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處理好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案分析.ppt
「動態生成、自主探究、聯系生活」作為新課改的重要理念已經被中小學教師廣泛接受和重視。這是應當肯定的。但是,在實踐中,也出現了有些教師因一味追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和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處理而影響了新課改有效實施的現象。對此,筆者認為,在當前新課改教學中應特別注意正確處理教學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關系。一、預設性與生成性的關系針對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過分強調預設與控制的弊端,新課改倡導生成性教學的新理念,要求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教學,使教學在系統預設的基礎上體現出靈活開放與動態生成的特點。這是完全正確的。不過,我們也必須指出,在現實教學中,如果拋棄了應有的「預設」,而一味地強調所謂的動態生成,開無軌電車,這也是背離新課改精神的。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處理教學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的關系。(1)必須堅持教學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的辯證統一。預設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預設的超越和發展。沒有充分的預設,就不可能有有效的生成。那種不講科學預設只求動態生成,或者不顧即時教學情景完全按預設教案施教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必須指出,當前,在有些學校的教學中存在著一種過分強調「生成性」而否認「預設性」的傾向。以前,教學中存在著因過分強調「預設」而使教學呈現出機械刻板的景象,這是必須改變的。但是,對於教學中的「預設」,不能輕易否定,要作具體分析。實際上,甚至傳統教學中存在的許多「機械刻板」之類的缺點恰恰正是因為教師在課前缺乏精心准備和科學的預設造成的。我們認為,所謂「預設」,就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系統化設計,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在系統鑽研教材內容和認真分析學生認知、情意態度等實際情況以及對以往相關教學行為結果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對教學過程的規劃和設想。這是非常必要的。當然,實際教學的復雜情況是任何教師都無法事前預料的,因此,最終實際的教學活動和程序安排還必須根據即時的教學情景在「預設」的基礎上「動態生成」。這里,「預設」越充分、越科學,「生成」就越有效、自然。那種片面強調「動態生成」甚至用「動態生成」否定必要「預設」的做法是錯誤的,它在實際教學中會造成「自由生成」和「開無軌電車」的可怕後果。對此,鍾啟泉教授早就指出,教材和教案只是個劇本,教學如同實際的演出,若要把戲演得精彩,則需要導演對劇本獨具匠心的詮釋和演員對所演角色的創造。所以,在課程實施中,教師既要忠實於「原作」,又要根據具體情境作必要的調整、修正,甚至大膽的創造。[①]這一精闢論述充分說明了教學過程中預設性和生成性的辯證統一。(2)必須摒棄以生成為時尚的隨意生成現象。動態生成並非盲目生成,它必須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來進行,同時還必須注意生成的時間制約性。教學過程如果不顧教學時間的有限性,遠離原先預設的總體目標和教學任務,使整堂課都處於「動態生成」狀態,那麼,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會落空,知識的系統性必將遭到嚴重破壞。可惜,在當前實際教學中存在著許多盲目生成的實例,這些實例甚至還被作為新課改的典範加以提倡和推廣。例如,在某新課改培訓教材中推廣性地介紹了一位小學語文教師上「兩個銀元」一課的教學過程:[②]師:「我們都已預習過『兩個銀元』這篇課文,大家覺得還需要老師講些什麼?」生A:「我們都懂了,不需要再講什麼。」生B:「我想知道什麼是銀元?」生C:「還有,銀元是怎麼來的?」生D:「還有,一塊銀元抵人民幣多少?」師:「大家都想了解這些問題嗎?」生:「對!」師:「對於第一個問題,老師可以幫助你們解決,因為老師身邊正好有一塊銀元。」(老師拿出銀元,通過投影儀向全班同學展示)師:「對於第二、第三兩個問題,老師也沒有把握做出正確回答。但是,老師可以和大家一起商量出解決問題的法。」(師生共同討論、商量,最後形成了解決問題的方案:一是到閱覽室查閱資料或上網查詢;二是某某同學的父親在銀行工作,給他打個電話可以了解銀元與人民幣的比值。學生按照方案分頭行動,並圓滿地解決了問題。)師:「我們已經弄清楚了感興趣的三個問題,但是,它們同『兩個銀元』這篇課文有什麼關系呢?」學生們議論紛紛,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上述被作為新課程教學典範而受到極力提倡的教學過程中,事實上存在著嚴重的隨意生成現象。看得出,這是一堂新授課,整過教學過程主要是圍繞著弄清學生提出的什麼是銀元、銀元是怎麼來的、一塊銀元值多少人民幣這三個問題的。試問: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是什麼?如此興師動眾、費時費力去弄清學生即興提出的這三個問題是否偏離了本課的主要教學任務?為了弄清這三個問題,是否一定需要讓學生先討論商量一下解決法,再到閱覽室上網查資料去探究一番,並給學生家長打電話呢?課堂教學中必要的「預設」體現在什麼地方?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全無准備又說明了什麼?客觀地說,這樣的語文教學根本沒有了應有的「預設」目標,教學過程完全是隨意生成的,教學內容是去語文味的,其結果必然也是可想而知的。可惜,這種出現在我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材中的教學過程是被用來讓廣大教師作為新課程理念來學習的。這就不能不引起我們應有的警惕和重視了。(3)必須正確把握和批判地吸取後現代教學觀念中有關「有序」、「設計」和「無序」、「機會」的觀念。