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備課的事例

備課的事例

發布時間:2020-12-17 21:56:30

1. 老師們都是怎麼備課

教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上課,而想把課上好就需要前期的准備--備課。通常版在贊揚演員、播音權主持等帶有語言性質工作的人時會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說明平常的鍛煉作用非常大,老師更是如此。要想講好一節課需要課前精心准備,首先老師課上要講的內容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要根據課程標准,結合教材這節課應該包含哪些知識點,圍繞這些知識點來組織自己的教學內容,寫出講稿,這當中還需要區分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講授時間的安排,不同的知識點如何進行引入,和前後章節的聯系,選擇哪些例題,課後作業是什麼等,為了保證課堂質量讓學生能聽懂,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原來傳統的滿堂灌的方式肯定不行了,要讓學生喜聞樂見,當然要查閱大量資料,設計好教學環節,這些都是備課時要完成的。看著老師就上了一節課,豈不知要花多少倍的時間來備課。

2. 如何真正寫好一份教案能否給出幾個例子

怎樣寫好教案

教案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課時計劃。在課前教師的各項備課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其中最復雜、最細致的必備工作。一份具有科學性、教育性的好教案,堪與最精緻的藝術品相媲美。

一、編制教案的重要意義

1.寫好教案是上好課的前提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包括教師的教,又包括著學生的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這里除包含著學生怎樣學的認識活動外,還包含了教師怎樣教的認識活動。所以,在備課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或稱為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對每節課進行精心的設計;確定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要明確傳授哪些科學知識;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哪裡;應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哪些生物學技能;應選擇什麼樣的教具,怎樣演示教具或實驗;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一系列問題,總之,要認真思考如何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經過這樣一番深思熟慮,反復推敲之後,才寫出教案。可見,編制教案的過程,就是構思教學的過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上課時,教師運用適當方法,教學的技能、技巧,把教案付之實踐,這是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過程。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體現在形成切合實際的教案,並把它付諸實踐。因此,教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是教師辛勤勞動的結晶。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上課不能沒有教案。

2.編寫教案有利於教師進行總結和提高

一般地說,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往往不止是一個教學班,特別是對生物學教師來說更是這樣。因此,同一課題的教案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先行班通過上課的實踐,教師會發現,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有許多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在課後常常要進行小結。看看這節課教學目標制訂是否合適?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了;學生學習的知識內容是否充實,信息量夠不夠;觀察實驗的內容安排是否得當,實驗操作是否正確規范,實驗結果能否說明問題,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是否充分……等等。在這基礎上對原教案進行必要的修改或補充,以達到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為此,不少教師的教案,通常還設有課後分析一欄,以不斷總結和提高。

3.教案在評估教學、總結和推廣優秀教師教學經驗上也起重要作用

我們在開展研究課、觀摩課、評優課時,都離不開教案。作課的教師需要編制教案,供聽課人研究、學習之用;評價課堂教學時,也需要以教案為參考進行評價。在總結和推廣優秀教師,特別是老教師的教學經驗時,也離不開對他們的教案的研究、學習,有時也可以整理、編篡他們的教案供人們學習、借鑒。老教師和優秀教師的教案選本身就是一份寶貴的財富。教師之間,也可以通過教案的交流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綜上所述,教案對教學的指導意義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必須寫好每一節課的教案。

二、教案的內容

教案的形式和繁簡程度雖然不同,但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課題、教學目標,課的類型,教學用具(包括掛圖、模型、觀察實驗材料、儀器設備、視聽用具等),教學方法,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板書提綱,課堂練習,課後分析等。其中,教學過程是教案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它包括以下幾個教學環節:組織教學,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或引言),傳授新知識(或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習新知識),鞏固新知識(或課堂練習),布置作業(包括動手做的小實驗)等。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我們有了不少的創新,不局限以上這幾個環節,但是對新教師來說,這幾個環節仍是教學過程中幾個最基本的環節,在編寫教案時是不應缺少的。下面對這幾個環節作些簡要的敘述。

1.組織教學

這一環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主要考慮學生是否已做好了上課的准備,學慣用具是否備齊,注意力是否集中等。這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當然,組織教學應貫穿全課的始終,在演示實驗,指導學生進行分組觀察實驗等都要注意組織教學。

2.復習舊知識

復習舊知識要根據新課的內容,重點和難點來確定,或者依據學生對上一節課重點內容的掌握程度來確定復習的內容。方法上可以通過提問,或通過課堂小測驗,或操作和分析一些小實驗等。也可以作為導入新課的一種形式。

3.傳授新知識

傳授新知識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創造條件,增加觀察實驗的內容,提供一些新材料供學生分析討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動腦、動手,達到「學」與「思」並用,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使他們學習生物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這樣,傳授新知識已不是教師的單一講述了,而是把知識、技能、能力、科學方法訓練,思想教育結合在一起了。例如,在高中生物講到無氧呼吸時,教師設計了酵母菌的酒精發酵實驗。取一個三角燒瓶,其內裝入10%酵母培養液和5%葡萄糖溶液(比例為1∶5),再倒入少量石蠟油以隔絕空氣。燒瓶口用有孔膠塞密封,塞孔插入玻璃曲管,曲管的另一端通入裝有碳酸鈣溶液的試管中,管口亦加膠塞塞好。置該裝置於37℃溫度下,觀察實驗現象。並組織學生討論實驗結果。在這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教師再作補充性講述。實踐證明,通過觀察實驗——分析討論——得出結論,這種學習新知識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對知識學得活,掌握得牢,既減輕了負擔,又提高了教學質量。

