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簡單機械集體備課

簡單機械集體備課

發布時間:2021-03-12 18:52:55

A. 如何備好一堂課

備課教學中最為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備好一堂課,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效地組織起整個教學過程並釋放出各個細節,達到良好的效果。這樣老師有把握,學生的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 一、 備課的基本是要熟悉教材,將教材從頭至尾細閱一遍,明白整本書的重點,前後關聯及所要達到的目標。特別是難點、重點的甄別把握更是重要,因為提前預測到學生學習中可能會出現的障礙,就能夠防患於未然,有的放矢地進行針對性指導。同時對難點的分析與解讀也要滲透到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中去,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中得到足夠的練習,使疑難在課堂中就能被解答。 二、 明確所要達到的目標,要將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並重。一個班級的學生總會存在很多的差異,展現出來的教學成果也會不同,如何盡量縮小差異,使底子較差的學生能夠完成基本目標,而有能力的學生完成更高的目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有預設。例如,我班裡有個別學習有障礙的學生,在教授I like這個句型的時候,對於拓展的內容不能夠完全吸收,這時就不能強求他一定要達到的這樣的目標,而是應當因人而異,將基礎的內容先抓好。 三、 重視課堂結構的改變,盡量使老師從「教」轉化到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活動。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比較渙散,單純的機械操練是很難有一定的效果的,這一點在備課的時候也要有充分的考慮。變機械為靈活,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說會達到更加理想的效果,所以,設計針對性強的活動應當是低年級備課時應當考慮到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 備課的層次遞進性應當是從簡至易,從詞到句。課堂內容的銜接也應該自然流暢,創設一個結合生活與課本的情景會使學生更快地溶入到課堂過程中去。教授的內容被有機地組合起來,學生會覺得越學越有興趣。如果備課的層次不分明很容易發生學生聽不懂,課堂沒有效率等問題,直接影響到學習的質量。 五、 及時認真寫好教學後記。認真寫好教學後記,記錄下今天上課的心得體會、收獲及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利於經驗的吸收和轉化,積累後為下次的教學提供有效的幫助。 這些只是我工作一年來有限的感知,更多的經驗還有待時間的積累與實踐的鍛煉,認真備好每一課才能對每個學生負責。 英語組備課模式:課文標題In English 一、目的要求:二、重要短語:三、語法要點:四、課時安排:擬用X 課時完成。第X課時一、課時目標:二、重點難點:三、教學過程:1、口語操練:2、生詞教學:3、新授句型:§1、…… 4、指導朗讀:5、鞏固操練:§1、…… 6、歸納小結:§1、…… 7、布置作業:四、教學後記:

B. 數學組集體研究怎麼備課,寫教案,布置作業等問題總結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前期工作,是教師從事教學的基本功,備好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
備課不等於寫教案
。所謂有效備課,我想就是備課時候備的東西能用上,不至於讓備課與上課脫節。那麼,備課就等於寫教案嗎?備課,到底備什麼呢?特級教師支玉恆給了我最好的答案:備課是教師在授課之前對教材內容、結構、情感、道理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針對所教學生,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聯系自己以往的教學經驗,對教學方法的思考與選擇、確定。而寫教案,只是對上述理解、思考、選擇這一備課過程的書面記錄。寫教案一是為了"備忘",二是可以積累教學資料,充實自己的教學經驗寶庫。老師上課可以不寫教案,但絕不可以不備課。想想支玉恆老師的話,不禁令我心頭一震:備課絕不等於簡單的寫教案,更不是機械重復地"拷貝"教案。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從有效、扎實的備課做起,多一些鑽研,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挖掘,多一些討論。
一是備課的目標要實效。教師的備課有效目標必須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強調師生雙邊或多邊活動的過程,注重"三維"目標的培養。我認為備課必須先備目標,把單元目標分解,落實在課時目標裡面。然後根據課時目標來選擇教學內容,重組教學內容;其次是備學生。要依據學生及班級的實際以及上節課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來著手。比如班級受到學校的表揚學生的情緒會比較高漲,氣氛比較活躍;班級在學校舉行的競賽中成績不理想,學生的情緒受影響比較低落,課堂氣氛沉悶。教師掌握班級情況後才能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備學生的環節很多時候沒有必要寫在教案上,而是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充分的考慮學生個性及實際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行之有效。這一環節就是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怎樣教的問題。
二是要備教法和備學法。就是在解決"教什麼"的基礎上,落實"怎麼教",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教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因為方法是集教師觀念、知識、經驗、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底,所以說,它是備課中的高層次內容。備教法,實質是把教材個性、學生個性科學地組合並升華為一個大的個性化教學系統,
教案
《備課不等於寫教案》(http://www.unjs.com)。其中也包括教師"備自身",即教師本人對自己的教學才華作主動調整、積極挖掘,充分施展而進入角色。備學法應包括: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課末小結;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索,鼓勵創新;如何聯系實際,採用哪些教學手段,進行什麼演示和示範:安排哪些練習和作業及語言的組織,板書的設計等。備方法的要求:一是靈活多樣。根據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徵,教學方法必須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富於變化,努力尋求適宜的新穎方法。盡力做到"堂堂有異,課課有別",常教常新。比如,有時故布疑陣,以新奇吸引學生;有時繪聲繪色,以形象感染學生;有時展示圖物,以啟迪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總之,根據不同目的、不同內容、不同對象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都必須以啟發式和注重培養能力作為指導思想,堅持精講巧練,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切忌形成定勢、千篇一律、一成不變。
三是通過集體備課提高效率。組織集體備課,是提高備課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集體備課能夠發揮教研組或備課組的群體功能。大家集思廣益,暢所欲言,說出每個人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在教學中應作何處理,能夠彌補教師個人的局限性,相得益彰、共同發展。以往的優質課、公開課,許多都是在教研組上反復斟酌、推敲後出台的,那些課都是很有質量的。我校的集體備課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一般採取中心發言與集體討論相結合,主備人執筆,經集體和個人修改後執行的形式。備課中要解決的最關鍵的問題和內容弄明白,說清楚。如:教什麼,怎樣教;練什麼,怎樣練;為什麼這樣教,為什麼這樣練等。而落實和優化備課的內容,我們則採用了說課的方法。包括說教材:從整體入手,弄清楚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結構,所講內容在整本書和單元中的位置和作用等。說目標:在理解和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綜合學科的年段要求和學生的知能水平確立本課教材的教學目標。說教法:教學設計是集體備課中要著重研討的內容,如學情預測、教學思路、課堂結構、重點及難點的突破等,教法與學法要相結合,這里學生活動的內容、方法、形式應作為重點來研究。說依據:要求教師根據新課標、學科教學功能、學科教學原則分析和認識為什麼這樣教,該不該這樣教,促使教師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去審視、分析自己將要付諸實施的課堂操作行為,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總之,有效的備課和有效的課堂教學,既要聯系教學內容的實際,更要聯系學生的實際,注重研究學生,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C. 如何在保證集體備課成果的基礎上充分展示個體特點和教學風格

