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備課反思怎麼寫
。。。
⑵ 教學後記與反思有何區別
教學後記是下課後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自我評析和反省。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里的「省」是指回顧、反省、檢查自己一日之內的所作所為,有無不足之處,以便改正自己的行為。《學記》中也有「學然後之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我們今天所說撰寫教學後記,就是指回顧檢查自己教過的課,寫出教學分析,找出不足,久而久之便能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後記是教學工作的一部分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對本節課的自我評價,對這一環節,應與備課、上課一樣,一絲不苟,認真回憶該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有可能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從而對知識、技能、技巧等缺漏情況了如指掌,有的放矢的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長期堅持,不僅能總結積累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還能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
撰寫教學後記,對我們每一位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更為有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有些教師的教學後記,在課前就寫在了備課筆記上,也有的教師只寫幾筆,就了事,沒有什麼東西。那麼如何撰寫教學後記哪?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要「精」即簡單扼要。教學後記不是長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賬,而是對該課的「實況」的回憶,對課堂上每一環節(如:教師的示範操作、講課中的語言、操作要領的敘述、對學生的指導等等),通過表象,找出內在的規律,進行初步歸納和取捨,講課中「成功」與「失敗」扼要記錄下來。做到有話則長,無話則段。言簡意賅,即「精」。
二要「緊」即及時,有時課上出現的一些情況,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淡忘。所以最好是在授完課後趁熱打鐵,及時記下教學過程中的靈感,如果時過境遷,在追補記憶,效果就相差甚遠。因為靈感只是一瞬間,情消意散,靈感就不「靈」了。
三要「重」即重點突出。寫教學後記,要在課時計劃的指導下進行,在課前備課時要按預先打算進行,在教學上要搞點什麼研究探索,事先有個考慮,這樣在教學時就會注意,留神在寫教學後記時才能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對於那些嘗試和探索的實驗項目,應重點記錄,使其成為再實踐的第一手材料。如勞技課中的試驗教材《室內花卉栽培技術》中的「蟹爪蘭的嫁接繁殖」教師通過錄像先介紹嫁接方法,然後讓學生實踐,並讓學生總結嫁接步驟,這一教法是成功的,並收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那麼就可以記錄下來,並總結這一教法的長處與不足,以便改進。對於日積月累的大量「教學後記」材料,要進行歸納總結、概括,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便摸索教學規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要「全」即全面。寫教學後記,要把內容記錄完整。大致包括五個方面內容:
(1)對教材的理解。教師只有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整體把握教材。寫教學後記時,要檢查教學目標是否達標、教學任務是否完成、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教材中的思想內涵的挖掘是否深透、教學時間安排、板書設計是否合理、自己的素質有無欠缺、教學的實際效果與備課的設想有無差距等等原因分析。
(2)教法的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教學手段選用是否合理、科學,是否有啟發性、趣味性、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在組織教學上是否寬嚴適度(如教師對偶發事件的處理方法、學生的不同意見等),集中指導與個別指導的時機處理是否得當等等。
(3)學生的反饋和建議。要寫好教學後記,也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傾聽學生的反映和建議,搞好調查研究, 摸索學生的思想,不斷探索該時代的學生心理特徵。
(4)學習有關的業務材料,以豐富自己頭腦,提高理論水平。
(5)寫點滴體會。通過教學後記的編寫,把零散的經驗教訓積累起來,便能形成寶貴的經驗。
正如朱熹所說:「夫子教人零零星星,說來說去,合來合去,合成一個大事物。」這句話是說:孔子平時教弟子之言,似乎非常細碎,各不相干,但積久之後,就會感到這些零星的東西交織編串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從而學會歸納總結。我們在教學之後,編寫教學後記,每一節課的教學後記都是零散的體會和經驗教訓,久而久之,這些點滴的經驗教訓和體會,便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教學規律,這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乃至所有善於總結經驗的人,都是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和不可缺少的環節。
什麼是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的內涵
作為一個日常反思概念,人們容易將「反思」等同於「反省」,在這個意義上,反思就是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國,「反省」觀念由來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觀念並強調士人的內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人們一直強調通過反省來促進自身的發展。而最先把反思引進教學過程的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們怎樣思維》中認為,反思是「對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識形式,根據支持它的基礎和它趨於達到的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積極的、堅持不懈的考慮。」
