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10年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10年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時間:2021-03-08 12:36:46

⑴ 2009和2010年高考安徽語文卷的閱讀題

董師傅游湖

宗璞

董師傅在一所大學里做木匠已經二十幾年了,做起活兒來得心應手,若讓那些教師們來說,已經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園里各處修理門窗,無論是教學

樓、辦公樓、教師住宅或學生宿舍。都有他的業績。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築上,還有他做的幾扇雕花窗戶,雕刻十分精緻,那是他的傑作。

董師傅精通木匠活兒,也對校園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識,可能聘他為業余園林鑒賞家,其實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開花落,人去人來;教師住宅里老的一個個走了,學生宿舍里小的一撥撥來了。董師傅見得多了,也沒有什麼特別感慨的。家裡妻兒都很平安,掙的錢足夠用了,日子過得很平靜。

校園里有一個不大的湖,綠柳垂岸,柳絲牽引著湖水,湖水清澈,游魚可見。董師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來湖邊大石上閑坐,點上一支煙,心靜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為什麼,學校里的人越來越多,校園漸向公園靠攏。每逢節日,湖上亭榭掛滿彩燈,遊人如織。一個「五一」節,董師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來到湖邊,看遠處樓後夕陽西下,天漸漸暗下來,周圍建築物上的彩燈突然一下子都亮起來,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歡那座塔,一層層燈光勾勒出塔身的線條;他常看月亮從塔邊樹叢間升起。這時月亮卻看不見。也許日子不對,也許燈太亮了。他並不多想,也不期望。他無所謂。

有人輕聲叫他,是前日做活兒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鄉,名喚小翠。她怯怯地說:「奶奶說我可以出來走走,現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師傅忙滅了煙,站起身說:「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說:「你看過了嗎?」小翠仍怯怯地說:「什麼也沒看見,只顧看路了。」董師傅一笑,領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著湖邊走,走到一座小橋上,指點說:「從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體發光的塔,在水裡也發著光。小翠驚呼道:「還有一條大魚呢!」那是一條石魚,隨著水波盪漾,似乎在光輝中跳動。又走過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橋,從亭中可以環顧四周美景。遠岸丁香、連翹在燈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擠滿枝頭,好不熱鬧。亭中有幾幅楹聯,他們並不研究。董師傅又介紹了幾個景點,轉過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築前,特別介紹了自己的創作——雕花窗戶。小翠一路贊嘆不已,對雕花窗戶沒有評論。董師傅也不在意,只說:「不用多久,你就慣了,就是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這樣的。」他頓了一頓,又說:「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對著這湖、這樹,倒不覺得好看了。」

倆人走到校門口,董師傅在一個小攤上買了兩根冰棍。倆人舉著冰棍,慢慢走。一個賣花的女孩跑過來,向他們看了看,轉身去找別人了。不多時,小翠說她認得路了。董師傅叮囑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隨地扔,自己轉身慢慢向住處走去。他很快樂。

11.這篇小說的主要情節是什麼?(4分)

答:

12.概括小說中董師傅這一人物形象。(7分)

答:

1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這篇小說中的表現手法。(6分)

(1)董師傅每晚到湖邊閑坐的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

(2)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對文中畫線句子的景物描寫進行賞析。

答:

14.這篇小說意蘊豐富,給人以多方面的啟迪。請結合作品,分別對下面兩個問題進行探究。 (8分)

(1)文末說「他很快樂」。請舉例說明董師傅快樂的緣由。(說出兩點即可)

答:

(2)小說中將「校園漸向公園靠攏」作為人物活動的背景,請結合這一背景,談談這篇小說給你帶來什麼啟示。(圍繞某一方面談即可)

答:
11.(4分)董師傅領小翠游湖。

12. (7分)

董師傅是一位普通木工。他技藝精湛,質朴善良,樂於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13.(6分)

(1)反映了董師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為情節發展作了鋪墊(或「為情節發展埋下伏筆」)。

(1)運用比喻,描繪丁香、連翹在燈光下晶瑩璀璨的艷麗之美。

運用比擬(或「擬人」),形容海棠盛開時爭奇斗艷的勃勃生機。

14.(8分)

(1)①因關心、幫助別人而快樂。如:董師傅領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

②因生活知足、心態平和而快樂。如:家裡平安;日子平靜;錢足夠用;小翠對雕花窗戶不作評價,董師傅也不在意。

③因有生活情趣,善於發現美麗而快樂。如:董師傅看夕陽西下,看月上樹梢;向小翠介紹如何看塔影。

④因工作得心應手,有成就感而快樂。如:董師傅在校園許多地方都有業績;特地向小翠介紹自己的創作——雕花窗戶。(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2)示例一: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做人要像董師傅那樣,腳踏實地,厚道本分,心態平和,有立足於世的本領,有適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示例二: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從小翠身上,我們意識到,面對新環境要學會適應、學會生存。

示例三:校園漸向公園靠攏,說明生活環境總在不停地變化。這啟示我們:無論生存環境怎樣改變,不變的應該是人的自然與本真;我們應在喧鬧的環境中尋找一塊心靈的綠洲,避免浮躁。