眾所周知,以建構主義思想為代表的西方後現代教學理念對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了我國新課改理論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現代教學理念主張採用結構化前進式教學範式和強調教學的「有序」、「設計」不同,後現代教學理念認為強調「設計」、「有序」會限制教學活動的創造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導致教學過程機械化和缺乏應有的生命活力,從而主張「教無定法」,強調「無序」和「機會」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反對教學活動規則化和刻板地運用精確的模式。應該說,這些觀念和主張對當前我國的課程改革是有啟發和指導意義的。但是,後現代教學理念也非完美無缺,有的觀點甚至還極為有害。例如,後現代課程理論在反對傳統教學的預設和機械性時常常走向極端,誇大了「隨機生成性」的價值。又如,後現代教學理念倡導「對話和闡釋」的教學方法,主張在教學中教師只作解釋,不作判斷和結論,認為闡釋教學的目的「不在於對事物作另一番解釋,而在於追求人的自由」,「在闡釋教學中存在一個迷人的想像王國,在那裡沒有人擁有真理,而每個人都有權力要求被理解。」[③]很顯然,這樣的教學觀念在實踐中是需要作具體分析的,否則不加辨別地拿來就用,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出現可怕的混亂和「無序」。二、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關系[④]當前,「回歸生活」、「關注學生體驗」已成為我國課程改革的聚焦性話題。對此,筆者認為,針對原有課程存在的弊端,提出關注學生體驗、加強課程與生活的聯系,是非常重要和正確的。但是,不能矯枉過正,必須辯證處理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關系,否則,理論上的混淆必然會帶來教學實踐的迷惘和損害。(1)正確認識「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的關系,努力達成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融通和整合。生活世界是科學世界的基礎和來源,科學世界依託並服務於生活世界,兩者關系的本質是實踐與理論的關系。我們提倡理論聯系實際、服務實踐、導向實踐,但並不主張回歸實踐,因為這既有悖於人類從生活世界中分離出科學世界的初衷,同時也會妨礙科學世界的發展進程。我們認為,課堂教學的關鍵在於根據科學世界的自身邏輯和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科學利用生活世界的教育資源,努力達成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融通和整合,而不能走「科學世界回歸生活世界」的路子。確實,生活世界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空間,生活中有語文、有數學、有物理、有化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仔細地思考一下學生在相關知識方面已經積累了哪些生活經驗,現實生活中哪些經驗可以作為本次教學的鋪墊。然而,生活世界畢竟存在著知識零碎、隱蔽和學術性缺失等致命缺陷,人類創設科學世界的目的及生活世界的本質特點決定了科學世界不能「回歸」生活世界,而只能根據科學世界和學生成長的需要科學利用和適度引進必要的生活世界的內容,從而達成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融通和有機整合。必須指出,當前有些新課改培訓材料中有關「回歸生活」的理論闡述含混不清和難以把握,導致了廣大教師的思想混亂和現實教學中過度的「生活化」處理。從有關材料看,不少作者從胡賽爾等人關於「生活世界」的理論出發,不約而同地得出了回歸生活世界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價值取向的結論。應該說,從加強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有機聯系而言,這些觀點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這里的「回歸」又是什麼意思呢?對此,人們的理解是不很一致的。而且,這些觀點中存在的概念含混不清和難以把握現象也是非常突出的。例如,同樣講回歸生活世界,有的是指回歸「學生生活世界」,有的是指回歸「學校日常生活世界」,還有的是指回歸「日常生活世界」,也有人認為「課堂教學就是學生的日常生活」。顯然,這里的「生活世界」指稱不一、差異迥然。那麼,作為新課改理念的「回歸生活」到底指何意思呢?客觀地說,當前新課改教學中出現的遠離教學內容地聯系實際生活或教學什麼內容都要深度地向日常生活延伸的做法就與這種思想混亂有著密切的關系。另外,從作為哲學思潮的「回歸生活世界」中能否得出「學校課程也要回歸生活世界」的結論呢?。實際上,我們對這些帶有「後現代話語」印記的問題是還沒有經過很好思考和論證的。其實,正如我國學者熊川武等人指出的那樣,「獨特的歷史使命決定了教學世界應該借鑒和聯系生活世界,但決不可回歸生活世界。」[⑤](2)必須堅持課堂教學引進生活世界內容的目的性原則。目前,許多中小學教師和培訓教材熱衷於對學習內容的「生活化處理」,有的甚至片面強調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體驗,卻忘記了課堂教學的任務與適當引進生活世界內容和學生體驗的目的。對此,我們認為,課堂教學引入生活世界內容,必須堅持教學的目的性原則,那種片面強調學生生活體驗和回歸生活世界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有些教學內容比較適合於作生活化處理,教學效果也好,有些則不是非常適合或無法作生活化處理的;有些雖適合於生活化處理,但沒有多少必要,因為在學生的認知經驗中已經有了足夠的相關體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去作生活化處理,反而違背了教學要與學生的認知特點相適應的規律;還有些所謂的「生活化處理」,其實只是我們平時所講的「應用題」之類的東西。對於這類「生活化」處理,筆者認為應作具體分析,不能倉促定論。例如,有人在教學除法時,一開始就向學生呈現了一道題目:「張大媽想擁有足夠長的繩子把相距15米的兩根柱子連接起來,但是她只有幾段3米長的短繩子。請問要將柱子連接起來共需多少段這樣的繩子?」這確是一道生活味極濃的題目。