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語文老師引導激發初三學生昂
筆者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感覺到學生學語文最怕的就是寫作文。一布置作文,學生就愁眉苦臉,叫苦連天,似乎寫作是一件極痛苦的事。原因何在?其實很簡單,缺乏生活,缺乏體驗,這是學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久而久之,寫作文成了學生的一道心魔。於是就胡編亂造,亂寫一氣,甚至抄襲,作文蒼白無力,眾人一畫。面對這一現狀,筆者也曾深深地思索,嘗試了很多方法,力圖改變,可收效甚微。難道我們的作文教學就真的無「葯」可醫,只能任其自然發展?激發學生作文興趣,是提高學生作文質量的關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語),「熱愛是最好的教師」(愛因斯坦語),興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點。在一定意義上說,激發學生作文興趣比教給他們寫作知識與技巧還重要。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呢?《語文課程標准》在初中階段明確提出了寫作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這實際上是要求我們作文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我州近幾年的中考作文命題就很好地闡釋了這一特點,我們平常的作文訓練——周記(隨筆)最能體現這一要求。因此,在本期的作文教學中,筆者以周記為突破口,來激發學生作文興趣。一、改革形式,引起興趣以前的周記,一個星期上交一次;可我們的學生課業負擔重,課余時間大多花在理科和英語上,故本應該言之有物的周記也只好草草完成。即使不少學生寫出了真情實感,也因投入精力不夠,而敗筆較多,難成佳作。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周記的形式上有所創新:首先把全班學生按五人一組分成若干小組。分組時主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按學生作文水平高低平均分配,二是關系較好的同學盡量分到一組。這樣安排有利於學生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其次,指定組長(由組織能力較強,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擔任),由組長確定本組從周一到周五的寫作人員名單,並及時上交周記(全組共同使用一個周記本)。形式這樣一變,其實內容沒變,還由學生去寫本周生活中的所見、所思、所感;作業量也沒有增加,還是一個星期寫一篇文章,只不過由原來的七天一篇改成了七天中的某一天寫一篇。可這樣一來,學生的心態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前,總認為七天挺長的,不用著急,臨到交時,由於准備不充分,只能草草了事;現在,每天都要記著這件事,除非自己已經准備好了,而且自己的文章本組人員肯定要欣賞,寫不出水平可就沒有面子了,還不說老師的那一關!二、適當競爭,激發興趣在教學中引起學生參與競爭是激發學生作文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競爭。每天周記一交上來,筆者就及時批改,並給每一個學生打一個具體的分數,再當天及時發下去。個人分數不當眾公布;本周結束,小組總分當眾公布。學期結束時,對優勝小組、個人以及作文水平進步大的學生給予獎勵。雖說這獎勵以精神層面為主,但我們當教師的可千萬別忽視了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這也許就是學生的天性,只不過在小學階段外化、中學階段內斂罷了。另外,對於優秀習作,筆者先要把它張貼到教室的習作園地,供本班學生欣賞。再把它投到本校鳳泉文學社,供全校學生欣賞,還把它投往名氣更大的其它相關刊物,讓學生擁有一份實實在在的付出之後的成就感。再就是,學期初筆者就明確要求學生,本學期結束後,每個學生必須把本期作文(或精選一批自己滿意的)匯編成一本作文集,永久地保存下去,作為自己成長的歷史見證物。這些措施的採用,無疑喚起了全班學生寫好作文的慾望。三、評講恰當,鼓勵激趣作文評語,要感情真摯,態度中肯,作文評講中的認可、鼓勵,是激發學生作文興趣的催化劑。筆者在作文批改中,特別注意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通過評贊、鼓勵,激發其作文興趣。每次周記發放之前,筆者都要擠出一定時間,對本次周記進行點評。點評面不宜過寬,每次最好結合學生作文實際,圍繞一個重點展開。評講要動人、形式要活潑。有時盡可能讓學生自己來談,這樣,更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例如,一次周記有個學生文章相當不錯,只可惜標題大失水準。筆者利用點評時間,朗讀了這篇文章(有意識地省略了文題),在學生被感染的同時,再請他們給文章擬題。學生擬出了幾個好題,讓文章增色不少。筆者趁熱打鐵,相機誘導,闡明了標題的作用,也教會了他們擬題的方法,事半功倍,效果明顯。四、精心指導,授之以漁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寫作情況,針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同問題,適時傳授寫作技能,幫助解決具體困難,是培養差生作文興趣的有效方法。