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一年級數學備課組討論問題

一年級數學備課組討論問題

發布時間:2021-03-09 06:23:23

『壹』 小學一年級用數學解決問題怎麼做

一.創設情境,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師應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與情景,使數學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有趣的資源,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學「9加幾」這一課時可出現學校運動會場面,讓學生說說圖中你看到了什麼?又如「分類」這一課時教學中,先可在每小組的桌上放上許多日用品,飲料等東西,讓學生當營業員給這些物品分分類,把它們擺放在櫃台上。這樣,用學生身邊或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入手,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藉助「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
雖然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但他們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了解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我們的校園」一課教學中,可出現一個學生平時活動的場面(有人在跳遠、跑步、做游戲)師問在這兒,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同學們有的在跳遠。是啊,小朋友的活動真多。誰能告訴老師跳遠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解決後又說:「誰還能像老師一樣看著小朋友活動的場面再提幾個數學問題嗎?這時學生會說:」跑步的有多少人?做游戲的有多少人?還有一些學生還會說,跳遠的和跑步的共有多少人?操場上一共有多少人?這樣通過再現平時學生學習生活中情境,引導鼓勵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從而使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
三.創設情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要把數學知識用到現實中去,就得讓學生會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就應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通過自主觀察操作,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等方法來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用數學」一課時,課件出現一幅雞圖,問:看到這些可愛的雞,你想提什麼數學問題呢?有學生說:一共有多少只雞?那麼誰來幫他解決呢?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方法。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解決的各種方法。然後每組派代表交流說說怎麼列式,並說出自己的想法。經小組討論後學生說出許多思考方法,如:(1)、分公雞、母雞,可列式為4+8=12(只)(2)、分吃米的和不吃米也可列式為4+8=12(只)(3)、分白雞和花雞可列式為3+9=12(只)。這樣通過課件情景的展示,表現出了不同的學生想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使學生了解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又如在數學第77頁思考題:要拿出8角錢,你能想出幾種拿法?(其中4張2角、8張1角、1張5角)對於這題的教學,可先讓學生明白題意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親自動手操作人民幣,擺出不同的拿法,然後全班交流。通過操作,學生就能取得多種不同拿法。(5解、2角、1角、各1 外,1個5角3個1角等7種)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後使學生初步體會可以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以尋找多個答案和解答的方法,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發展創新的意識。
四.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貼近於生活
「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要學有價值的數學」,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盡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對於這一觀點,教師應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問題的實際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應用數學,就成為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講,學生的實踐活動最好是模擬現實生活與數學游戲相結合的形式。如在教學《認識鍾表》一課時,我知道這一課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鍾表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因為他們早在幼兒園里,自己家裡,對這個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觸,故在教學時設計了許多學生喜愛的活動。一開始,就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喜歡的鍾表認識鍾面。說說鍾面上有些什麼,把自己的發現和小組同學交流後,全班交流。然後在學生認識了整時和幾時半後讓學生選擇喜歡的鍾面,貼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時刻,邊貼時針和分針,邊說這個時刻自己通常在干什麼把時間截取的有變化的種時尚鍾表。觀察一組生活中的場景圖:東林小學作息時間表,湖州電視台節目預告,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表,商店的營業時間等,既讓學生生活到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又激發了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使其數學能力、數學應用意識與人合作及交流意識都得到培養和發展。

『貳』 一年級下冊數學如何教學解決問題的困惑

一年級下冊數學如何教學解決問題的困惑?一年級的學生處在智力和思維發展的基礎階段,對於抽象的東西,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即使簡單的問題也不一定能做對。今天,朴新小編得大家帶來數學教學方法。

教學解決問題一

1.要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常言說,習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能養成自己讀題、找問題的習慣,就不怕學不會如何去解決問題。一年級的問題都是從看圖列式到圖文應用,再到文字應用。做這類題時,要教會學生看圖、讀題,弄懂題目傳達的意思,讓學生學會列算式解答。剛開始他們會有點不適應,但經過老師一段時間的反復講解、刻苦操練,學生會發現其實一點也不難。解題的首要工作就是理解題意,讀懂了題意就等於題目已經做出了一半。因此,審題必須認真,絕不能敷衍了事。

2.要學會分析數量關系和熟悉常用題型的思路

數量關系是指解決問題中已知數量與已知數量、已知數量與未知數量之間的關系。這里會碰到迷惑我們的數據 (對我們解決問題無用的數據),只有弄清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才能把數學問題轉化為數學算式,通過計算算出答案。所以筆者覺得要特別重視解決問題中的數量分析工作。
3.培養學生時常檢查的習慣

