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能讓物理集體備課更有效
做好集體備課的方法:首先,每位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明確把握所教學段在課標中的基本要求,熟悉教學內容,為參與集體備課做好准備。其次,要計劃好集體備課的內容,重點放在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和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方法上,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第三,針對計劃,教師闡述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重點討論,這是能否落實課改理念的關鍵。必要時可以組織教師觀看本學科教師的常態錄像課,以使討論更加深入有效。第四,做好集體備課筆記。因為集體備課是「團體的產物」,教師只有將「思想碰撞的結晶」帶回去,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中,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當然,各校情況不同,面對的學生不同,教師水平不同,我們應地從實際情況出發,探討更為積極有效的集體備課形式。一、集體備課備什麼?備課是展現教師教學藝術的序幕。備課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對自己組織每一節課的教學活動的內容、時間和空間結構的規范和優化過程,這是一個循環往復、逐步發展提高的過程。過去,我們通常採用獨立備課形式,這種形式可以彰顯教師個人對文本(教材)的獨到見解,於是,課堂上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壯觀。但個人獨立備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過分追求獨到見解,而忽略了教學中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滲透與訓練。長此以往,學生的「應知應會」打了折扣。現在採用集體備課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醞釀、日趨完善的集體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人潛能,在二次備課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我們不能把集體備課代替教師個人備課,我們更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走進一個程序化的模式中。為此,我們共同探討有關集體備課的問題:集體備課到底備什麼?怎樣備?1、備教學理念理念是什麼?理念就是教學指導思想。先進的課程理念,都來自於成功的教學實踐。理念指導實踐,實踐孕育理念。數學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教材是我們首先要研究的基礎。只有將這些理念爛熟於心,我們在備課中才能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定位,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與時俱進。2、備教材教師在第一次集體備課時,一定要認真研究教材,對本學期的課程進行整體規劃,簡要寫出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並制定好單元教學計劃。對教材要有宏觀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更要從微觀著手,腳踏實地,力求實效。3、備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學習,就必須充分的「備學生」。要具體分析學生實際,在哪些方面會存在問題,怎樣講更易於學生理解、領悟和應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從其感興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顯著。4、備教法、學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得當,教學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集體備課時必須根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同時,對學生要進行學法指導。5、備教學重、難點摸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是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就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而言,班與班之間參差不齊,學生與學生之間參差不齊。在開學這段時間的聽課中發現兩種不利現象:一是教師為完成教學設計中既定的內容,在學生已掌握知識要點的情況下,仍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該知識要點,學生真正需要教師講解、加強鞏固的地方因時間而耽誤,或一帶而過,或省略為自學。一是嚴格區分課時目標,集體備課時,應充分討論生情、班情,在此基礎上確立教學重、難點,合理劃分課時,使課堂教學密度均衡。6、備學習方式修訂後的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增加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相輔相成。這告訴我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應是唯一的課堂學習方式,它應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有機結合,互為補充。一些教育專家在各種教學刊物上撰文,指出當前課改中出現的幾種誤區,其中一誤區為學習方式「自主變為自由」,教師在課堂上充當的是:1、學生學習的「召集人」:學生誇誇其談,教師無所事事。2、學生交流的「旁聽者」:學生漫無邊際,教師不置可否。3、學生活動的「捧場者」:學生言行出軌,教師大加贊賞。集體備課時,我們應探討教材中哪些知識是可以讓學生自己學習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師講解的,教師應將到什麼位置。要預設學生會出現什麼問題,教師該採用什麼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千萬不能讓學生指責教師在課堂上「不作為」。7、備作業設計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通過「學得」和「習得」而來的,無論課內課外應「學得」與「習得」並存。眾所周知,作業設計成為教師了解、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一把尺子,這把尺子在教師手中。教師應怎樣用好這把尺子,是我們集體備課要探討的。我個人認為,我們應探討兩個問題:(1)作業的量。不論課堂作業,還是家庭作業,都應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的數量,保證學生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作業。可以因人而異,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設立必做題和選做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2)作業的質。這是教師備課討論的重點。作業的設計應既是對課堂學習的鞏固,也是對課堂學習的反饋。作業題型的設計既相對固定,也應有所變化。相對固定是針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尤其是對低年級學生來說,盡快地認識、熟悉、讀懂題目,是保證作業質量的基礎。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知識水平的補充,作業題型應有變化,以幫助學生學會審題,正確答題。作業內容的設計即考慮基礎性,也應兼顧發散性。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因此,作業內容的設計應把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鞏固與掌握放在首位。集體備課強調的是集體智慧與個人創意的結合,建立有效的集體備課的運行機制,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內容。二、集體備課缺什麼?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學校遇到了非共性問題。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受到各界關注,校本教研應運而生。集體備課作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被賦予了新的使命。這一使命就是藉助教師的群體智慧解決新課程理念科學合理地落實到課堂中的問題。現在一些集體備課活動,還是不盡人意。為此作了如下工作:1、訪談。(訪談對象中有校長、教研組長、教研員、教導主任。)(1)你怎麼看集體備課?教師a:教師要乾的事情太多。考試、班會、續教、職評剩下的時間寥寥無幾,集體備課就是應付差事。教師b:我看集體備課是增加了老師負擔,浪費了寶貴時間。你想,原本老師看看書,在書上寫寫畫畫,就可以上課了。現在,還要寫詳細,還要修改,上課有幾個人照教案上課?教師c:現在網路這么先進。教師有時間上網搜集一些資料,不就行了。集體備課有點多餘。……(2)你參加的集體備課是怎樣進行的?教師a:教師分頭寫教案,學校安排統一的時間大家聚在一起說教案,說完改,改好上傳,然後寫反思。教師b:同軌教師,每周五下午第三節課集體備課,教師分頭來說下一周的教案,利用假期調整使用。教師c:我們是幾所學校共同研討考點,制定共同的教學框架,然後分頭實施。(3)集體備課對你的影響是什麼?教師a:我剛參加工作兩年,集體備課讓我很快適應了教學崗位。以前我的教學成績和同軌教師比差異非常大,現在明顯縮小了差距。教師b:以前我電腦不行,集體備課以後,寫好了教案,都是年輕教師幫忙列印,現在進步多了,年輕教師給學校帶來了活力。……教師c:一般吧,沒什麼明顯的影響……有的教師反映,新教材沒有舊教材好用,你們在集體備課上討論過類似的問題嗎?教師一:沒有。討論有用嗎?新教材出了,好不好也得用,是不是?教師二:我也這樣認為。集體備課討論它不更白耽誤工夫嗎?教師三:兩套教材,一起看,把舊教材當參考。2、思考:(1)集體備課缺乏老師們的主動支持。當集體備課成了一項行政任務,當集體備課成了教師不參加不行的活動,集體備課也就沒了民主自由的味道。領導在上,我在下,怎敢不聽黨的話?教師帶著這樣的心態參加集體備課,其效果必然事倍功半。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被公認的先進理念,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大力倡導的教育理念。教研活動都要服從行政的需要,這一理念的落實之艱難可見一斑。在推進集體備課時,作為管理者有必要認真反省一下,我們倡導的集體備課教師是真心擁護嗎?我們怎樣做才能贏得教師們的支持?。(2)教師為什麼不支持集體備課活動。教師一致的聲音是:集體備課增加了教師的負擔。集體備課缺乏實效。集體備課應當是促進教師成長的平台和教師展示自我的才華的舞台。如果我們能認真反思一下,我們進行的集體備課是否貼近教師的急切需要,集體備課研討的內容是否具有明確的針對性,集體備課要解決的問題是否是教師們在新課程實踐過程中遇到靠自身努力難以解決的真實問題;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基礎上果斷剔除那些本無研討必要卻要喋喋不休地進行研討的內容;如果通過我們對集體備課的改進實實在在的增加了備課的含金量,那麼我們何愁教師不支持和擁護?沒有實用性是教師不支持集體備課的原因之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條條大陸通羅馬。集體備課首先應當讓大家把自己對新課程的理解和困惑開誠布公的亮出來。急於統一意見,領導和專家拍板,讓教師產生了這樣的思維定勢,說也白說,白說不如不說。教師話語權被無形的剝奪是教師不支持集體備課的原因之二。