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什麼是集體備課教案

什麼是集體備課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08 07:49:07

㈠ 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ppt

備課的基本理念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備課遇到的新問題 集體備課的意義 集體備課的原則 如何進行集體備課 如何處理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的關系 青年教師個人備課的誤區及對策 備課,顧名思義就是教師為課堂教學作準備的過程。備課的內容應該是包羅萬象的:學情分析、目標制定、教具准備、資料查找、教材研究、教學方法探討、編寫教案、學案等等。備課的形式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有在備課筆記上的有形教案,也有融入教師心田的無形教案,即所謂的「腹案」。 備課是教師最起碼的教學活動議程,如果把課堂教學比做一座大廈的建築工程,那麼備課就相當於大廈基地的選定。提高備課實效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備課不是對原有教材的復述和教學的照搬,而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鑽研教材,分析重難點、教材結構、知識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師對教材知識的再學習過程,是尋求最佳教學方法,傳授知識的課堂藝術設計過程;是結合學習實際,對教材要點重新構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創作過程。教師的每一次認真備課都是知識的積累和業務水平再提高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好壞取決於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的高低,取決於個人潛能的調動和發揮 ( 特別是創新意識、改革意識 ) ,還取決於教師的敬業精神等思想素質。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的質量取決於備課的質量。假如沒有備課或者備不好課,課堂教學也就成了教師的隨意行動,其效果與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證。 新課程理念下我們要改變以往的備課方式,設計「彈性化」的課堂教學方案。 1.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或生活經驗預設情境引入新課,注重新舊知識銜接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備課時應慎重考慮教學環節的設計,設計環節的目的是什麼,所採取的教學策略是什麼,如何突破重點、難點和學生的認知障礙。 3.活動的設計適合多變的課堂。於是當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巡視,隨時掌握課堂上的各種情況並及時調控課堂。 4.讓學生學會反思。課後小結時應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評與互評的能力,反思通過這節課我學會了什麼、我是用什麼方法學會的,還有那些問題未掌握,要及時請教老師或同學,給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打分。從而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對每個同學的發現與反思都給予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影響備課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教師、教材和學生。我們傳統的觀點只注重備學生和備教材。而新課程不僅備學生和教材。對教師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以上三方面,談談教師在備課中遇到的新問題。 1.教師的理念不夠「新」或「吃」得不夠「透」。新課程的理念包括對教材、課堂、活動、課程目標、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等多方面的正確認識。教育的規律昭示:思想的變革是最艱難的變革。換言之,教師曾經接受的教育模式,不是一兩次新課程研修學習和短時間的參與新課程改革能徹底改變的。新課程的理念是新的,但由於我們的教師的理念是舊的,或是說是夾生的,那就直接制約和影響了我們的備課。到頭來,課程改革往往是停留在口頭上的多,實施的少;即便是實施,也是注重形式的多,重理性的少。 2.教師的知識不夠「用」。新課程在結構、內容、實施、評價等方面的一系列變革,需要教師在專業知識結構方面作出相應的調整。我們教師主要精力在學科知識的吸取上,較少注意拓寬自己的基礎知識,也不注意先進的教育理論知識學習。新課程對我們這種傳統的生存狀態帶來了沖擊。所以,在面臨新的教材內容時,我們感到了諸多困惑,一是感覺缺乏人文知識和科學知識的素養。教師通過怎樣的途徑、怎樣的方式、利用什麼時間,不斷的進行知識的更新和知識結構的改善,其實是我們在走上工作崗位前和備課前,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教師就無法真正的應對新課程改革。 3.教師的能力不夠「強」。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文化知識,最終都要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能力並體現在教學中。具體說來,新課堂要求教師應具備這樣的能力:創設豐富的課堂教學環境;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發起並維持課堂的多向活動;運用多種手段組織教學;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開發和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捕捉教學信息的能力等等。尤其是在備課前,教師的開發和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要求凸顯。過去教師的課程資源來源主要是教材和教參,知識結構就是教材先後編寫順序,對新課程的新教材來說,這一套已經是行不通了,因為內容已經大大增加,教師首先必須學會選擇,然後教會學生選擇。 4.教師的時間不夠「花」。新課程是學生發展的最大機遇;同時也是教師發展的重要機遇,但更是一種挑戰。教師要完成從思想到行為方式的變革,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學習的:從書上學、從網上學、與同事一起探討學、走出去學、引進來學等等。這都是備好課前題。實際上,我們的教師是沒有時間真正做到這些的,自然備課質量就受到影響。 特別是對於剛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因為對教材的知識體系還不熟悉,教學的環節還不熟練,所以經常把教師上課的每句話、教學過程每一環節所需時間,甚至哪裡需要停頓,哪裡是重音等等都爛熟於心,甚至寫在教案上。課堂上這樣的教師常常是「眼中無人」的,一節課幾乎就是自己「背課」的時間。 要解決這一問題,青年教師除了個人的努力外,還要積極融於集體備課的大環境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備課技巧和駕馭課堂的能力。特別應把握好課前、課中、課後三個環節,從而使備課過程成為一個完整的動態系統。 1.備好課前課 課前備課宜粗不宜細。預設的教案,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教學目標,確定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結構,選擇教學方法。 關於教學思路設計:教學思路,是教師對課堂教學所醞釀、所設計的教學流程,即這節課從什麼地方出發,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動筆之先所勾勒出的一個大致框架一樣。在新課標指導下的教學改革中,教學思路設計的研究更加表現出其重要性。 2.備好課中課 課中的備課實際是第二次備課。教學過程的動態性特點決定了教學本身是充滿著變數的,教學過程中的種種「想不到」是無法「設計」的。而這樣的「想不到」又常常是課堂教學中的閃光之處、亮點所在。教師如果一味地照「案」宣科,置那些「想不到」於不顧,那麼教學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魅力,課前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因此教師的調控非常重要。 3.備好課後課 課後備課要多樣反思,如何反思?如何撰寫教後錄?教師要了解反思的面與撰寫的切入點,明確撰寫的支持路徑,這樣才有的放矢,求得教後錄的高質量。 (1)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標理念,課堂教學規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 從教學內容方面進行反思:教材處理的合理性;導入、結課的激勵性;深層意義的規律有否揭示與發掘。 從教學過程方面進行反思:教學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媒體運用的適切性;反饋評價的准確性。 從課堂管理方面進行反思:班級成員涉及面的廣泛性;全班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學法指導的經常性;處理偶發事件的應變性。 從時間安排方面進行反思:時間分布的合理性;課內時間的可壓縮性。 從學生活動方面進行反思:學生活動的能動性;交往狀態的合理性;學生心智活動的發展性。 從目標達成方面進行反思:學生知識、技能的落實性;學生學會學習的水平性;教師課內教學監控的有效性。 (2)撰寫教後錄的切入點 成功點:主要是指課堂教學中的閃光點。如課堂上一個恰當的比喻,教學難點的順利突破,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又如一些難忘的教學藝術鏡頭:新穎精彩的導語,成功的臨場發揮,扭轉僵局的策略措施,媒體的合理使用等。 失敗點:主要是指課堂教學中的砸鍋點。