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高二成才之路語文答案

高二成才之路語文答案

發布時間:2021-03-05 21:21:58

⑴ 語文成才之路答案

積累

⑵ 求高一語文成才之路答案

2014高中月考題庫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來羞辱公孫弘,以觀察他的反應。公孫弘拜見了秦昭王,昭王說:

孟嘗君的薛地有多大
呀?

公孫弘說:

百里。

昭王笑著說:

我的國家,土地縱橫幾千里,還不敢憑此與人
作對。
如今孟嘗君的土地方圓不過百里,
就要憑這與我作對,
能行嗎?

公孫弘回答說:


嘗君喜好士人,
您不喜好士人。

昭王說:

孟嘗君怎樣喜好士人呢?

公孫弘回答說:


持做人的准則,不向天子稱臣,不與諸侯為友,得意時不愧做人君,不得意時不肯做人臣,
像這樣的人有三個。善於治理天下,可以做管仲、商鞅的老師,其主張如果能被採納奉行,
能使君主稱王稱霸,
像這樣的人有五個。
擁有萬輛戰車的雄君,
侮辱了使者,
使者退而自殺,
也定能血濺王衣,
就像我這樣的人有七個。

昭王笑著道歉說:

客人何必這樣呢?我同孟
嘗君很友好,
希望您一定小心地向孟嘗君表明我的心意。

公孫弘答應了。
公孫弘可說是不
可侮辱的人了。秦昭王,是大國的君王;孟嘗君,是只有千輛戰車的諸侯。公孫弘樹立千乘
之國的威嚴而使其不受大國的侮辱,可稱得上是個士人呀。

12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8

)
醉著





萬里清江萬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煙。

漁翁醉著無人喚,過午醒來雪滿船。

【注】

①韓偓:晚唐詩人。

(1)
韓偓常常有意識地以畫景入詩,他曾說「景狀入詩兼入畫」,「入意雲山輸畫匠」。
作者在詩中描繪了怎樣的兩幅畫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請結合詩句簡析此詩的表現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前兩句為一幅畫,著意表現平遠的畫面,詩人連用了兩個「萬里」,來
描寫清江的開闊綿長和天空的廣闊無邊,
又連用了兩個「一村」,
來表現平野的廣闊和村落
的連續不斷。後兩句中的另一幅畫,
作者則重點描寫山川寂寥,點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漁
翁、
小舟和大雪,
這和雪後四望皎然、
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
作者用最精煉的語言,
用最節省的筆墨,把詩情畫意准確而生動地表現出來,可謂為山水傳神寫照。

(2)
象徵手法,作者借漁翁形象表達心志。漁翁是曠達的,他喝醉了酒睡著,也沒有人
喚醒他,安閑自在,無憂無慮,表現作者身處晚唐亂世而渴望超脫的心態。
(
也可答為運用
了白描手法,
語言平易,
但卻景物鮮明,
畫意很濃。
文字雖然很短,
卻高度凝練,
寓意深長。
)
(1)
本題考查對詩歌意境的鑒賞能力。作答時,要結合詩歌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再
現畫面。
(2)
象徵手法可以將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從而給讀
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把不便於明說的意思含蓄地表達出來,
賦予文章以深意,
從而給讀者留
下咀嚼回味的餘地。
)
13
.補寫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5

)
(1)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萬類霜天競自由。

(2)
紅軍不怕遠征難,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
往事越千年,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換了人間。

【答案】

見課本。

五、
(22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新月詩選》序言
(
節錄
)
陳夢家

我們喜歡

醇正



純粹


我們愛無瑕疵的白玉和不斷鍛煉的純鋼。
白玉,
好比一
首詩的本質,
純粹又美;
鋼代表詩人百煉不懈的精神。
匠人在方玉石上要雕鏤出奇美的圖像,
他先要有一個想像,
再要准備好一把銳利的刀,
又要手腕,
要准確地把自己的想像描在玉石
上,
因為一個匠人最大的希望、
最高的成就是在作品上發現他自己的精神的反映。
醇正與純
粹是作品最低限的要求,
那精神的反映,
有賴匠人神功的創造,那是他靈神的移傳。在他的