現在的課堂對教師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讓課堂效果更好,那就得從備課做起,而集體備課已然成為推進課程改革的重要平台,在教師共同面對、解決新課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集體備課這種途徑可以實現以集體的智慧來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容易被忽視的教學細節問題,可以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可以解決個人力量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但是,在日常教學中,集體備課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現象。總結起來,不外乎以下幾種不良現象:

第一是集體備課流於形式,大家無「備」而來。大家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沒有什麼中心話題,沒有什麼真正收獲。
第二是集體備課時一人唱「獨角戲」,缺乏合作。集體備課時通常中心發言人主講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活動等,備課組其他成員大凡「出工不出力」,這樣,集體備課就變成了一個人備課,個體智慧取代了集體智慧,收效自然不會很好。
第三是集體備課只看文本,不看學生,缺乏研究。大家普遍關注的是教材,普遍看重的是語言知識,而忽視了學生學法及教師教法。教師用這種教案去上課會遇到很多突發性問題,有時會耽誤課堂時間,影響課堂效率和進度。
第四是過分強調統一,照搬照抄集體備課教案。脫離了自己的教情和失去了自己的個性,照搬教案的做法在課堂上收效甚微。
學校領導及教師都意識到了這些不良現象不利於我們的教學。我們認真研究了在集體備課的各個環節中出現的問題,不斷研究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不斷更新觀念,形成了新的集體備課指導思想:
1.集體備課必須立足於個體備課的基礎之上,以學科和年級備課組為單位提前一周備課。個體備課與集體研討有機結合,大家集中在一起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共同研究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困惑,選擇最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程序,為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准備。
2.要在充分研讀課程標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體商討教學方法,共同研究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實現資源共享。每一位成員就同一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老教師經驗豐富,可以帶動新教師;新教師思維活躍,可以促進老教師。新老教師相互借鑒,共同提高。
3.兼顧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實際情況,形成個性化教學設計。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每個人選擇有價值的教學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個性化教案。
在此指導思想的引領下,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主要遵循如下步驟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一、確定任務,個體備課
每次集體備課之前,備課組長確定本周集體備課的內容和主講人,同時要求組內所有成員都要做好充分准備,備好個人的第一教案,來保證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安排任務時,組長要提醒大家弄清所備課的內容在本模塊的地位和作用,考慮教材的內容及特點、教材的重難點和關鍵、教學的三維目標、整體教學計劃、教法和學法、教材內容的重組和整合、教學實施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板書的設計、練習和作業的設計等。
明確任務之後,每位教師都應認真做好准備。具體說來,要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做出整體計劃。整體計劃應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法學法、教材內容的課時分配、教學步驟、實施重點及解決難點的有效措施。在備課的課程中,每位教師都要不時地征詢班級中不同水平學生的意見,使備課能始終圍繞著學生的思維和知識水平而存在。教師在個體備課的基礎上初步形成自己的個體教案。
二、集中研討,達成共識
1.集體備課時,主講人主講所備內容,說課標要求、內容特點、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過程、教法學法、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材的整合、整體教學計劃、習題篩選等。
2.其他小組成員展示初備的成果,發表補充意見,對主講人的備課方案給予肯定或提出異議。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反問主備人,提出自己的見解,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展開辯論和思考。
3.全組教師全面討論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和形式,教材內容的重組、取捨和整合,教學活動的設計及每個教學活動應達到的小目標等;討論解決教學實施中的共性問題。
4.主備人綜合集體的意見,確定每個環節的最佳教學方案,對主備教案進行修訂,形成具有群體智慧的、達成共識的共享教案----集體教案。
在集體備課時我們做到了「六備」「四統一」、「四明確」。「六備」即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練習作業的設計與輔導、備教法、備學法;「四統一」即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進度、統一重難點、統一練習測試;「四明確」即明確基本知識點、明確基本能力訓練點、明確德育與心理素質培養的結合點、明確知識遷移的基本切合點。
三、研究共案,形成個案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要以人為本;教師個性千差萬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所「統」,有所不「統」; 每一位教師的人生閱歷、知識結構、教學經驗、個性氣質不同,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異,又面臨不同的教學對象,所以,我們在承認「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同時,也要保證教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基於此理念,我們鼓勵每一位教師都從自己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對共案進行修改補充,甚至再創造,使自己的教學既充滿集體智慧,又體現個人風格,實現共性和個性完美的結合。具體做法是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每位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教學目標,對集體備課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和研究,修正自己的個體備課教案,尋求最佳的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法,融入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集眾家之長、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教案,並將其應用於教學實踐,以便更好地促進教學。
四、教學實踐,驗證方案
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個性化教案開展教學活動,檢驗集體備課教案及個性化教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授課過程中,組內教師參與聽課,以便評課及反思活動的開展。聽課教師分別側重觀察授課教師的課堂時間設計、課堂教學環節設計、課堂教學語言以及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等。同時,聽課教師要認真填寫「教師聽課報告單」(包括聽課人的「聽有所思」、授課人的「優點」、對授課人的「建議」等,見表1)。還沒有上課的老師針對聽課中出現的各種課堂實際狀況重新對自己的備課進行修整,使其更切實可行。在實踐中,課堂可能會有許多可變因素,都會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因此授課後我們就得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課堂上的應變能力進行重新思考,對於學生的表現、自己的教學成敗進行理性分析,通過反思、體會、感悟,逐步總結和積累出一套適應現在教學的、能夠駕馭現在課堂的知識體系和教學本領。
五、組織評定,反思總結
每次聽課之後,組長主持評課,聽課的教師實事求是地加以點評。授課人虛心接受同事的點評後,寫出課後反思,以供自己和他人受益。大家共同將備課時的初衷與課堂的實施作一番回顧和比較,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是否得當、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課堂生成處理是否妥當、問題設計是否有意義、情景創設是否到位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再思考、再認識,並及時把感想、心得和調整策略等認真整理出來。這樣既可以積累教學經驗,使以後的教學實踐少走彎路,使有效教學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同時又可以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六、循環驗證,實踐推廣
在反思總結的基礎之上,組內教師在以後的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中揚長避短,發揚優良的作法,不斷改進不完善的地方,不斷在教學實踐中驗證,然後,將好的做法在大范圍內推廣。
為了保障在實際操作中確實能夠按照設定的程序進行,我們把以上原則更為細致地總結為「寫、議、改、補、記」五字方案。「寫」為集體備課提供了範式;「議」為教師同伴間的互學、互助、對話、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改」為集體討論理出主線;「補」為不同教師提出了不同要求,體現教師的因材施教和個性風格;「記」實現每一課進行一反思。這種備課形式體現了「個體一集體一個體」的方式,既有教師集體備課,又有教師的個體備課,有效做到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其中議是五者中的核心,體現了探討、切磋和不同思想的碰撞。學校確定分管領導直接領導,集體備課的每一步都直接參與,並且不定時地組織課堂達標和個性化課堂展示活動,體現集體備課,更展示個性化課堂。
「寫、議、改、補、記」集體備課實現了共性與個性的有機統一。主要表現在:集體討論的針對性更強了,討論的氣氛更熱烈了。因為有先寫好的教案範式,討論的中心更集中,大家都有話可說了,不同的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更易在討論中交流;機械簡單的教案書寫工作量減輕了,教師可以根據集體備課的意見,針對實際情況對教案進行必要的個性化修訂,突出創新。教師將更多的時間花在學習鑽研新課標新教材上,為業務學習贏得了時間,鑽研精神更強了。要在集體討論時提出個性化的建議,迫使教師事先要認真鑽研新課標,鑽研新教材,查閱資料,了解和分析學生。教學反思更及時了,每節課後,教師都要對教學效果全面反思,找出成功與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意見,並撰寫教學反思。
不但如此,我們的集體備課還根據不同年級的不同特點而各有側重點。就是這樣,我們在課堂效果中看到了提升,這一切源於我們對備課的充分重視。