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經常發現一些學生平常周記內容寫得生動感人,可一遇到課內作文訓練或考試作文,往往內容空泛。原來這些學生不善於把生活中的素材與作文題有機結合起來,故筆者在作文指導課中,有意識地啟發學生思路,教給他們開掘提煉素材的方法。當然,學生作文存在的問題是方方面面的,僅靠課內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耐心、細致的工作,適時與學生溝通,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好。還記得一次周記批改,筆者發現向萌同學的文章素材很不錯,通過一件生活小事展現了全家其樂融融,遺憾的文章在描寫上尚欠功夫,特別是不善於運用細節描寫來突出主題——這也是她一貫作文的通病。筆者利用中午休息時間,與其談心,指出其文章之不足,並詳細地提出了修改意見。後來,她以這篇文章為原型,參加了全國第九屆新世紀杯作文大賽,榮獲了一等獎。獲獎後的她,喜不自禁,對作文的興趣越來越濃,甚至對學習的態度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本期的作文教學,筆者在如何激發學生興趣方面做出了一些嘗試,有所成就,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作文是創造性的勞動,作文教學也應當用創造性的認識和方法開拓前進。
⑵ 小學語文老師怎麼引導學生上好課才好呢
用故事穿插情節,時而講些小笑話,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時間久了,他們自然會愛上語文課的。
⑶ 如何正確引導小學語文教學
一、擺正關系,激發興趣。
首先,要擺正師生關系。《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
進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自主地學習。通過
「
能動的、主動的、獨立的活
動
」
受到語文訓練,
培養語文能力,
提升語文素養。
教師不能包辦一切。
在教學中,
「
學什麼
」
、
「
學到什麼程度
」
由學生自我確定,學習方法由學生自我選擇,學習過程由學生自我調控,學
習結果由學生自我反饋。
但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幫助者。
學生主體的學是決定
因素,是內因;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幫助是學習不可缺少的條件,是外因。外因要通過內因
起作用。
教師應轉變觀念,
更新知識,
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教師要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發揮其主體
地位,加強學生的個性活動,擴大個體活動的參與面。如我在教學《小猴子下山》這篇看圖
學文時,先讓學生讀自己的學習目標,再引導學生按照由
「
整體
——
局部
——
整體
」
的順序觀
察圖畫,
憑借圖畫訓練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最後讓學生結合自身實踐和經驗談各自的看法。
學生通過積極思維和合理想像,
加深了課文內容的理解,
既鞏固了知識,發展了能力,
學生
的自主學習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其次,要創設寬容民主的自主學習氛圍。要想在課堂教學中提高質量,就要滿足學生的
情感需求,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投入學習,健康地進行語言、思維、情感的交流。教師要自
覺地和學生心理換位,站在學生的角度多想想。只有教師的真誠、寬容、鼓勵和啟發,才能
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
我認識到教師應充當多種角色,
既是師長,
又是朋友,
有時還是學生的學生。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的創見和批評,尊重他們的意見。上《桂林山
水》時,有學生認為課文中描寫灕江水的一節,前後有兩處講到水的靜,可以調整句序,合
在一起寫,先寫水的清和綠,再寫水的靜,這樣更好。我沒有指責學生的狂妄無知,而是衷
心地贊揚學生的創見和自主意識。
當我上公開課時,
由於疏忽出現拼音錯誤,
學生當著眾多
聽課老師提出批評時,
我公開及時地給予肯定,
為學生不迷信教師的正確情感而高興。
在課
堂學習中學生出現錯見更是常事。上《憶鐵人》,在初讀第一次整體感知時,有學生認為鐵
人高傲自大。話說出後,
不少同學向他投來責怪的目光,
神情十分緊張。我並不怪他打亂教
學進程,
而是笑著對他說:
「
你敢講真話很好。
不過,
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說說好嗎?
」
當學生說完,我啟發學生針對幾種不同的認識去讀書思考,去議論交流。在結束講讀時,再
讓那孩子講講對鐵人的印象,
講講現在和開始的認識有什麼不同。
鼓勵學生的創見,
尊重學
生的異見,
寬容學生的誤見,使學生處在良好的心境下學習,
不僅學得實,
而且養成了良好
⑷ 淺談語文教師怎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最重要的是引導!