示例四:在熙攘的校園中,董師傅熱心幫助小翠的情景啟示我們:和諧的氛圍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去營造、去呵護。

(答案不止一種。要求依據作品,談出真情實感和正確的價值取向;言之成理,語言流暢。)

2010
①羅永才被第一聲雞叫驚醒,外面的世界裡像是有了點擾動。春夜總是這樣,驚乍乍的,其實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羅永才還是下了床,開門出去看看,聽聽。
②就在去年這個時節,他去山王莊給亡妻洗碑①。那裡有個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藝 很好。
③那時季候比現在略早些,自然界己走在春氣里了,艷陽高照。路兩邊的一些大樹,都拔地而起,枝幹粗壯,有一種強悍奔放的氣勢,各各踞守一方。羅永才左右看著,一路往山村那裡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頭邊上,一個破院框子,里頭亂放著各種大小石料。羅永才兀自進了那個院子,見那正房的兩扇門緊鎖著 ,射門縫往裡頭瞅瞅,半星光亮都沒有。他白跑了一趟,卻也不覺著損失什麼。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陽更暖,鳥雀啾啾,老遠就聽見當當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頭聲,腳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盤腿坐了一個人,五十來歲,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經看出來了,下方上圓。他洗的時候,左手是鏨子,右手是錘,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熱,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錘一錘,如泣如訴。羅永才看得呆了,心裡只是有一種感覺:春陽日暖,萬象更新,雀鳥蘇醒、飛翔、游戲、鳴叫、盤繞,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時此刻能想些什麼,該想些什麼,各人都不一樣,各人也都是只按著自個的路 子走的,惟這破院里的這一個麻臉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覺,木獃獃地坐在亘古石頭旁邊,一錘一鏨,洗了幾十年,也還是不急不躁,不去趕那些過場,湊那些熱鬧,真叫人覺得不容易!
⑤羅永才呆望許久,才進了院子。那匠人手並不停,只抬起臉:「你找俺?」羅永才遞了一根煙過去,半蹲下,低著腔說:「想麻煩王師傅,給 洗塊碑。」匠人道:「洗塊什麼樣的?」「兩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麼時候能成?」「打今個算,要十日。」羅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隨手拾塊碎石壓住,打單褂兜里掏出個紙片遞給他。那紙片上什麼沒有,只有一個紅指頭印子。羅永才寫下要刻的字遞過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頓念了一遍,然後折疊成一個小塊,裝進兜里,講:「十日後你來拉唄。」就不再理羅永才,低下頭,又一錘一錘,洗手下的那塊石碑去了。
⑥羅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 個好天,響響晴。他一直往匠人家裡去,進了院子,果然又見那匠人在石料邊,坐成一團修行,木了樣的,只一錘一錘洗那石碑。匠人望見她進來,也不驚,也不乍,手裡也不停,只是講:「時候還沒到呢。」頓了一下,又講:「來找俺的,都是那樣個心緒。不如你就上山上轉轉,心裡就好受了。」羅永才低頭看碑,已經洗出個大概,清白厚實,幽深遠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煙,閑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⑦那山也正在春時里,半山的松樹,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閑石。春陽暖融融的,溫意無盡,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 哪些芽子望去甚有張力,生命的趣味濃厚,又鮮活不盡。羅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麼作想,再往前走時,山有些陡,樹影濃郁起來,就有了些寒意,這時從山上下來一個山民,瘦精精的,挑著兩大捆紫紅色的短針山草,山草捆上還搭了兩件破舊衣服,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見羅永才,就立住腳,和他講起話來。羅永才猜他只有五十來歲,他說已經七十七了,家裡只剩下老兩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麼,現時就靠他挑草換些油鹽錢。那擔草也有七八十斤,挑著得走幾架山頭,羅永才不免感嘆幾聲。老人又說自己身體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他那些地便撂荒了。他說話的時候,也不放下擔子,只把擔子在兩肩上換來換去。他和羅永才講了一氣,才分手下山。羅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氣上了山頂,山頂有片舊廟剩的牆框子,四面不見人。他默然站了一會兒,才起步往山下走。到了山下,就又感覺到了春陽的暖意,身上也輕松多了。
⑧幾天以後,他叫了輛三輪車,進山馱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兩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墳前栽了。
⑨春夜裡的一點擾動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裡的雞叫過一陣子,又都不叫了。天氣很晴朗,空氣卻有涼意。羅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會兒,看看天上的星星,轉過身,慢慢回屋去了。[來源:學科網]
(原作發表於《芒種》,作者許輝,有刪改)
[注] ①洗碑:刻碑。
11.根據小說第④至第⑥段內容,概括王世石匠的形象特點。(5分)
答:
12.請對小說畫線處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簡要分析。(6分)
答:
13.請為這篇小說擬一個恰當的試題,並說明理由。(6分)
答:
14.有人認為,這篇小說敘述了一個平常人的尋常事;有人認為,這是一篇意蘊豐富的精緻作品。
請結合文本,聯系自身閱讀小說的經驗和對傳統文化精神的認識,談談你的見解。(8分)
答:

可以看看畢淑敏等名家的小說和文集,高考時很多時候都是他們的文章題目!

