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高中語文閱讀題及答案

高中語文閱讀題及答案

發布時間:2020-12-11 23:24:08

❶ 高中語文閱讀常見題型

高考散文閱讀中表達作用題的類型及解法
高考的大閱讀一般為精美的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和詠物散文。在文學作品閱讀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題目,其要求一般為:……的好處是什麼?……作用是什麼?結合上下文分析……表達效果。筆者姑且將這類題稱為表達作用題。近幾年閱卷中我們發現考生對信息篩選題大多得心應手,一旦涉及理解並進一步分析鑒賞,就茫然無措。
一、人稱表達類
可以針對某一人稱的運用命題,也可以針對行文中人稱的變化命題,或者針對稱謂的變化命題。如2006年高考遼寧卷豐子愷的《楊柳》第20題:文章對牡丹等花木的稱呼大多用第三人稱,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卻有兩處用了第二人稱,這樣寫有何作用?請賞析。
解題思路:
(1)確認人稱的運用或變化。
(2)了解每一種人稱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人稱的作用大致為:
第一人稱便於直抒胸臆,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和真實感。
第二人稱呼告抒情更強烈感人,便於情感交流,親切自然。
第三人稱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能從更多方面自由地敘述。
(3)結合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如上述題目可以這樣回答:改用第二人稱,將批判對象擬人化,形成一種面對面的質問之勢,使作者的態度更為鮮明,便於直接抒發作者對那些名貴花木強烈的厭惡之情。
(4)步驟:確認人稱+人稱的特點+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說明此人稱對表達主旨、中心的作用。

二、修辭方法類
針對一些運用修辭手法的語句命題。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朱成玉的《落葉是疲倦的蝴蝶》第12題:請指出「我看到了母親那對干癟的乳房,像兩只殘缺不整的討飯的碗,卻為我們討來了一生的盛宴。」這句話的修辭手法,並分析其表達效果。
解題總路:
(1)確認所用的修辭手法。這類語句作用題,首先要確認所用的修辭手法,在答題時點明所用修辭手法。
(2)明確答題方向。答題時,要明確每一種修辭手法的作用。一般說來,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擬人、誇張;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復;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
(3)確認修辭手法,明確答題方向後,結合文章內容、結構分析其具體作用,闡述其表達效果。上述題目可以這樣組織答案:這里用了比喻,這個比喻把母親耗盡生命為孩子創造幸福的內涵形象生動化了;凸現母親一生的辛勞,強調她為了孩子費盡心血,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激。
(4)步驟:點明修辭手法+修辭手法的作用+結合原文詞句進行分析在結構、內容上的作用+表達效果

(5)修辭手法的作用
1. 比喻 :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 借代 :使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引人聯想,以簡代繁,具體生動。
3. 比擬 :色彩鮮明,描寫形象,啟人想像。
4. 誇張:態度鮮明,引起共鳴;揭示本質,給人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5. 對偶 :句式整齊,節奏鮮明;便於吟誦,易於記憶;表意凝煉,抒情酣暢。
6. 排比 :前後聯結,結構緊湊;內容集中,增強氣勢;說理透闢,條分縷析;節奏鮮明,便於抒情。
7. 設問 :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反問 :語氣強烈,加重語勢,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9. 反復 :多次強調,突出思想,加深印象;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加強節奏感,增強旋律美,加強抒情感染力。
10. 襯托 :突現正面或反面事物,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11. 對比:總的說來,能使語言色彩鮮明。
具體地說:兩物對比——揭示好同壞,善同惡,美同丑的對立,使人們在比較中得到鑒別。一物對比——揭示事物的對立面,反映事物內部既矛盾又統一的辯證關系,使人們全面地看問題。
12. 雙關 使語言幽默,饒有風趣。使表達含蓄曲折,生動活潑,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14. 反語 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昵感情; 揭露批判,辛辣諷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戰斗性。

三、表達方式類
一般針對段落或篇章中具體的表達方式命題。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楊聞宇的《日月行色》第16題:本文開頭兩段的場景描寫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解題思路:
(1)確認指定語段所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
(2)明確五種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中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向。常見的表達方式的作用可以簡潔地表述如下:
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寄託感情;白描簡筆勾勒,簡潔准確傳神;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細節描寫准確傳神鮮明;插敘豐富內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敘後議論畫龍點睛,點明題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間接抒情寓情於景,物事含蓄。
(3)確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如上述題目答案可以概括為:①選擇的是一個日落黃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場景,突出了場景的寧靜與和諧,具有詩情畫意的意境美。②場景描寫與人物描寫融合在一起,人與景互為映襯,相得益彰。③景中融情,場景描寫融入了「我」和「她」約會時的喜悅之情。
(4)步驟:點明表達方式+分析文章語句+結合原文詞句進行分析在結構、內容上的作用+表達效果

四、行文段落類
針對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題。如:2007年高考江蘇卷雷抒雁的《麥天》第16題:「男人雖然不再耍鐮費胳膊,畢竟還是五黃六月,頭頂一團火球,身上汗不斷。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頭跌進夢鄉,搖不醒叫不應。麥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這些敘寫從全文結構看有什麼作用?
解題思路:
(1)確認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確段落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人手)。如下所述:開頭段統攝全篇,領起下文,渲染氣氛,奠定基調;過渡段承上啟下(或啟下);結尾段呼應前文,深化升華主旨,卒章顯志。
(3)結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如上例答為:強調麥天男人的勞累,為寫女人心疼男人作鋪墊;與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應;與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長剌剌躺在炕上……」一節的描寫相呼應。
再如:2007年江西卷汪曾祺的《泰山很大》第17題:「寫風景,是和個人氣質有關的」,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案就可以這樣組織: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承上啟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對上文不同文所寫泰山的歸結;另一方面它開啟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認為寫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進而轉入對泰山封禪的敘寫。