工程中,得要安詳的思索,想像的完成,是思想或情感清濾的過程。

詩,具有兩重創造的含義。在表現上,它所希求的是新的創造,是從鍛煉中提選出的堅
實的精華,
它是一個靈魂緊縮的軀殼。在詩的靈感上,需要那新的印象的獲取。這才是一首
新的詩的內在,
是一首詩的發現。
所以寫詩人的涵養是必不可少的,
真實的感情是詩人最緊
要的元素。
如今用欺騙寫詩的人到處都是,他們受感情以外的事物的指使。
其次,
要把靈感
所激動的詩寫出來,
他要忠實於自己。技巧是從印象到表現的過渡,要准確適當,
不使橘樹
過了河成了枳棘。

有些撒種的人,
有好的種子卻不留心把它撒在荊棘里、
石頭上或淺土的地方,
種子就長
不起來。詩也一樣需要適宜栽培的。
正如圖畫或音樂,一樣需要色彩或聲調的設臵得宜。詩
也要把最妥帖、最調適、最不可少的字句,安放在所應安放的地方,它的聲調,它的色彩,
也要與詩的情緒相默契。

為什麼一張圖畫裝上了金框就顯得清楚?為什麼在城外看見落日圈進一道古城牆里就
更使我們歡喜?是的,
從有限中才發現無窮。
一首蘊藏無限意義的詩不在長,
也許稀少的幾
行字句就淹沒了讀書的海。
詩是無窮意義的縮短。
限制或約束,
反而常常給我們情緒伸張的
方便。

緊湊

所造就的利益,是有限中想到無限。詩的暗示,撿拾了要遺漏的。我們不怕
格律。格律是圈,它使詩更顯明、更美。形式是觀感賞樂的外助。格律在不影響內容的程度
上,我們要它,
如像畫不拒絕合適的金框。金框也有它自己的美,
格律便是形式上給予欣賞
者的貢獻。
但我們絕不堅持非格律不可的論調,
因為情緒不容許格律來束縛時,
還是得聽任
詩的意義不受拘束地自由發展。
我們絕不是在造自己的鐐鎖,
我們要求規范的利用。
匠人絕
不離他的規矩繩尺,即是標准。詩有格律,才不失掉合理的相稱的度量。

這些主張,差不多是我們一致的方向,僅僅是一種方向,也不知道那目的離我們多遠!
我們寫詩,
因為有著不可忍受的激動,靈感的跳躍挑撥我們的心。
惑人的新奇,誇張的夢和
刺激的引誘,
我們謹慎不敢沾染。
把住一點兒德性上的矜持,
老老實實做人,
老老實實寫詩。
我們寫詩,只為我們喜愛寫,好比是一隻燕子在黑夜的天空里飛,她飛,低低地唱,曾不記
得白雲上留下什麼記號?只是那些歌,是她自己喜愛的!她的生命,她的歡喜!

14

就詩歌創作而言,
「作品最低限的要求」「匠人神功的創造」分別指的是什麼?
(6

)
(1)
「作品最低限的要求」指什麼?
(
不超過
15
個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匠人神功的創造」指什麼?
(
不超過
15
個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詩歌「醇正」與「純粹」的本質。

(2)
在詩作中准確反映自己的精神
(
本題考查理解語句在文中含義的能力。本文借匠人雕
刻來類比詩人寫詩。
上文說「一個匠人最大的希望、
最高的成就是在作品上發現他自己的精
神的反映」,
而這種「精神的反映」,
則「有賴匠人神功的創造」,
把這個意思換到寫詩上
就是:詩人在寫詩的時候,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准確反映自己的精神。
)
15
.文章第二段所說「具有兩重創造的含義」,具體指的是哪兩重含義?
(6

