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備教材」上下功夫。教師在「備教材」過程中要著重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確定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明確內容的主次;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要注重研究和解決教材中的難點,在突破難點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 2.在「備學生」方面做大文章。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鑽研教材,更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特別是對學生的基礎一定要了如指掌,從而使教材的處理和教法的選擇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師在「備學生」的過程中應突出地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二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備教法」上努力尋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學方法種類很多,如講授法、發現法、問題法、討論法、觀察法、實驗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各有各的優點和長處,但誰也不能絕對地說哪一種方法好,哪一種方法不好。某節課可能只運用一種方法即可達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節課就可能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另外,從學生的角度講,不同的教學對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識點,也必須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每個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切忌生搬硬套,而應注重研究所選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體現愉快教育的原則,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② 歷史教師如何備課教學才是有效性
課堂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陣地,我們應該做到:
第一,眼中有學生。歷史教育的價值取向就是「服務人生」,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做好自己。所以歷史教學的責任應該是關注學生的人生,把教學升華為服務學生人生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起完整的世界觀、公正的價值觀、健全的人生觀。
第二,心中有目標。(前面有敘述)
第三,手中有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在過程的實施、情境的創設、知識的遷移、問題的拓展、活動的安排、練習的設計等多個環節上,始終處於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問題探究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有效化的良好狀態,激發學生從多個層面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1、針對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為此,從課程目標到教材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標准,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面對有差異的學生,應當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有差異的教學,進行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布置作業分層、教學評估分層。讓全體學生都可以體驗成功感,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能力的發展。
2、實現師生課堂互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學的對象。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學習探究,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基礎,緊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發揮能動性和創造性,層層深入地開展教學活動。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認真創設課堂教學情景,設置懸念,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去討論、發揮,保證學生能在教師精心設置的教學情景中輕松獲得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如果不注意師生互動,而是將問題和答案直接告訴學生,雖然結論清楚,易於教學,但卻起不到創造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
使學生在一種和諧、放鬆的精神狀態下學習,他們敢於表現、敢於質疑、敢於爭論,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有了張揚的空間,在這個短短的過程中,師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探究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豐富了教學內容。在和學生平等交流過程中,師生達成共識:要堅持實事求是,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認識,不苛求前人,也不溢美前人。
這樣的課堂討論和交流,師生互動,有利於提高學生對歷史人物評價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評價歷史人物,使學生掌握了歷史人物評價的基本方法;使學生體驗了學習經歷,獲得了學習經驗;也使學生體驗了師生、生生互動過程的樂趣。
3、創設合理的教學情景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載體。情景教學法規定教學程序分三步走:情景設置,揭示課題;情景展開,分析評價;情景反饋,鞏固提高。這一方法使整個課堂教學在情景所營造的清新的氛圍下進行,並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積極參與情景的分析和評價。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或以情感共鳴形式來烘托學習氛圍等等,目的都是要增強教學效果。一般的有效的情景設置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1)故事情景——栩栩如生。
