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備課質量
一、課前准備:做好備課工作,包括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了解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等等
二、課堂教學過程中:
1、提問要有針對性、明確,讓學生有回答的方向 (例如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著重強調數學的信息)
2、給學生充分的反應時間,讓他們互相交流溝通(比如小組合作、小老師評價小朋友的回答、同桌交流、團體比賽)
3、 及時反饋,肯定學生對的答案,糾正錯誤的答案,並給以適當的鼓勵和表揚(五角星、笑臉等)
4、抓好先進生和後進生的教育工作,讓先進生發揮榜樣作用(例如你們看,***坐得多端正,***發言真響亮),耐心對待後進生
三、課後:通過作業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為診斷本節課的不足,為下節課針對不足做准備。
這是我的個人經驗,參考一下!
⑵ 小學四年級數學備課。
教學設計思路思想: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本節課以「活動」為基礎,組織學生「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特徵的過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藉助直尺、剪刀、活動角等工具,通過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折一折等方法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探究活動中,尊重學生獨立思考的成果,鼓勵學生想出多種研究方法,盡量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匯報交流、活動反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維過程,讓學生學會怎樣研究問題,怎樣解決問題,從中發現數學規律,使學生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小學數學第五冊第37—40頁。
教學目的:
探索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知道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
通過動手操作與實驗,讓學生在做中學,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及初步的空間觀念。
創設互相協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探索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教學准備:師:課件;平行四邊形圖片;
生:釘子板、七巧板、剪刀、平行四邊形圖片、小棒。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小朋友,你們覺得我們的學校漂亮嗎?今天陳老師帶大家去參觀一所漂亮的學校好嗎?現在我們就一起去參觀這所學校。
出示課件: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所學校,你能找到哪些圖形朋友?
(根據學生的發言課件出現長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邊形圖片。)
小朋友找的這些圖形中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現在陳老師想來考考你們,(課件)這是剛才小朋友找到的長方形,你能說說長方形有什麼特點嗎?
生: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現在老師要來變個魔術,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個長方形變成了什麼圖形?(平行四邊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點陣圖形朋友。(板書課題)請小朋友再觀察一遍,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你還發現了什麼?你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邊和角有什麼變化?
生1:我發現了長方形的一組對邊變傾斜了,它們的對邊還是相等的。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生2:我發現了平行四邊形有兩個鈍角和兩個銳角。
剛才小朋友通過觀察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這些特點,但這是用眼睛看的,是不是准確呢?你們想通過做實驗來驗證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驗證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探索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實驗要求:籃子里有一些平行四邊形,你們可以藉助剪刀、直尺、三角板、活動角等工具,想辦法來驗證平行四邊形的特點,看能不能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其它秘密,比一比哪一組想出來的方法最多?
小組實驗。
匯報:小組派代表說說你是用什麼辦法驗證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生1:我用筆把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畫在紙上,再用它的另一條對邊去比,發現了兩條對邊重合在一起,另外一組對邊我也用相同的辦法去做,我們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師:真聰明,真是一個好辦法。
生2:我用剪刀把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剪一條細線下來,再用這條細線去和它的對邊相比,發現這兩條邊重合在一起,我也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師:另外一組對邊也用相同的方法證明相等,是嗎?(生:對)真棒,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3:我用尺子量,也發現了對邊相等。
生4:我用剪刀沿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剪下來,變成了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把兩個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我發現了它的對邊相等,一組對角也相等。
師:太棒了,這種方法不僅能證明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還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誰還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角的特點?
生5:我用活動角先量平行四邊形的一個角,再去量另一個對角,發現它的對角相等。
生6:我用剪刀把平行四邊形的一個角剪下來,把這個角和它的對角比,發現兩個角重合在一起,另個一組對角也用相同的方法來做,我們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師:能想出這么棒的辦法來,真不簡單。
生7:我用鉛筆把一個角畫在紙上,再拿它的對角來比,它們也一樣大。
師:這個辦法真不錯。(板書:對角相等)
小結。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先觀察推測出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再自己動手做實驗,驗證並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這些特點,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說一說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生: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看來小朋友已經和平行四邊形交上朋友了,現在老師想來考考大家,請看屏幕(課件):下面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老師隨意指到一個圖形,如果你認為是平行四邊形小朋友就做這個手勢,如果不是平行四邊形,小朋友就做這個手勢,比一比哪個小朋友的反應最快?
圍平行四邊形。剛才小朋友不僅反應快,而且判斷准確,真了不起,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游戲,每個小朋友在釘子板上圍出兩個不同的平行四邊形,邊圍邊想圍平行四邊形時要注意什麼?
哪個小朋友願意上來展示自己圍的平行四邊形的?你能介紹一下你是怎麼圍的嗎?第三條邊你是怎麼圍的?
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邊形。
小朋友喜歡玩七巧板的游戲嗎?平行四邊形也是七巧板中的一員,你能找出來嗎?現在我們小組來舉行比賽好嗎?注意聽比賽規則:用七巧板拼出新的平行四邊形,把你們拼的不同的平行四邊形貼在硬紙板上,時間為兩分鍾,時間一到要馬上停下來,小組長按照你們拼的數量貼在相對應的黑板上,比一比哪個小組拼的方法最多?
三、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及其特性。
今天我們交上平行四邊形這位朋友了,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平行四邊形這位朋友?
生1:學校樓梯的扶手。
生2:我家的地磚是平行四邊形的。
生3:我們畫畫時經常畫平行四邊形。
課件:老師也找了一些平行四邊形,請看屏幕:(出現伸縮鐵門)你發現了什麼?
生:鐵門能伸縮。
師:這個鐵門為什麼能伸縮?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動手做實驗:小組做好分工,用小棒做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再拉拉看,然後互相交流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匯報。請兩個小朋友把你們拼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拿上來拉拉看。
生:三角形拉不動,平行四邊形一拉就變形。
師:老師在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再擺一根小棒,變成了什麼?
生:變成了兩個三角形。
師:你再拉拉看,你發現了什麼?
生:這樣平行四邊形就拉不動了。
小結:三角形不易變形,比較穩定;平行四邊形不穩定,容易變形。(板書:易變形)鐵門能伸縮就是應用了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
小結:平行四邊形不穩定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還有廣泛的應用,小朋友回去先去調查一下,下節課我們再來交流。
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最開心的是什麼?
