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談教師如何做到有效備課
有效備課要求教師的備課,要從「學科知識教學」轉換為思考「如何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科能力教學」;從機械地「教教材」轉變為自主地開發教材「用教材教」;從課時目標的制定進一步拓展到總體目標、主題目標、單元目標的系列設計;從展示教師的教學技巧轉變為提供學生發展的機會;從簡單的案頭備課轉變為生成的教學設計;從教師組織活動轉變為師生多向互動;從依從教參的一次備課轉變為研究課堂的二次開發。解決上述問題,就要抓住有效備課的十個關鍵點:
(1)教材分析抓住「課標」與「教材」的基準點。
抓住基準點,就是正確處理課標與教材預設與生成、使用與開發之間的辯證關系,抓住基準點,就是正確分析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地位與作用、表現與活動之間的整合關系,這樣教學就有了明確定位,學生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2)目標定位抓住「制定」與「達成」的契合點。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適應於學生的發展狀況,使目標處於「最近發展區」。教學目標的達成要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處於最佳興奮點。評價教學效果主要看教學目標達成與否。練習、反饋、矯正、激勵是保證教學目標達成的的基本措施。思考、探究、感悟、互動是落實教學目標達成的基本方法。目標定位與達成需兩手抓,抓住它們就抓住了有效備課的契合點。
(3)創設情境抓住「情境」與「情感」的交匯點。
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習情感,是有效教學的必要手段。創設教學情境的作用,主要是明確主題,活躍思維,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補充背景知識,豐富情感體驗。創設情境應該具有新穎性、趣味性、吸引力和感召力。情境交融才會有感人至深的體會;情境交匯,才能有過目不忘的理解。情感是教學藝術的核心,情感是教學藝術的生命。課堂上感染學生情緒的情,打動學生心弦的是情,調動學生思維的是情,震撼學生心靈的仍然是情。擁有積極向上的感情,學生才會有主動、愉快的學習。研究表明,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取決於情感意志發展的優劣,情意主要包括求知動機、人生抱負、意志調控、自我意識、學習興趣、社會責任等。歷史與責任交匯;理想與抱負交匯;真理與探索交匯;挫折與激勵交匯;生活與學習交匯。抓住交匯點,就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落到了實處。
(4)活動設計抓住「問題」與「思考」的融合點。
有效備課的關鍵是以設計教學活動為核心,解決教學問題為重點。教學問題形形色色,有效備課要求拋開無謂問題,排除干擾問題,講授理解問題,引導感悟問題,完善組織問題,設計探究問題,抓住核心問題,解決主要問題。把問題的解決融合於課堂活動與學習思考之中。
(5)學法指導抓住「事例」與「方法」的結合點。
有效學習的關鍵是主體意識的喚醒,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自主」是學習的關鍵,方法是學習的的依託。掌握方法的學習是有目的、有意識、有效率的學習,沒有方法的學習則是盲目的、無意識低效或負效的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的途徑,一靠教師引領、示範;二靠自己體會、感悟;三靠同學啟發、幫助。
(6)氛圍營造抓住「活動」與「互動」的激活點。
有效教學關注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因為好課一定是思維活躍,發言勇躍,氛圍熱烈,關系融洽的課。死氣沉沉、悶聲不語的課讓人壓抑;慷慨激昂,滔滔不絕的課讓人緊張。只有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實現互動的課才會讓人興奮,才會充滿激情。
活動成敗的關鍵,通常認為是在於學生的配合,其實關鍵在於用恰當的方式激活學生的思維,用合適的事例引領師生互動。活動與互動應該把眼光放得遠一些,不要總是拘泥於課堂45分鍾,真正打動學生心靈的活動,會促進他們深入思考、持續探究,不懈追索,活動會延續到課下、課後、課余時間。
營造課堂氛圍,激活學生情緒,要靠兩手抓:一手抓活動,一手抓互動。有效的課堂活動都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問題之間的互動。因為,只有實現互動,才能喚醒意識,才能激活思維,營造出理想的課堂氛圍。
(7)課堂討論抓住「適宜」與「生成」的興奮點。
討論重在話題適宜,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有話會說。討論貴在話題適度,讓學生感到有興趣,這正是「我」想弄清楚但又不十分明白的問題;討論貴在話題適切,讓學生感到興奮,這正是「我」最有研究,最有心得的內容;討論貴在話題適當,讓學生感到有成就感,通過討論「我」深化了對某個問題的理解,掌握了某種學習技巧,嘗到了合作學習的甜頭。抓住課堂討論的興奮點,關鍵是讓學生既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謙虛地復述別人的主張。選擇「適宜」的條件:一是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徵;二是適合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學生通過討論,在質疑爭辨中,明辨是非,糾正偏差,生成觀點,形成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教材或教師的看法,才是最讓人高興的事。
(8)課堂小結抓住「主題」與「規律」的提煉點
提高教學效率,必須重視課堂小結。小結可以歸納知識,便於記憶;小結可以提煉方法,深化理解;小結可以總結規律,掌握要點;小結可以建構體系,感悟學習。
課堂小結要求以形象生動的語言,簡明扼要的結論,深入透徹的分析,建構體系的框架來感悟學習。課堂小結使學習更加簡單、規范、有效。
(9)教學效益抓住「思考」與「研究」的著力點。
學習需要勤奮,更需要思考,思考與研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兩只輪子,是有效教學的兩個著力點。只有認真思考,認真研究,才能有效發展,快速提高。同樣道理,只有在教學中讓學生「思考」與「研究」,學生才能有效發展,快速提高。
教師要用自己的思考來啟發學生的思考,用自己的研究來引領學生的研究。有效備課不能僅僅就課說課,要用研究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以活動與互動的形式組織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研究過程中,在研究中營造「探索」、「鑽研」、「思考」、「研究」的氛圍;在研究中養成質疑的習慣、思考的氣質、批判的精神和創新的能力;一般教師把學生教得沒有問題,優秀教師總能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幫助學生思考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思考是學習的深入,可以說沒有思考的課是無效的課,沒有研究的課是低效的課。思考,一靠教師啟發,二靠主動探究,三靠情感互動,四靠習慣養成。在主動思考的基礎上,研究才有可能,研究才有意義,研究才會漸入佳境。
