的已有經驗有哪些;這樣的提問是否合適,幼兒是否能理解;教具何時出現能吸引幼兒興趣,怎樣擺放更便於幼兒活動;如何把握同一班級幼兒的不同層次和能力,如何進行個別指導等。
4.備過程與方法
備過程與方法解決的是「怎樣教」的問題,這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底。包括怎樣導入活動、引發興趣;怎樣組織過程、突破難點;怎樣聯系經驗、鼓勵創新;怎樣隨機調整、靈活互動等過程。好的活動不是教師教會幼兒什麼,而是幼兒主動發現了什麼,獲得了哪些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因此引導的方法很重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是有效引導幼兒獲得經驗的一把金鑰匙。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
三、集體備課的做法
(一)針對集體教學活動的集體備課(以大班組為例)
以往常規教學活動均由每個教師自己制訂計劃再實施,教師之間交流很少,尤其是年輕教師活動效果難以確保質量。為此,針對常規教學活動我們可以採取集體備課的方式,即由大班年級組長負責選擇下周集體教學內容,再將內容分配給大班的每位教師,教師根據內容設計活動方案,准備教具和學具(例如幼兒園有3個大班,6名教師,任務分配後,每周每位教師負責設計1個或2個活動)。比如:每周三中午(1:30——3:00),大班全體教師集中在教研室討論、修正、優化每個方案。其程序是:教師說課(設計理念、預設目標、准備工作、方法與措施等)——提出困惑——全體教師針對每個活動進行研討,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解決策略——大班年級組長或業務園長引領,完善設計——將完善的方案於周五之前分發到每個大班進行實施。
為了檢驗方案實施的效果,年級組長、領域教研組長每周有計劃地下班級聽課1—2次(大班),業務園長、教學主任隨堂聽課,了解實施情況,發現並解決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對於個體問題,馬上溝通反饋,提出解決建議;對於共性問題,在下次集體備課時提出,大家共同探討,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
在開展常規教學活動集體備課的同時,可以定期開展專題的集體備課,其內容有「克隆」課的研討、一課共研(針對同一個教學活動內容而進行的備課、說課、看課、評課,儲備教學策略)、一類同研(如歌唱教學活動)、打磨「精品」活動等。
(二)針對家園開放活動的集體備課
家長開放日活動是幼兒園每學期的一個常規匯報活動,以往每次都是由幼兒園統一制定活動的總方案,各班再拿具體方案實施,但匯報效果會參差不齊。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問題考慮不周全。方案只是一個文本,落實到活動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如果沒有事先做好問題的預設,遇到問題就會措手不及,尤其是年輕教師更缺乏經驗。二是教師之間交流學習不夠。因為開放活動一般集中同一天開展,教師之間就沒有時間去相互觀摩學習同伴的活動。三是活動內容不適合展示。有的活動適合平時開展,但不一定適合匯報展示。
基於上述原因,我們可以採用集體備課的形式,針對大家在組織過程中容易忽視的問題、設計理念、目標定位、活動環節、向家長說課等方面逐一把關,並進行活動的預演,力求通過這樣一種形式和途徑讓大家在具體組織實踐中自我發現問題,促進大家相互交流學習,提升老師策劃組織活動的能力,也提升家長開放活動的整體質量。
具體做法如下:首先,由業務園長在開放日之前一個多月召集年級組長一起商議制定幼兒園家長開放日的總體方案,確定主題和內容。如本學期的主題:家園同樂;內容分三部分:特色教學成果匯報(根據每班不同的特色制定),常規活動展示(教學的五大領域內容以文藝節目或游戲競賽的形式進行,親子活動(親子小游戲或者親子主題活動)。然後,分別以年級組(橫向)、特色課程組(縱向)為兩條主線開展教研活動。橫向:年級組商議常規活動和親子活動的方案;縱向:特色課程組(小、中、大一起)商議特色課程的活動方案。通過研討最終確定本班方案(時間大概兩周)。確定方案後,又分別以兩條線進行活動的預演,業務園長、教師觀摩評議,並邀請特色課程的指導老師來院把關(一周完成),班級再根據建議修改完善自己的活動方案並實施。組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規避和解決。
(三)針對家園共育方式的集體備課
例1:「長假巧安排」。每學期,都會有若干次假期。如何讓孩子的假期過得有意義呢?可以在9月下旬,幼兒園教研組長召集班長集體研討孩子在「十一」黃金周的活動安排,例如:親子作業——「我的十一生活」。即讓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習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制訂個人活動計劃,並能根據計劃去執行,並不是要孩子完成多少畫畫、做數學、背兒歌。
例2:「家園溝通新策略」。家園溝通是絕大多數幼兒園都很重視的一項工作,如何使這項工作卓有成效,是幼兒園一直關注的問題。我們可以在集體備課中,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討,並「建立班級QQ群,構建教師與家長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溝通交流平台」的共識。
教師可以在群里發布最新信息,讓家長及時了解班級情況和幼兒情況,帶動家長、幼兒共同成長。家長可以在群中提出問題或建議,有些問題,教師適時引領,有些問題,家長互相影響、相互解答,互相促進並帶動思想觀念的轉變。