生1:我學會了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也相等。
生2:我和平行四邊形交上朋友了,我很開心。
生3:我學會了用很多種方法證明平行四邊形邊和角的特點。
生4:在玩七巧板的游戲中,我們小組互相合作,拼了7個平行四邊形,獲得了第一名,我真高興。
……
教學反思:
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已經成為廣大數學教師的共識,數學教學不是教師簡單地展示結論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親身經歷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與人合作交流和創造等活動的過程,這樣才能真正獲得數學的知識和方法。本節課為學生創設了生活情景、學生自由活動情景,為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式學習服務,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方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個性化的見解時時閃現。
教學評析:
認識圖形歷來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如何運用操作、計算、變換、簡單推理等多種手段認識圖形,是教好這門知識的關鍵。同安第二實驗小學陳麗雅老師的《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一課教學,可謂是小學低年級圖形教學的一次成功嘗試,為小數低年級圖形教學的探討,邁出了新步伐。概括起來,這節課的主要特點是:
第一,重視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中建構新的知識。比如新課的導入,教師是先讓學生回顧舊知識,長方形的認識,在長方形圖形的基礎上,相對平移兩個角的頂點位置,使長方形變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後讓學生分組去實踐操作,並從中觀察這個新的圖形――平行四邊形「邊」有什麼特點?「角」有什麼特點?你還發現其它什麼特點?通過實踐活動的「觀察」,「發現」、「歸納」,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
第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應用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比如在學生分組活動中,學生主動去量平行四邊形的邊長,發現「對邊相等」,又用想盡各種辦法去量平行四邊形地四個角,有的學生就用折紙的方法去量角,發現「對角相等」,而且有的學生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對邊都是「平行的」,平行四邊形很容易變形等等。這些平行的重要特徵,都不是出自教師的嘴裡,而是通過學生的親自實踐活動,所發現,所了解。同時極大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本節課改變了傳統課堂中,以教師講解、學生消化吸收為主的學習方式。課堂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學具和多種教學媒體,其中有教師的多媒體課件,教學模型,還有七巧板等,給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演示的空間,把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建立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多種途徑創造了一定個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學得輕松活潑。
⑶ 如何當高中生數學家教,請有經驗者教我,比如如何面談,如何備課,主要流程講下。。。
一般說來高中數學後進生從高一的函數一塊就不行了,所以你得幫他補函數。要想立竿見影,必須了解當前的學習進度,比如學習到排列組合的分布計數原理。你得提前做些相應章節的題目,這樣學生有問題問你的時候,免得你尷尬。因為是家教,所以不太可能是像老師上課一樣系統地講述。數學新授課或補課的共同的核心內容就是講清典型題例,讓學生模仿。所以備課的基本做法是精講一個典型題例,泛講(師生共解)一兩個仿照題例,學生獨立完成三兩個模擬習題。要是學生完成得好的話,還要拿出一些變式題。(題海戰術啊。)一定要培養學生記住典型題例的本事,把各種各樣的題目歸結到典型題目上去的本事。比如分布計數原理的住店法。可以買兩種課外資料,學生一套你一套。你最好預先做過。你要是再多做一種資料就更好。
面談的話,當然是先問問學生在哪個學校念書、幾年級幾班、住在什麼地方、有什麼興趣愛好等,然後自然而然地談下去。可以客氣地問下家長與學生有什麼要求。最好能要份學生最近的作業或試卷。這樣一來可以了解學習進度,二來掌握學生的學習水平。回去後好有的放矢地准備。
如果僅僅是輔導作業,就要判斷題目的難易以決定是點撥還是精講,是否需要從典型題例講,是否需要做一些模擬習題。
⑷ 急,23號面試小學數學教師,說是隨機抽查,備課20分鍾,試講10分鍾,只要要注意什麼啊內容會不會很難啊
一、說教材教材的地位、講授方針、講授重點、不容易解決的地方
隨機抽就是隨便抽取。
主體部分:說出講授的基本環節、知識點的處理、運用的要領、講授手眼、開展的活動、運用的教具、設計的練習、學法的引導等。並說出你如許設計的依據是什麼。
十分鍾說課隨機抽說課內容,是隨機抽的,
二、說教法介入式、討論式、互動式、體驗認識式、研究性學習、一起說話、會話、辯說、查詢拜訪、情景摹擬、親歷體驗認識、小活動等
需要解答的題目:我想敬辭下,小學數學西席面試。十分鍾說課隨機抽說課內容是怎麼抽的呀 ?內容有些什麼? 誰知道
最好答案:要是你是應聘小學數學西席,那麼就要把小學數學教材熟悉一下,並要深刻理解與掌握數學教材各部分的講授方針是什麼,重點是什麼,怎樣在講授中體現?不容易解決的地方是什麼,怎樣在講授中突破?課時怎樣根據教材內容與考生春秋獨特的地方來劃分,出格是要注意駕馭各冊教材之間的聯系瓜葛性,如許才氣理解透徹教材,繼續往前駕馭教材。沒有充分的籌辦,只想靠運氣抽到有備的內容機率小,就會出需要解答的題目,通常應聘單元會給出一定的考核規模,如:隨機抽選說課內容的規模在數學三四班級。
內容有小學課,你是教 英文,數學,…那門課,就隨機抽那門課的。
她們是事前備好的許多課題,從中隨便抽取個 給你。
五、說板書設計這一點兒往往會被新手紕漏
板書提綱、說出如許設計的理由
你講課時,要 看成 下面聽的 都是小考生,才行!!!我也試講過屢次的。
其他回答: 小學數學西席面試:
四、說講授步法
、說學法依據新的講授理念、學習體式格局的轉變,說出所提倡自立、合作、探索追究等體式格局要領。到達體驗認識中感悟情感、立場、價值觀;活動中歸納知識;介入中培養能力;合作中學會學習
⑸ 小學數學5年級上冊備課手冊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33
2008-09-09 14:49:40 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五冊教案全集[三年數學教案]
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全集國標蘇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除法課題整十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課型新授本課題教時數:11本教時為第1教時備課日期月日教學目標基本掌握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筆算。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藉助實物操作形成「自己的演算法」。通過討論和比較,明確算理。教學重難點在明確算理的基礎上,基本掌握兩...
軟體大小: 112 KB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8-30 12:34:36 小學數學第五冊教案 浙教版[三年數學教案]
浙教版小學數學第五冊教案教學計劃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內容本冊教材是按照《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指導綱要》的精神編寫的。教學內容包括:萬以內的減法,兩步計算式題和應用題,一個數乘一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時、分、秒的認識,以及角和直角。1&a...
軟體大小: 74.0 KB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8-30 11:38:48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精品教案集[三年數學教案]
蘇教版第六冊數學教案萬以內的乘法二1、口算乘法第一課時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教學內容】教材P3,例1,練一練1、2、3,練習一1、2。【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萬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學准備】每人准備一個學具盒,小黑板。【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建立聯系1、...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8-21 09:11:18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全冊教學設計[三年數學教案]
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全集第一單元、「乘除法」學習計劃單元學習內容:1、百以內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2、理解千以內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算理。3、結合例題的具體情境,感受乘除法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探索百以內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單元學習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感知乘除法與...
