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化學課堂效率的反思
提高課堂效率反思
關注課堂有效性,提高課堂效率,既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教育教學的
實際需要。但是,目前我們的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反而很少關注這方面的研究與實踐。這樣,既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也耽誤了學生學習的最佳時效。
有專家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目前中小學教師的無效勞動大約佔50%。雖然這一調查結果不能反映全部的事實,或許還使人覺得有些誇張,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無效教學的現象在各學科中都普遍存在。那麼,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呢?筆者通過大量的聽課、評課以及自身的教學反思,以語文課堂為例,擬從教學策略選擇、課堂提問藝術、課堂時間管理、備課的高效性四方面陳述。 一、 選擇最佳教學策略 課堂存在的無效教學問題,很大原因首先在於教師對課堂教學策略選擇的問題,教師搞一言堂、滿堂灌的現象由來已久。據陸怡如《積極學習》所述,一項大規模的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不同的教學方式產生的教學效率是大不相同的,學生對所教內容記住的平均率為:
教學方式 記住率 教師講授 5%
學生閱讀 10% 視聽並用 20% 教師演示 30% 學生討論 50% 學生實踐 70% 學生教別人 95%
而現實中我們的教師採用的教學方式的比率卻差不多與之相反: 教學方式 採用率 教師講授 95% 學生閱讀 80%
視聽並用 70% 教師演示 65% 學生討論 45% 學生實踐 20% 學生教別人 5%
通過調查發現,53.5%的教師每節課講授時間為15-25分鍾,31.3%的教師講授25-35分鍾,14.1%的教師講授35-40分鍾,還有1%的教師講授超過40分鍾。事實證明,教師們現在使用得最多的教學方法竟然是效率最低的方法,這不得不引人深思。當然,課堂教學策略的選擇不能一概而論,而要結合教材與學生的實際,但視聽並用、教師演示、學生討論、實踐
等有效手段是不是可以優先考慮,有條件的可以充分利用條件,沒有條件的可以努力創造條件,充分尊重學習心理學的規律,讓教師事半功倍。 二、 改進課堂提問藝術
有的教師課堂提問太簡單,學生可以異口同聲地回答,這樣的問題還是少提為妙,既然無需思考,對學生也沒有多大的幫助。有的課堂提問,拋出的問題像一捆集束手榴彈,學生連問題問些什麼都記不住、理解不了,更遑論解決問題,於是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有的教師剛拋出一個問題,馬上讓學生回答,中間只隔了一二秒鍾,學生無暇思考就被點名回答,可見一點互動的誠意都沒有,效果之差,可想而知。有的提問,新課剛開始後未作任何鋪墊預熱就直奔主題,有的問題則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導致無人能答,教師只好自問自答,自說自話,不但浪費了教學時間,還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
實施新課程後,有的教師以為理念要更新,就要想新花樣,卻不尊重教材,有的問題問得太空洞,脫離文本,只把文本純粹作為「用件」、「道具」,浪費了文本資源。比如最近在江蘇宜興舉行的全國第二屆「聖陶杯」語文課堂教學大賽上,有位參賽選手執教《詩經∙靜女》,40分鍾一節課,課堂上卻用了15分鍾時間讓學生想像男女主人公約會的場景,游離文本,教學效果也不見得好。如果能將這些時間緊縮一些,擴展到《詩經》其他類似篇目的比較閱讀,效率可能更高、更佳。看到這些問題,避免這些問題,無疑對提高課堂有效性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三、 要重視對課堂教學時間的管理