例如三八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中秋節、教師節、十一國慶節、聖誕節、元旦聯歡活動等等,教師將活動的內容發布在QQ群里,孩子回家後將活動的內容講給家長們聽。教師還可以在QQ群里發布通知,活動的要求……讓家長真正體會到共同成長的快樂。
例3:「我參與我快樂」。實驗幼兒園「大二班尚老師」上傳照片:三八節活動,孩子親手製作的玫瑰花送給媽媽,照顧蛋寶寶活動,運動活動《好玩的沙包》。全縣教研日活動,汪宇教師執教運動活動《跨越過彩瓶》。實驗幼兒園六一運動會活動照片等等。作為家長,最想看到的就是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尚老師用相機記錄了孩子在園的日常活動。這既鼓勵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又讓家長看到了孩子的成長!
例4:「家長園地大變身」。每所園的每個班級都創設有家長園地,以往的家長園地的基本模式是粘貼幾篇保教文章、周工作重點,或者充實一些學習的具體內容等。在集體備課中,可以就「創新班級家長園地內容」進行了深入研討。讓家長及時了解每個主題的教育價值、實施步驟和方法,使家長園地真正實現家園同步教育的目的。
四、集體備課的收獲與思考
(一)收獲
1.有效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教育能力的提升。
集體備課的成效很明顯,意義也是多方面的。它不但可以減輕教師負擔,集集體智慧,資源共享,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能有效促進全體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與教育能力的提升:一是在自由發言中教師可充分表達自己的教育觀念;二是在觀念碰撞中可使真理越辯越明;三是在專業引領中可不斷提升與完善。
教師的學習不是靠外部灌輸實現的,必須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研究、驗證、發現,吸收各種信息,才能建構、整合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能力。尤其是年輕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的方式專業成長非常迅速,人人都敢說、能說,問題意識與反思能力也在一次次的集體備課中明顯增強,教育觀念有明顯轉變,專業素養與教育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2.有效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集體備課,整合了大家的優勢,融合了全體的智慧,不管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還是能力水平一般的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實施的是園內最好的教育活動方案,這就使幼兒發展的底線有了起碼的保障,從而整體提升了我院教育的質量,對孩子的發展極為有利。
3.有效促進家長育兒觀念的轉變與家園教育理念的融合。
中國的家長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家長在育兒觀念上有很大的區別:西方家長比較順應孩子發展,關注的是孩子的愛心、責任、文明、道德、禮儀等,是以素質教育為目的;而中國家長則往往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拔苗助長,關注的是孩子的知識、技能和分數等,是以功利教育為目的。家長教育觀念不改變,幼兒園的教育就收效甚微。我院通過集體備課使教師教育觀念轉變很快,由此引導和帶動家長更新教育觀念,尊重孩子的天性和認知規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獨特價值,使家長那些拔苗助長、違反兒童身心健康的錯誤觀念和做法得到了矯正。
4.有效提高管理效能,促進園所和諧發展。
幼兒園通過集體備課這一方式,一是搭建起了園長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相互溝通學習的平台;二是有效發揮了業務園長、年級組、領域組和每位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大家共同探討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各級各層和諧運轉,實現了管理的「四個轉變」(即:由從上至下變為人人參與;由消極被動變積極主動;由嚴肅刻板變為輕松活潑;由園長一言堂變為全體教師百花齊放)。這樣,園長可以大膽放手,使教育管理變得更為輕松有序。
(二)思考
1.作為教師,對幼兒園新教材的使用要做到有「收」有「放」。園長作為幼兒園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要高度重視並切實抓好教育工作,做到及時了解動態,適時引領,該出手時就出手,牢牢把握航向。但也不必事無巨細,事必躬親,應充分發揮業務園長、骨幹教師的優勢與作用,該放手時要放手。我的看法是:教師應潛心研究教育問題,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要做到「收」「放」自如。
2.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對幼兒園新教材的集體備課是科學性、有效性的探討與研究應是無止境的,集體備課只是新教材使用的方法之一,也許還有更多、更好、更適合每個園所特點的方式在等待著我們去探尋。我堅信,只要我們努力,一定能找到開鎖的金鑰匙,一定能更好的駕馭新教材,備好每一節課!
