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體現立德樹人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立德樹人
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起點,作為語文老師對他們道德的養成有責無旁代的責任。那麼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立德樹人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立德樹人
1、挖掘教材資源,有效滲透立德樹人教育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
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悄無聲息的進行德育滲透,立德樹人教育。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素材,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既要講授語文知識,也要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
如《桂林山水》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桂林山水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草地夜行》,讓學生體會到紅軍戰士頑強的革命意志和戰勝困難的決心,團結互助的精神;《詹天佑》,讓學生體會到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體會到自信心的重要作用,感受到為國爭光的重要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戰勝困難的決心,激勵學生將來建設祖國,奮發有為,爭做大國工匠。
2、加強朗讀指導,有效滲透立德樹人教育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朗誦聲情並茂、文質兼美的文章和韻律優美的詩歌,有利於他們體驗祖國文學的音韻美,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品味,並培養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重點段,從多次反復的朗讀中,激發他們的感情,使他們產生共鳴,從而體會到課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語文教學與德育滲透、立德樹人教育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華。而思想感情的升華,又促進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實現了語文能力與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在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立德樹人教育猶如春風沐浴大地,悄無聲息,如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既教書又育人。
3、創設情境教學,有效滲透立德樹人教育
中國古代哲學家張載說過:"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質疑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於"愛發問"的好奇階段,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各種有趣、有探索價值的問題情景,使學生迅速地進入課文預定的情景,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尋求正確的答案的同時,又進行了立德樹人教育。例如,在教《鳥的天堂》一課時,提出如下問題:(1)真有天堂嗎,你心中的天堂是什麼樣子的?(2)鳥會有天堂嗎?鳥的天堂又是什麼樣的呢?(
3)、如果沒有成片的樹木,會有書中描繪的"鳥的天堂"場景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意識到只要生活快樂的地方就是天堂。明白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只有保護大自然,大自然才會給我們最好的回報,從而認識到愛護環境,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再例如在講授《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首符合課文情調的樂曲,在課堂上製造出一種"庄嚴肅穆"的氣氛,然後教師再用語言導入正課。
這樣就很容易喚起了學生對周總理的哀悼之情。在講課文時,設計了以下問題:(1)、十里長街排滿了送行的人們,說明了什麼?(2)、人們目送靈車走過,表達了怎樣的情感?(3)、朗讀課文配以音樂,在你心裡的感受又是怎樣的?這些問題都是同學可以解決的,在解決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體會到周總理的偉大,人們的愛戴以及十里長安街送別悲慟的場面,從而在學生心目中產生對周總理的敬仰之情。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立德樹人
(一)突出小學課程立意指導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道德,似乎被社會中的各種價值觀和言論所左右,對於青少年往往是這種社會思想浪潮的影響者。這就要求現代的語文工作者,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如何辨析出社會中真善美。在語文的作文的教學中,多添加一些標新力意的的課題,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指導課題《面對摔倒的路人該不該扶》這個小議論文時,引導學生從多個方面就此類問題進行研究。使學生明確道德缺失和忽視的這種現實,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和變向思考。讓學生內心充滿對無良被扶者的鄙視,對膽小旁觀者的惋惜,對施以援手者的佩服,對既能堅持道義又有必要法律防範意識施救者的效仿之意,總之,學生既在構思時分清了論辯的角度,又收獲了思想的利器,實現了語文的立德樹人的責任。
(二)用心擬寫讀後感
語文的學習,最講究的就是對於課文的的理解和總結。所以要想在語文的教育中實行「立德樹人」教育,就必須要求學生對於道德素質文章的總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學生真正用心去寫讀後感,這樣在學會反思的過程中,也使得學生擁有辨析事物的能力。比如在學習雷鋒故事的課文時,教師就必須,積極的引導學生如可的學習雷鋒精神,和怎樣做到這種道德的修養。並且使學生寫關於雷鋒的讀後感,在學生書寫的過程中,便會潛移默化的懂得道德的重要。從而起到德育孩子的作用。
(三)精心組織活動
通過小學語文的課上活動,積極的促進學生進一步的對於道德觀念的認識,比如,在舉行語文演講的活動的時候,可以進行道德素質理論的演講,這樣極大的促進了學生對於道德觀念的認識,積極有效地起到了道德宣傳的目的和加深學生對道德觀念的意識。
(四)結合實際,以身作則