而反思性教學這一術語的正式出現,主要得益於美國學者斯岡1983年發表的著作《反思實踐者:專業人員在行動中如何思考》一書的影響。在書中,斯岡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學習的過程,反思性教學的問世是對將教學改革簡單地貼上成功或失敗標簽的超越。我國學者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教學反思,是教師通過對其教學活動進行的理性觀察與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的活動。反思是取得實際教學效果並使教師的教學參與更為主動、專業發展更為積極的一種手段和工具。教學反思是分析教學技能的一種技術,是對教學活動的深入思考,這種深思使得教師能夠有意識的,謹慎地經常地將研究結果和教育理論應用於實踐。教學反思的目的是指導控制教學實踐,經常性的教學反思可使教師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研究型。教學反思是對各種有爭議的「優秀的教學觀」進行深入地思考並依次做出選擇,是對教育觀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
這里所說的反思與通常所說的靜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個人獨處放鬆和回憶漫想,而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師合作進行。另外,反思不簡單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
二、教學反思的意義
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舊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為就很難改變,其結果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確與否是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正確的理念導致正確的行為,錯誤的理念導致錯誤的行為。如果一個教師的教育理念陳舊、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後的話,那麼,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對學生的傷害往往越大。為此,教師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應該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轉變,只是對行為加以矯正,當然這對行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習慣化的不合理行為還會經常出現。教學反思的意義在於它著眼於教師知識結構中的實踐性知識的獲得、擁有和改善,反對和批判傳統教師培訓模式中只注重對教師的一般性知識的傳授,如對公共知識、專業知識(所謂本體性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所謂條件性知識)的佔有和相應學歷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實踐性知識——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知識。而這類知識的獲得,因為其特有的個體性、情境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特徵,要求教師通過自我實踐的反思和訓練才能得到和確認,靠他人的給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實踐證明, 凡善於反思, 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 其自身的成長和發展的步伐就會加快。在教學中,一旦教師熟悉教材,
特別容易陷入機械重復的教學實踐中, 處在經驗性思維定勢、書本定勢、權威定勢和惰性教學之中。因此,開展教學反思,
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主體的發展特別重要,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會努力的去發展自我, 建構自我,
對自己的發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不斷發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多進行教學反思,等於在本來沒有窗的牆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還多了一個頭腦!
三、教學反思的類型和方法
我們盡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教師和學生配合得天衣無縫,探索式、討論式、自學式等等操練樣樣俱全,加上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在實際教學中能夠針對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行為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反思,開展反思性教學的教師並不多,好多教師還是憑著自己有限的經驗進行簡單重復的教學實踐。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考試形式上呢,還是將教學注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和控制?這是現代教育思想轉變的重大原則問題。當然,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個標準的模式,因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確定性,反思只能針對具體問題、根據實際情況而在可能的條件下展開。
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現把反思類型和反思方法結合在一起作簡要介紹。
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橫向反思和比較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個體反思和總結法,「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中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集體反思和對話法,集體反思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它注重教師間成功的分享、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有助於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能使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並獲得對問題解決的廣泛途徑。教師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記錄所看到的情景。還可以用攝像機將教學活動拍下來,組織觀看。每個觀摩的教師都寫教學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學實踐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後共同研討,重在針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進行團隊反思,每個教師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即使出現認識上的沖突,也是一個智慧碰撞和切磋學習的機會。」
