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0安徽高考語文試題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安徽卷)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一、(9分)
1.(3分)A 2.(3分)D 3.(3分)D
二、(32分)
4.(3分)B 5.(3分)B 6.(3分)A
7.(10分)
(1)譯文:周太祖剛入關時,賀蘭祥與晉公護都在晉陽,後來(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們到身邊來。
(2)譯文:到這次從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來而感到安心。
(3)譯文:當時已經和梁國互通友好,使者往來,官方和私人贈送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
8.(4分)
邊境發生戰爭,時局艱危,朝廷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地,政治上被冷
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熱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的願望難
以實現形成巨大的反差。
9.(4分)
借代,如「煙塵」代指邊境戰事;與後文的「鼓角」相應,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
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中無人為國分憂,藉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10.(5分)
⑴而神明自得 ⑵願乞終養 ⑶征蓬出漢塞 ⑷枯松倒掛倚絕壁
⑸此時無聲勝有聲 ⑹羨長江之無窮 ⑺楚天千里清秋 ⑻衣冠簡朴古風存
三、(25分)
11.(5分)
技藝高超,講究信譽,為人朴實,心地善良,從容淡定。
12.(6分)
特點:採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萬物復甦、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作用:襯托羅永才漸趨溫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轉變,推動小說情節的發展。
13.(6分)
示例:⑴碑 理由:①「碑」是貫穿情節始終的線索;②「碑」「洗碑」暗示著羅永才的心理變化(由悲到喜的)過程。
⑵王石匠 理由:①小說主要人物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體現作者的創作意圖。
⑶轉變 理由:①羅永才的心理轉變是故事的主要內容;②以羅永才的心理轉變來表現小說的主旨。
14.(8分)
示例一:這篇小說從題材來看,敘說的是平常人的尋常事,但體現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
人文關懷。作者將目光投向普通人,顯示了對底層人物命運的關注;用暖筆、亮筆來寫人生的悲苦,看似沉重,實則蘊含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引導人們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艱難。
示例二:這是一篇意蘊豐富的小說。羅永才最終擺脫喪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響以及大自然的啟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堅忍,分別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擔當,他們的生活態度深深的感染了羅永才,而使得他發現春回大地的可愛,人間生活的溫暖。
示例三:這是一篇藝術上頗為精緻的小說。結構上,以碑貫穿全文,講述了羅永才四次前往山王莊的故事,同時,洗碑的故事有嵌在春夜的回憶中,首尾圓和,別致精巧。語言看似平時,實則富有表現力。
四、(24分)
15.(3分)D 16.(3分)C 17.(3分)C
18.(5分)
序號 修改
① 「在」調至「參加」前。
② 「反應」改為「意識」。
③ 「與」改為「向。」
⑤ 刪除「之際」。
⑦ 「多次」調至「主動放棄」前。
19.(5分)
①以人為本 ②生態和諧 ③空間舒適 ④生活節能
20.(5分)
示例:⑴啟迪我們的智慧,提升我們的境界。
⑵陶冶我們的情操,凈化我們的心靈。
❷ 2012年安徽高考語文答案
2012安徽高考語文答案
一(9分)1.C2.B3.A
二(33)4.D5.A6.B
7(10分)(1)老百姓都稱道歡舞,認為這是幾十年來沒有過的事,於是在河邊立碑來記下這件事。
(2)即使這樣,把許曾裕的施政(功績)與當世那些地位顯赫、憑其權力足以有所作為的官員相比,(許曾裕的)難道比他們少嗎?
