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備課組失

備課組失

發布時間:2021-03-05 15:23:23

㈠ 淺談教師如何走出集體備課的誤區

誤區一:集體備課缺少溝通合作,成了「教案之和」
某校教研組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定期實施集體備課,做法主要是由備課組長將新教材的各章節平均分給同年級的各位任課教師。由各任課教師分頭撰寫教案或設計學案,完工後交給備課組長審核,由備課組長將其裝訂成冊並簽字印刷供大家使用。將參差不齊的個人教案當作集體備課,集體備課等同於各任課教師的「教案之和」。這種「承包式」的方法,雖然 「減輕」了教師的備課壓力和負擔,縮小了教師的相對工作量,但違背了集體備課的初衷,缺少了教師的共同參與和討論,更談不上教師心靈的碰撞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誤區二:集體備課脫離教學實際,成了「網路拼盤」
一些集體備課組為了快速完成集體備課,減輕教師負擔,實現教師「自我解放」。在組長的帶領下,成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由各位任課教師按章節對號入座進行「在線查找」,他們將各大教育網站中與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成功下載」,實施「拿來主義」。誠然,網路資源的優勢有目共睹,它有直接性、先進性、時代性等特點,特別是那些聲文並茂的課件,賦予教學特有的生機與活力,是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好幫手。但這種「網路拼盤」式的集體備課,也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全盤吸收。
誤區三:集體備課忽視師生差異,成了「模板復制」
報載:某地區視導團到一所學校指導工作,走進課堂聽了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3節新授課,3位教師上的都是同一課題,聽課教師聽到的3節課都是一個模式:一樣的導入,一樣的懸念,一樣的討論,一樣的練習,一樣的過程。聽課教師不禁納悶,為什麼3節課如出一轍呢?後來才知道,這幾位教師事前經過了集體備課,並將集體備課後的「成果」原封不動地搬進教室,照本宣科。集體備課成了「模板復制」和僵硬的機械重復,它忽視了教師對課堂的主觀調控能力,忽視了班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生的個性差異,違背了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原則,同時也抹殺了教師的個性和創新精神。
誤區四:集體備課只看「穿靴戴帽」,成了「模式推廣」
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必須統一教學思想、統一教學進度、統一課時、統一備課教案,這樣才會從根本上把教師從繁重的無效勞動中解放出來。如果這「四統「方法形成固定模式進行推廣,來規范教師上課的每一步,未免有些強人所難的味道,也有犯「教條主義」錯誤之嫌。誠然,在某一區域推廣某一模式的話,這種模式一定有它的先進性,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如果不尊重教師的性格特點、學生的差異和辦學條件等因素,一律用統一的套路、統一的框框,有些教師總覺得很被動,失去了自我,很難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更談不上創造性了,這種情況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誤區五:集體備課監督保障機制不夠,成了「形式主義」
首先,學校應當組織教師靜下心來,共同商談如何突出重點,突破和分解難點,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體現課改精神。
其次,為了體現集體備課的本意,學校在教案設計上,要力求考慮到備課每一個環節的方方面面。教師既要分工合作,又要明確各自的備課職責,堅持「兼顧一般,重點突破」的原則。既有共備部分,又有個備部分,還要有爭鳴部分、反思部分、學情分析、教法、學法分析以及個性創造設計等欄目。
再次,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本班的實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只要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成績,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生素質的提高,教學就是成功的。教師在集體備課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採用最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施教,創造性地去設計、去發揮、去拓展,要統分結合,「宜統則統,宜分則分」,防止出現「千人一面」的教學模式和格局。
總之,集體備課始終離不開教師的全員參加和共同研討,否則,集體備課只能是「綉花枕頭一包草」,中看不中用,既不利於教師業務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於學生的成長。通過集體備課來解決個人力量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使教學過程真正達到最優化,既發展學生,又成長教師。應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根本上更新思想,改變方法,以使教師走出集體備課的誤區,開拓出一片嶄新的教育天地。

