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怎麼寫
《三角形的中位線》的教案模板,讓大家參考參考。
教學目標:版
1、理解並掌握三角形權中位線的概念、性質,會利用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解決有關問題。
2、經歷探索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過程,讓學生實現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
3、通過對問題的探索研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思維的靈活性。
4、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合理論證的科學精神。教學重點:探索並運用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
教學難點:
運用轉化思想解決有關問題。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建立數學模型——應用——拓展提高教學過程:情境創設:測量不可達兩點距離。
探索活動:
活動一:剪紙拼圖。操作:怎樣將一張三角形紙片剪成兩部分,使分成的兩部分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觀察、猜想: 四邊形BCFD是什麼四邊形。探索: 如何說明四邊形BCFD是平行四邊形?
活動二:探索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應用練習及解決情境問題。
例題教學
操作——猜想——驗證
拓展:數學實驗室
小結:作業: P134 /習題3.6 1、3
2. 小學數學職稱教案的書寫模板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進一步認識窗口、^對面框和菜單命令。
2、讓學生掌握紙牌游戲的玩法,使學生從玩中學計算機知識。
3、使學生熟練掌握滑鼠器的操作方法。
4、初步使用「幫助」命令。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在游戲中增強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教材分析】
《玩「紙牌」游戲》是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上冊)第6課中的內容。本課的目的是玩中帶練,針對剛接觸電腦的學生,利用學生喜歡玩游戲的心理,通過玩紙牌游戲的訓練,能夠熟練掌握滑鼠的「單擊」、「雙擊」和滑鼠的拖動。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使學生熟練掌握滑鼠器的操作方法,初識「幫助」命令。
難點:滑鼠器操作的熟練程度。
【教學策略分析】
學習者特徵分析:本課的學習對象是三年級學生,他們對電腦游戲充滿好奇。教學中要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多讓學生主動探索。
教學者分析:滑鼠的操作,對於剛接觸電腦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他們無法熟練的控制滑鼠的移動和滑鼠的「單擊」和「雙擊」,而簡單的講解也無法讓他們真正掌握滑鼠的操作,並且在剛接觸電腦的學生觀念里,計算機和游戲總是密不可分的,他們對計算機課的期待是能玩游戲,這樣的結果是他們不能把課堂上的重點掌握,而玩「紙牌」游戲給了他們一次好好娛樂的機會,上課的興致也是一個旺盛期。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利用他們對游戲的興趣,才能幫助他們有效的學習滑鼠的操作。
【教學准備】
共48台計算機,全部聯網,有電子教室軟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認識「紙牌」游戲
一、興趣引路
師:老師知道同學們對電腦課很有興趣,因為電腦上有游戲,很多同學很期待上電腦課,因為他想玩游戲,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朋友,它能夠幫助我們熟練地操作滑鼠器,它的名字叫「紙牌」,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玩「紙牌」游戲,來提高我們「單擊」、「雙擊」和拖動等滑鼠器的簡單操作。
(板書課題:第6課 玩「紙牌」游戲)
【教學思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游戲是學生最好的興趣之一。在教學中如何運用學生的興趣教學,是我們教師要好好考慮的,而玩「紙牌」游戲給了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並且也滿足了他們對電腦游戲的一種渴望。在這次教學中,比賽的形式要相對少,而互相學習的形式卻可以拉攏學生學習的「心」。
二、進入「紙牌」游戲
師:如何進入「紙牌」游戲呢?先看老師操作一遍。
(教師演示操作步驟)
(1)單擊「開始」按鈕,將指針依次指向「程序」「附件」「游戲」,單擊「紙牌」命令,打開「紙牌」窗口。
3. 求幾套初中數學教案模板
§3.2中心對稱與中心對稱圖形(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具體實例理解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
2、理解中心對稱的基本性質:連接對稱點的線段經過對稱點並被對稱中心平分。
3、能較熟練地畫出一個圖形關於某點成中心對稱的圖形。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際生活的例證,加深對中心對稱的認識,並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教材通過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以及已有的軸對稱和旋轉對稱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揭示了事物之間、事物內部的另一種對稱美。
2、中心對稱與人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它對於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
能識別中心對稱圖形和探索成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的基本性質。它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非常有意義。
2、難點:
探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發展圖形的分析能力。學生對本節滲透的旋轉變換的數學思想比較生疏,不易接受,教學時採用結合圖形實例來突破這一難點。
三、設計思路
通過具體的中心對稱實例,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析等數學活動,從而讓學生認識中心對稱,知道中心對稱的性質,最後通過畫圖操作,進一步加深對性質的理解,同時掌握利用中心對稱的基本性質作圖的技能。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自評
一、情境引入
利用課本提供的兩個實物圖,引導學生觀察、探索:他們的形狀、大小是否相同?如果將其中一個圖形繞著某一點旋轉180度,能與另一個重合嗎?
二、新課講授
⒈ 引出概念:
如果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點旋轉180度後能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麼我們就說,這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這個點叫做對稱中心,兩個圖形中的對應點叫做對稱點
說一說:觀察你生活的周圍各處,指出幾個中心對稱的現象,並加以數學描述。
⒉ 探索活動
活動一 用一張透明紙覆蓋在圖3-5上,描出四邊形ABCD。用大頭針釘在點O處,將四邊形ABCD繞點O旋轉180度
問題一:四邊形ABCD與四邊形A'B'C'D'關於點O成中心對稱嗎?