語文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當以身作則,應當為人師表,作為道德的先行者,遵守有關道德的規章制度,為學生作出表率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根本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和,「立德樹人」的成果。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立德樹人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實現立德樹人目標,在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點策略。
(一)給予學生學習自主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受教育傳統觀念的影響,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佔據教學主導權,在教學過程中側重於灌輸學習知識,將學生視為接受知識的一方,不注意關注學生的意見和想法,由此,學生容易產生為別人而學的想法,只要無人督促便懶於學習,倦於學習,討厭學習。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觀念和方法也在不斷地改變,將學習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並讓學生認識到這一事實,逐漸轉變學生學習觀念。小學語文內容豐富多彩,增加預習、課堂討論、情境教學等教學環節和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使學生轉變「教師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觀念,在與教師的討論學習過程中拉近師生關系
B. 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立德樹人的教
[yǔ wén]
語文
(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編輯
是語言和文學及文化的簡稱。包括回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答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一般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C. 高中語文的教學中如何立德樹人
根據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適當開展學習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中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效果更加明顯。
D. 淺談語文教師如何堅持立德樹人
一、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的必要性
「立德」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樹人」一詞最早見於《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隨著我國步入歷史新時期,「立德樹人」逐漸被確立為教學根本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是德藝雙馨的。教師要具有高尚的品行與廣博的學識,知識豐富但是又不能以學壓人。黨的十八大指出:教育的本質在於立德樹人,語文教學是素質教育當中很重要的一環,是對學生人格和個性進行鍛煉與培養的最主要手段。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立德樹人進行培養,在思想道德方面進行熏陶,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做人的基礎,所以語文教學中堅持立德樹人培養是極其有必要的。
二、作文教學中的立德樹人
評語可以說是作文教學當中語文教師是用所使一種無聲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導,它是用書面的形式進行表達的,所對口頭上一些隨意與拘謹的元素進行了過濾,將師生當面交流的一些弊端過濾掉了,說它是思想教育一點也不為過。初中生正值認知發展時期,思想較為活躍,看待問題有可能出現偏激,也有可能太過理想化。教師一句關切的問語,一句至理名言,或者一點點撥,對學生所起的效果都能如指路明燈一般,一句話點醒夢中人。老師中肯的評語,像盲人拐杖一樣,有引路作用,讓學生不再迷茫,把學生帶入一個五彩斑斕的新世界。
最近幾年來,人們思想觀念受社會思潮、價值觀念左右,而青少年又是最容易被感染的群體。如此形勢對初中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可以登高望遠,輔助學生對真善美和假丑惡進行辨別。作文教學當中,要從立意的角度對學生做思想教育與情感熏陶,引導學生用批判精神與悲憫情懷自覺對自身靈魂進行參省,對自己的真誠、責任感、高雅情趣與同情心進行反思;讓他們能夠對身邊的人與事客觀地看待,對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是非對錯加以分辨。
三、古詩詞教學中的立德樹人
古詩詞課程同樣對立德樹人目標的達成有重要作用。我們的偉大祖先擁有詩一般的智慧,他們用詩性目光審視周圍一切事物,結合詩性方式對生活進行表達與創造。我們從下面幾個角度談一下古詩詞課堂上把立德樹人融於其中的幾個辦法:
第一,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走入詩境,為學生樹立健康思想意識。詩詞精華可以用有限表達無限,短短幾句話就可以把讀者引入到詩境當中,而且讓人回味無窮。打個比方,像杜甫詩中所描寫的「一覽眾山小」,五個字就給人一種豪邁的氣勢,讓人感同身受彷彿和詩人一齊享受著登高遠眺的樂趣,還有年輕人朝氣蓬勃的韻味,讓人身心共同振奮。但是這所有的一切,和學生的想像力是分不開的。引導學生合理聯想,同古人交流,就會為學生健康心態的培養鋪好道路,達成立德樹人的最終目標。
第二,對古體詩詞形式特點進行掌握,輔助學生構建規則和自由辯證思維。學生遵紀守規是必然的,但是現如今學生自我感太強,宣揚絕對自由,不把他人利益和感受放在眼裡。學習古體詩詞形式特點進行掌握,可以輔助學生對規則和自由辯證關系進行理解,尤其對現今的學生可以說是大有好處。對唐詩宋詞的時候,教師要著重強調對詩詞的外在特點進行掌握,引導學生把詩詞看作文學游戲的一種形式,要時刻遵守游戲規則,句讀、押韻、半仄、對仗等都有一定規律遵循。這些嚴格要求不但沒妨礙思想自由發揮,反而是對學生思維和創造力的一種激發。通常學生對於游戲都有好奇心,對上述假定會感同身受,加上老師合理點撥與引導,時間久了,這種游戲方式就會對學生的價值觀有所影響,為學生以後步入社會,在社會裡面生存打下基礎,對立德樹人意義也進行了拓展。
結語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教育的根本,就在於立德樹人。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是當代我們國家教育事業向前發展的本質目標。初中教育對於傳統教育傳承具有歷史性使命,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把立德樹人的根本理論深植於心,運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的有效策略,為學生們樹立好典範,用高尚精神塑造學生,將扎實專業知識作為育人基礎,為全民族的偉大振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E. 樹人哪個語文老師的教學水平好