⑵ 2009年安徽省高考語文試卷哪裡有

上這個http://e.qq.com/a/20090607/000412.htm

⑶ 2010安徽高考語文試題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安徽卷)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一、(9分)
1.(3分)A 2.(3分)D 3.(3分)D
二、(32分)
4.(3分)B 5.(3分)B 6.(3分)A
7.(10分)
(1)譯文:周太祖剛入關時,賀蘭祥與晉公護都在晉陽,後來(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們到身邊來。
(2)譯文:到這次從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來而感到安心。
(3)譯文:當時已經和梁國互通友好,使者往來,官方和私人贈送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
8.(4分)
邊境發生戰爭,時局艱危,朝廷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地,政治上被冷
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熱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的願望難
以實現形成巨大的反差。
9.(4分)
借代,如「煙塵」代指邊境戰事;與後文的「鼓角」相應,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
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中無人為國分憂,藉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10.(5分)
⑴而神明自得 ⑵願乞終養 ⑶征蓬出漢塞 ⑷枯松倒掛倚絕壁
⑸此時無聲勝有聲 ⑹羨長江之無窮 ⑺楚天千里清秋 ⑻衣冠簡朴古風存
三、(25分)
11.(5分)
技藝高超,講究信譽,為人朴實,心地善良,從容淡定。
12.(6分)
特點:採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萬物復甦、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作用:襯托羅永才漸趨溫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轉變,推動小說情節的發展。
13.(6分)
示例:⑴碑 理由:①「碑」是貫穿情節始終的線索;②「碑」「洗碑」暗示著羅永才的心理變化(由悲到喜的)過程。
⑵王石匠 理由:①小說主要人物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體現作者的創作意圖。
⑶轉變 理由:①羅永才的心理轉變是故事的主要內容;②以羅永才的心理轉變來表現小說的主旨。
14.(8分)
示例一:這篇小說從題材來看,敘說的是平常人的尋常事,但體現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
人文關懷。作者將目光投向普通人,顯示了對底層人物命運的關注;用暖筆、亮筆來寫人生的悲苦,看似沉重,實則蘊含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引導人們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艱難。
示例二:這是一篇意蘊豐富的小說。羅永才最終擺脫喪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響以及大自然的啟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堅忍,分別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擔當,他們的生活態度深深的感染了羅永才,而使得他發現春回大地的可愛,人間生活的溫暖。
示例三:這是一篇藝術上頗為精緻的小說。結構上,以碑貫穿全文,講述了羅永才四次前往山王莊的故事,同時,洗碑的故事有嵌在春夜的回憶中,首尾圓和,別致精巧。語言看似平時,實則富有表現力。
四、(24分)
15.(3分)D 16.(3分)C 17.(3分)C
18.(5分)
序號 修改
① 「在」調至「參加」前。
② 「反應」改為「意識」。
③ 「與」改為「向。」
⑤ 刪除「之際」。
⑦ 「多次」調至「主動放棄」前。
19.(5分)
①以人為本 ②生態和諧 ③空間舒適 ④生活節能
20.(5分)
示例:⑴啟迪我們的智慧,提升我們的境界。
⑵陶冶我們的情操,凈化我們的心靈。

⑷ 最近十年的安徽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最近10年???我抄是想幫助你,可我查了半天只有2010年的題目字少點:
2010年題目是:「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由此哲理詩引發的思考和聯想寫一文,詩歌體除外。

⑸ 2010安徽語文高考

名著一般不會直接的去考的,但是間接考的也不是沒有可能,但一般都會是課本所涉及到的名著。

2010安徽語文高考考綱要求的古詩文有:《論語》 《出師表》 《勸學》 《師說》 《岳陽樓記》 《使至塞上》 《望岳》 《錢塘湖春行》 《游山西村》《愛蓮說》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漁家傲 秋思》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蜀道難》 《赤壁賦》 《登高》 《過秦論》 《陳情表》 《琵琶行》 《念奴嬌.赤壁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短歌行》 《蘭亭集序》 《歸園田居(其一)》《 騰王閣序》 《秋興八首(其一)》 《定風波》 《游褒禪山記》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醉花陰》 《聲聲慢》

高考當然要按高考考綱啦,但是語文是個比較靈活的科目,當然不能具體要求去考哪篇了,只因為古詩文背誦詩歌比較死的東西,所以一定會考大綱上要求的。 至於你說的那篇周書.賀蘭祥傳,你看看安徽這幾年的試卷就不難發現文言文大都考得都是人物傳記得多。並沒有超綱。

