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語文詩詞鑒賞的題型有哪些都怎麼答
詩詞鑒賞常考題型答題思路指導
高考詩歌鑒賞由客觀題變為主觀題後,重視了閱讀理解能力,也加大了答題的難度。每年高考考生在這一板塊上失分相當嚴重。盡管各種教材、資料對詩歌鑒賞方法歸納很系統,但或過於理性,或過於詳盡,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筆者擬定從高考常考題型的答題思維角度來簡單談一下,希望能對學生答題有所啟示和幫助。
題型一分析「詩眼」型
【題型評點】
「詩眼」是指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或詞,一般指句子中的動詞、形容詞、副詞。有時也指能傳達主旨的一個句子或關鍵詞。 「詩眼」分析題型,命題角度小巧,主要從語言角度來考查詩句中煉字、煉句的技巧。這種題型在2003年高考全國卷中考查了。在以後的幾年中,因其命題角度小巧、難度適中而成了高考命題的重點和熱點。
【命題特點】
在題干中有兩種問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詩句中用得生動傳神的字或詞,然後要求結合全詩闡發理由;二是預設一種前人評點(「詩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觀點,再闡發理由。題量上一般只有一個,包含兩個問題。
常見的提問方式有:
1、某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詞?為什麼?請結合詩歌簡析。(如2003年高考全國卷)
2、提問變體有:①某字歷來被人稱道,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②本詩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本上用的是乙字,你覺得甲、乙兩字哪個更好?為什麼?(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和遼寧卷)
【簡易思維】
1、讀詩句,定「詩眼」。若問字詞則抓句中動詞、形容詞和副詞;若問句子則抓詩歌情感句、議論句、警策句。
2、闡發理由,注意層次。先解釋字詞的字面意義(概念意義),再回歸原詩分析所用修辭及其效果(語法意義),最後聯繫上下文整體感知煉字效果(語境意義)。分析既聯系整體又著眼於細節,點面結合。
3、答案表述格式:判斷¬¬—解釋(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總述(效果)。
【典型題例】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題目。
高冠谷口招鄭鄠 (岑參)
谷口來相訪,空齋不見君。澗花然暮雨,潭樹暖春雲。門徑稀人跡,檐峰下鹿群。衣裳與枕席,山靄碧氤氳。
「詩眼」指的是詩句中最生動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二聯中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析。
簡析:此題為「詩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判斷再評析,共兩問。題干中已把「詩眼」定位在第二聯寫景的句子,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動詞或形容詞即可找出「詩眼」來。
參考答案:「詩眼」分別是「然」、「暖」。(判斷)「然」通「燃」,意思是說暮雨中的澗花開得很紅火,像烈火燃燒似的;「暖」是指春雲低垂,潭邊樹木與其相接,好像要為它們送去溫暖,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字面意義)該聯中作者用擬人手法,繪形繪色,精練傳神地描寫了朋友居住之地的環境優美、高雅、溫馨而富有生機,抒發了詩人對朋友這種恬淡閑適隱居生活的渴望之情。(語境意義)
題型二 分析意境型
【題型評點】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類的詩詞占據了古詩詞的半壁江山。無論是寫景、借景抒懷,還是托物言志,都要注意景、境、情的有機統一。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是依託景物(意象)、環境(意境)而存在的,因此鑒賞詩歌要從景、境入手去分析詩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分析意境是詩歌鑒賞中最為常見的題型。
【命題特點】
命題時一般從兩個方面來考查:一是分析詩中景、詩中境、詩中形象,並能概括其特點。主要考查學生對內容的整體把握情況;一是對詩歌的藝術特色作深層地理解分析。題量為1-2個,命題點主要有:意象特點概括,意境再現與特點概括,形象及其情感的分析。
常見提問方式有:「這首詩營造了一種什麼意境?」「這首詩所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作具體分析。」
【簡易思維】
1、解讀全詩,勾其玄要。要總體把握意象、形象的特徵 (什麼景、什麼地、什麼時令、什麼人、什麼特徵) 。
2、理清景與景、景與人、景與情的關系。有時詩中所描寫景物比較復雜,要分清景物間的主從、詳略、先後、虛實、動靜、點面等關系,分清景與情之間的並列、因果、互襯、交融或交叉等關系。
3、分析寫景技巧,主要從三方面考慮:層次角度(時空順序、動靜虛實、色調冷暖、正反點面等),遣詞造句(煉字及修辭手法),具體技巧(渲染、烘托、白描、對比、象徵、比興等)。
4、體會意境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心情,表達志向,抒發情感等。
5、語言組織:先分後總,聯系詩句,分條作答。
注意問題:
1)描繪詩中圖景、形象,不能翻譯詩句,要用自己語言再現。既要忠於原文又要適當創新。
2)概括意境氣氛和形象的特點用語要全面准確。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體,要突出題干中的「怎麼樣」,而不是「是什麼」。
4) 分析純寫景詩時,就詩論詩,不必牽強附會地向作者境遇和時代背景上靠。
【典型題例】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後面問題
日暮 (杜甫①)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頭白燈明裡,何須花燼②繁。
註:①大歷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寫下此詩。②花燼:燈芯結花,民俗中有「預報喜兆」之意。
1、詩中第一、二句描繪了怎樣一幅圖景?
2、在全詩中杜甫表達了怎樣復雜的思想感情?
簡析:本詩首聯化用《詩經》中的「日之夕矣,羊牛下來」之句,另創新的意境,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山村寂靜的圖畫。「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夕陽淡淡的余暉灑滿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從田野歸來,家家戶戶深閉柴扉,各自團聚。自然 讓人從闃寂冷清的村落想到家戶內人們享受天倫之樂,隱隱透出詩人思鄉戀家之情。
參考答案:1、詩中第一、二句描繪了一幅牛羊歸來,農家柴扉緊閉,寂靜清冷的山村日暮圖景。
2、杜甫在詩中表達了自己懷念故園、思鄉戀親之情,以及暮年濟世渺茫的人生悲涼之感。
題型三 對前人評點再評價型
【題型評點】
對前人的評價或詩論進行再評價是一種開放性的題型,它自由性、綜合性、創新性都較強。答題時著重在闡發理由,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命題特點】
一般先引用前人或詩論中有關該詩在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上的評論,然後要求你去判斷(是否同意),並闡發理由。題干文字表述格式:前人評論(詩論引文)—要求判斷(是否同意)—闡發理由(為什麼)--要求(結合全詩)。
常設立的評價角度有:評「詩眼」,評關鍵詞句,評思想內容,評藝術手法等等。
【簡易思維】
1、解讀題目,明確要求。即弄清前人評論的具體角度(內容、技巧、煉字、感情基調、語言特色等),詩論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評論角度、對象、已告知的特點概括等)。
2、精讀詩歌,整體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寫法上最明顯的特點。
3、對第一問「是否同意」原則上要順應命題者的意圖(同意),但也不絕對,然後回歸原詩闡發理由。
4、恰當選用詩歌鑒賞術語、概念作理性分析,不能就詩論詩。
注意問題:
1)切忌以術語、概念代替分析,分析要有原文意識,應有理有據。
2)分析要有條理,有幾問就答幾問,其提問順序一般不能更換。具體表達時,內容與技巧兩個角度不要交叉表達。
3)運用術語要准確,切忌張冠李戴,答非所問。
4)高考只答第一問,一般是不給分的,必須有分析。
5)答案語言表述上要注意邏輯性和文采性。
【經典題例】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後面問題
送李端(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塞雲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有人說,本詩以一個「悲」字貫穿全篇。你同意這個說法嗎?為什麼?請結合全詩進行賞析之。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基調的評價。由題目可知,這是一首送別詩,自古多情傷離別,本詩以「悲」字統領全文自然言之有理。首聯第二句直言離別之「悲」,有提挈全篇之作用;頷聯描寫了一幅嚴寒送別圖,淡雅中有幾分沉鬱,暗含其「悲」;頸聯回憶往事身世,更見其「悲」;尾聯也收束在「悲」字之上。