對此,教師在課堂上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然後告訴學生「這道題無法做」。因為,把短繩子連接起來需要打結,而結打多大各有差異,更為要命的是,本題沒有指出柱子的粗細,所以無法解答。至於對個別同學提出的「需要5段這樣的短繩子」這一答案,教師只是簡單給出了「不對」的回答。這實際上是在以「生活化」誤導「科學化」。應該說,學生只有先學會了除法的基本運演算法則或「算理」,才能進而解決生活中的這類問題。現在,有些教師不是先讓學生學習這些基本運算技能,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技能的生活化運用上了。這是本末倒置。實際上,從「算理」看,學生的答案是正確的,這也應是學習的重點。至於「打結」、「柱子粗細」當然是不去考慮的。在本例實際運用中,只要教師對此向學生作些說明即可,想必學生是不難理解的。說不定有些學生還會提出「繩子的伸縮系數」之類更復雜的考慮呢!否則,「打死一隻鳥,樹上還有幾只鳥」之類的題目就會妨礙整個教學任務完成,造成主要教學目標的失落。所以,這類「生活化」必須首先要以「科學化」為基礎,先讓學生掌握了科學知識,再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能離開科學化去談生活化,更不能以「生活化」犧牲「科學化」。否則傳統教學的優勢就會在「回歸生活」的「時尚」中頓然消失。(3)聯系學生生活和實際,用好用活教材。現在,在教學中存在著一種隨意脫離教學內容、以生活世界代替科學世界的現象。例如,一位老師教學方紀的《三峽之秋》。一上課,教師就放了一段有關三峽風光的錄像。接著全班集體朗讀課文,並請幾名同學簡要概括一下文章的層次和大意。此後,教師出示幻燈片,問題如下:①在三峽地區,我國正在建設一個什麼工程?②就你掌握的資料看,這一工程有什麼作用?③這一工程對三峽地區的生態環境有何影響?④假如爆發戰爭,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⑤你知道我國黨和國家三代領導集體是如何關心和重視這一工程的?這幾個問題在師生互動、交流、爭論中佔了整個課堂時間的三分之二。[⑥]客觀地講,如此遠離文本「回歸生活」,是很難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的。應該看到,教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教學的基本憑借和主要對象。我們拓展學習,聯系生活,首先必須立足於教材,讓學生直面教材,研讀教材,從教材出發引導學生關注課外學習資源,讓教材成為鏈接課內外、溝通校內外的橋梁。對於書本知識,正確的態度不是遠離課本,而是應根據形勢的變化和學生的實際,聯系生活用好用活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的增刪、置換、重構、組合,並適時適度地引進生活世界的有關內容,通過自己的再創作,使教材內容更具科學性、結構化,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從而提高課程本文資源的價值。若置教材於不顧,只是熱衷於交流課外得來的信息資料,豈非喧賓奪主,舍「本」求末。那種脫離主要教學內容和目標的所謂「回歸生活」、「聯系生活」對學生的成長是有害無益的。三、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關系[⑦]當前,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特徵的學習方式正在我國中小學逐步形成。但是,在具體實踐中,也出現了濫用、誤用探究學習或不能正確處理傳統學習方式與現代學習方式關系的傾向,對此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1)消除錯誤認識,正確理解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價值含義。當前,在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對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價值含義認識不清甚至有誤,存在著重探究學習、輕接受學習,甚至以探究學習否定接受學習的傾向。例如,為了突出從接受學習到研究性學習轉變的重要性,常常對接受學習進行醜化性的定義,同時對探究學習又百般美化、詩化,認為「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完全自主的獨立的學習活動,它不受教材和大綱的限制,研究內容五花八門,學生確定內容,教師提出建議。」[⑧]卻絲毫沒有提及它的不足和適用條件。這種做法在實踐中容易導致從接受學習到研究性學習的極端化做法,從而無助於新課改的健康發展。事實上,真正有效的探究性教學都有著明確的知識、能力和思維等方面的目的要求,因而必定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它不可能全是不受教材和大綱限制的、學生完全自主的獨立的學習活動。教師如果只懂得要「開放和自主」,而不能精心設計出好的探究活動讓課堂活而不亂、學生動手動腦動心,其結果就只能是「放羊」。此外,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從表面上看待教學方式,認為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必須進行課堂討論和探究。於是,不管教學什麼內容,都要安排討論和動手的教學環節,從而使課堂教學處於形式主義的探究學習狀態之中。其實,我們強調課堂教學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並不是要否定知識傳授的獨特作用,也不是說每節課的所有知識都必須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前人的科學知識,都靠學生主動探究、自我構建是不現實的。接受學習運用得好,也可以讓學生學得主動有效,而探究學習運用不當也可能使課堂雜亂無章,離題萬里。因此,為了提高新課改實施的有效性,我們首先必須消除對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各種錯誤認識,正確理解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價值含義。(2)正確處理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關系,有機整合地運用各類學習方式。