軟體大小: 62.0 KB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8-14 10:05:27 北師大版第五冊數學教案及教學計劃(全冊)[三年數學教案]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教學計劃一、教學目標(一)數與代數1、第一單元「乘除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百以內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探索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並能正確地計算;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26 15:33:08 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全冊教案[三年數學教案]
第一單元測量單元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2.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的選擇單位。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18 16:36:51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第五冊數學全冊教案[三年數學教案]
人教版新課標三年級上冊教案第一單元測量第一課時、毫米、分米的教學目的: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2.知道1厘米=10毫米。教具、學具准備:1.教師准備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帶子;2.學生每人准備一把小尺子,一根帶子和一枚一分硬幣。教學過程:一、問題引入教師:我們以前都學過什麼長度單位?1米是多少厘米?讓學生具體比畫一下1厘米和...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5-26 11:16:52 人教版新課標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全)[三年數學教案]
人教版新課標三年級下冊教案1位置與方向2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3統計4年、月、日製作年歷5兩位數乘兩位數6面積7小數的初步認識8解決問題設計校園9數學廣角10總復習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7課時)一、教學內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4-09 09:15:56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5冊全冊教案[三年數學教案]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5冊教案全集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4-08 16:06:57 三年級數學下全冊教案(人教版)[三年數學教案]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位置與方向2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3統計4年、月、日製作年歷5兩位數乘兩位數6面積7小數的初步認識8解決問題設計校園9數學廣角10總復習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12 11:04:25 青島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三年數學教案]
青島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第一單元:動物趣聞---克、千克、噸的認識教案第一單元動物趣聞克、千克、噸的認識教材分析:本單元由一個信息窗組成,呈現了小學生在圖書館查閱到四種動物的體重情況,引出克、千克、噸的認識。此情境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對質量單位產生疑問,如「1克有多種?」「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內容:克、千克、噸的認...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05 14:32:52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第一單元[三年數學教案]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教案第一單元乘除法單元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感知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匯總的運用,初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百以內)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數整除整十、整百、整千數及兩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能正確進行計算。3...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02 19:13:51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三年數學教案]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第一單元:1、買文具教學內容:認、讀、寫簡單的小數教學目標:1、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景,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徵。2、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教學重難點:簡單小數的讀、寫;小數意義的理解,小數的寫法。課前准備:掛圖,錢幣模型教學過程:一、講授新知: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02 13:51:56 人教版新課標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三年數學教案]
人教版新課標三年級上冊教案第一單元測量第一課時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教學內容教材第2—3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教學目標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2、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並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教學難點培養學...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02 13:21:18 小學數學蘇教版三年級第六冊教案[三年數學教案]
第一單元除法三位數除以一位數(1)教學內容:P1—2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掌握整百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以及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被除數首位夠除),提高計算能力。2、讓學生根據已有的除法知識經驗,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以及筆算方法,並通過交流總結出計演算法則。教學重難點:理解算理,總結方法。教學過程:一、復習...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3-02 12:55:26 人教版新課標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第六冊)[三年數學教案]
人教版新課標三年級下冊教案(第六冊)教學計劃一、教學內容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2-28 14:45:23 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第六冊教案全集[三年數學教案]
人教版小學第六冊教案全集1位置與方向2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3統計4年、月、日製作年歷5兩位數乘兩位數6面積7小數的初步認識8解決問題設計校園9數學廣角10總復習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認識東、南、西、北方向教學目標: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8-17 12:49:47 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說課稿[三年數學教案]
說課內容:由於我執教的是第一堂課,所以我在認真鑽研教材和學習其他老師設計的教案的基礎上對自己第一次設計的教案重新進行了設計。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18 10:39:01 《小數大小的比較》教案 國標小學數學三年級下[三年數學教案]
課題第十一單元小數大小的比較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102~103頁內容教學目標1、使學生從具體數量的比較中逐步抽象出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能藉助自己的經驗和對小數意義的理解來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2、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3、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能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從而更加熱愛數學;教學重點從具體的數...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2008-07-18 10:37:40 國標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年月日》教案[三年數學教案]
國標小學數學三年級(下)部分教案選登課題第二單元年月日教學內容蘇教板九年義務教育第六冊第19-21頁內容教學目標知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知識,知道大、小月,平、閏年,並記住其天數。能力從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觀察、比較、概括、探索等手段,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情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軟體大小: 未知運行環境:Win9X/2000/XP/2003/授權方式: 免費版推薦級別:
⑹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數學怎樣備課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備課
第二單元信息窗1
信息窗一 :圓柱和圓錐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5、16頁信息窗1。
教學簡析:
該信息窗呈現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圓柱和圓錐形的冰淇淋盒,引發學生提出「這些物體都是什麼形狀的」、「圓柱和圓錐各有什麼特點」等問題,引入對圓柱、圓錐的認識。
圓柱、圓錐是人們在生產、生活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認識圓柱、圓錐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和解
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知道圓柱、圓錐各部分的名稱並掌握它們的特徵。
二、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從實際生活入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認識圓柱、圓錐的高
教學准備:
學生每人准備一個茶筒或一個圓錐形實物。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預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 (1)半徑是1米(2)直徑是3厘米
(3)半徑是2分米(4)直徑是5分米
導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課件出示: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的實物圖片(茶筒、鉛筆、煙囪、圓木、冰淇凌盒、沙堆、鉛錘、牙膏盒、化妝品盒)
談話:同學們知道這些物品的名稱嗎?
2、教師: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們各是什麼形狀嗎?
指名學生分別說。
談話:回憶一下它們各有什麼特徵?學生回答。
談話:不論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它們都是由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你知道茶筒是什麼形狀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圓柱
鉛錘是什麼形狀?板書:圓錐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進一步認識圓柱、圓錐。
【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習成功的動力,通過實物圖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圓柱、圓錐,通過復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鋪墊,使學生很快進入有目地的探究狀態。
二、主動探究,認知特徵
(一)認識圓柱的特徵
1、自主提出問題
談話:對於圓柱和圓錐,你想知道有關它們的什麼問題?
學生回答,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問題:
①:我想知道圓柱有幾個面?
②:我想知道圓錐有幾個面?
③:我想知道圓柱的高在哪兒?
④:我想知道圓柱、圓錐每個面的是什麼形狀?
圓柱和圓錐各有什麼特點?……
談話:同學們提了這么多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圓柱、圓錐的特點,其它問題我們下一節課再來研究,好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提出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可以調動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究慾望。
2、認識圓柱的底面和側面
教師出示圓柱實物並將三角尺的直角邊靠在圓柱實物邊上,告訴學生我們學習的圓柱上下粗細相同,叫直圓柱。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品是圓柱形的?
指名學生說幾個圓柱形物體。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准備的茶筒,觀察手中的圓柱形物體。
①先看一看,你認為它有幾個面?
②再摸一摸每個面有什麼特徵?
③然後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④最後討論一下你的發現正確嗎?
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觀察結果:
談話:誰來說說你的發現?還有誰再來試一試?
指名學生拿著實物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現,師生及時共同進行評價、質疑。
談話:你是怎麼知道上下2個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說,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學生解決的辦法有:
①將茶筒蓋拿下與底面重合
②將茶筒底面放在紙上描下來,然後將另一個面放在上邊,完全重合。
③側圓的直徑
教師適時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確:圓柱上、下兩個面是圓形,是個平面,大小相等,叫圓柱的底面,中間有一個曲面,叫圓柱的側面。
課件隨時演示,將茶筒的底面和側面抽象出的圓柱立體圖形板書:底面 2個完全相同的圓
側面 1個曲面
3、認識圓柱的高
教師出示兩個高矮、粗細不同的圓柱,提問:你有什麼發現?
圓柱為什麼會有粗有細?使學生明確圓柱的底面大就粗。
圓柱為什麼有高有矮?使學生知道圓柱的高不同。
出示圓柱實物,
談話:那是圓柱的高,誰來指一指?
出示圓柱形塑料牙簽筒
談話:裡面的牙簽是不是牙簽筒的高?每個牙簽的長度怎樣?想像一下,假如牙簽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想一想圓柱的高有多少條?
談話:你知道你的圓柱形茶筒有多高嗎?
同桌合作動手量一量圓柱的高,記下測量數據,多量幾條,你能發現什麼?
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測量結果:
談話:你們是怎樣測量的?
指名一組到講台前演示,
使學生明確:測量邊上的高最方便,圓柱的高長度相等,有無數條。
提問:什麼是圓柱的高?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上下兩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高。
教師出示課件演示圓柱的高
板書:高 無數條
4、同桌相互交流對圓柱的認識。
(二)認識圓錐
1、談話:剛才我們認識了圓柱,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准備的圓錐形物體,觀察圓錐體,你能發現什麼?它與圓柱有什麼不同?把你看到的、摸到的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
學生小組內交流。
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匯報觀察結果。
使學生明確圓錐有一個底面是圓形,有一個側面是曲面。圓錐是尖的有一個頂點。
教師出示圓錐實物課件
隨著學生匯報, 課件演示,將實物圖象移走,只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質疑:圓錐有幾條高?
怎樣測量圓錐的高?
