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蔣干中計語文書答案

蔣干中計語文書答案

發布時間:2021-03-02 02:50:52

1. 群英會蔣干中計 讀後感

節選自名著的經典片段的閱讀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而節選自《三國演義》第45回的《群英會蔣干中計》也一直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經典篇目之一,被各種版本的教材廣泛收錄。人們對文中的一個重要人物蔣乾的理解,長期以來一直停留於「盲目自信,志大才疏,膽小怯懦,愚蠢可笑」這一層面上,認為他的中計完全是他「愚蠢」的表現。我也一直這樣按部就班地照著教學參考書進行分析,並沒感到有什麼不妥。但是,當我再一次教學本文時,卻強烈地感覺到,蔣干似乎並不像我們所分析的那樣愚蠢,相反,我倒覺得「中計」是他的「明智之舉」!

誠然,蔣干東吳之行的目的是要勸降周瑜,臨行前也曾在曹操面前誇下「干到江左,必要成功」的海口,但當他被周瑜「見面點破來意」「群英會禁提軍事」「展示自己的成就與地位」「無人能動我心」等一系列舉措「斷其念」之後,蔣乾的內心卻發生了極其微妙的變化。關於這一點,我們從蔣乾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先是「昂然而來」,對勸降充滿了自信;繼而「愕然」,因被識破動機而頗感尷尬;再是「驚愕,不敢多言」;最後則是「面如土色」。蔣干神情的變化過程,實際上折射出了他對勸降周瑜的信心在逐漸動搖,希望在一點一點喪失,最後的「面如土色」則是他對勸降的徹底絕望;但與此同時,蔣干內心又思考著如何回去給曹操一個交代,以及對自己前途命運的深深的憂慮。他知道,如果完不成任務,生性多疑、脾氣暴躁的曹操就有理由懷疑蔣干被周瑜收買,因為他和周瑜畢竟「自幼同窗交契」。如果真的這樣,那麼等待他的就將是一個人人都可以預見的結果。

因此,擺在蔣乾麵前的就只有兩條路:要麼留在東吳或遠走他鄉,要麼再回到曹操那裡繼續做謀士。第一條路顯然走不通,不要說他的一家老小的性命還掌握在曹操手上,就憑他的才幹,留在東吳或是別的地方都不可能有他目前的地位。那麼,擺在蔣乾麵前的就只有想法子保全自己、平安回到曹營這「華山一條道」了。

於是,蔣干必須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什麼是他的救命稻草呢?那就是周瑜精心炮製的、貌似天衣無縫的密信。

我們現在再來看看周瑜安排的「誘其盜」的那場「演出」,它真的是那麼天衣無縫,可以瞞天過海嗎?非也。盡管「周郎妙計安天下」,但這其中確實存在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的兩大破綻:一是周瑜如此精明,他怎麼可能將關繫到赤壁之戰甚至整個東吳命運的「絕密文件」隨便地放在桌上,讓別人能輕而易舉地拿到呢?二是作為敵方的蔣干在五更天的時候偷偷溜走,居然無人阻攔、無人盤查,使蔣干來得方便,去得容易,有這種可能嗎?

問題的關鍵在於,蔣干有沒有看出其中的破綻。我個人認為,蔣干是應該明了這些的。他的中計,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自覺自願的行為。畢竟,我們不能否認一個事實:曹操盡管生性多疑、脾氣暴躁,但他有一個最大的長處,那就是唯才是舉。試想,蔣干能夠跟隨曹操這么多年,成為曹操的「帳下幕賓」,當不至於是一個無能之輩,更不至於像教參上所分析的那樣「愚蠢可笑」。對於周瑜的破綻,蔣干焉有蒙在鼓裡之理?那麼,只有一個理由能夠成立,那就是蔣干甘願中計,想緊緊抓住這根救命稻草,以便保證自己平安回到曹營。