如教學目標定位不準,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飽」之現象;教學引導的度把握不適,造成的「一問三不知」的僵局;教學方法選擇不當,造成的低效等。 遺漏點:主要是指課堂教學設計中遺漏的一些環節或知識點。如教學銜接必需的知識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內容等。 補救點:主要是指課堂教學中教師講解知識的謬誤之處和學生反饋的差錯處。如教師指導不到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有代表性的錯誤、特殊的錯例和普遍存在的問題等。 改進點:主要是指課堂教學中經過微調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點。如更合理的分配講與練的時間,更恰當的選擇例題,更完美的板書設計,更科學的媒體選用等。 (3)教後錄撰寫的支持路徑 教後錄撰寫的支持路徑一般有兩條,即教師自我反思路徑和外部支持路徑。自我反思的路徑主要有三條:一是縱向反思,就是同類型的課,後期與前期縱向性反思。二是橫向性反思,就是同一內容的課,與同行或專家的課橫向比較反思。三是「現實」與「教學設計理想」差異性反思。外部支持路徑主要也有三條:一是教研組支持思路,二是教學引領者支持思路,三是學生反饋支持思路 。 1. 有利於發揮集體的智慧,做到知識共享。 2.有利於准確把握教學重難點,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 3. 促進所有教師成長,特別是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4.減輕教師備課重復,提高教學教研水平。 5.有利於資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6.有利於培植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 1. 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同步教學,具體實施中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作業訓練、資料使用、檢測評估等必須統一。特別是教學進度和目標檢測,一旦失去了統一,就不能在集體討論中獲得正確的信息,及時矯正教學實踐。 2. 分配撰寫備課提綱的任務和提供備課提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課教師的提綱准備任務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一並分配,便於教師早作準備,收集資料,鑽研大綱和教材。備課提綱的討論一般要超前一周。 3 劃定備課任務應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保持其內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據教材的單元或章節來劃分比較合適,切忌人為地將教材割裂開來。 4.合作性原則 5.實效性原則 6.研究性原則 7.創新性原則 1.集體備課的內容 集體備課的內容可分為兩部分:一是總結上一周教學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處,存在哪些教學上的不足,哪些必須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彌補和強化。二是討論下周教學的內容,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的方式和方法。 2 1 2 3 ; 3. : —— —— —— —— —— —— ———— 4. : 「八點備課法」 (1)依據「全冊備課—單元備課—課時備課」的思路,准確備出單元、章節的重、難點以及解決重點的方法,突破難點的手段。 (2)深入研究教材,創新教學手段。 3 4 5 1 2 3 4 5 6 5.集體研討 在集體研討活動中,主備教師要提供給本組教師統一的教案,然後由主備教師(中心發言人)說課。說課要涵蓋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I.說教學內容: 包括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材處理。 II.說學生: ①分析學生知識能力水平,說學生在本章、本節、本課的知識積淀。學習本節課可能出現的知識障礙等困難及解決的對策。 ②分析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及根據其特點所採取的教學對策。 ③說教案的可適性。 III說教法: 說本課選擇何種教學方法及其教育理論依據。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要說出本節課所採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據的教學原理或原則。 ②要說出本節課所選擇的一組教學方法、手段,對它們的優化組合及其依據。無論以哪種教法為主,都是結合學校的設備條件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和學生實際而定的。要注意實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種教學方法,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提倡教學方法的百花齊放。 ③要說明教師的教法與學生應採用的學法之間的聯系。 ④要重點說如何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方法。 Ⅳ說學法 說本課擬教給學生什麼學習方法,培養哪些學習能力。具體要說清: ①針對本節教材特點及教學目標,學生宜採用怎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它,這種學法的特點怎樣?如何在課堂上操作? ②在本節課中,教師要做怎樣的學法指導?怎樣使學生在學會過程中達到會學?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融進學法指導? ③學法指導包括課前、課中、課後等。 Ⅵ說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是說課的重點部分,要求做到: ①說教學全程的總體結構設計,包括預習、教學、訓練、復習的安排。 ②說教學環節的安排,包括如何引入新課、如何進行新課學習、如何鞏固新課成效,以及如何過渡銜接。 ③說教學重點、難點的教法設計。 ④說板書的設計,包括板書的內容,在教學中的展開程序,板書與教學的關系。板書設計要有針對性、概括性、科學性、藝術性和實效性。 ⑤說作業設計:A、說每一個作業(練習)題設計的意圖和目的。B、說學生在「作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力爭在課堂教學中先期解決(預見性)。C、說不同層次的作業及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D、在下次集體備課或教研會上,說反饋後的鞏固訓練。 ⑥說教學反饋,要對教學過程作出動態性預測,考慮到可能發生的變化及其調整對策(預設與生成的處理)。 6. 在集體備課中,中心發言人說課,老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得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但教案千萬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則就沒有創新精神。 要做到: ⑴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都應當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集思廣益。 ⑵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學對象,自己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各人可依據本班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進行二次備課,使教案具有個性化特徵。 ⑶教案上要有圈點、修改、補充、拓展和教後反思等記錄。 7. 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教案是否可行還有待於考證,因此,有必要進行跟蹤聽課進行檢驗,以便得到總結、提高,備課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 8.課後交流、反思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反思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9.資料保存 保存資料,供以後研究和參考。 集體備課應注意的問題。 (一)集體備課時教師要樹立以下四個意識: 1.合作意識 2.整體意識 3.超前意識 4.反思意識 1. 2. 3. (三)集體備課要克服四種現象: .」 (四)集體備課要避免流於形式: (1)雖然定時定點,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東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費時間。 (2)雖然有集體備課活動記錄,但無實質性內容。如只是知識點的羅列,提綱挈領,過於粗略,純粹應付學校檢查。 (3)雖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夠深入,質量不高。如:一位教師主備、主講,其他老師不願意參與,個別老師留一手;一位教師備好後,不進行討論和研究,其他教師用,坐享其成…… (4)盡管研討比較充分,形成了一體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課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如何處理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的關系 集體備課不能替代個人備課,但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學習某備課人提供的教案(原案),自已再設計出符合個人特色的新教案來,以施教學,則教學效果會更好。因為只有把個性化的備課和集體備課融合起來,求大同取小異,從而上出既有特色、又有水平的好課來。 