學生討論,教師啟發學生用平移的方法將藏在圓錐中的高平移出來測量,指名學生到講台前動手測量圓錐模形的高。
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明確圓錐有一個頂點,只有一條高。
板書:底面 1個 圓形
側面 1個 曲面
高 1條
2、討論比較圓柱與圓錐的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3、同桌交流對圓錐的認識
4、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物體是圓錐形的?
5、學生閱讀課本15、16頁的內容。
【設計意圖】:前面有了對圓柱的特點的學習,興趣是學習成功的動力,通過實物圖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圓柱、圓錐,通過復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鋪墊,使學生很快進入有目地的探究狀態。
三、鞏固練習、運用新知
1、課本自主練習17頁第1題。
2、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圓柱?哪些是圓錐?為什麼?(課本P17頁第2題)
3、寫出下面圖形各部分的名稱
4、課堂游戲,猜猜看,可以搶答。
我這兒有一個物體,它有兩個完全相同圓形底面,一個側面,有無數條高,它是誰?……
【設計意圖】:通過多個不同層次的練習,目地是讓學生在練習中加深對圓柱圓錐的認識,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體現數學知識「有用」。
四、課堂小結 回顧新知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使學生鞏固圓柱與圓錐的區別與聯系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回顧、梳理所學新知,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後反思: 興趣是學習成功的動力,通過實物圖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圓柱、圓錐,通過復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鋪墊,使學生很快進入有目地的探究狀態。通過課件演示,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量一量、議一議等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進一步整體感知圓柱,加深對圓柱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茶筒、牙簽筒等實物,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便於理解;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認識、動手測量,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信息窗2:圓柱的表面積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試驗教科書青島版六年級下冊小學數學教科書第19—20頁。
教材簡析:
圓柱表面積包括圓柱體的側面積、表面積的概念,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由於學生已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又製作過圓柱模型,所以對圓柱表面積理解並不困難。因此教材一開始就提出問題: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什麼?讓學生在交流中逐步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對於表面積的計算,由於空間想像力有限,學生往往不能將圓柱的底面半徑(直徑)及圓柱的高,和圓柱側面的長、寬建立起聯系。因此,教材加強了操作,讓學生將課前做好的圓柱模型展開,觀察展開後的形狀,並在展開後的圖形中標明圓柱的底面和側面,以便於把展開後的每個面與展開前的位置對應起來,得出: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接著引導學生再藉助表面展開圖,推出: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教學目標:
1. 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圓柱的展開圖,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2. 探索和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生活中相應的實際問題。
3.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准備:
剪刀、直尺、一些容易剪開的圓柱形紙筒。
第1課時
預習
1、說出圓柱的特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口頭回答下面問題:
(1)一個圓形花池,直徑是5米,周長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導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感知情境,收集信息。
談話:你想了解一下這種紙筒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嗎?下面我們一起到生產車間去參觀一下。(多媒體播放紙筒的生產過程。)
[設計意圖]學生在了解圓柱體紙筒的基礎上,明確圓柱體的組成部分,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
2、提出問題,明確目標。
談話:根據屏幕展示情境圖右側的圓柱形紙筒成品及其數據,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紙筒包括哪幾部分?做一個圓柱體紙筒需要多少紙板?……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搜集信息,提出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慾望,明確探究目標。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
談話:求「做一個這樣的圓柱形紙筒,至少需要多少紙板」 ,實際上是求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總結求需要多少紙板,就是求圓柱體紙筒的表面積。
[設計意圖]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篩選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明確問題的方向,在觀察紙筒製作過程後,讓學生對表面積有了初步的感受,對於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索起到積極的作用。
2、動手操作
談話:利用你們手中用紙圍成的圓柱剪一剪,一個圓柱的展開圖,看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分組動手操作。
3、總結概念
談話:哪個小組來交流一下你們的剪法和發現?
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結論:圓柱底面的面積叫圓柱的底面積,側面的面積叫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
談話:圓柱體的底面是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底面的面積就是圓的面積。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後得到了什麼圖形?
學生可能得到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4、歸納方法
談話:圓柱體側面展開的不論是長方形,與圓柱體的底面和高有什麼關系呢?
談話:請各小組研究一下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哪些部分有關系,有什麼樣的關系。想一想圓柱的側面積應該如何計算。
根據學生討論得出:圓柱體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
長方形的面積= 長 × 寬
師:應用我們的發現,你能求出下面圓柱的側面積嗎?(只列式,不計算。)
(1) 底面周長100px,高125px。
(2) 底面直徑50px,高250px。
口頭列式並說說怎麼想的。
談話:圓柱體的表面積怎樣計算呢?
圓柱體的表面積等於側面積加兩個底面的面積。
三、綜合練習,深化提高
1、自主練習第1題。
師:請你先說說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後列式計算。
2、自主練習第2題。
學生回答、列式計算。
學生獨立解答。
關注學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布置作業,課後拓展
談話:課下,請你選擇一個圓柱形的盒子,測量有關數據並計算它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設計意圖]練習的目的有三個方面:一是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二是進一步掌握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三是通過實踐性的作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外拓展
1、、把一張長8分米,寬5分米的白紙,圍成一個圓柱形紙筒,這個紙筒的側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一個無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底面直徑圍3分米,高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鐵皮?
3、填表
半徑
(米)
直徑
(米)
周長
(米)
高
(米)
底面積
(平方米)
側面積
(平方米)
表面積
(平方米)
0.2
0.8
3.21.5
6.28
2.5
3.14
12.56
課後反思
學生動手剪一剪,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表面積的計算不僅僅是計算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解決問題之前能在大腦中想像出需要計算的是哪幾個面的面積。轉化的方法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把新的問題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問題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通過轉化學生把圓柱體的表面積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圓面積的方法。
個別學生輔導:
陳龍波 王永樂 熊佑泉 陳天宇 呂朝陽
第2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是一個同學做的圓柱體的紙盒,要計算使用了多少紙板,應該怎麼樣計算?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提供數據,學生計算。
[設計意圖]這樣的談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來,為下面的闖關做好准備。
二、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基本練習
自主練習3
學生讀題,思考前輪壓過一周的面積是指圓柱體的什麼?
學生獨立解答,並訂正。
自主練習4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學生說明計算的理由。
2、綜合練習(自主練習5、6、8、9、10)
自主練習5
選擇哪些材料可以作成圓柱體的盒子,為什麼?
學生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學生可以提前准備好材料,拼一拼,試一試。
動手操作以後要引導學生分析,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做底面的圓相符。
自主練習6
填表,注意找出已知數據與未知數據之間的關系。
自主練習8、9
學生獨立解答,並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3、拓展練習
自主練習12
可以利用手中的材料演示(如:粉筆),明確截面的面積與底面積的關系,找出截的段數與增加的面數之間的關系。
三、課外延伸
一個圓柱體側面展開是一個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是12.56厘米,圓柱體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設計意圖] 通過課外延伸的題目,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找到正方形邊長與底面周長、正方形的面積與圓柱體的側面積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後反思
練習設計要由淺入深,從基本的仿例練習到拓展練習,讓學習困難的學生有機會趕上來,讓優秀的學生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在練習中,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第二單元信息窗3
信息窗3 圓柱和圓錐的體積
教學內容:
青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23—28頁。
教材簡析:
該信息窗呈現的是圓柱和圓錐形狀的冰淇淋盒,並分別標出了它們的底面直徑和高。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對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的探索和學習。「合作探索」中第一個紅點部分是學習圓柱的體積;第二個紅點部分是學習圓錐的體積。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探索與發現,理解並掌握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經歷探索圓柱、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 在觀察與實驗、猜測與驗證、交流與反思等活動中,初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初步了解並掌握一些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體積公式的探索推導過程。
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圓錐、圓柱體積學具、沙子等。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談話:同學們,天氣漸漸熱了,在夏季同學們最喜歡的冷飲是什麼?(生回答)
課件出示:兩個圓柱體冰淇淋。
談話:看,小明買了兩個冰淇淋,你能猜猜哪種包裝盒體積大嗎?