一堂課40-45分鍾,宜分為三大段來分配。根據學習心理學「最近發展區」的理論,課堂的導入、學生求知慾的激發、教學氛圍的營造、引導學生對新學知識的大致了解,這些前期准備非常重要,這一階段時間大約10分鍾左右為佳。對文本的深入挖掘、由生到熟、由苦到甜為第二階段,在這階段中,可以設計各種符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特點的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與課堂氣氛,在熱烈而積極的求知氛圍中,讓學生掌握新知識,獲得新體驗,這是關鍵的階段,估計用時20-25分鍾左右為佳。第三階段為提高、升華、回味階段,如語文課,就要遁著文本——文學——文化的逐層深入的路徑,打開學生視野,得到美的熏陶,獲得認知的成長,估計用時10——15分鍾為佳。當然,每堂課根據類型不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特點不同,時間的分配也不盡相同。但是,教師在執教之前必須對45 分鍾時間的安排成竹在胸,對時間的管理,就是對課堂高效的直接把握。 四、 提高備課的效率
1、提高備課的實用性。備課是有效教學重要一環,但因為長期以來,學校對教師有教學常規檢查,而這種檢查,長年累月,陳陳相因,有的就演變為一種刻板的程序,有的特別看重教師備課的卷面工整、備課的篇幅等所謂可以量化的指標。在這種誤導之下,教師就為檢查而備課,為備課而備課,到最後,也不知為什麼而備課。辛苦書寫的教案成了擺設,導致備課、教學兩張皮,形式主義,浪費時間。而有效乃至高效的備課,重在實質,重在對文本本身的深入解讀與課堂可操作性的研究,要充分預想到整堂課的走向、寬度與深度,備課,無非是把這種設計記錄下來,以便上課時作為「圖紙」來實施教學而已。詳案固然不是應付檢查,那麼簡案更應充分體現實用性,哪怕只是一張卡片,上面也可以記錄板書、提問主要環節、時間分配的標注。以下是筆者在參加寧波市第十屆語文教壇新秀時上參賽課的簡案:
教學中,簡案另配以教學
PPT
,可將製作好的
PPT
用講義形式列印,放在一邊,以配合
觀察教學環節。這樣,教師在課堂上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教學流程,確保課堂教學管理的有效
性。
2
、博採眾長,為我所用。可以充分利用網路資源與其他備課資源,充分吸收別人備課的
長處,加以合理利用、補充,不是簡單的照搬照抄,要在執教者本人對教材的深入理解、體
會基礎上,結合本班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班級特點設計教學環節。有位教師在相關調查問卷時
說得很好,或許能給我們的高效備課帶來一些啟發:
「資源共享
+
結合本班學習實際
+
自我反思。第一次備課:由於一個年級所教學的知識內
容相同,因此,備課資料也可共享,如精品教案年級統一購買,網上教案資源共享。資料相
對集中後,用列印的形式呈現出來。第二次備課:在集體備課的前提下,課前教師要二次備
課,要詳細批註和修改、增補刪改,有些甚至可以結合本班情況合並課時或者另外選擇重備。
第三次備課:課後應有本課的反思,以及錯例分析,還要對課後學生作業情況進行分析,以
便及時調整教案和上課策略。」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教師,課堂應該是他的立足點,講台是不是站得住,站住了能不能
立起來,很關鍵的一點,要看他的教學是否有效、是否高效。新課改的實施,必然要求減負
增效,於是對教師提出了基本的也是必然的課堂有效性要求。在這樣的要求面前,我們每一
位一線教師都要有應對的決心和行之有效的策略。是為獻計,也是對我自己的要求
② 大集體備課下如何有效的進行教學反思
經驗+反思=成長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
如果不反思,你寫二十年教案,也成不了名師,只能是個教書匠。
關於課後反思的建議
課後反思是備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一堂課的備課只是教師的主觀預設,在實踐中的生成能夠為教師的以後備課提供寶貴的經驗,應該引起每位教師的重視。
課後反思不在多,貴在精。可以記錄這些內容:
(2)記下規律。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會有所感悟,應該及時地將這些感悟記下來,從中發現點滴的教學規律,並思考提煉出實用而有創新的課堂教學方法。
(3)記下精彩。在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之處應該在備課中有批註或勾畫。這些記號可以用固定的色彩做上醒目的標記,並在旁批上做上點評,這樣不但可以為下次備課提供捷徑,還可以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進行資源共享。
(4)記下敗筆。有成功,就有失敗。失敗並不可怕,但須及時發現並總結,避免下次重蹈覆撤。對課堂教學中的敗筆進行回顧、梳理,並探究剖析其根源,有利於教師自身快速成長、迅速成熟。