4.鞏固新知識

這一環節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復習與檢查,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鞏固新知識並不是把講授的新知識簡單地重復再現,而是抓教材內容中最重要、最關鍵內容,通過提問,或者結合直觀教具,或提出一些富於思考又聯系實際生活或生產實踐的問題讓學生分析、討論,以幫助他們掌握理論知識,並加以擴展和運用。例如,在學習了根對水分吸收這一知識後,可以提出「鹽鹼地不經改良為什麼不宜種莊稼」,「一次追肥過濃對作物生長有什麼危害」等問題加以鞏固。當然也可以通過課堂反饋練習,填寫實驗報告冊,閱讀課文等不同形式來進行。

5.布置作業

適當留些課外作業,有利於知識的鞏固,對高中學生來說,可以留些書面作業,或看點參考資料,分析設計一些簡單的生理實驗,作些遺傳學、生態學方面的調查等。初中學生以多留些動動手、動動腦的小觀察,小實驗為宜。例如,採集一些葉片,觀察一些小動物的生活環境,測測心率、脈搏、血壓等。總之要有利於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而不是加重學習負擔。

不同類型的課,如緒論課、實驗課、參觀課、實習課,有其不同的結構,教學環節有所不同。總之,在編寫教案時,要從教師、學生、教材、教法四方面綜合考慮來安排教學環節,組織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教案的編制

編制教案是教師的一種辛勤勞動,每份教案都凝集著教師的心血。編制教案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過程。編制教案一般可分為二大階段,一是准備階段,二是文字的編寫。

1.編寫教案前的准備

編寫前的准備工作很多,包括鑽研教學大綱,閱讀、分析教材,確定教學目標,了解學生,准備教具和實驗觀察材料,閱讀有關的教學資料等諸多方面。有的內容在本書的另幾講里已作說明,在此不再贅述,但仍需強調一下。

(l)深入鑽研教學大綱(或稱為課程標准)

大綱是教案編寫的依據,鑽研大綱就是要了解大綱中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目的要求,明確單元的知識點及認知層次,了解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內容,課時安排等。從而知道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全書中的地位,為編寫教案打下了基礎。

(2)分析教材

課前,教師在通讀教材,了解全書的知識體系及知識內在聯系的基礎上,要對本教案所涉及到的章、節教材進行精讀,並進行深入的分析,弄清本課的知識結構、層次,包括具體的知識點和認識目標;確定重點和難點;考慮安排哪些觀察實驗的內容,以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能力;結合學生的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通過教材分析和深入的思考,一份教案的藍圖已經形成了。

(3)閱讀教學參考資料

教學參考資料包括與教材配套的教參;有關的報刊、雜志、書籍;中學優秀生物學教師的教改經驗或科研報告,優秀教案選;生物科學研究的最新動態或成果;國內、外應用生命科學技術在工農業、醫葯衛生、環境保護等領域上所取得的新成就和具體事例。廣泛閱讀和收集這些資料將會擴大我們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使課講得更生動、更聯系實際。但應該注意切不可在鑽研大綱、分析教材之前先忙於尋找資料,更不能利用資料去拼抄教案。

此外,對實驗課教案的編制,或有觀察實驗項目的課,還要准備好觀察實驗的材料,對實驗程序要親自操作一遍,在此基礎上才能編寫實驗教案。

2.教案的編寫

在經過認真的准備之後,通過文字加工寫成教案是編制教案的最後一步。教案的書寫形式可有多種,概括起來主要分三類:文字式、表格式和程序式。這樣的劃分也不是絕對的,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可以結合在一起。例如,文字式教案有時也插入表格,程序式教案中也有文字說明等。此外尚有其它的形式,如有的教師創造出五卡式教案等。但是,形式要服務於內容,要能夠反映出上課的過程。

(l)文字式教案

這種教案主要是運用語言文字把教學過程表示出來。它也有詳略之分。詳細的教案通常把教師在上課時要說的每一句話,要做的每一件事(如演示什麼教具,提問什麼問題,板書什麼內容……等)都按上課的進程寫出來,就象一份詳細的講稿一樣。下面摘錄一位教師在講述葫蘆蘚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結構時的文字教案加以說明。

教師:演示叢生的葫蘆蘚植株掛圖,並掛出小黑板,上有三個問題:

①葫蘆蘚為什麼適於生活在陰濕的環境里?

②葫蘆蘚是否出現了器官的分化?有哪些器官?各有什麼功能?

③葫蘆蘚植株為什麼長得比較矮小?

然後組織學生進行觀察活動(時間10分鍾)

①先用放大鏡觀察葫蘆蘚的植株

②用低倍鏡觀察葫蘆蘚植株的整體裝片

教師巡視指導。

觀察結束後,教師通過提問導入新課(時間25分鍾)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很認真,現在我們先停下來,等一會再觀察。現在先討論第一個問題,葫蘆蘚為什麼適於生活在陰濕的環境里?

學生舉手,教師讓某某同學回答。

學生:葫蘆蘚植株很矮小,約2~3厘米高,所以吸水和保水能力很弱。

教師:植株長得矮小,吸水和保水能力就弱了嗎?聯系第二個問題,再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哪位同學來回答。

學生:我認為葫蘆蘚已出現了器官的分化,它具有根、莖和葉,但莖很矮小,褐色,葉片扁平,小而薄,在莖的下面還有根,但弱小。所以吸水、保水力弱。

教師:請同學們再用顯微鏡觀察一下葫蘆蘚的「根」,比較一下與我們過去觀察過的小麥根尖的結構有什麼不同?能否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結構?