8(4分)詩人只顧追尋勝景而不覺春寒,駐足春風夕陽中凝望東山,對東山雪景充滿喜愛之情。從這些動作與心理的描寫中,可以看到一個心境悠閑、陶醉於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詩人形象。
9(4分)「軟」字以觸覺寫視覺,生動地寫出夕陽余輝可感可觸柔和溫暖的獨特美感;「涌」字運用了比擬的手法,形象地描繪出在夕陽紅光映照之下,白雪覆蓋的東山如銀濤湧出的奇麗景象。
10(6分)甲:(1)映階碧草自春色(2)隔葉黃鸝空好音(3)三顧頻煩天下計
(4)兩朝開濟老臣心(5)出師未捷身先死(6)長使英雄淚滿襟
乙:(1)君子博學而日參醒乎己(2)羈鳥戀舊林(3)還鄉須斷腸(4)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5)濯清漣而不妖(6)落紅不是無情物
三(24分)
11.(6分)①可以欣賞海上美景,感悟自己的不變與永久②可以與暫離的親友書函溝通,更能感受彼此的深切情誼。③可以靜靜地讀書寫作,享受文化上與世界相通的樂趣。
12.(4分)緊張、期待興奮憧憬、堅定執著失望無奈
13.(6分)(1)①深化文意,強調青少年需要理性對待理想②為後文作鋪墊。啟發「我」的思考,是後文寫「我」的情感變化的鋪墊。③凸顯父親形象。顯示出父親的理性、睿智和慈愛
14.(8分)①交代「我」回憶往事的緣由②將往事與現實貫穿起來,展現「我」的成長過程
③引發「我」對燈台守的頌揚與羨慕之情,進而表達「我」對為著眾生的奉獻者的贊美。
(2)示例一「我」放得下。「我」與父親談話後,對當燈台守的理想已「禁絕思慮」;海上望見燈塔後,決定不再執著於無法實現的理想。這說明「我」已與往日當燈台守的理想徹底告別。
示例二「我」放不下。海上望見燈塔後,「我」回憶往事,心中產生了理想沒有實現的悲哀;文末「我」對燈台守致以無尚的頌揚與羨慕,這都說明了「我」內心其實放不下當燈台守的理想。
示例三「我」理智上放得下,情感上放不下。「我」認識到當燈台守的理想是不現實的;但在海上望見燈塔後,「我」為理想未能實現感到悲哀,這表明年輕時的理想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示例四「我」會慢慢放下。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我」會更深刻地理解父親的教導,對理想的認識會逐漸成熟、理性,在今後寬廣的人生道路上,用其他方式繼續追尋心中「清靜偉大,照射光明的生活」的理想。
四(24分)
15.D16.D17.C
18.(5分)年畫是春節時張貼的,畫面線條單純、色彩鮮明,含有吉祥喜慶意義的圖畫。
19.(5分)示例
①「望」最重要②即便是「居」③窗子起著「望」的重要作用
④景色都不相同⑤豐富的審美感受
20.(5分)示例
①你好!我想加入學校青年志願者協會,可以嗎?
②請問協會近期有什麼活動?
③我想參加,有哪些內容呢?
④太好了!我們還打算跟他們聯歡呢,你能出個節目嗎?
五.(60分)
21.作文(60分)略
❸ 2008安徽高考語文答案
一、、B 2、C 3、D 4、A
二、5、C 6、D 7、B
三、8、D 9、A 10、C
四、
11、(10分) ( l )刺史倘若了解到百性困苦卻不救助,怎麼能執政呢?即使獲罪,也走心甘情願的。(句中「豈為政哉」譯成「難道是執政之道嗎?」,「所甘心焉」譯成「也是心甘情願的」,也算對。)
(2)罪輕的人尚不能被寬容,罪重的人竟然放過而不問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獻,我就不能接受詔令。(句中「巨猾」譯為「大奸」也算對。)
12、(1)此詩托小孤山以言志,表達了詩人盡管身為孤臣,時處末佳,也要勇猛堅毅,殺敵報國的壯烈情懷,以及自己能夠力挽狂讕、取得抗元勝利的堅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與孤臣的「孤」字面想像,聯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徵與詩人砥柱中流的壯志情懷相應,托物而言志。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與宋世僅存的孤巨相應,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將帥嚴重匱乏,比喻貼切。
13、(1)思而不學則殆(2)中之以孝悌之義(3)故其稱物芳(4)羈鳥戀舊林(5)憑軒涕泗流(6)猶抱琵琶半遮面(7)渺淪海之一粟(8)兩情若是長久時
五、14、(1)舊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樹現在已經死了。(自然現象)
(2)多年前到園子里找「我」的母親已經去世。 (生活變故)
( 3)祭壇里的嗩吶聲使「我」,產主了淪桑之感,(心緒感受)
15、(1)孩子:對生活感到新奇,對未未充滿渴望。
( 2 )老人:對死亡從容坦然,對人生無怨無悔。
( 3 )熱戀中的情人:對生活滿懷激情,對世界充滿眷戀,
16、(1)運用擬人的修辭的方法,通過「走下」、「爬上」.等詞語將太陽人格化,生動形象;
(2)運用對比的表現手法,使日出與日落情景形成鮮明對照,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3)運用前後對稱的語言形式寫景,給人以整齊的美感。
17、作為個體,生命是有限的,但從人類和宇宙的整體看,生命是生生不息,是永恆的。
六、18、示例:①淮河、巢湖治污步伐加快.
