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班英語單詞蛋糕蠟燭教案
Cake
Candle
Teaching plan
② 小班科學彩色蠟燭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蠟燭燃燒的有趣現象,初步感知蠟燭燃燒與空氣中的氧氣有關。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
3、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在感知蠟燭燃燒現象的過程中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准備1、每組幼兒4支蠟燭,一個透明的大杯子,一個透明的小杯子,一個打火機。
2、蠟燭PPT活動過程(一)運用課件激發幼兒興趣,了解蠟燭的用途。
1、 師:今天張老師請來了一個小客人,是誰呢?(ppt1出示蠟燭寶寶)讓我們一起來和蠟燭寶寶打個招呼吧!
2、了解蠟燭的用途。
師:蠟燭寶寶帶來了問題要考考你們呢,請你們想一想,人們在什麼時候需要蠟燭呢?
幼:過黑黑的山林時,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師:小朋友們說得很對,蠟燭的用途確實很大,不僅可以給人帶來光明,還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呢!
(二)啟發聯想,初步感知空氣與蠟燭燃燒的關系。
師:那張老師請小朋友們仔細想一想,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將燃燒的蠟燭熄滅呢?
幼:用嘴巴可以把蠟燭吹滅、用扇子扇也可以將蠟燭扇滅、把蠟燭拿到外面讓風一吹也會熄滅、把蠟燭放在水裡就熄滅了……師:用杯子蓋上去能使蠟燭熄滅嗎?讓我們來試一試吧!
師:看,這是一根蠟燭,我們先要把他點燃,需要用什麼?(打火機)小朋友用打火機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安全,打的時候離頭遠一點。我們還需要用到杯子,杯子蓋上去的時候也有注意,不能碰到蠟燭,輕輕的蓋上去。(設置一點小懸念)師:發生了什麼事情,蠟燭竟然熄滅了,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呢?
2、幼兒分組操作實驗。
老師幫助有困難的孩子打火,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並仔細觀察。
3、引導幼兒之間交流實驗結果。
師:這個辦法能讓蠟燭熄滅嗎?(能)那你們知道為什麼杯子蓋到燃燒的蠟燭上,蠟燭會熄滅呢?(請幼兒說一說)師總結:原來蠟燭燃燒時需要空氣中的氧氣。當我被杯子蓋住後,裡面的氧氣就會越來越少。最後氧氣沒有了,蠟燭也就熄滅了。
師:噢!原來蠟燭燃燒需要什麼?幼兒:氧氣 。
(三)引導幼兒自主探索,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蠟燭燃燒的有趣現象。
1、師:小朋友,蠟燭身上還有許多有趣的秘密呢!你們想知道嗎?(想!)那你們看一看張老師又准備了什麼?
幼:2隻蠟燭,一個大玻璃杯,一個小玻璃杯。
師:如果我同時點燃2根蠟燭,同時蓋上不一樣大小的杯子,會發生什麼奇跡呢?你們猜一猜,哪個杯子里的蠟燭先滅,為什麼?
師:請你去試一試。
2、幼兒再次操作,老師指導並問觀察到的現象。
請幼兒自由回答,老師再總結:小杯子里氧氣少,先熄滅,大杯子里的氧氣多,後熄滅。
師:這個實驗好玩嗎?老師還留一個更好玩的實驗給小朋友,如果把一長一短的蠟燭放在同一個杯子里,那哪只蠟燭先熄滅呢?帶著這個問題請你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研究吧,明天把結果告訴我。
③ 蠟燭 公開課教案 這是一支怎樣的蠟燭
蠟燭曾是人們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點昏黃的光往往勾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同學們知道有哪些描寫蠟燭的詩句 嗎?(�6�7)這些詩句寄託了人們無限的情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 蘇聯作家西蒙諾夫的《蠟燭》,又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讓 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大家已經預習過這篇文章了,是嗎?好的,就請同學們用「這是一支 的蠟燭」句式來說說自己的 閱讀感受。 重點品讀: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 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不舍 得用,珍藏到今天。 為什麼要點燃這么一支蠟燭呢?(為了祭奠、哀悼逝去的紅軍戰士)怎麼點燃的?容易嗎?之前要做哪些准備呢?(走進方場、處理彈坑、 儀式、掩埋、)下面就請同學們找出老婦人點燃蠟燭的場景 點第一支蠟燭的場景(找、品、讀、情) 設想老婦人的心理活動四.羅列寫蠟燭的句子,讀,為什麼點燃蠟燭?為什麼點了第一支還 點第二支?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為了祭奠、哀悼逝去的紅軍 戰士) 還有哪裡描寫了蠟燭呢? 重點研讀下面這個片段: 對比表達效果: 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 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 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 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 對比效果、讀、為什麼這么處理?齊讀。 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正如兩國軍民的情誼不會熄滅一樣。 結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一切有形的東西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毀滅,而一支蠟燭卻照亮 了戰爭的一角,這一點明晃晃的燭光告訴我們要和平不要戰 爭是全世界人民的心聲。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 和老婦人一起祈禱:和
④ 幼兒園大班關於音樂《蠟燭》的教案