學生觀察後回答

學生:看不到根尖的各部分結構,沒有根毛,只是由單細胞或多細胞組成的絲狀體,和小麥根的結構不同。

教師:葫蘆蘚的「根」是真正的根嗎?

學生:不是。

教師:我們把這樣的「根」叫做假根。下面同學們再用顯微鏡觀察葫蘆蘚的整體裝片,注意觀察它的莖、葉里有沒有導管?

學生繼續觀察後,回答沒有導管。

教師:現在討論第三個問題,大家思考一下,葫蘆蘚植株為什麼長得矮小?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

葫蘆蘚已有莖、葉的分化,但沒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沒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所以它吸水、保水能力弱,植株矮小,只能生活在陰濕環境里。

……

從上例看出,這種形式的教案具優點是考慮細致,編寫詳盡。但這種教案的書寫工作量大,而且缺乏機動性,特別是教學的對象是學生,他們的思維往往不可能與教師同步,所以他們回答問題時,所講述的內容並不完全按照教師的思路去回答,不象你所希望的那樣,如果教師缺乏教學經驗,不能隨機應便,就會把你的設計方案全盤打亂。因此,在編寫教案時要考慮到這一點,應留有餘地。對新教師初學編制教案,這種形式仍是必要的。總結整理優秀教師的教案或公開課的教案,提倡使用這種形式也有一定好處,不妨採用。老教師或已具有一定教學水平的和較有經驗的教師,可採用簡略式,教案要求層次分明,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能把各教學環節的主要內容,採用的教學方法列出即可,無須把每句話都寫出來。這種教案使教師臨場發揮迴旋餘地大,便於根據學生的實際反應作必要的調整。

(2)表格式教案

這種教案主要是通過表格的形式把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分別列出,使人一目瞭然。表格的項目和形式也可以有不同,下面舉例說明。

表12 表格式教案

從上述教案節選可以看到,這種形式教案簡明、清楚,操作性強,使用方便。能充分反映師生的雙邊活動,體現著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編寫上使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同步進行,有一定優點。表格式教案的欄目設置可視不同的課型有所變化,並非一成不變。(3)程序式教案這種教案以反映教學程序為主,側重記錄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有時也輔以文字說明適用於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使用。舉例如下:下例中單線框代表教師的活動,雙線框代表學生的活動。這種形式的教案有兩個顯著特點:①突出了師生的雙邊活動,而不記述教學內容為主。②形式簡明,操作方便,能及時反饋,隨時可調整教學進程。編寫這種教案,要求教師有較高素質,對教材內容、學生特點較熟悉,教學經驗較豐富。表13《根的結構》程序式教案節選示例

以上介紹的是常使用的幾種教案的編寫形式,我們應視具體情況來決定編寫。不管採用哪種形式,都應注意切合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符合認識規律。要盡可能地增加觀察實驗的內容,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全面培養科學素質。教案的內容要科學、准確,層次清楚,字跡工整。總之,經過我們認真鑽研、摸索,寫出一份反映自己教學特色的教案是完全可能的。
另外在到這個網站上看一看。
http://zhjyx.hfjy.net.cn/Resource/Book/E/JXCKS/TS009074/0007_ts009074.htm

3. 請把你自已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或與教師合作備課的一個事例寫下來,

一、 活動之前,必須以教師簡明扼要、條理清晰的言語進行引導,讓學生明白合作學習的目的。我覺得在每一次的活動開始前,都應該讓學生先明確自己的活動目的——要解決什麼問題,否則,不僅浪費時間,學生到頭來什麼知識也沒學到,而這就需要教師語言的明確引導。記得在教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實踐活動中的「1千克黃豆大約有多少粒」時,課前我讓學生准備1千克的黃豆及塑料袋、一次性杯子等物品。此時,學生因為自己帶物品進學校進行學習而興趣濃厚,但因為我的引導不夠到位,只把問題拋出來後就讓學生同桌進行合作估計,一節課下來,學生幾乎沒有估計出來,就連班上基礎較好的學生,也只是把1千克黃豆平均分成8杯,並估計一杯大約1000粒,然後計算出8杯一共多少粒,就這樣白白浪費了一節課的時間。課後我仔細地回想,許多學生都不明白自己要干什麼,要怎麼進行估計,原因是當時老師沒有用恰當的、明了的語言引導學生,讓他們明白自己合作的目的是什麼,應該怎麼合作。於是,我重新利用一節課來估計,這節課我先讓學生聽清楚合作時所要達到的目標,並讓學生充分交流了估計的方法及操作的步驟,在學生都明白合作的意圖後,再讓他們進行合作學習,這時,學生在有序的操作中,終於估計出了結果。

有了這一次的經驗,我覺得在合作學習之前,應該先引導學生明白合作的目的,再進行活動,讓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實質性的效果。

二、在小組中分配好各自的職責,讓學生知道自己在合作中所處的地位。在課堂上,面對同一個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由於思維方式不同,運用策略的不同,往往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認知的差異,這種差異正好又提供了學習活動中的優勢互補,使得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活動能夠切實有效地進行。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怎樣組織教學更有利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活動,促進合作交流呢?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但在平時的教學及聽課中我發現,目前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了一些問題:學生的合作只是形式上的「合坐」,參與度不均衡,常常只是思維敏捷、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樂此不疲,其他組員則心甘情願當一名聽眾,合作不夠主動……