辯證地看,一些教師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習慣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新課程的事實,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當本著寬容的心態,給他們足夠的轉變時間。有些學校把集體備課強加給教師,既要改革,又要成績。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追求早動手,無視學校的實際條件。對集體備課認識思考還不成熟,就倉促上馬,導致集體備課難以深入,只剩一張皮。管理者在認識集體備課過程中的缺乏對集體備課本質的把握,就強行推行是教師不支持集體備課的原因之三。(3)面對集體備課,我們應當做什麼?集體備課應當有所創新。集體備課本不是新事物。它產生的背景是教師在知識結構和教學水平上存在明顯的差異。當初,靠優秀教師的引領在當時確實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但我們今天實行的集體備課背景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我們的教師隊伍絕大多數都受過正規的師范教育,教師具有較好的基礎。新課程對教師來說是新事物。新課程的推進可借鑒的經驗有限。這就需要在推行集體備課是必須有所創新。集體備課的創新至少應當明確以下指向:如何使集體備課更好地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服務。通過教師的群體智慧找到課程改革從理論到實踐的平穩著陸的途徑。人們對集體備課的期望是藉助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科推進新課程過程中的個性化問題。因此,集體備課的基礎作用應當是破舊立新。即從備課階段最大限度的剔除不符合新課程要求的糟粕,從而保證新課程理念的正確落實。教師在參與集體備課過程中不斷糾正自己對新課程認識和實踐的偏差從而不斷完善自己,促進自己的成長。如何使集體備課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當集體備課不是為解決課堂教學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困惑時,就缺了在崗的必要。當我們還不能發現在課程改革落實過程中出現了那些依靠統一培訓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集體備課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目前很多集體備課活動,內容瑣碎、繁雜、求全責備,又是教師教案復雜化的傾向。教師帶著這樣的教案授課時教學個性受到了相應的限制;還有很多集體備課成了研究應試的平台,成了學校總結工作創新的裝飾品,這些集體備課的起點就偏離了集體備課的方向。結果,無疑是苦了老師,毀了學生。
『貳』 長度測量的初中物理教案哪裡有
1、突破學科本位的思想,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
『叄』 哪裡有初中物理速度教案
課題
速度
教
學
設
計
初二物理教材中第一次涉及到要求比較高的計算公式和單位換算,而速度公式的得出又是一個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由於有初一甚至小學數學中行程問題的基礎作鋪墊,學生對速度公式並不陌生,但是如何將兩種不同的比較速度快慢的方法(相同時間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時間)以一個合適的方法介紹給同學們,讓學生確實從方法上去理解這兩種比較速度方法的合理性,需要在引導技巧上有所突破。
在學生活動中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要求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加,增加實驗的可視程度,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對能夠較方便地測出速度的同學給予贊同。在做「測量紙片下落的速度」的實驗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自主設計表格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實驗中的缺點並迅速度地想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本節課對公式、復合單位、單位換算以及規范計算的格式也作出了嚴格的要求,對於培養學生嚴謹的求學作風起了很大的作用。「生活、物理、社會」中也給出了極好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以確鑿的關於速度的數據加深學生們對速度的理解。
教
學
目
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知道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義和單位
②了解測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測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③初步學會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並學會進行速度單位的換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知道常見的比較速度的方法,並讓學生進行比較
②學會選擇合適的測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並掌握時間和長度的測量方法
③學習自主設計表格,在學生的設計過程中進行必要的規范化指導,並鼓勵不同的表格形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從測量簡單的速度的過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這樣測量出來的,由此增加對速度大小及測量方法的感性認識;我國體育健兒奧運會速度項目中的嬌人成績,讓同學們領略優秀運動員超人的速度給國家所帶來的容譽,適時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並以此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有頑強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豐碩的成果。
重
點
難
點
教學的難點: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及不同方法的靈活運用
如何引導學生比較准確地進行速度的測量,多種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的重點:速度的定義式,單位時間和速度的理解,常見兩種速度單位的換算
學法指導
實驗法、觀察法、討論法、探究法
教學器材
學生:白紙兩張、刻度尺(可事先測出課桌的高度或教室內某一物體的高度,也可以一同學的身高為測量高度)、秒錶(或手錶)
教師:白紙若干、長軟尺、秒錶、一裝滿水的兩端封閉的玻璃管(中間有一氣泡)、一汽車速度計的模型、氣球等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演示法、講授法、討論法、電腦模擬
課時安排
1課時
過程設計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新
課
導
入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發探究慾望
提出問題:放一段《動物世界》中獵豹追捕小動物的場景。再放一段蝸牛爬行的情景。讓學生比較兩種動物的運動快慢,引入課題「速度」
讓學生體驗到物體運動有快慢
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問題
新
課
教
學
活動5.5比較紙片下落的快慢
學生取出兩張16開紙A和B ,將A雙折一次,將B對折兩次,為了使紙片平穩下落,可將紙片的兩端向上疊起一部分,讓它們從同一高度釋放。
猜一猜:哪張紙片下落得較快?
同學們剛才所說的紙片下落快,是根據什麼來判斷的呢?
那你們有沒有其它的判斷快慢的方法呢?
物體運動快慢如何比較呢?
憑感覺有時是不準確的,是不科學的
我們再做一次實驗:讓這兩張紙片從不同的高度釋放,如何來比較他們下落的
快慢呢?
這和我們在體育比賽中比較運動員運動的快慢的方法是不是一樣的呢
請同學舉例
學生作出不同的猜想。
請兩個同學上講台試一試,
結果是:
座位上的同學都可以站起來試一試,驗證剛才自己的猜想
結果是:
根據誰先落地。
憑感覺
測時間
讓他們同時下落,分別記下它們下落的時間和高度,這樣可以比較它們的快慢。
一樣的
初步感知概念
學生可能會認為很簡單,但要過渡到方法上,需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
新
課
教
學
新
課
教
學
新
課
教
學
那麼在體育比賽中觀眾和裁判所用的比較快慢的方法相同嗎?
如果回答相同,則提問:「觀眾也記時間嗎?」
如果回答不同,則提問:「不同在什麼地方呢?」
很好,有誰能用簡短的語言歸納一下這兩種方法呢?
我們將這個過程用物理的語言敘述出來就是:
觀眾的方法是誰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長,誰運動得就快。
裁判的方法是誰在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時間短,誰運動得就快。
好,我們用裁判的辦法在來比較一下紙片下落的快慢。
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對學生實驗過程中的操作方法及步驟的優劣作出評價
我們用不同的方法比較了紙片下落的快慢,現在我們就引入一個新名詞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速度」。大家將書打開到P109,
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於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我們一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
提問單位時間的相關問題:實際上日常生活中的單位時間很多,比如:一年、一月、一星期、一天、一小時、一分鍾、一秒等等,但是在物理學中,單位時間只有一個國際單位,那就是一秒,符號為s (second)
有了速度這個物理量,我們怎麼樣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很好,可是怎麼知道速度大還是小呢?這里我們引入速度的計算公式。同學們應該數學上早就學過這個公式,就是
:
國際單位:米/秒,讀做「米每秒」,符號為」m/s」.
常用單位:千米/時(km/h),厘米/秒(cm/s)
單位換算:
1km/h=1000m/3600s=1/3.6 m/s..
1m/s=(1/1000km)/(1/3600h)=
3.6km/h
剛才我們學習了速度的概念包括它的計算公式,現在就運用它來做「活動5.6」你認為應測量哪些量?用哪些實驗儀器?設計表格並算出紙片的下落的速度。我們生活中有哪些速度 ?
在學生回答如何設計表格的基礎上,總結常見的幾種表格形式:
實驗次數 高度/m 時間/s 速度/m/s
1
2
3
實驗次數 1
2 3
高度/m
時間/s
速度/m/s
教師也可將下一堂課要用到的封閉一小氣泡的細長玻璃管作為測速度的一個小實驗,讓學生來進行速度的測量,這樣學生對下一堂課《勻速直線運動》可有一點了解。但是要求要低,只要求測速度,至於做什麼運動不要介紹。
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可以由它的速度表直接讀出。見書上P110。
書上例題,講解解題格式
這是一條知道速度,路程,求時間的題。
書後習題第一條,乘熱打鐵,當堂糾正他們解題格式和演算法的錯誤。
速度在體育運動中是重要的,直接影響到運動員的成績,書P111
了解我國運動員在各項大賽奪取金牌的成績和速度,
比如百米賽跑,記下運動員跑完一百米所用的時間,就可以知道誰跑得快,誰跑得慢。
學生思考並回答
觀眾看誰跑在最前面,裁判看誰用的時間最短。
一個是比路程,一個是比時間
可讓學生另舉一例,來說明剛才老師所講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比較,讓它們從同樣的高度下落,測出時間,但這種方法實際操作起來是不是不容易呢?