『肆』 如何有效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如何有效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新課程改革在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合作探究,形成研討氛圍,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
1 明確集體備課的目標和意義
集體備課是借教師的集體的智慧碰撞和群體的思想交流,能動地發揮教師個人潛能,凸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使課堂教學在更高的層次中進行。其目標是多元的:從學的層面講,它的目標是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獲得習慣與方法,同時也獲得學習的體驗,使每一個學生在這堂課里有所收獲; 從教的層面講,它是通過對教材的把握、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環節的有效設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效集體備課是研訓合一的重要載體,有效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2 確定集體備課的內容和要求
2.1 備學生。為學生的需要和發展設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具體的教學行為。它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同時還要進行對於本節知識的學情分析,包括學生已具備哪些知識與技能?哪些還沒有掌握?哪些知識學生自己就可以學會?哪些需要教師引導?最後還要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期獲得學生的最大發展。
2.2 備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教師應當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在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智力的開發、情感的培養上下功夫,確立三維目標。目標應具有操作性和檢測性,體現創造性和發展性。另外,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行為結果的一種規定,應體現以學生為主。
2.3 備教學重點、難點和注意點。詳備突出重點的方法、突破難點的策略和歸納注意點的方式方法,以便設計合理有效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活動方案。
2.4 備教學深廣度的把握。結合課程標准和教學目標,准確把握知道、了解、理解、應用、初步學會、學會等認知層次。這些認知層次是基於學生認知水平和該知識點在本學科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考慮,而提出的不同教學要求。在備課中,不僅要備出各知識點,而且要分別用A、B、C等註明教學認知要求,以便把握教學和練習的深度、難度和廣度。
2.5 備教學情境的創設。在充分開發資源的今天,備課本身也成了一個有待開掘的金礦。教師要將教材資源和其他課程資源有效整合,創設教學情境,在備課中更多地考慮學法的指導,考慮學生的全員參與,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因此,備課既要有預設,又要有生成,提倡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生成與發展。
2.6 備習題的選擇。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注意點、深廣度,設計有梯度的習題,並在體現梯度中讓學生有所選擇,做到因材施教。
3 確立集體備課的策略和程序
首先,應固定集體備課的各次備課內容與要求。其次,為了避免盲目性,開學初,應由備課組長組織一次全科性的集體備課,主要討論本學期的教學方向、重點研究內容、教學時間的調配等宏觀性問題,再根據課程標准和教材編排體系,制定好本科集體備課計劃,安排好各次備課內容和中心發言人,並列印出表單遵照執行,讓每個教師都心中有數。這樣,每次集體備課都有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3.1 個人自備形成初案。集體備課是在教師個人鑽研、獨立備課的基礎上進行的交流與研討。如果沒有個人的教學研究、沒有個人的思想,盲目地利用他人提供的教學資源、套用他人的經驗操作,則教師完全失去了自我,僅依靠集體備課,其生命將是沒有陽光的。因此,在組織集體備課前,教師個人首先按照備課內容和要求,思考並形成較高質量的初案,這樣才能保證交流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集體備課的效果。
3.2 集體交流形成共案。在有融注思想的初案保障下,集體備課有了生命的根基。在集體交流時,先由主講教師說課:即說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突破、深廣度處理、情境創設、習題選擇、困惑、反思等,然後組員根據自己的初案發表不同的意見。通過說課,組員相互比較,在組內開始有針對性討論。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辯論和思考,對一些具體的知識點、習題設計等進行研究研討,也可以對一些形成性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建議和意見。同時,組員提出自己在備課時產生的困惑,供大家商榷。集體交流後,主講人綜合集體的意見,確定每個環節的最佳教學方案,對初案進行修訂,形成具有群體智慧的共案。
3.3 個人修改形成個案。集體共案形成後,教師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對已研究好的教學思路加以反思修改,把握精髓,靈活應用。形成積眾家之長,又兼有自己個性的個案,並將其應用於教學實踐中,以便更好地促進教學。
3.4 教後反思形成精案。教學需要反思。在個案的課堂實踐中,教師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對各環節的操作性進行驗證,對其成敗加以追記,做到每課必反思,記錄成教學後記。同組交流、歸納、訂正,由主講教師將共案進一步整理成精案,為提高下一輪集體備課質量打下基礎。
