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語文必修一至必修三文學常識選擇題題目
高中語文必修一至必修二文學常識
1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這首詩被稱為「雨巷詩人」
2
徐志摩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
《再別康橋》是他的代表作
3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有相當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
《左傳》
、
《公羊傳》
、
《穀梁傳》
-
被稱作「春秋三傳」
4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國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
21
卷。傳為左丘明所著。全書按不同國家記載了
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前後
500
余年的史事。
《國語》和《左傳》明顯區別是《國語》分別寫不
同國家,以記言見勝;
《左傳》按年代編寫,長於記事。
5
巴金,原名李堯棠,現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新生》
、
《愛情的三部曲》
、
《春天裡的秋天》
、
《激
流三部曲》
。
6
梁實秋,現代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散文代表作《雅舍小語》
,獨立譯有《莎士比亞
全語》
,晚年完成百萬言著作《英國文學史》
。
7
梁啟超,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代表作《飲冰室全集》
。
8
郁達夫,現代作家,著名作品《沉淪》
。
9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分《風》
。
《雅》
。
《頌》三部分,用
賦。比。興
等表現手
法。
《詩經》里的詩多為
四言詩。
(
《蒹葭》
、
《採薇》
)
。
10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人,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11
《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12
「樂府雙壁」是指我國古代優秀的南朝民歌《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民歌《木蘭辭》這兩首長
篇敘事詩
13
曹操,小名阿瞞,字孟德,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漢獻帝
時官至丞相,後被封為魏王,死後其子曹丕代漢建魏,追尊為魏武帝。有抒情詩《觀滄海》
《龜
雖壽》
《蒿里行》
《短歌行》等篇。
高中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 數學 英語 物理 化學
14
陶淵明,字元亮,一名潛
,字淵明,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時期田園詩派的開創者。
(
《桃花
源記》
、
《飲酒》
、
《歸去來兮辭》
)
15
蘇軾,字子瞻,號
東坡
居士。詞,開創豪放派詞風,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詩歌,與黃
庭堅並稱「蘇黃」
。
16
馬丁·路德·金是美國作家,代表作《我有一個夢想》
17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包括
12
本紀(帝王傳記)
、
30
世家(諸侯傳記)
、
70
列傳(著名人物傳記)
、
10
表、
8
書,共
130
篇。
它與《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合稱「四史」
。魯迅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
離騷」
。
18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陬(
z
ō
u
)邑人,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學派創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現存《論語》
20
篇,
《論語》是有關儒家思想的最重要
的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孔門弟子根據自己的記憶或耳聞的傳說寫下來
的。全書以記言為主,是一部語錄體的著作。
19
夏衍中國著名文學、電影、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文學藝術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是
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傑出的革命文藝家、社會活動家和電影藝術家。
20
《古詩十九首》
,南朝梁明太子蕭統在《文選》中所輯十九首「古詩」
,題為《古詩十九首》
。
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主要抒寫遊子矢志無成和思婦離別相思之情,真實反映了東
漢後期動盪黑暗的社會生活,抒發了對命運、人生的悲哀之情。
21
王羲之
,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後遷居會稽(紹興),寫下《蘭
亭集序》,晚年隱居會稽下轄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22
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23
王安石,字介甫,號
半山,世稱王荊公,又稱王文公。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
(
《游褒
禪山記》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
24
四書五經:
《大學》
,
《中庸》
,
《論語》
,
《孟子》合稱「四書」
。
《詩》
,
《書》
,
《禮》
,
《易》
,
《春
秋》合稱「五經」
。
㈡ 再別康橋 高中語文必修一
詩歌原文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再別康橋:志摩的詩[2]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註:有部分教材為」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詩歌鑒賞
賞析1:
《再別康橋》第1節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彷彿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像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盪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雲彩。」同時透露了難舍難分的離情,給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第2節至第6節,描寫詩人在康河裡泛舟尋夢。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像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後,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志,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並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