參考答案:同意。(第一小問)本詩以一個「悲」字統領全文:首聯寫送別環境,直擊「悲」字;頷聯又寫送別,抒依依不捨之情,「寒雲」「暮雪」緊扣「悲」字;頸聯回憶往事,感喟身世,更顯其「悲」。少孤漂泊,知音難求,剛遇知己,卻又要別離,能無悲乎!尾聯寫故人遠走,只盼早日相見,可風塵紛擾,何時才能相見?前途一片茫然,仍「悲」情不斷。(具體分析)總之,全詩將惜別、孤寂、感時傷懷復雜情感融合在一起,給人以盪氣回腸之悲涼。(總述)
題型四比較鑒賞型
【題型評點】
這種題型命題者往往給出在題材、感情、寫法、風格上相似甚至對象相同的兩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這種題型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考查點多,易於考查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綜合鑒賞能力。因此,這種題型會成為高考命題的重點和熱點,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命題特點】
一般選取的兩首詩歌在內容和寫法上有某種相似點。命題的方式是要求學生從異同兩個方面來思考,具體設立為1-2比較點,指向性明確,沒有大而全的題目出現。比較中綜合考查了「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相關知識和能力。提問方式有:
①設二問:一問內容或寫法的異(同),二問具體分析其差異性。
②變體一:比較更改前後的優劣。如詩歌順序打亂後,比較改變前後的效果的不同;就詩句中關鍵字詞更換後,比較更換前後的效果的不同。
③列舉兩首詩,問你更喜歡哪一首,並闡明你的理由。這種題目十分開放,答案一般是一則短小的鑒賞文,目前高考中尚未出現過,備考中要適當訓練。
【簡易思維】
1、通讀詩歌、題目,把握考查重點,做到胸有成竹。
2、分別解讀每首詩,把握其內容和形式方面的信息。
3、結合題干要求,從相同或相異角度去整合兩首詩的信息。
4、分條作答,組織語言要簡明、連貫、准確。
注意:分析不能顧此失彼,要兼顧兩詩;對比分析要具體,突出差異性。
【典型題例】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後面的問題
塞上聽吹笛(高適)
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1、這兩首詩都是邊塞詩,但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不相同。請結合兩首詩的內容簡要說明。
2、這兩首詩所採用的表現手法也不相同,請任選一個鑒賞角度分析這種不同。
簡析:這是兩首邊塞詩的比較鑒賞題目。所擬的兩道題目帶有較強的綜合性,但命題角度指向性很明確:第1題是要求從內容角度比較抒發情感的差異性;第2題是從一個小角度比較藝術手法的差異性,雖然是一個開放性題目,但作答角度單一,要求很低。考生一般能作答的。只要把握了題目考什麼,怎麼考,再讀詩歌就有的放矢了,輕松多了。
參考答案:1、高詩寫景,表現了將士牧馬歸來,胡馬北去的和平寧謐的圖畫;寫笛聲,表現了盛唐豪情和一些人的懷鄉之情。李詩寫景,表現了邊塞環境的險惡和景象的荒涼;寫笛聲,表現了懷鄉的迷惘和無限的悲涼。兩詩所選景物不同,傳達出來的感情基調自然不同。高詩婉,李詩哀。
2、煉字角度:高詩中的一個「滿」字就寫出了牧馬時節梅花凋零的合理性,洋溢著一種盛唐豪情,更隱喻著全體將士懷鄉的不傷之思。李詩中一個「盡」字,寫出了全體戍邊戰士的綿綿不斷的鄉思。
或:修辭角度:高詩中妙用通感,將《梅花落》的笛曲的聽覺轉化為梅花飄落的視覺形象,由邊地無梅而引發戰士對家鄉梅的思念。李詩用恰當的比喻,如「沙似雪」「月如霜」,寫出了邊塞環境的險惡和荒寒。
或:技巧角度:高詩虛實結合,象徵暗示。「雪凈」寫春來,象徵邊危化解後的和平,「月明」暗示邊塞的安靜,「牧馬」暗示胡馬北退和戍邊戰士牧歸,「羌笛」暗示邊烽暫息的安閑。前二句實寫邊塞和平生活,後二句虛寫,抒發將士心志。而李詩則用烘托鋪墊,以「沙似雪」「月如霜」來渲染環境險惡,襯托戰士的鄉思之情。
題型五「關鍵說」分析型
【題型評點】
古人寫詩十分講究構思,十分注重煉字、煉詞,往往一字一詞關乎全詩主旨、思想感情,因此這一字一詞便成了詩歌構思的線索甚至是關鍵。命題者抓住這一點以小見大來命題,可以考查學生對詩歌的整體把握程度。2002年高考語文卷詩詞鑒賞題目改革就率先考了這種題型,隨後幾年高考都不同程度地考查了這種題型。它以小見大,難易適中,考查全面,將仍被命題者看好。
【命題特點】
題目中先指出某字、詞和句是全詩之關鍵,要求你談談你的理解。有時和評價性題目命題格式一樣,要求先判斷,再闡明理由。一般設置一個大題量。常見的提問方式方式:
①某詞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以?
②有人認為某詞語是全文的關鍵,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簡易思維】
1、抓關鍵詞(句)的位置:題目中(如《春夜喜雨》中的「喜」字),詩歌有開頭,詩歌的中間,詩歌的結尾。
2、抓關鍵詞(句)對主旨的突出作用:點明主題(開頭),強化主題(中間),深化主旨(結尾)。
3、抓關鍵詞(句)在結構上的作用:統領全篇,深化主旨。
【典型題例】
秋思(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行又開封。
前人評價這首詩時說「意萬重」一詞是全詩的關鍵,「意萬重」是什麼意思?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簡析:此題要求我們理解全詩的關鍵,並對之作評價。一共三問,第一問是為答後兩問服務的,因此只要理解了「意萬重」的內涵,後兩問就容易多了。從題目和詩中景物來判斷,詩人的「意萬重」就是說不完、道不盡的愁緒。
參考答案:「意萬重」就是指詩人心中說不完、道不盡的愁緒。同意這種說法。「見秋風」起「作家書」之念,「作家書」又起「意萬重」,正是「意萬重」,欲說還休,所以在家書中「說不盡」,怕「說不盡」方才引發「臨行又開封」。可見詩中的一切內容都是由「意萬重」引起的,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變化也是由「意萬重」造成的。
【舉一反三練習】
1、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後面的問題。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彎,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前人評論這首詩時認為「涼「字用得最生動傳神。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同意。一個「涼」字既寫出了月色的秀麗明朗,又點出了春雨過後涼爽宜人的氣候,更與後面的「鏡」字相照應,表達出了月光明潔,水色清澈的優美意蘊。有力地襯託了詩歌意境的創設。
2、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題目。
處士盧岵山居 (溫庭筠)
西溪問樵客,遙識主人家。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隨雨暗,一徑入雲斜。日暮鳥飛散,滿山蕎麥花。
(1)試分析本詩的頷聯或頸聯,對景物描寫的特點作具體的分析。
(2)通過詩中的景物描寫,你可以看出「盧岵山居」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從中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1)頷聯寫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見,是近景。蒼蒼古樹生長於石縫之中,彷彿與石連為一體;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見。這兩句形象地描繪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現了山居環境的古樸、清幽。或:頸聯寫作者在山中看到的遠景。 一場春雨悄然而至,眾多的山峰在雨中顯得幽暗;山中雲霧彌漫,那通往山居的小路彎彎曲曲延伸到雲霧深處。這兩句描繪了山居環境的高峻、幽深、奇特。
(2)「盧岵山居」地處高峻、偏僻的深山 之中,風光優美,環境清幽,遠離塵世。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山居的傾慕之意,對山居主人的贊許之情。
3、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題目。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參考答案:同意。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盪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4、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題目。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雙調】沉醉東風•秋景
掛絕壁松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四圍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雲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里。
如果從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現的情感角度出發,你更喜歡這兩首中的哪一首?為什麼?