在我班,這些現象同樣存在,因此,我仍在不斷的改進中:在分配好小組後,我為每一個小組各選出了一名小組長、記錄員及發言員,在教師每次出示學習目標後,由小組長督促每一位成員參與其中,並讓記錄員作好記錄,當發言員匯報完後組員仍可補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我班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討論中來。

只有讓合作小組內的成員有具體的明確分工,讓學生知道在一個階段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職責,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明確自己的任務,才能真正讓每一個學生都投入到合作中去。

三、注重活動過程的評價。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課堂評價也是極為重要的。以往,我們往往只注重結果的評價,而新《課標》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應從甄別式的評價轉向發展性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動包括學習要受人的意識支配。因此教學時,我們給學生的評價,就不能僅僅局限於關注他們的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發展,而應在他們的合作過程中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如興趣、愛好、意志等個性情感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根據課程標准和教育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學習態度、探究與實踐能力、合作交流、分享中的一個或幾個方面進行描述性評價,從中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態,全面評價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有效的合作學習能集思廣益,既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又要有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既能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別人的長處、優點,還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只要教師引導得當,並適時進行點撥啟發,那麼,學生在參與合作的過程中,不但主動獲得了知識,又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提高課堂效率的事例

回首自己將近4年的教師生涯,我很慶幸在自己的周圍存在著這么多好教師:老教師如老黃牛一般埋頭苦幹而不知疲倦;中年教師們將家庭擱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撲在教學工作上;青年教師們把青春年華紮根於三尺講台而無怨無悔。是他們以自己的行動感染著我,是他們的鼓勵和幫助使我從一個對於課堂教學知之甚少的大學畢業生,到如今擔任高二年級物化班教學工作同時身兼班主任的青年教師,雖然中間的過程充滿著辛苦和汗水,雖然教學實踐讓我懂得了「累」字的含義,但也讓我懂得了「愛」字的結構。懂的了該怎樣去教我的學生,也懂得了該如何真正的去愛我的學生。每當自己面對教學中所取得的成績時,當聽到無論是領導或是同事或是家長的肯定時,我覺得為了學生,我再大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相信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著的心聲,這也是我從教以來的心得。

衡量一位教師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教學。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最大的劣勢就是缺乏經驗,特別是教學經驗。對於物理課本中各章各節的知識重點和難點的把握不夠,對於如何駕御課堂經驗不足。如何改進呢?在將近4年的教學生活中,師傅(方興榮老師、謝璞老師和杜守健老師)們言傳身教,可以說是手把手的教著。他們的課堂我隨時可以進去;有任何小問題我隨時都可以去請教;遇到任何挫折我隨時都可以去傾訴。在師傅們的教導下,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四多」:多看、多問、多聽、多想。「多看」:在備課前多看一些與本節內容有關的教學參考,多做一些相關的練習,吸取百家之長。對這章節所考察的知識點和典型例題作到心中有數;「多問」:備課組里的老師都是我的師傅,每當我遇到任何教學上的疑惑,都會去及時請教他們;「多聽」:只要時間允許,我都會去聽同備課組里老師的課。這樣,對於准備要教的課而言,我可以直接吸取其中的精華,即使是自己已經講過的課,也可通過聽課發現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立即加以改進;「多想」:對於別人教學上的成功經驗,我不能死搬硬套,必須經過消化、思考後與自己的風格融會貫通,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才能真正得到進步。

同時,在平時的教學中將教學的五個過程:備、教、輔、考、改每個環節都落到實處是非常重要的。我個人認為,要想終端成績優秀,「輔」的作用不可小視。通過作業、練習所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要麼進行全班的輔導,要麼進行個別的指導。學生剛剛學到的新知識中所出現的問題被及時的糾正,這對於今後的教學是有很大幫助的。

下面我想就教學過程中的備課、上課和作業三個環節淺談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備課

在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

充分,會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白費心機。

1、備課之前的做題

要想備好課,在備課之前首先要熟悉教材。除了熟悉教材的內容,更重要的是熟悉大綱要求學生對本節內容所應掌握的程度。獲得這些信息最好的途徑就是在動手准備教案之前的做題,這點更多的是針對青年教師而言的。通過做題,一方面能了解本節內容所可能出現的各種題形,這其中包括典型的,以及比較新穎的,而且通過做題也能加大教師和學生之間知識和智能的落差。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教師和學生會因為各自成長的時代和環境不同,在教學上存在知識和智能的落差。在師生課堂教學和交流的過程中,這種落差是始終存在的,而且這種落差的廣度、深度越大,對於課堂教學就越有利,對學生知識結構的更新就會越有成效。

只有通過作題,作為教師的我們才能真正作到對這堂課,對要交給學生的知識把握的准確到位。

2、備課

(1)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的設定

課堂教學任務和目標的順利完成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取決於兩者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與和諧統一。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在制訂教學目標和任務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當前的基本知識結構狀況、思想動態發展與學習志向的選擇。要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決定。就拿在分科之前我所教的班級來說,三個班分為兩個層次,其中的4班屬於高一年級的實驗班,7和9班屬於普通班級。從高一剛開始進行物理教學時我就發現這兩個層次的班級在整體上已經表現出了差距:實驗班相對整齊些,在物理學習上幾乎沒有什麼尾巴,而普通班由於學習習慣、學習志向等諸多問題使得整個班級雖然有些許冒尖的學生,但大多數同學在對待物理學習上重視程度不夠,認為高中物理太難,早就不打算在學科時選擇物理,同時所謂的「後進生」較多。所以對於這兩個層次的班級,在教學上我的目標從一開始就有了不同。對於4班,不僅每節課相關的知識要講到位,而且還要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加深和擴展;對於7和9班,我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要調動起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所以每節課上知識的難度不能加得過深,要讓學生意識到物理學習並不困難,每節課他都能聽懂,每次作業他都能做對。

