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育研究課題有哪些
建議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初步培養
當語文教師難,當一名好語文教師更難。語文是一門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學科。不容置疑,語文是門基礎課程,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前提。如何按照《語文課程標准》完成語文教學任務,是語文教師的職責。語文教師都喊苦。依據語文這門學科的功能和課程標准,怎樣當好一名語文教師,這是擺在每個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我認為:首先,教師要具有淵博的文化知識,有人說語文教師是一個雜家,文史哲不分家,這是當好語文教師的前提;其次是上好每一堂課,教師要深究教材,並且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創新意識。再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教材。我們不能把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同時要承認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的差異性,總之,教師要扮演好橋的角色,就是讓教師不要越權代替學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論。要讓學生充分與教材交流。 教師如何能扮演好橋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否則就是橋搭了學生也不願意通過。這一點我認為應從減輕學生閱讀時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感悟上入手,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材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教學時不讓學生感到閱讀就是為了回答問題和做條塊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閱讀是為了感受一種美。其次,我們要設計好教材這個誘餌,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發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而是藝術,思想的結晶,要讓學生萌發從教材中感受到這些東西的慾望,最後我們在教學中重點教給學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獲取知識。 提高文化素養,我們已經失去了優勢,因為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都不是大學中文系科班出身的,這是無法追回的遺憾。但先天不足後天可補,那就是學習。學習是不管什麼時候開始都不遲的,廣泛閱讀經典,閱讀名著,日積月累,仍可期待。人的一生,其實是不斷積累的過程。文化素養也是,文本解讀能力也是,教學智慧也是。只要我們有心學慣用心積累,總能一步一步走得更遠,走得更高 除了上述的內容,我認為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做最踏實的自己。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山,都希望活出最優秀的自己。但社會的、職業的、自我的一些陰影,往往給我們無形地籠罩上一件厚厚的外衣,有時會讓我們迷失自己。其實最美不是最好,最美不是遙遠,最美就流淌在我們身邊的每個日子裡,最美就在當下,最美就是簡簡單單、真真實實地做好每一個角色。我相信只要我踏實的做好這一切,我會變成一名合格的優秀的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