參考答案:這是一道半開放性的題目,只要能自圓其說,無論你認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關鍵是要能比較准確的說出該首小令所寫出的意境及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提示)兩首小令都運用白描手法,狀寫秋景。但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幾個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組合起來,創造出蕭瑟蒼涼的意境,突出表現了羈旅愁緒。第二首小令作者寫在秋意里對洞庭瀟湘的觀感,氣象明朗開闊,意境宏偉,表現了開朗樂觀的情懷。
5、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題目。
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前人評析這首詞,認為開篇一個「異」字統領詞的上闋,請說說這里的風景異在何處?詞引用「燕然未勒歸無計」的典故主要抒發什麼情感?
參考答案:首句抓住「塞下」這一特殊地域來寫「異」的,雁去、邊聲、長煙、落日孤城、千嶂等具有特徵性的事物組成了一幅「塞外關山秋景圖」。引用典故是為了抒發將士報國之志。現在敵軍末退,邊境末寧,盡管厭戰思歸,但怎能有回鄉的打算呢?既寫出了作者為國建功的遠大抱負,也是對戍邊戰士的激勵鼓舞。
古詩鑒賞的九種答題格式
根據《考試大綱》要求,高考古詩鑒賞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鑒賞,二是評價。鑒賞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鑒賞其形象;2.鑒賞其語言;3.鑒賞其表達技巧。評價就是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內容。無論是鑒賞還是評價,實質上都是考查考生對於詩歌的想像能力。考生從哪些方面去想像,怎樣去想像,如何結合詩歌本身、命題者所問、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寫出來,這是答題的關鍵。綜觀近幾年高考試題,「古詩鑒賞的答題格式」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一、形象:身份+性格
例1.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點絳唇 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如來,襪■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詞人在詞中刻畫了怎樣的藝術形象?
〔簡析〕上片寫身份,寫人物神態,也烘託了人物嬌美的風貌。下片寫性格,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在我們心中立起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帶著幾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例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瀑布李忱
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簡要分析詩中塑造的「瀑布」這一意象。
〔簡析〕涓涓細流不辭辛苦,匯集成一落千丈、雄偉壯觀的瀑布,而後又謝絕溪澗的挽留,繼續向前,決心化作洶涌澎湃的波濤。(表層含義)這「瀑布」乃是胸懷大志、不懼艱難、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層含義)
三、所抒感情:通過什麼內容+抒發(寄寓/揭露/表達)什麼感情
例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從詩中領悟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簡析〕通過「林中鳥」與「籠中鳥」不同境遇的對比,表達了對自由的熱情贊美,對束縛個性、禁錮思想、窒息性靈的憎惡和否定。
四、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麼意境
例4.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並在對全詩整體感悟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簡析〕「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真)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簡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古人煉字妙用的理解闡釋。作者用一個「鬧」字,不僅讓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使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機蓬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六、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台①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此詩作於天寶年間,作者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
分析尾聯的修辭效果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簡析〕「日」喻帝王,「浮雲」喻小人,比喻修辭格的運用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皇帝被姦邪蒙蔽而自己報國無門的傷痛,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情懷。
七、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麼+抒什麼情
例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漫成一絕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美景。
〔簡析〕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蜷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光籠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撥剌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八、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1)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2)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簡析〕(1)修辭方法:對偶。「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九、概括評價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抒發什麼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例9.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日偶成 程顥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試從內容主旨方面賞析這首詩。
〔簡析〕這首詩描繪了風和日麗的春天景色。一二兩句寫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雲、柔和的春風、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紅花、綠柳、碧水。上下輝映,生機盎然。三四句抒發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偷閑學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達了詩人怡然自得之情。
❷ 高中語文題型和解答方法
我現在讀大三了,是中文系的,高考語文是120分,這是我平時考試的最低分。在高考前的所有模擬考試,我的語文分數都是120分以上,最高分是134分。我談談我的一點感受吧。希望能幫到你。不想談那些很書面的。講點實用的。 首先,在高考語文試卷里的第一部分,是屬於基礎知識范疇的,比如第一題一般是語音,字形,片語。建議在復習的時候注重復習那些易錯的字詞,做專項訓練。很多資料書上面都會有列出來一些容易讀錯寫錯的字詞。你需要依靠練習,多做,在做題做得多的前提下,掌握。這是基礎知識范疇的幾道題必要的復習思路。其次,閱讀,包括科技文閱讀和文言文閱讀。科技文閱讀要學會看關鍵字,因為這類考題多出現「下列說法與原文不符的是」「說法錯誤的是」這類題型,所以在看原文,拿原文與答案的選項對照的時候要注意,然後從邏輯推理方面分析選項。文言文閱讀,第一題一般是字義。每個字都有其本義和引申義,你需要判斷該字在原文中的詞性,是名詞,動詞,還是形容詞,然後將詞義代入原文,看是否能解釋清楚。而翻譯,則依靠你平時對文言文字詞義的積累,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科目,平時做題做的多,勤查字詞典,是學好語文的一個重要方法,不要想當然,遇見不確定的字和詞,要勤查字詞典,在查清該字詞的意思的同時,也可順便看看其他字詞,擴寬自己的知識面。然後是詩歌鑒賞,詩歌鑒賞你可以多看看相關的資料,學會把詩歌分成幾類,看一些經典的鑒賞答案,學會其中比較經典的鑒賞中用的到的字詞句。這是我的一點技巧。比如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句話在鑒賞詩歌的景物描寫時經常用到。這類的話語,你可以再平時的訓練中多注意,多 記點,做到有備無患。接下來是現代文閱讀,其中有一篇小鑒賞文要寫。同樣的,開頭結尾的兩段,可以採用一些比較有文採的句子,通過你平時的積累,看看那些經典的鑒賞文章是怎麼寫的,有些是可以稍加變通為己用的!高考語文里的最大分值,最後的重頭戲,就是作文了,一般以議論文居多,所以建議你多准備幾類文章,論據最重要,比如有關文天祥,李白,蘇武,這些人的事跡,你可以看看那些歷年的優秀作文里是怎麼來加以描述的,也可以靈活運用到你的作文里來的!以上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一點心得體會。天氣嚴寒,我的手也打字打得冰涼了,就寫到這了,以後能幫得到你的,我也積極幫忙。希望你高考大捷,考上你理想中的大學,同時也希望你和你的家人身體健康,甲流季節,保重身體哦!在網上給你找了點相關的資料,覺得說的也挺有理的,發給你看看哦。一把鑰匙配一把鎖",這是我對學習方法的理解。高中的課程比較多,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點,學習方法決不可能千篇一律。最好是能跟隨著老師的思路找出這門學科的規律,獲得入門的途徑,再不斷地充實完善,形成不同學科不同的學習方式。正如我前面所說的,我們必須在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歸納改進,摸索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以下是我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
有的人說考語文要憑運氣,也有的人說要看感覺。運氣好或者感覺對的話,就能取得較高的分數,甚至有可能爆個冷門。剛開始我也抱著一種將信將疑的態度,每到考語文之前就要"醞釀"一番,希望能找到所謂的"感覺"。後來,通過與幾個同學的交流,加上自己也看了一些師兄師姐們介紹學習經驗的書,我漸漸覺得,學語文,是需要一套科學的方法的。
❸ 高中語文考試題型是什麼
備考還是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上來制定計劃的,高中語文的復習方法還有很多,但是每個學生適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孩子的思路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該怎樣讓孩子的思路更加清晰?
老師講課
總的來講,一定要讓孩子們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老師還要和孩子們進行交流,不管是在上課的時候還是在下課的時候,高中語文不光只是文科生的事,對於理科的學生,你們還是要抓緊的,因為這是高中語文這是三大主科之一。
❹ 高中語文題型
第Ⅰ卷(32分)
一.(12分)選擇題4個每個3分,字音字形病句標點詞語使用等.