)
第一重含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重含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各不
超過
20
個字
)
【答案】

錘煉真實的感情,
追求新的創造性的印象

准確適當地運用技巧,
完成從印
象到表現的過渡
(
本題考查理解語句隱含意義的能力。「詩,具有兩重創造的含義」是第二
段開頭的一句話,是這一段的中心句。用原文的話來說,
第一重含義是「在詩的靈感上,需
要那新的印象的獲取」,
要追求「真實的感情」;
第二重含義是要想「把靈感所激動的詩寫
出來」,「技巧」是「從印象到表現的過渡」。把這兩層意思加以組織即可完成此題。
)
16

文章最後一段提到了「這些主張」,
從全文看,
指的是哪些主張?作者產生「這些
主張」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6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這些主張有:①寫詩要錘煉醇正、純粹的想像。②要准確適當地運用技
巧,使詩的語言、形式設置得宜。③要在不影響內容的程度上規范地利用格律,使詩更加緊
湊。
(2)
作者產生這些主張的根本原因是:喜愛寫詩,把詩看作生命。

(
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首先要明確,第一問的答案應從前四段中去找。第①
點答案來自第一段「醇正與純粹是作品最低限的要求」等語;
第②點答案來自第二段「要把
靈感所激動的詩寫出來」,「技巧是從印象到表現的過渡」等語;第③點答案來自第四段
「格律是圓,它使詩更顯明、更美。形式是觀感賞樂的外助。格律在不影響內容的程度上,
我們要它,
如像畫不拒絕合適的金框」等語。
第二問的答案在末段,從「我們寫詩,因為有
著不可忍受的激動,
靈感的跳躍挑撥我們的心」「我們寫詩,
只為我們喜愛寫」,
「只是那
些歌,是她自己喜愛的!她的生命,她的歡喜」等語中概括出來。
)
17
.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4

)
A

「匠人在方玉石上要雕鏤出奇美的圖像」比喻詩人要在詩作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或情
感。

B
.「橘樹過了河成了枳棘」指有些撒種的人不留心將好種子撒在荊棘里,以致長不起
來。

C
.「一張圖畫裝上了金框」所強調的是在詩歌創作中恰當運用格律,能使詩更具感染
力。

D
.「造自己的鐐鎖」比喻拘束詩意自由發展的寫詩方法,結果會影響讀者對形式的需
求。

E
.「一隻燕子在黑夜的天空里飛」表達著詩人不帶任何功利目的,孜孜以求的愛詩之
情。

【答案】

BD(
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
B
項出自第二段,「橘樹過了河
成了枳棘」在文中用比喻技巧用得不好,
從印象到表現的過渡就會不準確、
適當,
而不是用
他的原意。
D
項出自第四段,
「造自己的鐐鎖」也是一個比喻,
指詩歌完全受到「規范的利
用」,就是說,詩歌創作必須受格律的束縛,
D
項的理解是有失偏頗的。
)
六、
(15

)
18
.將下面幾個短句改成以「北京地區」為開頭的一個長單句。
(
可以適當增刪個別詞
語,但要保留最基本信息,不得改變原意
)(4

)
金庸的小說雅俗共賞,
不但一般民眾喜歡,
一些高層次學者對作品的評價也很高。
金庸
作品如
《雪山飛狐》
等已選入北京地區今年
9
月使用的高中語文新課本。
這些作品能促進教
材的多元化。金庸小說的文筆很不錯,可以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北京地區今年
9
月把雅俗共賞的、
文筆不錯的、
一般民眾和高層次學者評價
也很高的、
能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金庸作品選入高中語文新課本的新舉措,
使教材內
容變得越來越豐富。

19

將下面的句子改寫成幾個短句
(
可調整語序,
適當增減詞語
)

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
又語言簡明。
(5

)
新華社記者王殊在
2007

7

6
日講述了他在
1969

12
月被派到聯邦德國首都波恩
擔任常駐記者期間親身見證的中國和德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談判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69