(10)課後反思抓住「磨合」與「融合」的升華點
有效備課是個不斷積累,不斷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抓住「磨合」與「融合」的升華點。所謂「磨合」是指課改理念與傳統習慣的「磨合」;「融合」是指集體智慧與個人感悟的「融合」。磨合之中出悟性,融合之中長才幹;磨合之中見靈氣,融合之中顯智慧。「磨煉」、「磨合」都是專業發展中的必經階段,冷靜、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的狀態,揚長避短,把別人的長處,同行的優點,融合為自己的優勢,是一種有效成長的快捷方式。
『貳』 小學教師怎樣做到短期內有效備課
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備課的有效性。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中,教師為上好一堂語文課,常常瀏覽大量資料,參閱多堂名師範例及教案,經過精心整合、預設,形成了一份幾乎無瑕疵的多頁詳案,但實際執教起來並不如設想中那樣順利,往往出現量大超時,環節倉促,顧此失彼,束縛手腳等現象,形成低效的課堂教學。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有效備課呢?
一、備課標
課程標准、教材和參考書是教師備課前必須讀的「三本書」。教師備課時,往往只讀教材、參考書,照本宣科,忽視了課程標準的指導性作用,這樣的備課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遠,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鑽研深、鑽研透。備課,先從讀課程標准開始。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圭臬」、是源頭、是方向,也是方法。讀課程標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樣,事半功倍。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他把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抄下來,貼在教案本的首頁,每次備課時都要翻看。由此可見,備好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之步。
二、備教材
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如何把握教材並創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鑽研文字。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鑽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鑽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並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准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於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教師要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教師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閱資料。一是閱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閱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
三、備學生
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如何教課文的方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的,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學生如何學,學生的學要服從於教師的教,它是只為教師准備的,是只為教師服務的。它從教案上第一個字的出現起就已把教師的教作為主動的活動,把學生的學作為被動的活動來對待。在這種教案指導下的語文課堂,學生要做的最要緊的事就是如何去適應教師的教案;教師最渴望的是學生與自己的教案親密配合,最害怕發生的則是學生的學偏離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學效果不理想,那教師埋怨的往往是學生沒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學生沒有與自己備的教案好好配合。這樣的課堂,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備課沒有充分備學生。
四、備教案
1.教學目標設計——三維目標不能少
2.教學過程設計——科學合理可操作
(1)說好第一句話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創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
(2)提好一個問題
「提問」或者「問題」是組織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課堂教學知識的遷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 高質量的提問是教師研究教材與設計教學時思想的結晶,它們具有角度優美,形式多樣,內涵深度,激發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上能夠發揮出高質量的引領,激發,牽動作用。
(3)用好一塊黑板
板書是一門高度濃縮的「提練」藝術,是「提純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語文課的板書設計要從課文的教學目的出發,選取恰當的切入角度,對全文作鳥瞰式的綜合,應力求結構上簡明扼要,語言上精心錘煉,形式上新穎有趣,有審美價值,能寓教於樂,寓智於美,既有"三秋樹"的簡練,又有"二月花"的新穎。
3.教態語言設計——富有魅力感化人