D. 高一語文教學計劃

一、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1.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的學習,再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我校語文組的民主的、開放的和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

2.推廣我們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已經獲得的經驗,繼續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閱讀推向深入,爭取形成一套與新課標配套的新課型並加以完善。

二、學情分析

本屆高一學生由於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初中基礎普遍不夠扎實,閱讀能力、分析鑒賞能力及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體系和構建,在試驗修訂本的基礎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三線並行的教材編寫體系;二是破除了比較復雜的記敘、比較復雜的說明、比較復雜的議論三個階段模式,閱讀部分不再以文體為中心編排,而是結合能力培養目標和課文本身實際組織單元;三是編寫了與教材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為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供學生在課外閱讀;四是設計了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閱讀教材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高一階段著重培養理解分析能力,高二階段著重培養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高三階段著重培養研討、評價的能力。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學氣息濃,對於豐富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意義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維訓練,重能力培養。文言文的閱讀仍然按朝代先後的循序編排,但是篇目有所減少,難度有所下降,對於學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門非常有好處。

寫作教材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冊按寫作心理要求編排,突出了學生個體主體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冊按常用文體能力要求,分點訓練,分體訓練,第六冊按寫作過程編排,突出了各種文體的共性要求。

第二冊口語訓練的重點,培養單向的口語交際能力:傾聽、應答。探究性學習著眼於對文學作品主題的多種解讀、書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學構想

1、繼續貫徹國家課程標准計劃的教學思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新教材的「減負增效」尤為重要,加強探究性閱讀教學和創造性作文教學的實踐和總結,共同研究課堂三種方式的變革(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

3、閱讀教學要以「點」帶面,關注能力培養的不同層級目標,不斷反思教學的實效性。寫作、口語、文言等內容可作穿插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語言的感悟、文言的積累、文化的積淀、文學的評鑒等教學要點的夯實。

4、自由寫作實踐活動也納入正常的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之中,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活動。此外,在常規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等語文實踐性能力的培養。

5、繼續探討新教材活動課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式。

五、教材處理

1、以單元教學為「點」,以讀寫實踐為「鏈」,拓展常規教學思路。

新編語文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還應注意「閱讀」部分與「寫作、口語」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復性教學。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課型。

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為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自讀課」必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 「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3、重視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增強學生文化底蘊。

本學期的學習重點還是應放在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文化功底之上。計劃將文言文單元穿插到現代文單元中進行教學,本學期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抓好誦讀和默寫指導,並適當為其補充有關文言知識。

4、推薦課外閱讀書籍,擴大學生閱讀量,不斷提高語文積累和素質。

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學生的課外閱讀,必須安排一定的課時,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提出具體的閱讀意見,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過場。或點評或自讀或檢測或講座或串講……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將課外閱讀教學落實到實處。本期推薦課外閱讀書籍篇目有《吶喊》《彷徨》《唐詩三百首》《紅樓夢》《論語》《孟子》。

六、具體措施:

我們准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積極研究課改實施辦法。

高一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是課改成員。所有成員都要認真學習語文新課程內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討論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操作程序、教學方法,做到活動主題明確,有中心發言人。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堂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而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為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我們提倡並實施在課堂上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組織學習小組,開展合作性學習。落實課前預習疑難問題收集制。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努力創設交流、表達空間。

(三)、多閱讀,開闊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學上安排的閱讀內容外,我們將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上的資源,讓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要求做好摘記,寫讀後感、隨筆等,這樣,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理解文章內容的水平,訓練學生學會自己找資料,既達到開闊學生的視野又積累資料的目的。課前語文活動突出成語、古詩詞、好書等介紹。