⑹ 語文試卷答案安徽高考2010

1.A 2.C 3.D 4.B 5.D 6.D 15.D 16.C 17.C
7(1)、周太祖剛入關時,賀蘭祥與晉公護都在晉陽,後來(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們到身邊來。
(2)、到這次重新往來,老百姓因他的到來而感到安心。
(3)、當時已經與梁國互通友好,使者往來,官方和私人贈送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
8.邊境發生戰爭,時局艱危,朝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鄉,政治上被冷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感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願望難以實現形成巨大反差。
9.借代,如「煙塵」代邊境戰爭;與後文「鼓角」相應,從視角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中無人為國分憂,藉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10.(1)而神明自得 (2)願乞終養 (3)征蓬出汗塞 (4)枯松倒掛倚絕壁 (5)此時無聲勝有聲 (6)羨長江之無窮 (7)楚天千里清秋 (8)衣冠簡朴古風才存
11.技藝高超,講究信譽,為人朴實,心地善良,從容淡定。
12.特點:採用白描手法,描寫了萬物復甦、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作用:襯托羅永才漸趨溫暖的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轉變,推動小說情節發展。
13.示例:(1)碑 理由:①「碑」是貫穿情節始終的線索;②「碑」「洗碑」暗示了羅永才的心理及其轉化(「悲」到「洗悲」)過程。(2)王石匠 理由:①小說主要人物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體現作者的創作意圖。(3)轉變 理由:①羅永才的心理轉變是故事的主要內容;②以羅永才轉變來表現小說的主旨。
14.示例一:這篇小說從題材來看,敘述的是平常人的尋常事,但體現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關懷。作者將目光投向普通人,顯示了對底層人物命運的關注;用暖筆、亮筆來寫人生的痛苦,看似沉重,實則蘊含著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引導人們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艱難。
示例二:這是一篇意蘊豐富的小說,羅永才最終擺脫喪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響以及大自然的啟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堅忍,分別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擔當,他們的生活態度深深地感染了羅永才,從而使得他發現了春回大地的可愛,人間生活的溫暖。
示例三:這是一篇藝術上頗為精緻的小說。結構上,以碑貫穿全文,講述了羅永才四次前往山王莊的故事;同時,洗碑的故事又嵌在春夜的回憶之中,收尾圓合,別致精巧。語言看似平實,實則富有表現力,如同一連串的斷句描述王石匠的動作,表現出王石匠的淡定從容,極富神韻。
18.①「在」調至「參加」前②「反映」改為「意識」③「與」改為「向」⑤刪除「之際」 ⑦「多次」調至「主動放棄」前。
19.示例:(1)啟迪我們的智慧,提示我們的境界(2)陶冶我們的情操,凈化我們的心靈。
21.本題可以有以下寫作角度:
1) 從人的角度 詩歌的後兩句體現「因地制宜」的規律,可以聯想到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文制宜、因國制宜、因樓制宜、因價制宜等等。
2) 從水的角度 水抱城郭,深處可種菱,淺出可種稻,不深不淺可種荷花,無水的岸邊可住人家。水有上善之意,泰勒說:「水是萬物本源」。水影響了整個生態和世界的變遷。由此還可以聯想到一切作為本源的東西,如炎黃、風騷、儒家文化圈等。
3) 從美的角度 本詩用明白簡練的語言描繪了吳興的美景,「美」是從閱讀整詩的感受的角度提煉出來的哲理。馬克思主義美學觀認為「美是主客觀的和諧統一、國家和諧之美、和諧世界理念。不和諧的是強拆、污染、貿易戰爭、世界霸權等。

⑺ 2010高考語文安徽卷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安徽卷)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一、(9分)
1.(3分)A 2.(3分)D 3.(3分)D
二、(32分)
4.(3分)B 5.(3分)B 6.(3分)A
7.(10分)
(1)譯文:周太祖剛入關時,賀蘭祥與晉公護都在晉陽,後來(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們到身邊來。
(2)譯文:到這次從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來而感到安心。
(3)譯文:當時已經和梁國互通友好,使者往來,官方和私人贈送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
8.(4分)
邊境發生戰爭,時局艱危,朝廷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地,政治上被冷
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熱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的願望難
以實現形成巨大的反差。
9.(4分)
借代,如「煙塵」代指邊境戰事;與後文的「鼓角」相應,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
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中無人為國分憂,藉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10.(5分)
⑴而神明自得 ⑵願乞終養 ⑶征蓬出漢塞 ⑷枯松倒掛倚絕壁
⑸此時無聲勝有聲 ⑹羨長江之無窮 ⑺楚天千里清秋 ⑻衣冠簡朴古風存
三、(25分)
11.(5分)
技藝高超,講究信譽,為人朴實,心地善良,從容淡定。
12.(6分)
特點:採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萬物復甦、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作用:襯托羅永才漸趨溫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轉變,推動小說情節的發展。
13.(6分)
示例:⑴碑 理由:①「碑」是貫穿情節始終的線索;②「碑」「洗碑」暗示著羅永才的心理變化(由悲到喜的)過程。
⑵王石匠 理由:①小說主要人物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體現作者的創作意圖。
⑶轉變 理由:①羅永才的心理轉變是故事的主要內容;②以羅永才的心理轉變來表現小說的主旨。
14.(8分)
示例一:這篇小說從題材來看,敘說的是平常人的尋常事,但體現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
人文關懷。作者將目光投向普通人,顯示了對底層人物命運的關注;用暖筆、亮筆來寫人生的悲苦,看似沉重,實則蘊含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引導人們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艱難。
示例二:這是一篇意蘊豐富的小說。羅永才最終擺脫喪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響以及大自然的啟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堅忍,分別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擔當,他們的生活態度深深的感染了羅永才,而使得他發現春回大地的可愛,人間生活的溫暖。
示例三:這是一篇藝術上頗為精緻的小說。結構上,以碑貫穿全文,講述了羅永才四次前往山王莊的故事,同時,洗碑的故事有嵌在春夜的回憶中,首尾圓和,別致精巧。語言看似平時,實則富有表現力。
四、(24分)
15.(3分)D 16.(3分)C 17.(3分)C
18.(5分)
序號 修改
① 「在」調至「參加」前。
② 「反應」改為「意識」。
③ 「與」改為「向。」
⑤ 刪除「之際」。
⑦ 「多次」調至「主動放棄」前。
19.(5分)
①以人為本 ②生態和諧 ③空間舒適 ④生活節能
20.(5分)
示例:⑴啟迪我們的智慧,提升我們的境界。
⑵陶冶我們的情操,凈化我們的心靈。
五、(60分)
21.(60分)