五、表現手法類
考查對文章的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能力。如2007年四川卷趙麗宏的《焰火的變奏》第14題:作者寫象徵喜慶的焰火,為什麼要從平靜的湖水寫起?
解題思路:
(1)確認所用表現手法。
(2)明確常見表現手法的作用。如下所述:象徵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揚抑在變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對比突出事物特點,使形象鮮明;襯托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特點;渲染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以小見大通過細小的事、景表現重大的內容主題。
(3)明確所用表現手法並結合文句內容作答。如上述題目答案可以概括為:以「靜」襯「動」,反襯了隨後施放焰火的熱鬧;湖水的平靜又與焰火的熱鬧相結合,共同表達了對世界和平、安寧、美好生活的肯定。

六、物象類
(1)宜從文章結構形式到內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對文章結構具體的思考角度如下:
結構:開頭結尾的策劃,詳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線索的貫穿,過渡照應的勾連,伏筆懸念的設置等。
(2)內容上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如2007年高考廣東卷遲子建《泥濘》第16題:文章在開頭花了不少筆墨描寫雪,這樣寫有哪些作用?
思考角度:(1)對內容的充實強調作用;(2)勾連上下文的線索作用;(3)主旨的深化升華作用;(4)寄託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為:突出了雪美麗與醜陋的兩重性(內容角度),從而為下文寫泥濘作鋪墊(結構角度),從寫熱愛雪到熱愛泥濘(思想感情角度)。

❷ 高中語文怎麼做閱讀選擇題:

現代文閱讀選擇題干擾項設置十法
近年來細心觀察高考的人會發現:高考的語文試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前六道語基知識題被刪減了,開門見山就是一道現代文的閱讀選擇題。如何做好此道題至關重要,因為「萬事開頭難」,它關繫到考生心理的穩定,思維的清晰,可以為後面順利解題打好基礎。
現代文的閱讀選擇題主要取材於社科類或科技類文章,它以選擇題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現,稍不加註意就會使考生與正確選項失之交臂。而造成錯誤的主要原因,就是對選擇題所設置的干擾項辨析不清。現結合近年高考題型和練習,就選擇題干擾項的設置歸類辨析,以便考生理解掌握。
一、偷換概念
這種干擾項就是把原材料中某個名詞的內容,故意變換成其它內容,達到迷惑人的目的。當考生在辨析此項時,應當注意所表述的名詞同原文的內容是否在概念上相等,有無漏掉或變換了原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詞。
例1. 閱讀下文,分析E項從中得出的判斷是否正確。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學會生存》中指出:「人們越來越要求把所有人類意識的一切潛能都解放出來」,然而,「人們的創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響的能力」。
E.創造能力最容易受文化水平的影響。
簡析:不正確。E項中用「文化水平」偷換了文中「文化」一詞,用「文化」這樣相同的字眼迷惑考生,往往使不夠細心的人誤認為正確。
二、無中生有
例2. 閱讀下文,判斷B、D兩項說法是否符合文意。
這兩位學者是利用直徑為26米的射電望遠鏡,來尋找由浩瀚宇宙深處發出的未知訊號的。他們以波長21厘迷和10.5厘米的電波對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區域分別進行了三次和兩次調查。
B.「三次和兩次」是指對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區域進行分片調查的次數。
D.「三次和兩次」是指按照時間(天數)的長短分別進行調查的次數。
簡析:均不符合文意。B項中的「分片調查」、D項中的「按照時間的長短」在原文中都沒有提到,所以B、D兩項判斷有誤,屬無中生有。
三、強加因果(強加因果與因果倒置)
例3.閱讀例6第一段,判斷下面說法是否准確。
D.太空帆船的航速,在月球軌道上比在地球軌道上更大,所以必須在地球軌道上加速。
簡析:不準確。「強拉因果」類干擾項的「原因」及「結果」都盡量用原文語句或意思,只是其因果關系不成立,故不準確。D項「必須在地球軌道上加速」的原因是為了「擺脫地球引力」,而不是如選項前半部分所述。
四、答非所問
例4.閱讀《讀書精神的失落》一文,完成:對「是書害了讀書精神」的含義的闡釋,正確的兩項是(文略)
A. 出版物太多太濫,書籍只是一種商品,並不關心讀書的精神內涵。
B. 現代人把讀書當作生活的一種點綴和娛樂行為,並不看重書籍的重量。
C. 閱讀已經成了現代人包裝自己、推銷自己的一種手段,讀書至上的神聖光 環已不復存在。
D.書籍不再是信念和執著的見證,無休止的商業炒作瓦解了讀書人的精神防線。
E. 現代人將書籍作為工具和玩具,放棄了對社會人生的追求。
簡析:正確項是A、D。A、B、C、D、E五項均符合原文意思,而B、C、E說的是「現代人」失落了「讀書精神」,不符合「書」害了「讀書精神」的題意,答非所問,故答案只能是A、D兩項。
五、前後倒置
例5. 閱讀下文,判斷A項說法是否正確。
按照計劃,到2000年時,陸基衛星發射器將把三個「太空帆船」送入軌道,這些太空帆船在軌道上「揚起帆」並只依靠陽光作動力朝著月球方向航行。
A. 太陽帆船不用燃料,沒有污染,是目前最好的航天器。
簡析:不正確。A項中「目前」與文中「到2000年時」從時間上不符,故A說法有誤。
參考例證:1993年高考第28題B項「《學會生存》激發了吉爾福特和威廉斯的探討」中雖然沒有表示時間的詞,但文中表示時間的詞卻是判斷B項正誤的關鍵,《學會生存》是1972年發表的,而吉爾福特在1956年和1965年就提出了智力結構模式,因而B項說法不正確。
六、誇大與縮小
例6. 閱讀下面文句,判斷D項理解是否正確。
美國市場上現有的抗蛇毒葯物是從注射了蛇毒的馬血中提取的,馬血中的紅血球被去除了,只留下含有數千種不同抗體的血漿,而這些抗體中只有幾種能解蛇毒,這樣患者在使用了這種解毒葯之後,會對血漿中數千種其他的抗體和蛋白質產生若干種過敏反應,而且,使用劑量還必須很大。
新一代抗蛇毒葯物是從注射了蛇毒的羊血中提取的,其血漿經過提純,使其中僅含能解蛇毒的抗體。在迄今接受這種新葯治療的32位患者中,大多數都沒有產生副作用,沒有一個產生使用傳統解毒葯時經常出現的嚴重的過敏反應。
D.新研製的抗蛇毒葯物使用時所需劑量小,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簡析:不正確。D項說法的前半部分符合文意,但後半部分就「誇大其辭」了,因為文中用的是「大多數」,馬虎的學生很可能把文中的「沒有一個」看成「產生副作用」的主語。
例7. 閱讀下面一句話,判斷B項理解是否正確。
用一種名為木瓜蛋白酶將每一種Y-形抗體的「桿」與其一對「臂」分離,後者才是該抗體與目標化合物結合的部分。
B.該抗體指能解蛇毒的一種Y-形抗體。
簡析:不正確。B項誤將文中的「每一種」說成「一種」,屬於「縮小其辭」,走馬觀花的考生很可能漏讀文中的「每」而誤認為B項正確。
七、個別與一般(以偏概全)
例8.閱讀下文後回答,A、B、C、D是對太空帆船的結構的說明,選出不準確的一項。
一個劍橋科學家小組在建造歐洲參賽太陽帆船的挑戰中,因為設計獨特而處於領先地位,它設計的太陽帆船將在競賽中同其他太陽帆船一道,在一個載荷艙中由一個衛星發射器(如歐洲阿麗亞娜火箭)送入大約1萬公里高的軌道上。進入軌道後,它將展開成為3萬平方英尺的帆,並環繞地球許多圈,速度逐漸增加,直到達到擺脫地球引力並進入月球軌道的速度。
太陽帆船可以用同風箏相似的方式來通過改變形狀(從錐體到平板甚至是馬鞍形)而加以操縱。與雨傘的脊相似的靈活的金屬脊決定著帆船的形狀,而且根據地面指令,金屬脊還能受熱致彎,從而改變帆船的形狀……成功的關鍵是位於帆船中部的一顆小型太陽能通信衛星。該衛星為地面的導航人員提供視頻圖像,帆船的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安置在衛星內。
A. 有一張面積為3萬平方英尺的帆。 B. 帆中有傘脊一般的靈活的金屬脊。
C. 船中有一顆太陽能通訊衛星。 D. 衛星中裝有計算機控制系統。
簡析:A項不準確,因為「面積為3萬平方英尺的帆」是劍橋科學家小組建造的帆船的結構情況,其他帆船的帆的面積不一定為3萬平方英尺,這是「個別」與「一般」情況的置換,也就是說,「個別」情況不一定能代表「一般」情況,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八、未然與已然(未然與已然和或然與必然)
此類干擾項就是命題者故意把現實中未發生的事實(又稱「未然」)判斷為已發生(又稱「已然」)或把已發生的事實判斷為未發生,。此類干擾項只要認真辨析,抓住關鍵字眼,是不難判斷出來的。
例9. 如原材料「科學研究發現,復眼見於昆蟲和節肢動物,它由許多獨立的晶體組成……新的顯微機械加工技術使研究者可以製造出模擬昆蟲眼睛的極小的人造復眼。研究者甚至想辦法將多個晶體環繞一個半球形物排列,有朝一日或可用它來製造視野能達到360度的裝置。」
干擾項設置為:「研究者可用多個復眼晶體環繞成的半球形物製造視野達到360度的」。
經過辨析我們會發現,原材料所說「有朝一日或可用它來製造視野能達到360度的裝置應用於化妝培訓行業。」是屬於研究方向,只是表示將來有可能出現,而這只是一種假設的情況,而干擾項卻判定為「已經」的事實,這就違背了原材料意思。
與此相類似的干擾項還有「可能」變「一定」(或然與必然),「未知」變「已知」等。
九、必要與充要
這種干擾項就是命題者把閱讀材料中的邏輯關系混淆在一起讓考生判斷推理,常見的是混淆「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關系。「必要條件」的判斷特徵是「無甲必然無乙,有甲並非必然有乙」。如,「只有存在空氣,植物才能生長」一句,沒有「存在空氣」這個條件,植物必然不能生長,但有了「存在空氣」這個條件,植物也不一定必然能生長。
而「充要條件」的判斷特徵是「有甲必然有乙,無甲必然無乙」。
例10.我們看原材料:「超聲波清洗技術是功率超聲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主要是利用超聲波在液體中的空化作用將物體表面的污物層剝離,從而達到清洗的目的……它不僅能把附著在物體表面和死角內的污物打散,而且振動加劇溶液的脈動和攪拌,更增強了清洗的效果。因此,超聲清洗已成為國內外最有效的清洗手段。」
干擾項設計為:「將物體表面的污物剝離,達到清洗的目的,是離不開超聲波清洗技術的。」
通過辨析材料,我們可以知道「超聲波清洗」只是「將物體表面的污物剝離,達到清洗的目的」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即沒有這個條件未必就沒有這個結果。
十、描述當解釋
在理解重要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時,一些描述性的說明或補充性的闡釋,並沒有準確揭示事物的特徵。
例11.從對"沙塵暴"的解釋中,選出最准確的一項,B項"沙塵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態平衡的一項工程".此句雖可在原文中找到,但它只是一種描述性的說法,並沒有揭示出沙塵暴的本質特徵,是無效信息。
本文僅就原閱讀題中某一段落進行閱讀,或對某一選項的正誤進行分析,這樣文字少,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失誤率較低。如果面對整個現代文閱讀,面對大量的文字、紛繁的選項,考生對選項認真辯析、增強抗干擾能力就尤為必要了。