(四)、改變做練習的習慣

如何處理練習問題,我們嘗試以下辦法:

1、整合原則。將練習處理融合到課文教學當中,在課堂上解決。因為練習是圍繞課文內容和單元

要求而設計的,它對課堂教學起一定的引導作用。因此,決不能將課堂教學與練習的處理分割開來,而應該將二者巧妙地整合,有專家說:「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練習的某些問題能夠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學得輕松,又能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2、自由原則。新課標在練習設計上富有彈性及開放性,這就為教師和學生自主處理練習提供了靈活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和不同的教學對象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此外,教師在處理練習時應留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各取所需,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機動地完成。學生可以把練習中的字詞抄上幾遍;可以發揮想像,把這些字詞連綴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書中含有以上字詞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實際選擇練習的形式。總之,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不再把練習當成負擔。

3、重視過程。傳統的處理練習的方式是注重結果,追求答案的准確性。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常常預先設計好結論,然後讓學生千方百計進入所謂標准答案的窠臼。這種消極接受的方式, 剝奪了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把學生變成了不善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兩腳書櫥」。而重視過程策略,是呈現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過程策略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解和細化。對於一些難度不大的理解性練習,教師也不要急於讓學生說答案,而是先讓他們思考,並將思考的過程說出來,最後再說出答案。運用過程策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

4、評價策略。評價是一種檢測激勵機制。對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做出評價,能使學生形成競爭意識,激勵他們不斷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運用評價策略要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去,我們一味強調終結性評價,用百分制、劃分等級等方法來評價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缺乏形成性評價的意識。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評價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主動參與精神,認真負責的態度,注意發現並及時表揚他們取得的微小進步,淡化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練習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克服過去那種學生練習由教師裁決的單一模式,除了教師評價,還可讓學生互相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或讓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從而在評價活動中,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的興趣,又培養評價意識、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和進步的信心。

總之,新教材練習設計的目的不是為了加重學生的負擔,而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課文。課上,引導學生動起來,質疑問難,深入探究,師生一起切磋學問,砥礪思想;課外,通過少而精的作業,積累知識,激發興趣,培養能力。課堂內外,都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

為完成我們的課改目標,我們高一語文備課組所有成員將團結協作,發揚二中人刻苦鑽研的精神,在集體備課、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電子備課、電腦教學的優勢,群策群力,努力探索並走出一條課改的路子,使學生真正想學、樂學和會學,真正愛上語文這門課。

七、教學工作安排

(一)必修課

1.教本

(1)必修課教本的處理,依據合理有利的原則、單元組織的原則、集體備課的原則、改革創新的原則,按時完成。

(2)教學內容的組織: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單元,後半期完成三、四、六單元。每個單元都安排中心發言人;每個中心發言人都承擔一堂「公開課」。

B.按照單元教學要求,在教學中要突出各種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要點,並引導學生模仿和創作。單元內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聯系起來,進行比較閱讀研究,從而深化對文章和單元要點的把握。每個單元的教學完成之後,組織並指導學生完成單元小結。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學,引導他們自主鑽研課文,自奮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學習特點,拓展課堂內容,深化課文理解;要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切磋,相互討論。

(3)教材的備課

我們堅持每周星期四集體備課。每個單元的中心發言人,要詳細解說本單元的重點、難點、疑點,要提出教材處理意見。要全備課組在聽取這些意見後要各抒己見,細致討論,最終達成共識。

2.讀本

根據教本與讀本相結合的原則,做如下安排:

(1)課本、讀本銜接。

教本(單元) ———— 讀本(課文番號)

第一單元 1—8(小說)

第二單元 9 —20(雜文)

第三單元 21—31(說明文)

第四單元 32—44(文藝論文和文化雜論)

第五單元 45—55(古文1)

第六單元 56—65(古文2)

名著與文化素養: 66—68;

語言運用、閱讀和寫作:69—79

(2)讀本納入備課方案。

單元備課,不僅備教本,也備讀本,對兩者教學的重點難點、方式方法,都做通盤考慮。

(3)讀本課文處理方法

——以「讀」為主,教師組織學生閱讀和討論交流。要在讀本的閱讀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以寫促讀,布置讀書筆記的寫作練習,促進學生對讀本的閱讀理解;

——讀本的「名著導讀」部分,結合「研究性閱讀」實施;

——在練習、檢測時以讀本為材料,促進學生的讀本學習。

(二)作文教學

1依據教材編寫體例,完成教本上的「口語交際與寫作實踐」訓練。

2寫作練習分步驟進行達標訓練,要求學生逐漸達標,形成基本的語言修辭意識。

3提高學生考場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鍾內能根據要求寫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4調動學生參與作文批改與點評,提高批改實效。

5作文教學重講評,通過講評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導學生自批自改。

6鼓勵學生寫作文後記,做自我總結。

7本期擬做大作文8次,練筆10次。

(三)課外活動

1、在「校園文化周」中舉行「背誦大賽」。

2、4月和6月分分別舉辦「魯迅小說賞析專題」 「《紅樓夢》賞析」講座。

八、教研工作

抓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除了要鑽研教育教學理論,鑽研教材外,更重要的是要認真研究學生,根據所帶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和課外指導。備課的核心是備學生。

1、本學期教研重點是繼續探討新教材活動課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式。

2、組內交流探討「自主、探究、合作」教學模式的方法。

E. 在校本研修中,有效的集體備課應具有怎樣的特點

集體備課是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
--------------------------------------------------------------------------------

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學理念實踐到課堂教學中來,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因此新課改將集體備課作為校本研修的一項重要內容。那麼面對新課程,教師應該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呢?