第5、6節,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借用「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跣足放歌的狂態終未成就,此時的沉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啊!最後一節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回環對應。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揮一揮衣袖,抖落的是什麼?已毋須贅言。
既然在康橋涅槃過一次,又何必帶走一片雲彩呢?全詩一氣呵成,盪氣回腸,是對徐志摩「詩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胡適嘗言:「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
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追悼徐志摩》)果真如此,那麼詩人在康河邊的徘徊,不正是這種追尋的一個縮影嗎?徐志摩是主張藝術的詩人。他深崇聞一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而尤重音樂美。他甚至說:「……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在它的內在的音節(Internal rhythm)的道理,我們才能領會到詩的真的趣味;不論思想怎樣高尚,情緒怎樣熱烈,你得拿來徹底的『音樂化』(那就是詩化),才能取得詩的認識,……」(《詩刊放假》)。
反觀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盪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賞析2:
《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抒發的是什麼呢?三句話概括:是一種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意是主觀思想感情;境是詩內描寫的客觀景物。何謂意境?是人物的主觀思想情感和客觀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個性色彩的藝術畫面,既稱為有意境。當然我們欣賞徐志摩的詩和欣賞別的詩一樣,需要調動對生活的積累,需要調動我們對知識的積累,然後我們一節節的講這首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句詩若分析的話,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還有,還加上一句,作別西天的雲彩,西天的彩霞給我們一個印象,就是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用這句話來概括,為這個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心頭盪漾」,這句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里「柳」——「留」,留別有惜別的含義,它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牽掛用「在我心頭盪漾」,把牽掛表現的非常形象。當然他的手法是比擬的手法(擬人、擬物),與第三句話合在一起講,「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這一句詩突出了康河的明靜和自由自在的狀況,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時表現一種愛心,那水草好像在歡迎著詩人的到來。再次,我覺得它不是完全脫離中國詩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國的古詩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句是化客為主,第三句是移主為客,做到兩相交融,物我難忘。這兩句詩正好表現出徐志摩和康橋的密切關系。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三個方面:確定了理想,步入了詩壇,美妙的風光中,抒發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我們欣賞詩也是從形象入手,來逐漸接受詩人的心靈的。第四節是轉折點,「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這句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徵手法的運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來,「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紅光,是實寫。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擋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紅,有的綠,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這個"揉"寫的很好,同時也是自己夢想的破滅。那麼這個夢引起我們什麼感覺呢?這使我想起了聞一多先生紀念它的長女夭折時寫的一首詩。他用了一個比喻「像夏天裡的一個夢,像夢里的一聲鍾」,大家知道夢境是美好的,鍾聲是悠揚的,然而是短暫的,所以彩虹似的夢似美麗而短暫的。1927年他的夢想破滅了,又與陸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節,既然談到夢,那麼這次再來康橋,再回母校,是不是來尋夢的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這句詩是徐志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他在康橋生活的兩年,悠哉悠哉。他那時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實的,對明天懷著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輝」來比喻那時的生活,帶有象徵的意味。
最好的詩是第三句詩。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回到現實仍然是哀傷,所以"悄悄是離別的笙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句詩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志摩對康橋的情感,集中表現了離別的惆悵。這句詩就需要聯系別的詩,包括古詩來理解。「悄悄是離別的笙蕭」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蘇軾的《前赤壁賦》中描述了蕭聲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聲是歡悅的,所以「蕭」來比喻「悄悄」來說明詩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動作帶有詩人的感情,接著"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詩歌講究精練,為什麼一再重復「沉默」「悄悄」「輕輕」?這不是浪費語言,而恰恰是他的重點。