12
月,新華社記者王殊被派到聯邦德國首都波恩擔任常駐記者。在
這期間,他親身見證了中國和德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談判過程。
2007

7

6
日,他講述了
這一段親身經歷。

20
.閱讀下面一幅漫畫,然後回答問題。
(6

)

(1)
寫出這幅漫畫所表示的主要內容。
(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請對漫畫中的爭吵事件作簡要評價。
(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勒令一些過於低俗怪異的、超越社會公德底線的商店
摘牌換名,卻因為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而陷入僵局。

(2)
①「飯醉團伙」
「黑心湯圓」
「飛發走絲」
「高等發院」
「井茶局」等這些店名過於低
俗怪異、超越社會公德底線,應該摘牌換名。
②從規范語言文字工作的角度講,也不應該亂
擬店名,
這會造成語言文字在運用上的混亂。
③作為執法部門,
既然認定別人的店名是違規
的,
為何當初又准予注冊?人家掛牌了,
你又要人家摘掉、
換掉,
出爾反爾,
豈非自掌嘴巴?

七、
(60

)
21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我國首顆探月衛星

嫦娥一號

已經成功發射,
中華民族數千年來

嫦娥奔月

的傳說
將變為現實。
有人充滿深情地歌詠:

一輪皓月萬里霜,
飛天幾時還故鄉。
今宵故國有來客,
人間盛世非漢唐。

中國人是有月亮情結的,皓月當空,曾惹起多少文人墨客的萬般情愫:
徵人思婦,望月而嘆;騷人墨客,賞月抒懷。悲歡離合,離愁別緒無不隨著月亮的陰晴圓缺
東升西落而變化。似乎一切的憂愁煩惱統統是被月亮無端招惹出來的。

那麼,
面對撩人情思的月亮,
你又作何感想?抑或有什麼動人故事或見聞要傾訴?請以
「月」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②不能少於
800
字;
③不得抄襲。

【佳作賞讀】

月亮坐過的台階

月,
你是從故園月季的肩胛上升起的吧?月,
輕輕飄落,
攜著我透明玻璃質的衣裙搖曳
在清朗的夜色中。終於落到地面,無聲無息地,透過斑駁的樹隙,
停留在了一個石板鋪就的
台階上。

是啊,
在月亮坐過的台階上,曾有多少文人墨客、
羈旅遊子淺吟低唱。
愉悅時人們贊美


湖光秋月兩相和


思念時人們詠嘆她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而今晚,無邊的
蒼穹浮泛的銀光,在我的眼裡徘徊成溫柔的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小時候,從未真正體味到此
詩的意境。
這被月亮坐過的台階,
如今也被我坐上了。
不知那時漂泊羈旅的遊子是何等悲傷,
月光傷人。現在,在這清靜的夜晚,沐浴在皎潔的月光中,在宿舍里,我把手悄悄地伸出窗
外,掬起那一縷縷愁絲,這時,晚風吹來,心一緊,似乎被刺了一下。

我抬頭一看,是它
——
鄉愁。漂泊異鄉的我,才逐漸領悟到詩中隱含的鄉愁。這思念,
這離愁,
在夜深人靜、
孤獨寂寞的時候尤為清晰和真切。
多少個不眠之夜,
多少次午夜夢回,
多少次被寒風喚醒之時,
眼前總是呈現出溫暖的一幕幕:
母親細語呵護我兄妹入睡的那份關
愛,
母親舉燈為我們蓋好被子的情景,
母親為我們尋找冬衣的那份焦急,
父親迎著寒風小心