1集體備課的意義

1.1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以往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因而備課的重點放在知識的習得,技能的訓練上。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備課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麼,怎麼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教學過程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時等。總之,要從學生的發展著眼,真正在備課的每一環節都想著學生的發展,想著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那麼我們的課堂就會在真情的涌動下回歸生命發展的自然。

1.2 解讀並超越教材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這說明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參與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鑽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鑽研、解讀和思考,否則,一味接受和照搬,教師就只能充當教科書的「傳聲筒」、知識的「販賣者」角色,而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難將課上出新意和深意。長此以往,教師的思想必然僵化,學生必然厭學。另一方面,教師要跳出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聖陶語)。既然是例子,說明教材並非是教學的全部,教師要擯棄那種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義,靈活變通教材中與學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滯後於學生發展的內容,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的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

總之,教師在備課時,既要鑽進教材之中仰視解讀,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審視並超越教材。只有這樣,把自己變成教材的主人,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1.3設計彈性化教學方案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生成過程。強調課堂教學的生成並不是說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韁式地展開教學,而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教師不僅要有教學方案的設計,還要在教學方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時間和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但目標不僅僅局限於認知,還應該涉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其他維度;目標要有彈性,要顧及學生之間的差異,堅持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原則;教學設計重全程關聯式策劃,重從何處開始,如何推進,怎樣轉折等。這樣的設計,較以往精細的提問、預定的標准答案,定下教師上課的每一句話,計算好教學過程每一五一節所需時間的教學方案來說,留下了很多的不確性和可變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和可變性,才使教學貼近每一個學生的實際,使師生積極互動,發揮出創造性來。

僅從以上備課的意義上看,單憑教師俱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依靠備課組的力量,群體的智慧才能完成。

2集體備課的程序

集體備課,就是教師合作備課,它的好處人人皆知。所以,新課程特別強調教師有合作精神,有關專家還總結出了教師相互合作的七在益處:心理支持、產生新想法、示範合作、汲取力量、減少工作負擔、增強動機、支持變革。

現在流行的集體備課模式,無非是如下三步:

第一步,分配任務(每人一學期都有兩到五個不等數量的課時主備任務——主備教師),個人進行准備(按一定要求寫教案);

第二步,集體交流個人備課,大家進行;

第三步,學校或個人把修改的教案列印下發到每個相關教師手中,要求其他教師修改使用,使用後要寫出教學反思。這樣的要求如果做到實處的話,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和目的。

這樣的一次集體備課,與其說是集體備課,倒不如說是一次主備教師的教案共享!

其實,集體備課的目的是讓教師就某一教學內容進行討論與研究,發揮集體的智慧,理解教材、探索教法,拓展教學思路,以期通過集體備課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同時提高參與教師的整體專業水平。但是真正的教學高計還需要執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來一次歸納、提升和再創造,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師自己的教學個性,更好地適應自己學生的學情。

怎樣做才能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呢,下面談一下我的幾點思考:

2.1了解備課目的,認識集體備課的作用

許多教師把備課當成寫教案、找教案、抄教案,自然也就把集體備課當成是集體修改教案了。為什麼會這樣?原因非常簡單,信息時代的特點,網路上不斷涌現新的教育教學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級教師、教育專家的教案精選,教師只需點幾下滑鼠,輸入教案兩個字,就可以輕松獲得所需教案。這些教案從理論上來說都稱得上不優秀的教學設計。但從寫教案來講,我們的教師再怎麼努力也寫不出來的,這又為何不去採用,何苦要再去動腦,吃力不討好呢?——教師不是不願意備課,而是覺得沒有必要。顯然,教師把集體備課的內容窄化為推薦或照搬名家的現成教案。當然,專家們的作品值得學習,其它途徑得到的資料也可借鑒,這是新課標一再倡導的資源共享理念,也是集體備課的目的所在,但這並不等於可以照搬照用別人的教案。這種思想的存在說明教師對備課的目的缺乏正確的認識,自然對集體備課的作用也就模糊不清了。

教師能否上好課,關鍵在於上課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備,即是否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因為課堂教學豐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其表現有:1:教學目標與結果的不確定性:允許學生在知識、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方面有多元表現。如數學新課標實驗教材的根據信息提供的情景,提出數學問題的要求:(1)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是怎麼想的?(2)我發現……,等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發言。允許有不同問題產生。也允許有不同的發現,只要達樂於表達的總要求就行;2對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不使用統一的規格和評價標准,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個別化教學;3。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課程的綜合性加大,教材、教師教學用書為教師教學留有餘地。4。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有較大的自主性,將更靈活地選擇與使用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如數學新課標實驗教材中的綜合應用和實踐活動等,為教師開發教留下了很大的空間,我們可以把孩子們帶到商場、室外,讓他們在真實的情景中邊實踐邊學習,大大在家了教材內容,同時開放的教學方法,也將大大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5。教學評價的不確定性:考試得分大大減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師要花很多時間查找資料、補充教材內容。

上述這些不確定因素單靠一個人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它需要資源共享,進行「同伴互助」才有解決的可能。

2.2確定備課內容,進行備課集組合

備課內容的全盤的計劃,備課集體隨內容給合。備課內容為備學生,相應的集體就為以班為單位的任課教師;備課內容為備知識,相應的集體就為同科教師;備課內容為系統知識,備課集體就為相關年級教師;備課內容為單元知識,備課集體就為同年級同學科知識。

1)備學生時,其目的有:為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為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學科成績變化,為後進學生的轉化等。在集體備課時,一定要針對目的,研究形成問題的深層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集體決議。如習慣的培養費,先研究我們學生的習慣怎樣?那些習慣不好的,是由什麼原因形成的,怎麼改?對策是分工負責(每個教師分管幾個習慣的養成監督)或是重點分工(每人分幾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等。形成決議就是確定今後一段時間具體怎麼做,做到怎樣的程度,措施是什麼?等等;關於學生變化,先交流哪幾個學生發生了怎樣明顯的變(不做作業、上課走神、成績下滑等等),再分析變化的原因,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調查、家訪、談心、補課等),最後形成決議;關於後進生的轉化,先要確定後進生都是誰,怎麼個後進(學科知識水平如何),後進的原因(智力原因造成、興趣原因造成、家庭原因造成、其他個別原因造成)?尋找對策(對症下葯),開成決議,針對某個學生確定教師要約法三章(如,對學習某科沒興趣的學生,一定要單獨要求,培養自信心,相關教師多給予關注、給予溫暖等等)。

2)備系統知識時,其目的有了解新課標對整體知識的要求,了解整體知識的年級要求,了解整體知識的教材分布、相關表述及能力要求。形成決議,相關年級要做到哪些工作(知識要掌握哪些、能力培養到什麼程度)?