㈡ 如何加強備課組建設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教師專業化的方向和主題,而今教師專業化已成為了世界性潮流,人們也充分認識到,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適應形勢的要求。隨著基礎教育的發展,辦學規模的擴大,新教師不斷增多,而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越來越缺乏。因此,如何使中學教師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開展集體備課組活動是行之有效的一種辦法。一、備課組活動的作用教師能否上好課,關鍵在於上課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備,即是否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1、21世紀是合作與競爭的時代,依靠傳統的「單兵作戰」的備課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更需要老師們精誠合作、共同提高。建立備課組勢在必行。2、通過備課組的活動,有利於增進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開發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學校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老師的成長周期,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3、教師是教育問題的直接研究者和解決者,他們的工作與教材的發展、課堂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學生學習的評價等方面緊密相連。通過開展備課組的活動,時刻關注課堂的教學過程,及時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就顯得十分必要。這也是一種最有效的行動研究素養的培養,是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師教學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4、教師備課組的活動以其解決問題時效性強、獲得效果佳而有效地架起了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在改善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備課組活動的立足點是解決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著眼點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切入點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生長點是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師之間的互助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二、備課組活動的一般程序集體備課一般按照這種基本程序: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重點跟蹤→課後交流1.個人初備(1)個人初備時,一定要學習研究課程標准、教材、教參及其他相關材料,要抓住「八點」:教學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每位中學教師都要具備輕而易舉地駕馭教材的能力。這就要求明確知識關聯,一方面要求教師了解本學科內知識的關聯,另一方面要求了解與之相關知識的關聯,這對於提高年輕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是大有幫助的。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所說的,「輕而易舉地掌握教材,甚至勝過教材,這是對優秀教師的起碼要求。」同時,教師還要查閱學生檔案、摸清學情,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學。要做到摸清學生的學情,就是既要研究學生的智力因素,如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又要研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總之,教案的書寫,問題的設計,不僅要求針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還要針對學生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針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說,要求教師從教學的要求、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過程設計要求充分考慮學生的參與和引導學生探究性的學習,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過程,除了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之外,必須要有教學後記或者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記錯記錄。教學基本過程完成後,再回頭審視自己的教學得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反思來總結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2)每個備課組成員必須寫出備課提綱,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提出具體的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第一輪新教師最好能寫出詳案。(3)初備時每位教師都要盡力提出自己有獨到的設計方案,以便資源共享。(4)初備時提出自己有疑問的地方,以便會診,排除困難。(5)注意超前備課,這樣有利於把握全局,掃清障礙,有利於教師在課堂上解決學生因為超前預習而提出的問題,集體備課時要帶好提前一周的教案。2.集體研討整體備課,縱橫聯系,第一次集體備課時,一定要對本學期的課程進行整體規劃,簡要地寫出學期的計劃,並制定好單元計劃。