轉變學習方式的關鍵,是正確處理各類學習方式尤其是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之間的關系,根據知識類型、學生基礎、課時計劃等實際情況,整合運用各類學習方式。①優勢互補,正確運用各類學習方式。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兩者在知識獲得方式、心理機制、思維過程、師生作用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正是這些差異決定了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和互相補充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達成不同學習方式之間的整合、平衡和最佳結合狀態,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差異性和選擇性等特點,在接受學習中引入探究方法,在探究過程中融進接受性學習,從而使傳統的演講法、實驗法、啟發分析法、講練結合法、模仿記憶法等中小學常用的「接授性」教學方法與新課改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有機、高效地結合起來,優勢互補,取長補短,以求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②形、神兼備,謀求探究學習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在怎樣處理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關系問題上,存在著探究學習游離於學科教學的傾向,或者雖然注意到了探究學習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卻徒具形式少有實質,形似神不似。為此,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必須克服探究學習游離於課堂和學科教學的現象。有些教師認為,探究性學習只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種形式,與學科教學關系不大;也有的教師認為,學科課程雖然也要開展探究性學習,但應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於是,出現了所謂的「3+2」教學模式——即用三節課時間講解傳授課本知識,接著再用二節課時間讓學生去探究學習。這種把探究學習從課堂和學科教學中游離出來的「兩張皮」現象必須得到克服。第二,把探究學習貫徹落實到所有學科教學之中。探究學習不僅適用於科學領域的科目中,而且在語文、英語、歷史等科目的學習中,均應倡導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第三,學科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既要從知識的性質出發,也要考慮探究學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要把探究學習與其它學習方式結合起來。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以探究學習方式來學習所有內容,那種把整本教材都分解成研究性課題,企圖完全用探究性學習來取代接受性學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第四,探究性學習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既要形似更要神似。探究教學實質上是將科學領域的探究引入課堂,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並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關注探究的過程步驟,體現出「形」似,更要注重學生探究學習的質量,體現出探究過程中活動形式和方法的多樣化、靈活化,不為固定的程序和模式所限,做到「神」似。
㈡ 培訓前必須准備課程大綱、講義和課件,為什麼
是為了更好的做好的培訓:
1、首先明確時間、地點、人員,通過溝通協調,首先提前把培訓開展的時間(具體到幾點幾分開始,預計幾點幾分結束)、地點(培訓教室或場地)、人員(受訓對象和具體人員名單、培訓講師與助教、培訓服務組人員名單和分工)等三個最基本的信息確定下來。這是首要前提,因為這個若定不下來,其它准備工作就無法開展。
2、通知到位。通過郵件或公告欄發放或張貼正式的培訓通知,並打電話給培訓講師和受訓人員(人不多時)或部門負責人(人多時),確保將培訓信息通知到相關人員。
3、培訓課件PPT。「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是再厲害的培訓講師,基本的培訓PPT也是少不了的。因此,這是培訓准備工作中的核心重點。而實際操作中,企業由內部講師負責做內訓時,這點是「重災區」,培訓經常被拖延、無故取消或草草走過場往往就「栽」在這兒了。
4、課前作業或調查問卷。這個根據培訓計劃或課程/講師的需要,有時候也需要在培訓前讓學員提前做好並上交。這主要是為了讓學員帶著目的和問題來學,方便講師抓住重點或有針對性地穿插一些實際案例來講,以提升培訓效果。我們公司一些優秀的內部講師或是外請培訓老師來做內訓時會要求做這個。
5、課後測試題及參考答案。這個往往要求跟課件一起提前准備好,由製作課件的講師一並提交。如計劃要考試的,我們的HR也要去跟催這項內容的。
6、培訓道具、物料設備等。如培訓中案例演練、游戲道具;培訓中所需影音材料、背景音樂;各類紙質材料和表格(教材、試卷、簽到表、反饋表)、大張白紙、大頭筆、獎品及榮譽證書等。另外還有如筆記本電腦、投影儀、音箱、麥克風、電源排插、電池、充電器、攝像機、照相機、錄音筆等,有需要有條件的都要提前兩三天准備好。我們公司有現成的階梯培訓室,設施比較完善,這方面省心許多。
㈢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目標結合
計算機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由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帶動了信息技術的發展,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已應用於各行各業中.「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時代教育領域里掀起的一股浪潮,它是信息技術帶來的必然產物.」「教育信息化主要強調現代化信息手段轉化為『現代化教學手段』及這種手段對教育變革的意義.