解答高考現代文小閱讀題,通常採用三遍閱讀法,即①第一遍:閱讀全文,把握思路,領會主旨,勾畫關鍵句;②第二遍:結合題干,重點閱讀,勾畫相關信息;③第三遍:對照題乾和原文,辨明干擾項,找出選題依據。

❸ 急求10篇高中語文閱讀理解練習題(含答案)

陽關古道蒼涼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陽關。陽關在哪裡?它還是那麼荒涼、那麼令人感傷嗎?於是,一縷思緒把我帶到了古陽關遺址。

古陽關位於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灘上,三面沙丘,沙梁環抱。它與玉門關遙相呼應,像兩顆明珠鑲嵌在一段漢長城的兩端,因在玉門關以南,故名陽關。陽關這樣的邊塞之地之所以聞名遐邇,並不起始於王維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為它自漢魏以來就是通往西域諸國最西邊防上的重要關隘,是古絲綢之路南道的必經關口。後來,「陽關道」成為光明大道的代名詞。

在去陽關古城的路上,只見沿途平沙千里、荒無人煙,戈壁灘與藍天相互對峙,偶爾有芨芨草、駱駝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點綴在遠處,把廣袤的戈壁灘映襯得更為荒涼。車輪飛轉,發出沙沙的聲響,遠方地平線,隱隱約約出現了一線鋸齒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條林帶。我們的汽車駛進林帶,就好像突然闖進了綠色的海洋。這水渠交錯、萬木爭春的景象,彷彿就是可愛的江南水鄉。

汽車穿過禾田,鑽出林帶,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駛去。我們登上烽火台,但見南邊有一塊鐵牌,上面寫著四個工整的字「陽關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卻只見紅沙渺渺,不見古城的一磚一瓦。陽關古需,以雪山為屏,原也有過美麗的環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豐美的地方,只是由於種種天災人禍,才成了連天的荒漠。如今,古陽關已被結地面。山下南面從東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餘座大沙梁。沙梁之間,為礫石平地。漢唐陶片,鐵磚瓦塊,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顏色烏黑、質地細膩、堅硬如石的陽關磚,千萬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陽尖硯」就是用這種磚磨製的。用陽關硯磨的墨冬不結冰,夏不縮水,用來寫毛筆字十分方便。聽著旅伴的介紹,我不由感慨起來,好像這凄冷的陽關古城也有幾分暖意了。

陽關,昔日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關隘,原本不過是一道關,卻被賦予了許多哲思和詩情。哲學家站在這兒宣稱,即使人生從同一起點出發,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抽象的對立概念如此生動地寫在陽關之下。詩人站在這兒,與朋友依依不捨,「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道盡多少離愁別緒和萬般無奈。然而,最初在陽關道上留下足印的並不是哲學家與詩人,而是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這陽關古道對他們來說,無異於是一道生死關,歸鄉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夢,像陽關上的那彎月,清冷而高遠。他們在這條原本傳播文明的古道,沖沖殺殺……於是,這些走過生死之劫的將軍和士兵,便成了哲學家與詩人,他們留下的點滴感慨,震撼著無數人的心靈。

自古以來,陽關在人們心中,總是烽火連天,黃沙穿甲,滿是凄涼悲惋。然而,今天陽關附近,則已出現柳綠花紅、林茂糧豐的景象。遊人漫步這里,既可憑弔古陽關遺址,還可以遠眺綠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風光。「何必『勸君更盡一杯酒』,這樣的苦酒何須進,且把它還給古詩人!什麼『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的詩句不必吟,且請把它埋進荒沙百尺深!」這是郭小川的詩句吧!

14.根據文意,說說古陽關為什麼聞名遐邇。(4分)

答:①是通往西域邊防的關隘;②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關口;③王維《渭城曲》詩中對古陽關的詠嘆;④有關「陽關道」的民諺廣為流傳。

15.根據上下文,解釋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闖進了綠色的海洋。

答:寬廣的綠色林帶與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是我突然產生了驚喜之感。

(2)好像這凄冷的陽關古城也有幾分暖意了。

答:城磚磨製的陽關硯,蘊含著歷史文化氣息,是我對陽關古城的感覺也變得溫暖了一些。

(3)這些走過生死之劫的將軍和士兵,便成了哲學家與詩人。

答:出生入死的人生經歷,使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對生活有著深刻而豐富的感觸,給後人留下了哲理和詩情。

16.結合文中對陽關古道的描述,談談你對「蒼涼美」的理解。(6分)

答:①古代的軍事重鎮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廣袤雄渾;②昔日「林草豐美」的陽關古城,如今已是紅沙渺渺,蒼涼悲壯;③古人對生死離別的感慨,道盡人間滄桑,凄涼悲惋。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這樣寫有什麼作用?(6分)

答:.第一問:表現了作者的豪情壯志和對今天美麗富饒的陽關的贊美。

第二問:回應文章開頭的提問,使文章前後照應,並強化了作者的觀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2572/archives/2009/1213751.shtml
裡面還有很多,自己去看看吧

❹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得分點(答題技巧以及答題模式)