一年級的孩子普遍馬虎,經常會看錯題目、算錯答案、忘記作答,所以老師平常要多叮囑他們列好算式,算好答案以後再認真檢查一遍,然後才可以作答。在作答的時候,筆者會這樣跟學生說,要解決的問題照樣子抄寫,但裡面的「幾」或者「多少」要改成所求問題的答案,最後把問號改成句號,才算大功告成。

教學解決問題二

一、教師應在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一年級學生好動厭靜,缺乏長久地觀察事物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體察生活,用數學的語言描述問題,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例如看圖題,可以讓學生在整體感知圖意的基礎上,通過自己動手擺一擺、教師動手演示或電腦的動態演示等方式還原問題產生的具體情境,如此化靜為動,有助於學生通過具體的情境正確地理解抽象的圖意,有助於學生運用數學的語言准確地描述圖中蘊含的信息。具體做法有三步。一是讀圖。看清楚圖中敘述了一件什麼事,這件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果如何。二是篩選。收集有用的數學信息,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三是表述。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圖意。
二、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綜合法和分析法

綜合法和分析法是解決問題時兩種常用的基本的思維方法。綜合法是從題目已知信息出發,引出未知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分析法是從問題出發,從未知追索到已知信息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運用綜合法和分析法解決問題,其最終的目的是掌握一種有序觀察的思維方法來考慮問題,並把思考的過程用數學的語言准確地表達出來,以此奠定解決問題的基礎。

三、教師應讓學生充分理解數量關系式的運用

教師既要幫助學生認識數量關系是反映不同情境的共同屬性, 又要幫助學生經歷將數量關系與具體情境相分離的抽象過程,使學生能夠在抽象的數量關系概念與具體的情境之間建立有意義的聯系。[3]以看圖題為例,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實際操作、思考討論,根據信息與問題,結合數的運算,理解圖畫中的數量關系,建立數學模型。

教學解決問題三

1.激發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把興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內驅力」。因此,我們如果注意強化練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那麼他們的思維會更加活躍,學習會更加有效。

2.培養學生認真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很多孩子習慣了在學校老師讀題,分析題意,在家家長承擔了這些「任務」,自己獨立解決問題時不知如何下手。解決問題,首先要從紛亂的題目中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抽象成數學問題。首先要從紛亂的題目中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抽象成數學問題,然後分析問題與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再列式解答。因此,在教學解決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培養將思考轉換成語言的習慣,將看到的信息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組織語言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而後引導學生尋找已知和未知,如:題目說的是什麼事情?告訴我們什麼?還告訴我們什麼?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使學生逐步感悟到一個完整的問題至少有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從問題出發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條件。

3.充分運用直觀性教學原則

在一年級教學每一種運算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通過具體實物或學具操作,使學生了解運算的意義。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把直觀動作和語言聯系起來,讓學生跟著做,初步知道數量之間互相關系的有關情況。如:把兩個數合並起來用加法計算;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可以用減法來計算。

『叄』 常見的小學數學教學問題有哪些

一般來說,第一個實質性的第二個設計科學形成四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5學生的認知特點。
您可以下載對科學教學設計。

例如。

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找規律。 「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推理等活動,學生們發現簡單的圖形排列的規律。
能夠用法律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覺得數學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
3,學生的觀察,推理和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以及學生發現,欣賞,創造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發現規律,創造法律。
教具,學習工具准備:課件,每個學生的門票和白色,一盒彩色蠟筆,每組圍裙,不同顏色的鮮花和一台平面圖形。
教學過程:
播放音樂「生日快樂」課前。
老師:誰的生日?想知道嗎?我們知道的住宿將是在課堂上。
【設計意圖:播放生日快樂,營造氣氛,數學課堂的生活充滿了濃郁的味道。 】
創建的情況下,出台的法律
(課件農產品生日圖片)
師:散裝他兒子的生日,父親和小頭的圍裙媽媽為他的生日聚會,被放置水果。 (二集的的課件演示西瓜和菠蘿。)
老師:猜猜看,然後放在什麼? (西瓜,菠蘿),為什麼呢?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演示西瓜,菠蘿是一組)。
科摘要:如重新安排事情,如西瓜,菠蘿,西瓜,菠蘿,我們說,這是法律。的教訓,我們一起學習,尋找規律。 (揭示主題)
【設計意圖:情境可愛的大頭兒子的生日,所以學生們將水果,法律的感知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慾望。 】
其次,觀察到的交流發現,法
(課件出示生日派對圖)
老師:你看,生日派對會場布置,漂亮吧?