在教學中,教師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述一些歷史事實、名人軼事等,很容易使他們融入故事情境之中,緩緩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新知識的渴望性。如在教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時講到「牛頓」和「愛因斯坦」時,都簡單講述了這兩位偉人小時候的故事,當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時,設問:「從剛才的故事中,同學們覺得牛頓和愛因斯坦是不是天生的天才?他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本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偉人的世界」。再如秦始皇改字的故事、達芬奇畫蛋的故事、毛澤東少年言志的故事等等。通過創設故事情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也就會很快地使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問題情景——環環相扣。
朱熹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幫助新思維的誕生」。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作為一種常規的教學手段,是能否順利完成課程任務的關鍵。良好的提問方式不僅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有利於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充分體現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活動,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例如溫州教育教學研究院的方仙來老師在《美國1787年憲法》一課中創設了一個案例辨析情境:「18世紀晚期,美國有一位總統在任職期間,沒經過會同意就任命一位同窗好友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後因個人私怨,他又免了該法官的職務。後該總統為爭取連任,特意討好選民,否定國會提出的「增加個人所得稅」的立法草案,國會不服,經再次討論,最後以2/3以上的總人數通過。總統很不高興,再次行使否決權並解散國會,卻被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宣布總統的這一行為是違憲的,該總統十分郁悶……」。(1)請找出文中的錯誤之處。(2)請根據所學知識,畫出美國中央政府三權分立、相互監督的結構示意圖。這樣的問題情境設計恰當,使學生既體會到美國開國元勛的政治智慧,又學會了用圖示表達歷史知識的方法,滿足了學生求異、求新的思維需求,學生的能力和認識得到提高和升華。
(3)活動情景——身臨其境。
通過活動讓課堂「動」起來,將主角還給學生,給他們以展示自我的空間。豐富多彩的課堂課外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歷史活動的組織有多種形式,就課堂教學這一有限的時間空間而言,開展討論、辯論、知識搶答、角色扮演等都是迅速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
如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一課中,教師曾經設置了一場十分鍾的小型辯論賽:全球化是否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不僅氣氛活躍,而且知識記憶簡單了,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提高了許多。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討論法也是經常採用的歷史活動。討論前教師應當先給學生創設一種能激發起興趣的歷史情景,使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思考,竟相發表各自的意見。如在上近代史本人提出對李鴻章這個人物我們是如何看待的?「他是個賣國賊」,有同學馬上說。「誰說的,李鴻章在近代算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又有同學馬上反駁。針對學生的看法,老師列舉了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評價,如《李鴻章傳》的作者連啟超寫到「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識,悲李之遇。」李鴻章逝世後,時人說:「權傾一時,謗滿天下。」日本評價李鴻章:「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銳的手腕。」著名學者袁偉時在《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和人物》中對李鴻章定位則為:「晚清庸眾中之傑士;近代化的主要開創者;一代先進知識分子的凝聚中心」。列出以上觀點後,教師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然後學生一起在平等、民主的氣氛中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盡情地發揮他們思維的潛力,廣泛地進行交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必須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才能做到觀點趨於更加公正、公平、合理。由此,學生也體驗到歷史不是死的一成不變的「古董」,而是復雜的豐富多彩的人生畫卷。
總之,形式多樣的歷史教學情境的創設,讓課堂活起來了,原本沉悶乏味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換成了歡快、互動、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的思維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是自覺地主動地去探索、去思考、去感悟
③ 怎樣備課才是有效備課
備課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設計和優選教學方案,以保證學生順利而有效地學習的一系列准備工作。它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同時,認真搞好備課,又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發展教學能力的重要保證。那麼如何搞好備課呢。結合自身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備課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五個環節 備課作為教師上課前的一項重要准備工作,已引起眾多教師的濃厚興趣,並就如何搞好備課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索,我認為,教師搞好備課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1.在「備教材」上下功夫。教師在「備教材」過程中要著重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確定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明確內容的主次;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要注重研究和解決教材中的難點,在突破難點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 2.在「備學生」方面做大文章。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鑽研教材,更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特別是對學生的基礎一定要了如指掌,從而使教材的處理和教法的選擇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師在「備學生」的過程中應突出地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二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備教法」上努力尋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學方法種類很多,如講授法、發現法、問題法、討論法、觀察法、實驗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各有各的優點和長處,但誰也不能絕對地說哪一種方法好,哪一種方法不好。