也許有人會這樣想:萬一曹操中計後醒悟過來,那蔣干豈非性命難保?盡管《三國演義》沒有交代蔣乾的命運,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蔣干暫時不會有性命之虞,因為有曹操的剛愎自用的性格在為他保駕護航。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中曹操誅殺蔡瑁、張允二人後的表現看出。可見,蔣幹了解曹操多於了解周瑜。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蔣干中計是一個主動行為,他以勸降為目的出使東吳,到最後中計而回,是一個由被動走向主動的過程。這在當時的情況下不能不說是一種「明智之舉」。

2. 高一語文課本中文言文有那些

第一學期:
1.沁園來春源 長沙
15.詩經《蒹葭》
20.紅樓夢《香菱學詩》
21.《三國演義》群英會蔣干中計
22.《水滸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第二學期:
14.阿房宮賦
15.黃州快哉亭計
16.項脊軒志
17.登金陵鳳凰台、八聲甘州、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登快閣
18.古詩為焦仲卿妻所作(註:就是《孔雀東南飛》)
19.夢游天姥吟留別
20.終南山、登樓、書憤
21.塞下曲、從軍行、過華清宮
註:
1這是去年的,每年都會有些變化
2大部分學校會補充些篇目,建議從已有的篇目著手深入

3. 文言文解詞方法(舉例可以么)

記憶解詞法
識記是理解的基礎,課本出現的常用文言文實詞的基本詞義一定要牢記,在考試過程中才能將知識遷移,轉化為能力。這種考題在高考中經常出現。如今年試題中四個詞有三個詞(義項)在課本里出現過:「固」作動詞體現在「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一句中,「濟」作「成功」講體現在「事又不濟,反為所笑」(《群英會蔣干中計》)中,「相與」為「一起」之義包含在「於是舍人相與諫曰」(《廉頗藺相如列傳》)一句中。其他如2008年春考的「屬」、「懌」、「彌」,在教材中都能找到依託的語句,句子雖不同,但詞義相同。
組詞解詞法
古代漢語大多是單音詞,發展到現代漢語基本上都演變成了雙音詞,有的詞語只是在文言詞前面或後面加上一個字便是現代漢語的雙音詞。掌握了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這一聯系,將文言文中單音片語成現代漢語的雙音詞或合成詞,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詞。如2008年春考的「屬」(下屬)、2006年秋考的「排」(排擠)都可依此法得到答案。另外,還有一些由兩個單音片語成的詞語,在解釋時要分別組詞,如2007年秋考第18小題D選項的「可以」一詞是由有單獨意義的「可」和「以」構成的,解為「可以用來」。
成語解詞法
現代漢語的很多成語都是由古代漢語中的詞直接繼承下來或由某個故事概括而成的,成語中個別字詞的解法就是古漢語的解法。所以在解釋中碰到不懂的字詞不妨聯想一些包含此詞的成語,問題有時便能迎刃而解。如2008年春考的「彌」,我們可以聯想成語「彌天大謊」的「彌」來理解,2006年秋考的「躋」,可以藉助成語「躋峰造極」的「躋」來理解。又如一則文言文里有「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的句子,這里「登」的含義也許不好理解,如能聯系成語「五穀豐登」,那麼這句話里「登」的意思就可以確定了,即「莊稼成熟」。
對文解詞法
也叫互文解詞法。古人行文,往往採用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用同義、反義或相關聯的詞語。根據這一點,有些詞語依據上下文就能斷定其含義。如2001年秋考的「再」一詞,「再」有兩個基本含義:「第二次」和「兩次」,據上文「一射而矢墮」一句,「一」與「再」應為對文,「一」為「第一次」之義,所以「再」解為「第二次」。又如此文中「身不暇騎,騎不暇彀,彀不暇的」加點字也可藉助此法理解。教材中的對文現象更是不勝枚舉,茲舉兩例:①「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與朱元思書》);②「於是六國之士,有……之屬為之謀;……之徒通其意;……之倫制其兵。」(《過秦論》)。
活用解詞法
在古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其他類詞,詞的這種臨時靈活運用,就叫做詞類活用。根據詞類活用這一特殊用法,在碰到有活用現象的詞語時,必須解釋它活用後的意義。如2007年春考的「寶」字,在「至今寶之」中後還跟代詞「之」,為意動用法,應解釋為「把……看作珍寶(像珍寶一樣收藏)」;2006年秋考的「冠」一詞,在「文章冠世」一句中明顯作動詞用,意為「居於首位」。類似的情況如「甲」(「最餘杭而甲靈隱也」)解釋為「居於第一」、「是最好的」(2005年春考)。
語境解詞法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的多個義項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得到過濾,沒有語境,有時便無法分析詞的含義。推斷詞語含義,要結合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有時甚至要通觀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言環境。如今年高考試題中的「乘」字,在教材和平時的訓練中多為「趁著」「乘機」義,但這里解不通,根據前文項城為叛軍圍困,縣令李侃婦楊氏激勵大家「宜相與致死以守其邑」的敘述和後文「項城,小邑也,無長戟勁弩、高城深溝之固,賊氣吞焉,將超城而下」等的描寫,可以推斷出「乘」為「防守」、「登」義。其他諸如2007年秋考的「矜」(注重),2005年秋考的「峻」(高傲),都必須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分析,才能准確理解和翻譯