3)單元備課時,其目的和決議的內容有:

①教學目的和要求。②教學內容分析。③教學重點難點:指出本單元或章節的重點難點,並備出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④學情分析。⑤注意事項。⑥教學方法建議。⑦課時分配。⑧單元或章節過關測試題等。

內容要具體、簡便易行,有針對性、可操作,靈活有效、留有教師的餘地自由發揮的空間。

2.3集體備課時要樹立以下幾種意識

(1)合作意識。合作是進行集體備課的前提條件。集體備課時要創造一種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圍。對每一階段的工作,備課組教師都要有明確的分工。在進行專項復習時,要根據各們教師的長處,務課組長指定專人負責,准備閱讀、改錯和書面表達等練習材料。

(2)整體意識。集體備課時,教師要有整體意識。例如,第一次集體備課時要縱覽全局,制定整個學期或整個常年的教學計劃;同時,還要注意教材各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

(3)超前意識。教師超前集體備課,不僅能增強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而且有利於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在制定好整體教學計劃後,集體備課時最好能提高准備一、兩個單元的課。

(4)反思意識。通過對教學行為的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眾多在教學上獲得成功的都是十分重視寫教學後記。有位學者指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才能揚長避短。寫教學後記是教師反思自身教學行為的行之有效的辦法。教師參加集體備課,將教學方案付諸課堂實踐,並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判性反思和分析,研究並總結出最基本的教學原始資料,可為積累教學經驗奠定基礎。

3集體備課需要注意的幾點

3.1教師接到授課任務,首先要鑽研本門學科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教師組織好課堂教學內容的主要論據,也是教師具體地制定課堂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的依據。教學大綱學僅規定每門學科的總目的,總要求,也規定了課題各單元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具體的內容。因此,教師對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技巧,智力發展等方面,要做到心中有數。

3.2教師要熟練和鑽研本門學科的教材,教師要在鑽研大綱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所教的學科教材全部熟讀一遍,因為科學知識都是有連貫性,系統性的,教材和教科書的編排也是有一定邏輯順序的,如果教師不知道後面講授的內容,就很難確定每節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性的問題,也很難把每節課講深刻。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經過認真鑽研教材,就可以逐步掌握教材。教師要掌握教材,一般要經過三個小的階段,即「懂」「透」「化」,「懂」就是逐字逐句弄清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透」就是深刻理解熟練掌握教材,並能運用自如,對上課充滿信心;「化」就是把教師的思想感情與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合在一起,達到精通的程度。

3.3教師備課一定要有「備學生」。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備課中必須進行了解學生的工作,這主要包括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興趣,需要,思想狀況,智力發展水平及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以便對教學中以及學生學習中可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有個大致的估計,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教學工作。

3.4教師備課還要考慮採用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課程的性質和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等因素,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

提供最優化的設計:通用性教案匯的是一些較優秀的、較具普遍性的教學設計,要吧做為教師實施教學的「底線」,為實現教學最優化提供前提保證。

3.5留有自主改進的餘地。通用性教案不再像劇本一樣設計得「事無巨細」,在通用性教案之外的「自留地」里,任科教師可以結合班情進行個性化改進。這就為教師實施個性化教學,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增加了餘地。

教案在動態之中生成:與以往教學前一氣呵成的教案不同,新式教案不再是課前一錘定音,它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這是一個教學前不斷改進,教學後日臻完善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對於任科教師而言,則是一個真實的「設計——實踐——反思——完善」的專業化成長的過程。

3.6教師集體備課形成的教案,解放了絕大多數任科教師(尤其是兼任學科雜、任教級部多的任科教師)的手腳——他們不用再把設計撰寫教案視為身心的負擔,不用再時間和精力過多的花費在教案的機械性摘抄上;個性化的「自留地」可以引導任科教師將時間和精力轉移投放到教材與學情的把握、教案的個性化改進以及教學實踐與反思中來——這才昌一條務實高效的專業化成長的快車道。

3.7確立備課制度,形成集體備課的習慣。為了集體備課的規范化管理,制定一定的規章制度是必需的:①成立集體備課小組,領導小組由領導與骨幹教師組成,小組成員根明確的分工。相關備課,學期初由相關負責人根據需要制定好計劃提高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做好配當。②集體備課時,要做好記錄,特別是形成的決議,要人手一份,學校要存檔一分(對參與教師進行考核,對另一輪備課給以參照)③個人備課,對集體備課形成的決議每個教師要有個性的進行落實,要寫出落實計劃——課時教案,課時教案必須立足於課堂教學,必須根據本班的實際,創造性地執行決議,力求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

3.8集體備課與校本研究相結合。集體備課可以作為一種教研的有效形式,備課的內容就是研究課題;備課的准備就是學習研究;集體交流就討論研究;決議就是研究方案;課堂教學就是實踐;反思就是結題。讓教案成為教師成長的載體,教案形式的改革可以產生「牽一發而活全局」的實效。

「研討出真知,研討出效率」新課程改革在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合作探究,開成研討氛圍,發揮「團隊效應」的優勢。「一種思想與另一種思想交換,可以形成兩種思想。」集體備課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對於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學中還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集體備課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師個體研究勢單力薄的情況,發揮集體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的減少教學中的不足和失誤。

