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備課應掌握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當前,世界各國對教科書進行文本分析,通常是從教科書的社會性和實踐性兩個方
面進行分析的。
錯 社會性和教育性
2、人們對教科書進行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比較法、內容分析法和觀察分析法。
錯 人們採用...比較法、內容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3、教科書的特色是教科書質量賴以生存的靈魂。
對
4、教師的教學生涯實際上是自我成長的過程。
對
5、事實上,相對教科書文本的內容來說,內容結構是其焦點和核心指標之一。
錯
6、教學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
錯
7、學習就是讀書。
錯
8、教科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最重要的媒介。
對
9、研究型學習將成為未來的主要學習模式,將極大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對
10、教學過程是一種對話。
對
11、學生進入教學中心需要建構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對
12、課程標准作為課程領域的基本准則與教學行為依據,可以提供諸多有助於備課的信
息。
對
13、教學方法的優化就是指教師教的方法的優化。
錯
14、評師課堂教學應關注的焦點是課堂上學生的狀態。
對
15、質疑就是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
錯
16、學的本質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是師生的交往和互動。
對
17、文本課程是理想課程的具體表現,課程標准就是其表現形式。
對
18、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
習方式,是新的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
對
19、經驗型課程的教科書通常是從公理、定義出發。
錯 經驗型課程的教科書通常是從具體的情景出發
20、一般地,影響課程內容容量的因素主要有:內容的難易程度、內容的教學價值和教
學對象的整體水平。
對
21、美國課程專家古德萊德認為,課程具有五個不同的層面:理想課程、文本課程、理
解課程、實施的課程和經驗課程。
對
22、一般地,教科書的呈現方式研究,可以具體體現在教科書內容呈現方式、概念呈現
方式、版面呈現方式和語言呈現方式等等諸多方面。
對
23、我國中小學教科書的組織結構一般採用螺旋式上升和曲線式編寫兩種基本方式。
錯 螺旋式上升和直線上升
24、在備課的具體工作中,備教材是核心環節。
錯 備學生
25、備學生的過程就是深入研究學生的過程。、
對
26、課程內容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錯 課程標准
27、備學生時必須堅持的幾個基本原則是主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和平等性原則。
錯 主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
28、備課就是要學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間搭建一個最近發展區。
對
29、課堂講授是檢查教學質量及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一種手段。
錯
30、一堂成功的教學一定要運用多媒體教學。
錯
31、研究學生主要是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認知的前提特徵和情感的前提特徵。
對
32、本次課改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
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
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
對
33、探究學習(發現學習)是相對於接受學習而言的。
對
34、備課是對教學資源的開發、整合與利用的過程。
對
35、針對相同的課題、同一個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構思、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設
計風格、不同的實施途徑,達到同樣的教學目標,叫再備課。
對
36、特級教師或專家的課堂教學是沒有遺憾的課堂教學,不需要作教學反思。
錯
37課堂實施的課程只有變成學生習得的課程,才能說是真正有效的課程。
對
38、理的課堂教學結構有助於學生思維的全面發展。
對
39、科學、合理的教案是有序、高效的教學活動實踐的基礎。
對
40、優秀的教案不需要考慮板書設計。
錯
41、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實際上是以教學者為中心。
錯、
42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
錯
43、選擇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備好課的前提。
錯
44、目前,學生的學習方法歸納起來主要就可以分為兩種:接受學習和探究發現式學
習。
錯
45、對同樣的學生,不同的教師必須採用同樣的教學方法。
錯
46、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
的。
對
47、啟發式與注入式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方法。
對
48、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對
49、自主學習就是自學,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排斥教師的介入和指導。
錯
50、在對待教學關繫上,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尊重、贊賞、幫助、引導、合作。
對
51、下面不屬於優秀教案在結構要素方面表現出來的特徵是:( )
D : 有對教學對象的分析
52、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實際上是以( )為中心。
B : 學習者 、
53、備學生的過程就是深入( )學生的過程。
C : 研究
54、在備課的具體工作中,備( )是核心環節。
學生
55、備學生時必須堅持的幾個基本原則是主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和( )原則。
平等性