[4]
注重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對話是反思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反思不僅僅是「閉門思過」,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也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這是由教與學的社會性本質所決定。除了同事之間的集體反思外,還可請教育教研學者介入,提出有促進性、針對性的建議,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從而獲得更新、更全面的認識。
四、教學反思後的重新構建
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我的重新構建。教師構建自己的認識方法,構建自己對各種事物和觀點的理解, 構建自己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
能夠比較客觀看待自己的教學過程, 發現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然後尋找解決的辦法和策略,
再監測實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對教學的客觀評估。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學生, 並且更好地理解教學過程。教師的主動建構過程中,
理論知識與經驗知識是相輔相成, 處於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這種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教師才能成功地建構自己。
⑶ 學習《備課說課觀課議課與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
最近讀了《備課說課觀課議課與教學反思》一書,覺得收益非淺,也因此產生出了寫讀書體會的沖動。
平時,常常聽到老師們說工作很累,備課累、上課累、批改作業也累。這其實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造成的!在傳統的備課里,往往花很多時間來寫(本質是上抄)教案,而這些教案對上課卻是幫助不大,它的功能主要是應付學校的檢查;課堂上的教學,雖然教改喊了很多年,喊著要把課堂還給學生,但直到目前,大多數老師仍採取傳統的滿堂灌的形式,把知識生硬地塞給學生,而不是想方設法引導、啟發學生如何去獲取知識;為了鞏固又要布置許多的課外作業。如此一來,學生、老師均在忙碌中度過一天又一天,不累才怪。
書中的許多案例,都很詳盡地剖析了新課程下的備課、說課、觀課和議課的過程。案例里老師們的做法,表明他們已經很好地理解了新課程下的教學規律,理解了「以學思教」的思想,他們把自己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知識的引導者。從備課中的精心准備和設計,到優化課堂教學,創設情感氛圍等諸多措施,使學生參與了課堂的教學,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地探索求知,把課堂真正的還給了學生,課堂的效率與傳統的教學不可同日而語。
讀完這本書後,我對新課程下的教學規律、課堂操控方面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也明白了教師的人文素養對學生的深遠影響。不過這本書使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老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促進教師成長的階梯,是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師人文素養的一個有效途徑。如何進行反思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教學觀念的反思。教師要運用新的教育理論來反思和檢驗自己已有觀念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要敢於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質疑,挖掘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二、教學行為的反思。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對教學觀念、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進行反思,還要從教師角色地位、教育教學知識內容、教育教學活動組織與開展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等方面進行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並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矯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三、教學效果的反思。教師講課後要對自己的教學成敗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的辦法。通過「由教反思到學、由學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誤,由失誤反思到發展,由現象反思到本質」的多次循環,教師的教學實踐就會更合理、更優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不單單是教師要反思,學生的學習也要反思,學習了某一知識、某一技能,自己是否已經掌握了呢?如果做不出題目,是哪方面理解不透呢?會做題了可以說明你真正掌握了嗎?如果題目有了變化,你還能不能很快而且正確的解決它呢?這些都需要學生進行反思。學習新知識後需要反思,做題後也需要反思。只有不斷的反思,才不會自滿,才會不斷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而學生一開始是不會反思的,所以引導學生學會反思也是教師的職責和義務。只有善於反思的學生,才能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⑷ 反思怎麼寫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十全十美,更找不到沒犯過錯的人.一個人犯了過錯,通常都會自我反省,但有些人只是口頭上隨便說說,敷衍了事,卻沒去躬行實踐,那反省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一個人不但要會學習做人,更要會犯錯時自己反省,檢討,並確實的做到.
做錯事要反省,那到底要反省那些事呢 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中去發現.像平常時待人是否親切有禮 做事是否腳踏實地 求學是否認真上進 …..等.如果可以做的到,那就要繼續保持,如果做不到的話,就要虛心的請教別人.吸收別人的長處,改進自己的缺點,這樣的話你沒有十全十美,至少也有十全九美吧!