(生猜測)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圓柱的體積。(板書課題——圓柱體的體積。)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導入新課,從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學生的猜測為後面的實驗驗證做好了鋪墊,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
二、回憶舊知,實現遷移。
談話:怎樣求圓柱的體積呢?我們也許能從以前研究問題的方法里得到啟示,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請大家想一想,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們是怎樣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
(學生回答後,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把圓等分切割,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找出圓與所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進而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圓的面積的推導方法,巧妙地運用舊知識進行遷移。
三、利用素材,探索新知。
一交流猜測
談話:通過剛才的回顧,你們能想辦法將圓柱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立體圖形來求體積嗎?
生:我們學過長方體的體積,可不可以將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呢?
師談話:你的想法很好,怎樣轉化呢?
生討論,交流。
生匯報,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想法:
1.先在圓柱的底面上畫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再豎著切掉四周,得到一個長方體,然後把切下的四塊拼在一起。
2.可以把圓柱的底面分成許多相同的扇形,然後豎著切開,重新拼一拼。
3.如果是橡皮泥那樣的,可以把它重新捏成一個長方體,就能計算出它的體積了。
談話:請同學討論和評價一下,哪一種方法更合理呢?引導學生按照第二種方法進行驗證。
二實驗驗證
學生動手進行實驗。
談話:請每個小組拿出學具,按照剛才第3小組的方法把它轉化為近似的長方體,並研究轉化後的長方體和原來圓柱體積、底面積、高之間的關系。
學生合作操作,集體研究、討論、記錄。
四、分析關系,總結公式
1.全班交流
談話:哪個小組願意展示一下你們小組的研究結果?
引導學生發現:
轉化後的形狀變了,但是體積沒有變,底面的面積沒有變,高也沒有變。
2.分析關系
引導說出: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後,雖然形狀變了,但是長方體的體積和原來圓柱的體積相等,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於圓柱的高。
3.總結公式。
談話: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的發現非常正確。我們來看一看課件演示。
(課件分別演示將圓柱等分成16份、32份、64份的割拼過程,學生觀察、思考。)
談話: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觀察: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體。
(課件動態演示:圓柱的高——長方體的高,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底面積。)
談話:其實大家剛才又採用了「化圓為方」的方法將圓柱轉化成了長方體。你現在能總結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嗎?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長方體的體積 = 底面積 × 高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 × 高
談話:你能用字母表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嗎?V=Sh
五、利用公式,解決問題。
自主練習第1題、第2題、第3題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及時讓學生利用結論解決問題,感受自己研究的重要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課堂總結
課後反思:本節課讓學生親自動手 操作,再次感受「化圓為方」的思想。動手操作,是學生發現規律和獲取數學思想的重要途徑。
教師給予適當的演示,溝通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與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推導方法的共同點——轉化法,便於學生順利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
第二課時
一、串聯情境 喚醒舊知。
1.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通過研究冰淇淋盒的體積問題,學會了如何求圓柱的體積。你能說說如何求圓柱的體積嗎?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出的?
2.口答練習:
你能藉助公式計算下面圓柱的體積嗎?
(1)底面半徑 15厘米,高8厘米。
(2)底面直徑 6米,高18米。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公式,喚起學生的回憶,為下面利用公式解決打下基礎。
二、巧用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課後練習第3題。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洲發現了一棵高達142米的巨衫。它的樹幹上下幾乎一樣粗,橫截面周長約是38米。
師談話: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樹乾的體積會是多大呢?
師:知道了樹干橫截面的周長,該如何求體積呢?
2.學生獨立解答。
3.交流演算法。
4.師生總結解決此類問題的步驟:
(1)根據周長求出底面的半徑。
(2)根據半徑求出底面的面積。
(3)根據體積公式求出樹乾的體積。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已知圓柱底面周長,求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
三、綜合練習,統一公式。
1.出示課後練習第10題:計算下面圖形的體積。
2.交流演算法。
3.師談話:你能把上面三種圖形的體積公式統一成一個嗎?
引導發現:體積=底面積×高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發現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可以統一成一個,感受到它們之間的密切聯系,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⑺ 在數學備課中,對結果目標和過程目標都使用了哪些術語表述
函數、極限
⑻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那麼面對新課程,教師該如何備課呢?下面談談膚淺的認識:
一、更新理念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充分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學生是發展的、獨特的、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所以我們要樹立「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的價值取向和以上述課改新理念為出發點的備課觀。這就要求我們把關注點移向學生學習的方法與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特別是那些學困生身上;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躍的學習活動中。因此,備課中既要考慮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如何教,又要考慮學生如何學,既要關注知識的傳授,又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走進學生
學生走進教室時並不是一張白紙。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建構主義理論也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不是知識的簡單接受過程,而是學習主體基於自身原有生活經驗與知識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因此,只有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分析學生,掌握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品質,才能做到准確、恰當的預設,才能確保有效教學的開展。
在備課時,教師需要走進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為了充分地了解學生,在備課時不妨認真回答以下一些問題:(1)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2)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只有了解了學生的現實學情,才能設計出實用的、有價值的學案。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應對每一節課如何組織、如何引導加以仔細的考慮,在頭腦中形成很深的印象,在課堂上真正給學生自主的機會,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還學生思維的空間,允許學生「犯錯誤」。學生的不同認識是一種豐富的教學資源,我們要善於捕捉來自學生的資源。
三、深挖教材
理清教材中各個內容領域的編排線索,善於將某一知識點放置於這一單元、這一學段甚至整個知識體系中來審視,這樣,才能進一步明確該知識點在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即這一知識點是在怎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怎樣為後面知識的學習作準備的。要把握好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讀教參中的教材分析、教學建議,包括教材的每一個信息,每一句提示語,每一個練習,把握好教材設計的意圖。但也不要被它所提供的學習材料所束縛,而應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內容,合理調整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於教材。
那麼,該如何備教材呢?現從備教材備什麼的角度談幾點認識:
(一)備教材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從資訊理論的角度來說,教學內容的廣度就是一節課傳輸給學生的信息量。一節課的信息量過大,知識點過多,學生難以接受;而一節課的信息量過小,知識點過少,則浪費時間,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備教材時,教師要根據教材呈現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
(二)備教材的順序。新教材對教學內容的順序已經有所安排,但是教材中設計的教學順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細。教學時,教師往往還要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做更具體細致的安排。有時一部分知識可能有不同的教學順序,這時教師就要考慮哪種順序更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哪種順序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哪種順序教學效果更好。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知識的呈現一般是敘述性的、靜態的,大多數教師直接採用課本上條件完備、結論明確的例題和習題作為學習材料。現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要把靜態的知識內容結構轉化為自己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必須有一個積極主動、有效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所以,教師在知識的呈現上,應由靜態封閉轉變為師生共同探究,在動態中生成。
(三)備教材中隱含的教育資源。新教材中例題、習題的選擇素材,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實際情況用游戲、表演等活動,將情境圖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境化,使學生全身心地投身於真實的活動環境中,增加實際體驗,切身感受數學的奇妙與無所不在。
教學時,教師應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對於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使之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服務。對於那些培養學生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有明顯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夠,使其在教學中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總之,備教材時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於教材;既要靈活運用教材,又要根據學校、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理解,切實發揮新教材的作用。同時,教師也不能局限於手中的一本教材,可以參照別的版本教材對本節課的內容是怎樣編排的,有沒有可取之處;也可以查一查其他資料中關於本課內容的相關敘述,有沒有可以借鑒的地方;還可以收集現實生活中對本課教學有用的資源等等。一句話,備教材時,教師要緊緊抓住以上三個「備」,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⑼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的備課工作