56、我國古代《論語》中提出的「溫故而知新」教學要求,體現了( )教學原則。
鞏固性
57、備課就是要學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間搭建一個( )。
A : 最近發展區
58、是檢查教學質量及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一種手段。
A : 布置作業
59、以學習小組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通過小組內成員的分工協作去達成小組共同目
標,並以小組活動的整體效果為教學評價主要指標的教學策略是( )
合作學習
60、研究學生主要是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認知的前提特徵和( )。
B : 情感特徵
61、教學的任務之一是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教會學生
學習、
62、傳統教學手段可分為兩類:一是基本教學手段,即教師憑借其自身的身體器官就能
完成的,二是( )
直觀輔助教學手段
63、教師向學生敘述事實材料或描繪所講對象的講授方式稱為(
講述法
64、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通過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將獲得的外部信息進行內部重
組,以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智能結構等綜合素質的學習方式是( )
B : 自主性學習
65、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點,也是我們本次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
B :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66、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保證和核心要求是確立正確的(
學生觀
67、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包括
C : 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
68、校本教研的主體是
教師
69、在「對話-互動」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
都是主體
70\課程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歷史的( )選擇。
必然
71\以培養學生技能為目的,一般程序為:定向——示範——參與性練習——自主性練
習——遷移的教學模式為 ( )
B : 示範——模仿式
72多元智力理論是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之一,其提出者為( )
A : 加德納
73\首倡「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學者是
A : 斯騰豪斯
74\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是指
D :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75\良好的( ),是確保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基本保障。
A : 學習反饋與調控
76\當前,中小學備課一般是按照( )的步驟來進行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定量主備—定人主講—集體評議—完善共享—復備教案---課後反思
77\教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 )。
C : 學生
78\( )是教師在授課前准備的教學方案。
D : 教案
79\以( )的發展為本,是目前進行的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C : 學生
80\( )是造成學生成績有差距的分化點。
難點
81( )是上課的前提。
備課
82\教材的思想性主要指教學知識內容包含的( )觀點。
A : 辯證唯物主義
83\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 )。
C : 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8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 備課是指教師的自我裝備、自我成長和持續發展
85\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 )。
D :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86\體現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核心是( )。
D : 培養目標
87\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 )。
C : 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88\教育的特質是( )。
C : 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89\基礎教育及其培養目標的根本特性是( )。
A : 基礎性
90\各級各類學校或各個學段的教育目標是指( )。
B : 培養目標
91\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屬於( )
: 講授法
92\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 )
B :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93\( )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A : 課程標准
94\備課時,教師要按順序寫出( )三種教學計劃。
C : 學期計劃、單元計劃、課時計劃
95\美國課程專家古德萊德認為,課程具有五個不同的層面:( )、文本課程、理解
課程、實施的課程和經驗課程。
A : 理想課程
96\( )是教師教和學生學最重要的媒介。
B : 教科書
97\所謂在教學時要「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指教師要有( )
A : 針對性
98\當前,世界各國對教科書進行文本分析,通常是從教科書的社會性和( )兩個方
面進行分析的。
: 教育性
99\接受學習可以分為機械接受學習和( )。\
D : 有意義接受學習