一個氣質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飛揚的教師必定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而且小學生最善於模仿,我們的言談舉止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生。備課時,我們雖不可能把每句課堂語言都預設好,但比較重要的過渡語言和總結性語言還是可以預設的,這部分能預設的語言,一定要仔細推敲。要考慮到是否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識點?怎樣呈現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動性」,更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怎樣做到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合二為一,相得益彰,從而一程一程地推進課堂教學甚至形成課堂的高潮。
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真正發揮實效。
『叄』 新課標下教師怎樣進行有效備課
有效教學的前提是教師備課的有效性。備課是教師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收集材料,研究教學方法,形成教學能力的過程,這是教師進行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要步驟,是形成教學能力的重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新課程下的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
學生為主體的有目的、有計劃的高效學習活動。
因此,備課是教師學習的過程,備課是教師思考的過程,備課是教師互動的過程,備課是教師成長的過程。我認為有效備課應做到以下幾點:
1.心中有課標
《新課程標准》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標准》提出的課程理念和目標對課程與教學具有指導作用,所規定的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是每個學生在該階段應當達到的基本要求。教師是教學方案的開發者,在熟知的基礎上,可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教育教學經驗,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不斷超越課標,使課標精神內化為自己精神的一部分。
2.腦中有教材
「教材,教材,教學的素材」「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師要從深度和廣度上去挖掘教材。
(1)通覽全局,整體把握。從整體上了解教材分布體系,了解本冊教材目標、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了解單元目標、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了解課時目標、課時內容的地位與作用。明確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關系,把握每部分的地位和作用,然後將這些通過分析、理解和消化,內化為教師自己心中的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弄清重點、難點和關鍵。
(2)酌取精要,以小見大。教師既要有把教材變厚的本領,又要把教材變薄的本領。教材需要教師去調整、去豐富、去完善,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現實、有意義和富有挑戰性。我們不在於教材取材的多少、大小,而在於獨特的設計,使學生在其引領下,見識一個生機盎然的世界。要做到「以小見大」必須遵循教學規律,使學生產生超出教材之外的遠思逸致,需要師生共譯「文化密碼」,使師生心靈在與教材的對話中得到滋養。
3.眼中有學生
學生是教學工作的落腳點,也是教學設計的服務對象。教師要進行富有成效的教學設計,就必須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了解學生喜歡的聽課方式以及感興趣的學習內容。
(1)備課時要了解學生需要的現代課堂
①課堂上最快樂的事----交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彰顯,創造性的解放。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精神的享受。課堂是學生生活的一個空間,如果課堂教學成為生命體的自主交往活動,那麼學習將是學生最樂意去做的事。
②課堂上最感興趣的內容----新奇而富有挑戰。人生來就有一種探究的本能,獵奇是學生的天性,只有那些處於「最近發展區」的,經過跳躍就可以摘到的「桃子」,學生才有摘取的興趣。
③課堂上最喜歡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
「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不受學生歡迎,學生渴望「自由」,樂於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決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課堂教學設計應該面向學生、適應學生,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因為課堂是學生的,學生的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
(2)備課中要滲透的三種學生觀
①要善待學生。備課計劃中不能「只見教材,不見學生」,學生的差異及多樣是一種可貴的教學資源。
②要尊重學生。學生的個性品質豐富多樣,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品質,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③要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教學設計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設計教學。學習最終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應為學生打開一扇窗,而不是挖好一口井。
(3)備課中要客觀分析學生的現狀
①分析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興趣點、最近發展區、思維方式以及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②備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反應。
③備學生動態變化。
④備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4.手中有方法
備課中的教法是指教師要藉助自己的知識、經驗、教學技能、組織教材、提供素材、組織學習。備課中的學法指導指的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並獲得在具體的學習環境中選擇和運用恰當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的能力。備教法學法需注意三點: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反映知識的應用過程;呈現內容的素材應貼近學生現實。