一、備好教師
我們都知道:「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要教好一堂課,備好一堂課,教師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如何備好教師自己,在我看來,首先就是自己內在的知識素養應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學生的需求不斷增長,教師單單在課堂知識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我們需要的還有對學生情感的深入教育、對教學技巧的不斷提高,教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各項技能,轉變一些傳統的觀念,要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做自己的責任。細分到小學數學,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多學習最新的教育理念,多瀏覽教育方面的最新資訊,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養,以適應新時期教學的新要求。
二、備好教材
教材是大綱的基本體現,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知識的基本來源,教學中我們要以教材為本,同樣,備課的時候也要以教材為本。備好教材需要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首先,要認真鑽研大綱要求。大綱規定了新時期教學的基本知識、基本任務與基本要求,大綱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也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主要依據。大綱就是我們教學的目的,而一切的教學過程都要以教學目的為最終的歸宿。所以,認真鑽研大綱的要求,對於整個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其次,要系統地分析教材。我們知道,數學是一個連貫性很強的學科,幾乎所有的知識都能聯系在一起,所以,要做好數學備課,教師就要系統、全面地分析教材,總結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做好教學之間的銜接,以便在日後的教學過程中加以利用,方便學生的識記與理解,增強教學的連貫性。再次,抓住教材中的重點以及難點。一般來說,教學的難點都是重點,學生難以吃透,但大綱規定必須掌握,所以教師對這部分知識要特殊對待。一節課內,要突出重點,讓學生重視,師生聯手一起克服難點,也可以將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在課堂上提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便於學生理解。最後,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比較難做的一點,就是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死的,但教學的過程是活的,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徵,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結合本地特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本地特色與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便於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備好教學過程
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當然這個過程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需要我們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事前設定好規則,設定好路子,讓學生跟著教師的引導,步入知識的殿堂。我認為,在備課的時候,我們首先要了解學生對之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因為前面說過,數學是一門知識連貫性很強的學科,以前的知識是現在學習的基礎,只有了解了學生的情況,才能對新的課程做好設計。提問是課堂中不可缺少的,特別是對小學生,提問不僅可以提示他們注意聽課,回答教師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驕傲的資本,所以認真設計課堂問題,也是教師需要做好的一項基本功課,這樣既能達到檢測教學效果的目的,又可以將走神的學生拉回課堂。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我們在教學中往往忽視的教學項目之一,我認為,數學課上,我們要時時處處為提高學生的能力著想,比如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等,所以,在設計課堂教案的時候,我們要思考怎樣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的能力。
四、備好學生
前面說過,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要將學生當做課堂教學的主體。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教師要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學生,我願意老師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我想讓課堂變得怎麼樣,怎麼講知識更容易理解等等。作為教師,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學生,了解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基礎,了解他們的特點:哪些學生思維相對比較活躍,對知識掌握較快,哪些學生對知識點掌握較慢,需要我們特別照顧,這樣一來,教學就成為一個有的放矢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遍地撒網的過程,針對性強了,教學的目標就更容易達到。比如,教師可以試著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次課堂能夠解決幾個學生的問題,一個學期下來,就會收到很大的驚喜。
⑽ 二年級數學整體備課的教學設計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
教學目的: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長度的表象。熟悉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2.會使用合適的單位來表示長度,會進行簡單的長度測量.
3、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體驗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熟悉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並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學准備:
學生尺、米尺、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一、教學內容的分析:
毫米、分米的認識是空間與圖形這部分知識中有關測量的內容。課程標准對測量這部分的要求是:把測量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小學數學測量這部分內容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教學,第一階段是一年級第二學期認識米和厘米;第二階段是二年級第二學期認識分米、毫米、千米。這節課主要內容是認識毫米和分米,千米的認識安排在第二節。
這節課教材中安排了實踐操作活動,幫助學生明確毫米、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分米和米、分米和厘米的關系,初步學會用毫米和分米作單位來測量物體的方法。另外通過本單元的教學,還要幫助學生對長度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有一個較完整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初步了解了在測量時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並掌握了測量的一些基本方法,如一端對准0刻度,另一端所指的刻度就是物體的長度。(這些測量只限於整厘米數)。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於米和厘米接觸的比較多,比如操場一圈約長200米,自己的身高是1米38厘米等等,而對於毫米、分米的接觸相對就比較少,但是現在的學生能從各種渠道獲取知識,他們對於毫米、分米並不是一無所知,有一些學生已經知道毫米、分米這些名稱。但經過實際的了解,發現這些學生多數僅僅是能說出單位名稱,至於1毫米有多長,1分米有多長,並沒有在他們的頭腦中建立起正確的表象,也不清楚為什麼要使用這些單位,對於毫米、分米只是一種模糊的了解,還需要深入的學習與探究。
三、設計理念及我的思考:
《數學課程標准》第一學段空間與圖形具體目標指出「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實踐活動中,體會米、厘米的含義,知道分米、毫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測量問題,對於測量的學習表明了數學的價值和實際應用。
(一)、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情境,藉助具體的測量活動,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進一步通過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必要性。
(三)、在測量過程中,逐步理解度量單位的實際意義,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總之,本節課我是以厘米這個長度單位為紐帶,(生活中厘米是最普遍的長度單位)將米、分米和毫米聯系起來。藉助測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表象,認識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尺上的刻度,動手量一量,用手勢比一比,了解生活中的實例等多種活動,感知、體驗、建立豐富的表象。讓學生在進行估測、實際測量比較、驗證的過程中強化表象,從而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四、教案:
教學內容: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下冊42頁)
教學目標:
1、在測量活動中,明確毫米、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表象。
2、在觀察、猜想、驗證等實踐活動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進率。
3、在實際的測量活動中,初步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長度。
4、逐步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關系。
教學准備:
課件、直尺、硬幣、磁卡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引發思考
師:(出示市場上新上市一種兒童飲料)你能先估計飲料盒的高度,再測量出它的高嗎?
學生匯報測量的結果。
(生可能出現8厘米、8厘米半、8厘米5小格、8.5厘米、8厘米5毫米等)
師:同學們測量時8厘米多的部分不夠1厘米,我們用厘米無法精確表示測量的物體長度時,我們需要用到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
[設計意圖:通過小小飲料盒的測量活動,幫助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體會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一)認識毫米
1. 認識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師: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識?1毫米在直尺上怎樣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長度是1毫米。)把你找的1毫米指給同桌看一看。
讓我們來一次體驗之旅:時間2分鍾,在你們的學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動手測量一下驗證驗證。看誰找到得多?
生1:通過測量我發現1分硬幣的厚度約是1毫米。
生2:通過測量我發現1張磁卡厚度約是1毫米。
生3:通過測量我發現字的寬度約是1毫米。
生4:通過測量我發現1張光碟厚度約是1毫米。……
師: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記住1毫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捏一捏1張光碟或1分硬幣或1張磁卡厚度、比手勢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間觀念)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表象後,讓學生自主地去尋找1毫米,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獨立性、主動的在頭腦中建構1毫米的表象。]
2. 聯系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毫米。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毫米是常用的長度單位。你知道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了嗎?(課件)為什麼這些物體的長度、高度或厚度要用毫米作單位?