4. 2012上海語文高考零距離文言實詞的答案

我雖然沒有,但我有常用的300個文言文。
文言文300個常見文言實詞(高中1—160)
1、哀
①傷心,悲痛,哀嘆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前赤壁賦》
杜鵑啼血猿哀鳴 《〈琵琶行〉並序》
②同情,憐憫
君將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
③傷悼(為……哀嘆)
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 《秦晉崤之戰》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 《阿房宮賦》
2、愛
①喜歡,喜愛
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 《種樹郭橐駝傳》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宮賦》
②愛護,愛惜,顧惜
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師說》
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 《〈指南錄〉後序》
③吝惜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過秦論》
④同情
愛其二毛,則如服焉 《左傳?子魚論戰》
⑤愛戴
袁有守多惠政,民甚愛之 《書博雞者事》
○6吝嗇
百姓甚以王為愛也 《齊桓晉文之事》
3、安
①安定,安逸,安適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諫太宗十思疏》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歸去來兮辭》
②使……安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種樹郭橐駝傳》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諫太宗十思疏》
③哪裡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前赤壁賦》
④怎麼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夢游天姥吟留別》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史記?陳涉世家》
庶人安得共之 《黃州快哉亭記》
⑤安慰
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容
京中安不得身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4、按
①用手壓或摁
項王按劍而跽曰(按劍:以手撫劍,預示擊劍之勢)《鴻門宴》
按劍坐於席上 《群英會蔣干中計》
②壓抑,止住
偃然按兵不動 《荀子?王制》
③巡行,巡視
按榆溪舊塞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④追究,查究
按誅五人 《五人墓碑記》
5、案
①幾案,短長桌
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項脊軒志》
②通「按」審察,察看
召有司案圖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古代一種短腿的托盤
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 《長亭送別》
6、拔
①超越,超過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夢游天姥吟留別》
②攻下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拔出
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 《鴻門宴》
因拔刀斫前奏案 《鴻門宴》
③提拔
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陳情表》
是以先帝間拔以遺陛下 《出師表》
7、白
①白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
白首不見招 《詠史》
不知東方之既白(白:顯出白色,指天亮)《前赤壁賦》
②清楚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訓儉示康》
③下對上告訴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 《蘇武傳》
④潔白
要留清白在人間(以石灰等等潔白喻作者正直的人生)《石灰吟》
⑤明白,昭雪
然使君冤未白 《書博雞者事》
8、敗
①破敗
於敗堵叢草處,探石發穴 《促織》
②敗壞,毀壞
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訓儉示康》
③失敗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 《過秦論》
抑本其成敗之跡《伶官傳序》
④打敗
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餚 《秦晉餚之戰》
⑤凋殘,衰落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 《秋聲賦》
9、拜
①表示恭敬的一種禮節
問者爇香於鼎,再拜……成妻納錢案上,焚拜如前人《促織》
拜送書於庭(拜:行過叩拜禮)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拜謝
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拜:拜領)《秦晉餚之戰》
③拜見,拜會
拜夫人於堂上 《左忠毅公逸事》
④授予名位或官職
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廉頗藺相如列傳》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 《陳情表》
⑤接受任命
於是辭相印不拜 《指南錄後序》
○6拜上,呈上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陳情表》
10、報
①報告,告訴
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鴻門宴》
似報主知 《促織》
②回答,答復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報復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過秦論》
④報答,酬謝
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蘇武傳》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陳情表》