一方面,個人備課的過程是使自已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流程進行一次熟悉、吸收和消化的過程,別人的東西永遠是別人的,只有通過消化整理才能成為自已的。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受,當你拿別人的教案講課時,即使在你上課之前已經讀得很熟,但總覺得有一種無形的東西在牽引你,受人思維之阻,使你不時的要去翻閱教案,講課的連貫性也要要大打折扣,你的情感和價值觀就很難表現自如,效果自然會達不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在備課中,我認為先要認真研究教材,自已設計教案,仔細學習集體備課定奪教案,再樹立自己風格的教案,那樣課堂教學就是前後貫通,輕松自如,一氣呵成。 另一方面,通過個人備課可以更多的容入自已個性化的東西,體現教學的創新精神和人文精神。教學是極富激情和鮮明個性的行為,絕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人與人之間會產生的差異,教師更是如此,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所以,個性是不能替代,也不能復制的。課堂教學要表現為個性的地方很多,如:課中語言表達的藝術,導入課文,總結課文學習,板書的設計和學生對話,還有與學生心靈溝通等等,都是不可替代或復制的,那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體驗和總結才能體現出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同樣的東西相互交換就會變成雙份的東西,因為集體的力量是最大的。 其次,教學對象的不同,教學方法也會有所區別,通過個人與集體融合的備課加上獨特的風格,使教學可以達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學目的。如果你所教授的班級學生基礎比較差,就可以通過「一幫一」「小組合作」等深入學生的心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的組織過程中你可能沒有想到更多的問題,在集體討論時,你會發現有很多不足之處,經過研討,將課堂即將出現的問題一一解決,那麼課堂的內容會更加的豐富,效果會更加的明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集體備課是個人備課的升華板。 總之,無論是集體備課還是個人備課,它的目的是為了教好學生,因而一切應從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出發。使備課方式變成開放的、合作的、發散的、多樣的,從使學生在更好、更豐富、更精彩的課堂教學中獲取知識和能力。 一、備課不等於背課。 備課與背課的出發點和終結點不一。 選擇備課的教師並不急著動筆,而是先放飛思想,即使有時想得比較遠、比較雜、比較多也無妨。思考時,為了防止思維落入固定模式的窠臼,要盡力避免線性思考,取而代之的是塊面思維。在思考前,他們時時關注教材,關注學生實際情況離目標有多遠,將搭建一個怎樣的平台讓學生走近目標,如果學生這里出現問題,該以怎樣的方式來調整等教學變數。備課時的思考並不是教學環節的面面俱到,而是該密處不透風,能疏處可走馬。 。 背課者,省略的是研讀教材和學生,而直奔教學設計。他們想的更多的是快點以文字的方式定下方案,然後背熟教學環節。背課的後面有怎樣的思想?首先,渴望精品課堂。因為希望課堂能精緻一些,於是寄希望於課前計劃,每步都仔細雕琢,環節與環節間的銜接都考慮得很周密。走進課堂,畏手畏腳,一切按預定的軌跡,不敢越雷池半步。其次,期盼順暢課堂。很多教師都以課不出差錯,順利進行為目標。因此,背課是為了不給意外留機會。因為背課,課上得就失去了靈性。因為一切都是預設的,師生因失卻了新的興奮點而缺乏課堂智慧的挑戰。備課的結果可能課堂上整體環節不那麼順暢甚至有些粗糙,但磕磕絆絆的靈動才是學習之真風景。 再者,備課不僅僅是以物化的備課筆記來衡量自己備課是否完成,而是以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儲備(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 ) 坦然面對學生作為課是否備好的參考。背課只不過是為自己規定了一條上課行進圖。 【解決策略】 1. 弄清楚備課不是為了背課而是為了上課 教師在備課時既要想好大環節也要想好每一個細微的小環節,甚至到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的設計,這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課堂教學的現實又總是與教案有些差距,有時甚至會出現很大的差距都是有可能的事。因為課堂教學是由師生雙邊的活動構成的,教師備課時,只能對自己做到充分的把握而無論如何不能百分之百地估計到全體學生,因此,上課的過程絕不可能僵化死板地背著教案走。 2. 教師上課前有必要熟悉教案 教師上課前,再次熟悉自己寫就的教案,一是為了進一步了解上課的有關內容,以打有準備之仗;一是為了熟悉講課的思路與框架,避免無的放矢。但是,熟悉教案並不等於背誦教案。熟悉教案不必花很大氣力,只要把握住了講課中的幾個大環節,了解了講課中的主要內容與方法,既不必亦步亦趨,不敢「越」教案一步,又可以超然「案」外,靈活地組織教學。熟悉教案不可死記硬背,而要靈活記憶。靈活記憶的方法很多,有圖示記憶、線條式記憶、關鍵詞記憶、環節式記憶等等。在這些記憶法里,以環節式記憶為基礎,其他的幾種方法都建立在其基礎之上。 二、備課是否等於寫教案 由於學校領導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教師的備課檢查往往是檢查教案,在教學實踐中,備課也因此往往被曲解成寫教案,不少教師將備課等同於寫教案,認為寫教案就是備課的全部。教案寫得好,課才能上得好,教案寫得詳細,項目填得齊全,備課就充分,認真。更有甚者,有的教師通過研究教案來分析備課 ( 暫且不說教案是否可以全面體現備課過程、內容及思路 ) 。 【解決策略】 教師須要樹立正確的備課觀 對教師而言,教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寫教案不是可有可無的事,不論是簡案還是詳案,都能幫助教師對教學進行一定的把握。寫教案,基本要求有「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課型不同,對教案的內容、形式、詳略要求也應該有所不同。同時,要吸收備課經驗精華,跳出教師本位、教材本位、課堂本位、知識本位的習慣性認識怪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備課觀,備理論、備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積累和感悟,把課備進自己的心靈深處。 三、備課缺少自己獨特的風格 在平時的教案抽查中,我們見到的似乎都是拷貝、克隆的教案,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這些備課既沒有標新立異的鮮明特色,更沒有一絲一毫個性的張揚。只有在帶有極強功利性的教師備課評比中,才能見到為數不多滲透新理念,體現新設計,包含新思路的好教案。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是教師的思想還不夠解放,害怕標新立異的備課在檢查時通不過,還是目前尚未形成教師備課創新的獎勵機制,教師缺乏動力?教育是極富個性的事業,備課是教師個性智慧的結晶。由於教師在教學中每節課所處的具體情境和經歷的過程都是不相同的,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復的,豐富而具體的,因此備課也應該是百花齊放,各具風格,充滿創造性的。新課程弘揚人性,張揚個性,備課形式和風格的個性化、多樣化是新課程標准孕育下的必然走向。 【解決策略】 1. 教師應徹底改變過分依賴教學參考書的奴隸式備課方法,成為一個有自己見解的思考者 備課是一項充滿靈性、充滿創造性的工作,它既有一般可遵循的規律和原理,同時更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差異性。所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不斷強化自我意識,注意培養和提高自己鑽研教材、理解運用教材的能力。面對教材,不管是一篇新課文或者新一章節的知識,首先應仔細地反復研讀,認真地分析思考,不要急於翻看教學參考書,不顧一切地鑽到參考書的圈子裡。要以課程內容為對象,課程標准為指導,以學生實際情況為根據,在深鑽細研、反復思考的基礎上,找到三者的最佳結合點。自己有了成形的思路和成熟的東西,再去翻閱教學參考書,進行必要的補充豐富。正如魏書生所說,「一定要注意以我為主,以我的教學風格、教學個性、教學特長為主。用各家各派的理論來豐富和發展自己的教學特長,發展自己的教學風格與個性」。備課過程中,最珍貴的就是那些屬於自己的東西。 2. 要克服絕對相信教學參考書的盲目崇拜意識,成為一個具有批判精神的創造者 且不說當前有一部分教學參考書以贏利為目的,其內容陳舊,觀點錯誤,就是權威部門編寫的教學參考書也僅僅是一家之言,不可能成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准。新課程的實施,教師具有了新的角色定位,不僅是課程的執行者,而且是課程的開發者。什麼是開發?就是教師經過思考探索,以獨立備課為基礎,形成第一次備課的藍本,然後再與別的教師的教案中的優質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創造開辟出來的具有校本特色和個人風格的新東西,絕不是鸚鵡學舌似的盲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有向權威挑戰的膽識和才氣,運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教學參考書,創造性地進行備課,使自己的教學個性更加趨於成熟,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師的工作,除了辛苦還應該有愉悅感 正如教育家葉瀾先生所說:「教師若把人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傳遞,看作是教育的終極目標,那麼他的工作就會不斷地向他的智慧、人格、能力發出挑戰,成為推動他學習、思考、創造的不息動力,給他的生命增添發現、成功和歡樂,自己的生命才能在為事業奉獻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更新和發展」。有了這樣的教學愉悅感,你的課堂想讓他「不和諧」、「不高效」恐怕也是很難的。 學術上的底氣(知識水平) 指導上的靈氣(教學方法) 對待學生上的雅氣(師德品味) 生活上的大氣(個人修養)