生:毫米做單位測量結果更加精確。
[設計意圖:尋找生活中的毫米,有利於使學生更加明確毫米的作用,同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探究毫米、厘米之間關系。
師: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麼關系?怎樣驗證這個猜測?
學生自己數1厘米中間的小格。
(課件放大直尺圖)再次驗證
師:你能得到什麼結論?
聲:1厘米=10毫米 1cm=10mm
[設計意圖:在觀察、猜想、驗證、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中自己探究毫米與厘米的進率,知道1厘米=10毫米。]
(二)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學習分米、厘米之間關系
師:猜一猜這個飲料盒的吸管大約有多長?為什麼?
學具袋中拿出吸管。每個同學先估計長度?再實際測量?
生: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
2、建立1分米表象,實際估測
師:請你在直尺上找1分米,自己想辦法記住1分米有多長。
生1:1厘米到10厘米之間的長度是10厘米。
生2:20厘米到30厘米之間的長度是10厘米。
生3:15厘米到25厘米之間的長度是10厘米。……
師:你能估計桌子的長度大約是多少嗎?
為什麼用分米做測量單位?
生:毫米、厘米作單位小、米做單位太大,分米做單位比較合適。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量一量、數一數等實際操作,來感知1分米的長度,在建立1分米的長度表象的同時掌握分米與厘米的進率。]
3、研究分米、米之間關系
師:我們認識了分米,請用手勢比1分米,手勢比1米,猜幾個1分米是1米那麼長呢?
生:10分米是1米。
師:利用這把米尺來數一數驗證,你還可以怎麼驗證?
生:可以計算,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師:米和分米有什麼關系?
生:1米=10分米 1m=10dm
三、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來的米和厘米這些都是測量長度的單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約有多長。請用手勢從大到小排排隊?你能發現這些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嗎?(十進制)
[設計意圖:通過把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從大到小排排隊,使學生對這些長度單位有一個整體認識,進一步鞏固了這些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用手指來表示長度單位,利用較形象的東西輔助學生記憶,提高學習興趣,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四、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淘氣的日記(課件)。
2007年4月6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拿起1厘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翻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
請2個同學之間討論評議修正。
五、布置作業
1、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呢?(千米、尺、寸、英尺、納米等)你可以去上網查找、咨詢家長等方式去了解相關的知識。你可以將自己找到的相關知識展示在教室里,大家可以相互來學習。
2、第二項任務,就是大家課後自由選擇物體,選定測量的工具,先估測,在實際測量,選擇合適的單位,記錄下測量結果。老師推薦一個表格給你們。
物體名稱及測量部位
估測長度(高度或厚度)
實際測量結果
板書設計:
說教材
認識分米和毫米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是蘇教二年級的一個知識。本課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學習過米和厘米的基礎上。通過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學生尺和米尺,會數學生尺上的大格和小格,知道1厘米是10小格,1米=100厘米。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下面3點:1、認識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會用打手勢的方法比劃1分米和1毫米。2、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並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學重點:認識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教學難點: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教法和學法
1、直觀演示
通過形象生動的課件演示,學生在觀察和對比中體會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領悟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逐步認識1分米、1厘米。
三、教學過程
1、復習引新
(1)實物展示平台展示一把學生尺
提問:同學們,老師這里現在有一把學生尺,你能來介紹一下有關這把學生尺的知識嗎?
設計目標:讓學生產生回憶,聯想曾經學過的知識米和厘米,知道學生尺分大格和小格,1大格是10小格。每1大格就是1厘米。
(2)畫一條長10厘米的線段
提問:你能猜一猜老師准備用怎樣的一句話介紹這條線段有多長嗎?
設計目標: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今天,我們一起來繼續學習長度單位。
2、新授
(1)出示情景(課件演示)教學分米
提問:從小男孩的介紹中,你發現新的長度單位是誰了嗎?(學生:分米)
活動一:
要求:1、從你的直尺中找出1分米有多長。
2、用手比劃一下1分米有多長。
設計目標: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分米。感受1分米有多長。
活動二:
要求:用直尺在自備本上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
提問:你是怎樣來畫1分米的線段的?
練一練:判斷下面的畫法是1分米嗎。(課件出示畫法,從刻度5畫到刻度十15)
活動三:
要求:1、四個人一小組觀察米尺。
2、數一數,1米裡面有多少個1分米。
回到課初:我是這樣介紹的,這根線段長1分米。你們猜對了嗎?
(2)繼續教學毫米(課件出示情景)
引:茄子老師正在量我們的數學書有多厚呢?你看,連1厘米多不到,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種新的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下面我們就一起聽聽茄子老師是怎樣來介紹毫米這一個長度單位的。
課件演示:直尺上1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活動一:
要求:1、請你用筆尖指著你的直尺數一數,1大格有幾小格?板書:1分米=10厘米
2、請你用手比劃一下1毫米有多長。
(3)課件賞析1毫米
你還知道哪些東西的長度和厚度可以採用毫米坐單位?
學生討論,說以說
四、鞏固練習
1、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3分米=( )厘米 3厘米=( )分米
30厘米=( )分米 50毫米=( 分米
設計目標: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分米、毫米之間的單位換算。為下面的學習作做准備。
2、完成想想做做2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就可以。)
教學目標:第一體會解決這題的不同方法;第二數的簡便方法,每一大格的中間都有一根比較長的線段,它把每一大格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是5小格是5毫米。
3、在( )里天生活合適的長度單位。
1棵小樹高2( ) 2張電話卡片厚2( ) 一張床長2( )
1枝鉛筆長2( ) 一根鐵釘長2 ( ) 一根黃瓜長2( )
設計目標:聯系生活,通過練習讓學生加深對4個長度單位的認識。進一步鞏固長度單位,知道每個單位分別用在什麼地方。
4、分組測量
要求:1、同桌兩個人1小組合作。
2、用直尺量一量桌子和椅子分別各有多高,是多少厘米,接近多少分米?
3、做好記錄,全班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6
課件出示3條線段,你認為哪條線段最長?(學生自己解決)
全班交流想法,一種是估計,目測;另一種是用直尺量一量,標上長度再比較。從中體會正確的方法。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知道了些什麼?
一. 談話導入
在介紹這兩位新朋友之前,先回憶一下我們的老朋友吧,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你用手勢表示一下,1米和1厘米分別是多長嗎?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1米=100厘米
二. 探究新知
(一)認識毫米
1.看到我們的數學書,你能估計它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嗎?(學生說)他們估計得對嗎,我們大家來驗證一下,下面同桌兩個同學合作,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並記錄下來,先想一想,我們應該用哪個單位?
學生量,師指導。
匯報測量情況。
2.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我們不能准確的表示出課本的長和寬。所以老師要向大家介紹出長度單位家族中的一個新朋友——毫米。
教師出示直尺,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把0-1放大。
師:觀察刻度線0-1之間,你看到了什麼?
這些刻度線把1厘米長的刻度平均分成了一樣大的小格,其中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提問:兩小格是多長?5小格呢?7毫米有幾小格?
師:大家拿出自己的直尺,找到1厘米,用鉛筆尖指著數一數1厘米里有幾小格?(10),每1小格是1毫米,所以1厘米是多少毫米呢?
學生動手操作後交流。
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4.大家覺得毫米這個單位怎麼樣?(非常小)拿出袋子里的一分硬幣,看一看,摸一摸。這個一分錢的硬幣的厚度就大約是1毫米。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長度是1毫米。(電話卡的厚度、10張紙的厚度)說一說,測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5.做一做。課本第3面。集體訂正。
6.拿出一元錢的硬幣,用尺子量一量它的厚度。
有學生發現1元硬幣的厚度不正好是2毫米,2毫米少一些。對於不是整毫米數的物體如果我們想得到更精確的結果,你們是否又會產生一個新的願望呢?