⑻ 安徽省2010年語文高考題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安徽卷)
語 文
本試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第Ⅰ卷第1頁至第5頁,第Ⅱ卷第6頁至第8頁。全卷滿分150,考試時阿150分鍾。
考生注意事項:
答題前,務必在試題卷、答題卡規定的地方填寫自己的姓名、座位號,並認真核對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中姓名、座位號與本人姓名、座位號是否一致。務必在答題卡背面規定的地方填寫姓名和座位號後兩位。
答選擇題(第Ⅰ卷1~6題,第Ⅱ卷15~17題)時,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
答非選擇題(第Ⅰ卷7~14題,第Ⅱ卷18~21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書寫,要求字體工整、筆記清晰。作圖題可先用鉛筆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繪出,確認後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描清楚。必須在題號後所指示的答題區域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
考試結束,務必將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上交。

第I卷(閱讀題 共66分)
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題。
一切傳統都是過去的東西,但並非一切過去的東西都是傳統。可是,過去確系傳統的一個重要特徵,我們不能離開過去與現在的關系而談傳統。
傳統都有其「原本」,原本是傳統的始發言行。傳統的始發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動者、特定的受動者,還有其特定的叫作參照系的現實環境。在傳統的原本中,所有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進展,原本逐步地被認為是具有權威性的、天 經地義的、帶有信仰性質的東西而為群體所接受,成為凝聚群體的力量,這樣,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為傳統。這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傳統逐步形成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遠離原本的過程。這里所說的遠離,其具體內涵是指原初行動者、受動者和當時的參照系已消失而成為過去。這樣,傳統在形成過程中就取得了相對獨立於原本所處的參照系的自主性。
正是這種遠離或自主性,打破了原本的限制,擴大了原本的范圍,豐富了原本的含義,這里的關鍵在於解釋。在新的參照系之下對原本作新的解釋,這就是傳統形成過程之所以造成遠離 原本的原因。任何一個寫下來的作品,一旦公諸於世,它就是向廣大的人群說話,不僅是向同時代人說話,而且是向後來人說話,作為受話人的讀者不僅限於同時代人,而且有後來人。讀者可以對寫作的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應,這些回應都是根據讀者自己所處的參照系對原本所作的新解釋。可以說,傳統的原本在形成為傳統的過程中,不斷地參照變化了的環境,在後來的一 連串讀者面前展開一系列不斷更新的世界。寫作的原本是如此,行動的原本也是這樣。傳統的行動痕跡往往出乎原初行動者的始料之所及,自有後來 人的評說——解釋。
這樣看,解釋的過程本 身便是一個傳統不斷更新、不斷開放、不斷壯大的過程。傳統本來就具有兩面性,它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既因新的參照系與之相摩擦而不斷更新自己,又因其偏執性而抗拒摩擦,力圖使自身永恆化。可以說,傳統既是摩擦的結果,又是對摩擦的抗拒。那種把傳統一味看成凝固不變而無更新的觀點是錯誤的、不符合史實的。因此,在對待傳統的問題上,我們應當根據新的參照系,對舊傳統作出新的評價和解釋,這樣才能使傳統展開為有生命的東西。
(選自張世英《我看國學——傳統與現代》,有刪改)

1.從原文看,下列對「原本」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原本是傳統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動者、受動者、參照系的始發言行。
B.原本是原初威性的、天經地義的、帶有信仰性質的凝聚群體的東西。
C.原本是原初行動者、受動者和參照系已消失並成為過去的過程。
D.原本指有自主性的相對獨立於原初參照系、說話人、受話人的傳統。
2.下列各項,不屬於分析「傳統遠離原本」原因的一項是(3分)
A.在新的參照系之下對原本做新的解釋,這就勢必造成傳統不斷地遠離原本。
B.讀者對寫作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應,根據所處參照系對原本作出2.
C.因有後來人的評說解釋,傳統的行動痕跡往往出乎原初行動者始料之所及。
D.傳統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因新參照系的作用而具有更新與抗拒的兩面性。
3.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傳統原本中的原初行動者、受動者、參照系都是唯一的、不能代替的。
B.因時間推移和歷史進展,傳統遠離原本後就自然喪失了原本的特徵。
C.過去時傳統的一個重要特徵,但傳統內涵卻在新參照系下發生突變。
D.在對待傳統問題上,我們應當根據新的參照系作出新的評判和解釋。