仔細觀察,什麼東西都排列整齊的圖片?什麼樣的法律?
先獨立思考,然後你發現在同一個表中談論。
師:誰在談論你。 (點擊課件)。
(燈籠排列整齊。)
老師:什麼樣的法律?全談。 (紫,紅,紫,紅)
老師:下一行是什麼顏色?
老師:誰又有了新的發現嗎?
定期(插花,一綠一紫------)
老師:你觀察得很仔細,然後行是什麼顏色的? (綠色)
老師:誰不尋常的發現呢?
(鵐排列整齊,紅方一側的黃色-----)
老師:下一行是什麼顏色? (紅色)
老師:誰擁有更多的發現嗎?
(兒童團隊定期)
師:讓我們談談你的看法。 (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
老師:你是從男孩開始,有不同的意見嗎? (A女孩和一個男孩)
老師:是的,這是一個圓形的團隊,我們可以從男孩開始,也從女孩開始。如果這台(出示課件),其次是男孩還是女孩? (女孩)
科摘要:找到法律彩旗,鮮花,燈籠,孩子們的團隊安排在會場。 (課件演示),如彩旗,一紅一黃,一綠一紫的花,燈籠紫色紅色和孩子們的團隊男人和一個女人被稱為一組,如果這個組的重復順序,只要我們一組,就能夠發現,這是法律。
【設計意圖:利用有趣的教學資源,學生觀察和發現自己,他們的概括,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
在演習中,適用的法律的激趣
1,塗有塗層
老師:生日派對開始,讓我們抓住准備的門票。 (出示門票)師課件:這是一種顏色變化規律門票,只要我們可以畫上的顏色入場。
兒童的門票和蠟筆,仔細觀察,找出規律,然後雙手塗有塗層。 (學生包衣票)
老師:第一行的彩色圖形安排在什麼樣的法律? (生於交流,報告)
第二行是什麼?第三行的法律嗎?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揭曉答案)
老師:你畫的是嗎?每一個孩子出生時,小出納員,畫上宣布,他是通過在同一個表中交換門票,畫錯了,他立即改正。 (生相互檢票)
教師:教師恭喜你已經取得的門票,我們現在可以進入會場,高興嗎?
2,做一做
部:小生日來了,所以我們祝他生日快樂,你唱,老師做動作,如果你不明白法律的行動,連同他們的老師。 (課件播放「生日快樂」和老師做動作的旋律,這樣的學生,我做什麼。)
老師:真的很聰明,很快就學會了老師的行動!您還可以了解老師喜歡編譯正採取行動?該小組商量商量,嘗試編譯一個編譯。 (團隊合作,安排的動作。)
老師:哪支球隊願意顯示? (全班展示)
老師:定期的動作真的很漂亮!
3猜猜看
科:大頭兒子看到,每個人都那麼聰明,他也來到了的問題考考你敢接受挑戰嗎? (課件出示87做一做命名的答案。)
【設計意圖:塗有塗層,使學生的興趣,做一做猜猜看活動,進一步感受到了法律,法律的應用,創造了一項法律,以提供一種思維方式。 】
四手創造的法律
如圖1所示,擺桿擺
老師:大頭兒子也比任何人都喜歡的小靈巧。請拿出白色,頭部來學習與擺動的鍾擺,在白紙上,並設計你喜歡的法律。 (學生雙手置於)。
師:讓我們欣賞作品的幾個孩子。 (實物展台報告)
老師:你把什麼樣的法律?然後擺動是什麼? (3作品)
老師:擺以下的兒童是美國,請把你的作品舉起,讓老師講課看看,回頭讓老師也很佩服。
老師:什麼描繪了精彩的繪畫作品!
2,粘貼
科:大頭兒子喜歡你的朋友,瞧,他來了。 (課件播放:孩子,謝謝你來參加我的生日聚會,晚上最後,我想送一份禮物給她的母親,你能幫我嗎?)
師:散裝他的兒子很懂事,體貼的母親。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和母親的圍裙媽媽每天我們做了很多的事情,吃了很多苦,作為孩子,我們必須愛他們的母親能做到這一點嗎?
老師:他兒子的禮物送給媽媽的圍裙,兒童定期圖案或花邊花型設計的大部分。元在第一組中,如何設計。 (在組內討論設計方案)
科:請各小組按照設計好的節目,分工協作完成的任務。 (集團合作,設計圍裙)
(分部邊檢查邊設計好圍裙粘在黑板上)
老師:什麼是漂亮的圍裙,是要告訴我們,你的團隊是如何設計的? (命名中的描述)
科:媽媽可高興了!圍裙,她誇你最聰明,最明智的!
【設計意圖:著名的教育家,先生,夏Gaizun說: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就像池塘里的生活不能沒有水一樣。及時的規律或蕾絲圍裙設計專業的學生喜歡移民,鞏固新知識,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激發學生的情感滲透感恩教育。 】
聯系生活,欣賞法
師:孩子們,最終黨的生日,他的兒子告別的大部分。
要談的課程中,您學到了什麼? (命名的回答)
師:其實,法律無處不在,你可以看看有什麼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個普通的嗎? (命名的回答)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常規的圖片,欣賞。 (課件演示季節,霓虹燈,交通燈,日出,日落而息,交替定期屏)
科摘要:法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的享受,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多動腦筋,就能夠創造更多的法律,讓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設計意圖:找到規律的生活,享受的法律,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為學生提供一個生動的,充滿活力的課堂。 】