翼翼地為我們拉好窗戶的那份關心
„„
月亮是我思鄉愁緒飄飛的莫名心痛。那遙遠的故鄉
啊,我精神上的皈依!身在異鄉為異客,只把他鄉認故鄉。

鄉愁,被掛在村頭的樹梢上,打了結。夏日炎炎,一群老人在樹下消閑,樹蔭的濃郁最
終消除了酷熱。桌台上的一壺釅茶,卻把歲月浸泡成紅色。

鄉愁是一幅永遠不會褪色的山水畫,
它總是在我的夢中悄悄出現,
在我的迷茫里高高聳
起。

鄉愁,是一壇陳年的美酒,在遙遠的異地也會聞到它的濃香。於是,那高懸的月亮上,
到處布滿了遊子的氣息。

每當明月升起的時候,
我深深地思念著我的故鄉。
那條小徑就像一條剛勁的鞭子,
抽打
著每一位遊子的心。

月亮也是因為離愁,
因為思念而被人類注入深沉的感情的,
月圓的時候思念也圓,
月缺
的時候思念也缺。那一輪皎潔的月啊,化作一行行深情的詩,
一首首動人的曲,寄託人們那
無限的鄉愁。

月亮坐過的台階,就是遊子帶著鄉愁坐過的那層台階。

【名師點評】

月亮成為與作者生命密切相關的一個符號。
作者懂得欣賞月亮圓缺的美
景,懂得向月亮傾訴遙寄相思之苦。月亮賜予作者神秘的夢境,喚起他靈感和藝術的直覺,
令他渾然不覺地接納月亮的精神內涵。