系統論告訴我們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因此我們要遵循「整體——部分——整體」思想。備課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分別陳述各自的備課方案,最好採用「說課」形式,進行比較,揚長避短,統一思想,達成共識。(1)四個統一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重難點,統一作業。這「四個統一」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據具體情況,集體分析。(2)中心發言集體備課要確定一個中心發言人。對中心發言人的選擇,不能老是老教師、教學水平高的教師,要做好「傳幫帶」工作。老教師要帶好青年教師,但不能越俎代庖,尤其要想辦法讓青年教師擔任中心發言人,使得他們能廣泛收集材料,大膽鑽研業務,這樣才能迅速成長起來。在集體備課時,有時也可邀請備課組外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給組內老師進行專題講座,以擴大交流的空間。作為中心發言人,必須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學生的學法和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學生訓練的方法和練習題,提出一個教學的預案。在這個准備中,無論新老教師都是一個鑽研和提高的過程,再通過備課組的討論,相互啟發,提出問題,共同研究,形成一個基本一致的教學意見。備課中允許教師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如果缺乏創新,僅僅是克隆教學參考、確定統一的教學模式,沒有每一個教師的努力和個性的創造,是不完整的備課活動。只有教師在備課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個性化的加工,集體備課才能真正凝結集體的智慧,再經過實踐和對教學的反思,從而完善教與學的過程。3、修正教案在集體備課中,中心發言人說課,老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得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但教案千萬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則就沒有創新精神。4、重點跟蹤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教案是否可行還有待於考證,因此,有必要進行跟蹤聽課進行檢驗,以便得到總結、提高,備課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5、課後交流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三、集體備課時要樹立的幾個意識1、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是開展好備課組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所謂責任意識就是把教學工作干好,想方設法的鑽研教材、大綱、考試信息、研究學生等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有了這種意識,備課組活動就有了積極進取的氛圍,大家都希望在共同的研究中得到更大的提高。2、合作意識合作意識是開展好備課組工作的保證。競爭基礎上的合作,合作基礎上的競爭,是現代社會的顯著特徵。集體備課時,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氣氛。備課組老師會受相互之間的工作熱情所影響,正如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阿爾伯特所說的,「在社會交往中,一個成員的行為會激起另一個成員的特定反應,反過來,這些特定的反應又促進了交互的對應反應,從而共同形成社會環境。」不管對有經驗的、還是沒有經驗的教師來說,缺乏合作的意識都不利於自己教學水平更大的提高。其實,有一個專家說的好「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相互交換,大家都只有一個蘋果;但是觀點的交流就不同了,你有一個觀點,我有一個觀點,大家相互交流,就有兩個觀點,甚至在相互交流過程中,產生更新的觀點。」難道這不是一種雙贏嗎,又何樂而不為?所以要有合作意識,對每一階段的工作,大家要有所分工,責任要明確。要發揮各位教師的長處,各盡所能。3、整體意識系統論告訴我們,系統是由具有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在一起並且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集體備課教師要有整體意識,要系統安排,要處理好宏觀、微觀的關系。第一次備課時,要縱覽全局,制定整個學期計劃,甚至,有可能的話,制定整個學年的計劃;同時,要注意各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因果關系。集體備課活動有時可能會因為意外的事情受到影響而暫停,備課組長一定另找時間及時補上,以保證內容的系統性、連續性。4、超前意識教師超前集體備課,不僅能增強教學的目的性、針對性,而且有利於將問題消滅於萌芽狀態,以便教師在課堂上能得心應手,游刃有餘。在制定好整體計劃的情況下,最好能提前一、二個單元的課。5、反思意識教師應重視通過教學行為研究來提高自身的水平。通過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和分析來提高教學能力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教學行為研究的特點是教師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開展小范圍的教研活動,常常包含:計劃——教學行為——觀察——反思,這是個不斷循環反復的過程。眾多在教學取得成功的教師都十分重視寫教學後記。波思(Posner,1989)指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才能揚長避短,才能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寫教學後記是教師反思自身教學的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教師通過對集體備課後的教學方案付諸課堂實踐,並進行評判性反思、研究、總結而得出的材料為教師日後教學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資料,為後繼教學積累經驗奠定了基礎。