總之,集體備課永遠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提高過程,尚需廣大教師們去積極探討和論證,筆者希望有更多熱心於教法研究的教師們,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根本上更新觀念、改變方法。
『伍』 要不要在新的集體備課前進行前一次的反思
備課是教師教學中的基礎環節,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在教師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是被教學實踐所證明的行之有效的備課形式。特別是隨著新教材的使用,集體備課這一研討形式被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教師所認可並踐行。
為提高教師的備課水平,促進其專業成長,改進教育教學質量,幼兒園老師通常在中午或傍晚時段,聚集教研組成員,進行集體備課活動,有效梳理問題,突破教育教學難點,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
研討回放
大班的教師圍坐在一張桌子周圍,翻著教參,看著筆記。一會兒,主持人開始發話,開始進入研討的第一個環節:反思上周主題「我的文具盒」。讓教師結合本周教學實踐與上周研討進行交流、碰撞。教師自由發言,有的說:孩子很難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怎麼辦?有的說:孩子不自信,如何引導?也有的說:「花兒朵朵開」削鉛筆,很難或很少形成花狀……針對這些問題,主持人說:你們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老師們議論紛紛,爭相發言,他們都談到了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加強教師正確的引導,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收集等方面的策略。
接著,進入第二個研討環節:研討下周主題「有趣的文字」。主持人說:大家看了這一單元主題教學內容,覺得哪些內容是比較難以把握的?其中一位教師說:「拓印漢字有點難上。」「主要表現在哪裡?」主持人問。這位教師說:「拓出來的字是反的,孩子不認識。」說完,眾研討者異口同聲:「是呀!」接著,你一言我一句地議論開了,主持人說:「這個不是我們研討的重點,在拓印漢字中,其目標主要是讓孩子體會拓印的樂趣。」另外一位教師接著說:「我覺得藝術活動『採茶』的動作比較難編排」,說完,便站起來,將自己創編的一組動作,較僵硬地做給大家看,邊做邊講解。之後,又有不少教師分別指出「規律排序」「漢字結構」「名字大變身」「詞語接龍」等教學內容都比較難上,幾乎整個主題單元教學內容都搬到了研討平台上。這些問題,都在研討中被面面俱到地涉及,但均如蜻蜒點水,草草落幕。
下面,進入第三個研討環節:主題實施措施、策略的研討。經過大家的激烈討論,主持人歸納、總結了三點:一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萌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二是結合日常活動,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三是主題活動與早期閱讀結合。
第四個研討環節的內容是教具學具的准備。這個更多的是主持人羅列式地分類總結了一下:我們需要的教學具有些是現成的,有些是可以通過收集的,有些是需要我們動手製作的……之後,進行了分工。
最後,進入第五個研討環節:對該主題內容的教學有什麼好的建議?一教師說:應凸顯趣味性,另一教師說:應避免「小學化」……主持人作了簡單的小結後結束了研討。
評價與反思
(一)評價
本次集體備課研討中,無論是主持人還是參研者,她們准備充分,態度端正。整個研討框架清晰,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訴說困惑、提出問題、闡釋設想,在各抒己見、共同分析討論的基礎上,努力解決在研討平面上出現的問題。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該集體備課研討中確實存在一些不良現象:幾位教師圍坐在一張桌子周圍,議論紛紛,泛泛而談,仔細一聽,大部分對話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孩子學情等無關,與此同時,作為主持人又不能巧妙地將其引到主題上。研討中,教師所提的問題多而雜,有些無需展開討論,有些根本得不到實質性的解決:主持人的總結、歸納,參研者對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更多是人雲亦雲式,並且只停留在「面」上,缺少對問題實質的剖析及操作性、創造性的解決策略。集體備課後,教師往往吸納集體生成的智慧,簡單地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修正,很少或幾乎沒有進行再設計、再創造……這些情況疊加在一起,暴露了主持人和參研者不少缺點:主持人缺少聚焦和質疑的能力;參研者缺少捕捉信息的能力、反思凝練的實力,碰撞觀點缺少針對性。由此,反映出主持人研討之前,沒有進行該主題教學「難點、困惑」的前期普查,研討者個人初備質量不高,這促使集體備課缺少研討的「深度」,流於形式,成了「走過場」,難以產生實質性的效果。
(二)分析
首先,集體備課研討中,研討者、主持人的態度是值得認可的,但她們那種執著態度背後所能達到的「深度」,是讓人質疑的。因為沒有「深度」,也就缺乏「實效」。研討中,主持人讓老師們談談該主題教學中難以把握的內容。老師們侃侃而談,分別遞交了不同內容的疑點、困惑,幾乎全盤托出。在有限的研討時間里,要解決那麼多問題,顯然只能蜻蜒點水。況且,每位教師的問題基本上不相同,進入該教師的問題,需要時間與思維的運轉,有些還在思考那個問題,卻被主持人牽到了下一個問題當中,那麼她剛才的思考顯然難以奏效。
其次,主持人聚焦問題的深度、質疑的寬度,也值得深思。當教師提出「拓印漢字」教學內容比較難上,因為拓出來的字是反的,與此同時,其餘教師也七嘴八舌地朝該點靠近的那一刻,主持人只是簡單地說「那不是研討的重點……」這一聽似乎也有道理,但細細想來,孩子對拓印出的認識的字感興趣,還是對拓出來的不認識的字感興趣呢?憑教學實踐經驗,我覺得,孩子對拓印出的認識的字更感興趣。從這一點出發,主持人應該質疑的是:你准備讓孩子去拓印哪些字,對此,教師就會去思考,應該選一些孩子認識的字,如:上、下、口、好等,或是孩子名字中出現頻率較多的那些字。對這些認識的字,拓出後即使是反的,孩子也能主動認出,倍感欣喜。