可讓學生來設計並做這個實驗
體驗兩種方法的不同
請一位學生讀一下速度的概念
速度大的物體運動的快
速度小的物體運動的慢
同學們對單位時間可能認識上有缺限,會出現對我們物理上所要求的單位時間不一致的說法。
學生回答:相同路程比時間或相同時間比路程。
對學習的這一回答,結合剛才我們所講的速度的定義,教師進行總結:對於兩個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的運動物體的速度大小比較,可用速度的公式進行計算,直接用速度的數值進行比較,這樣可以更方便地進行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這才是我們這一堂課的主要目的。這們從方法上將運動快慢的比較方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讓學生舉例(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速度數值)加深對速度數值的理解
請兩位學生上黑板做答並演示
10m/s= Km/h
36Km/h= m/s
書上P110列出了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請同學們進行比較,知道通常情況下人、動物、汽車、飛機、以及光的速度數值,對通常情況下物體的速度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器材:捲尺(米尺)、手錶(秒錶)
方法:量出某一高度到地面的距離,測出從某一高度紙片落到地面的時間,計算出速度
減小誤差的方法:
①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②想辦法減小紙片下落的速度,這樣便於測時間
③可以增加紙片下落的高度
④可以換用氣球,也許氣球下落的速度要慢些(讓學生實際進行演示,進行測量)
由同學來舉例日常生活中的汽車速度。你知道哪些車的行駛速度?由同學們列舉出來,進行比較。
可由學生對P111表格中的奧林匹克冠軍的成績舉一例進行計算,由學生上黑板進行計算,教師對他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的不規范之處作出及時指正,作出適當的評價。並請同學們結合自己在體育課的測試成績與奧運冠軍進行比較,知道有多大的差距,讓學生們知道0.1s、0.01s成績的提高都是要付出艱辛的汗水才可能獲得
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現象引起關注,並思考其中蘊涵的物理問題
提高可視度
培養學生歸納比較和分析問題能力
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對於為什麼要學速度這個物理量有一個深刻的理解,讓學習知道這是常用的也是非常好的方法。
對有困難的同學可出一些常見速度、簡單速度進行換算,降低要求。
應提倡多種方法,奇異的方法,鼓勵求導師思維。
培養學生觀察和交流能力,與實際生活聯系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奧運健兒的拼搏精神,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將競爭意識貫穿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中。
小
結
物體運動有快慢
如何比較快慢;
速度的定義:
物體單位時間內,運動的路程;
單位及換算:
單位:米
1km/h=1000m/3600s=1/3.6 m/s;
1m/s=(1/1000km)/(1/3600h) =3.6km/
h
速度公式:
第一次進行計算題的教學,應嚴格要求,對格式作出規定:
①已知:
②公式:
③代入數據:數據後面要帶單位,這是區別小學及初一數學課的唯一的地方,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④計算結果
⑤答
培養學生嚴謹的求學作風,規范的作題方式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板
書
速度
一、 物體的運動有快慢
二、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三、速度的定義:
1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於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2單位:國際單位 米/秒(m/s)
常用單位 千米/時(Km/h) 厘米/秒 (cm/s)
3計算公式:
板書規范的計算題格式:
已知:s=180Km v=100Km/h
求:t
解:由v=
得
答:汽車需要1.8h可到達上海。
作
業
P112
1、 2、
教學目標評價手冊
課後實踐
P112
3、
你能找到比較好的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嗎?為了方便地測出速度,最好選取運動速度比較慢的物體,請試著找一找。
教
學
後
記
『肆』 贊美老師的好句子
好詞
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嘔心瀝血,為人師表,誨人不倦,言傳身教,德高望重,春風化雨,因材施教,良師益友,桃李天下
好句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 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我的老師把帽子拿給我,我知道我們要出去了,要到溫暖的陽光中去。我們走到井邊,有人在吊水,我的老師把我的手放到水裡。清涼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時,老師在我的手心中拼了"w-a-t-e-r"(水)這個字。開始她拼得慢,後來越拼越快,我的注意力全凝聚在她的手指上。突然,我努力去回想一些模糊的事情,一種朦朧的印象……就在靈光一閃的當兒,我領悟了w-a-t-e-r的手勢,指的正是那種奇妙的、清涼的、從我手上流過的東西。就是這個字喚醒了我的心靈,並使我的心靈得到了自由,因為這個字是活生生的。
我是通過生活本身開始我的學習生涯的。起初,我只是個有可能學習的毛坯,是我的老師開了我的眼界,使我這塊毛坯有可能發展進步。她一來到我的身邊,就給我帶來愛,帶來歡樂,給我的生活增添絢麗的色彩。她把一切事物的美展現在我的面前。她總是設法使我生活得充實、美滿和有價值。
海倫凱勒《我的老師》
我回家鄉去,在村邊、河畔、堤坡,遇到老師拄著拐杖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學的種子。老人搖搖頭說:「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我終生難忘!
劉紹棠《老師領進門》
『伍』 如何上好物理復習課
淺談上好初中物理復習課的策略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在課堂上已獲得新知,但時隔不久他們都忘了很多,造成作業、測試、課堂回答以及知識遷移等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所學新知識掌握不牢,基於此,作為教師要安排復習課、上好復習課,使學生系統、牢固地所學知識,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上好初中物理復習課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策略。一、有針對性地確定復習內容初中物理分為聲學、光學、熱學、電學、力學等內容,無論復習哪部分,首先應領會新課標、把握好教材,明確教學內容、教學范圍、教學分量、教學目的與要求,備課時既不能超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避免兩個極端:一是避免拋開教科書,隨心所欲地淹入題海;二是避免把教材看成是「聖經」,照本宣讀炒剩飯。一般都確定基礎知識為復習內容,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原理、基本公式等。如復習「電流」這一教學單元,主要內容有:①物理量名稱:電流強度;②符號:I;③單位:安培;④符號:A;⑤表達內容:電流強弱;⑦單位換算:千進率;⑨測量工具:安培表;⑩測量方法:串聯。再如:電流的形成→電流的方向→導體導電的原因→金屬導體導電靠的是→金屬導體中的電流方向跟規定的電流方向的關系→得到持續電流的條件→電流的定義及計算公式→電流的國際單位及物理意義→測量電流大小的儀器→正確使用電流表→串聯電路中的電流關系→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關系→電流跟電壓的關系→電流跟電阻的關系……。此外,還有類似的物理量:電量、電壓、電阻、電功率、電熱等等。這樣類比處理,使學生對所學內容中眾多的物理量通過比較,找出聯系,便能記得牢用得活。復習階段注意基礎是重要的一環。分析歷年來中考試題,基礎知識所佔分量大,但是學生忽略了這部分的知識,這方面往往失分多。例如:一個重20牛的物體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試畫出該物體對桌面壓力的示意圖。或者一個重20牛的物體靜止放在斜面上,試畫出該物體對斜面的壓力的示意圖(如圖)。這道題非常簡單,然而學生的失分率卻甚高,有的不標壓力的方向,有的不標壓力的大小,特別是不少學生竟然把壓力的作用點標在重物的重心處,最多的錯誤是標錯方向。二、復習面向全體,培養優生,扶持差生復習課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一般採取方法是:統一授課,分組練習,個別輔導。課堂復習教學主要是:立足中等生,提高優等生,扶持學困生。復習進度和教法以中等學生水平為基點,要求中等學生按教師的安排進行系統的復習,注意能力方面的提高;對優等學生要發揮他們的學習優勢,通過他們排難解疑,帶動全班。應另給他們時間讓他們進行自學,除要求掌握大綱的基本知識外,還要進行橫向提高;對差生實行:「五多」、「一優先」。即:多鼓勵、多提高、多板書、多檢查、多輔導、優先面批作業。要特別注意對他們:「動機、興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發現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增強學習物理的信心,提高復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復習前要了解學生,復習中要糾錯解惑學生學了一些內容之後,往往會在某些問題上存有疑難,還有可能存在某些認識上的錯誤或知識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勢必形成學習上的障礙,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以致加劇學習的分化現象。我們除了在日常教學中注意防止這一現象外,在總復習前,應當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鼓勵學生利用總復習的機會,把知識再學習一遍,畢竟中考物理難度不大。另一方面總復習內容多、范圍廣,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重點、難點、學生的薄弱點在哪裡,就設置怎樣的典型例題和針對性練習,要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學生平時學習的「病歷」和復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要把典型錯誤拿出來讓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對於同一類問題,要變換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設置練習,進行反復訓練,並及時反饋,扎扎實實把基礎夯實,讓學生思維得到發展。對難點如「電路設計」、「電路故障」等和必考題作圖和實驗設置專題練習,注重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將知識和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素質。四、注重方法指導,加強能力培養從平時考試情況看,學生考試失分的原因,除基礎不扎實,缺乏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失分是由於學生沒建立良好的應試習慣和方法,比如審題不清,粗心大意,運算不過關,語言表達不規范等原因而造成。而這是相當可惜的,也是我們復習最應該訓練的,因為這方面最容易見效。所以在復習訓練時,應採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導、培養良好應試習慣作為一個關鍵點來抓,如要求學生在作業中,讀題時可把關鍵的字眼劃出來,做個記號提醒自己。做題時會做的題爭取要一次性做對,不依賴於檢查;而且要限時做完,訓練速度;不用計算器,提高運算能力。在試卷評講中,發生錯誤一定要找出錯誤的原因,把原因整理歸納在錯題集上,時刻提醒自己;同時要求錯誤答案保留,把訂正過程寫在旁邊;教師講題時不應僅僅局限於知識點上,還應引導和幫助學生總結研究物理問題、運用知識分析解釋現象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通過復習,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五、採用分組互助方式,體現學生主體傳統課堂教學常常是課堂上發言、提出問題的是只佔少數的「學力」優的學生,偶爾也有中等的學生。「學力」低的學生基本上被剝奪了發言權,甚至連思維的時間和空間都沒有了。