《新課標》要求「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對信息技術進入教學課程領域採取了「大力開發」的策略.這就要求,電腦和網路等應成為學生一種重要的數學學習手段.要求教師普遍運用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活動,一些過去只能通過思維、表象和想像領會的數學內容,可以得到直觀的表示和處理.一些數據處理有關的繁難運算,都能通過計算機運行,數學的現實情境和虛擬情境將通過信息技術融會貫通.信息技術強大的認知工具作用,無疑將極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發展.信息技術之水,必將載著數學教學之舟一日千里,輕過重山.
一、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信息技術應用於數學課堂教學,讓數學課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滿足了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慾望,讓他們感受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因此,我們只要深刻理解現代化教育的本質,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中繼承傳統教學的優點,努力探尋網路環境下新的數學教學模式,就能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一)信息技術為數學教師製作課件提供了所需的資料信息
製作多媒體課件,需要大量的資料及信息源.在傳統的教學中,這種資料主要是通過書本、圖片、錄音和錄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學生傳輸信息,信息來源有限而且缺乏靈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光碟、網路等途徑獲取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信息用於課件製作,或直接取材於網際網路,大大豐富了課件內容和表現形式.
(二)信息技術能全面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通過精心准備,教學中可以藉助電腦、投影儀等先進的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增大課堂語言流量及容量,從而可以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旨在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主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利用計算機教學可展示優美的圖象、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 展現過程,深化認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利用計算機的動畫、漸變、疊加等效果和計算機的聲像功能將知識難點和某些過程直觀化,以多種媒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深化認識程度,並通過揭示內在的規律和現象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用多媒體可以變靜為動,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強化算理教學;可以變靜為動,突破教學重難點;可以變靜為動,培養學生求異思維.
3、讓數學走進小學生生活
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夠貼近生活.然而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
(三)信息技術能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在授課中,可以把准備好的圖文聲像資料做成網頁,帶學生到電腦室上機操作,讓學生運用計算機手段自主學習,豐富了知識的內涵和外延.使學生由單純學習課本有限的知識擴展到由課本知識點向無限的知識空間發散,由被動接受變成了主動探究與獲取,激起學生強大的求知慾.
二、怎樣在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
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存儲功能,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等預先存儲在電腦當中,課堂上適時地在學生面前再現出來;還可以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信息的特點,在課堂上快速、准確地進行作圖.通過計算機軟體,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信息實現實時控制,可以在任何時刻讓某個式子、某個公式、某個圖形出現;也可以在任何時刻讓展示對象客觀存在或隱去;可以隨機做出圖像;可以對屏幕上出現的運動對象隨時干預,像電影定格一樣使之靜止在某一畫面上,以對某些需要強調的運動結果進行特寫;可以對圖形(或圖像)進行局部放大等等.這樣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一)在創設情景時運用多媒體,激發參與興趣
《新課程》倡導學生在情景中學習.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催發出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式學習,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設情景時,教師可以利用一幅美麗的圖片或一段flash動畫來展示要學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練習課的教學,我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去數學宮.在此故事中有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在去數學宮的路上:坐著飛機出發了,途中三顆星星擋住去路.看到這生動的畫面,孩子們不禁激動的叫起來.為順利到達數學宮,要解決三個問題,孩子們毫不猶豫的充滿了迎接挑戰的激情.其中一個問題是「森林醫生」,為樹治病,給算式找錯,並修改,小組交流再匯報.孩子們是樂於助人的,他們以「森林醫生」的角色義不容辭的「為樹治病」,每人爭先恐後地出謀劃策.第二個環節是進入數學宮的育苗門,電腦播放可愛的兔媽媽、兔哥哥和兔妹妹采蘑菇的對話.根據聽到的對話中的問題列式計算.接著電腦又出示小熊的商店裡有很多的體育用品,請小朋友們想,要買哪兩樣,一共花多少錢?跟你的好朋友說說.本環節利用一個生動活潑的童話故事,使學生不禁走入故事中,積極展示他們的智慧,解決故事中的問題.