其實「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鈴》中的語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再如蘇軾的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他回憶他的妻子王弗死後的十年,回憶他們相見的時候「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此處無聲勝有聲」,還有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使用反襯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開,可惜好友欲離我而去。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下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在言外,旨在象內」。「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往往用在評價詩,意思詩不說愁,卻把愁表現得最為恰當,看著朋友走掉,長久孤立的站著,表現感情的深厚。如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即抒情」。所以「唯見長江天際流」能引起我們很多的遐想,又如利於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要能讓我們產生聯想的詩就是好詩,這些都告訴我們欣賞詩要調動我們知識的積累,像形、相似的詩能在頭腦中產生,用此來理解新詩。寫得好都是詩人生活經歷的提煉和升華,換句話,我們通過生活的橋梁可以達到詩人的心靈。例如,剛離開父母的學子讀《再別康橋》是不是更有感覺?為什麼"沉默時感情最深"呢?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達時機、船都已走了,但送別的人佇立不動,若有所思。結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康橋尚且如此,詩人何以堪?實際反襯了詩人對康橋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帶著詩人的主觀感情了。
第七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我認為「雲彩」有象徵意味,代表彩虹似的夢,它倒映在水中,但並不帶走,因此再別康橋不是和他母校告別,而是和給他一生帶來最大變化的康橋文化的告別,是再別康橋理想。以上才是深入理解了這首詩。
再粗略講一下,《再別康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音樂美是徐志摩最強調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是反復的,加強節奏感,且其中的詞是重疊的,例如「悄悄」、「輕輕」、「沉默」,再者每句詩換韻,因為感情是變化的,所以不是一韻到底的。再是音尺,「輕輕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潑好動的性格,再是壓韻。所謂建築美,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視覺美,音樂是聽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才會感覺好。再談到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
這三者結合起來,徐志摩追求「整體當中求變化,參差當中求異」,顯示出新月似的特點和個性,所以我概括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飄逸的風格。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遊,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里,也馳騁在詩人的想像之中。
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雲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像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台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賞析3:
1920年秋季,徐志摩到了英國。本來是准備去那裡拜劍橋大學的羅素為師。但他到了英國才知道羅素已不在英國,而到中國講學去了。而且,羅素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被劍橋大學除名。後來,徐志摩經英國作家狄更生介紹,才得以進入劍橋大學讀書。此間,徐志摩認識了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林長民及其女兒林徽因,他開始苦苦追求這位美貌年輕的才女。為此,徐志摩解除了與前妻張幼儀的婚姻。但不幸的是,後來的林徽因還是與梁啟超的公子梁思成結成了婚姻。
於是,一首《再別康橋》,把徐志摩熱烈、真摯、輕柔、細膩又略帶飄逸的浪漫主義個性,作了充分顯示,給後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隻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徐志摩就是這樣用含羞草般的觸覺和嬰兒般的情感去感知愛情的,是他的單純的愛情觀給他的詩作注入了浪漫的氣息。雖然這種浪漫不能成為現實,但是徐志摩那熾熱與細膩的情感,在詩行中隨著康河靜靜地流淌。
作為徐志摩詩歌的第一個藝術特色,是對詩歌意象的苦心經營和有些帶有刻意性質的追求。他實在擅長於在生活中捕捉形象,而且善於在生活中發掘詩趣,並使生活的形象與詩歌的意趣融會到他的作品裡,從而構成較高的美學境界。作為詩中的意象,如《再別康橋》出現了「雲彩」、「金柳」、「艷影」、「青荇」、「水草」、「虹」、「夢」、 「長篙」、「星輝」、「笙簫」、「夏蟲」、「康橋」、「衣袖」等意象,這些都是詩人珍藏在心靈深處的一份情感,這些意象的虛與詩人心中情的實,相映成趣,一張一合,無不流露出意象的張力。通過情感化賦予客觀物象以感情色彩,使這些意象由平入奇,因而全詩更顯得飄逸而具有靈氣。因此,《再別康橋》成為徐志摩發自性靈深處詩作的名篇。
再看看詩中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不僅在他「心頭盪漾」,更有一種夢幻般神奇的力量,催使他神思飛揚,異想「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一系列意象的構成,這一點上說明了當時的徐志摩已接受了英國浪漫派詩的影響,吸取了歐洲象徵派、印象派詩的特點。另外,《再別康橋》每節四行,韻式上都嚴格遵守二、四押韻,且每行兩頓或三頓,整首詩章句勻整,韻腳鏗鏘,但為了更貼切地表達情感,不拘泥於「句的均齊」。「尋夢?撐一隻長篙」一句,如平靜的湖面泛起的瀾漪,使全詩生氣盎然。整首詩的節律與詩人情感的起落相契合,全詩抑揚頓挫,朗朗上口,讀罷餘音繚繞,給人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這也體現出徐志摩一方面汲取了英國浪漫派詩人的神韻和音律的同時又根據漢語白話的特點逐漸把他筆下的詩發展成為一種新詩的雛形。
徐志摩詩歌的藝術成就是在性靈、意象、音律三方面,也可以說,他的詩作在藝術上具有這三大特色。而且,這三者在他詩中實際上是不可分割地統一在一起的:性靈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意象來體現,意象,也需要通過音樂美這個重要的方面去完成。它們共同構成了徐志摩詩歌藝術的整體,使他的詩不僅在藝術上享有較高的地位,而且給中國新詩的發展帶來了某些有普遍藝術的經驗,作出了其他一些詩人未能作出的貢獻!