這樣的課堂,優秀學生的個性(主體性)過分張揚,損害了「學力」低的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從而導致這部分學生在表面上是學習成績差,內在的是損傷了他們繼續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對自己學習的信心,從而在心理上使他們抵觸這樣的教育和教師,使自己走向學習困難學生的行列。為此,採用分組復習的方式,組建學習互助小組:每4到6位學生分成一組,按照就近原則自然分組並且要求有不同「學力」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相互學習,相互討論,好學生幫助相對差的學生,特別注意的是,各小組研討的內容要因組而異:第一組研討較容易的內容,其他組討論的內容難度要逐漸遞增。在討論的過程中每位成員都要積極發言,大膽介紹自己的解題或學習方法,當出現錯誤時,其他成員不得取笑或諷刺發言的學生,應當給與鼓勵並幫助其改正錯誤,這樣有利於各組成員的發展,同時老師要及時的關注各組的學習情況,在出現問題時,及時給與指正,以便各組的良性發展。例如在復習「電阻」一章內容時,先讓學生按學習組一起與教師完成電阻概念的內容,然後把學生分成幾個組,分別討論如下3個問題。a組討論: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有關的問題:如當導體的材料和粗細不變時,導體的電阻會隨著長度的增長而變小嗎?b組討論:有關電阻與導體粗細的問題。c組討論:電阻與材料的問題及根據公式當中能否得出電阻與電壓成正比,電阻與電流成反比的結論,三個組按此討論,待大部分學生討論完畢後,讓學生回到原來的學習組,再按學習組交流對這三個問題的看法,並重新進行有關討論,若干分鍾後,各小組選出代表在講台上以「小老師」的身份講解本小組的討論過程及結果,然後再組織全班學生解答這幾個問題。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促進同學間的友誼,同時還可以活躍整個課堂的氣氛。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優秀學生「統治」小組或全班的討論的歷史已不復存在。學習困難生(學力低的學生)也有了在學習組指導別人學習的權力,而成績優秀的學生(學力優的學生)也必須聽其他學生的指導。從深層次角度看,那些長期沒有發言權,受人誤解、沒有成功機會的學生,由於在互助小組教學法中嘗試到成功,受到別人的贊譽,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激發起學習的慾望,從而逐漸成為學習的成功者。從教育的主體性理論來看,在這樣的教學情景中,「學力」低的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合理張揚,各學生的能力更得到合理發揮,故師生、同學間極易達成理解、通融和共識。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及教師的教學。六、將實驗探究引入復習課堂在課堂上以探究實驗為主線,加強學生視覺感受,讓學生經過觀察,激活學生大腦中原有的情感結構和認知結構,這樣不僅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實驗由教師進行了新的設計大都調換了視角,因而更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如在復習探究簡單電路一章時,我給學生准備了以下器材:電池、開關、導線、滑動變阻器、小燈泡若干個、電流表、伏特表等器材,演示前提出幾個問題叫學生考慮:(1)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電壓各有什麼特點(2)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各有什麼特點(3)滑動變阻器有什麼作用,接著進行實驗探究,過程主要有:讓學生以兩種方式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觀察小燈泡的亮暗情況,然後移動滑動變阻器,再觀察燈泡的亮暗情況,觀察串、並電路中各用電器間的工作情況。觀察實驗現象後,讓學生思考互相討論一段時間後,讓學生自己分析總結實驗結論,最後老師總結,與學生一起得出最後的正確結論,這樣可以讓學生手眼腦並用,對於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實驗和總結規律的能力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實踐證明:新理念、新形式下的物理復習課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新型課堂秩序。課堂中師生情感非常融洽,學生間的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相互質疑相當熱烈,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活動,教師只是在關鍵的時刻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當學生在學習中投入感情,投入積極性,一定能獲得豐碩的成果!
『陸』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復習課的教學效果
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在課堂上已獲得新知,但時隔不久他們都忘了很多,造成作業、測試、課堂回答以及知識遷移等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所學新知識掌握不牢,基於此,作為教師要安排復習課、上好復習課,使學生系統、牢固地所學知識,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上好初中物理復習課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策略。
一、有針對性地確定復習內容
初中物理分為聲學、光學、熱學、電學、力學等內容,無論復習哪部分,首先應領會新課標、把握好教材,明確教學內容、教學范圍、教學分量、教學目的與要求,備課時既不能超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避免兩個極端:一是避免拋開教科書,隨心所欲地淹入題海;二是避免把教材看成是「聖經」,照本宣讀炒剩飯。一般都確定基礎知識為復習內容,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原理、基本公式等。如復習「電流」這一教學單元,主要內容有:①物理量名稱:電流強度;②符號:I;③單位:安培;④符號:A;⑤表達內容:電流強弱;⑦單位換算:千進率;⑨測量工具:安培表;⑩測量方法:串聯。再如:電流的形成→電流的方向→導體導電的原因→金屬導體導電靠的是→金屬導體中的電流方向跟規定的電流方向的關系→得到持續電流的條件→電流的定義及計算公式→電流的國際單位及物理意義→測量電流大小的儀器→正確使用電流表→串聯電路中的電流關系→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關系→電流跟電壓的關系→電流跟電阻的關系……。此外,還有類似的物理量:電量、電壓、電阻、電功率、電熱等等。這樣類比處理,使學生對所學內容中眾多的物理量通過比較,找出聯系,便能記得牢用得活。復習階段注意基礎是重要的一環。分析歷年來中考試題,基礎知識所佔分量大,但是學生忽略了這部分的知識,這方面往往失分多。例如:一個重20牛的物體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試畫出該物體對桌面壓力的示意圖。或者一個重20牛的物體靜止放在斜面上,試畫出該物體對斜面的壓力的示意圖(如圖)。這道題非常簡單,然而學生的失分率卻甚高,有的不標壓力的方向,有的不標壓力的大小,特別是不少學生竟然把壓力的作用點標在重物的重心處,最多的錯誤是標錯方向。
二、復習面向全體,培養優生,扶持差生
復習課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一般採取方法是:統一授課,分組練習,個別輔導。課堂復習教學主要是:立足中等生,提高優等生,扶持學困生。復習進度和教法以中等學生水平為基點,要求中等學生按教師的安排進行系統的復習,注意能力方面的提高;對優等學生要發揮他們的學習優勢,通過他們排難解疑,帶動全班。應另給他們時間讓他們進行自學,除要求掌握大綱的基本知識外,還要進行橫向提高;對差生實行:「五多」、「一優先」。即:多鼓勵、多提高、多板書、多檢查、多輔導、優先面批作業。要特別注意對他們:「動機、興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發現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增強學習物理的信心,提高復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復習前要了解學生,復習中要糾錯解惑
學生學了一些內容之後,往往會在某些問題上存有疑難,還有可能存在某些認識上的錯誤或知識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勢必形成學習上的障礙,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以致加劇學習的分化現象。我們除了在日常教學中注意防止這一現象外,在總復習前,應當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鼓勵學生利用總復習的機會,把知識再學習一遍,畢竟中考物理難度不大。另一方面總復習內容多、范圍廣,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重點、難點、學生的薄弱點在哪裡,就設置怎樣的典型例題和針對性練習,要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學生平時學習的「病歷」和復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要把典型錯誤拿出來讓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對於同一類問題,要變換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設置練習,進行反復訓練,並及時反饋,扎扎實實把基礎夯實,讓學生思維得到發展。對難點如「電路設計」、「電路故障」等和必考題作圖和實驗設置專題練習,注重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將知識和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素質。
四、注重方法指導 ,加強能力培養
從平時考試情況看,學生考試失分的原因,除基礎不扎實,缺乏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失分是由於學生沒建立良好的應試習慣和方法,比如審題不清,粗心大意,運算不過關,語言表達不規范等原因而造成。而這是相當可惜的,也是我們復習最應該訓練的,因為這方面最容易見效。所以在復習訓練時,應採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導、培養良好應試習慣作為一個關鍵點來抓,如要求學生在作業中,讀題時可把關鍵的字眼劃出來,做個記號提醒自己。做題時會做的題爭取要一次性做對,不依賴於檢查;而且要限時做完,訓練速度;不用計算器,提高運算能力。在試卷評講中,發生錯誤一定要找出錯誤的原因,把原因整理歸納在錯題集上,時刻提醒自己;同時要求錯誤答案保留,把訂正過程寫在旁邊;教師講題時不應僅僅局限於知識點上,還應引導和幫助學生總結研究物理問題、運用知識分析解釋現象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通過復習,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五、採用分組互助方式,體現學生主體
傳統課堂教學常常是課堂上發言、提出問題的是只佔少數的「學力」優的學生,偶爾也有中等的學生。「學力」低的學生基本上被剝奪了發言權,甚至連思維的時間和空間都沒有了。這樣的課堂,優秀學生的個性(主體性)過分張揚,損害了「學力」低的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從而導致這部分學生在表面上是學習成績差,內在的是損傷了他們繼續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對自己學習的信心,從而在心理上使他們抵觸這樣的教育和教師,使自己走向學習困難學生的行列。為此,採用分組復習的方式,