⑶ 語文《成才之路》必修4階段性測試1、2、3、4、5、6的答案

1、生活處處有哲學1)、哲學的智慧產生於人類的實踐活動。2)、哲學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3)、哲學總是自覺或不自覺的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2、什麼是哲學?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又是關於方法論的學問.一句話,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3、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區別: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聯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反映世界觀。4、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區別: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領域的規律和奧秘;哲學是對個別規律和特性進行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整個世界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聯系:1).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2).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5、什麼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即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它有兩個方面內容: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2)思維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問題?6、什麼是唯物主義?什麼是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世界本原,物質第一性 ,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派生。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物質依賴意識。7、什麼是辯證法?什麼是形而上學?辯證法主張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主張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8、真正的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1)它可以通過對社會弊端、舊制度、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2)它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的物質力量。9、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科學的方法論;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史上偉大的變革。第四課 探索世界的本質1、世界的物質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是物質的。意識是物質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認識和客觀實際相符合。2、什麼是物質?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它概括了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具體的物質形態。)3、物質和運動的關系:(1) 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2) 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主體)。(3) 離開運動談物質和離開物質談運動,都是錯誤的。4、運動和靜止的關系:1)區別: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恆的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2)聯系: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3)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運動而否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5、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l 規律的含義: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l 規律的客觀性: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l 規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都是有規律的。方法論: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6、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人們可以認識和把握規律;並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第五課 把握思維的奧妙1、意識的本質(什麼是意識?)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2、意識的作用(意識的能動性)(1) 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表現為:l 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1、○2)l 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1、○2、○3)l 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2) 人能夠主動地改造世界。l 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指導作用。即人通過實踐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中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l 意識對於人體生理活動有調節和控製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發;萎靡的精神,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鬥志。3、尊重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原理(1) 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2) 尊重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3)方法論:必須把尊重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片面強調任何一方面都是錯誤和有害的。(既要尊重規律,即尊重規律的客觀性,按客觀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克服不利條件,創造新的條件,按規律辦事,求真務實。)4、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統一的區別:什麼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P41)?什麼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P51)?聯系:(1)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2)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目標和歸宿。方法論: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和社會變化,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振興,我們必須做到: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6、求真務實,正確認識和把握國情,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7、怎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P41)第六課 求索真理的歷程1、實踐的含義與特點含義: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特點: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2)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3)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准。4)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3、真理的客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 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2)人們對同一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即只能有一個真理。真理與謬誤的界線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1) 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2) 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3) 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對待錯誤。5、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1) 認識的反復性: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在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 認識的無限性: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3) 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4) 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恆的使命。第七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點1、世界是普遍聯系的(1)什麼是聯系?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2)聯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是一幅由種種聯系交織起來的畫面。其中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3)聯系的客觀性:聯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方法論)它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4)聯系的多樣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系也是多種多樣的。(方法論)它要求我們,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2、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1) 整體與部分是相互區別的。含義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2)整體與部分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部分離不開整體;整體離不開部分;關鍵的部分可以決定整體的功能。(3)方法論:○1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2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3、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1) 系統的基本特徵:整體性、有序性、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2) 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於事物的整體性;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意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3) 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第八課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點1、發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發展的;人類社會是發展的;人的認識是發展的。2、發展的實質(什麼是發展):發展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3、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1) 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為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2) 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為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必然經歷一個漫長和曲折的過程。(3)方法論: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鼓勵、支持、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又要准備走曲折的路,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驗。4、量變和質變的辨證關系(原理)(1) 量變和質變的含義。(2)量變和質變的辨證關系:◇1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2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3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返,不斷前進。方法論:○1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2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3反對兩個極端:急於求成和優柔寡斷。緊跟政治課改 崇尚互聯共享,中學政治教學網與你同歷新課程改革!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1) 矛盾的含義。(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爭性。(4)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5)方法論:堅持一分為二的分析方法。(兩點論、兩分法)。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含義: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2)方法論: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我們都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於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矛盾的特殊性含義: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現:○1、○2、○3。(3)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證關系原理:(1)二者相互聯結。普遍性離不開特殊性;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2)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證關系原理:(1)區別:在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種矛盾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處於被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這就是次要矛盾。(2)聯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3)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同時,又要統籌兼顧,處理好次要矛盾。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證關系原理:(1)區別:一個矛盾有兩個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處於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處於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3)聯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4)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7、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論。