期末考試錦囊妙計之三:現代文閱讀解題方法
有些學生做閱讀題時,全憑自己的感覺答題,其實,答閱讀題也是有技巧可尋的。
以下是針對《考試說明》,提出的幾種答題技巧:
一、看分值答題法:可以從試題的分值中推測答題的要點。如一道題給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個要點,一個要點一分,所以從試題所給的分值中,我們就能推測答案的要點和要求的字數。
例如:某試題中第13題:目前一般有哪幾種消暖霧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們陝西的消霧作業屬於其中哪一種?(3分)
答案是:3種。「加熱法」、「吸濕法」、「人工攪動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屬於第二種。
二、用原文答題法:
做題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作答,既要體現個性和獨特見解,又要較好地忠實於作者的主張。
具體作法是:把所問問題中的關鍵詞句還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來說,答案就在該關鍵詞句的上下面。
例如:某試題中第18題:作者所說的「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在原文第10段緊靠著問題中關鍵詞「常想一二就是」後面的句子就是本題的答案。
三、兩步法
閱讀題中時常會問到:一句(一段)話在文中的作用。
第一步:我們首先看這個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個位置,開頭?中間?還是結尾?如果是在開頭,則有以下幾種可能:點明中心、設置懸念、總領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為下文作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如果是在中間,則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結尾,則起到畫龍點睛、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總結全文、首尾呼應、前後照應、結構完整……
第二步:答題格式可固定為:在內容上,起到……;在結構上,起到……(省略號內容再具體到上一步去相對應)
例如:某試卷中第13題:「文章開頭和結尾都涉及到『我』幫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從全文結構來看,這樣寫有哪些作用?」 (注意,本題只問到結構)答案是:修改作文一事既是文章的緣起,又對交換飯卡起了鋪墊和襯托作用,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四、三步走法
在說明文當中經常出此類問題,即問「一個副詞(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據說……)能否刪去?」回答此類問題可分為三步:①不能;②解釋該副詞在本文當中的含義;③如果去掉,句子顯得太絕對化了,就不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生動性、准確性、嚴密性)。
例如:某試卷中第13題:「文中加線中的『據說』一詞能否去掉,結合說明文語言特點作簡要分析。」
答案:不能,「據說」說明沒有確切的史料證明,所引資料是聽來的,去掉則變成肯定,與事實不符,也不符合說明文語言准確性的要求。
五、三析法
同學們認為最難回答的,莫過於「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作用」這一類題目。
其實這類題目也不一定的答題技巧:
我們可以首先分析句子的特點及位置;再分析其在表意和結構上的作用;最後,結合語境,分析哪個是句子表達時最關鍵的詞語,指出其語境義。
例如:某試卷中第12題「第(11)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樣理解?」(3分)
首先分析這是一個比喻句;其次,分析其表意為:所有的期待和自豪都像泡沫一樣;最後分析其中的關鍵詞為「期待」和「自豪」、「泡沫」,結合語境,答案為:
①老人期待和自己的親人在一起,期待和別人談論自己的子孫;
②為自己有這么多的子孫而自豪;
③她對子孫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實現。
六、進入角色法
《考試說明》中第六則「欣賞文學作品中的形象,語言」;第七則「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考查的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分析概括能力和鑒賞評價能力。

做這樣的題,我們最好進入角色,把自己置身於文章中去,這就好比讓你去主演一部電影,只有你感情投入,用心體會,把握文章的角度才會更准確一些。 例如:某試卷中第22題:「西爾維婭對年輕人的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第23題:「西爾維婭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
答這樣的題,用此法再合適不過,如果我們以小女孩的身份進入到文章中去,不難發現,小女孩「我」剛見到年輕人時感到很害怕;和年輕人相識後心裡產生了愛慕之情;年輕人離去後,西爾維婭時時思念他;我們也不難發現,西爾維婭是一個天真、有主見、熱愛大自然的小女孩。
除此之外,閱讀文當中還常考的有:
(1)指代詞所指代的內容,一般是在指代詞的前面找,找到之後,再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2)某句(某段)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論證方法),及有何作用?
找出方法並不難,關鍵是後一問,我們可以按照下面的模式:准確(生動、形象、科學……)地說明(論證)了本句(本段)的說明中心(中心論點、分論點);

(3)評價賞析一句話,先評寫作特點、語言特色,如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4)概括文段事例,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什麼人,做了什麼事;其他要素如:時間、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當然,現代文閱讀,內容包羅萬象,題型層出不窮,形式千變萬化,但我們答題時只要注意:(1)認真審題,弄懂題意後作答,不能望文生義,輕易作答;(2)熟記各種文體的閱讀知識,避免知識錯誤;(3)掌握一些常見的解題的解題技巧。
把握以上幾點,相信,我們都會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績。

❺ 高中語文閱讀題題目及答案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3題。(93年,全國卷)
據美國K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大多數「生物降解」塑料並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隨時降解普通有機物質(例如紙和木屑)的細菌所進行的試驗表明,包括塑料垃圾、「用後即丟」的尿布、飲料瓶等在內大多數產品並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研究人員指出,術語「生物降解」這個詞的使用是不規范的。一些生產廠家說,這些產品如果在物理上發生變化,則是可能生物降解的,它們一旦與其他物質混合,便會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長。研究人員認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質在需氧條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厭氧條件下它們則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經他們試驗的每個產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達到上述標准。
1.文中「術語『生物降解』這個詞的使用是不規范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 )
A.「生物降解」不是一個科學的術語。
B.「生物降解」這個說法名不符實。
C.「生物降解」在現實中不存在。
D.「生物降解」這個術語的運用有語法錯誤。