㈢ 高中語文文言文,.必修一試卷魏徵翻譯
新唐書·魏徵傳
【原文】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棄貲產不營,有大志,通貫書術。隋亂,詭為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應李密,以征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征見長史鄭:「魏公①雖驟勝,而驍將銳士死傷略盡,又府無見財,戰勝不賞。此二者不可以戰。若浚池峭壘,曠日持久,賊糧盡且去,我追擊之,取勝之道也。」曰:「老儒常語耳!」征不謝去。
後從密來京師,久之未知名。自請安輯山東,乃擢秘書丞,馳驛至黎陽。時李勣尚為密守,征與書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今君處必爭之地,不早自圖,則大事去矣!」勣得書,遂定計歸,而大發粟饋淮安王之軍。
會竇建德陷黎陽,獲征,偽拜起居舍人。建德敗,與裴矩走入關,隱太子②引為洗馬。征見秦王③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王器其直,無恨意。——《新唐書·魏徵傳》
【注釋】①魏公:李密。②隱太子;指李建成。③秦王:指李世民。
【譯文】
魏徵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從而落魄而不得志。他拋棄自己的資財家產不去經營,有遠大的志向。通曉經典書籍和方術。隋末動亂,他扮作道士。武陽郡太守元寶藏發兵響應李密,任命魏徵擔任書信及檄文的起草工作。李密每當看到了寶藏的書信以後,就稱贊寫得非常好,又加上聽說是魏徵所寫,急忙徵召他。魏徵進獻十條計策來說服李密,都沒有得到採用。王世充攻打洛口,魏徵拜見長史鄭頲說:「魏公雖然能在短時間內打勝仗,但那些驍勇善戰的將士死傷將盡,而且府里沒有餘財,戰勝敵人之後又沒有封賞。由於這兩點原因不能和他們作戰。如果疏通護城河,加高城牆,天長日久,敵兵糧食耗盡以後自然會撤退,到時我軍乘勝追擊,這是取勝的方法啊。」鄭頲說:「這是老生常談,罷了。」魏徵沒有告辭就走了。
魏徵後來跟隨李密來到京城,很長時間都沒有知名。自己請求安撫山東地區,於是被提拔為秘書丞,快馬來到黎陽。當時李績還是李密所封的太守,魏徵寫信給他說:「當初魏公出身於背叛朝廷的士兵之中,振臂大喊,帥幾十萬眾,他的威勢掩蓋半個天下,而他現在一敗之後,再無振作,最終歸附唐朝,本來就知道這天命使之有所歸附。如今您處於天下必爭之地,不早日作打算,那麼就成就不了大事了!」李績收到他的書信,於是定計歸附於唐,而後大量派送糧食給淮安王的軍隊。
剛好趕上竇建德攻陷了黎陽,俘獲了魏徵,授偽官起居舍人。竇建德失敗以後,和裴矩一起逃往關內,隱太子引薦他為太子洗馬。魏徵看到秦王功高,暗中勸說太子早做打算。太子事敗以後,唐王責備魏徵說:「你離間我們兄弟感情,怎麼辦?」魏徵回答說:「如果太子早聽眾我的話,不會遭遇今日之禍!」李世民器重他的正直,沒有一絲怨恨的意思。
㈣ 新教材完全解讀 高中語文必修一 第一單元綜合測試卷答案
作業自己最好做,不要隨便問答案,自己一步一步思考才能提高自己,思考了實在不會你可以去學習工具上找答案,不會的題目直接拍照上傳到魔方格作業神器,就會有學霸幫你解答!