『肆』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標准將解決問題作為一個重要目標,因而培養小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已成為面向21世紀人才的新技能之一。《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以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盡可能地把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價值,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使學生學會了解決問題。
一.創設情境,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師應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與情景,使數學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有趣的資源,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學「9加幾」這一課時可出現學校運動會場面,讓學生說說圖中你看到了什麼?又如「分類」這一課時教學中,先可在每小組的桌上放上許多日用品,飲料等東西,讓學生當營業員給這些物品分分類,把它們擺放在櫃台上。這樣,用學生身邊或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入手,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藉助「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
雖然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但他們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了解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我們的校園」一課教學中,可出現一個學生平時活動的場面(有人在跳遠、跑步、做游戲)師問在這兒,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同學們有的在跳遠。是啊,小朋友的活動真多。誰能告訴老師跳遠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解決後又說:「誰還能像老師一樣看著小朋友活動的場面再提幾個數學問題嗎?這時學生會說:」跑步的有多少人?做游戲的有多少人?還有一些學生還會說,跳遠的和跑步的共有多少人?操場上一共有多少人?這樣通過再現平時學生學習生活中情境,引導鼓勵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從而使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
三.創設情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要把數學知識用到現實中去,就得讓學生會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就應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通過自主觀察操作,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等方法來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用數學」一課時,課件出現一幅雞圖,問:看到這些可愛的雞,你想提什麼數學問題呢?有學生說:一共有多少只雞?那麼誰來幫他解決呢?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方法。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解決的各種方法。然後每組派代表交流說說怎麼列式,並說出自己的想法。經小組討論後學生說出許多思考方法,如:(1)、分公雞、母雞,可列式為4+8=12(只)(2)、分吃米的和不吃米也可列式為4+8=12(只)(3)、分白雞和花雞可列式為3+9=12(只)。這樣通過課件情景的展示,表現出了不同的學生想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使學生了解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又如在數學第77頁思考題:要拿出8角錢,你能想出幾種拿法?(其中4張2角、8張1角、1張5角)對於這題的教學,可先讓學生明白題意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親自動手操作人民幣,擺出不同的拿法,然後全班交流。通過操作,學生就能取得多種不同拿法。(5解、2角、1角、各1 外,1個5角3個1角等7種)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後使學生初步體會可以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以尋找多個答案和解答的方法,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發展創新的意識。
四.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貼近於生活
「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要學有價值的數學」,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盡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對於這一觀點,教師應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問題的實際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應用數學,就成為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講,學生的實踐活動最好是模擬現實生活與數學游戲相結合的形式。如在教學《認識鍾表》一課時,我知道這一課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鍾表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因為他們早在幼兒園里,自己家裡,對這個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觸,故在教學時設計了許多學生喜愛的活動。一開始,就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喜歡的鍾表認識鍾面。說說鍾面上有些什麼,把自己的發現和小組同學交流後,全班交流。然後在學生認識了整時和幾時半後讓學生選擇喜歡的鍾面,貼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時刻,邊貼時針和分針,邊說這個時刻自己通常在干什麼把時間截取的有變化的種時尚鍾表。觀察一組生活中的場景圖:東林小學作息時間表,湖州電視台節目預告,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表,商店的營業時間等,既讓學生生活到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又激發了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使其數學能力、數學應用意識與人合作及交流意識都得到培養和發展。

『伍』 一年級數學下冊<位置>集體備課的發言稿

點軍一中八年級數學第五章《位置的確定》集體備課中心發言稿及討論稿

彭克香

一. 本章所處的地位:

第五章《位置的確定》是第三學段「圖形與坐標」的主體內容。「圖形與坐標」是「空間與圖形」的四個重要組成部分(圖形的認識、圖形與變換、圖形與坐標、圖形與證明)之一,它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作為第一、二學段「圖形與位置」的發展,本章不僅呈現了「確定位置的多種方法、平面直角坐標系」等內容,而且也從坐標的角度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平移、軸對稱的數學內涵;同時又是本冊第六章「一次函數」的重要基礎。

二. 本章的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目標:

(1)了解物體位置的確定有多種方式和方法,能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2)理解直角坐標系的概念,並能在給定的直角坐標系內根據坐標描出點的位置,或根據點的位置寫出它的坐標;

(3)能在方格紙上建立適當的直角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4)能知道一些特殊點坐標的特徵,能根據這些特徵求一些特殊點的坐標;

(5) 在同一坐標系中,感受圖形變化後點的坐標的變化和坐標變化後圖形的變化。

2.過程、方法目標:

(1)讓學生通過感受實例,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表示物體的位置;

(2)通過聯想、模仿,初步體會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建立方法;

(3) 通過畫圖,體會點的坐標的變化引起的圖形的變化。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構建平面直角坐標系,構成更廣闊范圍內的數形結合,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服務於生活;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探究及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體驗事物的變化是相互聯系的;(3)通過探討圖形坐標的變化與圖形的形狀的變化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數形結合意識、形象思維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形成學生良好的數學觀。

三. 本章的教學思路:

本章按照先一般、後特殊的編排方式,首先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確定位置的方式,使學生感受豐富的確定位置的現實背景;然後讓學生立足於非常實際的背景材料,比較系統地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內容;最後,通過「變化的魚」這樣一個趣味性較強的話題,將圖形坐標的變化與圖形形狀的變化之間的關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本章力圖以現實的題材呈現有關內容,以有趣的、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呈現「由點找坐標、由坐標確定點的位置、建立簡單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等內容,力圖反映平面直角坐標系與現實世界的聯系;通過「變化的魚」呈現在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圖形變換,如電視屏幕上的各種畫面處理等。對於確定位置的多種方式,本章通過形式多樣的題材(如「怪獸吃豆豆」、「電影院找座位」、「地圖上確定城市的位置」等)將現實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現在每個學生面前,其中既有反映極坐標思想的定位方法,也有反映直角坐標思想的定位方法。

這種呈現方式,一是為了使學生在相對輕松、有趣的活動中理解坐標思想及其由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和豐富的情感、態度(尤其是學習數學的興趣);二是在大量實際運用中掌握確定位置的基本方法,以及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

四. 本章重難點:

1. 本章重點:建立直角坐標系,確定物體的位置。

2. 本章難點:

(1)建立直角坐標系,確定物體的位置;

(2)理解圖形變化後點的坐標的變化和各點的坐標變化後的圖形的變化關系。

五. 本章教學建議:

1. 注意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親身體驗來確定物體的位置,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2. 注重演示實驗,如用計算機進行動態演示,來反映位置的確定與坐標變換之間的關系,以及平移、旋轉、軸對稱間的關系。

六. 本章課時分配:

<div align=center>內 容
課時
重 點
難 點

1.確定位置
2
平面上物體位置的確定
物體位置確定的幾種方式與方法的掌握

2.平面直角坐標系
3
認識平面直角坐標系,點的坐標確定的方式及表示方法。
平面直角坐標系數字模型的建立及坐標平面內的點與有序實數對的一一對應關系。

3.變化的「魚」
2
圖形上點的坐標變化與圖形的變化之間的關系。
圖形上點的坐標變化與圖形的變化之間的關系。

回顧與思考
1
平面內確定位置的方法,平面直角坐標系
圖形變化後點的坐標的變化和各點的坐標變化後的圖形的變化關系。

</div>
七. 本章需要集體討論的幾點問題:

1. 每節內容課時的增減;

2. 落實重、難點內容的具體操作;