2.文中說「試驗」所藉助的主要方法是( )
A.化學的B.生理的C.生物的D.物理的

3.下列與k大學研究人員的試驗結果有關的說法,哪幾項是正確的?( )
A.凡是稱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產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產廠家的功用宣傳不實。
C.在生物降解過程中應出現物質的分解和轉化。
D.塑料產品的廢棄物多數不會自溶自消。
E.這些塑料產品在物理上發生變化之後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條件下都會出現氧化現象。

答案與解析:
1.B ,「生物降解」這個術語使用不規范,是「研究人員」的看法,因為這些產品都不能達到科學家所認為的「降解」標准,這是一些生產廠家歪曲商業宣傳曲解了科學術語,使其名不符實,因此B 項是正確的。文章有「真正的生物降解」等詞句,可見A、C項的否定性說法是不對的。D 項說法與本文內容毫不相干。
2.C,文章開頭「利用……細菌所進行的試驗表明」,這句證明了C項是正確的答案。文中「二氧化碳、水、甲烷」這些化學術語容易迷惑人,會誤選為A項。「物理上發生了變化」是生產廠家說的,試驗是「K 大學研究人員」做的,二者不能等量齊觀,選D項也是錯的。
3.C、D、F,對照原文,A項「凡是……都……」的說法言過實,文章中說的是「大多數」。B項的說法本身是正確的,但研究人員的試驗結果無關。E項是生產廠家的見解,本身未必科學,且與科學家的試驗無關。C、D、F 三項符合原文意思。

文字表述題是高考現代文閱讀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題型,這類試題綜合性強,更能測試出學生的語文能力。綜觀幾年來語文試卷的變化,我們發現淡化客觀題,強化主觀題已是趨勢。但從歷年高考的現代文閱讀測試結果看,考生在這類試題的得分並不理想。筆者有幸參加2006年浙江的語文高考閱卷,針對考生答題失誤的普遍現象,我以浙江卷為藍本並涉及部分全國卷的同類問題作了歸納,嘗試探索出幾點應對策略,希望能給你有所幫助!

主觀題失誤主要原因及探析

一、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有許多同學在做現代文閱讀時,往往是粗略閱讀一遍全文後,匆匆掃一眼題目,就倉促答題,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例如:(2006年浙江卷19題)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第三問:⑶使用「普遍」一詞的原因是

正確答案是:①兩個世界、兩種生活的對立是人類普遍存在的;②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對立關系(人與人的對立;平面與立體的對立;表象世界與本質世界的對立;成人世界與孩子世界的對立)。

有的考生卻答為:「具有一般性」、「人類所共有的特性」。語言的表述本身就不清晰,題干中的「結合全文」,也沒有注意到,只是對「普遍」一詞作了個字面解釋,結果答非所問。

又如:(2006年全國卷14題)在「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一句中,作者為什麼要用「想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4分)

正確答案是:①植物成長的聲音一般是聽不到的,用「想」比「聽」更合適;②這樣寫有一種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現力。

我在用該題對學生進行測試時,相當部分同學卻答為:「虛實結合」、「與下文的嗅形成一種反襯」、「作者在感受這種聲音,聲音是虛的,這樣寫把虛物實寫,實物動態化,更形象」、「體現我的好奇,引出下文」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答案。「虛實結合」、「反襯」是表現手法,題干並沒有問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而「引出下文」、「動態化」「更形象」更是信口開河,答非所問。究其原因是考生根本沒有細讀題干,審清題意,連問題都沒有搞清楚,就倉促答題。

二、研讀不深,分析不透

高考閱讀題大多在文意的深層領會上設題,而許多考生不能透過表象進行深入的研讀和分析,只是跟著感覺走,不能綜觀全文,領悟要義。

例如:(2006年浙江高考卷第18題)文章開頭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請聯系文中對話部分,分析眼鏡商這樣說的原因。(2分)

正確答案是:①「我」右眼近視,左眼遠視,雙眼不能同時使用;②「我」看到的是二維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維的立體世界。

有的考生答為:「為讓我買一副眼鏡」、「我的兩眼視力不協調」、「為了更好地說服自己買他的眼鏡」、「只用一隻眼睛看事物」等等。很明顯考生對全文根本沒有讀懂,對於作者借用寓言形式所闡明的生活哲理,根本沒有領悟,看到「眼鏡商」幾個字,立刻想到的是商人,想到商人的行為和心理,就斷然作答,離題萬里。

又如:(2006年浙江卷第19題)請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

第2問:「秘密」是指

正確答案是: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對立。

有的考生答為:「為握手而伸出平展的手與握拳頭打人的手的對立」、「最平面的微笑和微笑時伸出舌頭的對立」、「這些動作簡單,而握手微笑易化解隔膜」等等。這類答案的錯因在於考生遵循了答題可在文中找的技巧,但卻沒有透過表象挖掘實質,沒有領會本文的主旨。

三、歸納不全,遺漏要點

高考閱讀很重視考查學生的歸納能力,在此題的設置上,有時側重於整篇文章中心主旨的歸納,有的側重於幾個語段的理解。要求考生在答題時要全面考慮,綜合分析,並學會用自己的話來表達。

例如:(2006年浙江卷20題)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飛的畫形象地演繹兩個不同的世界。請你據此推斷這兩位畫家的藝術風格,並用自己的話分別加以概括。(各不超過12個字)(6分)

⑴培根的繪畫風格:

⑵杜飛的繪畫風格:

正確答案為:⑴ ①誇張的;②批判的;②立體的。⑵ ①優雅的;②歌頌的;③平面的。

而有的考生答為:「立體的帶有侵略性,平面的充滿自然界氣息」。這個答案顯然只概括出了一點,帶有「侵略性」的作答,只是抄襲了原文,不夠准確。另一考生答為:「真實,張揚、誇張」的答案,是沒有聯系全文,推斷錯誤的結果。