100\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交流的( )
C : 多邊活動
㈡ 教師備課的基本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教師備課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鑽研教材
鑽研教材包括專研學科課程標准、教科書和閱讀相關參考書。首先,鑽研學科課程標準是指教師要清楚本學科的教學目的、教材體系、結構、基本內容和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其次,鑽研教科書是指教師要熟練掌握教科書的內容,包括教科書的編寫意圖、組織結構、認知結構、重點章節等;再次,教師應在鑽研教科書的基礎上廣泛閱讀有關參考書,精選材料來充實教學內容。
2、了解學生
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熟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其次,要了解班級情況,如班風等;再次,要了解每一個學生,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
3、設計教法
教師在鑽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要考慮用什麼方法使學生掌握這些知識以促進他們學科能力、學科素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品德等方面的發展,要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特點等來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
4、課時計劃
上每節課之前制訂。它對每一節課進行縝密的設計,是教師講課的依據,直接關繫到課的質量。它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項目:班級、學科、課題、教學目的、上課時間、課的類型、教學方法、課的進程和時間分配等。
5、單元計劃
在一個單元(或課題)的教學開始以前制訂。它的作用在於對一個單元的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安排。包括單元(或課題)名稱、教學目的、課時分配、課的類型、教學方法、電化教學手段和教具的利用等項目。
㈢ 備課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一、教學目標制定要准確 二、內容選擇要合理 三、作好教版學內容分析,突出重點,擊權破難點,抓住關鍵 四、要全面了解學生水平? 五、學法制定要恰當,切合學生實際 六、教學方法要精選,體現教學方式的轉變和課堂環境的改善 七、問題設計要精當? 八、教學細節要周密安排? 九、教具和課件准備要充分? 十、練習設計要精當? 總之,通過備課,我們要實現四個方面的轉化:? 首先,通過鑽研課程標准並對照教科書,准確把握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求和教學的側重點,從而轉化為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和課堂行為准則。 其次,通過鑽研教科書,把教科書中的內容轉化為教師自己的知識、經驗與案例。 再次,通過研究教學的三維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找到使教學內容適應學生接受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途徑,從而轉化為教師已明確在心的教學方法與教學途徑。? 最後,通過備課,把人的全面發展觀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之中,並通過課堂教學實施最終轉化為教學行為,物化為學生的經驗,讓學生理解和掌握。
㈣ 教師備課要求
備課的要求:
1、傳授知識的精準性。
凡需要向學生傳授的知識應該十分准確,不能似是而非,即使是最簡單的概念問題,也要准確把握,不能出現問題。有爭議、不能作出結論的問題,一般應予迴避,不能輕易搬上課堂。
2、明確課堂的目的性。
教師應對每堂課,每個章節要達到什麼目的,有什麼要求,都必須十分明確。這樣才能依據目的合理處理教材,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否則會東拉西扯,隨心所欲,使教學收不到應有的效果。
3、備課的主體是學生。
備課必須心目中有學生,時時想到學生,處處想到學生。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4、統籌全局,有計劃性。
就整冊教材而言,課時的分配,新舊知識的聯系,復習與檢測的安排,均應有計劃。就每課而言,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板書的設計,教具的使用,實驗的演示,都是統籌安排,有一個合理的「序」。
5、備課時提前預知每一種「可能」。
備課既是課堂教學的設計,當然有明顯的預見性,我們要求的是「准確」。在備好教材,備好學生的基礎上,要准確的預計到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出現的情況,設想好應變的措施,以因勢利導,化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預見性准確,教師上課時就能胸有成竹,應付自如,始終掌握主動權,不會出現忙亂無緒的情況。
(4)備課五大要素擴展閱讀
1、備教材。
是指教師對教材的深入鑽研。它是包括熟悉教學大綱,熟悉全冊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深刻理解每一篇章,每一課的內容,明確它在全冊的地位和前後的聯系等。教師要深刻准確地把握教材,必須查閱資料,認真鑽研,使教材由「薄」到「厚」。
如,對語文教材,既掌握各種體裁文章的區別和寫法,又通曉古今中外不同歷史時期文學發展概況。只有這樣,才有利於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更有效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也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前途等方面的教育,從而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備學生。
課堂教學師生的雙邊活動,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就不能取得任何效果,所以必須備學生,備學生要備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理解能力等。備好學生可以使教師的教學符合學生實際,避免盲目性,同時也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教學活動。
3、備教法。