某節課可能只運用一種方法即可達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節課就可能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另外,從學生的角度講,不同的教學對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識點,也必須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每個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切忌生搬硬套,而應注重研究所選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體現愉快教育的原則,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 在「備練習」方面精心設計,有的放矢。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緊密圍繞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靈活多樣。目前在課堂練習中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重講輕練,二是練習題設計的盲目性很大,缺乏較強的針對性;三是課堂練習的量偏大,學生手忙腳亂,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四是課堂練習題單調,無層次和坡度;五是教師在學生練習中忽視矯正錯誤這一環節,不利於知識的消化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鑒於此,建議每個教師在實施課堂練習時注意以下幾點:在學生做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巡視,及時獲取練習的反饋信息;對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講解,對出現的錯誤必須糾正;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同時也應對有餘力的學生輔之以富有思考性或綜合運用的題目。 5.在「備課外作業」上要做到精心挑選,適量適度。教師在「備作業」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內容上要做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獨創,充分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二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識與訓練技能相結合,做到通過作業掌握知識,通過作業訓練技能;三是注意適量。作業的布置要少而精,作業的重點應針對學生易混淆、易忽視的教學重點內容;四是要注意適度。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性,要做到難易適度,要體現出梯度,並提倡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業。 在談及「備作業」這個問題時,我要特別提出的是作業的批改和講評。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三個「不及時」,即不及時收作業、不及時批作業、不及時講評作業。顯而易見,不論教師在布置作業前花了多少心血,並預期收到滿意的效果,但若如此「不及時」則必將枉費心思。因此,教師對待作業要及時收、及時批、及時講,要特別注意搜集通過作業反饋回來的重要信息,並建議每個教師在教案的備注或後記欄內記錄好這些信息,真正發揮作業信息的重要作用。
④ 怎樣才能做到備課的實效性
一、充分了解學生,找准教學的起點。
1.了解本班的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上課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實際情況,只有深入了解了學生教學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在設計教案時,要真正吃透學生,深入分析學生的基礎,全面了解學生的素質發展狀況。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參差不齊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一樣。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怎樣讓學生自主的學會知識,還要考慮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要考慮如何設計練習題,不僅要有鮮明的針對性,還要有層次性,能夠照顧到全班學生。尤其重要的是還要想到這節課那些同學學起來有困難,需要老師的指導,好在課上作重點地輔導、點撥。只有這樣才能把課上好,上實,才能真正做到促進全班學生的發展,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2.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情況。
教師課前必須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掌握,哪些知識學生還沒有掌握,有多少學生已經掌握,哪些知識學生能自己學會,哪些需要教師引導。
3、了解學生的心理准備狀況
了解學生心理是備好課的切入口和關鍵。要獲得成功,關鍵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參加與到整個教學過程。因此,教師備課要把握學生的心理規律、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要求等情況,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容存在的偏見或誤解,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特點,對教材進行重組、加工、再創造,力求使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興趣。
二、要吃透教材,科學地確定好教學目標。
備課時要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恰當地確定好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關鍵,才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這個環節上,要深入理解這一部分內容和前後的知識是如何銜接的,有幾個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之間是什麼聯系,哪一個知識點最關鍵。只有抓住這些,教師上課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游刃有餘的駕馭課堂教學。
三、要備重難點
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和主體部分。備課時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為中心,輔以知識講練,引導啟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講中出重點,才能使一堂課有靈魂。
所謂難點,即數學中大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難點和重點有時是一致的。備課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認真研究,抓住關鍵,突破難點。
四、要備交點