未報秦施而伐其師 《秦晉崤之戰》
⑤報效
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 《滕王閣序》
○6通「赴」,到……去
吾今且報府 《孔雀東南飛》
11、暴
①突然
屢撩之,蟲暴怒 《促織》
②同「曝」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勸學》
③暴躁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④凶惡,殘酷
暴秦之欲無厭 《六國論》
⑤暴露,顯露
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國論》
12、備
①具備,完備,齊全
而神明白得,聖心備焉 《勸學》
②防備,准備
行則備一夕之衛 《秦晉崤之戰》
師勞力竭,遠主備之 《秦晉崤之戰》
去京口,挾匕首以備不測 《〈指南錄〉後序》
③周到
備極護愛 《促織》
④備有
左佩刀,右備榮臭(此處為掛著) 《送東陽馬生序》
13、被
①覆蓋
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 《促織》
②表示被動
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妝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並序)》
操吳戈兮被犀甲 《國殤》
③被子
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 《訓儉示康》
④遭受,蒙受
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左忠毅公逸事》
14、倍
①加倍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 《過秦論》
②同「背」,違背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鴻門宴》
15、悲
①哀痛,傷心
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 《黃州快哉亭記》
②眷顧
謂沛父兄曰:「遊子悲故鄉」 《史記?高祖本紀》
③思念,同情
悲予志焉 《〈指南錄〉後序》
④嘆息,感慨
又有悲夫古書之不存 《游褒禪山記》
16、北
①北方
將軍戰河北,臣哉河南 《鴻門宴》
②特指元軍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 《〈指南錄〉後序》
③向北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阿房宮賦》
④敗逃,敗逃的人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過秦論》
⑤相背
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 《戰國策》
17、背
①脊背,背面,反面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 《左忠毅公逸事》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蘇武傳》
②背上背著
草屨,背筐,手長鑱 《左忠毅公逸事》
③背離,背叛
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 《鴻門宴》
而皆背晉以歸梁 《伶官傳序》
④離開,引申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陳情表》
⑤背誦
因使人背而誦之,不失一字 《三國志?王粲傳》
18、奔
①跑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黃州快哉亭記》
②逃亡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 《〈指南錄〉後序》
19、本
①草木的根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諫太宗十思疏》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種樹郭橐駝傳》
②本來,原來
予本非文人畫土,甘受詬厲 《病梅館記》
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 《蘇武傳》
③來源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 《諸子喻山水》
④探求,考察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 《伶官傳序》
⑤抄本
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 《〈指南錄〉後序》
20、彼
①指示代詞,那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前赤壁賦》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師說》
②他,他們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師說》
彼實構吾二君 《秦晉崤之戰》
③別人,對方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
21、逼
①接近,迫近
細贍景狀,與村東大佛閣逼似 《促織》
②強迫,威脅
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兄弟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2、辟
①開,打開
前辟四窗,垣牆周庭 《項脊軒志》
②開墾,開辟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病梅館記》
③同「避」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 《秦晉崤之戰》
23、蔽
①遮住,遮掩,掩護
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前赤壁賦》
常以身翼蔽沛公 《鴻門宴》
②掩飾,隱藏,蒙蔽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諫太宗十思疏》
24、畢
①完,完成,結束
語未畢,余泣、嫗亦泣 《項脊軒志》
六王畢,四海一(此處為完結,指為秦所滅)《阿房宮賦》
公閱畢,即解貂覆生 《左忠毅公逸事》
②使……結束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全部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蘭亭集序》
25、便
①有利,便利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過秦淪》
②(piáan)能說會道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③就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④合適