(2)科學地處理好教材和知識的難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師對教材和知識的難度的處理也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聽懂」、「學會」、「會學」就有興趣,課堂氣氛自然就會活躍,「迷惘」、「困惑」、聽不懂、學不會,課堂氣氛就會沉悶。知識過於簡單,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知識過於復雜,學生卻因接受不了也提不起興趣。所以,課堂學習的知識最好是適中,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心理上產生一種學習的滿足感,也就是說,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才能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因此,在備課時,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要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從而使學生在每一課的學習中,既有一定的知識坡度、難度,經過一定的思考又能學習掌握,這樣他們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高中的物理知識在開始階段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上都會存在一些困難,不少同學在進入高中之前就已經聽說了高中階段的第一次物理測驗往往都是不及格的,所以從一開始學習就抱著「物理肯定很難,我肯定是學不好的,我以後不選物理」的各種想法。任何人一旦有了這些想法,想學好都難。為了扭轉學生的這種想法,在物理第一章力的備課時我有意將進度放慢,經常一課時的內容我會安排成兩課時,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足夠消化的過程,使他們在開始階段將基礎打牢。基礎打牢了,成績也就提高了;成績提高了,興趣也就有了。

3、備課在聽課之前進行,修改在聽課之後完成

對於所有的青年教師而言,我們都會去聽自己的師傅或者備課組里其他老師的課。聽聽他們是如何處理自己即將要上的這堂課的。聽課的目的是為了等到自己上課的時候能夠對知識有更准確的把握,是為了彌補自己由於經驗缺乏而可能在備課中備不到位的情況。聽課確實是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一條捷徑。很多青年教師都是先聽課後備課。就我個人認為如果能將備課放在聽課之前進行,將修改放在聽課之後完成,效果更佳。作為青年教師必須要學會自己處理教材,縱使由於自己毫無經驗,對教材的把握上存在不足,但若在聽課之前先把課備好,哪怕是一節不成熟的課,等到聽課的時候你必然是處於一種對知識已經了解,對教材已經有認識的基礎上的聽課,這樣聽課的效率必定會更高。聽完課之後對教案的修改才能更深刻。上課時課堂效率的提高才有保證。自己的成長也會更迅速。

二、課堂

1、45分鍾的布局

一節課45分鍾,如何有效地利用?我將45分鍾劃分為以下三塊:

(1)5分鍾的復習提問時間:、

知識的學習總是前後貫通的,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將每堂課開始後的前5分鍾用於復習提問,即能夠對上節課的知識進行總結回顧,也能起到承接新知識的目的。就我個人而言,復習提問的方式經常變換,有的時候是單純的一問一答,有的時候是隨堂測驗兩道題目,甚至有的時候是通過對上次作業的評講進行復習。復習提問是計作平時成績的,雖然分值不大,但學生終究對分數還是在意的,因此在上課前他總會花些時間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這樣對於提高課堂效率也是有幫助的。

(2)35分鍾的新授時間:

由於學生在上課之前已經對教材進行了預習,因此新授知識的時間安排成35分鍾是合理的。對於如何合理的利用這段時間我將在下面的「良好的課堂互動模式」中進行詳細說明。

(3)5分鍾的課堂反饋時間:

學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用知識,衡量一節課效率高低的最主要因素就在於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課堂上及時的反饋練習則可以幫助學生對本節課內容進行實質性的加深。如果這節課我製作了課件,則課堂反饋練習一定將出現在課件的最後幾張上面;如果沒有課件的話,則會利用學生身邊的物理教輔資料里的《隨堂鞏固訓練》。反饋的題目類型多是選擇和填空。選擇這兩種類型一方面是出於對時間的考慮,因為這畢竟是一節課最後的幾分鍾,用計算題考察的話題量勢必會少,可能在剩餘的時間里只能完成一道計算題。另一方面也是認為反饋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選擇和填空這兩種類型能比較好的實現這一點。

2、良好的課堂互動模式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終目標,如何學會知識才是至關重要的,這個道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可持續的學習動機和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原有的單純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是勢在必行的。良好的課堂互動模式的建立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環節。

如何構建出具有互動性質的課堂教學呢?因素有很多,下面我想就「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課堂上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談談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互動」必須「參與」,只有「參與」才能「互動」。物理是一門對學生邏輯思維要求非常高的學科,一堂課的效率高還是低完全取決於學生有沒有開動腦筋,有沒有跟著你轉,即有沒有真正地跟你互動起來。所以我上物理課的宗旨就是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真正讓他們掌握知識。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有師生對話、分組討論、實踐活動和獨立探究,甚至可以是師生換位等。

我在初中教了兩年,這兩年的磨練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如何在一堂課上將學生學習的熱情充分的調動起來。當然要在課堂上形成互動,首先應要求老師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因為老師應當是課堂上良好氣氛的首先帶動者。