現代的社會中有很多青少年自以為是,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總是抱著「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心態,因此常會看到兒子殺父親,原因只是為了區區的小錢,還有...等不法的行為.雖然到了監獄才後悔,反省,但將來出了監獄之後,難道真的可以保證不再重蹈覆轍了嗎 所以做錯事後要銘記在心,千萬不要左耳進,右耳出,要做個新世代優秀的陽光少年
生活中最需要自我反省,倘若你在取得一點成績之後自我反省一下,那麼你將取得更多的成績,可是自我反省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
成績出來了,我此時手中拿著成績單,腦子里一片空白,怎麼回如此的差呢?我獃獃的望著成績單回想起以前。
那是初二升初三考試前的日子裡,我比別人多付出了許多努力,終於在考試里我超長發揮一舉奪魁,坐了初三的第一把交椅。
自從我那次之後,上課不注意聽講,下課下完成作業,更不用說比別人更努力了,而且還跟一些學習不好整天惹事的人摻和,老師們見我這樣怕我退步找我談話,可是我只當耳旁風,還以為老師和我過不去,之後依舊我行我素,還玩還玩,沾沾自喜,自以為是,可是時間卻從我的放盪中飛逝。
終於又一次的考試來臨了,我本以為可以輕輕鬆鬆的,可是我錯了,每一道題都似曾相識,這時想起老師們的那些話,我真是後悔也來不及。尤其是班主任的那句:「你該好好反省放行了。」更使我難受。
「叮呤……」鈴聲把我從思索中拉了回來,我想我確實應該反省了,倘若我課上認真聽講,那些題能似曾相識嗎?倘若我及時反省我能墮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嗎?想想以前那個我,再想想現在的我,我真是變的太快了,我又很慶幸這次讓我失敗了,使我反省了,能及時改過,及時努力去追回我以前的時光。
這件事之後,我得到了一個道理:「你若想做一個成功的人,那麼你就必須經常反省,不要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自毀前程」朋友請記住生活中最需要反省!
⑸ 《現在的我能做什麼》教學設計反思及評課:集體備課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幫助學生感受父母的辛勞,從而懂得要為父母分擔家務,做家庭的小主人。
能力: 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對家庭和生活的初步責任感。
知識 :幫助學生認識哪些事情是我們能做的。讓學生感悟會做的事堅持做,不會做的事學著做。
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感受父母的艱辛。
2、認識現在的我應該做哪些事,並能做到「會做的事情要堅持做,不會做的事情要學著做,麻煩父母的事情不要做。」
教學准備:
教學課件、課前觀察自己的父母一天能做多少事,體會父母的辛勞。
教學過程
一、 猜字激趣
出示:甲骨文 家 猜猜這是什麼字?
是的,這個字就是「家」(甲骨文變化成楷體「家」)。
二、辛苦的爸爸媽媽
1.如果把家比作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小朋友們,你認為在你的家裡是誰撐起了它,使它充滿了生機呢?
是的,爸爸媽媽用愛與責任感為我們營造一個溫暖的家,他們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很多。
2.你們知道你們的爸爸媽媽在一天中都做了哪些事嗎?請同學看《胡政媽媽的一天》。說說胡政媽媽的一天都做了些什麼?你有什麼感覺?
解說詞:早上5點半,天還沒亮就要起床了,把兒子要帶的熱水燒好,為兒子做好熱氣騰騰的早餐,准備兒子要穿的衣服,再幫兒子檢查一次學慣用品是否帶齊,6點半料理兒子起床、吃早飯,7點20分送兒子上學。之後,急急忙忙坐公交車八點趕到雕庄單位上班。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每天8點30半到醫院上班,幫助病人做B超和心電圖,檢查身體。下午再趕到街道世代服務室上班,整理檔案。5點30分下班去菜場買菜,因為單位離家很遠,到家差不多都6點30半了,忙著洗菜、淘米做飯。晚飯後檢查兒子作業、了解他的學習情況,幫孩子整理書包。有時,兒子還不太聽話,特別費神。8點半兒子休息後,再去洗碗、拖地、洗衣服。做完這一切都9點半了,自己才能坐下來學習,給自己充電。經常忙到11點之後才能休息。夜裡,還要幾次出來給兒子蓋被子。
看了以後有什麼想說的?