㈡ 什麼是集體備課論述

就是對於學校里學科老師集體進行備課的看法與闡述。

備課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如下:

(一)基本內容

1、單元備課的基本內容包括單元名稱、單元教學目標、單元知識結構、重點、難點、學生情況分析、課時劃分等。

2、課時教案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教學目標(要體現新課程的要求,兼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及教具、教學過程(預習內容與指導、展示交流、點撥升華、作業反饋)和板書設計、反思與重建等。教學過程是課時教案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一堂課教學內容的詳細安排、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的安排、時間分配等。要特別注意預習環節的設計,特別注意上課伊始對上節內容的檢查,特別注意預留較充分的課內練習和作業訓練時間。

(二)基本要求

1、單元備課要重點突出單元教學目標、單元知識結構及其重、難點。

2、課時教案要完整詳實,注重實效。要體現新課程理念,要體現出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科學性和課堂教學改革的連續性。通過設計學生活動和教師活動,體現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根據學生身心特點把握好內容的深淺度,不要盲目過分拔高。課後要及時總結課堂教學中的成敗得失,寫好該課堂教學的「反思與重建」。

3、教案的形式可靈活多樣,突出實效性。堅持凡上課必有備課,要形成課時教案(包括新授課、習題課、復習課、講評課、實驗課等教案)。禁止抄襲他人教案,教案要有個性。

4、語文教師應有作文備課,教師要寫下水文。

5、學校成立年級學科備課組,每兩周至少集體備課一次。集體備課要求做到:「三定」,即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四統一」,即統一教學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作業內容,統一教學進度。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教師進行第二次富有創造性的個性化備課。