3. 其它問題。

『陸』 一年級數學課如何做到有效提問

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方法之一。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經過教師精心設計、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燃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有效的提問就是教師圍繞一定范圍的內容,根據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結合他們所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提問,由學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自己的分析與討論,找出問題的正確解決辦法。如果學生回答得不正確,教師也不馬上糾正,而是針對學生的錯誤認識提出補充問題,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自覺地加以糾正。我的課堂提問遵循下面的原則。
一、有效提問的原則
幾乎無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學都有一個樸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講授。一個能夠把知識講清楚的老師,差不多就是一個好老師。為了能夠把知識講清楚,於是就有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系列說法。當教師把關注的焦點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講授的時候,接受學習與掌握學習就成為普遍的學習方式。學生的使命是上課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課堂教學中大量流行的話語往往是老師一系列善意的詢問:聽清楚了沒有?、聽明白了沒有、聽懂了嗎?,彷彿學習就是一件欣賞和練習聽的藝術。
有效教學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在這種教學中,教師可以講授,但不能總是只有一個聲音。而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
二、有效提問的方法
學生的智慧潛能如寶藏一樣需要開采、需要激發,知識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往往孩子的表現不如父母的意,老師也覺得孩子教不會。其實這是因為大人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激活孩子的智慧潛能,只要用對方法,即使最頑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要想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有一定的學習方式和技巧。
我在教學中經常用到除這個方法。比如做在一年級課本第51頁第六題:左邊出示七隻蜻蜓,右邊出示:7-( )=( )。它要求學生會把例圖分成兩部分,用減法算式表示。我問:你想把蜻蜓怎樣分?當學生寫出7-1=6後。我追問,除了這樣方法,還有嗎?你看,有這樣的提問,學生的思維沒被被課本預設的填空所禁錮,一下冒出許多智慧小芽:7-6=1 7-2=5 7-5=2 7-4=3 7-3=4
想也是老師課堂慣語 ,我喜歡。特別教一年級,小朋友是見什麼說什麼?沒有想一想再說。比如教一年級課本第47頁第四題:課本出示例圖配小精靈說你能說出幾道算式?學生只做出表示人數的一道算式,3+2=5,沒認真看圖想圖。為了讓學生有序觀察所給出的題材,我就問:從上往下看,你有什麼發現?你想到什麼?聽到這樣的提示,教室里舉起一片小手,個個想發言:有兩棵樹、樹上有兩只小鳥,有一隻正飛來、樹下有四朵花、有5個人小朋友跳繩,三個在跳,兩個在排隊。我一邊聽學生匯報一邊板書:樹木: 小鳥 : 花: 小朋友:
小鳥: 松鼠: 摘桃: 拔蘿卜:
除了這兩個方法。我經常用比一比、多舉例子、假如這樣----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做到自己的課堂能讓學生有收獲。
三、有效提問並學會傾聽
有效提問需要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開放性。當教師的提問缺乏基本的開放性時,教師的提問不僅不能給教學帶來生機,反而對課堂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這種滿堂問、串講串問的教學,淹沒了教學重點,擠佔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滿堂問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教師並沒有領會學生,沒有領會只因為沒有傾聽。很少人會想到:真正有效的提問,原來只是傾聽。學生一旦主動學習,善於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這需要教師在提問之後,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的時間,為學生的回答提供及時的反饋。關鍵的策略是,要讓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在我教學上面的練習,就花了很多時間讓學生思考、傾聽他們所說。並大聲表揚他們,鼓勵他們。