又如:(全國卷17題)聯系全文,概括寫出本文的主旨。(6分)

本題測試考生對全文的理解及概括歸納表達的能力。

正確答案:①通過發現「陽光的香味」,肯定農夫的陽光生活、美好勞動、務農的選擇;

②評價夜來香和曇花的香「沒有壯懷」,強調人的嗅覺在都市裡退化;

③肯定一種貼近陽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此題6分,顯然答案3點,每點2分。其實從分值上考生也可以推斷出此題答案有三點。綜觀全文進行概括歸納,基本可以做到不遺漏要點。大部分考生失分原因就是歸納不全。

四、語句不通,表意不明

閱讀題的檢測,不僅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更是考查其表達能力。有的考生能讀懂文章,但卻不會表達,不能用通順、簡潔的文字全面、准確、鮮明的答題。

例如:浙江卷19題第3問,有的考生答道:「在人類社會中,多數人都是這樣,除少數的獨眼龍」,「為其利益而顛倒是非是普遍的」,「舉的例子普遍,說明一般工作是二維空間動作、是平面的,有說服力」等等,這樣的句子實在是讓人費解。

以上結合例子略談四點,雖然高考閱讀文字題在解答中失誤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無外乎就是沒有讀懂文章,不會審題,不會表達,不懂閱讀規律與答題技巧。所以考生在平時的閱讀及訓練中,要清楚閱讀規律,掌握一些閱讀方法與技巧以避免失誤。

應對措施

一、遵循閱讀規律,清楚試題設題規律,整體感知與深入分析相結合。

高考現代文的設置,強調整體閱讀,是一個由分而總,有局部到全局的相對完整的測試系統。所以解題時要從整體出發,通讀全文,弄清線索,理清思路,進而把握文章主旨。主旨清楚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弄清楚了,才知道每段、每句話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間關系。結合每道題的要求,深入分析,自然就容易得到正確答案。

例如:2006年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一文,是藉助寓言的表現形式,具體描繪了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不同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對世界的諷喻。幾道閱讀測試題都是圍繞這個主旨而設置的。如果清楚了這個主旨,那麼19題第2問很容易就能得出「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對立」這樣准確的答案,而不至於答出「隱藏在友好柔和和表面下暴力、丑惡的一面」這樣離題萬里的答案。

二、研讀題干,掌握審題方法,從題干中獲得答題的信息。

閱讀題解題的核心是「提取信息」,這信息不僅僅表現在文章的內容上,還表現在試題題幹上。充分發掘題干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從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1、看清題干要求,揣摩命題意圖。

命題者命題一般都有明確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題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題人的命題意圖,正確答題。

例如:(06年浙江卷19題)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從題干中可知:本題是考查對重要語句的理解。第2問「秘密」是指?則明了命題者是欲考查學生對重要語句關鍵詞語的理解,題干中「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結合全文,理解」則進一步明確了答題的方向,就是要結合全文的主旨談作者使用這個詞的深層含義。明確了命題意圖和答題方向,根據題目的內容很快就能找出回答本題應關注此句話所在的段落並緊扣全文主旨來理解,這樣就會得出「秘密是指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對立」這樣正確的答案了。

2、品味題干中關鍵詞,揣摩隱含信息。

有的題干本身隱含著多方面的要求,必須挖掘出題干中隱含信息,才能找到答題的命脈。如浙江卷19題第3問使用「普遍」一詞的原因?很多考生只是就詞解詞,沒有看到「使用」「原因」這兩個關鍵詞,沒有挖掘出深層的東西,答題不全面或隔靴搔癢,沒有答到點子上。

三、掌握答題技巧,把握答題要領。

領會了主旨,審明了題意,這僅僅是答好題的必要前提,要想准確答題,還需要掌握一些答題技巧要領。

1、找出答題的信息區域,篩選整合答題內容。

命題者有的從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來命題。考生對所要概括的具體內容,一定要找准答題的信息區域,分析綜合,准確全面地解答。

例如:浙江卷18題「文章開頭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請聯系文中對話部分,分析眼鏡商這樣說的原因。」如果考生注意到「請聯系全文對話部分」一句,就能很快找到答題的區域,從文中對話的內容可見文中由「我雙眼的交替使用」談到了我所見的兩個世界——一個平面世界,一個立體世界。那麼就容易歸納出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的原因,應該是兩點:一是「我右眼近視,左眼遠視,雙眼不能同時使用」;二是「我看到的是二維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維的立體世界」。

又如第19題第一問「四個動作分別是指?」,解答此題我們首先要找到「題中這句話在文中的位置,然後找出有關動作描寫的語句,也就找到了答題的信息,從「首先」到本段結束,自然就會得出「友好的伸手,惡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頭做鬼臉」正確答案。

2、語言操作力求准確、精煉。

很多考生失分都在表述上出了毛病,語句不通,語義不明,答非所問。如何組織好答題的語言,把篩選好的內容准確、精煉的表達出來,顯得十分重要。

(1)、考生要善於利用原文詞句來組織答案。

一般來說,答案所涉及到的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

例如:浙江卷18題答案中的「左眼近視,右眼遠視,不能交替工作」「二維的平面世界,三維的立體世界」,第19題第1問答案中的「友好伸手」「惡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頭做鬼臉」文中都有這樣的關鍵詞語和句子,找到了這些關鍵詞,以此為基礎,再略加工一下,標准答案就出來了。