㈤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練習
18個文言虛詞用法專練
要求:仔細了解各虛詞的基本用法,然後做題鞏固。
第一課時而⑴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然而」、「可是」、「卻」。⑵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⑶表示假設關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⑷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⑸表示承遞關系,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⑹通「如」,好像,如同。⑺通「爾」,你,你的。(8)[而已]罷了。(9)「而後」才,方才。(10)「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乃⑴於是,就。⑵才,這才。⑶卻。⑷是,就是,原來是。⑸竟然。⑹他的。⑺乃至,甚至。⑻可是。⑼而,又。⑽這樣。[11]你,你的。
[鞏固練習]
良乃入,具告沛公。
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
今君乃亡趙走燕。
諸葛亮真乃神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作計乃爾立。
何⑴什麼。⑵怎麼樣。⑶哪裡。⑷多麼。⑸為什麼。⑹怎麼。⑺作語助詞相當於「啊」。注意一些復合詞。
與
⑴解釋為:和、跟、同。⑵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感嘆。⑶作實詞用,可解釋為「給予」 「結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稱,表示領屬關系,相當於「他、她、它(們)的。」 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稱。相當於「我(的)」、「自己(的)。」 ⑷用作第三人稱,相當於「他、她、它(們)。」⑸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遠指,相當於「那」之類的詞。⑺表示選擇關系,相當於是......還是...... ⑻指示人、事、物,有時表示近指,相當於「這」之類的詞。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於「可」、「還是」。⑽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不概」、「可能」。(11)表示假設關系,相當於「如果」。
且⑴暫且,姑且。⑵將,將要。⑶而且,並且。⑷況且,再說。⑸尚且,還。⑹連接兩個形容詞,表示關系:又,又......又......。⑺同「夫」,句首助詞。⑻連接兩個動詞表示並列關系:一面......,一面......;一邊......,一邊......。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⑵像,好像。⑶你(的),你們(的)。⑷此,如此,這樣。⑸至於。「若此」如此,這樣。 [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處所,地方。⑵用在動詞或者「介詞+動詞」之前,組成名詞性片語,相當於「......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所以」⑴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於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⑵表示原因。相當於「......的原因(緣故)」。「所謂」所說的。「所在」⑴到處。⑵所在之處,處所。
則⑴卻,可是。⑵那麼,就。⑶指分項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條數。⑷用在對比句中,相當於「就」。⑸就是。⑹原來是。⑺只。⑻同「輒」,總是,常常。⑼原來已經。(則是)只當是。(則則)贊嘆的聲音。
為⑴成為,變成。⑵做。⑶作為,當作。⑷是。⑸以為,認為。⑹被。⑺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⑻指心理活動。⑼有。(11)治理。(12)裝作。(13)為了。(14)給,替。(15)對,向。(16)因為。(17)則「於」,在,當
以1、為,由於。2、而。3、把,拿,用。4、以為,認為。5、憑,靠。6、按照,依照。7、根據。8、通「已」,已經。9、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10、在。11、作語助,起調整音節作用。12、任用。「以為」1、把......當作或作為。2、認為。3、把......製成。
也⑴同現代漢語「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⑶用在句末,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⑷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⑸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詰語氣。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也哉)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語氣,多有感嘆或反詰之意。(也者)⑴語氣助連用,起說明或解釋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問。(也與)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語氣,帶有反詰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詞連用,無實義 (也已矣)罷了。
於⑴對
㈥ 高中語文必修一
寫景的:①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
㈦ 優化方案語文必修一高中同步測試卷答案人教版
上課注意聽講,課後注意知識的整理,及時反復,要答案干什麼,不會做問老師!或者那一道題來,給你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