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6、遍
①到處,普遍
舉天下所貢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一切異狀遍試之《促織》
②全,全部
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 《訓儉示康》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 《諸子喻山水》
27、表
①外,與「里」相對
山河表裡潼關路 《潼關懷古》
②表明,表白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寸心 《在獄詠蟬》
③給皇帝的奏章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陳情表》
④標記,作標記
荊人慾襲宋,使人先表雍水 《察今》
28、並
①合並,吞並
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 《過秦淪》
②並行,並列
文武並用,垂拱而治諫太宗十思疏
③一起,都,一並
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 《促織》
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 《蘇武傳》
武卧,嚙雪與旃毛並咽之 《蘇武傳》
④並且
兩股間膿血流離,並蟲不能行捉矣 《促織》
29、伯
①排行第一,老大,伯父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陳情表》
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晉侯秦伯田鄭 《左傳?僖公二十年》
③古代一方的 首領
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陳情表》
④同「霸」
桓公,五伯之上也 《韓非子?難四》
30、薄
①微薄,薄弱
不終歲,薄產累盡 《促織》
②迫近,逼近,靠近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陳情表》
③輕視,看不起
不薄今人愛占人 《戲為六絕》
④(土地)貧瘠
薄田五十頃 《三國志?諸葛亮傳》
⑤與「厚」相對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小曼》
○6淺薄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陳情表》
31、泊
①停船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石鍾山記》
②恬靜,淡泊
非淡泊無以明志 《誡子書》
32、博
①寬廣,廣博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勸學》
②換取,討取
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促織》
33、步
①行走,步行(專指不借車馬徒步行走)
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 《秦晉崤之戰》
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鴻門宴》
②腳步,步伐
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 《促織》
③舉足兩次為 一步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阿房宮賦》
34、栽
①裁衣服,剪裁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②同「才」
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 《促織》
③裁決
唯大王裁其罪 《韓非子》
35、蒼
①深綠色
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前赤壁賦》
②灰白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
36、操
①拿著
大王來何操? 《鴻門宴》
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蘇武傳》
②從事,擔任
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 《促織》
③掌握,控制, 操作
津人操舟若神 《列子?黃帝》
④操守,品德
雖賈人,有賢操 《漢書?張湯傳》
37、草
①草
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蘇武傳》
②在草間
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 《〈指南錄〉後序》
③初稿.
廡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左忠毅公逸事》
④結草:報恩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陳情表》
38、策
①計策,策略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廉頗藺相如列傳》
昭襄蒙故業,因遺策 《過秦論》
歸而求救國之策 《〈指南錄〉後序》
②竹製的馬鞭
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 《過秦論》
③拄著拐杖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歸去來兮辭》
39、曾
①曾經
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 《訓儉示康》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行(並序)》
②竟,竟然
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蘭亭集序》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前赤壁賦》
③與自己隔兩代的親屬
此兒當及其曾祖 《晉書》
40、差
①差別
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史記?蕭相國世家》
②差錯,錯誤
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禮記?經解》
③稍微地,比較地
吳公差強人意 《後漢書?吳漢傳》
④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 《阿房宮賦》
41、嘗
①品嘗
嘗之而甘於口 《荀子?榮辱》
②試探