二、(3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賀蘭祥字盛樂。其先與魏俱起,後有以良家子鎮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為鄉閭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長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喪合禮。長於舅氏,特為太祖所愛。雖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書傳。太祖初入關,祥與晉公護俱在晉陽,後乃遣使迎致辭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請,加威烈將軍。祥少有膽氣,志在立功。尋擢補都,恆在帳下。從平侯莫陳悅,又迎魏孝武。以前後功,封撫夷縣伯。仍從擊潼關,獲東魏將薛長孺。又攻回洛城,拔之。還,拜左右直長,進爵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荊州刺史,進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嘗行荊州事,雖未期月,頗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漢南流發襁負而至者,日有千數。遠近蠻夷,莫不款附。祥隨機撫納,鹹得其歡心。時盛夏亢陽,祥乃親巡境內,觀政得失。見有發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謂守令曰:「此豈仁者之為政耶!」於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歲,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發掘,至是遂息。
祥雖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陽,西通岷、蜀,物產所出,多諸珍異。時既與梁能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③欽其節儉,乃以竹屏風、絺綌④之屬及經史贈之。祥難違其意,取而會諸所司。太祖後聞之,並以賜祥。
十六年,拜大將軍。太祖以涇、渭溉灌之處,渠堰廢毀,乃命祥修造富平堰,開渠引水,東注於洛。功用畢,民獲其利。
周孝閔帝踐祚,進位柱國,遷大司馬。時晉公護執政、祥與護中表,少相親受,軍國之事,護皆與祥與參謀。
武成初,吐谷渾侵涼州,詔祥與宇文貴總兵討之。祥乃遣其軍司檄吐谷渾,遂與吐谷渾廣定王、鍾留王等戰,破之。因拔其洮陽、洪和二城,以其地為洮州。撫安西土,振旅而還。進封涼國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謚曰景。
(選自《周書.賀蘭祥傳》,有刪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為妻。②解褐:指脫去布衣擔任官職。③詧(cha):人名。④絺綌(chixi葛布的統稱。)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後有以良家子鎮武川者,遂家焉 家:定居
B. 遠近蠻夷,莫不款附 款:款待
C. 是歲,大有年 年:收成
D. 詔祥與宇文貴總兵討之 總:統領
5.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於賀蘭祥惠民業績的一組是(3分)
①隨機撫納,鹹得其歡心 ②親巡境內,觀政得失
③乃謂守令曰:「此豈仁者之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難違其意,取而付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開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6. 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賀蘭祥出身貴族,年少喪父,守孝符合禮儀;在舅舅家長大,很受太祖鍾愛,雖然在軍旅中,卻不斷多方聘請儒生教自己學習典籍。
B.賀蘭祥少時就有膽略勇氣,志在建立功業,從十七歲開始擔任官職,後來在對東魏和吐谷渾的戰斗中,都獲得勝利,官爵得到晉升。
C.賀蘭祥的母親是周太祖的姐姐,他雖然是太祖的近親,但是品性清正儉素;他的節儉作風也受到鄰國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的欽敬。
D.賀蘭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依賴,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閔帝即位之後,執掌朝政的晉公護對他也非常倚重,軍國大事都與他商議謀劃。
7. 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太祖初入關,祥與晉公護俱在晉陽,後乃遣使迎致之。
譯文: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譯文:
(3)時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
譯文: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歲 暮①

〔唐〕杜甫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②,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注〕①本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州(今四川廊中)。②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嶺臨近松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佔。
8. 詩人為什麼會發出「寂寞壯心驚」的感慨?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分)
答:
9. 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並作賞析。(4分)
答: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選做五小題)(5分)
(1)積善成德,______________,對心備焉。 (《荀子·勸學》)
(2)烏鳥私情,______________。 (李密《陳情表》)
(3)______________,歸雁入胡天。 (王維《使至塞上》)
(4)連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難》)
(5)別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6)哀吾生之須臾, 。 (蘇軾《赤壁賦》)
(7)______________,水隨天去秋無際。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8)簫鼓追隨春社近,______________。 (陸游《游山西村》)