巧妙提問,激發學生思考的願望
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專自由發表見解,屬激發學生自由想像和創造的能力。
及時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的行為
給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讓思考有結果,並且讓學生形成思考的習慣
語文的學習不同於其他科目,平時的積累更重要的是靠興趣,而閱讀理解以及寫作能力更要靠興趣,激發學生興趣才是提高語文成績的關鍵。
⑸ 語文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來踐行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的靈魂就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高效課堂最寶貴的教學資源是「學生」,「讓學習發生在學生身上」是核心。 高效課堂不能在字面上來理解為「高效益」的課堂,這樣的理解是膚淺的、低層次的、功利的、應試的。真正高效課堂的內涵十分豐富,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實際行動,課堂教學如果僅有知識的傳授而離開對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的課堂是低層次的甚至是應試的。知識可以通過灌輸獲取,而能力是不可以靠灌輸得來的。傳統教學方式的劣勢就是死記硬背和知識灌輸,離開了學生在學習經歷中體驗這一過程,導致了傳統課堂的「配置」過低,無法承載素質教育的需要。因此高效課堂在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終身發展能力。 一、踐行高效課堂過程中教師應當做些什麼 陶行知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師在踐行高效課堂過程中,首先要解決觀念問題,要樹立現代教育教學的質量觀、人才觀及價值觀。教師的教學並不是為了應付考試,學生的學也不是只為了沒完沒了的考試,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了他們將來能夠形成終生學習與實踐的能力;學生的學是為了自己能夠在人生征途中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獲取知識營養。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自覺性與自控性,在心靈深處認識到我想學,我要學,我能學,在行為習慣上逐步做到我會學。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的困境中解放出來,放手讓他們去探究、去實踐、去觀察思考、去調查分析、去自我評價反思、去總結改進。教師要圍繞著學生的學習需要來構建自主學習的平台。課堂教學不可能像數學公式那樣固定不變,它具有不確定性。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教學語言、教學風格、教學切入點,因此在教學同一篇課文時,教學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同一課文的不確定性的東西也很多,而這才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這新的活力才能給教師和學生提供創新的空間。 教師要改變過去教學中教師管教不管學的做法,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予科學的學法指導,教師要做到教法與學法同步、教法與學法互動、教法與學法互補。怎樣引導學生來踐行高效課堂 誇美紐斯說:「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多學。」每個學生都有潛能,他們不是承裝知識的容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以肆意霸佔整個課堂,不可以「鳩占鵲巢」,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角、是發展的主體。教師要重視繼承傳統教學方法,同時要善於學習中外先進教育理論,在繼承的同時,注重創新。
(一)關注學生差異,依託活動載體,提高課堂效率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潛能,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人的素質,開發人的潛能。人的素質和潛能是多層次、多類型的,培養學生堅定的學習動機和濃厚學習興趣,是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因為,這決定著學生是否能夠有效、主動的學習,並直接決定著教育教學的效果。教師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語文老師一定要顧及到學生現有智能水平的差異,盡可能發揮學生各自智能的優勢,可以創設多元情境,如採用齊聲誦讀、聽講演、看影視、欣賞音樂、表演課本劇等方式,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多樣包裝。教師只有遵循正確的教育規律,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和放鬆,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語文閱讀教學的良好效果。創設多彩課堂,鼓勵主動參與,提升學生能力 運用多樣化教學形式手段有利於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發展學生語文能力和提升語文素養的主要渠道之一。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因人因文制宜,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思路,改變過去老師一進課堂學生就想打哈欠的慣性,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新穎的教學環節,特別是一些富有個性的課堂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慾望,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學習是學生的個體行為,要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重在如何引導,如教師上胡適《我的母親》這篇課文時,就應用探究方法來開展自主學習,胡適寫了母親三個方面的事:一是對我的管教;二是作為當家的後母如何處理家庭的難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對待他人對自己人格的侮辱。因為大家都有母親,都對自己的母親有深刻的感情,所以表達方法一定會多種多樣,有的可以用詩或一段文字來說說自己的母親,還有的可以用個小故事說說……總之,母親是個大話題,探究學習方法多種多樣。 高效課堂重在預習、展示、反饋三個環節。 預習不是傳統課堂上的自學,一般不對預習環節做時間要求,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學會的要盡量自學。