組建學習互助小組:每4到6位學生分成一組,按照就近原則自然分組並且要求有不同「學力」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相互學習,相互討論,好學生幫助相對差的學生,特別注意的是,各小組研討的內容要因組而異:第一組研討較容易的內容,其他組討論的內容難度要逐漸遞增。在討論的過程中每位成員都要積極發言,大膽介紹自己的解題或學習方法,當出現錯誤時,其他成員不得取笑或諷刺發言的學生,應當給與鼓勵並幫助其改正錯誤,這樣有利於各組成員的發展,同時老師要及時的關注各組的學習情況,在出現問題時,及時給與指正,以便各組的良性發展。例如在復習「電阻」一章內容時,先讓學生按學習組一起與教師完成電阻概念的內容,然後把學生分成幾個組,分別討論如下3個問題。a組討論: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有關的問題:如當導體的材料和粗細不變時,導體的電阻會隨著長度的增長而變小嗎?b組討論:有關電阻與導體粗細的問題。c組討論:電阻與材料的問題及根據公式當中能否得出電阻與電壓成正比,電阻與電流成反比的結論,三個組按此展開討論,待大部分學生討論完畢後,讓學生回到原來的學習組,再按學習組交流對這三個問題的看法,並重新進行有關討論,若干分鍾後,各小組選出代表在講台上以「小老師」的身份講解本小組的討論過程及結果,然後再組織全班學生解答這幾個問題。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促進同學間的友誼,同時還可以活躍整個課堂的氣氛。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優秀學生「統治」小組或全班的討論的歷史已不復存在。學習困難生(學力低的學生)也有了在學習組指導別人學習的權力,而成績優秀的學生(學力優的學生)也必須聽其他學生的指導。從深層次角度看,那些長期沒有發言權,受人誤解、沒有成功機會的學生,由於在互助小組教學法中嘗試到成功,受到別人的贊譽,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激發起學習的慾望,從而逐漸成為學習的成功者。從教育的主體性理論來看,在這樣的教學情景中,「學力」低的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合理張揚,各學生的能力更得到合理發揮,故師生、同學間極易達成理解、通融和共識。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及教師的教學。
六、將實驗探究引入復習課堂
在課堂上以探究實驗為主線,加強學生視覺感受,讓學生經過觀察,激活學生大腦中原有的情感結構和認知結構,這樣不僅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實驗由教師進行了新的設計大都調換了視角,因而更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如在復習探究簡單電路一章時,我給學生准備了以下器材:電池、開關、導線、滑動變阻器、小燈泡若干個、電流表、伏特表等器材,演示前提出幾個問題叫學生考慮:(1)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電壓各有什麼特點(2)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各有什麼特點(3)滑動變阻器有什麼作用,接著進行實驗探究,過程主要有:讓學生以兩種方式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觀察小燈泡的亮暗情況,然後移動滑動變阻器,再觀察燈泡的亮暗情況,觀察串、並電路中各用電器間的工作情況。觀察實驗現象後,讓學生思考互相討論一段時間後,讓學生自己分析總結實驗結論,最後老師總結,與學生一起得出最後的正確結論,這樣可以讓學生手眼腦並用,對於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實驗和總結規律的能力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實踐證明:新理念、新形式下的物理復習課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新型課堂秩序。課堂中師生情感非常融洽,學生間的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相互質疑相當熱烈,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活動,教師只是在關鍵的時刻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當學生在學習中投入感情,投入積極性,一定能獲得豐碩的成果!
『柒』 兩彈元勛鄧稼先教案
教學目的:
1、 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詞,理解文中兩個古詩文小段。
2、 靈活運用速讀、默讀、朗讀等閱讀方式閱讀課文。
3、 學習鄧稼先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教學重點:
用速讀、默讀、朗讀等閱讀方式閱讀課文。
教學難點:
1、 第一部分寫百年屈辱史的用意;
2、 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作比較的好處。
教具准備:
《祖國》錄音帶、小黑板(寫六種方式、《祖國》歌詞)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激情入景:
二(4)班的同學們給老師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首屆藝術節中,我班榮獲了第一名……這節課,希望同學們有好的表現。
2、 材料分析:
(1) 1842年8月,中英代表簽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其中有這樣一條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2) 1860年,英法聯軍大肆搶劫並燒毀了稱作「萬園之園」的圓明園。
(3) 1954年,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地位,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
(4) 2003年10月15日,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楊利偉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
學生發言:中國,有著屈辱的歷史,但如今,它已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祖國能在國際上有著顯赫的地位,是離不開一些為祖國作出貢獻的人。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位在國防事業上為祖國作出巨大貢獻的人——鄧稼先。
二、 初步理解課文。
1、 簡要介紹鄧稼先及作者。
華僑、華裔的含義。
2、 朗讀課文,簡要說說各個小標題部分分別講述了有關鄧稼先的什麼內容。
三、 速讀課文,深入內容。
你想提出一個什麼有價值的問題。
集中討論:
舉例:
1、 第一部分,為什麼要概述中國一百年屈辱的歷史:
既交待了鄧稼先的成長背景,又突出他對民族復興的貢獻。
2、 為什麼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對照起來寫?
突出了鄧稼先的人格魅力。
3、 文言文的語段的意思是什麼?
4、引用的目的是什麼?
四、 情感滲透:體會感人之處。
讀了本文,你全面了解了鄧稼先,請你對照插圖,閱讀有關鄧稼先的資料,以「我心目中的鄧稼先」為話題,舉一個典型事例,說說你對鄧稼先的評價。
五、 內容遷引:
學習本文,你的收獲是什麼?我想請同學們用特殊的方式展示出來:
1、 成語。
2、 名人名言。
3、 相仿事例。
4、 一首歌。
5、 一首詩。
6、 用一組排比句。
六、 小練筆:
我們的祖國,因這樣的驕子而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們還不能向鄧稼先博士那樣為祖國去效力,但我們可以為王畈中學爭光,為二(4)班爭光。先前,那些同學可以說就是我們身邊的「鄧稼先」!同學們,下面我們就來寫寫我們身邊的「鄧稼先」吧!
附:板書:
鄧稼先
楊振寧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附: 「兩彈元勛」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秘密參加拭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後方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在昆明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於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賣國獨裁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並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土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後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了,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後,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准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中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關繫到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後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l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一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8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他臨終前留不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雖長期擔任核試驗的領導工作,卻本著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精神,在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出現在第一線。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鈾球加工等生死系一發的險要時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員身邊,既加強了管理,又給作業者以極大的鼓勵。
一次,航投試驗助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撿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已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分:「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最後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已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並轉了一小圈,表面已經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後,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又向鄧稼先追授了金質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捌』 物理教學如何上好常態高效課
一、課前准備——是常態課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要使常態課的有效性,我們認為首先從課前准備上下功夫。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要實現常態課課堂有效,必須下足課前准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
1.備好課標:課標對各個知識模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同時,把初中物理的知識全部羅列,細細研讀,便可輕易實現各個知識模塊之間的溝通與整合,對於備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備好教材:拿到教材後一定要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揣摩教材編者的意圖、教材的結構體系;對於單元教材,要掌握其重點、難點;對於每章節的知識,更是要潛心研究。只有教師與教材的用心對話,才會有學生與課文的真實對話。教師研究教材的感受、體驗全面、深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有基礎。
3.備好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物理課堂的核心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為充滿活力的孩子,帶著已有的知識、經驗、參與課堂活動,並成為課堂教學中主要的一部分,使課堂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物理課堂教學要保證有效性,必須仔細揣摩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景,刪繁就簡,做好教學方案的預設。教師要研究學生的智力背景和非智力背景,尤其是關注學生的知識儲備,要善於在新舊知識之間為學生搭建橋梁。在准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就要思考如下問題:什麼樣的學習目標適合他們?怎樣幫助學生最快最有效的達到學習目標?