6、教研組長負責教師單元備課、課時教案、年級學科備課的日常檢查工作,實行年級學科組長周簽字認定製度。教導處期中期末要分別作出檢查反饋、量化檢查工作。

㈢ 幼兒園小班科學什麼尖尖集體備課教案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尖尖的物品,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2.知道尖尖的物體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又有一定的危險,生活中會避開尖尖物品。 3.願意接受成人的安全提示,盡量讓自己不受傷害。 活動准備: 1.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尋找生活中尖尖的物體,並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 2.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尖頭剪刀、大頭針、牙簽、竹簽、樹枝等每桌一份。 3.紅色即時貼貼小圓點若干。 4.圖片4幅:圖1:小兔用尖尖的筆尖在小鴨子身上畫畫;圖2:小猴在揮舞樹枝;圖3:小狗正確使用剪刀剪紙;圖4:小兔拿著筷子在專心地吃飯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看一看、再輕輕摸一摸桌上的物品,初步感知尖尖的物品。 提問:桌子都有什麼?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二、組織幼兒與同伴分享交流收集到得各種尖尖物體的照片,認識生活中常見、常用的尖尖的物體。 說一說這些尖尖的物體有很多,牙簽、大頭針、剪刀、竹簽、針、刀子、削好的鉛筆、樹枝等都屬於尖尖的物體。 三、引導幼兒觀看圖片,了解尖尖物體存在的危害。 1.提問:它們誰做的對?為什麼?怎樣才能不受尖尖物品的傷害? 2.小結:尖尖的東西戳在身上會很痛,使用不正確會戳傷我們的身體,導致流血;戳到眼睛上,會使眼睛失明。所以在使用尖尖物體時一定要小心,不要手持尖尖的東西和同伴追逐、打鬧;不能將尖尖的東西對著別人或自己;當看到別人拿著尖尖的東西時要盡量遠離,不要讓自己收到傷害。 四、玩游戲"找尖尖",讓幼兒找出教室里尖尖的物品。 1.出示即時貼,請幼兒找出教室內尖尖的物品並貼上標志。 2.請幼兒說出:"我找到的尖尖是……"提醒同伴注意安全。 五、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會有哪些危險?怎樣避開這些危險? 小結:除了尖尖的東西不能隨便亂動外,還不能亂動電源、電器和熱、燙的物體等。小朋友年齡小,生活中還有很多危險是我們想不到的,但只要小朋友記住爸爸、媽媽、老師給我們的安全提示並盡量照做,就會避開很多危險!

㈣ 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

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內容要點;?備課的基本理念;?新課程改革後教師備課遇到的新問題;?集體備課的意義;?集體備課的原則;?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如何處理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的關系;?青年教師個人備課的誤區及對策;一、備課的基本理念;備課,顧名思義就是教師為課堂教學作準備的過程;備課是教師最起碼的教學活動議程,如果把課堂教學比;二、新課程改革後教師備課遇到

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
內容要點
? 備課的基本理念
?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備課遇到的新問題
? 集體備課的意義
? 集體備課的原則
? 如何進行集體備課
? 如何處理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的關系
? 青年教師個人備課的誤區及對策
一、備課的基本理念
備課,顧名思義就是教師為課堂教學作準備的過程。備課的內容應該是包羅萬象的:學情分析、目標制定、教具准備、資料查找、教材研究、教學方法探討、編寫教案、學案等等。備課的形式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有在備課筆記上的有形教案,也有融入教師心田的無形教案,即所謂的「腹案」。
備課是教師最起碼的教學活動議程,如果把課堂教學比做一座大廈的建築工程,那麼備課就相當於大廈基地的選定。提高備課實效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備課不是對原有教材的復述和教學的照搬,而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鑽研教材,分析重難點、教材結構、知識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師對教材知識的再學習過程,是尋求最佳教學方法,傳授知識的課堂藝術設計過程;是結合學習實際,對教材要點重新構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創作過程。教師的每一次認真備課都是知識的積累和業務水平再提高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好壞取決於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的高低,取決於個人潛能的調動和發揮 ( 特別是創新意識、改革意識 ) ,還取決於教師的敬業精神等思想素質。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的質量取決於備課的質量。假如沒有備課或者備不好課,課堂教學也就成了教師的隨意行動,其效果與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證。
二、新課程改革後教師備課遇到的新問題
新課程理念下我們要改變以往的備課方式,設計「彈性化」的課堂教學方案。
1.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或生活經驗預設情境引入新課,注重新舊知識銜接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備課時應慎重考慮教學環節的設計,設計環節的目的是什麼,所採取的教學策略是什麼,如何突破重點、難點和學生的認知障礙。
3.活動的設計適合多變的課堂。於是當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巡視,隨時掌握課堂上的各種情況並及時調控課堂。
4.讓學生學會反思。課後小結時應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評與互評的能力,反思通過這節課我學會了什麼、我是用什麼方法學會的,還有那些問題未掌握,要及時請教老師或同學,給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打分。從而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對每個同學的發現與反思都給予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影響備課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教師、教材和學生。我們傳統的觀點只注重備學生和備教材。而新課程不僅備學生和教材。對教師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以上三方面,談談教師在備課中遇到的新問題。
1.教師的理念不夠「新」或「吃」得不夠「透」。新課程的理念包括對教材、課堂、活動、課程目標、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等多方面的正確認識。教育的規律昭示:思想的變革是最艱難的變革。換言之,教師曾經接受的教育模式,不是一兩次新課程研修學習和短時間的參與新課程改革能徹底改變的。新課程的理念是新的,但由於我們的教師的理念是舊的,或是說是夾生的,那就直接制約和影響了我們的備課。到頭來,課程改革往往是停留在口頭上的多,實施的少;即便是實施,也是注重形式的多,重理性的少。
2.教師的知識不夠「用」。新課程在結構、內容、實施、評價等方面的一系列變革,需要教師在專業知識結構方面作出相應的調整。我們教師主要精力在學科知識的吸取上,較少注意拓寬自己的基礎知識,也不注意先進的教育理論知識學習。新課程對我們這種傳統的生存狀態帶來了沖擊。所以,在面臨新的教材內容時,我們感到了諸多困惑,一是感覺缺乏人文知識和科學知識的素養。教師通過怎樣的途徑、怎樣的方式、利用什麼時間,不斷的進行知識的更新和知識結構的改善,其實是我們在走上工作崗位前和備課前,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教師就無法真正的應對新課程改革。
3.教師的能力不夠「強」。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文化知識,最終都要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能力並體現在教學中。具體說來,新課堂要求教師應具備這樣的能力:創設豐富的課堂教學環境;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發起並維持課堂的多向活動;運用多種手段組織教學;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開發和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捕捉教學信息的能力等等。尤其是在備課前,教師的開發和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要求凸顯。過去教師的課程資源來源主要是教材和教參,知識結構就是教材先後編寫順序,對新課程的新教材來說,這一套已經是行不通了,因為內容已經大大增加,教師首先必須學會選擇,然後教會學生選擇。
4.教師的時間不夠「花」。新課程是學生發展的最大機遇;同時也是教師發展的重要機遇,但更是一種挑戰。教師要完成從思想到行為方式的變革,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學習的:從書上學、從網上學、與同事一起探討學、走出去學、引進來學等等。這都是備好課前題。實際上,我們的教師是沒有時間真正做到這些的,自然備課質量就受到影響。
特別是對於剛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因為對教材的知識體系還不熟悉,教學的環節還不熟練,所以經常把教師上課的每句話、教學過程每一環節所需時間,甚至哪裡需要停頓,哪裡是重音等等都爛熟於心,甚至寫在教案上。課堂上這樣的教師常常是「眼中無人」的,一節課幾乎就是自己「背課」的時間。
要解決這一問題,青年教師除了個人的努力外,還要積極融於集體備課的大環境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備課技巧和駕馭課堂的能力。特別應把握好課前、課中、課後三個環節,從而使備課過程成為一個完整的動態系統。
1.備好課前課
課前備課宜粗不宜細。預設的教案,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教學目標,確定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結構,選擇教學方法。
關於教學思路設計:教學思路,是教師對課堂教學所醞釀、所設計的教學流程,即這節課從什麼地方出發,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動筆之先所勾勒出的一個大致框架一樣。在新課標指導下的教學改革中,教學思路設計的研究更加表現出其重要性。
2.備好課中課
課中的備課實際是第二次備課。教學過程的動態性特點決定了教學本身是充滿著變數的,教學過程中的種種「想不到」是無法「設計」的。而這樣的「想不到」又常常是課堂教學中的閃光之處、亮點所在。教師如果一味地照「案」宣科,置那些「想不到」於不顧,那麼教學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魅力,課前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因此教師的調控非常重要。
3.備好課後課
課後備課要多樣反思,如何反思?如何撰寫教後錄?教師要了解反思的面與撰寫的切入點,明確撰寫的支持路徑,這樣才有的放矢,求得教後錄的高質量。
(1)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標理念,課堂教學規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
從教學內容方面進行反思:教材處理的合理性;導入、結課的激勵性;深層意義的規律有否揭示與發掘。
從教學過程方面進行反思:教學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媒體運用的適切性;反饋評價的准確性。
從課堂管理方面進行反思:班級成員涉及面的廣泛性;全班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學法指導的經常性;處理偶發事件的應變性。
從時間安排方面進行反思:時間分布的合理性;課內時間的可壓縮性。
從學生活動方面進行反思:學生活動的能動性;交往狀態的合理性;學生心智活動的發展性。
從目標達成方面進行反思:學生知識、技能的落實性;學生學會學習的水平性;教師課內教學監控的有效性。