㈢ 如何加強備課組教學教研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教研組是學校基層的管理實體,是教學研究的組織形式,在學校教學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所學校的課堂教學質量,與教研組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教研組不僅是教學常規的落實者,日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且是開展教學研究的重要陣地,是教學創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組建設是提升教師業務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無論實施素質教育、還是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學校教研組建設都不能局限於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層面上;都不能局限於聽課、說課、評課、觀摩等教研活動的層次上;都不能局限於少數「精英」作秀、多數人捧場的活動形式上;都不能局限於為單純教學質量而教研的目標上。教研組應該是校本研究的推進者、實施者,是學校教學創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組建設必須以校本教研為支點,落實到教師研究並進行實踐的層面。
一、當前教研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管理層面:
1.分年級管理模式決定了一些學校比較重視年級組的管理,而相對輕視了教研組和備課組的管理,因此,有些學校只滿足於設有教研組、備課組,能象徵性地開展一些活動,並未使教研組的建設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教研組在現有形勢和條件下尚未成為教師繼續學習和進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學校領導偏重於教師個體的培養與指導,對教研組集體建設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必要的方法指導。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不是民主選舉產生,而是主觀任命,有些組長根本無法體現「長」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動當然也就無法展開。
3.學校教研活動未形成制度化,學校領導未能深入課改一線,有的領導從根本上放棄了教學。課改問題盡管在有關會議上大講特講,但只是紙上談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無法抓准科教研一體化的結合點,所謂的以科研促教學,促課堂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僅僅局限於口號,在具體操作和實施方面還是一個薄弱環節。
(二)教研組內部:
1、教研組工作因循守舊。從教研組工作方式來看,部分教研組長在學科教研活動中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他們滿足於舊有的教研模式,不思進取,缺乏創新意識和變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動主要以集體備課和理論學習為主,沒有具體的教研目標和詳實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組在學科教研和師資隊伍建設中沒有起到應有的主導作用。
2、教研組活動浮光掠影。縱觀整個教研活動全過程,一些教研組不能根據自身學科特點主動有效地開展工作,在教研活動中缺乏具體的實施計劃和明確的教研主題,教研活動更多地成為一些教育法規政策、教育教學理論等內容的空洞說教活動。整個教研活動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專業引領和細致的統籌安排。其次從教研效果來看,教研組活動過於簡單,流於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學方面出現的問題集中教研組的力量展開深入研究,教師之間缺乏深層次的探討與交流。
3、教研組評價走馬觀花。對學科教研組工作的評價,一直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難點。一方面多數學校沒有及時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和相應的規章制度,沒有明確教研組長基本職能和教研活動基本規范,對教研活動缺乏相應的制度約束,教研活動隨意性比較大,教研管理鬆懈;另一方面學校在評價教研組工作中也單純以教研活動的次數和活動材料來衡量教研組工作的實效,缺乏對教研活動的深入了解和分析。這些簡單的評價方式挫傷了教研組長的工作熱情,制約了教研組工作開展的成效。
(三)教師自身:
1.學校管理教研組的活動並未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並非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因此,有些教師認為,教研活動是一種負擔,沒有什麼實質性收獲,這就導致不少教師參與教研組活動的熱情不高,比如,我們常聽到一些教師這樣說:「教研,哪有時間,我的新課都教不完呢!」
2.有些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課、備課、輔導、改作業、考試等,學校、教育局、家長最需要的是考試成績,而搞教學研究,有時事倍功半,且有的不可操作,結果得不償失,研究慾望不強。
3.學校研究氛圍缺乏,一些教師沒有問題意識,遇到教學問題,往往意識不到其研究價值,比如,一些教師課堂效率低,教學任務完成不了,就拚命要求增加課時,很少有意識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很少考慮到把自己的教學與研究有機結合起來。
4.當今教育評價體制下,評價的主要內容是教學成績,評價者看重的是教師個體,這就導致了有些教師只關注自我成長,很難與他人真誠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即使參與交流,分析研討只是表面現象,不願作深入研究。
二、關於教研組的建設
(一)加強教研組的組織建設
1、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和調整學科教研組
教研組設置以有利於教學和開展教學研究為原則。一般以學科為單位,設立一個教研組。規模較小的,以相關學科合並設立教研組。跨學科教師編入其主要任課的學科教研組,同