4.備好自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主導。備課時,教師應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備在教學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創出自己的特色來。
二、課堂教學——是常態課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物理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師要教給學生什麼,讓學生學到什麼,都在課堂。課堂上既要有教師「主導性」的彰顯,更要有學生「主體性」的體現,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更有效。
1.發揮教師的主導性
新課程強調在教學關繫上「教」要促進「學」,而教學的本質在於「引導」,沒有否定「教」,但是對「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優秀的教師,在他的課上,知識點難一些的章節,能提弦撮要,上得深入淺出;簡單易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正確、熟練掌握《物理教學課程標准》的內容,把握住物理教學的正確方向。在引導和點撥中不能讓學生隨意發揮,要符合教學的目的要求。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了老師沒有當好「舵手」的現象:有的老師為了追求課堂的熱鬧氣氛,鋪陳出許多問題,為的是更多地鼓勵學生。然而老師多是片面地運用了以肯定為主的教學原則。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會被一些熱情的稱贊搪塞過去,這無疑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造成消極影響。還有對學生的一些錯誤答問,不少老師顯得沒有太多的辦法。或者置錯誤答問而不顧,找別的學生繼續回答;或者簡單否定其回答;或者就事論事地引發一番,不得要領,這里的老師也沒能真正領會到學生錯誤的答問到底錯在哪裡;或者直接出示正確的答案。以上這些情況,顯然老師不但沒有處理好自己的課堂角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妨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理解能力的發展。課堂教學中要求老師既要放得開,又要統得緊。讓學生在思考、討論、回答問題中得到鍛煉、提高。
2.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應把學生放在主動發展的位置上。讓學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課堂學習之中。學生的學習效率是衡量課堂教學效率的標尺。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效率就會很高。所以要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整個身心都得到解放,在教師引導、幫助和促進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首先要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率,以往有些學生學習物理積極性不高,主要原因在於有些教師的教學模式過於呆板,教師急於求全、急燥的心理過於嚴重,給學生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產生了厭煩的情緒。有效的課堂,學習的興趣不只是一兩個人的興趣,也不是一些尖子生的興趣,而是全體學生的興趣。不管學生的物理基礎怎麼樣,教師心中都要有一種「全人」發展的觀念,努力促使自己的課堂能使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實現這樣的發展觀,要求教師對全班學生應有全面的了解,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駕馭課堂的能力上,都要作出一定的考慮。
其次學生的個性要得到張揚。一堂有效的課因為有學生的參與而變得實在,也因為有學生個性的張揚而變得生動。我們在聽課的時候,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老師的教法,而是一些學生出乎意料的回答。我們在稱贊別人孩子聰明的時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怎樣為了成績而把學生教成書獃子的。「橫看成嶺側成峰」,學生也渴望在課堂教學中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教師鼓勵他們把自己獨特的見解表達出來,他們就會入景入境地讀,入情入理地說,課堂也就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三、課後反思——是常態課教學有效性的延伸
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無論是優秀的教師,還是年輕教師,在各自的認識層面上都會發現自己的不足,都會留有遺憾。如果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之餘,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自己像過電影似的再現課堂教學的情景,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加強課堂教學反思。針對教學中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能使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教學反思可以分成教學過程中的行動前反思、行動中反思、行動後反思,可以從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實際、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方面進行。
『玖』 新物理老師要怎麼上好第一節課
「第一堂課」的種類很多,從教師的經驗來講,有新教師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堂課;從學生學習的時間上來看,有每學期的第一堂課,有每次期中考試後的第一堂課;從學科知識來看,有起始學科的第一堂課;從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上來看,有各學科的第一堂復習課。另外,教師的工作需要中途新接班也會有第一堂要上的課,從課型上看,有公開課面對陌生學生時的一堂等。
教師們一致認為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要求我們認真地備好課,並且做到「三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為上好一堂課做好預設。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還要本著先進教學理念,注意以學生為本,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扎扎實實地備好一堂課。第一堂課如何上才能吸引學生使他們喜歡自己的課,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共同的心願。那麼如何才能上好第一堂課呢?
現就常見的幾種第一堂課如何上分述如下:
一、如何上好「新教師」的第一堂課
一出戲,要演好序幕;一部樂章,要湊好序曲;剛離開大學校門、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上好第一堂課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這對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能力的發揮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我們在相互聽課評課過程中感到,除少數新教師可以做到初出茅廬,一鳴驚人外,多數新教師都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怯課」現象。有的人即使在課前對該課作了精心准備,但到臨場時,仍然難按原定教學計劃加以實施,出現「砸鍋」。這從心理角度講,是因為由學生突然變成教師,角色的突然轉變,常會使人出現緊張和急躁心理,這樣教學語言速度過快,表述過於呆板,講授缺乏條理性,教學方法的交叉運用不能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環節、程序缺乏應有的順序和章法等等;有的新教師會有自大心理,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在教學上具備合格教師的技能,導致對教學的艱巨性、復雜性認識不夠,從而影響自己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有的新教師會有自卑心理,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不適合做教師,擔心自己的知識水平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對所講的內容沒有把握,怕講不好讓學生取笑等等。因此課堂教學中,為了不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不敢正確地面對教學對象,不敢大膽地和學生進行目光和語言交流;講課墨守陳規,甚至照本宣科,缺乏創新意識,方法簡單,不能正確地選擇參照系;有的新教師有緊張心理,上講台時緊張,眼睛不知往哪兒看、手腳不知如何放、頭腦思維不清、講話語無倫次等。除以上四種心理因素外,由於新教師年輕,缺乏教學經驗,對能不能完成預定的教學計劃,按要求上好課,心裡沒底。這種擔心與與心理失衡結合起來,就形成了「怯課」現象。
新教師要上好第一堂課,必須注意克服以上急躁、自大、自卑、緊張等影響教學的心理,盡快進入教師角色,去精心備好第一堂課,並且注意作好課後小結,以利於以後的教學。新教師要上好第一堂劉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有良好的心理准備
新教師要上好第一堂課,就要盡快進入教師角色,從心理、思想行為等各個方面承受社會對自己的角色期望。作為新教師,上課前要克服畏懼心理,樹立應有的自信心;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取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認真地回憶、總結自己在實習過程中已得到的經驗和教訓;設想在第一堂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對問題的處理方法與補救措施;主動深入班級,了解所任年級、班級學生的班風、學風、知識基礎等,與學生建立感情。
2. 精心備好第一堂課
大家知道備課是教師取得教學工作主動權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教師提高教育思想、業務水平和教學藝術的重要途徑。教師備課越充分,教學效果相應就越好,因此,新教師在上第一堂課前,應精心備好課。從教學過程來說,要做到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層次清楚,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寫教案,第一課教學內容不要貪圖太多太雜,最好在每個環節下標注所需時間。從教學語言來說,要做到語言生動形象,活潑有趣,邏輯性強,通俗易懂;從教學形式來說,要做到教學方法靈活,啟發得當,教學步驟嚴密緊湊。進行默背試講,在上課前一天(睡前或閉目)對將要上的課先「過電影」,把整個一節課完整的過一遍,對每一句話、每個環節的設計進行「實況錄像」,這既是一次有效地自我過關測試,又是一次「課堂教學」的熟練過程,不妨一試,或有良效。
3. 注意作好課後小結
新教師在上完第一堂課後,都必須及時進行自我反思。即上完課後都要及時回顧備課和上課過程,分析在本堂課中有哪些較好地實現了原定計劃,還有什麼不足;哪些沒有實現或實現不好,原因是什麼;哪些問題在備課時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學習中有哪些反應;下堂課教學要著重注意些什麼,哪些方法比較成功,哪個環節存在問題等。將分析的結論、教學反思和感悟記錄在教案後的「教學反思」欄,也可以專門准備一個《教學反思錄》,作為下階段備課和上課的參考,作為今後自身成長和專業發展的記錄。
二、如何上好「新學期」的第一堂課
無論新、老教師,在新學期都會面臨並思考如何上好第一堂課?對「新學期」如何上好第一堂課,教師們在總結中是各抒已見。
1. 精神飽滿登講台
要上好第一節,我們不僅在內容上、形式上有所思考,還要在老師自己的情緒上調節好。假期我們從繁重的家務、瑣碎的生活、自由鬆散中走來,更應該梳理好自己的心情,煥發精神,拋棄煩惱。同時,還要進行認真的思考:上學期教學成績如何?經驗知多少、教訓找不找?現在的我是一位新手,打算如何步入經驗型教師的行列?現在的我是一位教學能手,看一看教學成績能否說明這一點?打算向一個怎樣的新目標邁進?等等,這一切都應該在我們上第一堂課前作出認真的考慮,並體現在第一學堂課上。讓學生從老師的臉上感受到「快樂」,從老師的語氣里揣摸到「信心」,從老師的關愛中得到溫暖,從老師的耐心中激起感激,從精湛的教學中受到啟迪……。
2. 精心設計開場白
一個語文教師是這樣記錄自己第一堂課的開場白:「同學們,歡迎你們升入九年級!從今天起,你們又跨上了一個更高的台階。九年級是一個美好的年級。在這里,我們將跟著許許多多的作者走進一個更廣闊更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這本書中,很多文章寫得十分優美,我最喜歡這一段話…… 你想知道這段優美的語言出自哪篇課文嗎?那就到書中去尋找吧!」學生們聽了這樣一番語言描述,怎們能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怎麼能不對今後的學習充滿嚮往?