(1)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哲學依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證關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證關系原理。(2)兩點論和重點論的含義。(3)兩點論和重點論的聯系:兩點之中有重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4)我們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8、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方法論)(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依據:矛盾的特殊性。(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3)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地位: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4)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重要性:◇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解決問題的關鍵。9、什麼是矛盾分析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主要是:(1)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堅持兩點論、兩分法。 (2)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3)善於把握重點和主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第十課 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1、 辨證否定觀與創新意識:(1)什麼是辨證的否定?○1辨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2辨證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是實現新事物產生、促使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3辨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系的環節。(新事物產生於舊事物之中,它總是汲取、保留、改造舊事物中的積極因素,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4辨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辨證的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舊事物中的過時、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的積極、合理的因素。)(2)、辨證否定觀的要求(方法論):○1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惟書、不惟上,只惟實。(即要求我們,不僅要尊重書本、尊重權威;更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這是我們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2要求我們,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2、 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是密切相連的。(1)要創新,就必須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2)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必然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即要求我們,關注變化發展的實際,敢於突破成規陳說;注重研究新情況,提出新問題,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3)辯證法的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創新的。3、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因為:(1) 創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原因:創新更新了人們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開辟出更廣闊的勞動對象,進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例如:技術創新。)(2) 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例如: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3) 創新推動人類思維方式和文化的發展。? 創新推動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原因: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使得人類的認識對象和范圍日趨廣闊使得人類思維的性質和水平不斷更新和發展。? 創新推動文化的發展。(了解「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內涵)(4) 結論: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第11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辨證關系:(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2)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落後的社會意識阻礙社會的發展;先進的社會意識促進社會的發展。(3)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2、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2)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3、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2)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築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4、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1)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2)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3)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強大動力。結論(圖示):人類 實踐 ( 解決)社會基本矛盾 (推動) 社會發展。5、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表現:(1)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3)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方法論: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6、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1)群眾觀點及其要求:v 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相信群眾,服務群眾,對人民負責,向人民學習。v 群眾觀點的要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2)群眾路線及其地位:? 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群眾路線的地位:它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3)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重要性:它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成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第12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1、 什麼是人的價值? 人的價值有兩個方面: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人的價值就在於為社會創造價值)2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2、 如何評價一個人的價值?(1)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主要看他的貢獻。(2)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3)在今天,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麼。3、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對人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表現如下:(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觀,會使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錯誤的價值觀,會使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遭到失敗)。(2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4、如何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1)必須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2)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准。5、如何正確處理個人、他人、社會三者利益的關系?(1)必須首先考慮並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要緊、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2)利益發生沖突時,怎麼辦?當個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的立場上進行選擇;當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於從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3)利益沒有沖突時,怎麼辦?把個人他人社會三者利益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准,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6、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的價值?(1)根本途徑:勞動和奉獻。(要求: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2) 客觀條件: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即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 (要求: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3)主觀條件:實現人生的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要求: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7、個人與社會的統一(原理)(1)社會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基礎。(個人離不開社會)(2)社會發展也離不開個人發展。(社會離不開個人)(3)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4)、方法論: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的價值。8、崇高理想的作用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即:一個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堅定正確的方向,就能夠把個人的前途和國家的命運、人類的幸福結合起來,從而為自己的生命里程注入恆久的動力和無限的生機,最後實現人生的價值。第一部分唯物論(一)重要考點1.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2. 物質的含義 , 世界的客觀性原理:自然界與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的客觀性。3. 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 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 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闊的反作用。4. 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 , 從實際出發 ,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5. 入具有主觀能動性 ,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 ;物質運動的規律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一切從實際出發 , 實事求是。(二)考點中要注意的問題1: 注意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物質的具體形態、以及物理化學上的物質的區別。2.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 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兩者是不同的 , 前者是區別於意識而言的唯一特性。後者是指物質具有的屬性中最根本的是運動。3. 世界的本源是物質 , 這揭示了世界的來源。世界的本質是物質 , 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屬性和本質特徵。物質第一性 , 是相對意識第二性而言的。意 識是物質的反映 , 揭示的是物質決定意識。4. 意識的能動作用 , 首先表現在人的意識能正確反映客觀世界 , 其次表現在意識能反作用客觀事物。前者不排斥意識對物質的反映有錯誤的方面 , 但強調能正確反映 , 要求人類不斷探索 , 追求真理。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上得出兩方面 : 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 , 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5. 物質決定意識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哲學理論依據。從實際出發簡單地 說就是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 , 從物質出發 ,就是路線方針政策和理論與客觀 存在的事實相一致。因此要反對從主觀出發。6. 從實際出發要實事求是。但從實際出發與實事求是又不是等同的。前者的理論前提是物質決定意識 , 後者的理論前提是按規律辦事。7. 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的統一。 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以遵循客觀規律為前提 , 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尊重客觀規律必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承認規律的客觀性為前提 , 這是堅持這一問題中的唯物論 ,實事求是 ,與時俱進 ,在變化發展中把握規律 ,體現了這一問題的辯證法 ,在認識過程中不斷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又體現了認識論。

⑷ 成才之路高一語文蘇教版必修一答案

書店有賣,去買 __-____有個網站上好象有,但要錢~~~~~~

⑸ 7年紀上冊語文 狀元成才之路答案

子數太多了

⑹ 求2010語文必修五蘇教版成才之路的答案

明天就考試,這東西誰猜得准啊!!!一年換一個樣,我也是五年級我加你,考完試我們對答案,ok?

⑺ 高二語文成才之路答案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你的風格是魯迅還是韓寒或是巴金
還是徐志摩。。。。。。把你的感受很好的表達出來,多寫多練,多實踐!

⑻ 求人教版高一語文《成才之路》必修一參考答案

http://wenku..com/search?word=%B3%C9%B2%C5%D6%AE%C2%B7%B8%DF%D2%BB%D3%EF%CE%C4%28%C8%CB%BD%CC%B0%E6%29%B1%D8%D0%DE1%BF%CE%BC%FE&lm=0&od=0

閱讀全文

與高二成才之路語文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