即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數學知識本身系統性很強,章節、例題、習題中都有密切的聯系,要真正搞懂新舊知識的交點,才能把知識融會貫通,溝通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形成知識網路,學生才能舉一反三,更有利於靈活地運用知識。
五、要備疑點
即學生易混、易錯的知識點。備課時要結合學生的基礎及實際能力,找准疑點,充分准備。有意識地設置懸念,多用啟發,讓學生積極思考,質難質疑,引導學生分析判斷,教師指導則點到為止,讓學生自己把能力充分發揮,將疑點搞清楚。
六、備課要設計自主探索的環節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為此,我們要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各種資源,為學生設計自主探究的學習環節。備課時應做到: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探索得出的,教師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教師決不暗示;凡是學生難於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師要點拔引導,讓學生去主動建構;凡是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可能通過小組合作,進行互相幫助學習。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的運用」時,可設計三個不同層次的自主探究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方法,開展自主學習。第一層次,認為自己能夠解決,可以自己獨立嘗試進行化簡比。第二層次,認為感到困難的,可以打開課本進行自學,教材是怎麼做的?第三層次,經過自己努力後還有困難,可以請教他人,求得別人幫助。
七、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的開發教材資源。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優秀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完美統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區、本人的教學風格等特殊性實現有效的整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方法的需要,才能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六、寫好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將平時星星點點的啟發和頓誤、有特色的教學經驗和典型問題記錄下來,既要記成功之舉,也要記「敗筆之處」:既要記學生的見解,又要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千變萬化法,更要記下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更能為寫教學論文提供題材,為教育教學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要備好一節課,必須針對學生的現有水平,找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性的處理教材,合理科學的確定探究目標,靈活安排教學結構,採取生動有效的教學方法,拓寬數學知識領域,充分體現數學價值的魅力。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地努力,力爭備好每一節課,才能上好每一節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被社會所淘汰。
⑤ 培訓機構的老師如何備課,才能備出非常利於提升教學效果的課
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備課,學生愛聽。
⑥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做到有效教學
教育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生存的必需條件,是學校工作的中心工作。要抓好教育教學質量,關鍵在於抓好課堂的有效教學。怎樣才能做到有效教學,我認為必須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備課要投入。
我以前有個同事,他任教的班在我班隔離,有一段時間,我發現他在上課時老是走出教室去找另一個同事,覺得很奇怪。後來一了解,原來這位老師課講到一半,就不知怎麼講下去了,只好出去請教,弄明白了才回來上課。這說明了什麼?我想大家都很明白。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的老師有相當一部分備課是不夠深入的,有些甚至根本就沒有備課。姑且不說誤人子弟,就是自己上課也不好上吧。
課堂教學是具有生命意義的,但要充分體現這種生命的意義。我想備課時還必須從生命的高度去精心准備。假如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沒有大量相關信息的收集和加工,沒有對學生的熱愛,沒有對課堂教學過程的最大限度的預測,課堂教學就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備課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教學的設計,內容的組織,方法的選擇,師生共同活動的方式與過程,都得全面策劃。要想把這些方面都做好,就得投入地備課。如何才能備好課呢?我想:著名的特級教師靳家彥先生的備課「五字決」會給我們一些啟發。這「五字決」就是:一鑽,即鑽研教材。備課如同打井,只有深鑽,才能得水。備課時,要做到「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也就是爛熟於心。二參,就是參考大量的相關資料,整合教學資源,而不是單憑一本《教學參考書》就能備好課的。三聯。就是要聯系學生的實際,聯系前後的內容,聯系學生的發展。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備課時就要充分研究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狀況,對他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上處於何種狀態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根據這些不同,制定教學計劃,設計個性化的教案。四選,就是選擇教與學的方式方法。該學生鑽研的、思索的,一定要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該合作探究的,一定要保證質量,不走形;該教師講的,不要有顧慮。五寫,就是寫教案。「課到生時是熟時」,這里的「生」是產生的意思。到寫教案時,課就已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成竹在胸了。著名的特級教師還要如此備課,何況我們?
每備一課都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我們要想讓自己的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成為師生生命的組成部分,就必須有非常大的付出。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就是這個道理吧。
二、創設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指出:「課堂教學蘊涵著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新人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俗話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交流的一種最直接的對話,而課堂能否激發情感,是一堂課成敗與否的關鍵。