這雖是一位語文老師的第一堂課的開場白,其它學科也是如此,在聽課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地理教師的開場白讓學生對祖國河山有美的贊嘆,生物教師讓學生體會到了解自身的興趣,化學教師使學生體會到物質世界的絢麗多彩。教師如何設計開場的妙語,它關乎著教師給學生們留下怎樣的第一印象,關乎著是否能調動學生學習這一學科的興趣,關乎著這一學科教學的成敗。
3.增添自信講評課
第一節課是講授新課好?還是講評課好?很多教師認為每學期時間緊、任務重,趕緊上新授課吧!可有的教師在總結中這樣寫:「我新學期的第一堂上的是講評課,講評上學期期末考試試卷。一個假期,大多數的學生都玩瘋了,對上學期自己學得怎樣基本上忘干凈了,而新學期如何避免上學期的不足、發揮自己的優勢,借鑒他人的良策,還沒來得及思考,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這些的習慣。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學生能學好什麼知識?能把握好自己這一個學期的學習之舵嗎?我在放假前就布置了一道別具匠心的寒假作業:仔細分析自己這次期末考試的試卷,先就地糾錯,再好好思考思考自己一個學期來的在學習上的得與失,開學第一天咱們要交流交流,每個人都必須發言。課堂上由於劃分了學習小組,每一個學生都發了言,且情緒相當高漲。經驗談出來啦,學生的自信又增強了三分;教訓找到啦,學生心底明亮了起來。一次,兩次,三次,每個學期、每次考試之後、每次作業之後如果都能安排類似的內容,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越來越理智地對待自己的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就會養成。」
三、如何上好「新接班」的第一堂課
教師根據學校工作的需要,有的新學期一開始就接了某個班級的教學工作,有的中途接某個班的某學科教學,無論是那種情況,對學生而言都是新的教師,這樣的第一堂課如何上,也顯得非常重要。大家在研討過程中一致認為:新學期開學時,教師們面臨著怎樣上好第一節課,為今後教學的成功會打下一個好的基礎,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 給學生留美好印象
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第一次見一個人,他的外貌、衣著、言談舉止、……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也是如此,學生對教師的「第一印象」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情緒以及師生關系。「第一印象」好比演員登台亮相,「第一炮」打響了,可能博得滿堂彩,所以,第一堂課的好壞往往就與之後學生學習的興趣大有關聯。因此,教師在第一次與學生接觸時,就要注意自己與學生初交中的形象塑造,力求一開始就給學生形成一個美好的印象。為此,教師與學生第一次見面時,應設計好自已的儀表,要給學生以和藹可親之感,與學生談話要表現出關心、體貼,力求一開始就留給學生「是他們知心朋友」的印象,從而為自己的後繼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
2. 給學生作自我介紹
上課時與學生第一次見面,一定要做自我介紹,忌諱進入課堂就講課,因為學生還不熟悉老師,對老師還有很多的神秘感,上來就講課,會因為學生對老師感受的程度大於對教學內容的程度,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所以,上第一堂課,要告訴學生自己的姓名及簡歷,讓學生認識自己,只有認識才能更好的尊重,才能增加學生對自己的喜愛和親近感。讓自己的求學經歷,成為吸引學生、激發學習、了解老師和建立師生友誼的催化劑。讓學生在你的自我介紹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進取之美。要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一個博學的人,從而從心裡喜愛和敬佩老師。
3. 讓學生自我介紹
為體現師生平等和相互尊重,教師還應當主動認識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做簡要的自我介紹同樣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而且讓教師從一開始就了解每位學生的情況,這對於今後的教育和教學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學生人數較多,一堂課時間未必夠用,也可以採用課堂簡單介紹,課後書面詳細介紹的形式,但這一環節不可缺少。因為只有教師記住了自己的學生,學生才能記住他的老師。讓學生記住老師比老師記住學生意義更加重大。
3. 給學生以恰當語言
教師應具有點幽默的特質,平靜無波瀾的語氣,呆板無趣的語言是無法吸引學生注意的,優美形象的教學語言要求有和諧的節奏。評課時一位專家曾說:如果45分鍾都是一個調子,平鋪直敘,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學生也會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講到主要的地方可重復一遍,講到快樂的地方應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應很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應變得很低沉。教師還應善於利用幽默語言(包括肢體語言)激活課堂,調節學生情緒,幫助學生在輕松氛圍中,發現、建構、理解新知識、新方法,促進學生發展。不要讓你的第一堂課就使學生失去對你的(學科)興趣。
四、如何上好「新學科」的第一堂課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中學和小學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學科門類多,新的學科在學生面前如何展現,教師首先設法讓學生感受該學科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消除對本學科的疑慮甚至恐懼,並對未來的課程和活動有一個美好的期待,為本學期在學習該學科時打好一個堅實的基礎。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應該講,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他們的科學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教師的第一堂課,應該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愛好,學生的愛好有了,就意味著你的第一堂課成功了。
培養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首先應使學生明白本課程要學習些什麼,讓學生了解本課程的大概內容,知道將來能學到哪些知識和技能,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應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學本課程。具體說,最好是聯系現實社會中的一些具體的實際例子,來突出所教學科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所教學科在個人修養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學科在考學中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產生一種學好你所教學科的沖動和神秘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樣做,雖然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但是對於引導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鼓舞學生的士氣都是很有必要的 。
2. 樹立學生必勝信心
第一堂課要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期望。任何一位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這是一個人的自尊心所決定的,學生們也想在第一節課給老師一個好印象,他們也會積極發言提問來表現他們自己。因此,在上第一堂課時,學生哪怕是取得一點點成績或進步,你都應該真誠地贊美他們,鼓勵他們。要讓學生有成功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你的課。
3. 介紹學科學習方法
介紹本學科的學習方法。可以結合自己和別人的經驗、教訓,根據自己的心得來現身說法,把自己的一些竅門和絕招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叫學生知道下一步怎麼學,怎麼做,怎麼與老師配合,達到以實用來吸引人,以真摯來感染人。
無規矩不成方圓,必須讓學生明白今後應該怎麼樣做,如何學好這一科目,平時的課堂要求,作業要求,考試要求等等。讓學生在今後能按你的要求學習,遵守紀律,按時交作業等。這些必須讓學生明白,可以為以後上課節省一些組織教學的時間。
五、如何上好「新學年」第一堂課
初中三年,每一年學生的情況不同,學習的內容(科目)不同,學習的目標和要求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在新學年第一節課要給學生一個新起點的感覺,要給學生提出一個新的學習(成長)目標,讓學生認識到,學生時代是人生不斷學習、積累知識、奠定基礎和前進提高的重要階段,必須勤奮學習好好珍惜。
1.七年級新生的第一堂課,除上述內容及方法以外,還應給學生指明如何做好小學升初中的過渡,結合本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從生活和學習習慣等方面,給學生提出指導建議和合理要求,使他們盡快進入中學生角色,適應中學生學習生活。
2.八年級新生的第一堂課,應著重指導學生,總結學習生活經驗和教訓,特別是成功的(高效的)學習方法,結合學科特點,指導學習方法,防止兩極分化。實踐證明,英語和數學是八年級學習分化的轉折點。讓學生認識到八年級是初中三年最關鍵的一年。
3.九年級第一堂課,對學生進行理想和升學方面的教育,讓學生知道,中招是人生第一次學習考驗,對人生的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對高中的學習和升入大學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每一位學生都必須認真對待,都要爭取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走好人生的每一段旅途。
總之,第一堂課對教師而言是平常的一課,而對學生來講確實不尋常的一節課。所以,如何把第一堂課上得精彩,上得有意義,讓學生產生興趣,使學生難以忘懷,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就顯得十分重要。要上好第一堂課有多種方法,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師都會因主觀和客觀的情況不同,採用不同的方法上好第一堂課。希望廣大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實踐,讓我們的第一堂課的教學成為師生共同獲得發展良好開端。
『拾』 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怎樣上好初中物理復習
淺談上好初中物理復習課的策略