(三)原因與策略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集體備課活動要求、規范不明確,參研者、主持人不知道如何有效實施集體備課研討活動,導致即使具備了積極的態度,也缺乏有效收獲。為此,我們應該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備課要求、備課規范,讓參研者、主持人參研有所依,參研前能根據要求,早定位、早准備,切實提升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作為一名備課組長,在制定集體備課計劃前,應先通覽教材,領會教材意圖,分析透徹整個教材的知識結構和邏輯體系,弄清本年段組各主題分別要完成哪些教學任務以及重點、難點,分清主次,合理制定集體備課計劃。可以嘗試「四步走」:
第一步,自主備課
1.在集體備課之前,每位教師都要圍繞研討內容進行個人自備。
2.做到「四備」:備課標、備教材、備孩子(包括主題牆的布置,區域角的設置)、備教法。
3.做到「四明確」:明確孩子的原有知識經驗,明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明確課堂教學的可能生成點。
4.初備的基礎上,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並思考該問題解決的理由(問題存在,有哪些不良影響;解決了,又會有哪些提升)。
第二步,小組議案
備課組根據自主備案,在指定時間進行議案。「小組議案」時,主要對教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重難點、幼兒操作、班級學情等環節進行逐一推敲。這個環節主要的做法是「三問」:為什麼學,學什麼,怎麼學。
第三步。集體定案
為了保證「集體定案」的效率,可以設立「主講人制度」。由組長選定教學水平較高的老師作為主講人,由主講人結合「小組議案」所設定的目標、教學重難點等方面,匯報其「自主備案」,其他成員可以提出有關的問題,進行整體研討。這個階段的研討和「小組議案」不同,僅限於個別有爭議問題的商定,主要評價教案質量和孩子在教學流程中預設與生成的異常表現。
第四步,個性補案
集體確定的教案有權威性,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是,它的缺點就是共性太強,缺乏個性,對此,還需要有個性化的補案。即教師根據集體備課交流中的收獲,根據班級學情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對事先已經設計的教案獨立進行適當修訂完善。這時的教案更具適切性。
『陸』 怎樣集體備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促進分區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一)集體備課不能取代個體備課。
1、個體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前提和基礎。
每位教師在參加集體備課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備:熟悉集體備課的內容、鑽研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做好發言准備等;備課中發現的問題、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體會也應記錄下來,以便與同伴探討。如果不在集體備課之前進行個體備課,集體備課的水平就無法提高。可以說,以「個體」促「集體」,能大大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和水平。
2、集體備課是對個體備課的提升和完善。
集體備課的過程是教師自我矯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過程。相對於傳統的個體封閉式備課,集體備課能使教師在溝通、交流、研究、討論中對備課思想、資源、技術、方案進行再設計、再補充、再創造,進而實現智慧的碰撞和資源的共享,實現教師間的傳幫帶和整體業務水平的提高,培養教師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同時還可以克服個人備課的片面性和隨意性,提高教師教學的科學性。
3、 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和諧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體備課要在充分醞釀、日趨完善的集體備課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體潛能,保證在多次修訂集體教案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這樣教師把集體備課與個體備課有機的進行結合,根據自己的教情、學情,批判地吸納集體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學思路,解決制約教學的諸多問題,設計並撰寫自己的教學方案。
(二)集體備課,合作是關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當然也鼓勵教師進行合作,而集體備課正是教師合作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1、一個學科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學科組內教師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集體備課日漸成為學校教研活動的「重頭戲」和「亮點」,但集體備課要走向高效,關鍵取決於小組成員是否擁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
這就要求同科或相關學科的老師為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通過相互討論、集體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等制訂出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方案。它以突破難點疑點為目標、以合作交流為手段,以共同成長為宗旨,讓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訴說困惑、提出問題、展示案例、闡釋設想,在各抒己見、共同分析討論的基礎上產生靈感、達成共識、升華認識、拓展思路。