(1)師生對話:包括師生間,學生間的對話、交流。可一問一答,可討論或爭論,相互啟發,相互合作,圍繞著教學目標前進。這有利於學生養成思維的習慣,了解思維的過程。一堂課從引入到新授再到反饋的過程中都可以將師生對話的方式貫穿進去。在引入環節,教師可圍繞教學內容,創設情景,採用問題提出,設問引思,復習提問等手法,為新課的引入鋪路搭橋,從一開始就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在新授的過程中,更是離不開這種對話。在做實驗的時候通過對話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並根據這些現象自己總結出實驗結論;在講授新知識的時候通過對話檢驗學生對此概念的掌握情況;在討論的時候通過對話傳遞所要表達的信息;課堂反饋中也離不開對話。有時需要學生講述自己的觀點,有時需要同學彼此之間進行討論,或是由教師提問、學生板演的形式促進全班同學共同學習。

(2)師生換位:引導學生充當小老師,讓學生到講台上,代替老師完成一些他們能夠做到的事,如:分析解題思路;總結解題方法及經驗;評講同學板書的內容;組織學生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等,這些都是促進學生參與互動式教學的有效方法。在高一開學初期的物理課上我就發現,有時遇到一個問題,學生會表現出各自的想法,當我在講述自己的方法時,有些學生還不滿足於此,著急地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於是我開始嘗試讓學生走上講台,暫時取代我的位置,就某一個問題向大家講述自己的看法。剛開始的時候,當我問哪位來講時,即使他們都有各自的想法,但卻表現出不同的姿態:有的自告奮勇,有的猶豫再三,有的卻迴避著我征詢的目光。起初我選擇的是那些自告奮勇的學生,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樂意到講台上充當小老師了,甚至有的時候我只是想請他們在座位上回答問題,他們還嫌這樣表達不透徹,會情不自禁地走到講台前面來,自然的拿起粉筆在黑板上有模有樣的講起來了。在小老師講解的時候,我留心觀察了其餘的同學,他們各個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著,都在積極地思考著,討論著。這樣的課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事例「他帶動了全班物理學習的氛圍」:從高一第一節物理課開始我就發現高一(9)班學生的物理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物理的興趣普遍不濃,只有個別男生對物理有熱情,這其中要屬我的物理課代錶王某同學最為突出。這是一個很有表現欲的學生,也是一個只要老師給點鼓勵就能做得更好的學生。在當時困擾我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調動9班大多數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在一次很普通的物理課上,當幻燈片出現了一道思考題時,大家都在草稿紙上演算著。第一個算好的就是他。當我看了他的答案後先在全班面前給予了肯定。若按照以往的安排,再給大家一些思考的時間後就由我在黑板上將解題思路講明,或請他在座位上講出他的思路。但當看到他那種自信滿滿的表情時我突然有了「何不讓他上台講」的想法。於是在9班的課堂上我第一次嘗試了這種方法:他上來了,我下去了。沒想到效果奇佳。王某很大方,無論是板書還是講解都比較到位;下面的同學則覺得這種方式很新鮮,他們比平常更用心的聽,比平常更用心的思考。等他講完後,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這是一次非常有效的嘗試。讓學生暫時取代老師的位置,將自己的想法講給自己的同學聽。而大家在聽的時候沒有了平常上課時在心理上與老師相距甚遠的感覺,他們甚至會在同學講解的中途就將自己的疑惑或沒有聽懂的地方講出來,從而再次引發大家的思考。全員參與,全體思考。題目經過這樣的講解,知識通過這樣的獲得,想忘記都難。這樣在以後的課堂上這種方式就會被我經常的使用,不僅是王某,越來越多的9班的學生會自告奮勇的上台講題。在不知不覺中曾經一度困擾我的如何提高9班學生學習物理積極性的問題迎刃而解。學生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後,成績的提高就是必然的了。)

(3)分組討論:

分組討論也是在課堂教學中經常被我使用的一種方法。尤其在試卷講評課的時候用到。試卷講評課一直都是比較難上的課,一般的做法都是老師從第一題講到最後一題。但一節課如果這樣毫無起伏的進行下去的話,學生肯定會聽地疲倦,從而影響課堂效率。考慮到試卷上的每道題基本上不可能是全班都錯,在同學中間總會有對的人,而且大家經過做題,對這道題總有自己的思考,沒對的原因或是想法上存在一點偏差,或是差一步點撥。因此經常當我在黑板上准備將下一道題的版圖畫出來的時候我就會要求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的形式就這道題進行討論。這樣即利用了畫圖的空餘時間,也讓學生在我開始講評之前對題目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

三、作業

1、作業的種類:預習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以及練習冊上的作業

*預習作業:

要求學生進行預習,也就是讓他們作好精神上的准備。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學習也是一樣。只有預習了,才能知道這節課要學習什麼。哪些比較簡單,自己已經比較好的掌握,哪些是自己不太明白的,這也正是這節課該重點聽的地方。高中物理相對較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需要時間和悟性的,但課堂上時間有限,老師不能將課停下來用於學生對某一個知識的理解和消化。而學生上課都是比較情緒化的,一旦某個環節他聽不懂,他就沒有信心沒有耐心再繼續聽下去了,長久下來,他必然對這門課失去興趣,上課的效率自然降低。因此預習就顯得很重要。其實所有的老師都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對本學科知識進行預習,但真正能作到的恐怕只是那些學習習慣非常好的學生,對大多數學生而言「課前要預習」這句話只是左耳進右耳出。因此預習作業就給了預習以硬性的保證。就我個人而言,由於學生身邊物理的教輔材料中分為《基礎知識輸理》、《關鍵內容升華》、《隨堂鞏固訓練》、《夯實雙基訓練》等部分,其中的《基礎知識輸理》就是對該節知識的發掘與整合,它把關鍵知識設計成填空、選擇的形式,非常適合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自己獨立完成,而且題量適中,一般只有3~4道題。因此在每節新課之前完成該節的《基礎知識輸理》就成為預習作業。這個作業是要在第2天隨本子上的作業一起收上來批改的。長久下來我發現預習作業不僅對學生有利,保證他們切實的作到預習,還可以讓老師通過批改預習作業在上課之前就清楚學生在這節知識上哪些地方理解上存在問題,幫助教師在課堂上更好的有的放矢。