『柒』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常見的疑難問題有哪些

困惑一:觀念陳舊,方式封閉
對策:發散思維,實行開放式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的教學方式名義上是開放式的,教師主動讓學生回答問題、動手操作等,學生與教師的合作使教師很滿意。如一些教師在教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第一冊第"#頁「$以內的加法」時,先讓學生看圖片回答:%&'左邊的小朋友手裡拿著幾個紙鶴!%"'右邊的小朋友手裡拿著幾個紙鶴!%#'一共有幾個紙鶴!接著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算式後,再用同樣方法教學#(&)$。最後教師指揮學生完成書上的做一做,教師說一學生動手做一,教師說二學生動手做二……這些老師的教法看上去是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其實學生還是在老師的框子內轉動,這種過於統一、注重封閉的教學都是不利於他們的發展的,不但桎梏了學生思維的發散,而且在心理上依賴或習慣於跟著老師走。
小學生發散思維活動的展開,其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改變已形成的思維定勢。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在進行抽象的思維活動過程中,由於身心的特徵等原因,往往難以擺脫已有的思維方向,也就是說學生個體乃至於群體)的思維定勢往往影響了對新問題的解決,從而產生錯覺。所以要培養與發展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必須十分注意培養他們思維的發散性。如,進行語言敘述的變式訓練,即讓學生依據一句話改變敘述形式為幾句話。這將有利於學生不囿於已有的思維定勢,使學生在訓練中逐漸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與能力。
新課程教學體現的是開放的文化,只有開放才有空間,才有選擇,才有合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求知,學生能想的讓他們想,能說的讓他們說,能做的讓他們做,真正實行開放式教學,以充分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的發展。
困惑二:定理背誦,缺乏理解
對策:自主構建,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小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一些教師為了讓孩子們更快地掌握知識,就要求他們背公式、背定理,這一拔苗助長的做法不但不能幫助孩子們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而且使他們對數學產生了恐懼甚至是厭惡。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不同的人對同一客觀對象的理解各不相同。正如奧蘇伯爾所說:「任何有意義的學習都是舊知識對新知識的同化和順應。」不同的認知結構導致新知識的固著點、同化和順應的途徑、方式、方法、習慣自然各不相同。因此,課程標准多次指出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這一思想。只有這樣獲得的數學才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活的知識,有用的知識。
在實踐中我們看到,有的學生擅長於用形象思維立體地理解數學;有的學生更趨向於用邏輯思維抽象地理解數學。因此,我們的教學就是要在適應學生思維特點的基礎上,理解數學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如《時間》一課中,有學生對1時——1時半這一過程是這樣理解地:長長瘦瘦的是分針是叔叔,他跑步跑得快;而那個矮矮胖胖的時針是老公公,他跑得慢。叔叔已經跑半圈了,老公公還只有跑了一小格里的一半。顯然,孩子是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數學的,所以很容易掌握。
因此,只有自主建構過的才是學生自己的,教師教給學生的東西對學生來說存在著距離感,不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得有多深刻和透徹。對於學生來講,他們需要的是經過重組後在頭腦中留下的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些東西。由此可見,學生需要的是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數學,而不是單純地死記硬背。
困惑三:方法單一,效率低下
對策:貼近生活,增強實用性
為什麼學生越學越沒有了靈氣和活力?為什麼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能體驗到快樂?我們發現有的教師不善於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往往習慣於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認為只要學生在做題時都能做對,那就是好的教學。把本應活潑的課堂變成了傳授知識、灌輸知識的課堂。
據香港的一項針對當地學生的調查表明,學生以數字、符號、公式等來形容數學,將數學簡化成運算. 亦有一些響應帶有「課堂數學」的強烈影子,例如認為數學是「用公式計算」和「背方法」的學科,以及「很多計算方法都能得到相同答案」和「答案准確」等,這大概是由於他們的數學觀多來自於課堂教學,而「課堂數學」大多是教導學生如何去運用定理和公式,題目答案唯一。而談到數學具有實用性的功能只有30%的學生。
因此,我們在選擇教學材料時應盡量從學生實際生活中直接去提煉數學問題,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數學問題生活化!如在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我聯系品德與生活課中的超市購物這一情境,規定每個小朋友只能帶20元,又羅列了一些孩子們喜歡的商品,然後要求他們去購買。孩子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購買方案。緊接著又問,如果只能買三樣東西,並且不能超過15元,你會選擇哪三樣?最後再問,如果要用最少的錢買數量最多的東西又該怎麼買?這一系列問題的設計,激起了孩子們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必備的、常見問題的興趣。正如古羅馬教育家魯塔克指出: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這就是說,只有點燃學生心靈的火種,才能感動學生學習科學;在數學課程中只有超越「科學世界」,關注生活世界,才能感動學生學習數學。
困惑四:處理教材,捨本逐末
對策:根據實際,恰當處理
傳統教學強調「教師應當緊扣教材」,而新課標強調必要時適當地突破教材。後者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結合學生實際和當地環境,小則更換一些簡便易行的題目,大則適當地改變教科書中某些課時的編排次序等,這確實能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然而,有的教師認為新課程標准提倡創造性處理教材,不但把教科書上的教學內容搞得支離破碎、無重點,並且將教科書上很好的內容也處理掉了。
如有位老師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不利用課本上的題目,不按照教材編排意圖,而是先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讓學生觀察並掌握特徵,然後出示一個正方體實物用同樣的方法教給學生。最後教師問學生:「正方體是一種怎樣的長方體!」學生都答不上來,教師只能自己說出「特殊的」三個字。這樣的教學表面上看起來是教師把教材處理後進行教學,是新觀念下的教學行為,但實際上是把長方體和正方體對立起來讓學生學,把課本上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密切聯系的「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等重要句子都給「處理」掉了,造成了不良後果。因此,筆者認為,教學中教師不能盲目追求處理教材「熱」,以致捨本逐末,而要根據實際的需要恰當地處理教材,以求高效率。

實施新課程過程中,需要教師按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設計教學方法。教師首先應當反思一下,以往我是怎樣教學的,通常的教學方法是怎樣的?這樣的教學方法的特徵是什麼?是否有助於學生發展,是否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再看一些教學改革的案例,就會發現,原來教學還可以這樣組織,學生還可以這樣學習。思考一下,以往教學中學生是什麼角色,教師是什麼角色,是不是可以嘗試改變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並想一想,如果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變之後會發生什麼。把思考付諸於行動之後,迎刃而解地不單單只是困惑……

一、教學觀念轉變難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式封閉,名義上是開放式的,教師主動讓學生回答問題、動手操作等。這些老師的教法看上去是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其實學生還是在老師設定的框子內轉動。這種教學嚴重桎梏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那麼,教師應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實行開放式教學呢?