F. 如何做好集體備課

其它問題: 1.陳朝蔚的觀點:在信息社會的今天,學生往往和教師擁有著同樣的信息源,有時甚至因為學生的視角獨特而使問題的答案更接近本質。我們應積極順應信息時代的變化,把過去教師單向封閉的備課和學生孤立的預習變成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備課」。如果我們備課時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引導和組織學生參與備課,那麼課堂的空間將會開掘延展得更加深廣,教學效果將會更佳!我認為還應鼓勵教師採用多樣化的備課格式。如提綱式、隨筆式、表格式和框圖式等,以體現個性化教學的風格,促進課堂教學的創新,使教師從繁重的機械書寫中解脫出來,使備課不再流於形式。 2.鄭東煒的問題:現在很困惑一點,就是當我獨立備課時,總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教案來,好多次都是參照著買來的教案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裡面添上自己的話和一些符合自己班學情的內容,對於那些引導的話,啟發的話,我基本都照搬現成教案裡面的,這樣覺得自己進步不太大,有點依賴那些教案,雖然他們曾經都是非常成功的,但我想,除了模仿,我應該有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在比賽那樣的環境下,當場寫教案,說實話,我會發慌,沒底。我應該進行怎樣的訓練和學習,才能夠做到獨立寫出一份合格的教案? 3.福安實小語文組的觀點:一、參與集體備課的教師要有主人翁意識,能夠積極參與、提出建議與不同看法。二、參與備課的老師要事先鑽研過教材,做好備課前的准備。三、執教教師要擬好說課稿,能夠提出自己的教學設想與所需解決的問題。最後就是共同解決問題,敲定最佳方案了。 4.陳朝蔚的觀點:在集體備課時,每位教師應提前了解學生,疏通教材,了解所教學科的知識體系和學習目標。根據備課組擬定計劃,備課組長安排,主備教師提前3天確定課堂教學的學習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形成「教學案」初稿,並列印出來,復印好保證備課組教師人手一份。其他教師此時也要熟悉課文,認真審閱「教學案」初稿,並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寫在初稿上。 在備課組討論時,首先由主備教師說課,談自己的備課構思、具體流程,其他教師補充,提出修改意見,逐步完善教學方案。黃國才的回應:同意。我還要補充: 我認為集體備課,最重要的是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思考,集思廣益。也許沒有「最佳方案」,只有更為合適可行的方案;即便有「最佳方案」,也不一定適合每位老師、每個班。其次,余文森教授提出的集體備課,同題多輪上課的校本研究形式,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非常重要。即集思廣益地備課好課,由某位老師(輪流進行)先上,大家聽,聽後評議、修正;再由他到第二個班上,大家聽,聽後評議、修正;再由他到第三個班上……如此進行。如果一位老師一個學期能夠經歷一次這樣的「磨礪」,了不得!——我覺得這是更好的「集體備課」。 5.原點的觀點:集體備課是我校的一項教研製度,每個年段設一名備課組長,具體負責該年段教學、教研活動的組織與協調工作。可以說,集體備課制度在促進我校教師正確理解教材、提高教學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參與者,我深切地認識到這種制度在促進教師思維碰撞、資源共享、智慧互啟等方面的優勢。那麼,如何使集體備課的效率更高一些,使每個參與其中的人能真正得到收獲,在此把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了。 集體備課,必須有「備」而來。我校要求教師提前備好一周的功課並寫好教案,這就使得在集體備課時大家不是臨時閱讀教材,而是針對自己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的理解談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在處理教材時覺得比較困惑的問題。例如,我在備《生活中的比》一課時,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比的廣泛存在。但在集體備課時,同年段的老師在聽了我的教學思路後,覺得我在「生活味」方面比較重視,可能會沖淡了教學過程中的「數學味」。最後,我採納了同伴的意見改進了教學設計,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先有了自己的思考,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實現更大的交流效果。正所謂:有備而來,多得而歸! 集體備課,不僅僅是備「教材」。在集體備課中,往往更多關注的是如何處理教材,這是必要的,但我覺得還不能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而應該把研討的話題進行拓展。我任教六年級數學學科,我的學生將是全國課改實驗區的首批小學課改畢業生。那麼,這些學生經過了六年學習是什麼樣的發展狀況?他們與往屆非課改實驗畢業生又有什麼區別呢?這是作為參與新課程實驗的每個老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於是,在集體備課時,我們年段的老師也就這個問題進行了研討。經過討論,我們發現了這些孩子具有如下特點:自信大方、熱情開朗、積極參與、思維活躍、敢於發表不同看法。但我們在欣賞著這些課改理念帶來的成果時,也看到了一些讓我們憂慮的現實。幾年來課改並非一帆風順,在一片「棒、棒、你真棒」成長起來的這些孩子顯得比較浮躁,課堂上插嘴現象比較嚴重,有時甚至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另外,這些孩子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有的學生甚至連最基本的計算方法都不能很好掌握。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年段制定了加強教學常規教育,精心設計練習實施分層作業的措施,同時,我們也認為應該借鑒以往畢業班教學的先進經驗,重視學生的知識過關工作。 集體備課,要關注「課前」,也要關注「課後」、關注教學中的「問題」。集體備課,除了共同探討對教材的理解以外,我們還關注「課後」的工作—即家庭作業的設計。我們把家庭作業看成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在作業設計中也充分考慮了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體現了針對性與層次性,力求讓不同的學生在練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另外,我們也經常把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拿到集體備課時進行研討。 課改工作的縱深推進,給每個教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教師的單兵作戰無疑會顯得勢單力薄,而在集體備課中的相互分享、相互啟迪,能有效地幫助教師解決教學難題,有效地促進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在彼此分享智慧的過程中,同年段的老師成了合作夥伴,加深了情感和友誼,使得同事關系更為和諧。 當這樣的集體備課成為每個學校的制度,當每次集體備課成為教師的一種期待時,教師的專業成長就不是問題! 6.Gtyxronger的觀點:我認為集體備課,最重要的是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思考,集思廣益。也許沒有「最佳方案」,只有更為合適可行的方案;即便有「最佳方案」,也不一定適合每位老師、每個班。 其次,余文森教授提出的集體備課,同題多輪上課的校本研究形式,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非常重要。即集思廣益地備課好課,由某位老師(輪流進行)先上,大家聽,聽後評議、修正;再由他到第二個班上,大家聽,聽後評議、修正;再由他到第三個班上……如此進行。如果一位老師一個學期能夠經歷一次這樣的「磨礪」,了不得!——我覺得這是更好的「集體備課」。另外,課後的及時總結、反思也是積累的一個途徑。 7.黃牛的觀點:我覺得集體備課並非一定找一個具體的時間,具體的地點,然後大家聚在一起談自己的想法,其實在平時,下課後,我一回到辦公廳就喜歡把課堂上的一些體會或者是一些新嘗試和新問題拿出來和同事交流.我認為這也是集體備課。丟了的回應:支持!我覺得如果找具體的時間和地點,這樣有局限性,因為老師們並非都是一樣的課程安排,尤其身兼多職的老師們,這樣更是不方便,所以平時可以隨時交流,隨時積累,隨時討論,是個很好的方法。原點的回應:非常贊同。 其實就種隨時隨地的教研方式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這也就是說,集體備課其實是一種理念,強調的是教師之間的同伴互助,而不是要有固定的模式,這樣可能 容易走入形式。8.芊蘿依綠的問題:我們年段在集體備課時,常有一個困惑:在預設時,覺得這個知識點應該是學生學習上的盲點,可是在教學中卻發現,不用花太大的力氣,學生就能自主解決問題了;而我們覺得這些知識挺簡單的,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的,反倒成了學生學習上的難點.請教專家們,預設與生成的這種矛盾,在備課中應如何處理呢?阿香的回應:這就是如何把握學生學習起點的問題。相信您可以在上次的研討中得到一些啟發。