(三)集體備課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體備課是一種常規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時間、定內容、定人員、定地點」,也要不受時空的限制:
1、不受時間的限制。集體備課重在利用集體的智慧來探討問題、交流看法、形成意見,促進備課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提升。而這種探討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體共有時間進行,也可以隨時進行,這種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相互影響,潛移默化,所獲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會有討論和碰撞。因此除了辦公室、教室外、操場上等,教師還可利用一切可供溝通的場所完成每一次交流。
3、不受人數的限制。在探討時,不一定非要小組的所有成員到齊才進行,三兩個人照樣可以進行研究。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體備課除了規定的集中地點必須堅守外,可以隨時隨地在年級、教研組、備課組進行,還可以跨越學科界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組織跨年級的教師集體備課,這樣更有利於知識的前後聯系和學段教學的銜接。
總之集體備課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時的交流。(四)集體備課需要問題引領 ,注重可操作性和實在性
集體備課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備課是上課的准備、教學的前奏。集體備課如果僅僅著眼於預案是不夠的,還必須關注問題的討論。集體備課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設計教案,就容易使教師只關注教案的各個構成要素而忽視自己的存在,最終導致集體備課求同略異,喪失針對性,缺少特殊性,從而流於形式。故每次備課要解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從哪裡來?應從自己的教情、學情來,也可從教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師那裡得到。帶著問題去備,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方案更有價值!如果集體備課能幫助教師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就會激發老師們的熱情,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到集體備課中來。
(五)集體備課,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1、個人鑽研的過程,體現出個性化的研讀和思考。在集體備課中,如果只讓「中心發言人」去對該堂課的教學作深入的構思,其它教師不去深入解讀文本、搜集資料、選擇教法,就不能產生相互交流、啟發、爭論、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觀點、見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個「看客」和「聽眾」。每位教師是否落實好個人鑽研這一過程,是關繫到集體備課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
2、注重「二次備課」的過程,閃現出教師個人的特點和魅力。
在集體交流後,往往會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案,但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有不同的教學對象,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異。一個好的設想,不是每個人照做都能產生同樣的效果。因此教學設計還需要執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歸納、提升和再創造,鼓勵教師寫個性化教案,根據自己的特點靈活選擇,體現個性特色。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個性,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情,使集體的智慧得以升華,使教師的個性得以張揚。
肖伯納說,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流後每個人都擁有兩種思想。通過集體備課讓每一個參與者收獲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專業成長,這正是集體備課的價值所在
(六)以教材培訓引領
就是利用開學前3天時間,鄉中心校要組織以學科帶頭人或骨幹教師為引領者的全鄉學科教師教材培訓,按照「研讀教材—教材分析—討論交流—骨幹示範—個體備課—擬出框架—個體說課—集體評議—專家指導—修改框架」的程序,全程組織教師研讀教材,提出問題,對教材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後由骨幹教師組織教材培訓,內容主要是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再由骨幹教師示範備課、說課後,組織教師分單元個體備課,擬出框架,骨幹教師巡迴指導,解決教師備課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最後組織教師說課,集體評議,骨幹教師總結提出修改意見,集體修改框架。
(七)以名家「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案例來啟示和內化