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精選貼近學生的故事作情境,合理地組織教學.教學實踐證明,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其形象、逼真、生動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創設多樣化的情境,發掘數學自身的魅力,將抽象的單位知識轉化為可見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索、理解和掌握的慾望,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在導入新課時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巧妙成功的開頭,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並能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多斯惠所言:」教學的藝術不在與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採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給學生提供實物圖像、運動過程,利用放大、重復、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用教學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對學生的感官進行路刺激,而創設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主動活潑的教學氛圍,這樣就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我在講「認識左右」時,一開始就展示一段動畫:孫悟空與豬八戒分別在樓梯上下兩端面對面站立,並且在激烈爭論「靠右走」應走哪一邊才對,孫悟空說這邊,豬八戒說是另一邊.我問學生:他們倆誰說的對呢?同學們能用什麼知識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呢?就這樣,立刻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有意注意.在授課過程中我繼續用多段動畫作引導,使學生的心一直被教師引導著,教學緊湊,過渡自然,使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㈣ 誰可以幫我弄個關於成功人士創業故事的ppt文件
1.《洛克菲勒的忠告》2.30天改變你的人生3.成功經理人講座4.成功經理人研討會5.富孩子聰明孩子6.決定你一生成就的21個信念7.領導藝術- 管理技巧系列課程-成功經理人8.某跨國飲料分公司年度市場銷售計劃範例-成功的的序曲9.強勢品牌在中國的精耕之道10.如何規劃成功人生11.商業計劃書編寫指南12.商業計劃樣本13.有效的經理14.御風而上15.中國財會網商業計劃書16.中外管理導報17.走向ASP18.走向Internet時代19.組織機構調整案例20.Robert Kiyosaki - Rich Dad Poor Dad1._喚起心中的巨人2._領先一步:快速成功的20條法則3._六天學EQ4._你為什麼是窮人5._搶手人物6._喬瑟夫·摩菲博士潛意識成功學7._人生的9個成功方法8._人生的9堂必修課——寫給謀求終身成就的你9._善用熱情創造成功10._天才的品性11._推銷你自己12._心靈體操:心理能力自助訓練教程13._羊皮卷全書1.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2.Dale Carnegie - 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3.jackandtongyong1.哈佛管理制度全集2.蝴蝶的啟示(ppt)3.激發無限的潛能(tif)4.思考與致富(pdf)5.我的人才觀(txt)6.小狗錢錢-輕松享有成功與富貴(JPEG)7.新會議高手(ppt)8.新生代(ppt)9.由誰動了我的乳酪的感悟10.Napoleon Hill_Think and Grow Rich11.MBA寶典12.八年事業與感情沉浮13.辦公室哲學14.別為找工作抓狂15.創業完全手冊16.大腦如何思維-智力演化的今昔_威廉·卡爾文17.第五項修煉18.凡事都有好方法19.古文觀止20.關於營銷戰略的思考31.管理的故事32.管理與決策33.麥肯錫方法34.全球通史35.人生的四大秘密36.商業計劃書37.生存智慧38.十大性情老闆39.誰動了我的乳酪40.誰妨礙了我們致富41.野外生存技術手冊42.一鳴驚人43.至尊奧義書44.智慧書
㈤ 如何打造一堂好的物理課
如何打造一堂好的物理課
教學的環節很多,但作為教師和學生面對面交流最多的是課堂教學這一環節。課堂教學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率最關鍵的環節,課上得好,學生聽得有勁、投入、思維順暢,學生就會對這門課感興趣,期待著下一節物理課的到來。如果課上不好,學生就會厭倦、排斥,進而不喜歡物理課,害怕上物理課,作業當然也是應付差事,教學效果當然差,這樣課後花再多的時間去輔導,結果也是事倍功半。那麼什麼樣的物理課是一堂好的物理課呢?
一、思路清楚
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思路清晰。如,我們前面學了什麼,思路發展到了哪裡,今天我們要學什麼,在整個物理學中今天要學的內容是怎樣的一個環節,我們將要做些什麼事,解決什麼問題,要讓學生做思維活動的主導者。例如,學生去游園,作為導游老師,要准備一條線路,並將所有景點安排在線路上,還要使各個景點之間有邏輯關系,最重要的是在游園時,導游千萬不能在隊伍前面一個勁地跑,既不告訴你到哪裡去,也不給你介紹景點對整個園林意味著什麼。作為導游教師,應該告訴大家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整個園林的結構是怎樣的,有哪些重要的景點,相互之間的呼應關系是什麼,然後把旅遊的心得和大家分享,這樣大家才能主動地去看、去聽、去想、去體會。例如:講電場強度就應該首先告訴學生,我們需要引進一個物理量用來描述電場,而用來描述電場的物理量當然是只與電場有關,且能夠反映電場的基本性質。我們說一個物體的質量與物體本身有關,但是我們想要知道物體的質量是多少怎麼辦呢?應該用天平,但是天平和砝碼其實和物體的質量一點兒關系都沒
有,物體的質量由物體本身決定。
然後發動學生思考、分析與歸納電場的基本性質。而不能上來就給定義E=■,然後再解釋它的意義,最後強調E與F無關,與q無關。
二、提問明確,內涵豐富
一堂課是由教師提出的許多問題串起來形成的,一堂好課教師的提問必須有明確的思維導向性。例如,講曲線運動,教師上來問什麼是曲線運動,學生答軌跡是曲線運動,然後,我們要講曲線的速度特點和受力特點,但是我們不能這樣提問:「曲線運動有什
么特點?」這樣學生不好答。如果換一種問法,曲線運動的速度有什麼特點?曲線運動物體受力有什麼特點?學生就知道往那個方向去想了。設計好問題是一堂好課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應該將幾個主要問題的提出時機、提問語言、語調精心設計好。
三、精心設計實驗
只要是物理課堂就應該有實驗,打造一堂好的物理課應該
經常有好的貼切的實驗,一個好的實驗能讓人記一輩子。例如,一個老師在講機械能守恆定律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通過天花板上的掛鉤,把體育組的鉛球用結實的繩掛上,然後拉著鉛球站在牆邊把球貼著鼻子放手,所有學生明知道老師的鼻子一定會安然無
恙,但是同學們的心還提到了桑子眼上,那鉛球的質量實在太大了,只要接觸到肯定會出問題,同學們沒有一個敢上去試試的。大家都既期待又擔心地看著老師做實驗,當那個鉛球在老師的鼻尖
前准時返回時,守恆的概念就深深地烙印在大家的腦海里了。