三、(2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①羅永才被第一聲雞叫驚醒,外面的世界裡像是有了點擾動。春夜總是這樣,驚乍乍的,其實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羅永才還是下了床,開門出去看看,聽聽。
②就在去年這個時節,他去山王莊給亡妻洗碑①。那裡有個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藝很好。
③那時季候比現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氣里了,艷陽高照。路兩邊的一些大樹,都拔地而起,枝幹粗壯,有一種強悍奔放的氣勢,各各踞守一方。羅永才左右看著,一路往山村那裡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頭邊上,一個破院框子,里頭亂放著各種大小石料。羅永才兀自進了那個院子,見那正房的兩扇門緊鎖著,射門縫往裡頭瞅瞅,半星光亮都沒有。他白跑了一趟,卻也不覺著損失敗什麼。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陽更暖,鳥雀啾啾。老遠就聽見當當的,是不急不慢的確打石頭聲,腳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盤腿坐了一個人,五十來歲,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經看出來了,下方上圓。他洗的時候,左手是子,左手是錘,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熱,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錘一錘,如泣如訴。羅永才看得呆了,心裡只是有一種感覺;春陽日暖,萬象更新,雀鳥蘇醒、飛翔、游戲、鳴叫、盤繞,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時此刻能想些什麼,該想些什麼,各人都不一樣,各人也都是只按著自個的路子走的。惟這破院里的這一個麻煩臉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覺,木獃獃地坐在亘古的石頭旁邊,一錘一鏨。洗了幾十年,也還是不急不躁,不去趕那些過場,湊那些熱鬧,真叫人覺得不容易!
⑤羅永才呆望許久,才進了院子。那匠人手並不停,只抬起臉:「你找俺?」羅永才遞了一根煙過去,半蹲下,低著腔說:「想麻煩王師傅,給洗塊碑。」匠人道:「洗塊什麼樣的?」「要兩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麼時候能成?」「打今兒個算,要十日。」羅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隨手拾塊碎石壓住,打單褂兜里掏出個紙片遞給他。那紙片上什麼也沒有,只有一個紅指頭印子。羅永才寫下要刻的字遞過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頓念了一遍,然後折疊成一個小塊,裝進兜里,講:「十日後你來拉唄。」就不再理羅永才,低下頭,又一錘一錘,洗手下的那塊石碑去了。
⑥羅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個好天,響響晴。他一直往匠人家裡去,進了院子,果然又見那匠人在石料邊,坐成一團修行,木了樣的,只一錘一錘洗那石碑。匠人望見他進來,也不驚,也不乍,手裡也不停,只是講:「時候還沒到呢。」頓了一下,又講:「來找俺的,都是那樣個心緒。不如你就上山上轉轉,心裡就好受了。」羅永才低頭看碑,已經洗出個大概,清白厚實,幽深遠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煙,閑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⑦那山也正在春時里,半山的松樹,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閑石。春陽暖融融的,溫意無盡,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張力,生命的趣味濃厚,又鮮活不盡。羅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麼作想。再往前走時,山有些陡,樹影濃郁起來,就有了些寒意。這時從山上下來一個山民。他看見羅永才,就立住腳,和他講起話來。羅永才猜他只有五十來歲,他說已經七十七了,家裡只剩下老兩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麼,現時就靠他挑草換些油鹽錢。那擔草野有七八十斤,擔著得走幾架山頭,羅永才不免感嘆幾聲。老人又說自己身體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得撂荒了。他說話的時候,也不放下擔子,只把擔子在兩肩上換來換去。他和羅永才講了一氣,才分手下山。羅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氣上了山頂。山頂有片舊廟剩的牆框子,四面不見人。他默然站了一會兒,才起步再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覺到了春陽的暖意,身上也輕松多了。
⑧幾天以後,他叫了輛三輪車,進山馱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兩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墳前栽了。
⑨春夜裡的一點擾動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裡的雞叫過一陣子,又都不叫了。天氣很晴朗,空氣卻有涼意。羅永才再院子里站了一會兒,看看天上的星星,轉過身,慢慢回屋裡去了。
(原作者發表於《芒種》,作者許輝,有刪改。)
[注]①洗碑:刻碑。

11.根據小說第④至第⑥段的內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點。(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請對小說畫線處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作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請為這篇小說擬一個恰當的標題,並說明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人認為,這篇小說敘述了一個平常的尋常事;有人認為,這是一篇意蘊豐富的精緻作品。請結合文本,聯系自身閱讀小說的經驗和對傳統文化精神的認識,談談你的見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達題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句是(3分)
A.上海世博園安徽館,選取明清徽派建築的精典元素作為外牆裝飾,粉牆上山水意境之美令眾多遊客駐足流連。
B.黃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綠茶,沖泡時葉條在杯中松展,游移沉浮;品茗者觀其動態,盡享茶趣,吸飲一口,齒浹留香。
C.六載奉獻嘔心瀝血,兩任村官造福一方,沈浩把生命的根深深地扎在這片他摯愛的熱土上,從此再也沒有離開。
D.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統一部署,各部門全力以赴,千方百計展開救援工作。

1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3分)
A.今年春節期間,鎮里舉行了一場別無二致的茶話會,向返鄉過節的流動黨員通報了本鎮一年來經濟發展的喜人形勢。
B.在文化強省戰略指引下,我省動漫產業邁入高速發展的新階段,去年我省與沿海省份動漫原創產品的產值已經等量齊觀。
C.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組織者在賽事安排上獨出心裁,創造性地採取走進社區,現場體驗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動的特點。
D.發展低碳經濟首當其沖的是要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協商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2004年以來,我省生產總值連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合肥經濟圈、合蕪蚌實驗區、皖江城市帶的規劃建設就是內外力結合的重要舉措
也要藉助充足的優秀人才、一流的技術水平、先進的管理經驗等「外力」因素
經濟已處於加速崛起的重要階段
要解決這一問題
然而我省經濟發展中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
既要倚靠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區位優勢、較好的產業基礎等「內力」因素
A.③①④⑥②⑤ B.⑤①③④⑥② C.③⑤④⑥②① D.⑤④①⑥②③