②准河、巢湖治污提速
③安徽強化淮河、巢湖水污染防治
19、(l)示例:①你在創作上花的工天太少。
②時間應放在創作上,而不應放在賣畫上。
(3) 示例:①您不注意聽我演奏.這是對我的不尊重,
②我為您演奏,您應該傾聽。
七、(略)
❹ 2010高考語文安徽卷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安徽卷)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一、(9分)
1.(3分)A 2.(3分)D 3.(3分)D
二、(32分)
4.(3分)B 5.(3分)B 6.(3分)A
7.(10分)
(1)譯文:周太祖剛入關時,賀蘭祥與晉公護都在晉陽,後來(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們到身邊來。
(2)譯文:到這次從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來而感到安心。
(3)譯文:當時已經和梁國互通友好,使者往來,官方和私人贈送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
8.(4分)
邊境發生戰爭,時局艱危,朝廷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地,政治上被冷
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熱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的願望難
以實現形成巨大的反差。
9.(4分)
借代,如「煙塵」代指邊境戰事;與後文的「鼓角」相應,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
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中無人為國分憂,藉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10.(5分)
⑴而神明自得 ⑵願乞終養 ⑶征蓬出漢塞 ⑷枯松倒掛倚絕壁
⑸此時無聲勝有聲 ⑹羨長江之無窮 ⑺楚天千里清秋 ⑻衣冠簡朴古風存
三、(25分)
11.(5分)
技藝高超,講究信譽,為人朴實,心地善良,從容淡定。
12.(6分)
特點:採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萬物復甦、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作用:襯托羅永才漸趨溫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轉變,推動小說情節的發展。
13.(6分)
示例:⑴碑 理由:①「碑」是貫穿情節始終的線索;②「碑」「洗碑」暗示著羅永才的心理變化(由悲到喜的)過程。
⑵王石匠 理由:①小說主要人物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體現作者的創作意圖。
⑶轉變 理由:①羅永才的心理轉變是故事的主要內容;②以羅永才的心理轉變來表現小說的主旨。
14.(8分)
示例一:這篇小說從題材來看,敘說的是平常人的尋常事,但體現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
人文關懷。作者將目光投向普通人,顯示了對底層人物命運的關注;用暖筆、亮筆來寫人生的悲苦,看似沉重,實則蘊含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引導人們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艱難。
示例二:這是一篇意蘊豐富的小說。羅永才最終擺脫喪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響以及大自然的啟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堅忍,分別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擔當,他們的生活態度深深的感染了羅永才,而使得他發現春回大地的可愛,人間生活的溫暖。
示例三:這是一篇藝術上頗為精緻的小說。結構上,以碑貫穿全文,講述了羅永才四次前往山王莊的故事,同時,洗碑的故事有嵌在春夜的回憶中,首尾圓和,別致精巧。語言看似平時,實則富有表現力。
四、(24分)
15.(3分)D 16.(3分)C 17.(3分)C
18.(5分)
序號 修改
① 「在」調至「參加」前。
② 「反應」改為「意識」。