二、合作學習收效難
小組合作學習能充分體現教學民主,能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但是很多教
師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只是流於形式,表現在:時間上沒有保證,一個問題給學生討論,學生才開始說就打住,根本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問題不分難易,有些根本不需要討論的很容易的問題也拿來討論,浪費時間;交流缺乏平等,所謂的合作學習,變成了幾個優等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大多數學生成了看客;說是主動探討,實際是被動應付。老師一聲令下,大家開始討論,並不是發自學生內心的需要。這樣的合作學習收效甚微。在教學中,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呢?

三、解決問題過程難
「應用題」歷來是數學教材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應用題教學是在新理念指導下從目標、內容到教法的一次全方位改革。《課標》中把應用題確定為「發展性領域」中的「解決問題」。所謂「解決問題」是綜合性、創造性地應用學過的數學知識、方法解決新問題的過程。相應地,新教材中已經不再單獨設立應用題教學的章節,往往以計算伴隨著應用相融合的形式編排。這就對一線教師頭腦中長期存在的對應用題的傳統認識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給一線教師帶來了困惑。新課程背景下的應用題應該怎樣教學呢?

四、優差學生共進難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在發生明顯的變化,師生平等,教學民
主已成風氣,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課堂局面已經形成。但由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變化,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好學生的機會更多,得到了超常的發揮,學困生成了旁觀者,得不到獨立思考和表現的機會,獲益少。這樣,學生的成長也就形成了兩極分化。在數學教學中,究竟該如何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共同進步,得到全面的發展呢?

『捌』 小學數學教學中可能遇到哪些問題

幼升小准備不是簡單的語數外啟蒙那麼簡單了,在上小學前可以嘗試培養孩專子一些小學生的屬日常,讓他有相對足夠的時間來適應和准備小學生活。
語文:拼音基本學習;識字,是孩子閱讀學習的一個基礎。
數學:10以內加減法,基本數數。
英語:接觸過,會一些簡單的對話和單詞即可,零基礎的孩子也可以跟得上。
書寫水平:大班以後要有意識有步驟的訓練孩子書寫習慣。一定要會寫字,而是接觸過筆,訓練過手部肌肉,畫畫也是一種書寫,一定要有書寫的意識和基礎。
運動技能:很多小學在一年級都有明確的某項運動要求。
學習習慣:每節課45分鍾,寫作業的習慣,不遲到不曠課。
生活習慣:作息時間的調整,自理能力,交際能力(主動表達)。
心理准備:對比幼兒園,師生比、師生關系都發生了改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從家庭個性化標准向社會標准在轉移比重等等。

『玖』 一年級數學解決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課主要教學用加法來解決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這類實際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實質上它是以另一個角度理解的求和問題.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系.教材中出現的桃子、小猴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所出現的場景都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教學時,我出示情境圖的一部分,其中樹上還剩的5個桃子不出現.請學生猜一猜,樹上原來可能有多少個桃子?為什麼?小組討論交流.重點討論兩種情況:如果樹上的桃子采完了.那麼原來是23個;如果樹上的桃子還有剩餘的,那麼原來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於23個.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再出示情境圖中還剩的5個桃子,提問:小猴子沒有采完桃子,樹上還剩幾個桃子?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子,你們知道嗎?討論後明確:樹上原來的桃子數是總數,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采走的23個,另一部分是還剩的5個.求原來有多少個桃子,要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依靠直觀情境的幫助,使學生理解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突破了難點.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重視學生數量關系的分析,讓學生尋找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式說說想法,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但從課堂情況看,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比較欠缺,還有待於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數量關系,在低年級教學中離不開「說」,讓學生用三句話簡單的話來描述條件與問題.一是通過說來理解題意,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這樣就清楚這一實際問題中的條件與問題.二是通過說來簡化問題.通過用三句話來簡單描述,這樣把情境中大量的無關信息進行過濾,僅存一些有用的信息.二是通過說不斷感受關系.通過一些實際問題的描述,認識到這些問題情境不同,但說的過程中認識到條件與條件的關系是相同的,初步抽象成數學模型,這樣數量關系就能有效內化.
本課中還出現了單位與答句.這是第一次出現的內容,所以,在教學時也應引起重視.教學時我舉了生活中很多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單位名稱,說明寫單位要加上括弧.同時,還要求學生學生進行口答.

閱讀全文

與一年級數學備課組討論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