預習之後的展示是高效課堂的一大亮點,是解決學習內驅力的金鑰匙。教師要根據每組在展示中存在的問題,組織全體同學參與小組之間相互討論、修正、測評和反饋。 (三)布置多元作業,堅持長效鞏固,拓展學習能力 作業是鞏固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創造性、實踐性的作業的作用往往被語文老師忽略,大多數人沒有布置適當的學生喜歡的作業,沒有把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延續。下課後,學生沒有通過作業等來鞏固課堂學習所得,這種有效性就會逐漸遺失。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特點布置多元化的作業,通過多元化的作業開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拓展學生語文思維訓練的外延。如布置背誦經典古詩文,在班上舉辦詩文朗誦會;收集名人名言、歇後語、諺語、春聯、民間故事,在班上交流讀書體會;搜集本地文化、資源,關注家鄉歷史及發展等等,這些都可以引導學生去研究身邊的生活,關注身邊的事情,做學習的主人,充分彰顯學生自己表達的個性化,進一步體現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作業設計形式多樣、不勝枚舉,人人有觀點、家家有看法。但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如何布置學生的作業卻是值得我們探討的,需要我們語文教師繼續探索,使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不同起點上,得到最優發展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角,為語文課堂教學開辟了寬廣的途徑,用多樣、實效的教學方式手段來適應不同類型的學生,建立一種全新的、開放的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我認為,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不管方法如何變換,不管模式怎樣不同,都應當以學生發展為目標。
⑹ 語文課上老師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重難點
語文由於學科性質,
發散性思維比較大,
老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找准需要討論的角度,
預設
問題到位,備好課,在預習課上,做好學習指導,收集學生問題,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思考
解決疑難問題。
⑺ 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學習
一、培養興趣,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寬松自主的學習環境,建立平等互動的師內生關系。運用多容邊互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讓孩子自訂學習目標及達成目標的方法。
理解孩子的強項和弱項
讓自主學習成為孩子學習的驅動力,這樣也需要家長的配合
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願意學習。
四、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問題要有層次,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問題應處在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對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慾望。
問題要有利於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五、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過程,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六、創設參與與交流的空間,促學生主動發揮。
七、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⑻ 怎樣做好語文老師
好學、深思、力行、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第一是好學。
作為語文教師要有文史哲的底子,必須要有文化的積淀。知識不等於文化,知識是一種本領,文化是一種素質。
第四是執著追求,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最好的語文教學是能出現很多流派,百花齊放,有了很多流派,就可以相互促進。
(8)語文老師要如何引導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是:
第一步,連讀三遍課文,讓學生板書認識的生字生詞,齊讀生字生詞。交流鐝、龐、奼紫嫣紅的意思,指導書寫生字妻、龐、紫。送給學生一句話:字是練出來的。
第二步指讀課文,及時評價;教師范讀,學生評價;學生練讀。
第三步,默讀,找出該背的內容做上記號;引起你思考的地方做批註。練習背誦最後兩段,交流批註,教師展示自己課前做的批註。送給學生一句話:書是讀出來的。
⑼ 語文老師應該給予我們怎樣的幫助和指導
孩子從小學低段到高段,再到中學。課本上所學知識的難度在逐漸提升,考試內的分數也容就會隨著試題難度加大而逐漸下降。
在這其中,語文學科恐怕是表現最為明顯的!恐怕不少家長都有過這樣惶恐的經歷:孩子讀三年級時語文基本上都能穩定在90分以上,怎麼一到小學高年級就滑落到七八十分了呢?
其實在筆者看來,這完全屬於正常現象,這本身是由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近些年以部編版語文教材為核心的新一輪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所帶來的變化。
語文學科有怎樣的特點?
以筆者這個多年從事語文教學和寫作的一線教師來看。
第一,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和閱讀、口語表達、書面表達的學科,是所有學科的基礎。
因此,筆者可以肯定地說: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中試卷命題面,知識點考察面最廣的學科!
一張語文試卷,無論怎樣命題,往往都會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我們的知識點盲區:
文言文和詩詞閱讀材料的來源囊括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所有文化典籍,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參加語文考試時面對的文言文和詩歌鑒賞題目都是我們從來沒讀過的。
⑽ 如何做好語文教育的引導者
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素質專教育要求教師屬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