《難忘的一課》講的是「我」在五十年前,親眼目睹台灣地區一所普通鄉村小學里師生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景。這是一篇教師們普遍認為很難上的課文,全文沒有更多的故事情節,沒有值得學生背誦的精段美句,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去體會那種強烈的愛國之情。竇桂梅老師在上課伊始,播放了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伴隨著樂曲,竇桂梅老師就以中美撞機事件巧妙地導入新課,學生們的情感在她的一步一步調動下一點點地激發出來。「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課文中出現了三次。這是整篇課文的要旨,竇桂梅老師緊緊地抓住這一要點,調動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逐次仔細領悟文字的內涵。在體悟課文情感的時候,她讓學生齊讀、默讀、自讀、領讀、配以音韻讀……一節課里,「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就在聯繫上下文這不同層次的感悟中讓學生讀了十幾遍。學生的情感一次次得到了升華,他們不僅領悟到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自己在情感的世界裡走了一趟!從開頭竇桂梅老師和學生在黑板上、本子上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地書寫「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幾個字,到最後,她又和學生用顫抖的筆再一次書寫「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時,那幾個鮮紅的大字已經映出學生的情感,這種情感已經鐫刻在學生的心靈;在悠悠的《思鄉曲》中,她適時地引入了餘光中的《鄉愁》,並飽含深情地,用優美而哽咽的聲音表達了「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的台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意。當竇桂梅老師與孩子們含著淚水再次高聲朗誦「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時,她感動了學生,感動了聽課的老師,也感動了自己……
他們課堂里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認為那就情感!沒有情感的課堂是蒼白的。但情感也不是可以做出來的,演出來的,它是內心充盈時的自然外溢。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同,如果你的情感是平和寧靜的,那就像春日裡的陽光,溫暖無香,但適宜禾苗的催發;如果你的情感是奔騰豪放的,那就像夏日裡的雨,沁人心脾,適宜禾苗的茁壯成長。不管怎樣,你的課都是充滿感情。不然,任你教師用再先進的教學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師用再華麗的語言,再動聽的腔調上課,也不會打動學生的心靈,震撼學生的靈魂。至今我還記得我聽過的一節課。教者為我們上的是《草船借箭》一課。這是選自《三國演義》的一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去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上課時,教者先讓學生讀一次課文,讀完後就讓學生思考分段和寫段意;然後檢查學習情況;接著教者讓學生默讀課文,再讓學生說出周瑜、魯肅、諸葛亮、曹操等人的性格特點。在檢查學生學習這一環節情況時,學生由於沒有感悟答不上來,於是,教師就把結果說了出來。整節課學生沒有一絲的熱情,更別說激情了。課堂上,教者沒有抓住重點來讓學生去讀、去思、去悟、去感。這樣的課堂,學生何來的感悟?何來的體驗?我想教者也不會有一絲的感悟吧!在課改已經走過十年的今天,我們的教師依然這樣上課。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像這一課,只要我們整合一些相關的資料,聯繫上下文,抓住人物的對話,調動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去讀、去思、去悟、去感,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讀中去感,在思中去悟,就能很好地理解課文,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們要靜下心來,要鑽進去,潛下去,積蓄內力,然後才有可能領引孩子們親近課文。教師自己的情感准備不足,自己沒有被美文陶醉,課堂就不可能有激情。所以,我們要創設有激情的語文課堂。課堂,因為熱愛,課始,就會走向了精神生命的狀態;課中,教師們要時時將自己置於課堂的原野,用真情去催發課堂的生命,為課堂中的平凡而歡欣鼓動,讓生命中的習以為常感動自己,用自己的坦誠熱情感染學生,打動學生。那時,充滿激情如吹皺一池春水,流動起來,活潑起來,以執著激發執著,點燃心靈聖火,撥動課堂的琴弦。只有充滿激情的課堂,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三、寫好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的基礎。」有些教師或許認為,那有這么多的時間寫呀!當然,如果每天都記錄,可能需要驚人的毅力,但是如果圍繞每學期的公開課作一個實錄,寫好一則教學故事與一篇教學反思,應該是不難的。通過寫教學反思,我們就能清晰明辨自己課堂的行走過程,從而更好地回到具體一節課中去「革」缺點的「命」,而後的課堂,你就會在「小心翼翼」推敲課堂的過程中,走向理性與精彩。每一次記錄,你都在挖掘自己的心靈,並把它彰顯出來,就像透明的水,使你的心靈愈加澄澈。正如一潭積水中有了一滴水落入,就會有無盡的波紋擴展開來一樣,泛起激情的漣漪----如此,你會感慨:閱讀自己的課堂「錄像」的文字,就是傾聽自己花開的過程。花的綻放,就是用文字描畫「美麗的容顏」。這樣,你的教學生活就會從瑣碎與無奈中剝離出值得的東西,從而超越了課堂「重復」的枯燥與乏味。
一旦你的記錄成了習慣,我相信你們就沉澱了面對課堂憂患與艱辛後的澄明;咀嚼了承受課堂壓力與困厄後的自信;擁有了遭遇課堂失敗和痛苦後的踏實,就能把困惑變成了收獲,把收獲變成反思,就能在課堂反思中穩步前行。
那麼,「什麼是教學反思呢?反思時應抓住什麼內容來寫呢?」
所謂的教學反思就是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教學結果進行認真的思考、審視、分析和總結的過程。
教學反思的內容是反思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並研究教學實踐,從而使自己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
⑦ 怎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哪三件事很重要)
一 備課是有效的課堂教學的前提
「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這就要求老師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來為每一堂課做准備。那麼在備課時我們又該注意哪些呢?首先,要參閱教師用書,明確這節課的重點和目標。思考如何用巧妙、直觀的方法,層層突破,輕易地化解難點,讓學生理解接受。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預見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和反應,想出解決的對策。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先個人進行備課,再經過多次集體備課,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二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激發探究慾望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知識的關鍵,正所謂:實踐出真知。 1讓知識聯系生活。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系,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為中介,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以及知識的運用,使學生懂得知識真正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進而真正地喜歡上學習。2讓學生動手操作。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了主人翁意識,體會到團體合作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我們設計了多項有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三 提高和加強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課堂機智。