3.課前老師布置小朋友們回家觀察了解了,誰願意來匯報一下你的爸爸媽媽一天都做了些什麼,你覺得你的爸爸媽媽一天下來怎麼樣?
4.聽了小朋友們剛才的匯報,老師彷彿看到了一幅幅爸爸媽媽為了我們的家日夜操勞、辛苦奔波的場面,也感受到了爸爸媽媽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這讓我想起了一首歌《母親》,我們一起來欣賞。
三、講述
1.歌中唱得多好!冒著雨頂著風送我們上學的小雨傘,那是爸爸媽媽的愛;我們生病時心痛焦急的淚水,那是爸爸媽媽的愛;輔導我們功課時不厭其煩的講解,那也是爸爸媽媽的愛;教導我們做人時句句諄諄的教誨,那還是爸爸媽媽的愛。爸爸媽媽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我們,無時無處不在牽掛著我們。想過嗎?小朋友們,現在的我能做些什麼(大屏幕出示課題)來表達我們對爸爸媽媽的愛呢?
2.現在的我能做些什麼呢?我能——
學生說說:整理書包 帶齊學慣用品 整理房間 獨立完成作業 梳頭 上學 早點起床 洗碗 洗衣服 穿衣 洗澡 洗臉洗腳 睡覺等
出示:幻燈片
在這些事情中哪些我們已經會做了?
出示:
a、晚上,如果我的作業做得又快又好,爸爸(媽媽)就能 。
b、如果我能早點起床,爸爸(媽媽)就可以在家喝碗熱粥,就能 。
如果我能( ),媽媽(爸爸)就可以( )。
把作業做得又快又好,早點起床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會做的,我們會做的事情要堅持做,這樣就能減輕家長的負擔。
出示:會做的事情要堅持做
還有很多事情我們不會做。比如:整理房間,洗衣服等等,其實學會這些事情很容易的。就拿整理房間來說吧。你會把桌子擦乾凈嗎?你會把你的玩具放到指定的地方嗎?……把這些事情做好了,房間也就整理好了。瞧,學會整理房間不難吧。你們擁有一雙非常勤勞能乾的小手,老師相信,在不久你們一定能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得很漂亮,到那時,老師希望能榮幸地成為你房間的第一個參觀者,同意嗎?其他事情也是一樣,肯定難不倒我們同學的。
d、如果我能自己整理房間,媽媽就能 。
e、如果我能自己洗衣服,爸爸媽媽就可以 。
師小結:看來會做的事堅持去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不但能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同時也能鍛煉我們自己,還能從中獲得快樂呢。
還有一些事情,卻是我們不能做的,看:出示:麻煩父母的事情不要做。有哪些是麻煩家長的事情呢?叫家長送學慣用品、送紅領巾;媽媽辛苦做好的早餐,不對胃口不想吃,亂發脾氣;跟同學發生矛盾,經常闖禍;在外亂吃東西等給家長添麻煩。我們一定不做小「麻煩」
三、實踐感悟
1.連連說說。
師:其實在生活中,一杯熱熱的茶、一條擰乾的毛巾、一句舒心的話,都會讓爸爸媽媽感受到我們的愛,所以今天的我們要做媽媽的,要做爸爸的……,要做爺爺奶奶的……,請小朋友們拿出筆來連一連,並說說你的做法。
師:好,從今天起,我們——(出示三句話,讀一讀,)不再麻煩好爸爸好媽媽,讓我們齊唱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
四、總結延伸
師:爸爸媽媽用他們的辛勤勞動為我們營造的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我想如果我們小朋友做樹上的一片美的葉子,為家庭的大樹輸送營養,這棵大樹一定會更加地蒼翠蔥綠,並且碩果累累!