實驗是一定要事先准備,精心設計的。同樣的實驗,准備過和沒有準備過,做出來的效果大不相同,同一個實驗用實驗現成的儀器做和用自己設計製作的東西來做效果也大不相同。例如,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教材上有閃光照片,直接分析閃光照片是可以的,但是我們用簡易頻閃光源和數碼相機在課堂上做個實驗,然後直
接放到電腦,分析研究我們自己拍攝得到的頻閃照片,學生理解頻閃照相這種方法和照片的物理意義的程度,和直接分析教材上照
片是有很大不同的。還比如: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相互作用力大小和距離有關,很難用實驗驗證,教科書上的演示實驗很難實現,因為教室的環境濕度太大,靜電漏電太快。我們用塑料吸管做成靜電指針,利用兩個靜電指針之間作用力來定性
演示,用摩擦產生的束縛電荷代替通草球上的自由電荷,實驗就很容易成功。當然要做好一個演示實驗,課前准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機械能守恆的實驗,因為鉛球很重,不可能簡單的敲一顆釘子做實驗,必須在天花板上裝非常牢固的掛鉤,而且要編織一個合適的網兜把鉛球掛上,還必須挑選一條足夠結實基本上不會伸長的細繩,事先還得把環境充分設計好,不能在另一面碰到別的東西,更不能碰到學生,其中辛勞和麻煩不言而喻。但是對教育效果的促進更是無法形容的。
四、充分利用課件
當然在高度現代化的今天,上好一堂課還應該有一個好的課
件。課件不是備課筆記的電子化,而是通過課件來達到黑板、語言無法實現的功能。如,概念的呈現,如果只用語言表達,學生可能會印象不深,如果在黑板上寫又花太多時間,我們用課件呈現還可以對關鍵詞進行強化,如果需要還可以進行動畫圖示。如果只有課件沒有備課筆記就很有可能出現記不得下一張幻燈片是什麼內容的窘態。課件更不是萬能實驗室,不能用課件包辦代替演示實驗,我前面舉的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實驗,如果在課件中呈現,學生從理論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會給學生任何心靈體驗,也不會給學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說現代課堂課件很重要,但課件絕對不是萬能的。需要的時候就一定精心准備,不需要的時候也不必用課件來裝門面。
五、設置戲劇性的思維沖突
有了前面所述基礎,還應該考慮在課堂中設置一些戲劇性的
思維沖突和跌宕起伏,這樣就能使得課堂更加精彩有吸引力。
曾經聽一位物理特級教師講課,課題是《外力做功和物體動能之間的關系》,從實驗和理論兩個角度討論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與物體動能之間的關系(用的都是書上的實驗和思路),但是兩個途徑最後都證明了一個結論,物體動能的多少與外力對物體所做的
功無關,當得到這個結論時已經是課堂的第四十分鍾了,學生從一開始被老師精彩的課堂語言所吸引,被嚴謹的實驗思路和有趣的
實驗過程所折服,但是卻得到這樣一個明顯的和預期不符的結論,師生完全陷於迷茫,聽課的教師也都很著急,怎麼能這樣收場呢?這時有學生終於看到了問題的所在,主動提出了物體所受合外力
對物體所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量,而和物體的動能沒有關
系的結論。課堂這樣安排,把謎底揭曉,既合情又合理,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極其深刻的影響。
當然,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認真、仔細、周到備課的基礎上的,所以認真備課當然是贏得一堂好課的基礎。備課的第一個環節是看書,第一要看的是教材、教參、大綱,第二要看的是其他人的備課筆記(現在有很多類似的教案集)。通過看書借鑒形成一個清晰的課堂思路,如果需要還可看一些物理學史方面的書、相關的雜志介紹,形成書面的備課筆記。我對備課筆記的理解是對課堂設計的思考筆記,寫備課筆記時,設想我在課堂中,首先怎麼開場白?怎麼把學生的思路引到我希望的地方去?怎麼板書?怎麼總結等等。筆記上記下幾個關鍵點的提問,和自己在課堂有可能忘掉的,當然還有最重要的課堂思路,這個備課筆記很多是教師假想課堂的簡要實
錄,當然還包括舉什麼例子,做哪幾個例題,布置什麼作業。
備課還應包含和同行的交流,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一方面同事之間通過集體備課可以互相啟發,相互借鑒;另一方面集體備課可以使一些機械勞動相互分擔,再有集體備課可以發現我們單獨
思考中可能存在的錯誤認知。課件、實驗、作業同一備課組可以用相同的內容,備課筆記必須各人有各人的。這樣既有共同的進度和課堂內容,又有不同的課堂思路,對年輕教師的進步也能起到較好的作用。
㈥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整合
長期以來,高中數學課堂改革問題,一直是教育界不斷致力探索的重要課題之一,因為在傳統教學中存在一些弊端,隨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的有機整合被提上了新的日程。所謂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就是通過高中數學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實現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
自2004年學校實現辦公自動化,我們就在探索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問題。幾年來,我們已逐漸認識到信息適用的范圍,對開展高中數學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有利於開創新型的課堂教育模式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主陣地,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必將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在講授數學歷史的時候,我
們可以用Powerpoint製作了一個有歷史背景、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幻燈片,利用豐富的史料,圖文並茂的畫面來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吸引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通過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得到精神上的熏陶,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揭示知識過程時,我們可以製作相關演示動畫,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生成過程。在教授立體幾體演示空間關系時,可以通過空間演示更直接地培養學生空間想像能力。由於Sketchpad(幾何畫板)的靈活性,可以根據需要翻轉立方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豐富學生的空間思維。再比如,在教師教授新課程版中統計育概率的知識及應用時,大家都覺得統計這部分很難講,大量的圖表、數據在課堂上處理起來不好操作,象這樣的內容就可以充分發揮計算機的特長,進行數據處理和模型演示。
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育者,學生是學習者,教師是佔有知識較多的強勢群體,而學生則是相對「無知」的弱勢群體,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教具就是一些實物、掛圖之類的東西,有的教具不便於准備、攜帶和保存,給教學帶來諸多不便,也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衰減。所以計算機的作用是傳統的教學無法比擬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