二.(11分)科技文/議論文閱讀專 選擇題2個每個3分 簡答題屬1個5分
三.(9分)文言文閱讀 選擇題3個每個3分
第Ⅱ卷(118分)
四.(24分)古詩文翻譯2題加斷句1題共10分 古詩文默寫7分 詩歌鑒賞2小題共7分
五.(23分)現代文閱讀(大) 這個不固定了反正一般是5題共23分
六.(12分)語文能力綜合運用 有改病句 仿寫 排序 漫畫命名和意義闡述 提煉信息等題型 3個題每題4分
七.(60分)作文
有的省市略有差異
❺ 哪位帥哥美女能夠幫我出一份高中的語文試卷。題型可以在各種語文考試試卷中找出來。試卷板塊教我模仿高考
字數不允許,去掉了作文和2篇閱讀 第Ⅰ卷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12分,每小題3分)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一個觀念:主流的社會文化範式認為人類的文化造成這樣的文化變遷——環境危機、生態沖突等問題,這跟西方式的社會文化理念有著密切關聯;這種西方所主導的觀念,不僅在西方社會發展,而且慢慢傳染到全世界。這種觀點至少有三個特點:強調競爭與征服;漠視和諧,不僅漠視與自然的和諧,還漠視與其他社會、其他文化的和諧;無限制地利用物質,認為資源永遠我限,這是最大的錯誤。工業革命只是這些觀念比較特別的發展,而這些觀念是來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兩河流域下游的蘇末文化。
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教授說:「中國與西方兩大文明從肇基已基本為不同的原則所支配。」所謂不同的原則,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連續性的宇宙觀和斷裂性的宇宙觀。他還說:「中國文明社會是產生,不是生產技術革命的結果,也不是商業貿易的起飛,而是逐漸通過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財富極度集中的結果。」他認為,中國文化從新石器時代進入金屬時代的過程中,就表現了一種特別的文化理念,叫做「延續」或「連續」;以蘇末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從新石器時入金屬石器時代開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則是一種「斷裂」的理念。
最明顯的「連續」表現在生產工具上,從夏朝轉入商朝開始利用青銅器的時候。商朝的青銅器都是用來作為禮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弋」等等;而商朝所用的農器是延續了新石器時代所用的石頭、木頭、蚌器和骨頭。但蘇末不同,它的青銅器最早是用來種植小麥,用青銅刀來收割成熟的麥穗。從新石器進入青銅器時代是一種突破,也是一種跟前面關系的斷裂。西方學者常常笑話說,你們中國人好笨,有青銅器卻不用來生產。我們當然知道用青銅器來生產更有效,生產更多,但多不一定好。從那個時代開始我們就希望跟自然和諧,互相尊重;不願意用很有效的東西來破壞自然;我們認為自己跟宇宙是一體的、連續的,這一點從那時候開始就是我們整個宇宙觀念的基本原則。
我們的人際關系也是如此。從夏朝到商朝,一直到後來的封建時代,我們都是以氏族、宗教的團體,而以地緣的團體來代替。因此,在人際關繫上,我們延續了宗教關系,而蘇末斷裂了,代之以地緣關系。其他,如文字應用、城鄉關系、財富累積等差別都是如此。
(選自《新華文摘》2005年第二期)
1.對「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文明社會的產生,不是技術革命的結果,因此「多」不利於社會文明產生。
B.中國文明社會的產生,不是商業貿易的起飛,當時社會還沒有這樣的商業貿易需要,因此沒有「多」的必要。
C.「多」造成社會財富的極度集中,不符合中國文明社會產生的要求。
D.「多」會破壞自然的和諧與平衡,這種不尊重自然的做法會影響人類的永續發展。
2.對「延續」這一中國文化的理念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延續」包含著這樣的思想:人與自然,與其他人,與整個宇宙是連成一體的。
B.「延續」即保持一種原始的生活狀態,因此商朝所用的農具延續了新石器時代所用的石頭、木頭、蚌器跟骨頭。
C.「延續」是一種連續性的宇宙觀,意味著應該維持和諧、平衡的關系。
D.「延續」這一中國的文化現象從文明初始階段就已經形成,它體現在生產工具、人際關系、文字應用、城鄉關系、財富累積等方面。
3.下列說法與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項是( )
A.兩河流域下游的蘇末文化促使工業革命的產生,推進了西方文化理念的發展。
B.西方式的社會文化理念是現代社會主流的社會文化範式,它影響全世界。
C.西方文明較之中國文明,就其特點看,更多地包含著一些錯誤的理念。
D.西方式的社會文化理念不僅影響著西方社會,也給發展中的中國帶來影響。
4.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連續與斷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異之所在,這兩種文化是可以互補的。
B.一個民族的文化理念,不是後期才產生的,而是從文明一開始出現就形成了。
C.人類文化造成今天這樣的環境變遷,是西方社會的發展所造成的,因此我們應引以為戒。
D.作者對工業革命導致環境危機、生態危機等問題的觀點持否定態度。
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共18分)
田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也。初平元年,義兵起,董卓遷帝長安。幽州牧劉虞嘆曰:「賊臣作亂,朝廷播盪。身備宗室遺老,今欲遣使展效臣節,安得不辱命之士乎?」眾議咸稱疇。虞乃備禮請與相見,大悅之,遂署為從事,具其車騎。將行,疇曰:「今道路阻絕,寇虜縱橫,稱官奉使,為眾所指名;願以私行,期於得達而已。」虞從之,虞自出祖①而遣之。既取道,疇乃更上西關,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間徑去,遂至長安致命。詔拜騎都尉,疇以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固辭不受。朝廷高其義。三府並辟,皆不就,願歸侍虞。得報,馳還。未至,虞已為公孫瓚所害。疇至,謁祭虞墓,陳發章表,哭泣而去。瓚聞之大怒,購求獲疇,謂曰:「汝何自哭劉虞墓,而不送章報於我也?」疇答曰:「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忠節。章報所言,於將軍未美,恐非所樂聞,故不進也。」瓚壯其對,釋不誅。
疇得北歸,率舉宗族他附從數百人,掃地而盟曰:「君仇不報,吾不可以立於世!」遂入徐無山中,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父母。百姓歸之,數年間至五千餘家。疇乃為約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又制為婚姻嫁娶之禮,興舉學校講授之業,眾皆便之,至道不拾遺。袁紹數遣使招命,又即授將軍印,因安輯所統,疇皆拒不當。紹死,其子尚又辟焉,疇終不行。疇常忿烏桓昔多賊殺其郡冠蓋②,有欲討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烏桓,疇獻掩其不備之計,遂大斬獲,以功封侯賜邑,疇固讓。太祖知其心,許而不奪。遼東斬送袁尚首,令「三軍敢有哭之者斬」。疇以嘗為尚所辟,乃往弔祭,盡將其家屬及宗人三百餘家居鄴。
(《三國志•魏書十一》)
[注]①祖:設宴送別。②冠蓋:官員。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朝廷高其義 高:贊賞,認為……高
B.直趣朔方,循間徑去 趣:通「趨」,奔向。
C.購求獲疇 購:購買
D.太祖知其心,許而不奪 奪:強行改變
6.下面的材料分別編為四組,都表現田疇「義」的一組是(3分)( )
①既取道,疇乃更上西關,出塞…… ②三府並辟,皆不就。
③謁祭虞墓,陳發章表,哭泣而去。 ④率舉宗族他附從數百人,掃地而盟。
⑤為約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 ⑥疇以嘗為尚所辟,乃往弔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7.下列對原文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田疇奉命出使,不事排場,輕裝簡從,避開大道,繞小路而行,順利到達長安,
完成了使命。
B.朝廷封官,田疇固辭不受,三府徵召,田疇也予以拒絕,這表現了田疇的政治遠
見:他已看出這個朝廷壽命不會太長了。
C.田疇率眾入山,一方面是為避開公孫瓚,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積蓄力量,為劉虞報
仇。他在徐無山中表現出很高的管理才能。
D.袁紹父子給田疇官做,他一律加以拒絕;而曹操北征烏桓,田疇主動出謀劃策,
其目的是藉助曹操的力量報他欲報之仇。
8.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今欲遣使展效臣節,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3分)
(2)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父母。(3分)
(3)疇以嘗為尚所辟,乃往弔祭。(3分)
第Ⅱ卷
三.古詩詞鑒賞(8分)
9.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好事近•漁父詞 朱敦儒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注】朱敦儒,宋高宗紹興十九年(1149年)辭官離開朝廷,長期隱居浙江嘉興。
(1)簡析詞首「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一句在全詞中的作用。(4分)
(2)詞的下片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懷?(4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0.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不見青海頭, , ,天陰雨濕聲啾啾。(杜甫《兵車行》)
⑵辛苦遭逢起一經, 。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⑶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 。(陸游《游山西村》)
⑷今也制民之產, , ;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六.語言表達與運用(24分)