2、及時批改,及時講評,及時反饋

及時批改,及時講評是所有老師都能作到的,但及時反饋,這里的反饋是指在作業上某種類型的題目出現錯誤的情況下緊接著在下次作業中再出現類似的題目考學生的反饋確可能被老師所忽視。以前我對於作業也僅限於批改和講評,但長久下來發現錯的題目講過了等下次再做的時候哪怕是一模一樣的題目還會有人再錯。是講的時候他們不理解嗎?不對,從講評時候與他們眼神的交流你知道他們都聽懂了。但聽懂了不代表掌握了。我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就在前段時候的一個課間班上的一個同學問了我一道物理題,在我們共同分析下他很會心地點了點頭,很開心的走了。我想他的開心是因為這道題他懂了。第二天我主動叫他進了辦公室,拿了一道跟昨天幾乎一樣的題目(只是數據變了變),給他做,令他自己沒想到的是昨天在問我之前這道題目他在那邊思路卡殼的,今天還停在了同樣的地方。究其原因學習方法的問題,很多學生都是問了後,懂了後就以為會了,從來不會在晚自習的時候再回顧一下,自己試著再做一下。學習方法的問題是個長期問題,如果等著學生靠自己慢慢養成好的學習方法來杜絕這種錯了再錯的現象的話,恐怕會是個很漫長的等待。於是我嘗試著在後一次作業中通過變化數據、變換情景等方法將原來的錯題重新出現,進行反饋,以這種形式盡量杜絕同一道題講了再錯的現象,發覺效果不錯。

回首自己進四年的教學生涯,我深切地體會到:

1、學生學習的興趣來源很多,但若能在課堂讓他聽懂,讓他參與,讓他成功,他一定會對你這門課感興趣的。一旦學生對你這門課有了興趣,你不叫他學他都會自己主動學的,這樣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2、教學成績真正的提高不是在拚命的要課、上課。關鍵在於課堂45分鍾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

5. 因材施教的事例有什麼

孔子近乎完美地實行「因材施教」,其基礎就是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他認識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視「知」學生,認真分析學生個性,甚至只用一個字即可准確地概括,足見其備學生之細致認真.這樣,充分了解學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這個必備的前提,何談「因材施教」呢? 現代教育,從理論上早已接受了這種觀點,但在實踐中幾乎都把備課看做是備教材、備教案,甚少是備學生,不了解學生的個性差別,千篇一律地灌輸知識,至於哪些學生能接受,哪些學生不能接受,學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師不去考慮. 那麼,如何「備學生」呢? 孔子的方法大致有二: 第一,是「聽其言」.這是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因為「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而「聽其言」,一是被動地聽,二是主動地與學生交談.被動地聽,這在孔子的教學過程中不勝枚舉,故略而不論.主動地和學生促膝談心,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們,這在《論語》中也不乏其例: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 特別是《侍坐》,就是召集學生進行集體談話,類似我們現在的座談會. 第二,是「觀其行」.也就是把學生的一舉一動置於教師的視野之下,全面細致地觀察其行動,如孔子所言:「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論語·為政》) 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論語·憲問》) 當闕黨有個兒童來向孔子傳信時,有人問孔子這個孩子是否是一個要求上進的人.「他是想讓自己學習上進的那種人嗎?」孔子說:「我看到他站在成年人才應該站的位置上,看到他跟前輩長者並肩行走,不像是想通過學習使自己上進的人,而是急於成名的人.」孔子通過一個人的行走坐姿這種極為簡單的行為來了解發現人的品行,可謂細致入微. 還可以通過觀察其所處環境,如觀察他所結交的人來間接地了解其本人.孔子說:「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論語·里仁》)也即「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既要「聽其言」,又要「觀其行」,二者結合起來,就是「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把「言」和「行」結合起來考察,這就是孔子備學生的方法.對此我們應當很好地借鑒.現代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高高在上,沒有真正深入到學生中去,沒有和學生進行朋友式的交談,學生不願吐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實施具備了「因材施教」的基礎,如何實施呢?《論語》中孔子所採用的多種方法,可以作為他山之石. 第一,對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從學生智力水平的客觀實際出發,把學生大致分為「上智」、「中人」、「下愚」(《論語·陽貨》)三類.孔子弟子中,既有「聞一知十」的顏回,又有「聞一知二」的子貢,智力水平參差不齊.智力較低甚至於「下愚」的學生,只能教給他們與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識,否則,「欲速則不達.」如同是「問仁」,孔子的回答卻不盡相同: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訒.」(《論語·顏淵》)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靈公》)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論語·陽貨》) 這樣的事例還很多,如「問禮」、「問政」、「問君子」等. 第二,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孔子認為,學生的個性特點千差萬別,因此教學的方法應有所不同,教學的內容應各有側重,不能千篇一律.如前文所引《論語·先進》篇,由於子路「好勇過我」,遇事魯莽,故孔子就給他潑點冷水,告誡他凡事要謹慎考慮,多聽他人的意見再行動;由於冉有膽小怕事,遇事退縮無主見,故孔子就給他加油打氣,鼓勵他更加果敢大膽地行動. 第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進行教育.孔門弟子年齡參差不齊,有與孔子年齡相仿的,如秦商、子路;有與孔子差一代的,如顏回、子貢;也有差別特大的,如子張、子驕.不同年齡的學生有不同的需要,應區別對待.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 (孔子說:「君子有三個方面需要戒備:年少的時候,精力還沒有穩定,要戒備因為美貌而產生的感情和慾望;等到壯年的時候,精力正是旺盛的時候,要戒備爭斗;­等到年老的時候,精力已經衰弱,要戒備貪得無厭.」) 對三類學生他分別提出了應注意的方面,很值得我們珍視.學生各有不同的興趣愛好,所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論語·雍也》)弟子中,顏回好仁,子路好勇,子貢好商,冉求好政.孔子根據其不同的興趣愛好分別設立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使其特長都得到充分發揮.正如朱熹所言:「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6. 因材施教的事例有什麼