備好教材與學生,只是具備了搞好課堂教學的可能性,要使可能變為現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還要備好教法。這是抵達彼岸的橋梁。教無定法,教師要遵循基本的教學原則,根據教材、學生、教師本身素質等特點選擇最優的教法。
4、寫教案。
教案是教師備課成果的升華和結晶。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具體依據。教案可詳可簡,可寫在教案專用紙或本上,也可以評注形式寫於教材上,視具體情況而定。
5、寫教後。
課堂教學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按教案進行,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實際往往會糾正、充實原教案。以寫教後的形式總結些寶貴的經驗教訓,可作下一次備課的借鑒,是教師提高備課水平的重要方法。
㈤ 一,在備課時,應當注意哪些關鍵因素
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要准確地把握模塊對各條「標准」的要求,把握教學的尺度和關注的重點、難點,做到詳略得當,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例如:物理課程標准對「運動的描述」的要求是:能用公式和圖象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體會數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即標准要求學生能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描述勻變速運動的規律,注意不要在此設置難題或偏題,用公式描述勻變速運動的主要目的在於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簡潔、抽象、准確等特點,感受數學方法的奇妙,認識數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同時,要求學生會用圖象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從而認識圖象法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作用,即與數學公式相比,圖象法顯得直觀、形象、生動,在解決物理問題中讓人一目瞭然。
(二)備教材、教參
1.熟悉教材要求。備課時要對三套不同的教材來回比較,從而選擇確定一種較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通覽所用的教科書,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同時,兼顧前後,了解與本學科有關的「已學教材」和「後續教材」的相應內容;最後,不僅掌握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而且熟知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從教書育人兩個方面把握教材內容。
2.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對章與章、節與節,都要弄清其本質聯系,找出其內在規律;然後,找出哪些是重點章節和各章節(單元)的重點、難點、弱點,進而根據每章節(單元)的教學目的,確定每節(次)課的教學要求;最後,帶著問題閱讀有關參考書、資料、文獻,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尋求問題的講解角度,同時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學性,考慮如何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潛在因素,使智力發展寓於知識傳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於樂,使學生處於要學、愛學、好學之中;挖掘教材的實踐性;考慮理論聯系實際,使能力培養寓於知識運用之中。
3.處理教材要求。按照教學目的,結合學生實際,恰當安排教學內容。70%左右要緊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縱橫滲透,綜合整合,作相關發揮。
教師要廣泛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開拓知識領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科學成就。教師知識豐富了,方能得心應手,講解自如。 在備教學參考資料時,要特別注意教材的「縫隙」,即潛伏在教材深處不易察覺的「隱蔽點」,要注意教材的縫隙是哪些,在哪裡;必須用心搜集、整理和運用資料,勤查工具書,多做資料卡,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建立一個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圈」;須用心研究和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志趣和思維方法,從中揣摩出學生可能出現的「意外發問」,做到知己知彼,方能「臨陣不亂」。
通過備內容,最終要做到:懂、透、化。所謂懂,就是對教材基本結構、基本思想、基本內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謂透,就是對教材了解得詳盡而深入,熟悉而精確,能理清縱橫關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所謂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這是備課的最高境界。
教師在備物理教材時,既要鑽研教材,更要超越教材,靈活運用,隨時關注生活,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並及時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只有把自己變成了教材的主人,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備學生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一切教學活動必須圍繞學生進行。因此必須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年齡特徵、個性差異、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品德意志、學習態度、思維方式;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對所學知識與技能,哪些學生已經掌握,已能運用,哪些學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學生雖已領會,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錯等等。