1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3分)
A.時間真如行雲流水,申奧成功的情景彷彿就在昨天,轉眼間,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距離我們已經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報刊發行大戰硝煙漸起,有些報紙為了招徠讀者而故意編造一些駭人聽聞的消息,其結果卻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學貫中西,兼容百家,在諸多研究領域都卓有建樹,被人們譽為學界泰斗,真可謂實至名歸。
D.有段時間,滬深股市指數波動非常大,有時一天上漲幾百點,有時一天下跌幾百點,漲跌幅度之大令人嘆為觀止。
1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3分)
A.這幅圖片再現了身穿節日盛裝的姑娘們圍繞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歡,汗水浸濕了她們的衣衫。
B.根據義大利法律規定,貝盧斯科尼在總理任期內不能擔任俱樂部主席,否則他就有可能做有違公眾利益的行為。
C.只有當勞動與興趣、愛好乃至理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潛藏在每個人身上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D.我校這次為四川地震災區募捐的活動,得到了許多學校老師和同學的積極響應,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就募集善款三萬余元。
17.下列各句排序恰當的一項是( )(3分)
①「默契」的形成與發展是諒解、定勢、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②同時,因為有心理定勢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穩定性
③任何藝術的創作與欣賞之間都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
④諒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礎
⑤這種關系在藝術形式上的深刻表現之一,就是創作者與欣賞者之間存在著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於創作和欣賞雙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變,而是變動發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 B.③④①⑤②⑥
C.③⑤①④②⑥ D.③⑤②①④⑥
18.用「中國知識分子的第一聲尖厲、刺耳的吶喊」作文段的開頭和敘述的主體,重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要改變原意。)(3分)
孟子,性格銳利、強悍。在現實生活面前無奈地且戰且退的同時,爆發出中國知識分子的第一聲尖厲、刺耳的吶喊,為中國知識分子的領地豎立了原始的木柵欄。
中國知識分子的第一聲尖厲、刺耳的吶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參照下面的例句的修辭及句式特點,仿寫句子。(4分)
山水田園詩是鄉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幽雅,綠林、青山、落日、孤煙,盡收眼底;邊塞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的詩是倚天長嘯的一柄長劍,逸興遄飛,蜀道、飛瀑、美酒、芙蓉,縱情山水;杜甫的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為下面一則新聞擬一個標題,不超過10個字。(4分)
據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 美國一名男子因下雨天打傘遭遇的麻煩而突發靈感,發明出一種新型雨傘,可以幫助雙手完全「解放」出來,同時防止傘因風大而被吹翻。發明者將它稱之為世界上第一款不用手撐的雨傘。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這種雨傘名為「Nubrella」,發明者艾倫•考夫曼現年45歲,曾經是一名職業網球手。
這種雨傘打開成半球形,裡面裝有背帶,使用時將背帶套在肩膀上即可固定。只需輕按一個按鍵,雨傘就會自動打開。 這種新型傘用尼龍和鋁合金製成,其前端傘面採用熱塑性聚氨酯為材料,重約1.2公斤,售價30英鎊(約合59美元)。除擋雨外,這種防風的新型雨傘同時具有保暖功能。
考夫曼說,雖然戴上這種新型雨傘會讓人們的形象看上去「不佳」,但「當你在一個糟糕的天氣外出,不會有許多人注意你的形象」。
21.1984年,年已古稀的里根同年輕的蒙代爾競選總統。里根發表競選演講後,一名支持蒙代爾的記者向他發問:「您不認為在這次選舉中,年齡會成為問題嗎?」里根微微一笑後,答道:「我不打算利用我的對手年輕和閱歷不深這一點。」
記者的發問,貌似提出一個漫不經心的問題,實則有言外之意:里根年事已高,可能有精力不足、反應遲鈍等毛病,恐怕不能勝任總統這一職位了吧。面對記者這一帶有質疑和詰難性質的提問,老到的里根回答得十分巧妙,試點評里根這句妙答。(4分)
點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1.D(A、B、C三項的因果關系不能成立)
2.B(「延續」並不是要保持一種原始的生活狀態。)
3.D(A錯在「促使工業革命的產生」; B主流的社會文化範式認為人類的文化造成這樣的文化變遷——環境危機、生態沖突等問題,這跟西方式的社會文化理念有著密切關聯;C兩種理念只是不同,原文沒有說誰對誰錯。)
4.C(人類文化造成今天這樣的環境變遷,是與西方式的社會文化理念有著密切關聯的。)
二.文言文閱讀
5.C(購,不是一般的「購買」,而是「懸賞徵求」)
6.C(①表現田疇的心計,與「義」無關。⑤表現的是田疇的政治才能,也與「義」無關。其他4項都表現了田疇的「義」:②不就三府之「辟」是為了回報劉虞;③謁祭劉虞之墓,表現了不畏公孫瓚之權勢而一心向劉之情義;④與眾人盟,是為了給劉虞報仇;⑥弔祭袁尚,是違了曹操之命的,而之所以冒死弔祭,僅僅是因為袁尚曾經想征他為官,這是典型的「義」舉)
7.B(拒絕徵召,並非是出於「政治遠見」)
8.(1)現在(我)想派使者(去朝見皇帝),以表達我(對朝廷)的節操,可怎樣才能找到出使不辱使命的人呢?(「展效」,1分,譯為「表達」;「辱命」,1分,譯為「辱使命」;「安得……乎?」,1分,譯為「怎麼(哪裡)能夠得到……呢?」)
(2)選取一處幽深險要而又平坦的地方居住下來,親自耕種來養活自己的父母。(「營」,1分,譯為「選取」,譯為「謀求」、「尋找」、「建造」亦可;「躬耕」,1分,譯為「親自耕種」;「以」,1分,譯為「來」。)
(3)田疇因為曾經被袁尚徵召(而感恩),(聽到袁尚的死訊),就前往弔唁祭奠。(「為……所……」,1分,譯為「被」,譯為「受到(袁尚的徵召)」亦可;「辟」,1分,譯為「徵召」;「乃」,1分,譯為「於是」、「就」。)
三.古詩文鑒賞
9.(1)從內容上看,是作者遠離官場後的生活寫照,定下了全詞的思想感情基調。(2分)從結構上看,「出紅塵」是全詞的「詩眼」,統領全詞。因為「出紅塵」,才有了下文所描寫的悠閑自在、超然曠達的生活情景。(2分)
(2)詞的下片通過晚來垂釣時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鴻明滅等景物的描寫,展現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閑適寧靜的月夜垂釣圖(2分),表現了詞人對紅塵官場的輕蔑和不願同流合污的情懷,寄寓了作者堅持純潔高尚的操守,嚮往自由寧靜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
四.古詩文默寫
10.(1)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 ⑵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⑶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4)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五.現代文閱讀(一)11.「道德規范」實質上指清貧自守(安貧樂道、以清貧自傲)的人生准則(情操、境界等)。(2分,如果答「視富貴如浮雲」或「顏回安於貧困的生活」得1分)這種道德規范對藝術家的人生之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它是做人的根基(基礎、精神支柱等,意思答對即可)。(2分)
12.( ①傅聰能保持中國文人的傳統和超塵脫俗的崇高境界,正是傅雷「道德規范」教育的成功。②傅聰能走向世界藝術頂尖,是因為他有很深的中國文化功底,這是傅雷藝術熏陶的成功。③傅聰的藝術之路通向了自然,提升了他的精神境界,激發了他的藝術活力,這正是傅雷「崇尚自然」教育的成功。(6分,每條2分,但不一定非分3條作答,依從傅雷到傅聰的順序作答亦可,意思答對即可。)
13.(1)一反大家對鋼琴家慣常的關注點——「手」,用「鋼琴家的腳」為題,視角新穎(1分),能激發閱讀興趣(1分) (2)以「鋼琴家的腳」為題,能引發對鋼琴家藝術、人生之路的關注和探索(1分),從而突出「鋼琴家只有立足於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上才能站穩走好」這一中心主旨(1分)。所以這個標題是全篇的「文眼」。(4分,意思答對即可。)
14.本題可從肖邦的身世遭遇、藝術追求、音樂的特點,以及傅聰的身世遭遇、藝術素養和他對肖邦的理解等方面展開論述,不求全面深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肖邦具有高度的文化修養,但波蘭被德國佔領後,他開始了流亡生活,關山阻隔,有國難投,時刻處在痛苦的心境中,因此他的樂曲深刻地表達了他對祖國深沉的眷戀和無法割捨的愛。傅聰在父親的教育下,具有很高的道德修養和藝術素養,特別對李白、李後主的詞有深刻的理解,再加上他具有和肖邦類似的人生遭遇,因而加深了他對肖邦樂曲的理解,懂得了肖邦的靈魂,故他的演奏能創造了真正的瑪祖卡的表達風格。
(二)11.玫瑰花既象徵著生命,也象徵著愛情。小說開始時玫瑰花盛開是主人公生命的象徵,也是其新的愛情的象徵。末尾玫瑰的凋零,象徵主人公生命和愛情的消逝。
12.小說運用誤會法,情節上安排了兩重誤會(1分)(小說中,兒子因為誤會母親的用意而毀了兩家的幸福;母親因為一個誤會行動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丈夫死後,為了撫養兒子,母親有心答應親事,年輕不懂事的兒子一時沖動表示反對。但事後感到後悔,試圖暗地裡促進母親和同學父親的婚姻。年輕人的行事卻讓老師和母親產生了誤會。母親以為兒子反對自己改嫁,以為兒子不理解母親的犧牲而過早地陷入早戀。為了「挽救」兒子,母親准備找女孩談話,卻不幸遭遇車禍去世。(2分)這種誤會揭示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命運觀,寫出了人生的一種誤會和命運的誤會,令人扼腕嘆息。(1分)