㈤ 集體備課包括哪些基本環節

一、定集體備課時間: 每周星期二下午,是學校分給我們物理組的教研活動時間,每個物理教師都沒有課。這是我們學校集體備課做得比較好的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和保障。 二、定集體備課地點: 教師辦公室。 三、定集體備課的內容: 第一個方面 重點研討本次備課,其基本流程為: 個人輪流主筆→組內教師修改、補充→主備人說課→集體討論修訂→領導審核簽字、印發→課後反思、交流 第一步、個人輪流主筆:備課組長提前一周布置備課任務,組內教師個人備課,主備人務必將個人備課初稿於下周星期一前列印出來,提前發給組內其他教師(我們學校要求所有教師務必全部使用電子教案)。 第二步、組內教師修改、補充:組內各教師在周二集體備課前結合主備人的教案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並在教案上標注,以便集體備課時,進行研討。 第三步、主備人說課:在周二集體備課時,所有主備人對自己的備課案進行說課式的說明,課件進行演示。 第四步、集體討論修訂:組內教師對觀點不一致的地方進行研討,包括課程標準的要求、重難點的把握是否准確?教學方法是否合理?自學指導的設計是否科學、是否能夠引導學生通過自學突破本節的重點和難點?設計怎樣的當堂檢測題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後可能存在的問題?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當堂訓練題的設計是否科學全面?課件製作是否合理,尚需怎樣改進等。最後達成一致,並用紅色筆在教案上進行標注。對於仍有困惑的地方及時向有關專家尋求幫助。 第五步、領導審核簽字、印發:主備人對集體備課後的教案和課件進行整理和完善。務必於星期三下午前將修改好的正式教案交備課組長和分管領導審閱簽字,然後交列印室復印,星期三下午分發至各任科教師手中 第六步、課後反思、交流:任課教師使用經過集體備課的統一教案上課後,要根據自己教學的實際情況,認真撰寫教後筆記與反思,分析成與敗,總結得與失,進一步完善教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二次備課,再由備課組長匯總、整理,最後上交學校教科室存檔,組建本學科的優秀教案庫、課件庫、試題庫,以備來年教師集體備課時借鑒,再進行新一輪的集體備課、研討、完善、使用、反饋、再完善。 集體備課的第二個方面 確定下次集體備課的內容、課時分配及主備教師安排。對於怎樣安排主備教師和備課內容,我們結合了我校物理教師的實際情況,具體的做法是:每個教師每周備兩堂課,最多的備三堂課,因為我們學校物理老師比較少,每個年級十個班。備課組長在分配備課內容時要根據老師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

㈥ 什麼是備課2,備課有什麼意義3,什麼是教案

1、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內選擇最合適的表達容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備課的內容有課程標准,教材,學生,教法,學法。
2、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對教師而言,備好課可以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針對性,有利於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3、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 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准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㈦ 如何做好集體備課