問題二:在圖3-5中,分別連接關於點O的對稱點A和A'、B和B'、C和C'、D和D'。你發現了什麼?
成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過對稱中心,並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活動二 中心對稱與軸對稱進行類比
軸對稱 中心對稱
有一條對稱軸——直線 有一個對稱中心——點
圖形沿對稱軸對折(翻轉180度)後重合 圖形繞對稱中心旋轉180度後重合
對稱點的連線被對稱軸垂直平分 對稱點連線經過對稱中心,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練一練 課本78頁練習1
活動三 利用中心對稱基本性質作圖
操作1 作點關於點的對稱點
操作2 作線段關於點成中心對稱的圖形
操作3 作三角形關於點成中心對稱的圖形
活動四 課本78頁練習2
試試看 把課本78頁練習2稍改一下:其他條件不變,把點D放到ΔABC內部。
三、課堂小結
⒈ 經歷觀察、操作等數學活動,通過具體實例認識中心對稱,探索中心對稱的性質;
⒉ 經歷利用中心對稱基本性質作圖的過程,掌握作圖的技能。
四、作業布置
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圖形:線段、正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
⑴是軸對稱圖形的有 ;
⑵是中心對稱圖形的有 ;
⑶既是中心對稱圖形,又是軸對稱圖形的有 。
2、在紙上寫下這5個大寫的英文字母,觀察它們:A C F H N
⑴是軸對稱圖形的有 ;
⑵是中心對稱圖形的有 ;
⑶既是中心對稱圖形,又是軸對稱圖形的有 。
3、游戲:大家將如圖所示的四張紙牌旋轉180°後,看哪一張跟原來不一樣?
學生思考並討論
學生思考口答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學生總結 通過現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慾望。
通過對生活中的中心對稱現象的描述,加深了對中心對稱的理解,鍛練了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
讓學生在操作與觀察的基礎上,發現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具有(一般地)旋轉的一切性質,且具有特殊的性質——對稱點連線經過對稱中心,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中心對稱與軸對稱都是指兩個圖形按某種規則運動能互相重合的特殊位置關系,教學中,將他們進行類比,進一步加深對中心對稱的理解.
學習概念後,把概念直接運用到題目中,這是一個從一般到特殊的過程,也是數學學習的一大特點。本題是中心對稱性質的直接運用。
這兩個操作活動,是在第1個操作活動基礎上的逐步加深。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在學生看過與簡單做過的基礎上,加深對作圖技能的掌握
拓展與提高,使學有餘力的學生得到更高的發展。
小結新知,加深記憶。最好讓學生自己總結所學內容。
加強練習,鞏固新知
課後反思:
4. 數學教案的標准格式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點)
七.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實際,注重引導自學,注重啟發思維
八.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十.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一.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十二.教學反思:(教者對該堂課教後的感受及學生的收獲、改進方法)
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維能力的學生,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
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
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 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因為事實上,一個單元或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教學的一定過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現偏離教學目標或教學計劃的現象也不要緊張,這可以在整個教學進度中去調整。
5. 小學數學經典教案格式
第一單元 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主備人:
參備人:
第1課時:
[教學內容]:小數的意義[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過程]:
一、 生活中的小數
(事先布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價格用到小數外,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數。
結合樹上的例子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在每個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麼,由此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意義的興趣。
二、 小數的意義
1. 自學小數的意義
2. 小組交流
匯報:出示正方形,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1;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01。
3. 以1米為例結合具體的數量理解小數
把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把這條線段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01米。
4. 歸納小數的意義
通過學生的討論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5. 小數部分的數位及讀寫:
⑴小數部分的數位及數位間的進率
先復習整數部分的數位,再介紹小數部分的數位,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一位是十分位;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數是千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計數器的各位上撥3個珠子,說一說各表示多少,體會數位間的進率。
⑵小數的讀寫
讓學生試讀,注意提醒學生小數部分的讀法與整數部分不同。
⑶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
對照計數器寫出小數,並讀一讀,說出各數位上的數表示什麼。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6.數學游戲:通過數和形的對應,加深對各數位間關系的理解。
7.作業:第 頁
6. 教師資格證面試:初中數學教案怎麼寫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主要內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SS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進行證明.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會應用「邊邊邊」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邊邊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過程,解決簡單的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
三、重、難點與關鍵
(一)重點:掌握「邊邊邊」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二)難點:理解證明的基本過程,學會綜合分析法.
(三)關鍵:掌握圖形特徵,尋找適合條件的兩個三角形.
四、教具准備
一塊形狀如圖1所示的硬紙片,直尺,圓規.
(五)課堂總結,發展潛能
1.全等三角形性質是什麼?
2.正確地判斷出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利用全等三角形處理問題的基礎,你是怎樣掌握判斷對應邊、對應角的方法?
3.「邊邊邊」判定法告訴我們什麼呢?(答:只要一個三角形三邊長度確定了,則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大小就完全確定了,這就是三角形的穩定性)
(六)布置作業,專題
1.課本P15習題11.2第1,2題.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七)板書設計
把黑板平均分成三份,左邊部分板書「邊邊邊」判定法,中間部分板書例題,右邊部分板書練習.
(八)疑難解析
證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據,不能「想當然」,這些根據,可以是已知條件,也可以是定義、公理、已學過的重要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