《小學青年教師》等雜志上都不斷刊載名家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類的文章,根據近幾年來的實踐我們覺得這類文章有以下幾個特點:1、做課者是名家,從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非常厚實的功底,研讀此類文章,定位高,同時不容易出現誤導;2、是以文字形式出現,可以反復研讀,自已認為有價值的地方或感興趣的地方可以仔細的,慢慢地品味,不像光碟那樣只能跟隨不能停賞;3、評析部分是與教學過程照應的,更方便讀者對操作過程與理論上的結合。4、可以放在床頭、案邊,隨時閱讀,非常方便。所以,要多引導教師閱讀,可組織教研活動,進行閱讀後的交流,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讓老師讓仿課,也如學寫毛筆字那樣,去仿影、描紅、臨貼,逐步內化吸收。
(八)設計思路。
就是鄉中心校對一個學期每周集體備課設計思路,制定方案,保證集體備課按時間、按地點、按內容實施。
(九)典型評點。
鄉中心校要下達任務,讓骨幹教師要利用每周五下午的集體備課時間,選擇一個帶共性問題的案例對教師進行設計陳述與評點,讓教師知道怎樣做,為什麼要這樣做。
(十)課堂示範。
鄉中心校或學校要讓骨幹教師每學期要利用集體備課形成的教案上3——5節示範課,讓教師明白怎樣創造性地使用教案,上活課。
(十一)組織活動。
鄉中心校要經常組織骨幹教師開展「教學互訪、師徒結對、案例研討、案例評比」教研活動和學科分類專題研討活動等。為教師在活動中找到知心同事,尋覓到交流的朋友,追求到學習的夥伴,共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困難。
在評估組內實施「同伴互評——組內細評——全鄉終評」。激發教師全員參與,主動參與。
(十二)健全制度
①集體備課時,備課組長必須認真做好考評和落實工作。
②每位備課組教師必須參加集體備課,每缺一次可按曠課一節處理,並與評先評優資格掛鉤。
③備課組長要認真組織本組備課活動,對不負責任的備課組長取消其資格並公開批評。對備課組長的考評制定詳細的《備課組長考評細則》。
④各組長組織每次集體活動,並負責教案的把關,文章的收集等;督促各組員必須按要求准時高效地完成。
⑤以上責任是否到位要與年終考核掛鉤,並追究其負責人的責任。
(十三)撰寫教學反思,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有效跟進
「反饋」就是對「預設」的教案實施後進行教學反思。反思是運用所倡導的理論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或教學行為進行審視,找出其差距,分析形成的原因,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逐步形成反思的習慣,通過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里主要是指教師在集體備課形成的教案用於實踐後進行反思,反思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效果等。在下一周集體備課前每位教師對教案的使用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互助互學、共同參與、共同促進、共同提高的研究氛圍。具體做法為:
一個目標:養成反思習慣,提升教師反思能力
二個主體:教師寫反思;校長或教導主任批反思
三個過程:教學前反思,備好課;教學中反思,上好課;教學後反思,品好課
四個寫法:寫成功心得;寫改進之處;寫教學機智;寫學習心得。
五個堅持:堅持用發現的智慧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堅持用集體的智慧設計教學方案;堅持用教師自覺的行動落實反饋;堅持用新課標的理念反思教學;堅持用知心同事的身份溝通交流
(1)寫成功心得。一個星期的課,總會有令自己心情激動的課,這樣的課肯定有成功之處。把成功之處詳細地記錄下來,既可以供以後自己教學時參考、使用,又可以供其他教師借鑒,還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寫教學心得,成為教師撰寫反思的重要內容。我鄉一小韓青坡同志年年堅持寫教學心得,已寫有厚厚的幾本。
(2)寫改進之處。有人說,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就能讓它為今後的再教學更上一層樓打下扎實的基礎。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靈性的語言和偶發的事件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反思,在推動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同時,也在教師間架起了一座互相交流,共同發展的橋梁。也在學校領導和教師間架起一種真誠交流的橋梁,針對學校教學管理中的一些不足,教師群策群力,見仁見智,獻計獻策,學校民主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為了更好地發揮反思的作用,學校每周分年級,每月分小片區,每半學期集中組織反思交流會,要求教師在交流會上發言,談自己的收獲、談自己的遺憾,與其他教師交流,鄉中心小學每學期開展評選優秀反思活動,定期出刊《教學反思錄》。
實踐證明,農村教師眾人拾柴、集腋成裘,圍繞教學活動的備課和教後記的反思兩個重要環節,「預設」讓課堂精彩有了提前的預約,「反饋」為課堂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提供保障,有力的提高農村教師群體專業成長,推動基礎教育改革進程。
最後,我們還認為集體備課的科學任務,不僅僅在於「備課」,更在於「教學研究」。集體備課在功能任務上的轉型,使集體備課由過去單純的備課基地轉化為備課與教研的雙重平台,從而更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備課在校本教研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利於把專題教研和隨時隨地交流探討的快餐式教研結合起來,使校本教研活動經常化,多樣化、靈活化,成為教師日常的一種常規活動。這樣就能使集體備課真正成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座平台
以上,是我們的做法和自家之言,由於水平有限,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領導批評指正!