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權術?心術》
③副詞,曾經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 《過秦論》
家有老嫗,嘗居於此 《項脊軒志》
吾嘗終日而思矣 《勸學》
42、長
①長(與「短」相對)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蒹葭》
方首長脛 《促織》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 《過秦論》
②擅長
敢問夫子惡乎長? 《孟子二章》
③長久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前赤壁賦》
④一直,經常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秋水》
⑤生長
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而茂之也 《種樹郭橐駝傳》
⑥增長,成長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諫太宗十思疏》
⑦年長的人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蘭亭集序》
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 《訓儉示康》
⑧列在首位的
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石鍾山記》
⑨年紀大,輩分或職位高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 《鴻門宴》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師說》
⑩長久的,久遠的
長利積,大功立,名成於前,德垂於後 《諸子喻山水》
○11長句:指七言詩,唐代的習慣說法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琵琶行(並序)》
43、超
①一躍而上
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秦晉崤之戰》
②遙遠
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 《促織》
平原忽兮路超遠 《國殤》
③超過
聽言則遠超於上聖 《十漸不克終疏》
44、朝
①朝拜,朝見,上朝
先軫朝,問秦囚 《秦晉餚之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項脊軒志》
②使……朝拜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 《過秦論》
③朝代(朝廷)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陳情表》
④早晨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阿房宮賦》
單於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 《蘇武傳》
45、陳
①陳列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過秦論》
②陳述
陳情表 《陳情表》
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 《蘇武傳》
③陳舊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蘭亭集序》
④通「陣」,交戰時的戰斗隊列
勿擊堂堂之陳 《孫子兵法?軍爭》
46、稱
①聲稱
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 《訓儉示》
②號稱,稱作
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黃州快哉亭記》
③稱頌,贊許
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
④適合,符合, 相稱
稱心快意,幾家能夠 《與妻書》
⑤稱量
度而取長,稱而取重 《商君書》
47、誠
①確實,的確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
誠既勇兮又以武 《國殤》
此為宰相廳事誠隘 《訓儉示康》
②真心,真誠
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 《陳情表》
③如果,果真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諫太宗十思疏》
48、出
①出,出來
備他盜出人與非常也 《鴻門宴》
②出去,外出
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 《左忠毅公逸事》
③逃出
果以富得罪出亡 《訓儉示康》
④拿出,交納
因山己蟲,納比籠中 《促織》
⑤產生,發生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師說》
⑥出現,顯露
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古之聖人 《〈指南錄〉後序》
⑦超出,超過
其出人也遠矣 《師說》
⑧出任,調任
予出官二年 《琵琶行(並序)》
⑨出兵,出征
使出師於東門之外 《秦晉餚之戰》
⑩使……流出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蘇武傳》
49、除
①台階
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 《蘇武傳》
②去掉,清除
草屨,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引入 《左忠毅公逸事》
③授官。除去舊職,授予新職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陳情表》
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指南錄〉後序》
50、辭
①言辭
初至北營,抗辭慷慨,上下頗驚動 《〈指南錄〉後序》
②告別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鴻門宴》
我從去年辭帝京 《琵琶行(並序)》
③遣去
臣等不肖,請辭去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推辭,不接受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鴻門宴》
莫辭更坐彈一曲 《琵琶行(並序)》
⑤口供,訟詞(受辭:受審訊)
單於使衛律召武受辭 《蘇武傳》
⑥文體的一種
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
⑦辭謝:婉言謝絕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參考資料:網路文庫