介紹:其實比毫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確實還有,比如微米、納米,同學們可以課後去查閱工具書,也可以向別人請教或上網尋找更多的知識。
(二)認識分米
1.⑴電腦出示:飲料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種新型盒裝飲料(圖)。飲料的高度是8厘米,飲料配有一支吸管,請你猜一猜,這支吸管的長度。
學生猜測、交流,老師小結:吸管的長度必須比8厘米長。
⑵師: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現在這支吸管就在你們的桌上,想不想動手量一量,到底是多長?
學生動手測量,老師巡視。
⑶學生匯報結果:吸管的長度剛好是10厘米。
師:10厘米的長度還可以用一個新的長度單位來表示,這就是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第二個長度單位家族的新朋友——分米。1分米=10厘米
2.用手指在直尺上擺一擺,1分米有多長,把尺子放下,把手舉起來,比畫一下1分米是多長。
3.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個東西的長度是大約是一分米?那測量哪些東西的長度一般可以用分米作單位呢?
4.下面我們來量一量我們的課桌的長嗎?你們先估計一下,可以用手比畫一下,桌面的長是多少?如果用老師的米尺很好量,但你們手中的尺子都比較短,那應該怎樣量呢?(每段18厘米,看一共有幾段。 這樣比較難算,有沒有簡單一點的辦法,好算一些。每10厘米也就是1分米為一段,做記號)好,那同桌兩人合作一起量。
生合作完成並匯報。
5.現在我黑板上貼出膠帶長多少?(1分米)
再貼出2分米,這根呢?(2分米)
再貼出3分米,這是多長?(3分米)
再貼出4分米,這又是多長呢?(4分米)
它們一共長多少?(10分米)也就是1米。
10分米就是多少厘米呢?(100厘米)
100厘米也就是多少米?(1米)
如果這根膠帶長是10分米的化就應該和這根米尺一樣長,對嗎?
米尺驗證。上面長?(10分米)下面長(1米)
那米和分米有怎樣的關系?
1米=10分米(板書)
三.小結。
1.加上今天學習的這兩個新單位,我們一共認識了幾個長度單位了,(4個)分別是,指名說。那你能將它們排排隊嗎?(米,分米,厘米,毫米 從大到小;毫米,厘米,分米,米 從小到大。)
四.鞏固練習。
1. 小明的日記。
談話:學習了數學知識,就要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一(3)班小明寫的一篇日記,記錄了為媽媽過生日的事,想看看嗎?
出示:
2005年3月7日 晴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衛生間,拿起1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學校離我家不遠,大約有500毫米,上學路上我看見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一根長1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拿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做起筆記來。
(學生可能會笑,讓學生說說笑的理由,並幫忙改一改數學日記,可以讓學生比畫一下這些物體的實際長度來幫助學生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
板書設計認識分米與毫米
西鄉徑貝小學 祝李怡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並且掌握了測量物體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的編排有以下幾個意圖:1、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引入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的必要性;
2、在實際測量活動中進一步學習新的長度單位;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設計思路:
結合自己研究的小課題「發揮評價作用,促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的研究」,我是分三個層次來進行本堂課的設計的:1、巧借評價,興趣引入。課始幾分鍾的師生對話,巧借評價,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為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作準備;2、巧用評價,探究新知。這種考慮源於學生已有學習本節課新知的基礎,接下來教師要做的就是思考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進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我的策略就是想通過活動設計,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再採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充分發揮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3、互動評價,鞏固擴展。知識的主動應用,源於學生對練習的興趣和師生對其表現的評價,我盡量從這兩方面去思考練習的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實際測量,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4、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獲得較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1、在實際測量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
2、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過程:
一、巧借評價,興趣引入
師播放動畫:猜猜我們今天學什麼?(巧妙評價)
師:在奇妙的數學王國里,有這樣一個家族——長度單位,我們的生活幾乎離不開它們。孩子們,你們已經認識這個家庭里的哪些成員了?
(師邊說邊依次出示標有米、厘米、分米和毫米的卡通卡片,並揭示課題)
師:你想知道關於分米和毫米的哪些知識?
二、巧用評價,探究新知
(一)創設有關鉛筆的情境
昨天老師值日時,正好碰到一年級兩個小朋友在爭吵,走過去一問,原來他們在為扔鉛筆的事爭吵:一個說,這些鉛筆太短不能用了,想扔到垃圾桶里;另一個說,這些鉛筆雖然短了點,但還可以用。我把這些鉛筆都拿來了,到底多長的鉛筆不合適用了呢?想請你們這些小哥哥、小姐姐來幫他們,行嗎?
(二)活動一:認識分米
1.估一估,量一量。
(1)師拿出其中的一支鉛筆,下面老師要考考你們的眼力,估一估:這支鉛筆大約有多長?
(2)這支鉛筆到底有多長,怎麼辦?(生上台來量,評一評:他量得怎麼樣?)
(3)課件演示:哪種測量方法正確?
(4)生估一估、量一量吸管的長。
吸管和這支鉛筆是一樣長嗎?是多長?你知道10厘米還可以叫做什麼嗎?你會用字母來表示嗎?(先讓學生說,師評價)
2.感知分米和厘米的關系
你能從直尺上找到1分米嗎?從哪兒到哪兒是1分米,你是怎麼知道這是1分米的?說給同桌聽一聽。
師評價: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都從直尺上找到了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1分米裡面有多少個1厘米呀?(板書:1分米=10厘米 1dm=10cm)
3.體驗1分米和幾分米的長度
(1)比一比
用你的小手在直尺上比劃出1分米,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2)說一說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師評:小朋友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到了這么多大約長1分米的東西。
(3)估一估
先估實物,再估綵帶(以游戲的形式)
猜猜:這把米尺是幾分米?
4、感知米和分米的關系
(1)拿出米尺,仔細觀察:1米里有多少個1分米?
(2)小組里交流:你發現了什麼?
互相評價:誰最會觀察,誰的發現最了不起。(板書:1米=10分米 1m=10dm)
5、解決問題
師:孩子們,你們認為這支1分米長的鉛筆還能用嗎?
師再拿出一支短鉛筆:這支還能用嗎?讓一名學生試一試:你感覺怎麼樣?
它有多長?你們先估一估。
(三)活動二:認識毫米。
1.量一量
師量,你們看,有多長?
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是5厘米嗎?比5厘米多一些,在尺子上看是多幾小格呀?你知道1小格是多長嗎?數一數1厘米裡面有多少個小格子?
課件演示
得出結論:1厘米=10毫米
2.比一比。
1毫米有多長?請你們對照尺子比劃一下。
瞧,你們的小手都快貼到一塊兒去了。你們覺得1毫米怎麼樣?1厘米是這么多,1毫米比1厘米還要短得多。
3.找一找
生活中哪些物體大約有1毫米長?(小組里合作完成)指名匯報。
猜猜:5個硬幣摞起來,大約是幾毫米?幾張撲克牌摞起來大約是1毫米?
4.說一說
課件播放:測量回形針、大頭針的長
(四)小結
沒想到剛才我們在幫助一年級小朋友解決鉛筆問題時,又認識了長度單位家族裡兩位新成員——分米和毫米。你們知道了它們什麼?
三、互動評價,鞏固擴展
1.游戲
孩子們,以前我們跟米、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交了朋友,今天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分米和毫米。下面我們來玩變、變、變的游戲,好嗎?
老師說長度,小朋友們想一想再變,看誰變得又好又快:
(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10毫米—10厘米—10分米—)
評一評:誰的反應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