不全部是附中的老師~有二中和其他學校的~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補習的問題~樹專人很不屬錯~個人在那裏補過~政協是初中待過~要選擇的話首推世紀樹人~老師配置幾個補習班其實都差不多,勢均力敵~但是班主任和學校的管理還是樹人比較人性化~個人對那裏的老頭老太太產生了感情~被學校錄取後離開的時候向班主任道別~老人家親自把我送出來,還說了很多鼓勵的話語,至今難忘~
F. 初中語文教師以怎樣的心態立德樹人
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是中國源遠流長,綿延不斷所傳承下來的,中國人應繼承,內弘揚,讓其在世界容之林中綻放光彩,而語文老師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所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因素,因以朝陽的心態去培養學生,讓祖國的形象更加輝煌
G. 中學語文教學怎樣堅持立德樹人
《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要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那麼作為一名語文教學工作者,我們應在時代的引領和課改的要求下,擔起立德樹人的使命,進一步增強其德育意識,善於結合學科特點,並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因勢利導地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既學到學科知識,又接受德育引領,且以此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情感上親近學生針對我上面提到的學生,教師首先的走進、親近他們,獲得他們的認同。他們的內心是渴望被人關愛的。在日常的生活,他們滿足不了這種的需求。往往以另一種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願望。這個時候,教師需要的是耐心和寬容,而不是指責。作為一名老師,要從多面了解這個學生這樣做的原因,找准學生的病因,對症下葯。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冷處理。冷處理並不是不處理,而是隔一段時間,找准機會處理。
教學上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思想教育性,對學生的德育進行多方面的引導。
引導學生對成長的理解。有些課文題目是課文的精華。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鑒賞課文題目的寫作技巧,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涵,達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學習本課,結合課文的內容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通過閱讀,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在反復閱讀,和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要能夠根據課文理解,談談對成長的的看法。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成長是一個過程,它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暴風雨,或喜,或悲,或憂,或迷茫,或孤獨,或彷徨……面對這些要積極的對待,平凡也好,精彩也罷,都是成長。
教會學生用心體會身邊的愛。由於鄉村教師教育地對象多數是留守兒童,他們對父母,老師,同學之間的愛理解比較片面,膚淺。教師就要抓住書中親情類的文章,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提高他們對愛的感知能力。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不見一個愛字卻讓作者淚流滿面。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父愛!愛並不一定需要直白的表達,它也可以蘊含在一碗飯,一次擁抱,一個眼神,一次通話中……教師除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父子情深,還要讓同學回憶自己與家人相處的片段。父母雖然不能時時刻刻的陪伴在我們身邊,但是他們對我們的愛從來不會遲到,更不會遺忘。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除引導學生體會身邊的愛,更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國才有家,國是千萬家。沒有國,哪有家?初中語文教材中有關愛國課文的有《過零丁洋》、《黃河頌》、《蘆花盪》等。這些文章中反映勇抗外辱,有對祖國山河壯麗,物產豐富的贊美,有反映祖國歷史悠久的……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愛國主義整體。在學習這些課文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對背景資料的查閱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愛國主義精神。學習課文後,思考怎樣讓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時俱進?愛國不是一句口號,它落實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薩德事件引發的抵制樂天,你是怎樣看待的?這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使學生明白愛國要理性。
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語文課文都是經過層層精選的。在學習課文內容的時候,要善於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例如,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斑羚飛渡》這篇文章時,要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的教育。尤其是斑羚羊面對進退維谷的時候,為了種族的延續,鐮刀頭羊帶領全族做出犧牲一半,挽留一半的舉動是多麼的悲壯啊!是什麼讓一群羊這樣做?那就是集體主義精神!多麼的無私偉大啊!我們生活在一個班級里。班級就是我們的集體。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為班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日常的打掃衛生。做到了,你就是一個有集體榮譽感的人!你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學生。
總之,教育貴在以人為本。學語文,先學做人。語文教學非常內容,找准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讓學生在快樂中學語文,更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力求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