在備課時不妨認真思考以下問題:(1)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支撐新知識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還缺乏哪些知識和經驗?(2)學生有什麼物理學習的「需要」?這些需要與知識之間有何聯系?如何在教學中強化它們?(3)學生是否具備了新知識學習所必須掌握的技能?(4)學生有哪些物理興趣、愛好亟待激發,以形成良好的物理學習動機?(5)學生對哪些物理知識能夠自己學會?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哪些知識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6)學生具有了哪些情感、態度、價值觀?(7)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
了解學生的途徑除課下調查、個別談話,以及在勞動實習、課外活動中觀察外,更多的是通過課堂提問、黑板演練、動手操作、測驗考試、批改作業及分析試卷等多種渠道進行。有經驗的教師還能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動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
(四)備方法
備方法,實質是把教材個性、學生個性科學地組合並升華為一個大的個性化教學系統。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課末小結;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索,鼓勵創新;如何聯系實際,使用什麼儀器設備,採用哪些教學手段,進行什麼演示和示範;安排哪些練習和作業及語言的組織,板書的設計,例題的篩選,教具的使用等。
備方法要靈活多樣。根據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徵,教學方法必須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富於變化,努力尋求適宜的新穎方法。盡力做到「堂堂有異,課課有別」,常教常新。二是不僅要備教法,還要備學法,研究學生如何「學」,從「學」的角度來研究教,以使學生能夠「會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每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風格結合自己的特長「標新立異」、 「獨辟蹊徑」、「別開天地」,在備課、教學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
(五)備課程資源
物理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物理課程目標實現的所有因素與條件的總和。包括物理教材、教師、學生及其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家長以及學校、家庭和社區中所有有利於實現物理課程目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各種資源。課程資源是決定課程目標能否有效達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積極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是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
在各種課程資源中,學校提供的課程資源是首位的。充分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積極利用社區的課程資源,廣泛利用媒體資源。媒體資源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挖掘利用無形的課程資源與有形的課程資源不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信息存在於學生頭腦中,教師可以通過交談、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了解,從中尋找教學的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鼓勵學生相互交流,集思廣益。
在假期中把新學期的課完全備好,包括各次考試的題目,要有一個整體的備課框架。最好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 的教學策略進行備課教學。
為了演示磁能生電,並理解其實質就是能量的轉化,把條形磁鐵從線圈插入或拔出,電流表的指針發生擺動,說明了磁能生電,演示現象明顯。
在這節課的一次集體備課中,一位年輕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把電流表換成小燈泡,能不能發光?如果能發光的話不是更能說明磁生電了嗎?」其他老師都說:「肯定不亮!因為產生的感應電流很小,只有微安數量級,不足以使燈泡發光。」隨後,大家還是在辦公室內進行了驗證,燈泡果然不亮,用發光二極體代替燈泡後二極體也還是不亮。接著,一位老師偶然想到:「沒有現象的實驗」也是實驗,不妨讓學生探究一下為什麼燈泡不亮,燈泡不亮是否就說明迴路中沒有電流,能量是怎樣轉化的,這樣很自然地引入關於能量轉化的分析。這是這次集體各課的成果之一。
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流程:確立課題----組內討論----確定主講人(形成初案)----集體研討(形成共案)----個性化設計(形成個案)----教學實踐----課後反思----二次修整----考核評估。
一般來說,重難點的教學內容都必須經集體備課研究後進入教學實施過程。集體備課的時間及人員參與通過制度加以保證。集體備課的每一階段要有明確的研究主題。每一次集體備課必須有中心發言人。提倡教案多樣化。教案可以是紙介質文檔、電子文檔,也可以是筆記本模式、活頁模式等多種形式。允許擔任同課頭多年的教師一次編寫教案,經復備、修改後多次使用。
集體備課應成為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動形式,真正打通科研、教研與教育實踐之間的通道,讓科研與教師常態工作相聯系,成為一種具有實際教育價值的行為。集體備課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載體,通過這樣一個平台新老教師都能夠找到專業發展的興奮點。備課是長期實踐、學習、感悟的過程,絕不能一次備課重復使用。應該讓集體備課制度成為學校制度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陸游《示子遹》)備課作為為教學准備過程,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也是每一位教師的基本功。教師應該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識儲備,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思考。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備課越充分,講課越熟練,越生動自如,也就更能更好地駕馭課堂,與學生更好地交流,課堂的教學效率就越高。