③ 「與」改為「向。」
⑤ 刪除「之際」。
⑦ 「多次」調至「主動放棄」前。
19.(5分)
①以人為本 ②生態和諧 ③空間舒適 ④生活節能
20.(5分)
示例:⑴啟迪我們的智慧,提升我們的境界。
⑵陶冶我們的情操,凈化我們的心靈。
五、(60分)
21.(60分)
略
❺ 安徽高考 語文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題。
①當今的藝術彷彿在興致勃勃地享受一場技術的盛宴。戲曲舞台上眼花繚亂的燈光照射,3D電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動的座椅,魔術師利用各種光學儀器製造觀眾的視覺誤差,攝影師藉助計算機將一張平庸的面容修飾得貌若天仙……總之,從聲光電的全面介入到各種聞所未聞的機械設備,技術的發展速度令人吃驚。然而,有多少人思考過這個問題:技術到底賦予了藝術什麼?關於世界,關於歷史,關於神秘莫測的人心——技術增添了哪些發現?在許多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藝演出中,我們不難看到技術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術是藝術生產的組成部分,藝術的創作與傳播從來沒有離開技術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術也從未扮演過藝術的主人。《史記》、《竇娥冤》、《紅樓夢》……這些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們的思想光芒與藝術魅力,而不是因為書寫於竹簡,上演於舞台,或者印刷在書本里。然而,在現代社會,技術的日新月異造就了人們對技術的盲目崇拜,以至於許多人沒有察覺藝術生產正在出現一個顛倒:許多時候,技術植入藝術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工業社會的技術消費,而不是藝術演變的內在沖動。換言之,這時的技術無形中晉升為領跑者,藝術更像是技術發明力圖開拓的市場。
③中國藝術的「簡約」傳統隱含了對於「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認為,繁雜的技術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幹擾人們對於「道」的持續注視。他們眾口一詞地告誡「文勝質」可能導致的危險,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懷。當然,這並非號召藝術拒絕技術,而是敦促文化生產審慎地考慮技術的意義: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題,繁雜的技術只能淪為虛有其表的形式。
④這種虛有其表的形式在當下並不少見,見怪陸離的外觀往往掩蓋了內容的蒼白。譬如眾多文藝晚會和其他娛樂節目。大額紫荊慷慨贊助,大牌演員頻頻現身,大眾傳媒提供各種空間……形形色色的文藝晚會如此密集,以至於人們不得不懷疑:這個社會真的需要那麼多奢華呈現嗎?除了玩會還是晚會,如此貧乏的文化想像通常預示了主題的貧乏——這種貧乏多半與技術製造的華麗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的技術業已游離了藝術的初衷,眾多的娛樂節目——而不是藝術——充當了技術的受惠者。
⑤技術是一個中性的東西,是一種工具,關鍵在於怎麼使用。對於技術的盲目崇拜無異於對於工具的盲目崇拜,這種崇拜的實質,是重技而輕道,重物而輕人。如果任由其泛濫,容易遮蔽掉技術背後真正關鍵的東西——使用技術的人的作用與良知。前一段諸多社會事件引起輿論大嘩的時候,並沒有多少人將這些社會事件與技術聯系起來。從瘦肉精飼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膠囊的製作到利用電話、互聯網精心設計的錢財欺詐,輿論同聲譴責的是無量企業、利慾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騙子以及失職的監管機構,而技術研發者的責任似乎被輕輕放過,人們沒有看到參與這些社會事件的技術人員出面道歉,這個環節成為盲點因而遭到遺忘——文化領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會的進步、文化的繁榮,需要讓技術與道德的關系重回人們的視野之中,如此我們方可避免陷入技術盲目崇拜的陷阱與誤區。
❻ 安徽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語文答案是什麼
過幾天你就知道了,以後還是不要問這種沒有意義的問題了!安徽省的學業水平考試挺簡單的,好好復習吧!