【教學目標】 1、明確文章的六要素,把握全文。 2、學會用細膩的外貌、動作、細節描寫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3、通過朗讀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語言,感受各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用血肉凝結的情誼,熏陶學生的道德情操。 【教學重難點】 1、分析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 2、體會主人公對戰士深厚的情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准備】 1、學生: 預習課文(早讀課朗讀),積累字詞,查找相關資料。 2、教師: 了解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和南斯拉夫解放戰爭的史實,弄清課文所牽涉的歷史背景。 【教學方法】 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輔導為輔,討論法、問答法、點撥法、朗讀法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開門見山) 本文的是一件十分普通的東西──蠟燭,誰能告訴我蠟燭有何作用? 師:蠟燭的最大作用就是照明,然而在本文中它又被賦予了什麼意義呢? 二、介紹相關背景資料(作者及文體) 請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1、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 2、南斯拉夫解放戰爭的史實。 三、閱讀課文,整體把握 學生朗讀課文(默讀),理清這篇文章的記敘要素: 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4年9月19日 地點: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岸 人物:老婦人瑪利•育乞西、蘇聯紅軍士兵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蘇聯紅軍戰士在南斯拉夫國土上犧牲了,南斯拉夫母親不顧槍林彈雨,以驚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愛的結婚花燭點在烈士墳頭。 四、品讀課文,理解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 1、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關老婦人的片斷,齊讀。 2、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未說一句話,作者通過行動描寫來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要求學生展開想像,推想文中老婦人的心理活動。 揣摩人物心理活動,進行練筆。 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心活動都是通過她的動作、細節描寫表現出來的。細讀文章中的這段話,設想一下段中表現的老婦人的心理活動,並用一二百字寫下來。 「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庄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後,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士兵。」 (引導學生從老婦人對蘇聯紅軍戰士的崇敬與熱愛以及對失去戰士的悲痛心情等來描寫。) 如: ⑴老瑪利•育乞西看著那戰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麼人。可是附近一帶,不用說人,連一個活東西都沒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過了四天的那一隻貓也被剛才炸起來的磚石碎片砸死了。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後,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裡摸出件什麼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想告訴人們什麼?「她想了半天」,心裡是怎麼想的? ⑵她穿過方場,到了那戰死的蘇聯士兵身邊,她用力把那屍身翻過來。看見他的面孔了,很年輕,很蒼白。她輕輕理好了他的頭發,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彎過來,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後,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 德國人還在開炮,可是跟先前一樣,那些炮彈落得離老人很遠。這樣,她坐在那裡,靜靜地,一小時,也許兩小時。 老婦人為什麼要這么做?她做這一切時心裡是怎麼想的?「她做在那裡,靜靜地。」她想了些什麼? ⑶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庄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老婦人為什麼不說話?為什麼鞠躬? 3、揣摩語句,體味文章豐富的意蘊: ⑴做好了墳堆後,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捨不得用,珍藏到今天。(為什麼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交代蠟燭的來歷,表明這支蠟燭的珍貴,有著特殊的意義。表明老婦人的至情至愛。 ⑵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這里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麼特殊的意味?) 這里提到圍巾的顏色「黑色」,暗示戰爭的殘酷,表明老婦人對失去蘇聯紅軍戰士的悲痛之情。 ⑶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這段文字如果改寫「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同原句比較一下,說說原句好在哪裡?) 原句渲染了戰火紛飛,突出了蠟燭的珍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南斯拉夫母親蘇聯紅軍為親人,她的恨與愛是那樣深沉。改句過於平淡,表達效果顯然不夠。 ⑷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