㈥ 備課的幾要素
備課就是教師在課前所做的准備工作。它要求教師認真,仔細鑽研教材內容,全面了解學生實況,明確教學目標任務,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學生易於接受的教學方案。
一、備學生──全面了解學生,注重科學發展
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要收到師生雙贏的滿意效果,教師既要鑽研教材,又要充分了解學生。作到掌握學情,分類推進,使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科學發展,反之,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態度,接受能力或一無所知,或若暗若明,容易脫離學生實際,造成教學失敗。
備學生應做到四個了解:
1. 了解班級基本狀況。包括班級特徵、學生構成、智能結構、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對本學科的學習態度及代表性意見等。只有對班級了如指掌,才能通覽全局,科學施教。
2. 了解學生個性特徵。教師應對每位學生的姓名、年齡、視力、聽力、身體狀況、特長愛好、師生關系、居住地址、家教環境等個體自然狀況詳細了解,作為備課依據,以便區別對待,分類指導。
3. 了解學生學習基礎。一是班級整體基礎;二是個人學習基礎,還要了解班級中優中差生的所佔比例。在講授新課前,特別要了解學生對原有知識的預習准備是否充足;新課講授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障礙以及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是否濃厚等。
4. 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反應。教學工作是教學內容和具體方法的雙重體現。 教師採取何種方法實施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經常深入班級,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及時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方法。
二、備教材──深刻理解課標,吃透教材內容
備教材要掌握六個環節。一是掌握課程標准。只有理解課程標準的實質,才能與時俱進、居高臨下的鑽研教材、確定目標、探索創新、指導教學。二是掌握教材內容。教師只有研究教材體系,明確教學任務,弄清教材的基本結構、指導思想、知識技能、編寫意圖、內涵外延和深度廣度,才能最終明確教學目的與要求。三是掌握重點難點。教材內同類知識中分量較大,處於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內容就是教學重點;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消化、不易掌握或操作困難的內容、技巧就被確定為教學難點。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三、備資料──科學選擇資料,貴在靈活滲透
教材是教學資源的核心部分,教師必須深刻理解,吃透內容。但是,教師上課僅僅依據教材照本宣科,則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 ,興趣不濃,缺乏活力。而教學參考的恰當利用,配套資料的交錯滲透,生活經驗,社會實踐的觀察積累融會貫通,會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求知慾望。
初中教師備課應該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1. 博覽精選,厚積薄發。教師應是一個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愛好廣泛的復合型人才。他既應精通本學科的業務知識,還要掌握或略知教育學、心理學、天文、地理、文史、哲學、藝術及現代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使教師在選用資料和舉例時信手拈來靈活運用。
2. 消化吸收,貴在創新。對教輔資料既不能機械照搬,更不能喧賓奪主, 而應將其作為開拓思路的工具,依據教材內容靈活選擇,科學滲透。重在消化吸收,貴在用活創新。
3. 對引入教學資料中的觀點,事例必須嚴格考證,使之科學、實用、可信。 在內容上緊扣教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避免錯誤,避免空洞。
四、備教法──突出改革創新,注重教學流程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體現了教學方法的層次多樣性和形式靈活性。教師備教法既要熟練掌握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等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更要根據學科特點,實施自主參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分層發展的學習策略。要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模式,改革教法,探索和採用利於學生開拓創新、個性發展的教學手段。如情景教學法、快樂教學法、誘導教學法、感悟教學法、探索教學法等。既要學習優秀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創造的最新教法和模式,也要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教學方法。還要掌握、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要貫穿於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做到注重過程教學,發展學生潛能。
五、備學法──體現靈活多樣,立足因人而異
教師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愛學」、「樂學」。在學習中發展,在創新中學習。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方法為重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因此,教師在備課中還要備學生的學法,即備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應遵循以下原則:
1. 自主性原則──重在引導點悟,杜絕強制灌輸。
2. 靈活性原則──依據學生個性特徵、學習狀況,有的放矢靈活指導,且忌千人一面,死搬硬套。
3. 差異性原則──注重個性差異,區分對象,分類指導。