18.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處語病,先寫出有語病的句子的序號,然後加以修改。(5分)
①在空軍航空兵某師飛行大隊長孟兄升參加一次集訓時,駕駛升空不到兩分鍾,突然發現飛機發動機轉速異常、溫度下降。②他迅速反應到發動機有重大問題。③在生死考驗的瞬間,他立即與指揮員報告。④收到指令,他果斷操縱飛機尋找場地,在確認飛機無法迫降後,才請示跳傘。⑤為了避開村莊,直到允許跳傘的最後時刻之際,他才跳傘。⑥傘剛打開,人就著地了。⑦孟兄升多次在短暫的48秒內主動放棄跳傘機會,有效避免了更大的損失。⑧48秒,生死關頭的素質,更見精神!

19.根據下面一段文字,在「設計理念」住宅特點「下的方框內填寫恰當的詞語。(每空不超過5個字)(5分)
設計理想住宅,應從科技服務於人類出發,以人類的健康幸福與文明發展為核心。按照上述理念進行設計住宅區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樹林、溪流、濕地形成有機整體,為人們提供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良好生態環境;採用高科技的毛細管冷暖傳遞系統調節室內空氣,為人們提供恆溫、恆濕、「恆氧」的舒適生活空間,採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凈化處理系統以實現水資源的多次使用,高效採集太陽能以滿足家庭用電需求,為人們提供最佳的節能生活方式。

20.某校開展「名著導讀·我喜愛的作品」活動,三位同學交流了各自的看法。請仿照甲同學的表述,將乙、丙同學的發言補寫完整。(5分)
甲同學說:我喜歡有豐富知識的作品,這樣的作品能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
乙同學說:我喜歡有深刻思想的作品,這樣的作品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學說:我喜歡有審美情趣的作品,這樣的作品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60分)
21.閱讀下面這首詩,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吳興雜詩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這首詩蘊含的哲理,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或聯想?請根據你的思考或聯想寫一篇文章,不少於800字。
【注意】① 立意自定,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③不得透漏個人相關信息。
④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參考答案(只供參考):1A 2C 3D 4B 5D 6D 15D 16C 17C

服務人類 舒適空間 節能

而神明自得 願乞終養 征蓬出漢塞 枯松倒掛倚絕壁

此時無聲勝有聲 羨長江之無窮 楚天千里清秋

衣冠簡朴古風存

⑼ 10年安徽高考語文作文寫資源綜合利用可離題啊

離題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安徽卷作文題。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由此哲理詩引發的思考和聯想寫一文,詩歌體除外。

作品名稱:吳興雜詩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阮元

作品體裁:七言詩

詩的頭兩句刻畫的是河流水系的分形特徵。「交流」、「斜」或多或少已透露出作者對水系不規則性、復雜性的觀察和感受,是對整形幾何觀的某種超越。第二句更是關於水系分形的典型刻畫,准確、生動而富有韻味。「散作」就是分散的意思,從環抱吳興城的四水沿河上溯,作者看到的是不斷分叉而形成的千溪萬流,整體上構成一幅分支式分形圖。水系的分形造就了居民點分布的分形。自然界的水系本來是由千溪萬澗逐步匯聚而成的,村落是人們擇水而居所形成的,都是一類分形結構。作者採用詩家慣常的人格化手法,彷彿是先有了居民點的分形分布,而後河流為了親近千村萬戶,便從吳興城外的四水開始,逐步分散為千溪萬澗,遍灑人間。水系是自然地理系統的分形,居民點分布是人文系統的分形,兩幅分形畫面不可分離地交織在一起,既展示了獨特的美學意韻,又體現了大地的厚德載物。地理分形造就了氣象的分形特徵,地理分形與氣象分形共同造就了生態環境的分形特性,導致動植物的多樣性、差異性、相關性和復雜性,形成植物生態系統的分形特性。詩作的後兩句表明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意會到這種生態分形,通過對農作物間種的形象描繪,反映了河流分形帶來的生態多樣性,進一步豐富了詩作對水系分形描繪的內涵。

這首詩通過寫江南水鄉的優美風光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按客觀規律辦事,「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不能形而上學地搞「一刀切」和絕對化。[

阮元(1764-1849年),清代政治家、文學家,字伯元,江蘇儀徵人。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中進士,第二年授翰林院編修,後升任少詹事,入值南書房。歷任山東學政、浙江學政、戶部左侍郎、浙江巡撫、江西巡撫、兩廣總督等職。在任期間,除吏治軍政之外,編書撰述不輟。在廣東期間,建議禁鴉片,對英商採用較嚴厲的政策。1826年(道光六年)任雲貴總督,隨即又晉升體仁閣大學士。1838年(道光十八年)返揚州定居,先後加太子太保、太傅。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去世,謚「文達」。

閱讀全文

與10年安徽高考語文試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