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在課堂上已獲得新知,但時隔不久他們都忘了很多,造成作業、測試、課堂回答以及知識遷移等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所學新知識掌握不牢,基於此,作為教師要安排復習課、上好復習課,使學生系統、牢固地所學知識,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上好初中物理復習課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策略。
一、有針對性地確定復習內容
初中物理分為聲學、光學、熱學、電學、力學等內容,無論復習哪部分,首先應領會新課標、把握好教材,明確教學內容、教學范圍、教學分量、教學目的與要求,備課時既不能超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避免兩個極端:一是避免拋開教科書,隨心所欲地淹入題海;二是避免把教材看成是「聖經」,照本宣讀炒剩飯。一般都確定基礎知識為復習內容,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原理、基本公式等。如復習「電流」這一教學單元,主要內容有:①物理量名稱:電流強度;②符號:I;③單位:安培;④符號:A;⑤表達內容:電流強弱;⑦單位換算:千進率;⑨測量工具:安培表;⑩測量方法:串聯。再如:電流的形成→電流的方向→導體導電的原因→金屬導體導電靠的是→金屬導體中的電流方向跟規定的電流方向的關系→得到持續電流的條件→電流的定義及計算公式→電流的國際單位及物理意義→測量電流大小的儀器→正確使用電流表→串聯電路中的電流關系→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關系→電流跟電壓的關系→電流跟電阻的關系……。此外,還有類似的物理量:電量、電壓、電阻、電功率、電熱等等。這樣類比處理,使學生對所學內容中眾多的物理量通過比較,找出聯系,便能記得牢用得活。復習階段注意基礎是重要的一環。分析歷年來中考試題,基礎知識所佔分量大,但是學生忽略了這部分的知識,這方面往往失分多。例如:一個重20牛的物體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試畫出該物體對桌面壓力的示意圖。或者一個重20牛的物體靜止放在斜面上,試畫出該物體對斜面的壓力的示意圖(如圖)。這道題非常簡單,然而學生的失分率卻甚高,有的不標壓力的方向,有的不標壓力的大小,特別是不少學生竟然把壓力的作用點標在重物的重心處,最多的錯誤是標錯方向。
二、復習面向全體,培養優生,扶持差生
復習課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一般採取方法是:統一授課,分組練習,個別輔導。課堂復習教學主要是:立足中等生,提高優等生,扶持學困生。復習進度和教法以中等學生水平為基點,要求中等學生按教師的安排進行系統的復習,注意能力方面的提高;對優等學生要發揮他們的學習優勢,通過他們排難解疑,帶動全班。應另給他們時間讓他們進行自學,除要求掌握大綱的基本知識外,還要進行橫向提高;對差生實行:「五多」、「一優先」。即:多鼓勵、多提高、多板書、多檢查、多輔導、優先面批作業。要特別注意對他們:「動機、興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發現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增強學習物理的信心,提高復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復習前要了解學生,復習中要糾錯解惑
學生學了一些內容之後,往往會在某些問題上存有疑難,還有可能存在某些認識上的錯誤或知識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勢必形成學習上的障礙,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以致加劇學習的分化現象。我們除了在日常教學中注意防止這一現象外,在總復習前,應當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鼓勵學生利用總復習的機會,把知識再學習一遍,畢竟中考物理難度不大。另一方面總復習內容多、范圍廣,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重點、難點、學生的薄弱點在哪裡,就設置怎樣的典型例題和針對性練習,要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學生平時學習的「病歷」和復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要把典型錯誤拿出來讓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對於同一類問題,要變換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設置練習,進行反復訓練,並及時反饋,扎扎實實把基礎夯實,讓學生思維得到發展。對難點如「電路設計」、「電路故障」等和必考題作圖和實驗設置專題練習,注重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將知識和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素質。
四、注重方法指導 ,加強能力培養
從平時考試情況看,學生考試失分的原因,除基礎不扎實,缺乏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失分是由於學生沒建立良好的應試習慣和方法,比如審題不清,粗心大意,運算不過關,語言表達不規范等原因而造成。而這是相當可惜的,也是我們復習最應該訓練的,因為這方面最容易見效。所以在復習訓練時,應採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導、培養良好應試習慣作為一個關鍵點來抓,如要求學生在作業中,讀題時可把關鍵的字眼劃出來,做個記號提醒自己。做題時會做的題爭取要一次性做對,不依賴於檢查;而且要限時做完,訓練速度;不用計算器,提高運算能力。在試卷評講中,發生錯誤一定要找出錯誤的原因,把原因整理歸納在錯題集上,時刻提醒自己;同時要求錯誤答案保留,把訂正過程寫在旁邊;教師講題時不應僅僅局限於知識點上,還應引導和幫助學生總結研究物理問題、運用知識分析解釋現象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通過復習,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五、採用分組互助方式,體現學生主體
傳統課堂教學常常是課堂上發言、提出問題的是只佔少數的「學力」優的學生,偶爾也有中等的學生。「學力」低的學生基本上被剝奪了發言權,甚至連思維的時間和空間都沒有了。這樣的課堂,優秀學生的個性(主體性)過分張揚,損害了「學力」低的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從而導致這部分學生在表面上是學習成績差,內在的是損傷了他們繼續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對自己學習的信心,從而在心理上使他們抵觸這樣的教育和教師,使自己走向學習困難學生的行列。為此,採用分組復習的方式,
組建學習互助小組:每4到6位學生分成一組,按照就近原則自然分組並且要求有不同「學力」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相互學習,相互討論,好學生幫助相對差的學生,特別注意的是,各小組研討的內容要因組而異:第一組研討較容易的內容,其他組討論的內容難度要逐漸遞增。在討論的過程中每位成員都要積極發言,大膽介紹自己的解題或學習方法,當出現錯誤時,其他成員不得取笑或諷刺發言的學生,應當給與鼓勵並幫助其改正錯誤,這樣有利於各組成員的發展,同時老師要及時的關注各組的學習情況,在出現問題時,及時給與指正,以便各組的良性發展。例如在復習「電阻」一章內容時,先讓學生按學習組一起與教師完成電阻概念的內容,然後把學生分成幾個組,分別討論如下3個問題。a組討論: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有關的問題:如當導體的材料和粗細不變時,導體的電阻會隨著長度的增長而變小嗎?b組討論:有關電阻與導體粗細的問題。c組討論:電阻與材料的問題及根據公式當中能否得出電阻與電壓成正比,電阻與電流成反比的結論,三個組按此展開討論,待大部分學生討論完畢後,讓學生回到原來的學習組,再按學習組交流對這三個問題的看法,並重新進行有關討論,若干分鍾後,各小組選出代表在講台上以「小老師」的身份講解本小組的討論過程及結果,然後再組織全班學生解答這幾個問題。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促進同學間的友誼,同時還可以活躍整個課堂的氣氛。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優秀學生「統治」小組或全班的討論的歷史已不復存在。學習困難生(學力低的學生)也有了在學習組指導別人學習的權力,而成績優秀的學生(學力優的學生)也必須聽其他學生的指導。從深層次角度看,那些長期沒有發言權,受人誤解、沒有成功機會的學生,由於在互助小組教學法中嘗試到成功,受到別人的贊譽,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激發起學習的慾望,從而逐漸成為學習的成功者。從教育的主體性理論來看,在這樣的教學情景中,「學力」低的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合理張揚,各學生的能力更得到合理發揮,故師生、同學間極易達成理解、通融和共識。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及教師的教學。
六、將實驗探究引入復習課堂
在課堂上以探究實驗為主線,加強學生視覺感受,讓學生經過觀察,激活學生大腦中原有的情感結構和認知結構,這樣不僅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實驗由教師進行了新的設計大都調換了視角,因而更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如在復習探究簡單電路一章時,我給學生准備了以下器材:電池、開關、導線、滑動變阻器、小燈泡若干個、電流表、伏特表等器材,演示前提出幾個問題叫學生考慮:(1)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電壓各有什麼特點(2)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各有什麼特點(3)滑動變阻器有什麼作用,接著進行實驗探究,過程主要有:讓學生以兩種方式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觀察小燈泡的亮暗情況,然後移動滑動變阻器,再觀察燈泡的亮暗情況,觀察串、並電路中各用電器間的工作情況。觀察實驗現象後,讓學生思考互相討論一段時間後,讓學生自己分析總結實驗結論,最後老師總結,與學生一起得出最後的正確結論,這樣可以讓學生手眼腦並用,對於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實驗和總結規律的能力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實踐證明:新理念、新形式下的物理復習課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新型課堂秩序。課堂中師生情感非常融洽,學生間的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相互質疑相當熱烈,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活動,教師只是在關鍵的時刻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當學生在學習中投入感情,投入積極性,一定能獲得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