孔子因材施教

論據:孔子常教導學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對孔子說: 「聽到什麼就行動起來嗎?」 孔子說:「你有父親兄長在,你怎麼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孔子恐怕子路還未孝養父兄,就去殺身成仁了。

過了一會兒,冉有也來問:「聽到什麼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應該聽到後就去實行。」公西華問道: 「先生!子路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說有父兄在。冉有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說應該聞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請教先生?」 孔子說:「冉有為人懦弱,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子路武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

拓展資料:

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材施教具有豐富的現代內涵,它的實施需要貫徹四個方面的原則。因材施教對於教師、家長、學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實現都具有重要意義。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在不同的學習場合之中,不同類型、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表現是極為復雜的,需要教師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智慧靈活地設計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材施教策略的設計和施行,應遵循以下原則。

  1. 教師要留意觀察分析學生學習的特點

學生在出現問題時的表現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跡象,從中有可能發現他們獨特的認知特徵和動機傾向。教師要多提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會感到困惑,卡在哪裡了?」「為什麼老是出同樣類型的錯?」「為什麼會出現反常現象?」學生學習中明顯的順利也是值得關注分析的,從中可以發現學生擅長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和學習的動力所在,分析學生在什麼狀況下特別順利,在思維和理解方面具有什麼特點,等等。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學生的特性。

2. 對待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做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有的學生因為思維水平較低,有的學生因為學習風格的限制,有的學生因為學習動機的障礙,導致了學習成績差。在實際情景中,動機因素和能力、風格的因素是交雜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須從動機的激發維持和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多方面入手。採取不同的措施使學生在自尊自信的狀態下學習,對於能力水平低的學生尤為重要。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較差學生的自尊心,則無異於雪上加霜,抽去了他們發展的動力之源。

3. 教師要根據對學生學習風格的了解,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提供風格相配的教學方式

有研究表明,當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學生的學習風格相匹配時,有利於提高學習成績。比如,對於喜好圖像表徵的學生用圖式來講解概念,避免把喜歡安靜的學生安排在教室門口坐等。由於任何認知風格都不會適用於所有的知識學習,如果學習者在學習中堅守某一種認知風格,勢必會在一些不適於自己風格的學科學習中失敗。

研究者認為,個體的學習風格是一種習慣,後天經驗和訓練起著很大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方式先配的教學不會像匹配性教學那樣容易展開,必須細致漸進,並且隨時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學習的反饋及時進行調節。

7. 教師備課最需要備什麼 演講稿

看什麼課程了。但自己得先明白,並作一定的擴展。有事例,有銜接,掌握時間分配等等。做好一堂課也不容易。

8. 求關於教師上課不備課甚至是不認真教書,不批改作業等關於教師不良行為的案例

某一位女教師抄,38歲,襲是一個4歲孩子的母親,她在一所農村小學教了10多年的語文課。她說:「每天學校家裡兩頭忙,晚上還要熬夜備課,這種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單調乏味,又壓力無窮,實在讓我筋疲力盡,沮喪無常,一想到要一輩子都干這種工作,我快發瘋了。你知道嗎?我常常在半夜醒來,思前想後就再也睡不著,我厭倦了教書。
某小學一個三十多歲的教師為了得到學校的認可,耗費大量時間用於備課,公開教學前的一個多月她基本上是在憂慮重重中度過的。期中、期末兩次考試的名次與成績又是得到領導、同仁認可的關鍵因素,因此復習課的全力以赴使她精疲力竭,常常失眠,無法擺脫。
某男教師,在學校與領導、同事經常發生矛盾和沖突。導致對教育失去激情,上課不備課,學生的作業不及時批改,最終放棄教育事業。
某青年教師田某,身高只有1.60米,28歲了還沒找到對象。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他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本來他的課很受學生歡迎,但他現在卻懷疑學生上課時的小聲說話是在議論自己的課講的不好,因此大發脾氣,讓這些學生立刻滾出教室。

9. 線上備課案例是什麼

你是想看一些別的老師做的線上備課的課件案例么?這個在101教育PPT的軟體裡面有挺多的,你可以自己搜搜看

10. 高效備課事例與指導讀後感

寫讀後感要注意來
首先要設置一個源境界 把你讀的文章引出來 後面加一句 讀了之後深受感觸等話語
再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
然後把你的想法另起一段寫出來 要是自己的真情實感
然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個文章的觀點
最後升化主題
簡單說就是四個步驟:引,議,聯,結.
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備課的事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