總之,真正有價值的備課,不在於你寫了什麼,寫了多少,而在於你想了什麼,備了什麼,心中裝有什麼。
『肆』 如何進行有效備課
古人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備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提起備課,大多數一線教師認為這只是應付檢查的一種無奈的勞動,與提高教學質量沒有多大關系。如何才能改變這一現象,提高備課的有效性成了課改進程中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備課是教學的起點,教學理念目標得以達成是終點,期間的過程要靠方法來實現。「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只要備而有用,就是有效。伴著課改的春風,我校從實際出發,關於有效備課這一環節做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思路是:「個人初備,生成預案──集體研討,博採眾長──個人復備,彰顯個性──教後反思,逐步提升」。 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互助合作和專業發展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實踐中,問題多多:個人初備不到位,教學預案低效;集體備課的形式化嚴重,沒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了應付檢查,一些教研組變著法地玩形式,教學案成了「教案之和」,有的甚至成了「網路資料拼盤」,還美其名曰「資源共享」,「拿來主義」成了大部教師慣用做法,備課成了「背課」,備課上課「兩張皮」;「磨道效應」根深蒂固,教後反思淡漠;備課考評的片面化與形式化等。 一、師資配置合理化,備課組織最優化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集體備課的精華之處,就在於集教師的群體智慧,通過思想的碰撞與交流,形成合力,促成教學案。集體備課往往以備課組為單位展開,備課組成員的構成便成了備課氣氛、備課效率和質量的影響因素。因此,應根據教師的性格、性別、年齡和業務能力等合理調配備課組成員,慎重劃分,達到最優化組合。備課組內成員之間結成「師徒對子」,組內成員之間既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同時也是師徒關系,如此便於勾通協調,最大限度地發揮備課主體的潛能。 二、個人初備周密化,教學預案規范化 個人初備是集體研討的基礎,唯有個人初備周密充分,才能促進集體研討的深入。每位教師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教學經驗,不同的思路,對教學過程進行經驗性推測,作出周密的預設,為集體研討奠定堅實的基礎。備課組長提前一周把備課內容通知給組內每位教師,個體教師獨立深入研讀教材,分析學情,搜集有關資料,在此基礎上,完成的教學預案中的相關欄目。①通過本節課要達到什麼的目標?教學重難點是什麼?②本節課知識的起點是什麼?學生的現有認知情況如何?邏輯起點在哪裡?③你將如何突破重難點?為此,你將創設什麼的情景?④選擇的達標檢測題是什麼?為什麼要選擇此題? 三、集體研討民主化,眾人智慧集中化 集體研討是備課的中心環節,研討過程中,只有教師的思維得以碰撞,觀點得以交流,才能將備課活動引向深入。但這種研討活動的前提是民主的氛圍,唯有民主的氛圍才能使教師各抒己見,才能使備課活動集思廣益。研討過程中,組長的作用是想方設法保持研討的熱情,保證討論的連續性、討論話題的集中性,而不是統一思想,形成「模式化」教學方案。主備人的任務是收集每個人的閃光點,生成「粗框式」教學案。 備課組成員應樹立正確的主體觀,擺正自身位置。只有教師在觀念上真正明確集體研討的精髓,才能真正把學校范圍內的這一教研活動開展得有意義。集體研討是一個民主參與、討論的過程,經驗多寡、教齡長短不應成為交流的障礙。「元老」教師要打破「權威」意識,摒棄優勢心理,尊重他人意見,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年青教師要本著學習的原則,大膽開口,說出自己的見解,積極地參與到集體備課中來。 問題是研討的開始,沒有問題便無法談起,在每周一集體研討時間里,大家圍繞個人預案中的話題和上一周的體驗暢所欲言,個抒已見,談論教學中的種種困惑,抒發教學中的得意情懷,探討教學中的神來之筆,明辨教學中的是非曲直。此時,備課和教研已融為一體,這種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研討過程,使得教研脫去了神秘的外衣,變得平民化、大眾化,集體備課充滿學術論證的氛圍。 四、個人復備細致化,教學預案個性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經過集體研討之後,生成的教學案只是一份「顯性」存在,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准,因此,個體教師不應鸚鵡學舌似的盲從。新課程要求弘揚個性,個體教師應將集體成果與自身的教學風格、學情有機地結合起來,重新審視個人預案,批判性地吸納集體智慧,解決制約教學的諸多問題,對「粗框式」教學案進行創造性地再修改、加工、完善和提升,形成個性化的「隱性」腹案。這種細化後的教學案包涵了他人的智慧,但決不是生硬的「拿來主義」,其間融合了自己的思想,滲透了自己的思考,是教師實施個性化課堂的基礎。正如魏書生所說,「一定要注意以我為主,以我的教學風格、教學個性、教學特長為主。用各家各派的理論來豐富和發展自己的教學特長,發展自己的教學風格與個性」。備課過程中,最珍貴的就是那些屬於自己的東西。 五、教後反思深層化,逐步提升快速化 教後反思也稱課後備課,是教師備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2]如果說課前備課是課堂的前奏,那麼課後的批判性反思則可視為課堂的延續和沉澱。美國教授巴里斯在《培養反思力》一書中說:「那些喜歡反思,並且在此基礎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也會成為勝人一籌的教師,他們可以指導一般教師的成長。」可見反思的重要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備課是否有效必須通過課堂來檢驗。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後,絕不能一備了之,而應在課堂教學之後再次備課,深刻反思,及時反饋信息、討論研究,拓展備課的效能,杜絕「磨道效應」,快速提升教師的素質。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堅持寫教後反思,課後第一時間把「成功之舉、失敗之處、學生的獨到見解等」記錄在教學案的教後反思欄目內。教學反思要「短、平、快」,要短小精悍,寫真實感受,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沒有一定格式,沒有字數限制。 六、評價方式多樣化,教師備課有效化 新課標倡導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要對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給予同等重視,使發展變化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目前,在我校由領導限定的、一元化的、與新課標要求不相適應的考評方案已經徹底消失,檢查備課不再是檢查教學案的帶名詞。我們在教學案上設置如下評價表格(師生共用),增加了評價內容和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的更加多樣化。增強了評價的導向功能,教師備課更有方向感。