㈣ 集體備課要注意什麼問題

1.擇長性分配教師撰寫備課提綱,要根據教師的特長來確定,做到擇其長,從而使這些負責編寫提綱的教師的「長處」無形中變成全組教師的共同「長處」,避免個性「短處」可能給教學工作造成的損失,把全體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調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個優化群體。 2.超前性分配撰寫備課提綱的任務和提供備課提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課教師的提綱備課任務最好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一並分配,便於教師早作準備,收集資料,鑽研教材,術有專攻。備課提綱的討論一般超前一周進行,保證任課教師有一定時間依據提綱設計課時教案。 3.平行性集體備課是學科組教師間的教研行為,應限於在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師間進行。可讓年級學科備課組長具體組織各備課組開展活動。 4.同步性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同步教學,具體實施中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作業訓練、資料使用、檢測評估等必須統一。特別是教學進度和檢測評估,一旦失去了統一,就不能在集體研討中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及時矯正教學實踐。 5.內容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劃定備課任務應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保持其內容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一般應依據教材的單元或章(節)來劃分較為合適,切忌人為地將教材割裂開來。此外,必須把握好統與分的關系,統不能過死。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同時,各班學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課時教案應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讓教師在提綱的指導下,創造性地去設計,不能集體包而代之。否則,將出現「千人一面」的被動局面,效果會適得其反。分也不能過細,必須以同步教學為基點。 總之,教師集體備課是當前基礎教育中提高教師群體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是一種群眾性的教學研究活動,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㈤ 在備課中會遇到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在備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觖決方案
(一)問題
1、教師不會用微機的問題。
學校教師量老齡化的問題普遍存在,對於微機,年齡大的教師一點也不會,學校里也進行了幾次集中培訓,但效果一點也沒有改觀。我們學校的集體備課是表格式備課,大部分老師不會微機是制約集體備課開展的瓶頸。
2、集體備課成果有效利用的問題。
集體備課活動開展開了,集體研討形成的預案也有了,下去業務檢查,老師直接把集體備課教案拿出來,上面一點修改的痕跡也沒有,這就表現出了集體備課成果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迎合了大部分老師懶惰的心理。怎樣做才能調動起老師把集體備課的後續工作做好,也就是集體備課的有效利用問題。
(二)改進及評價措施
1、以備課組為單位,加強教師微機操作的培訓與指導。每個備課組都選
一個年輕、業務棒的教師為組長,教研室先對組課組長進行微機操作培訓,然後由備課組對組內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備課就需要打字,老教師打字很慢,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我們就教老教師上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復制資源直接到表格。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個別老教師把分的備課任務讓年輕的教師幫他干,整冊教材的備課任務一分下來,要十幾課時,一次兩次的年輕教師還能抽空幫幫忙,這么多肯定幫不過來。不備吧,教研室又對備課組備課情況進行捆綁評價進行量化賦分,影響了其他人的成績。這樣,老教師就硬著頭皮進行電子備課,時間一長,也都能用微機完成分配的備課任務。現在,集體備課備電子稿已是一件易操作的事情了。

㈥ 備課組和教研組有什麼區別

教研組:整個學校里研究同一科目的老師組成的,也叫大組。如:語文組、數學組。。。。。
備課組:一群同年級、教同一冊課本的老師組成的,也叫小組。如:高一語文備課組、高二數學備課組等等

㈦ 如何進行有效的集體備課

一、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課程標准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
二、有效的運作方式:
1、組織管理:
集體備課由教學處(或教科研室)實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公共科和規模較大、門類較多的專業教研組可分成若干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具體實施,教研組長指導並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
2、活動過程:
(1)活動准備--"二研"、"三定"
組長提前通知全組成員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教材、大綱,通知中明確集體活動的"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
(2)集中研討--"四備"
集中研討即組長在集體備課時間里召集本組教師提出備課要求,聽取中心發言人的發言,討論備課提綱。討論中心發言人提出備課提綱時,應包括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
(3)修改提綱--"五統一"
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五統一":統一教學思想,,統一"雙基"、"雙力"(智力、能力)和"雙育"的內容與要求,統一課時安排,統一達標題目,統一考核要求。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
(4)撰寫教案
各任課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各班的學情,撰寫教案。此時,在不離開"五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人特長。
(5)信息反饋
下一次集中時,把根據備課提綱實施時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提出來,供以後借鑒。
3、時間安排:學校可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每學期規定幾次,或每周一次。視各校各組教師組成情況而定。如果將每周集體備課的時間排進課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了。
三、三性原則
1、統一性原則。
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同步教學,具體實施中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作業訓練、資料使用、檢測評估等必須統一。特別是教學進度和目標檢測,一旦失去了統一,就不能在集體討論中獲得正確的信息,及時矯正教學實踐。
2、超前性原則
分配撰寫備課提綱的任務和提供備課提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課教師的提綱准備任務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一並分配,便於教師早做准備,收集資料,鑽研大綱和教材。備課提綱的討論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則
劃定備課任務應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保持其內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據教材的單元或章節來劃分比較合適,切忌人為地將教材割裂開來。

閱讀全文

與備課組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