(5)記下靈感。在課堂教學中,隨著師生思維火花的碰撞,有時教師會從那裡得到靈感,甚至產生頓悟。這是一定要將這些智慧的火花記錄下來。
這些寶貴的資料會為教師自身的成長提供新的動力。
在進行以上記錄時,可以採取以下形式:
(1)勾畫圈點。直接在備課教案上進行圈點勾畫並進行批註,能夠起到醒目的提示作用。
(2)旁批。許多教師都習慣在備課本上留出一點空間作旁批,旁批能夠起到及時的修正、強調作用。
(3)課後集中的記錄。如果教學設計有大的調整或上課過程中有精彩的片段,可以及時地集中記下,
為以後的教學提供借鑒。如果上課後有需要及時補充的環節也可記下抽時間給學生查漏補缺。
寫課後反思追求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見奇;快快捷及時。青年教師要想快速成長,就一定要養成寫課後反思的好習慣,抓住教學中閃現出的智慧的火花。
高效的課堂必須先從備課這一關入手。寫一份優秀教案是教師教育思想、教學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青年教師朋友們,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是選擇了艱苦和平凡,看看,我們身邊的優秀的老教師們,兢兢業業地幹了一輩子,教了一輩子書,寫了成落成落的教案,現在還是認認真真、不知疲倦地寫每一天的教案。他們是青年教師學習的榜樣。
③ 《集體備課的困惑和思考》觀後感
[《集體備課的困惑和思考》觀後感]
今天,學校組織觀看了視頻《集體備課的困惑和思考講座》,這個講座是由來自武漢的一個優秀教研員李光傑主講的,聽了由他多年的經驗匯聚成的這堂精品課程後,我感覺受益匪淺,並對未來的集體備課有了一個的更深入的了解.
李老師既從一個教研員的眼光看問題,又從教師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深入淺出的對大家普遍困惑的集體備課中的問題進行著重的講解,他站在學校的角度考慮,仔細分析了當今的教育形式,以及融合了眾多教研員們在現實教學工作中的思考,推斷出當今教育需要集體備課,但是在政策下發後,與之前的傳統備課有很大的出入,很多農村地區的學校很難落實下去,每逢領導調研的時候,便會喊教師死記硬背下集體備課的內容,但其精髓並不能被教師理解,因此領導不重視這項策略,就使整個集體備課很難進行下去,相信這也是很多教師的困惑,
為了解決好這一問題,李老師在講座中著重指出,集體備課,要重在」對話」,倡導三次對話,做到」三讀,三視,三議」,並對六四制教學進行了重點分析,《集體備課的困惑和思考》觀後感。
我校也接到了上級所下達的集體備課的指令,並始終以行動研究的策略來推進此項工作,大膽地將規劃目標、階段性操作付諸於行動。領導們在具體的實施中,仔細考慮其科學性與合理性的問題,要求主備教師在每次活動前,須提前鑽研教材,搜集相關信息,設計教案,列印成文,在集中討論前兩天把教案發給組內每位教師;准備好主講內容,交到備課組長處,觀後感《《集體備課的困惑和思考》觀後感》。輔備教師須在活動前熟悉教材,考慮相應的教學設計,認真閱讀主備教師的教案,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在教案中作適當的調整,為組內集中交流作好充分准備,此項策略讓我也受到了很大的裨益。
我認為,在目前的形勢下,不僅要做好集體備課,還要認真書寫集體備課的教後反思。我對自己每節課的教後情況進行反思,寫出教案中可行的地方,課堂教學中成功及失敗之處,為下一輪備課活動作必要的准備,這樣就會對自己能力的提升大有幫助。同時,我積極調整教案中不適合學生實際、學生需求的環節,重新設計可行性教案,學生反響也比較好。
最後,我個人認為,為了不斷地促進教師的提高,除了可以把教師參與集體備課活動情況融入到教師工作評價中,還可以在集體備課階段性結束後進行教師年終考核,由此來激勵教師們更加努力的做好集體備課的細節,我們還可以在這學校中評出最佳備課組、先進備課個人等,相信在這種大形勢下,學校一定可以將教育事業辦的紅紅火火。
〔《集體備課的困惑和思考》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④ 如何提高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學習心得
(一)個人初步備課
在每次集體備課之前,個人都要熟悉教材內容,把握知識結構,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學生的認知經驗和水平,簡要組織發言提綱,以便在集體備課時做到心中有數。
(二)集體研討備課
1、備全冊。
學期之初要制訂學期教學計劃。每學期開學前,以年級組為單位,集體學習課程標准,通讀全冊教材、明確指導思想,分析學生現狀,把握知識系統和結構,明確教學目的要求、分析教學重點難點,通盤考慮解決重點難點的策略,安排學期教學進度。