❼ 2012高考安徽語文答案
答案見下圖片:
❽ 2013年安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語文答案
總結:選擇:AACBD BCDDB DDC
古詩:1,無以成江海。 2,所思在遠道。 4少無適俗韻。 5,不如早還家 。6,塞上風雲接地陰。 7,何妨吟嘯且徐行。 8氣吞萬里如虎。
15,時光。天王像16 標答 :①排比。用排比句式,增強語言的氣勢和表達效果,(1分)表現了自己的忙碌,突出了時光的緊迫;從全文看,突出了自己度過的時光的無價值,為後文反思藝術家的真正價值作了鋪墊。(1分)②設問。提醒讀者注意,引發讀者思考,(1分)引起下文「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跡,應是書桌下邊、水泥的地面上那兩個被自己的雙足磨成的淺坑」,從而點明主題。(1分)
17 ①時光在這里,好像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掉了, 但是它卻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存在或再生。(2分)②藝術家用自己的生命再造了富有靈魂的新生命,這些新生命是永存的,不會消逝。
18 作者說,「我無言以對,尷尬到了自感狼狽。」是因為反思自己這一年的時光,覺得自己一年裡把許多時光拋入塵囂,或是支付給種種一閃即逝的虛幻的社會場景,心裡感到慚愧和狼狽,所以無言以對
❾ 2013年安徽省語文高考答案
2013年安徽省高考語文試卷答案詳細分析
1.D 2.C 3.D 4.D 5.D 6.B
7.(1)而現在您卻一反中國人的習俗,求其衣冠巾帶,想用只有彈丸之地的小小越南來和天子抗衡,成為敵國,那你的大禍也就要臨頭
(2)我不能在中原發跡起價,所以才在此稱王,假使我占據中國,我又哪裡比不上漢王呢?
8.同:孤獨。異:韋應物的孤獨是蛋蛋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動靜中體現恬淡自適的情懷。趙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涼的,表現了自己內心孤獨引發的清冷。
9.山月皎如燭,運用比喻,將月亮比作蠟燭,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月亮的皎潔,冷暈侵殘燭,冷冷的月光,侵入將要燃盡的蠟燭,運用擬人,寫出來環境的清冷。
10.(1)①使秦復愛六國之人②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③誰得而滅族也④親人不暇自哀 ⑤而後人哀之 ⑥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2)①民生各有所樂兮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③杜鵑降血猿哀鳴④江間波浪兼天涌⑤艷影沉壁⑥水隨天去秋無際
11.(1)注意從「近兩三年來是如此」開始回答,可從新建築物涌現、人民文娛生活豐富、旅遊開發三方面概況。
(2)注意「歷史氣息」一次,主要體現在「漁梁渡口」「古色古香、有舊聯的桐君祠」「生發新芽的古桐」三方面體現出來
12.作用從內容(內容重點、手法、想想感情)和結構兩方面考慮。劃線句子寫古詩詞中櫻桃形象,大量引用名句,照應了上句櫻桃「時令短」「不易發現蹤跡」的特點,與下文櫻桃的新形象形成對比,為作者下文情感的轉變做了鋪墊。
14. 見識,指明智地、正確地做出判斷及認識的能力。魄力,指處置事情所具有的膽識和果斷的作風。從文中對旅遊景點的判讀——山水之美和歷史氣息、對櫻桃悲春的新解釋——「其實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後緊接著就是初夏,這才是更為豐富、堅實、健旺、充滿了生機的季節,也是人類努力工作的季節」談即可
17.D
18.總標題:「蛟龍「入海,世界矚目
板塊標題①深海」蛟龍「②中國製造 ③技術優勢 ④深海作業 19.①D ②C③A④B
20.①阿姨,請問您剛才注意到那紅燈了嗎?
②那兒亮著的是紅燈,紅燈亮了就要停下,不能跟著別人搶,會有危險的。
③以後您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看好信號燈,不能闖紅燈,這是對自己安全負責任
21. 本篇作文有比較好的區分度,可以拉開考生見作文得分的差距,注意材料中的"卻」字,表現了蕭伯納的思想傾向性——夢想後的追問,可以理解為人們對顯示的世界存在探索創新精神,但年輕人更應該要有夢想和希望,生活的意義實際在於為目標而奮斗、為夢想全力以赴的過程。關鍵在於選好角度,在當下社會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年輕人比較容易迷茫和困惑,這個作文題的現實意義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