13.小說一方面直接描寫人物心理,如寫母親和漆匠接觸後准備答應婚事時的心理就是通過內心獨白表現出來的。(2分)另一方面,還用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表現其心理,(2分)如寫母親向兒子透漏信息後,「兒子正在吃飯,一聽這話,小臉一下子就急成了紫茄子」,這個比喻就非常形象地表現了兒子內心的不滿與反感。又如寫親事說不成以後,母親在家「拿出披肩看呀看」的,寫出了母親內心的留戀和迷茫。(2分)
14.本題沒有固定答案,考生見仁見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比如可以歌頌偉大的母愛:母親打算再嫁,是為了更好地撫養兒子,決定不嫁時為了不讓兒子受委屈,都是以兒子為中心而犧牲自己的高尚行為。
比如可以批評母親的行為:一個人只活一輩子,完全犧牲自己的幸福不可取;更何況油漆匠是個負責任的好人,嫁給他既可以獲得自己的幸福,也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
六.語言表達與運用
15.答案為C。有了真正的學識、本領或業績,相應的聲譽自然就隨之而來。也說實至名隨。A項是比喻自然不拘執(多指文章、歌唱等)。B項是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D項是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
16.C A項謂語動詞「再現」後缺賓語,應在句末補上「的情景」;B項「有違公眾意志」或「損害公眾利益」; C項沒有語病;D項「得到了許多學校老師和同學的積極響應」改為「 得到了學校許多老師和同學的積極響應」。
17.C(先提出觀點,從而引出闡述的對象「默契」;然後按先總後分的順序介紹「默契」的特點。注意分析各句間的邏輯關系,並學會抓取關鍵詞。)
18.中國知識分子的第一聲尖厲、刺耳的吶喊是性格銳利、強悍的孟子在現實生活面前無奈地且戰且退時爆發出的,它為中國知識分子的領地豎立了原始的木柵欄。
19.(1)邊塞詩是大漠沙場的一彎冷月,清遠而瑰奇,黃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2)杜甫的詩是幽咽泉流中的一弦琵琶,憂憤而慷慨,風急、天哀、濁酒、涕流,腸熱黎民。
20.世界首款「免提傘」面世
21.這句看似輕松的答話實則有弦外之音:我有足夠的閱歷,有豐富的經驗,足可治國安民(2分)。這句話還指出了對手的弱點——年輕和閱歷不深,顯示了長者的寬容和仁厚——不打算利用對手的弱點,同時表達了他對競選總統的胸有成竹和從容不迫(2分)。里根的一句妙語,不露聲色地強調了自己的優勢,凸現了對方的劣勢,化解了記者的詰難(2分)
呵呵~~~~~~~~~~~~
呵呵~~~~~~~~~~~~~~~~~~~~~~~~
❻ 高中語文閱讀常見題型
高考散文閱讀中表達作用題的類型及解法
高考的大閱讀一般為精美的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和詠物散文。在文學作品閱讀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題目,其要求一般為:……的好處是什麼?……作用是什麼?結合上下文分析……表達效果。筆者姑且將這類題稱為表達作用題。近幾年閱卷中我們發現考生對信息篩選題大多得心應手,一旦涉及理解並進一步分析鑒賞,就茫然無措。
一、人稱表達類
可以針對某一人稱的運用命題,也可以針對行文中人稱的變化命題,或者針對稱謂的變化命題。如2006年高考遼寧卷豐子愷的《楊柳》第20題:文章對牡丹等花木的稱呼大多用第三人稱,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卻有兩處用了第二人稱,這樣寫有何作用?請賞析。
解題思路:
(1)確認人稱的運用或變化。
(2)了解每一種人稱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人稱的作用大致為:
第一人稱便於直抒胸臆,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和真實感。
第二人稱呼告抒情更強烈感人,便於情感交流,親切自然。
第三人稱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能從更多方面自由地敘述。
(3)結合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如上述題目可以這樣回答:改用第二人稱,將批判對象擬人化,形成一種面對面的質問之勢,使作者的態度更為鮮明,便於直接抒發作者對那些名貴花木強烈的厭惡之情。
(4)步驟:確認人稱+人稱的特點+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說明此人稱對表達主旨、中心的作用。
二、修辭方法類
針對一些運用修辭手法的語句命題。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朱成玉的《落葉是疲倦的蝴蝶》第12題:請指出「我看到了母親那對干癟的乳房,像兩只殘缺不整的討飯的碗,卻為我們討來了一生的盛宴。」這句話的修辭手法,並分析其表達效果。
解題總路:
(1)確認所用的修辭手法。這類語句作用題,首先要確認所用的修辭手法,在答題時點明所用修辭手法。
(2)明確答題方向。答題時,要明確每一種修辭手法的作用。一般說來,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擬人、誇張;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復;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
(3)確認修辭手法,明確答題方向後,結合文章內容、結構分析其具體作用,闡述其表達效果。上述題目可以這樣組織答案:這里用了比喻,這個比喻把母親耗盡生命為孩子創造幸福的內涵形象生動化了;凸現母親一生的辛勞,強調她為了孩子費盡心血,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激。
(4)步驟:點明修辭手法+修辭手法的作用+結合原文詞句進行分析在結構、內容上的作用+表達效果
(5)修辭手法的作用
1. 比喻 :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 借代 :使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引人聯想,以簡代繁,具體生動。
3. 比擬 :色彩鮮明,描寫形象,啟人想像。
4. 誇張:態度鮮明,引起共鳴;揭示本質,給人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5. 對偶 :句式整齊,節奏鮮明;便於吟誦,易於記憶;表意凝煉,抒情酣暢。
6. 排比 :前後聯結,結構緊湊;內容集中,增強氣勢;說理透闢,條分縷析;節奏鮮明,便於抒情。
7. 設問 :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反問 :語氣強烈,加重語勢,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9. 反復 :多次強調,突出思想,加深印象;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加強節奏感,增強旋律美,加強抒情感染力。
10. 襯托 :突現正面或反面事物,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11. 對比:總的說來,能使語言色彩鮮明。
具體地說:兩物對比——揭示好同壞,善同惡,美同丑的對立,使人們在比較中得到鑒別。一物對比——揭示事物的對立面,反映事物內部既矛盾又統一的辯證關系,使人們全面地看問題。
12. 雙關 使語言幽默,饒有風趣。使表達含蓄曲折,生動活潑,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14. 反語 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昵感情; 揭露批判,辛辣諷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戰斗性。
三、表達方式類
一般針對段落或篇章中具體的表達方式命題。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楊聞宇的《日月行色》第16題:本文開頭兩段的場景描寫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解題思路:
(1)確認指定語段所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
(2)明確五種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中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向。常見的表達方式的作用可以簡潔地表述如下:
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寄託感情;白描簡筆勾勒,簡潔准確傳神;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細節描寫准確傳神鮮明;插敘豐富內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敘後議論畫龍點睛,點明題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間接抒情寓情於景,物事含蓄。
(3)確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如上述題目答案可以概括為:①選擇的是一個日落黃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場景,突出了場景的寧靜與和諧,具有詩情畫意的意境美。②場景描寫與人物描寫融合在一起,人與景互為映襯,相得益彰。③景中融情,場景描寫融入了「我」和「她」約會時的喜悅之情。
(4)步驟:點明表達方式+分析文章語句+結合原文詞句進行分析在結構、內容上的作用+表達效果
四、行文段落類
針對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題。如:2007年高考江蘇卷雷抒雁的《麥天》第16題:「男人雖然不再耍鐮費胳膊,畢竟還是五黃六月,頭頂一團火球,身上汗不斷。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頭跌進夢鄉,搖不醒叫不應。麥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這些敘寫從全文結構看有什麼作用?