『柒』 小學集體備課總結
集體備課是教師合作研究的一種最有效的形式,是發揮教師團隊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的備課形式。它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群體智慧,使教師在研究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採眾長,擇善而從。本學期我們春天小學積極響應縣教育局教研室的號召,開展了集體備課活動。工作得到了進一步規范,備課效益大大提高,現總結如下:
一、建立備課組,發揮集體優勢
為了能更好地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取長補短,我們成立了教導主抓的集體備課組。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長處,形成優勢互補,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制定計劃
開學初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各學科備課組確定了每周的主備人,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為集體備課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堅實的保證。
三、確定任務
在進行集體備課時,我們採取主講人輪值制。首先由主備人選定課題,寫好教案初稿,並充分作好發言准備。同時預先通知各個成員,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並通過各種手段搜集各種有用信息,在備教材、備教法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為發言作好充分准備。
四、強化參與
我們備課活動的模式是「個人備課—集體備課---形成個案」。個人備課需要個人鑽研,獨立思考。集體備課強調集思廣益,相互切磋,發揮集體的群策群力和協作精神。集體備課後,個人再對集體備課的內容進行消化、吸收,再補充,並進行修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適合本班的教案。因此,集體備課不是個人備課的簡單重復,而是個人備課的再認識,再創造的過程,是個人備課的深化和延伸。所以,我校強化教師的積極參與意識,把集體備課變成每個教師的自覺行動,讓每一個教師都能真正參與到這一活動中。
五、共同探討,各抒己見
活動時,首先由主備人陳述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內容,並將本課在書中所處地位以及本課的大概內容加以分析和介紹。然後由大家自由發言,就本課的各個部分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導入新課部分選出最新穎、獨特且能吸引學生的方案,並用材料加以輔助。教學重點部分,首先由主備人陳述自己的見解,其他人分別發言,要求發言必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同時要把相應的教法、學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最後,總結出既能闡釋清楚課本觀點,又能使學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學法。教學難點部分,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集大家的智慧與一體,分析出一種既不脫離書本又使學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學法,爭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相統一。當討論完畢後,主備人負責整理和總結,形成集體智慧的結晶。
六、強化管理,做好:「五、四、五」
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時,我們力求做到「五備」:備課程標准、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教學程序;「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主講人、定題;「五研究」:研究重點、難點、教法、學法、作業設計。為確保此項活動落到實處,學校安排專人督促檢查,並將檢查結果納入對年級的考核。
七、存在的問題
1、我校各年級基本上都是一個班級,各年級科任也就「獨釣寒江雪」了。怎樣做到發揮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確實是很難。也曾想過要根據我們保城地區來劃片進行,但目前各校經費有限,交通、吃飯是個大問題,來來回回的安全也是值得考慮的。
2、由於我校教師都身負繁重的教學任務,工作量大,因此有的學科備課組准備的不充分,顯得有些倉促。
3、有的學科備課組成了主備人一言堂,其他教師或者當聽眾一言不發,或者是贊不絕口,沒有達到資源共享的教研效果。
八、改進辦法
1.提高認識,促進行為的自覺化。組織教師學習討論集體備課的意義和作用,交流使用集體備課後的收獲,使教師進一步認識到集體備課應是教師個體思維的碰撞,是教師共同智慧的結晶。
2.改革評價制度,激發教師備課熱情。
總之,經過這一學期的集體備課,大家都受益匪淺。我們不僅發揮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而且提高了我校整體授課水平,大面積提高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