2、備單元。
根據集體備課情況擬定單元教學計劃,掌握單元教學目標,分析教材的主要內容、重點難點,設計教學方法等。在單元測試後,還應該對測試情況作簡要分析,同時制定補教補學措施,必要時同年級教研組可統一制定測試題進行補教補學。
每單元集體備課一次,每次有確定的中心發言人。計劃的擬定一般提前兩周進行。
同時注意:(1)單元備課必須在個人初備的基礎上進行;(2)根據單元的側重點,突出單元備課的創新性、開放性,切忌一人講,大家聽,搞形式、走過場;(3)不要把集體備課演變成教案審訂,搞成「一人備課、集體定稿、分頭使用」,使教學成為「千課一面」的機械表演。
3、備重點課時
為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帶動弱校弱師的教學上水平,對每單元的重點課時非常有必要進行集體備課。在集體研討時,主講人要理清教學的環節和步驟,並就每一環節設計的理念或依據、達到什麼目的講清楚,在集體中進行討論,最後確定出最佳方案,形成教案。有條件的單位在單元備課時可組織教師執教先導課,教研組內集體聽評,進而改進教案,供其他教師參照。
語文、數學每周保證至少2課時、英語每周至少1課時的集體備課時間。其它學科的集體備課由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不作統一要求。同時各學科還應隨時隨地進行教學問題的研討與交流。
(三)個人二次備課
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要深入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程序,確定教學結構和教具使用,科學設計作業,並要充分考慮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何應變處理等等。
1、確立「以學定教」的思想。
(1)備課時教師心中要有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握教學最佳時間合理安排教學密度。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從學生的基礎出發。
(2)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和他人經驗。一是要先「鑽」後「參」、不能以「參」代「鑽」;二是對他人經驗(或優秀教案)應採取聯系實際,分析研究,消化吸收的態度,不可照搬照抄。
(3)對自己過去的同課教案,可以作為參考,十分滿意的教案可以結合本班實際及教改要求,按照「教老課,有新意」及講求實效的原則,舊案新備。
(4)要超前一周備課。不能臨教臨備,更不能教後再補。上課時,要進一步熟悉教案並作教前修改,准備好教學用具。
(5)連續任某學科不足3年的教師要寫精案,3年以上的教師每學期至少寫20課時的精案,50歲以上的兼課教師可以寫簡案。包班教師語、數可重點備某—學科,另一科可備簡案。繼續允許在保證實效性的前提下,進行備課改革。
(6)對於責任心強、業務精湛、成績突出、課堂教學優秀的教干、教師的備課實行免檢制度,教師自願申報,各單位根據自己的情況按5%—10%的比例,將免檢教師的登記表送縣教研室審批備案。對免檢教師採用推門聽課等形式實行動態管理。各單位要充分發揮這些骨乾的作用,讓他們經常上示範課、公開課,做集體備課的中心發言人等。
2、備課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教學目標明確,滲透落實三維目標,體現創新性與發展性;
(2)准確把握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點;
(3)教學方法要講究技巧,體現巧、活、新;
(4)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估計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狀態等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好教學活動,思路要清晰,要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有利於學生有效地學習知識,有利於啟迪和開闊學生思維、發展潛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5)板書設計要簡明扼要,形式靈活,有針對性。
(6)教學札記(反思)要結合教學實際,記錄自己的教學得失、教學感悟,對教學設計有重建、有改進。
⑤ 要不要在新的集體備課前進行前一次的反思