三、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數學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繼而對其進行延拓,創新的過程。於是,教師如何設計數學問題,選擇數學問題就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而問題又產生於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如網路信息,多媒體教學軟體等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情景資源。如: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教學中,可以利用Powerpoint製作動態的平面向量課件,學生通過探索,發現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意義和作用。在講解與《空間四邊形》有關的問題時,如果只利用模型讓學生觀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間四邊形的平面直觀圖,大部分學生在課後解決相關的問題的時候,總自然而然的認為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是相交的。在教學中利用三維立體幾何畫板導入基本圖形,現場製作旋轉運動的空間四邊形圖形,現場添加線條,在旋轉運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空間立體圖形的形象,這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和思維能力,從而使他們在觀察過程中留下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決其它有關問題時不致出錯,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異面直線的概念,為後面的《異面直線》的教學奠定了基礎。在講《線性規劃》內容時,利用幾何畫板平移目標函數直線,從而得出在哪個點取得最大值,哪個點取得最小值,很直觀,也好理解。由此可見,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方面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四、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
據有關專家對視聽教育的調查,學生光聽只能記住15%,光看可以增加到25%,如果視聽結合起來,就可以多達65%。多媒體教學能很好地將視聽結合起來,能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課前利用計算機製作課件,把課題、知識背景,知識點、輔助練習、部分教學設計、家庭作業等做成一張張的幻燈片。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隨意提取任意需要的幻燈片,十分方便。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還可以擴大課堂教學容量,為提高學生練習和實踐活動的密度提供了時間保障。而且課堂活動顯得豐富多彩、充實、高效,能取得師生雙贏的效果。比如:高中數學競賽輔導,其特點是大容量,高難度,講課時間長,講課強度大,特別在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覆蓋、圖論等部分常常涉及很多幾何圖形的構造與展示,如果能恰當的利用計算機技術,將能高效率的完成競賽講座。筆者在這方面也做過嘗試,高一數學競賽班有一個「立體幾何」講座,要求用一次講座的方式講授高中立體幾何的主要定律、基本方法、核心思想,使學生樹立起基本的立體空間觀念,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基本是「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但在精心准備的課件的輔助下我完成了這個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讓這種新的理念與傳統的教學有機地結合,既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又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教學中注重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倡導「問題解決」、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根據不同的層次獲得不同的情感體樣。但是,在兩者整合的過程中,也要防止幾種不良的傾向:一是避免把投影屏幕當成黑板。在課堂上,教師應隨時根據教學進展來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達到運用所學知識的目的。而且,優秀的板書不僅精練,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隨時進行調整、修改板書內容。如果用投影屏幕完全代替黑板,就會影響學生視覺感知的一慣性,使學生對整課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受到影響。二是避免只重視多媒體而忽視教師教學風格。一些教師在注重多媒體所帶來的優越性的同時,卻忽視了自己多年來形成的鮮明的教學風格。其實,其他媒體和教學手段的許多特色功能是多媒體無法完全取代的,如實物、簡筆畫、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等在課堂教學中的功能不可忽視。對於多媒體課件教師必須親自創作,把自身的教學風格融入到課件中,體現自己的教育思想,這樣學生易於接受。而不能因為使用多媒體,把本來簡明的東西搞得「枝葉」繁雜,使學生雲霧里看花,不知所措,從而違背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輔助」的本意,弱化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三是避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的使用,為我們創造教學條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然而,用多媒體展示知識背景,知識點、輔助練習,只是把教學內容展示給學生,它無法取代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思考問題,更無法取代學生的思維訓練。所以,我們在製作和使用課件時,應當以促進學生動腦動手,積極參與為著眼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多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善於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時代的發展,要求競爭者提高自身素質,也要求學校教育走在發展的最前端,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又要求教師更新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觀念的支配,所以我們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真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來。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等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