G. 求大家幫我做個初三學習計劃!

第一階段,是整個初三第一學期時間。這個階段時間大約五個月,約占整個初三復習的一半時間左右。這初三文科復習四忌
一忌拋開考綱,盲目復習。中考各科都有《考試說明》,學生首先應該依據《考試說明》,明確中考的考查范圍和重點內容,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二忌急於求成,忽視小題。有些學生認為文科需要背誦的知識點太多,而在中考中基礎知識題的分值不高,所以索性就放棄了。他們不知道解決好基礎知識,正是提高文科成績的關鍵所在。
三忌支離破碎,缺乏系統。有些學生認為與理科相比,文科知識缺乏系統性和邏輯性,可以隨意撿章節進行復習。其實文科復習應兼顧知識、能力、方法三個層次。
四忌浮光掠影,只重皮毛。有些學生只重視知識的背誦,缺乏專題性反思,不知道自己的漲分點在哪裡。
第一階段可以稱為基礎復習階段。學校里每一個科目都在逐冊逐章節地進行復習,我們自己也應該和學校的教師步伐一致,進行各科的細致復習。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五個月,把每一科在中考范圍內的每個知識點都逐章逐節、逐篇逐段,甚至農字逐句地復習到,應做到毫無遺漏。這個階段,復習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萬丈高樓增地起」,只有這時候循序漸進、查缺被漏、鞏固基礎,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只有這時候把邊邊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復習到,才能在今後更多的時間去攻克一些綜合性、高難度的題目。
第二階段從寒假至第一次模擬考試前,時間大約四個月。這個階段是復習工作中的最寶貴的時期,堪稱復習的「黃金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個時期復習任務最重,也最應該達到高效率的復習。也可以將這個階段稱為全面復習階段。 我們的任務是把前一個階段中較為零亂、繁雜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條宏觀的線索,提綱挈領,全面復習。這個階段的復習,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擬考試。第一次模擬教育是中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學習檢驗和閱兵,是你選報志願的重要依據。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喪氣,妄自菲薄。應該為一模恰當定位,在戰略上藐視它,在戰術上重視它。
第三階段從一模結束至中考前,時間大約兩個月。這是中考前最後的一段復習時間,也可以稱為綜合復習階段。隨著中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學可能心理壓力會越來越重。因此,這個時期應當以卸包袱為一個重要任務。要善於調節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節奏,放鬆一下綳得緊緊的神經。古人雲:「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在此時,第天不必復習得太晚,要趕快調整初三一年緊張復習中形成的不當的生物鍾,以保證充沛的精力。另外,這個時期不必再做過多的過量的習題,更不應死摳難題和偏題,應該做少而精的練習。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歷年中考的題目,因為這些題目既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精品,又是中考命題人意志的直接體現,可謂字字珠璣。在復習中,我們中做題應先易後難,選擇題拿不準也不要放棄,選一個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
以上我介紹的是我在初三時的復習計劃和體會。我想,我們在復習中,更重要的是從一點一滴做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也應該重視日常每天每周的復習安排。
在初三一年的復習中,我們應該注意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復習時間。在緊張的復習過程中,每天可供我們自己利用的時間並不多,其中最長的一段時間大約就是每天晚飯後至睡覺前的三個多小時時間。能否利用好這段時間,是初三復習成敗的關鍵。在這方面,我的體會是不要在一個晚上把五科全復習到,這樣做只會不分主次、自找麻煩。試想,僅僅是不足四小時的短短的一段寶貴時間,怎麼能經得起五科的輪番轟炸呢?因此,我建議大家在一個晚上專攻一門到兩門,抓住重點,集中精力,以爭取達到較高的學習效率。我在初三每天晚上復習時,周一定為數學日,周二定為英語日,周三定為物理日,周四定為語文日,周五定為化學日,每晚集中精力復習一門功課,長期堅持,效果不錯。
除了以上所說,學習的方法與態度,以及考試的心態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很多人在考試時總考不出自己的實際水平,拿不到理想的分數,究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質不過硬,考試時過於緊張的緣故,還有就是把考試的分數看得太重,所以才會導致考試失利,你要學會換一種方式來考慮問題,你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人們常說,考試考得三分是水平,七分是心理,過於地追求往往就會失去,就是這個緣故;不要把分數看得太重,即把考試當成一般的作業,理清自己的思路,認真對付每一道題,你就一定會考出好成績的;你要學會超越自我,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心裡不要總想著分數、總想著名次;只要我這次考試的成績比我上一次考試的成績有所提高,哪怕是只高一分,那我也是超越了自我;這也就是說,不與別人比成績,就與自己比,這樣你的心態就會平和許多,就會感到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學習與考試時就會感到輕松自如的;你試著按照這種方式來調整自己,你就會發現,在不經意中,你的成績就會提高許多;
這就是我的經驗之談,媽媽教給我的道理,使我順利地度過了中學階段,也使我的成績從初一班上的30多名到初三時就進入了年級的前10名,並且沒有感到絲毫的壓力,學得很輕松自如,你不妨也試一試,但願我的經驗能使你的壓力有所減輕、成績有所提高,那我也就感到欣慰了;
最祝你學習進步! 以上時參考別人的,我感覺不錯以下是我的建議
一·課上的效率一定要保持。
二·要跟著老師走,自己的學習任務不能和老師沖突,太自主不一定是好事。
三·多做題,一個類型一個類型的做,數理化可以先買套中考卷子作,一定要作出效果不然不如不作。把做錯的題反復看。。

閱讀全文

與簡單機械集體備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