備課是教師教學中的基礎環節,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在教師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是被教學實踐所證明的行之有效的備課形式。特別是隨著新教材的使用,集體備課這一研討形式被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教師所認可並踐行。
為提高教師的備課水平,促進其專業成長,改進教育教學質量,幼兒園老師通常在中午或傍晚時段,聚集教研組成員,進行集體備課活動,有效梳理問題,突破教育教學難點,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
研討回放
大班的教師圍坐在一張桌子周圍,翻著教參,看著筆記。一會兒,主持人開始發話,開始進入研討的第一個環節:反思上周主題「我的文具盒」。讓教師結合本周教學實踐與上周研討進行交流、碰撞。教師自由發言,有的說:孩子很難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怎麼辦?有的說:孩子不自信,如何引導?也有的說:「花兒朵朵開」削鉛筆,很難或很少形成花狀……針對這些問題,主持人說:你們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老師們議論紛紛,爭相發言,他們都談到了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加強教師正確的引導,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收集等方面的策略。
接著,進入第二個研討環節:研討下周主題「有趣的文字」。主持人說:大家看了這一單元主題教學內容,覺得哪些內容是比較難以把握的?其中一位教師說:「拓印漢字有點難上。」「主要表現在哪裡?」主持人問。這位教師說:「拓出來的字是反的,孩子不認識。」說完,眾研討者異口同聲:「是呀!」接著,你一言我一句地議論開了,主持人說:「這個不是我們研討的重點,在拓印漢字中,其目標主要是讓孩子體會拓印的樂趣。」另外一位教師接著說:「我覺得藝術活動『採茶』的動作比較難編排」,說完,便站起來,將自己創編的一組動作,較僵硬地做給大家看,邊做邊講解。之後,又有不少教師分別指出「規律排序」「漢字結構」「名字大變身」「詞語接龍」等教學內容都比較難上,幾乎整個主題單元教學內容都搬到了研討平台上。這些問題,都在研討中被面面俱到地涉及,但均如蜻蜒點水,草草落幕。
下面,進入第三個研討環節:主題實施措施、策略的研討。經過大家的激烈討論,主持人歸納、總結了三點:一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萌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二是結合日常活動,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三是主題活動與早期閱讀結合。
第四個研討環節的內容是教具學具的准備。這個更多的是主持人羅列式地分類總結了一下:我們需要的教學具有些是現成的,有些是可以通過收集的,有些是需要我們動手製作的……之後,進行了分工。
最後,進入第五個研討環節:對該主題內容的教學有什麼好的建議?一教師說:應凸顯趣味性,另一教師說:應避免「小學化」……主持人作了簡單的小結後結束了研討。
評價與反思
(一)評價
本次集體備課研討中,無論是主持人還是參研者,她們准備充分,態度端正。整個研討框架清晰,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訴說困惑、提出問題、闡釋設想,在各抒己見、共同分析討論的基礎上,努力解決在研討平面上出現的問題。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該集體備課研討中確實存在一些不良現象:幾位教師圍坐在一張桌子周圍,議論紛紛,泛泛而談,仔細一聽,大部分對話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孩子學情等無關,與此同時,作為主持人又不能巧妙地將其引到主題上。研討中,教師所提的問題多而雜,有些無需展開討論,有些根本得不到實質性的解決:主持人的總結、歸納,參研者對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更多是人雲亦雲式,並且只停留在「面」上,缺少對問題實質的剖析及操作性、創造性的解決策略。集體備課後,教師往往吸納集體生成的智慧,簡單地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修正,很少或幾乎沒有進行再設計、再創造……這些情況疊加在一起,暴露了主持人和參研者不少缺點:主持人缺少聚焦和質疑的能力;參研者缺少捕捉信息的能力、反思凝練的實力,碰撞觀點缺少針對性。由此,反映出主持人研討之前,沒有進行該主題教學「難點、困惑」的前期普查,研討者個人初備質量不高,這促使集體備課缺少研討的「深度」,流於形式,成了「走過場」,難以產生實質性的效果。