4. 發展性原則──突出學生發展,注重探索求知、提高能力,防止機械呆板,只顧目前,忽略過程。
六、備教具──靈活選用設備,優化教學整合
現實中存在和使用的教學工具經歷著三次變革。即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電化教學工具;電腦、網路技術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工具。教師要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備課中挖掘和發揮不同教學工具在教學中的協作互補作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優化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教學改革和學生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空間。
以上六大要素,環環相扣,緊密聯系。雖不盡如人意,但基本反映了當前教師備課結構的主要內容。我們只有用課程標準的精神更新教學觀念,指導備課流程,不斷靈活創新、改革教案結構,面對全體學生優化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發展。
㈦ 備課主要從哪三方面為上課做好准備
一、備課步驟:
1
、把握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2
、閱讀和深究教材;
3
、翻看相關材料,同時了解學生;
4
、確定教學目標,選定教學內容,研究教學方法;
5
、編寫課時教案。
二、要做到
「
八備
」
1
、備課標。教師必須按照新課程標准所規定的目標和提示的原則、方法,
達到課標所要求的水準,把課程標準的精神貫徹到每一次課中去。
2
、備教材。教師必須熟練掌握教材全部內容和組織結構,掌握三基(基本
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性(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三點(重點、
難點、疑點)。創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
3
、備教具。上課需要教具的,必須提前作好准備。需要在微機室、語音室、
多媒體教室上課的,要提前作好課前硬體准備。
4
、備學生。要從不同的學生水平出發,因材因人施教,既要面向全體又要
分層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學切合學生實際。
5
、備教法。要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靈活運用
「
自主、合作、探究
」
等各
種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6
、備板書。要深入分析教材,理清脈絡、抓住中心,用簡潔的文字或圖形,
把一節課的中心內容展現於黑板上,讓學生易於理解,便於記憶。
7
、備作業。備課時應設計並試做要布置給學生的課後作業,合理安排課後
作業的質和量。
8
、
備資源。
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生密切聯系,
本節課所涉及的現實生活資源
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
三、教案的構成要素:
1
、清楚而單一的課題;
2
、正確而具體的教學目標;
3
、准確而恰當的重點難點;
4
、規范而使用的板書設計;
5
、有效而多樣的教學方法;
6
、組織相宜的教學步驟;
7
、體會深刻的教學反思。
四、課堂結構的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知識點);
2
、教師教學的行為結構(教師活動);
3
、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行為結構(學生活動);
4
、教學時間的設計(時間設計);
5
、教學活動的各個步驟(教學環節)。
㈧ 備課包括哪些方面
一、備課步驟:
1、把握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2、閱讀和深究教材;
3、翻看相關材料,同時了解學生;
4、確定教學目標,選定教學內容,研究教學方法;
5、編寫課時教案。
二、要做到「八備」
1、備課標。教師必須按照新課程標准所規定的目標和提示的原則、方法,達到課標所要求的水準,把課程標準的精神貫徹到每一次課中去。
2、備教材。教師必須熟練掌握教材全部內容和組織結構,掌握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性(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三點(重點、難點、疑點)。創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
3、備教具。上課需要教具的,必須提前作好准備。需要在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上課的,要提前作好課前硬體准備。
4、備學生。要從不同的學生水平出發,因材因人施教,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分層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學切合學生實際。
5、備教法。要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靈活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各種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6、備板書。要深入分析教材,理清脈絡、抓住中心,用簡潔的文字或圖形,把一節課的中心內容展現於黑板上,讓學生易於理解,便於記憶。
7、備作業。備課時應設計並試做要布置給學生的課後作業,合理安排課後作業的質和量。
8、備資源。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生密切聯系,本節課所涉及的現實生活資源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
三、教案的構成要素:
1、清楚而單一的課題;
2、正確而具體的教學目標;
3、准確而恰當的重點難點;
4、規范而使用的板書設計;
5、有效而多樣的教學方法;
6、組織相宜的教學步驟;
7、體會深刻的教學反思。
四、課堂結構的教學設計:
1、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知識點);
2、教師教學的行為結構(教師活動);
3、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行為結構(學生活動);
4、教學時間的設計(時間設計);
5、教學活動的各個步驟(教學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