反思:
《現在的我能做什麼》本人設計的這一節課,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盡量少給家長添麻煩,關心家庭生活,願意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的要求,我設計了猜字謎、歌曲、情景在線等活動環節,引導孩子們主動參與、思考、討論、合作、交流、表達,在活動中改變自己和完善自己。針對本課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及師生的表現,做教學反思如下:
1、課前讓孩子們自己觀察父母一天所做的事,了解他們清晨、上午、下午、晚上為家庭、為工作的辛苦勞累,再次感受現在的我,雖然上三年級了,但是好多事情還要父母操心。根據班級學生的情況及教材特點,對教材作了重新處理,製作了《胡政媽媽的一天》照片故事。把教材第二板塊重新梳理:能做的事情要堅持做,不會的事情要學著做,麻煩父母的事情不要做。這樣條理更清楚,要求更明確。易於學生明理導行。
2、導入新課:猜字謎的游戲(甲骨文的「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
3、在活動中,播放《母親》這首歌曲,讓孩子們在歌聲中體會、感受母親以及長輩他們的無私奉獻,偉大的愛,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從而把學生帶入下一個討論環節:現在的我長大了,好多事我自己能做了。在孩子們討論交流時,他們每說出一件事我都能及時地給予正確的行為評判,使他們獲得一種正確的行為導向,既是對學生的一種行為認可,也是一種行為導行。
4、讓孩子們聯系自己的做法說:要做家長的小棉襖,小老師,小拐杖……一則肯定學生的做法,希望保持。二則為其他做得不夠好的學生樹立一個榜樣。
通過這一系列的環節,使孩子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不足之處:教師情感的投入不夠,
評課:
1、課的設計很好,靈活運用、整合教材。
2、教者的姿態沒有放開,情感投入不夠。
⑹ 幼兒園大班備課筆記藝術我最美活動反思怎麼寫
今天上午執教了一個大班美術活動——我的面具,還曾記得寒假備課時就對這個教學活動把握性不是很大,覺得活動要呈現很好的教學效果非常有難度。
在昨天和同行班老師的課前探討中,我們也分別從不同的做法進行了有效的交流,因為有一個班級已經在前兩天上過了,它們採用的是剪畫的方式進行的,沒有按照實際教學活動的方法進行。所以在探討時我們也曾經想利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製作,但又想想用教案上的方法製作出來的可能會更好。於是下午開始我便進行教具製作,把廢舊報紙用漿糊一層層地塗在半個氣球的身上,貼了好多層,因為等待漿糊完全乾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製作完畢後把它晾著。今天上午我一上班直奔教室,結果效果還真不錯,一個立體的面具模型呈現在眼前,馬上決定上午第二個活動就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
在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能夠認真聽好示範講解,而且製作的積極性也相當高,能夠認認真真地把廢舊的報紙一層層的塗上去,因為結果需要時間的等待,所以做到中餐前大家的效果並沒有呈現出來。看著孩子們放在一起的毛坯,我發現要達到很理想的效果可能會有一定的距離,因為大家普遍的一個通病就是塗的層數不是很多,而且不是很密。下午又去看了孩子們的作品,因為還沒有完全乾,所以效果還並不明顯。
縱觀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雖然可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但是教師間磨課交流的過程是認真的,孩子們製作體驗的過程同樣是快樂的,相信在下一次的這個活動中,孩子們一定會製作得更加成功!
⑺ 幼兒園年輕教師《怎樣寫教案,備課》培訓反思
同針對相應教案展開的反思活動。說課內容:說教科書主要是說出課程標准對本節課內容的基本定位,說出本節課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關鍵及其與教科書中其他內容的前後聯系。也就是說出你對課程教科書內容的理解、把握,特別是有關教學側重點的把握。說教法主要是說出本節課所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及其理論依據。說學法主...要是說出本節課教給學生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如何...