(2)、緊扣題意,選好角度,選用恰當句式來回答。

答題時一定要從答的角度,將文中已知信息重新組合,變換恰當的句式來重組。

(3)、語言一定要精煉。

高考閱讀文字題,重在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有的題目明確規定字數,不超字,又能把要點答全,這需要答題的語言要精煉。我們篩選整合好文中相關信息後,一定要把具體、形象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的語言。

例如:浙江卷20題,我們在答題時明了作者舉兩位畫家的例子是為了說明現實中兩個不同世界的同時,還要研讀有關描述兩位畫家的語句,抓住「過分」、「侵略性」、「螺旋狀」、「親切的花枝圖案」、「歌唱的主題」、「輕快的鳥兒」這些詞句,透過這些形象的語言,感悟兩位畫家的風格,進而轉換為「誇張、批判、立體」,「優雅、歌頌、平面」這樣抽象、概括的語言。

現代文主觀閱讀題是一個常考常新的考點,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始終緊扣對學生理解、篩選、概括、整合以及鑒賞評價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概括起來,近幾年高考現代文閱讀命題類型大致有以下五種:

一、詞語理解型

一般來說,高考試題測試詞語的含義,特別關注詞語的語境義,而不是詞典中所詮釋的規范義。該題型常見的命題形式有:1、結合文章內容,簡要闡釋某句的深刻含義;2、根據文意,寫出某詞的含義。

【答題方略】 理解詞語的含義,必須透過詞語的表面義,體味其深刻的內涵: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尋找它的本體;理解詞語的象徵義,就要尋找詞語的象徵對象;理解詞語的反語義、就要將褒貶互換;理解詞語的雙關義就要注意它是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理解代詞的詞義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尋找釋義。當然,理解詞語的含義,還必須聯系詞語的具體語境,結合作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

【高考回放】 「好久以來,『故鄉』就在吸引著我」,句中「故鄉」一詞的含義是________。(方令孺《在山陰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語段信息】 好久以來「故鄉」就在吸引著我: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美妙的名稱,像童話一樣,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還想看看祥林嫂放過菜籃子的小河邊……在那濃霧彌漫的黑暗時代,魯迅先生在那裡開始磨礪他的劍鋒,終生把持它,劃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決定要去瞻仰磨劍的聖地。

【溫馨提示】 理解文中重要詞語,要特別注意詞語的表層意思和深層意思。根據語境,作者說「好久以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並決定要去瞻仰魯迅先生「磨劍的聖地」,由此可知,「故鄉」應不是作者故鄉,而是魯迅的故鄉,亦是作者嚮往的精神家園。

答案:①魯迅的故鄉。②作者嚮往的精神家園。

❻ 高中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你好,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答題一般是有一定模式的。這一點不論散文還是小說都死一樣的。
首先,讀文要認真,第一遍讀文章要仔細地讀,要做到能知道這篇文章講的是什麼,那些句子可能有深意等等,然後再讀題,讀一道做一道,不能一次都讀了,否則就可能出現做一道想另一道的情況,做題的順序不限,如有選擇先做選擇,每一道題在文中都有指定的位置,讀題之後要回到文中指定的那個句子,把那個句子反復讀幾遍,如果你第一遍讀文很認真,這里就不費什麼時間了。
然後就是答題了,答題其實大部分都是一些似曾相識的話,問修辭我想就不用多說了,無非是比喻,擬人,誇張等。手法也無非是先抑後揚等等。許多學生頭疼的是句子的含義,這樣的回答注意一定不能脫離原文,要先寫上一些情節在回答,比如「這句話中老人的行為表現了他內心的什麼什麼心情,體現了當時背景下人們的什麼什麼」,不能只答自己的話,一句原文也不抄。
句子的作用或者文章(詞語)的作用的作用類問題是比較好答的,因為基本上都有固定模式,最常見的是為下文做鋪墊,奠定了文章的基調,這些都是文章前面的段落的常見答案,突出了文章主旨,深化了主題思想(什麼主題不用寫),這些都是文章後面段落的常見答案。還有時的文章結構更加嚴謹,渾然一體,留給讀者想像的空間等也是經常要寫的。、
問文章中為什麼這樣寫的為什麼一類的題,主要就是寫出這樣寫會給文章什麼好處,諸如結構嚴謹,合理有序,是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等好話,誇誇作者就行了。
還有一類是讀者讀完文章後自己的感想,這類題分值很高,這種題一般都是先把文章主題說一遍,帶給我很大啟發,聯系自己,或者將自己與作者相比較,得到諸如「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如何如何」的結論,要據文而定。
注意,回答問題時要全面,比如評價一個人或事,要好的一面壞的一面都要寫,除非題目要求你寫一面,這樣可以盡量多得分。
當然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只能打這些字,如果有整本的練習題和答案的話,就會發現閱讀題的答案形式都大同小異,個人認為,沒有故事情節的散文閱讀要比小說類閱讀和有情節的散文難一些,回答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但只要認真讀題,認真答題,就會有不錯的分數。
現在就可以去找一些答案研究一下,看看標准答案到底標准在哪,將題目和答案一對照,就能逐漸摸索出答題的正確方法。
所以,要通過做一部分的題摸索出答題規律,答題時多寫一些字,多答一些方面,這樣就會盡可能多得一些分。
希望能有所幫助。

❼ 高中語文閱讀題及答案:趙麗宏的《光陰》

答案示例:趙麗復宏的散文《光制陰》。這篇散文告訴我們時間是慷慨、公正的,只要你珍重它,它便在你的身後長出綠陰,結出沉甸甸的果實。「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應該振鑫時間,勤奮刻苦。 《十萬個為什麼》。它是科普知識系列叢書,內容非常豐富,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瑣事,每一篇文章都告訴我們一個科學道理。它不僅能幫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能提高學習興趣,真是我的好幫手。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閱讀題及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