(二)分析
首先,集體備課研討中,研討者、主持人的態度是值得認可的,但她們那種執著態度背後所能達到的「深度」,是讓人質疑的。因為沒有「深度」,也就缺乏「實效」。研討中,主持人讓老師們談談該主題教學中難以把握的內容。老師們侃侃而談,分別遞交了不同內容的疑點、困惑,幾乎全盤托出。在有限的研討時間里,要解決那麼多問題,顯然只能蜻蜒點水。況且,每位教師的問題基本上不相同,進入該教師的問題,需要時間與思維的運轉,有些還在思考那個問題,卻被主持人牽到了下一個問題當中,那麼她剛才的思考顯然難以奏效。
其次,主持人聚焦問題的深度、質疑的寬度,也值得深思。當教師提出「拓印漢字」教學內容比較難上,因為拓出來的字是反的,與此同時,其餘教師也七嘴八舌地朝該點靠近的那一刻,主持人只是簡單地說「那不是研討的重點……」這一聽似乎也有道理,但細細想來,孩子對拓印出的認識的字感興趣,還是對拓出來的不認識的字感興趣呢?憑教學實踐經驗,我覺得,孩子對拓印出的認識的字更感興趣。從這一點出發,主持人應該質疑的是:你准備讓孩子去拓印哪些字,對此,教師就會去思考,應該選一些孩子認識的字,如:上、下、口、好等,或是孩子名字中出現頻率較多的那些字。對這些認識的字,拓出後即使是反的,孩子也能主動認出,倍感欣喜。
(三)原因與策略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集體備課活動要求、規范不明確,參研者、主持人不知道如何有效實施集體備課研討活動,導致即使具備了積極的態度,也缺乏有效收獲。為此,我們應該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備課要求、備課規范,讓參研者、主持人參研有所依,參研前能根據要求,早定位、早准備,切實提升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作為一名備課組長,在制定集體備課計劃前,應先通覽教材,領會教材意圖,分析透徹整個教材的知識結構和邏輯體系,弄清本年段組各主題分別要完成哪些教學任務以及重點、難點,分清主次,合理制定集體備課計劃。可以嘗試「四步走」:
第一步,自主備課
1.在集體備課之前,每位教師都要圍繞研討內容進行個人自備。
2.做到「四備」:備課標、備教材、備孩子(包括主題牆的布置,區域角的設置)、備教法。
3.做到「四明確」:明確孩子的原有知識經驗,明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明確課堂教學的可能生成點。
4.初備的基礎上,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並思考該問題解決的理由(問題存在,有哪些不良影響;解決了,又會有哪些提升)。
第二步,小組議案
備課組根據自主備案,在指定時間進行議案。「小組議案」時,主要對教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重難點、幼兒操作、班級學情等環節進行逐一推敲。這個環節主要的做法是「三問」:為什麼學,學什麼,怎麼學。
第三步。集體定案
為了保證「集體定案」的效率,可以設立「主講人制度」。由組長選定教學水平較高的老師作為主講人,由主講人結合「小組議案」所設定的目標、教學重難點等方面,匯報其「自主備案」,其他成員可以提出有關的問題,進行整體研討。這個階段的研討和「小組議案」不同,僅限於個別有爭議問題的商定,主要評價教案質量和孩子在教學流程中預設與生成的異常表現。
第四步,個性補案
集體確定的教案有權威性,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是,它的缺點就是共性太強,缺乏個性,對此,還需要有個性化的補案。即教師根據集體備課交流中的收獲,根據班級學情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對事先已經設計的教案獨立進行適當修訂完善。這時的教案更具適切性。
⑥ 如何進行化學集體備課
首先確定課題,然後自己對這一節的設計有什麼想法,比如說引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講解時的重點與難點的確立與突破,要有一個思路,在集體備課時,各抒已見,取長補短,最後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