解題思路:
(1)確認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確段落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人手)。如下所述:開頭段統攝全篇,領起下文,渲染氣氛,奠定基調;過渡段承上啟下(或啟下);結尾段呼應前文,深化升華主旨,卒章顯志。
(3)結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如上例答為:強調麥天男人的勞累,為寫女人心疼男人作鋪墊;與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應;與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長剌剌躺在炕上……」一節的描寫相呼應。
再如:2007年江西卷汪曾祺的《泰山很大》第17題:「寫風景,是和個人氣質有關的」,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案就可以這樣組織: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承上啟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對上文不同文所寫泰山的歸結;另一方面它開啟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認為寫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進而轉入對泰山封禪的敘寫。
五、表現手法類
考查對文章的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能力。如2007年四川卷趙麗宏的《焰火的變奏》第14題:作者寫象徵喜慶的焰火,為什麼要從平靜的湖水寫起?
解題思路:
(1)確認所用表現手法。
(2)明確常見表現手法的作用。如下所述:象徵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揚抑在變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對比突出事物特點,使形象鮮明;襯托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特點;渲染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以小見大通過細小的事、景表現重大的內容主題。
(3)明確所用表現手法並結合文句內容作答。如上述題目答案可以概括為:以「靜」襯「動」,反襯了隨後施放焰火的熱鬧;湖水的平靜又與焰火的熱鬧相結合,共同表達了對世界和平、安寧、美好生活的肯定。
六、物象類
(1)宜從文章結構形式到內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對文章結構具體的思考角度如下:
結構:開頭結尾的策劃,詳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線索的貫穿,過渡照應的勾連,伏筆懸念的設置等。
(2)內容上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如2007年高考廣東卷遲子建《泥濘》第16題:文章在開頭花了不少筆墨描寫雪,這樣寫有哪些作用?
思考角度:(1)對內容的充實強調作用;(2)勾連上下文的線索作用;(3)主旨的深化升華作用;(4)寄託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為:突出了雪美麗與醜陋的兩重性(內容角度),從而為下文寫泥濘作鋪墊(結構角度),從寫熱愛雪到熱愛泥濘(思想感情角度)。
❼ 高中語文考試題型有哪些
一、單選(字音、字形、語序、文言句式、文學常識等)
二、文言斷句
三、文言文閱讀(課外)
四、現代文閱讀(議論文(或說說明文)、記敘文)
五、背誦默寫(課內)
六、作文(一般文體不限)
❽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型和答題方向有哪些
高考現代文閱讀解題技巧
高考現代文閱讀主觀表達題出現在試卷的第Ⅱ卷,是對學生篩選、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難度。無論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學生對這道題普遍存在著畏難心理,歷年高考這道題的得分率也都偏低。於是一些語文老師認為在這一考點上投入太多時間得不償失,不如把精力轉向那些更能見效的考點上去。誠然,想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無所作為,但從應試的角度看,使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把該拿的分拿到,應該是有可能的。如何讓學生把該拿的分拿到呢?筆者以為以下幾個環節在平時閱讀訓練中是不容忽的。
1、閱讀選文時要勾畫圈點。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一篇文章,如果從頭讀到尾不作任何標記,很可能讀後腦子里是一片空白,什麼印象也沒有,在這樣的狀態下去做題能有什麼好效果呢?閱讀時對文章中中心句、過渡句、關聯詞、指代詞等作勾畫圈點,不僅可以增加對內容的印象,還能大體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這些,解題時就得心應手了。如1997年高考題現代文選文中有這樣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說的從前的『散文的心』。」「從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從前的散文的體也是一樣。」「你想,在這兩重械梏之下,我們還寫得出好的散文來么?」如果我們在閱讀時能畫出這些句子,那麼在回答第26題「文中的『兩重械梏』分別指的是什麼」這一問題時,就能快速確定答題方向了。
2、審題時要一字不漏。
題目中每一個字(包括數字)都是有它的價值的,不然就不會寫到題目中。這就要求我們審題時不能漏掉一個字。千萬不能用掃視的方式審題,因為那樣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最好在心裡一個一個字的默讀題目,必要時要動筆作標記。審題時以下幾個環節不可忽視:
①看問題。要看清題目中有幾個問題,如果題目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問題,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問題或將兩個問題合而為一作答。1999年高考題第23題設置了兩個問題:「這篇《創造宣言》認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麼?為獲得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問題?」由於考場上的緊張,就有考生在做這道題時將第一問題漏答了,也有的考生將兩個問題合而為一作答,結果只能是漏答的不能得分,合而為一的也至多得到一個問題的分。
②看要求。題目上除了提出問題外,往往還對考生答題作出一些要求。題目中的一些要求往往限定了答題的范圍、角度、形式等,如2003年高考題第21題:「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並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其中的「結合鄉士情結」就限定了答題的范圍,而高考這道題的參考答案也正是緊緊圍繞「鄉士情結」這四個字來組織的。
③看分值。要看清並揣摩題目的分值。試題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須的要點。因為高考閱卷中是「踩點給分的」,而每個答案要點的配分如果不是整數會給閱卷帶來不便。所以答案所需要要點數應是能被總分值除盡的。如果分值是4分,那要點只能是1個,2個或4個,不可能是3個。如2003年高考題第19題分值4分,答案要點剛好4點,第20題分值4分,答案要點兩點,第21題6分,答案要點是3點。
④看有無字數限制。題目中如果有字數限制,那麼所限定的字數應該就是答案所需的大致字數,清楚了這一點,在組織答案時就要注意不能超過限定的字數,當然也不能比限定的字數少得太多,因為這樣恐怕會遺漏要點的。題目中如果沒有字數限制,那就要盡量多答點,閱卷時多出的要點是不扣分的。
3、確定答案所在區域。
這一環節至關重要,因為如果答案所在區域確定錯了,那就會全盤皆失了。確定答案所在區域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藉助題目本身的指定。有時題目上明確指定了答題的閱讀范圍,如2003年高考題第20題的題目是:「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寫的少年離家的情況有哪幾種?請概括說明。」在這一題目中就明確指定了答案所在區域是「第三段」。