『伍』 怎樣有效備課
『陸』 怎樣備課才是有效備課
備課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設計和優選教學方案,以保證學生順利而有效地學習的一系列准備工作。它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同時,認真搞好備課,又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發展教學能力的重要保證。那麼如何搞好備課呢。結合自身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備課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五個環節 備課作為教師上課前的一項重要准備工作,已引起眾多教師的濃厚興趣,並就如何搞好備課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索,我認為,教師搞好備課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1.在「備教材」上下功夫。教師在「備教材」過程中要著重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確定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明確內容的主次;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要注重研究和解決教材中的難點,在突破難點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 2.在「備學生」方面做大文章。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鑽研教材,更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特別是對學生的基礎一定要了如指掌,從而使教材的處理和教法的選擇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師在「備學生」的過程中應突出地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二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備教法」上努力尋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學方法種類很多,如講授法、發現法、問題法、討論法、觀察法、實驗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各有各的優點和長處,但誰也不能絕對地說哪一種方法好,哪一種方法不好。某節課可能只運用一種方法即可達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節課就可能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另外,從學生的角度講,不同的教學對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識點,也必須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每個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切忌生搬硬套,而應注重研究所選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體現愉快教育的原則,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 在「備練習」方面精心設計,有的放矢。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緊密圍繞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靈活多樣。目前在課堂練習中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重講輕練,二是練習題設計的盲目性很大,缺乏較強的針對性;三是課堂練習的量偏大,學生手忙腳亂,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四是課堂練習題單調,無層次和坡度;五是教師在學生練習中忽視矯正錯誤這一環節,不利於知識的消化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鑒於此,建議每個教師在實施課堂練習時注意以下幾點:在學生做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巡視,及時獲取練習的反饋信息;對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講解,對出現的錯誤必須糾正;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同時也應對有餘力的學生輔之以富有思考性或綜合運用的題目。 5.在「備課外作業」上要做到精心挑選,適量適度。教師在「備作業」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內容上要做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獨創,充分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二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識與訓練技能相結合,做到通過作業掌握知識,通過作業訓練技能;三是注意適量。作業的布置要少而精,作業的重點應針對學生易混淆、易忽視的教學重點內容;四是要注意適度。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性,要做到難易適度,要體現出梯度,並提倡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業。 在談及「備作業」這個問題時,我要特別提出的是作業的批改和講評。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三個「不及時」,即不及時收作業、不及時批作業、不及時講評作業。顯而易見,不論教師在布置作業前花了多少心血,並預期收到滿意的效果,但若如此「不及時」則必將枉費心思。因此,教師對待作業要及時收、及時批、及時講,要特別注意搜集通過作業反饋回來的重要信息,並建議每個教師在教案的備注或後記欄內記錄好這些信息,真正發揮作業信息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