同樣的教學設計讓不同的教師來教,效果卻是不同的,因為課堂上會出現許多無法預料的問題,這需要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機智去解決。課堂駕馭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有效性。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加強教學機智,學習有關的教學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同時,注意平時的課堂上一些情境的積累,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多向一些優秀的教師討教經驗,增加自己課堂駕馭的能力,更好地引導學生的思維。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可見我校英語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但還要不斷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四 及時地進行教學反思
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這是自己快速成長的重要方法。每天靜下心來,回顧這一節課程序和細節及整個流程,有哪些不足和優點,及時寫好反思,一點一滴地積累教學經驗,揚長避短,日積月累,提升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在課後及時進行評課和教學反思,反復修改。
五 讓學生喜歡你
如果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就會「愛屋及烏」,也會喜歡你這門功課,這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方面。怎樣的老師是學生喜歡的老師呢?我想,性格溫和,談吐幽默、富有愛心、學識淵博、真誠對待學生的老師,學生一定會喜歡的。所以我們要不斷增強自己的個人魅力,做一個學生尊敬喜歡的好老師。
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個老師追尋的目標,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勤奮、認真、鑽研,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有效!越來越精彩。通過這個精品課程,我們在不斷研磨的過程中提高了自我,這對我們自身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⑧ 學校應該怎樣開展集體備課才能真正有效
是這樣滴:一般搭伴教一個年級的幾個語文老師會有一個年級組長,比專如說五年級共4個班,其屬中某語文老師是該年級語文組長,那麼該老師就把任務分配下去,該年級每一位語文老師(包括自己)把該學期的語文教案分成四個部分,一人負責一部分,最後把這四部分整合起來,裝訂。作為一個資料,叫集體備課。這份備課只是作為一個大的提綱,不是需要四人每人人手一份的。各位老師自己手上還是有一本自己的備課本的。一個學期內教務處或者是教導處會來檢查一到兩次,也許。平時也許還要開會研究下一個單元的一些重難點。電子備課流行開來以後,領導們又發現大家都是列印稿,沒有手寫的了,不方便檢查。。所以又要求還是手寫備課,真是煩死了。對於集體備課,其實老師們就是把自己的備課本中的那一部分總結一下,重新列印一份交上去就好了,手寫真是沒那麼多時間啊。。。各地規矩不一樣哦,你還是問問你同事比較穩妥一點。
⑨ 教師如何備課及備課注意點
備課須「三知」
教師要上好課,必須先備好課,而要備好課,必須要 「三知」 。
1、 知教材
這里所說的「知」,既是對全冊乃至全套教材內容的通盤了解,也指對具體篇目的深入理解。如,對語文教材,既掌握各種體裁文章的區別和寫法,又通曉古今中外不同歷史時期文學發展概況。
只有這樣,才有利於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更有效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也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前途等方面的教育,從而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把這些寫夢想的文章向學生作深入的比較,而後讓學生寫篇作文,正題為「夢的啟迪」,副題讓學生自擬。這樣讀寫結合,比較教學,學生學習、思想雙豐收,一舉兩得。當然,只有深知教材,才能進行比較。
2、 知學生
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只有了解學生的心理、要求、基礎和愛好,才能更好的選用和確定教學方法,決定講授內容的詳略取捨,才能有的放矢,目的性更強,否則,就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在教學中,教師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辛辛苦苦地備了課,教案寫得詳,課講得細,可學生聽了反感生怨,這就是脫離學生的基礎、心理、要求的實際所知;相反,有些內容,教師較熟悉,胸有成竹,只寫簡案,把時間花在了解學生趣有味,教學效果就好。可見,了解學生的重要。
知教學
課堂教學是一種藝術。有經驗的老師一般是非常注重研究課堂教學藝術的。導入新科、講授新課、課時小結、單元復習都各有方法。導入新課則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講授新課則是課堂教學的核心部分。
序幕演得好,能起到先聲奪人,引人注目,激發興致,出奇制勝的作用,如我在講《背影》一課時,是用母親導入的。此外,課時小結、單元復習常用歸納法、比較法,運用得好,能收到以少帶多,畫龍點睛的效果。
總之,備課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法則是講知識的重要手段。熟知三者方能因材施教,教學得法。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備課的內容有課程標准,教材,學生,教法,學法。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
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個人備課是教師自己專研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活動。集體備課是由相同學科和相同年級的教師共同專研教材,解決教材的重點、難點和教學方法等問題的活動。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對教師而言,備好課可以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針對性,有利於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包括教科書的編寫意圖、組織結構、認知結構、重點章節等;再次,教師應在鑽研教科書的基礎上廣泛閱讀有關參考書,精選材料來充實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