5. 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規劃新教材語文課後習題答案

語文出版社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
語文(基礎模塊 上冊)
目 錄

第一單元 把握內容要點
一 雅舍 梁實秋() 二 同題散文兩篇()
我的母親 老舍()
我的母親 羅曼·加里() 三 幽徑悲劇 季羨林() 四 腳印 王鼎鈞() 寫作
口頭作文:一個環境優美的社區(村鎮)() 段落仿寫:概括敘述和具體敘述() 口語交際:自我介紹()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即席發言()
第二單元 梳理文章思路
五 胡同文化 汪曾祺() 六 過萬重山漫想 劉征() 七 東山島夢蝶 毛志成() 八 燈下漫筆(節選) 魯迅() 寫作
段落仿寫:敘議結合() 自主寫作:社會見聞()
第三單元 應用文寫作
九 條據啟事() 一○ 書信() 一一 通知請示() 一二 計劃總結()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關於「企業歡迎什麼樣的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調查 ()
第四單元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選讀
一三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施耐庵() 一四 群英會蔣干中計 羅貫中()
http://wenku..com/link?url=-_MQ3X0NO3QlNBxr3Ufsae1DSBRAMJW-tlc3

6. 荊軻刺秦王 高一 資源與評價語文必修一練習冊 第四題求答案謝謝 沒答案的知道幾道告訴我幾道 我謝謝

兵在文言文中的幾種意思:
①<名>兵器;武器。《餚之戰》:「束載、厲兵、秣馬矣。」《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②<名>軍隊;士兵。《謀攻》:「不戰而屈人之兵。」
③<名>戰爭;軍事。《論積貯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教戰守策》:「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④<名>戰略。《謀攻》:「戰上兵伐謀。」

圖在文言文中的幾種意思:
①<動>謀劃。《屈原列傳》:「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
②<動>圖謀;謀取。《論積貯疏》:「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
③<動>貪圖。《群英會蔣干中計》:「某等降曹非圖仁祿,迫於勢耳。」
④<動>考慮。《燭之武退秦師》:「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⑤<動>料想。《孔雀東南飛》:「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
⑥<名>圖畫。《游黃山記》:「下瞰峭壁陰森,楓松相間,五色紛披,燦若圖綉。」
⑦<名>地圖。《荊軻刺秦王》:「圖窮比首見。」
遺在文言文中的幾種意思和讀音:

①<動>遺失;丟失。《過秦論》:「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②<動>放棄;舍棄。《師說》:「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③<名>遺失的東西。《樂羊子妻》:「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
④<動>遺留。《伶官傳序》:「此三者,吾遺恨也。」
【又】特指死人遺留下來的。《<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
wèi
①<動>贈送。《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
②<名>給予的東西。《送東陽馬生序》:「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遺風】流傳下來的風尚。
【遺民】改朝代後仍然效忠前朝的人。
卒在文言文中的幾種意思和讀音:

①<名>步兵;士兵。《過秦論》:「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鄭伯克段於鄢》:「繕甲兵,具卒乘。」
②<名>古代軍隊編制,一百人為一卒。《叔向賀貧》:「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謀攻》:「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③<名>差役;隸卒。《左忠毅公逸事》:「持五十金,涕泣謀於禁卒,卒感焉。」
④<動>死。《董宣執法》:「年七十四,卒於官。」《赤壁之戰》:「初,魯肅聞劉表卒。」
⑤<動>完成;完結。《孔雀東南飛》:「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陳情表》:「庶劉僥幸保卒余年。」
⑥<副>終於;最終。《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垓下之戰》:「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辨】兵,卒,士。上古時這三個字意義各不相同。「兵」一般指武器,也可泛指軍隊;「士」是戰斗時在戰車上的戰士。

<副>通「猝」。突然;倉猝。《荊軻刺秦王》:「卒惶不知所為。」《赤壁之戰》:「五萬兵難卒合。」
引在文言文中的幾種意思:
①<動>拉開(弓)。《塞翁失馬》
②<動>延長;伸長。《三峽》
③<動>拉;牽引。《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動>延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動>帶領。《垓下之戰》
⑥<動>招出;牽連。《蘇武傳》
⑦<動>拿;舉。《歸去來兮辭》
⑧<動>招引;引來。《蘭亭集序》
⑨<動>避開;退卻。《赤壁之戰》
⑩<動>掉轉。《廉頗藺相如列傳》
⑾<動>延長;延續。子子孫孫,忽替引之。
⑿<動>伸著。《中山狼傳》:「引首顧曰。」
⒀<動>援引;引錄;引用。《出師表》
⒁<動>薦舉。《史記·魏其武安侯傳》
⒂<動>承認;承擔。《三國志·吳志》
⒃<量>長度單位。古代以十丈為一引。
⒄<名>序言。《滕王閣序》
【引決】自殺。
乃在文言文中的幾種意思:
①<代>你(的);你們(的)。《示兒》:「家祭無忘告乃翁。」
②<代>這;這樣。《齊桓晉文之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③<動>表判斷,是。《赤壁之戰》:「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④<副>竟然;卻。《桃花源記》:「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⑤<副>才。《祭十二郎文》:「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
⑥<副>僅僅;只。《垓下之戰》:「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⑦<副>又。《庖丁解牛》:「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⑧<副>甚至。《赤壁之戰》:「蒙沖斗艦乃以千數。」
⑨<連>於是;就。《岳陽樓記》:「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閱讀全文

與蔣干中計語文書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