做好集體備課的方法:
首先,每位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明確把握所教學段在課標中的基本要求,熟悉教學內容,為參與集體備課做好准備。

其次,要計劃好集體備課的內容,重點放在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和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方法上,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第三,針對計劃,教師闡述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重點討論,這是能否落實課改理念的關鍵。必要時可以組織教師觀看本學科教師的常態錄像課,以使討論更加深入有效。
第四,做好集體備課筆記。因為集體備課是「團體的產物」,教師只有將「思想碰撞的結晶」帶回去,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中,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
當然,各校情況不同,面對的學生不同,教師水平不同,我們應更多地從實際情況出發,探討更為積極有效的集體備課形式。
一、集體備課備什麼?
備課是展現教師教學藝術的序幕。備課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對自己組織每一節課的教學活動的內容、時間和空間結構的規范和優化過程,這是一個循環往復、逐步發展提高的過程。過去,我們通常採用獨立備課形式,這種形式可以彰顯教師個人對文本(教材)的獨到見解,於是,課堂上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壯觀。但個人獨立備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過分追求獨到見解,而忽略了教學中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滲透與訓練。長此以往,學生的「應知應會」打了折扣。現在採用集體備課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醞釀、日趨完善的集體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人潛能,在二次備課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我們不能把集體備課代替教師個人備課,我們更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走進一個程序化的模式中。為此,我們共同探討有關集體備課的問題:集體備課到底備什麼?怎樣備?
1、備教學理念
理念是什麼?理念就是教學指導思想。先進的課程理念,都來自於成功的教學實踐。理念指導實踐,實踐孕育理念。數學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教材是我們首先要研究的基礎。只有將這些理念爛熟於心,我們在備課中才能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定位,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與時俱進。
2、備教材
教師在第一次集體備課時,一定要認真研究教材,對本學期的課程進行整體規劃,簡要寫出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並制定好單元教學計劃。對教材要有宏觀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更要從微觀著手,腳踏實地,力求實效。
3、備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學習,就必須充分的「備學生」。要具體分析學生實際,在哪些方面會存在問題,怎樣講更易於學生理解、領悟和應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從其感興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顯著。
4、 備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得當,教學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集體備課時必須根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同時,對學生要進行學法指導。
5、備教學重、難點
摸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是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就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而言,班與班之間參差不齊,學生與學生之間參差不齊。在開學這段時間的聽課中發現兩種不利現象:一是教師為完成教學設計中既定的內容,在學生已掌握知識要點的情況下,仍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該知識要點,學生真正需要教師講解、加強鞏固的地方因時間而耽誤,或一帶而過,或省略為自學。一是嚴格區分課時目標,集體備課時,應充分討論生情、班情,在此基礎上確立教學重、難點,合理劃分課時,使課堂教學密度均衡。
6、備學習方式
修訂後的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增加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相輔相成。這告訴我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應是唯一的課堂學習方式,它應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有機結合,互為補充。
一些教育專家在各種教學刊物上撰文,指出當前課改中出現的幾種誤區,其中一誤區為學習方式「自主變為自由」,教師在課堂上充當的是:1、學生學習的「召集人」:學生誇誇其談,教師無所事事。2、學生交流的「旁聽者」:學生漫無邊際,教師不置可否。3、學生活動的「捧場者」:學生言行出軌,教師大加贊賞。
集體備課時,我們應探討教材中哪些知識是可以讓學生自己學習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師講解的,教師應將到什麼位置。要預設學生會出現什麼問題,教師該採用什麼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千萬不能讓學生指責教師在課堂上「不作為」。
7、備作業設計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通過「學得」和「習得」而來的,無論課內課外應「學得」與「習得」並存。眾所周知,作業設計成為教師了解、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一把尺子,這把尺子在教師手中。教師應怎樣用好這把尺子,是我們集體備課要探討的。我個人認為,我們應探討兩個問題:
(1)作業的量。不論課堂作業,還是家庭作業,都應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的數量,保證學生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作業。可以因人而異,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設立必做題和選做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2)作業的質。這是教師備課討論的重點。作業的設計應既是對課堂學習的鞏固,也是對課堂學習的反饋。作業題型的設計既相對固定,也應有所變化。相對固定是針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尤其是對低年級學生來說,盡快地認識、熟悉、讀懂題目,是保證作業質量的基礎。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知識水平的補充,作業題型應有變化,以幫助學生學會審題,正確答題。作業內容的設計即考慮基礎性,也應兼顧發散性。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因此,作業內容的設計應把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鞏固與掌握放在首位。集體備課強調的是集體智慧與個人創意的結合,建立有效的集體備課的運行機制,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內容。
二、集體備課缺什麼?
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學校遇到了非共性問題。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受到各界關注,校本教研應運而生。集體備課作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被賦予了新的使命。這一使命就是藉助教師的群體智慧解決新課程理念科學合理地落實到課堂中的問題。
現在一些集體備課活動,還是不盡人意。為此作了如下工作:
1、訪談。(訪談對象中有校長、教研組長、教研員、教導主任。)
(1)你怎麼看集體備課?
教師a:教師要乾的事情太多。考試、班會、續教、職評剩下的時間寥寥無幾,集體備課就是應付差事。
教師b:我看集體備課是增加了老師負擔,浪費了寶貴時間。你想,原本老師看看書,在書上寫寫畫畫,就可以上課了。現在,還要寫詳細,還要修改,上課有幾個人照教案上課?
教師c:現在網路這么先進。教師有時間上網搜集一些資料,不就行了。集體備課有點多餘。……
(2)你參加的集體備課是怎樣進行的?
教師a:教師分頭寫教案,學校安排統一的時間大家聚在一起說教案,說完改,改好上傳,然後寫反思。
教師b:同軌教師,每周五下午第三節課集體備課,教師分頭來說下一周的教案,利用假期調整使用。
教師c:我們是幾所學校共同研討考點,制定共同的教學框架,然後分頭實施。
(3)集體備課對你的影響是什麼?
教師a:我剛參加工作兩年,集體備課讓我很快適應了教學崗位。以前我的教學成績和同軌教師比差異非常大,現在明顯縮小了差距。
教師b:以前我電腦不行,集體備課以後,寫好了教案,都是年輕教師幫忙列印,現在進步多了,年輕教師給學校帶來了活力。……
教師c:一般吧,沒什麼明顯的影響……
有的教師反映,新教材沒有舊教材好用,你們在集體備課上討論過類似的問題嗎?
教師一:沒有。討論有用嗎?新教材出了,好不好也得用,是不是?
教師二:我也這樣認為。集體備課討論它不更白耽誤工夫嗎?
教師三:兩套教材,一起看,把舊教材當參考。
2、思考:
(1)集體備課缺乏老師們的主動支持。當集體備課成了一項行政任務,當集體備課成了教師不參加不行的活動,集體備課也就沒了民主自由的味道。領導在上,我在下,怎敢不聽黨的話?教師帶著這樣的心態參加集體備課,其效果必然事倍功半。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被公認的先進理念,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大力倡導的教育理念。教研活動都要服從行政的需要,這一理念的落實之艱難可見一斑。在推進集體備課時,作為管理者有必要認真反省一下,我們倡導的集體備課教師是真心擁護嗎?我們怎樣做才能贏得教師們的支持?。
(2)教師為什麼不支持集體備課活動。教師一致的聲音是:集體備課增加了教師的負擔。集體備課缺乏實效。集體備課應當是促進教師成長的平台和教師展示自我的才華的舞台。如果我們能認真反思一下,我們進行的集體備課是否貼近教師的急切需要,集體備課研討的內容是否具有明確的針對性,集體備課要解決的問題是否是教師們在新課程實踐過程中遇到靠自身努力難以解決的真實問題;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基礎上果斷剔除那些本無研討必要卻要喋喋不休地進行研討的內容;如果通過我們對集體備課的改進實實在在的增加了備課的含金量,那麼我們何愁教師不支持和擁護?沒有實用性是教師不支持集體備課的原因之一。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條條大陸通羅馬。集體備課首先應當讓大家把自己對新課程的理解和困惑開誠布公的亮出來。急於統一意見,領導和專家拍板,讓教師產生了這樣的思維定勢,說也白說,白說不如不說。教師話語權被無形的剝奪是教師不支持集體備課的原因之二。
辯證地看,一些教師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習慣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新課程的事實,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當本著寬容的心態,給他們足夠的轉變時間。有些學校把集體備課強加給教師,既要改革,又要成績。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追求早動手,無視學校的實際條件。對集體備課認識思考還不成熟,就倉促上馬,導致集體備課難以深入,只剩一張皮。管理者在認識集體備課過程中的缺乏對集體備課本質的把握,就強行推行是教師不支持集體備課的原因之三。
(3)面對集體備課,我們應當做什麼?
集體備課應當有所創新。集體備課本不是新事物。它產生的背景是教師在知識結構和教學水平上存在明顯的差異。當初,靠優秀教師的引領在當時確實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但我們今天實行的集體備課背景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我們的教師隊伍絕大多數都受過正規的師范教育,教師具有較好的基礎。新課程對教師來說是新事物。新課程的推進可借鑒的經驗有限。這就需要在推行集體備課是必須有所創新。
集體備課的創新至少應當明確以下指向:如何使集體備課更好地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服務。通過教師的群體智慧找到課程改革從理論到實踐的平穩著陸的途徑。人們對集體備課的期望是藉助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科推進新課程過程中的個性化問題。因此,集體備課的基礎作用應當是破舊立新。即從備課階段最大限度的剔除不符合新課程要求的糟粕,從而保證新課程理念的正確落實。教師在參與集體備課過程中不斷糾正自己對新課程認識和實踐的偏差從而不斷完善自己,促進自己的成長。如何使集體備課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當集體備課不是為解決課堂教學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困惑時,就缺了在崗的必要。當我們還不能發現在課程改革落實過程中出現了那些依靠統一培訓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集體備課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目前很多集體備課活動,內容瑣碎、繁雜、求全責備,又是教師教案復雜化的傾向。教師帶著這樣的教案授課時教學個性受到了相應的限制;還有很多集體備課成了研究應試的平台,成了學校總結工作創新的裝飾品,這些集體備課的起點就偏離了集體備課的方向。結果,無疑是苦了老師,毀了學生。