②根據高考命題原則確定區域。高考命題人在擬定閱讀題時一般遵循這樣一些原則:1、盡量使考生能夠利用文中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材料。2、盡量照顧考生的閱讀和思考的先後順序。2、努力體現由語義理解到綜合分析的過程。3、努力組成內容由淺入深的系列。根據這些原則,答案應是隨著題號的遞增在文中呈從前到後,從局部到整體分布。
③找出題干中的相關語句在選文中提位置,向上下文搜索,並注意文中的過渡句、關聯詞、指代詞的提示。如2002年高考題第19題,題目是:「愈伯牙遇到鍾子期這個知音,為什麼會『萬分的興奮和感激』?」我們先找出「萬分的興奮和感激」在文中的相應位置,這樣答案區域大體確定在第二節。這句話的原句是:「這怎麼能不讓伯牙萬分興奮感激?」,從句中的「這」這個指代詞可以看出,答案應在此句的上文找。在這里,指找詞幫了我們的大忙。再如2002年高考題第21題,題目是:「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為千古佳話,但作者為什麼還要『唐突地勸慰他』?根據文意,簡要回答。 」我們首先找出「唐突地勸慰他」在文中的位置,在第三節,我們再看第四節的首句是「更何況伯牙學習鼓琴的道路實在是太艱辛了」,句中的「何況」這一關聯詞是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一層,是要更進一步說明「勸」的原因,因此第四節也應在答題范圍之內。如果不注意「何況」這個關聯詞就很可能遺漏答案要點了。
4、精心組織答案。
確定了答案所在區域後,剩下的事就是組織答案了。組織答案時以下三點值得注意:
①盡量用原文中的語句整合。根據高考命題特點,考生是應該能夠利用文中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材料的,歷年高考題的參考答案也都是對原文中相關詞句的整合。因此在答題時決不能脫離原文材料作出想當然的答案,應盡量用原文中的語句整合。
②弄清答案和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要增強用邏輯思維解題的意識。因為文學性文章盡管以形象思維為主,以情感取勝,但在解題時卻絕不可被情感左右,憑感答題,我們只能通過我們的理性分析,有根有據的從文中整合出答案。如2002年高考題第19題,題目要求回答伯牙「萬分興奮感激」的原因,那麼答案和問題之間應是因果關系。有的同學答:因為他遇到了知音,所以萬分的興奮和感激。答案本身確實是因果關系,但與題干問題對照,就會發現這個答案等於沒有回答,或者說是答非所問。還有的同學照搬了上面的句子,即:如此神奇地領悟和熟稔伯牙彈奏出來的裊裊情思,真像是變成了他的化身一般。這個答案確實與題干問題有了因果關系,但試想一下,一個彈奏者彈出的一支曲子中所蘊含的情思能被別人領悟和熟稔的現象多了,為什麼伯牙「萬分興奮感激」呢?其實是因為伯牙的琴聲「變幻無窮和神秘莫測」,一般人是聽不懂的。所以答案中還應把這一點歸納進去才能和題干問題形成完整的因果關系。
③選擇合理的表達形式。答案的表達形式是用句子還是用短詞?是用單句還是用復句?是用偏正短詞還是用動賓短詞?這些都得由題干問題決定。如2003年高考題第19題題目是:「從文中看,身上都給人們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這個題目實際上就是要我們指出「童年的烙印」所指代的內容,仔細研究一下「童年的烙印」的語法形式,發現它是名詞性短語,那麼我們可以確定答案的語法形式也應是名詞性短語。而高考命題組所提供的答案也確實是幾個名詞性的短語。
5、復查檢證答案。
這個環節往往被考生忽視,事實上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答案擬好後首先要做的是驗證一下所答是否是所問,防止答非所問的情況出現。其次,要通過復查來發現並更正擬出來的答案中的病句、錯別字。在這里特別要提出來的是,在試卷上答題前最好先擬個草稿,否則辛辛苦苦思考出來的答案語句不通,錯別字耀眼,那豈不可惜?
我相信,只要我們克服畏難心理,在以上幾個方面加強訓練,我們的現代文閱讀主觀表達題在高考中的得分率一定會有所提高
❾ 高中生要提高語文成績要買什麼試卷 針對高中考試題型 要有詳細的答案和得分要點還要有答題技巧
問:文科如何提升成績?有什麼辦法?
首先要搞清楚我們為什麼要學文科?康德的三個「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其實已給出答案,理科教人求「真」,文科教人求「善」,藝術教人求「美」。
文科是在思想上建樹一個人的品格和氣質,我想這是文科承擔的使命。尤其在當下社會,課堂上人文關懷的缺失,社會上人性的迷惘,導致分數至上、金錢至上、情感冷漠、親情淡化等現象在我們身邊廣泛存在。
這就要求我們文科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在作文、現代文分析、古詩詞鑒賞等方面在尊重文本分析的同時,也要跳出文本本身,對這篇文章所傳達的人文情懷進行講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在欣賞文本的同時,不僅感受到文字之美,更要感受到人文之美、情感之美、責任之美。
當學生感受到這種最深層次的「美」時,他的主體性也就漸漸培養出來,他感覺到他自我的存在,感受到自己不再是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能夠與整個社會進行交流的主體,他的自我存在感的增強,主體性的提高,會讓他從內心感受到自我成長,進而他會想也讓別人去欣賞這種「美」,用這種「美」去影響別人。
從自我主體性到自我價值的初步實現,青少年應當在初高中階段完成這一轉變,這是文科教師的責任,更是社會教育的責任。
文科如何提成績?這個問題現在變得簡單了許多。讓學生感受到文科之「美」,文科成績自然就不會差。文科之「美」來自對「善」的追求,來自對自我的反思和環境的反饋。
比如,中國的古詩許多是托物言志,詩表看似是描繪景物,實則以景抒懷,文字之美只為表,教師一定要把更深層次的內容挖掘清楚,使學生感受到詩人的情感變遷,進而探討這種情感在當下有無意義?如果有意義,這種意義在當下社會的具體表現是應當是怎樣的?
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是一種怎樣的情緒感受?從「看客」到「當事人」、再由「當事人」到「思想者」,這樣的反轉,會讓學生「身受」,進而「感同」,更進而去思考事件本身的時代意義和當下的意義,達到這樣的學習狀態,成績提升肯定不是問題。
具體的學習方法是戰術問題,為什麼學習文科是一個戰略性的問題,把戰略性的問題搞清楚,有個明確的方向,戰術性的問題解決起來自然會容易許多。
同時,這也是一個教學方法的問題,方法為內容服務,只要目標清晰,無論是啟發教學、情境教學、反思式教學等等方法都會為目標的達成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問:理科如何提升成績?有什麼辦法?
同上所述,理科追求的是「真」,要的是科學精神指導下的一絲不苟,以及對無限接近真理的渴望。自然科學研究的目的就是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在教學中如能達到華東師范大學馮契先生所言「化知識為德行,化理論為方法」的境界,這種高度的知行合一,是所有理科教師追求的至尚榮耀。
現實課堂上所能做到的「知行合一」就是習題訓練,通過知識點的鞏固練習,使學生能夠在第一時間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問題中去,並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通過教師積極的過程性評價,給予學生正向激勵,使學生喜歡學習、樂於學習,並能積極思考,成績提升自然不是問題。
理科教學從另一個角度就更是一場思維訓練,歸納、演繹、綜合、知識遷移、對比觀察等等能力的培養大多通過理科教學來完成,邏輯思辨也要通過理科的實例得以佐證。這一方面是理科的學科價值,同時也是學科知識的重難點所在。
以我所講授的初中化學為例: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通過實驗,我們要從現象到本質進行分析,要進行歸納整理。當上升到層面後,我們要進行演繹推理。
舉一反三,是最常用的理科思維方式,也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文科可以對一朵花進行贊美,理科採花的目的是為了編花籃,如何把所得知識進行總結後再創造,這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把知識整理好,串成線,把握好知識聯系的邏輯過程,其餘的,也就是簡單地記住知識點罷了。
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網路咨詢*新*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