⑻ 反思過去的教學管理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如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教學反思等方面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與深入開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越來越滲透到了中小學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使得目前中小學教育教學領域正呈現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氣象。而其中,教學反思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則是尤為突出和明顯的,既有眾多研究者對教學反思的涵義、意義、具體方法策略等問題從理論層面上進行的深入分析和探討,更有廣大的一線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開展的教學反思實踐活動,相關的教學案例、反思案例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可以說,時下,「教學反思」已成為教育界使用率頗高的時髦詞彙,幾乎成了談教育者必談之話題,寫案例者必寫之內容。如此鋪天蓋地盛行的反思之風,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靜心分析則不難發現,當前中小學教師所進行的教學反思存在著不少問題和誤區,盡管教學反思本身沒有錯,但過度的反思,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話連篇等現象則需要我們予以高度的關注和深入的思考,為此,本文擬就教學反思現存的主要問題、形成原因和改進建議等略作分析探討。
一、我國教師教學反思中現存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反思的形式層面
1. 格式比較單一,有模式化的傾向。
教學反思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對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實踐中該如何操作,怎樣寫教學反思,不少教師深感困惑而無從下手。這種情況下,介紹或給出一些教學反思的案例,讓教師大致明確其格式或樣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觀我們的現實卻不難發現:眾多的中小學教師寫出的教學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轍,有教師將其總結概括為「先寫不足之處,然後寫獲得啟示,最後寫怎樣運用」,何其精闢凝練!而這種「八股」格式的套用無疑是十分錯誤和有害的。
2. 為應付檢查,流於形式。
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還存在這樣的傾向:即不少教師把寫教學反思看作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是浪費時間,往往為了應付學校領導檢查才勉強胡亂應付完成。這樣,教學反思的撰寫就成了為反思而反思,流於形式,浮於表面,教學反思的實際價值根本沒有得到切實的體現。誠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層面
1. 全面而不深刻。
通過查閱眾多的反思案例,不難發現,比較成形的教學反思一般都在內容方面較為全面,大都從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今後改進等角度進行論述,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但多為蜻蜓點水,一代而過,雖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給人的感覺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談的幾乎大同小異,沒什麼區別。
如果所有教學反思都圍繞新課標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來開展,所有的教學反思都轉來轉去離不開同一話題,套話空話連篇,顯然過於機械化、程式化,而且這種遍地開花、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時間、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體性、針對性、鮮活性和深刻性。
2. 零散而不系統。
目前,教學反思在內容方面或多或少還存在著反思的問題比較分散,零碎,沒有形成合力,不連貫,缺乏系統性等現象。一些老師常常是這次反思某一問題,下次反思就又換成了另一問題,有東一鱗西一爪的感覺,結果是每個問題都泛泛而談,缺乏深度和對問題的較為連貫的、成體系的深入思考和認識。因此,反思的效果並不很明顯,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也微乎其微,進而也致使不少教師對這一方法的實效性產生了懷疑,而這反過來也嚴重影響了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積極性和熱情,形成了惡性循環。
3. 重教師而輕學生。
當前教學反思案例所表現出的一種鮮明傾向是:反思的著眼點多集中在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的效果等「教師怎麼樣教」這一層面,對「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的並不多見,而這種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畢竟,教師的教最終應以學生的學習發展為宗旨和歸宿,忽視對學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義和價值。而且教學作為一種動態的活動過程,其實質是以課程為中介,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其中「教」與「學」本身是統一的,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機的整體。因此,進行教學反思,其關照點天然地就應該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大方面。
4. 多敘事而少分析。
存在於當前中小學教師教學反思中的另一問題就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斥著很大篇幅的教學過程和流程的描述,客觀記錄描述的比重很大,而透徹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則較為欠缺,對應反思的核心內容往往是簡單地一筆代過,如:一位教師在敘述完自己在初一嘗試「預習──質疑──討論──反饋」四環節作文小組學習的課堂教學情況後作了如下反思:
「由於剛剛開始,畢竟有它的極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分配,各小組時間的不均衡,小組之間成員能力水平的差異等等,決定了我今後將會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顯然這樣的反思過於概括、流於表層、較為膚淺,僅僅簡單地概述了不完善的幾方面,而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的存在,如何在下次教學中改進等至關重要的問題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探討,在理論認識的深廣度以及實踐的改進完善方面都沒能發揮教學反思應有的作用。
(三)教學反思的方法層面
總的來說,我們絕大多數教師的反思活動是通過教師個體寫反思日記來實現的,方法有些單一和封閉。事實上,教學反思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包括錄像反思法、錄音反思法、日記反思法等等,若以反思主體為標准,反思方法還可劃分為集體反思法、對話反思法和個人反思法。而撰寫教學日記只不過是其中較為簡便易行的,並不是唯一的和僅有的。教師寫反思日記主要依賴於自我的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評價來進行,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和局限性。而且多是教師個體單獨進行,是單純的內省反思活動,往往比較模糊、難以深入,容易囿於自我的思維定勢而跳不出來。因此,教師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該加強與同事間的交流對話,可嘗試進行群體性反思,公開化、開放性反思,探索多樣化的反思方法。
二、原因分析與建議
之所以出現上述種種現象和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們主要從教師自身因素和外部客觀因素兩方面作一些分析和探討。
(一)教師自身因素
1. 觀念意識方面:對教學反思的認識不足。
反思作為主體對自身行為的一種自覺關照,是思想的反芻;同樣,教學反思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自覺地對已有的教學事件進行的審視、梳理、再認識和再思考的過程。而且這一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批判性思維的過程,即需要通過對當前認識的審視、分析來洞察其本質。
簡言之,教學反思主要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學監控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1]因此,它需要教師的自覺堅持,主動維持,需要教師思想意識層面的認同,行為實踐層面的落實,而不只是口頭的宣講,或者是胡亂應付;它需要教師在思想觀念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視,才不會將教學反思視為額外的負擔而敷衍了事,湊合完成;才不會使教學反思流於形式,浮於表層。
2. 理論分析方面:對教育教學理論學習運用不夠。
有研究者認為「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他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這充分說明教育實踐並不是簡單的技術操作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做出決策,不斷予以調整改進的過程。而在其中教師不僅應具有課堂教學所必需的知識技能,還應具有對教育目的、教育行為的社會與個人影響作用、教育的倫理價值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課程教學原理基礎等等寬厚的理論功底作支撐,否則,反思、實踐都只能處於淺層次和低水平的模仿、重復階段,難於有深入的提高和實質性的飛躍。而現實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在反思自己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關注「已經做了什麼」「效果如何」「下一步怎麼做」等等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問題,即使有些分析也多憑個人的感覺進行,個人經驗性的感性的認識較多,缺乏相應的理論作依據,這種分析個人的主觀認知成分佔很大比例,還沒有達到真正反思意義的水平,我們只能稱之為「准反思水平」。
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要願意反思,主動思考外,還應多多學習和接受相關的理論思想來做指導。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開闊視野,才能從「怎樣教」的小圈子裡跳出來,能夠「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才能夠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工作方式、教學策略、研究方法等諸多宏觀、中觀的問題進行探討;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知」「行」「思」三者一體化。
3. 思維品質方面:教學反思的深廣度欠缺。
教學反思本質上是一種思維活動過程,盡管思維是看不見,摸不著,彷彿來無蹤去無影的,卻有著自身的特點和品質。人們一般認為思維具有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四類品質。同樣,教學反思也應該具有這四種品質。但反觀目前我們的教學反思,不難發現其深度、廣度是極為欠缺的。
(1)反思的廣度就是指能夠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種種問題,不僅要善於抓住某個教育問題的一般的基本框架,而且不會遺漏有關的重要細節和主要因素。也可稱之為「立體反思」[2]。比如我們多數教師在反思時只關注自己「怎麼教」的問題,某個知識點如何講解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等等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內容,就事論事,關注點狹窄,難以深入下去。往往比較容易忽略對學生、課堂、學校、社會等相關的較為宏觀層面的教育問題進行思考和探討,視界不夠廣泛和開闊。
⑼ 初中數學集體備課教學反思怎麼寫
目標正確就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內情況。教學目標是設計容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