㈧ 如何進行有效的集體備課

一、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課程標准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
二、有效的運作方式:
1、組織管理:
集體備課由教學處(或教科研室)實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公共科和規模較大、門類較多的專業教研組可分成若干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具體實施,教研組長指導並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
2、活動過程:
(1)活動准備--"二研"、"三定"
組長提前通知全組成員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教材、大綱,通知中明確集體活動的"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
(2)集中研討--"四備"
集中研討即組長在集體備課時間里召集本組教師提出備課要求,聽取中心發言人的發言,討論備課提綱。討論中心發言人提出備課提綱時,應包括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
(3)修改提綱--"五統一"
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五統一":統一教學思想,,統一"雙基"、"雙力"(智力、能力)和"雙育"的內容與要求,統一課時安排,統一達標題目,統一考核要求。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
(4)撰寫教案
各任課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各班的學情,撰寫教案。此時,在不離開"五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人特長。
(5)信息反饋
下一次集中時,把根據備課提綱實施時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提出來,供以後借鑒。
3、時間安排:學校可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每學期規定幾次,或每周一次。視各校各組教師組成情況而定。如果將每周集體備課的時間排進課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了。
三、三性原則
1、統一性原則。
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同步教學,具體實施中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作業訓練、資料使用、檢測評估等必須統一。特別是教學進度和目標檢測,一旦失去了統一,就不能在集體討論中獲得正確的信息,及時矯正教學實踐。
2、超前性原則
分配撰寫備課提綱的任務和提供備課提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課教師的提綱准備任務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一並分配,便於教師早做准備,收集資料,鑽研大綱和教材。備課提綱的討論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則
劃定備課任務應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保持其內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據教材的單元或章節來劃分比較合適,切忌人為地將教材割裂開來。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集體備課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