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一、備課不充分
我覺得自己對備課沒有足夠的重視,課堂上學生身上表現出的很多問題,直接誘因就是備課不到位。即使認真備了,但研究的深度不夠,投入的精力不足。往往重視了大框的設計,對細節的關注不夠;往往沿著一條路走下去,不能多個角度來設計;往往重視了探究內容,卻忽略了方式、方法„„
二、教師過多干預
課堂上教師習慣於以往的教學流程,雖說一開始給學生時間去自主探究,但由於學生在匯報時不能按教師預想的結果匯報,會出現原有的自主探究、學生匯報演變為教師的橫加干預,教師講解。
三、學生小組合作成效不高
大多數小組合作時,學生仍處於各自發表各自的意見的狀態,原本能在小組解決掉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組員之間的配合度不夠。
改進措施: 一、加強備課。
在生命課堂教學中,備課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麼,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探究內容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等。要給學生創設適切的學習情境,便於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質疑釋惑,提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有效性,達到好學、樂學,釋放生命本能,發掘生命潛能的目的。
1、備教材
要注意的是教材中有哪些基礎知識點,所備課的知識有什麼特點,它在整側教材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如何,通過備課,這些都要明確。
2、備設計
精心設計探究內容和探究要求,做到名明確具體,易操作。依據是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適合學生的基礎能力。
3、備學生
教師應該對本班學生的基礎情況了如指掌,包括學生的分布情況,習慣養成,各種能力的發展水平,基礎學力,興趣,愛好,個性差異等。以此為依據來確定教學的重難點,設計探究的內容和程序,預設教學情境(學生的困惑、生成的話題、教師參與的策略等)和教學效果。備學生是生命課堂備課的基點,因為適合學生的設計,才是最好的設計。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第一,分組,分組是個難題。一般來講,教師往往都是把附近的幾個學生分為一組,其結果就是優等生與優等生一組,後進生與後進生一組,組與組之間沒有可比性,課堂還是那些優等生的舞台,所謂的合作學習也就有其名而無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教師應把握「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來對學生進行分組,使組與組之間有可比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誘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根據各自的特長學習新知,這樣既能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有利於組內成員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又便於開展組間競爭,發揮小組群體智慧,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第二,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時期的學習策略,適用於任何學習任務和內容。但要想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還要依據課堂標准選擇適合合作的學習內容。內容不能過於簡單,這樣合作學習就沒起到應有的作用,可也不能太難,學生通過合作,得不出答案,會降低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
第三,培養合作技巧。在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後,最關鍵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技巧,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善於合作
❷ 如何提高備課的實效性
備課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它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備課深入透徹,才能在授課過程中揮灑自如,使教學充滿活力和生機。而集體備課就是一種集思廣益,將個人才智轉化為集體優勢,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可是當前,對教師而言,由於所任課時數多,許多教師每天除了上課,還要埋頭寫教案、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等,沒有多少時間用在集體備課研究上。每周舉行一次集體備課的活動形式,學校的出發點和目的是好的,但是,如今集體備課活動的效率不高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教師坐在一起只是對本單元或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進行照本宣科的讀一讀、寫一些、記一記,敷衍了事,而真正的集體備課效果沒有達到,教師之間沒有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呢? 我認為應該將個人才智轉化為集體優勢,共同提高教學質量,如果僅靠個人孤軍奮戰冥思苦想,有時會出現知識錯誤,通過集體備課,取長補短,可以補充專業知識的不足,能明顯提高教學質量。 而且,集體備課要讓大家圍繞共同關心的教學問題以及下一步的教學方案,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提倡「大備課」和「小備課」相結合的形式。所謂「大備課」就是利用每周統一規定的教研時間,有針對性地,有準備地、系統地集體備課,定時間,定地點,定主講人,定集體備課內容。所謂 「小備課」就是不分固定時間,只要有機會就隨時進行討論。例如:每節課後,隨時交流上課的不足和經驗;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隨時交流學生存在的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統一一下作業的布置或題型的訓練等。因為一周一次的集體備課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為了隨時研究、解決學生暴露的問題和教師師遇到的新問題,就需要利用平時不拘形式的「小備課」來彌補,使集體備課更加增強針對性和務實性。我想只要有問題、有困惑、有機會組內就可隨時進行討論,把「小備課」搞好,它的作用將不亞於「大備課」,甚至超過「大備課」。 另外,內容決定形式,沒有內容,就無法有合適的形式。集體備課新的內容有哪些?我以為我們可以就一篇課文的知識點、素質點、能力點、挖掘點甚至考試基本點進行討論;也可以就一種模式、一種教法、一個主題、一個預設與生成的可能等進行討論;還可以讓某一個老師,在一定的時間里進行說課;更可以把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智慧、教師語言等進行拓寬,在教學的反思、教學的環節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讀等方面有所擴大等等。總之討論的內容和形式都不用拘泥,把討論的范圍擴大了,新鮮感就有了,話題也會多了,我認為這樣既可以鍛煉說的教師,也可以讓大家有所收獲。 此外,我認為集體備課還不能忽視「四個關注」。 (1)關注學生為什麼要學習這部分的知識?通過學習,需達成什麼樣的目標?集體備課時,我們的腦海中必須要不斷地浮現這些問題。只有清楚了這些問題,備課才會有方向,才知道說什麼。 (2)關注學生學習什麼。這是涉及學習內容的問題。哪些內容是有價值和重要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重難點)?哪些內容可以作教學法的加工,通過新舊知識的遷移,使其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讓學生樂學,愛學。怎樣選擇教學資源與教學材料,我們在討論時,應予以反復掂量。 (3)關注學生怎麼學。備課時,一定要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學生,我已經知道了什麼?我會怎麼做?我更在乎什麼?怎樣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什麼。 (4)關注學得怎樣。對照教學目標,在集備時,我們要精心設計習題、問題,和課後作業,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對學生學習的檢測與評價,達到了什麼目標。 最後,我認為集體備課要想提高實效性,還要樹立「五種意識」。 (1)對話意識。①集體備課前做到與課程標准對話:細讀標准中有關對本節課教學知識的要求;②與教材對話:系統地讀教材,讀本單元教學內容;研讀教師用書(與教材內容相一致);③與同伴對話:多與教師交流;④與名師,網友對話,通過網路,書刊學習,使自己在教學中的困惑得到解決;⑤與學生對話:客觀地讀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建構,設計學生預設的問題。 (2)資源開發意識。合理利用有效資源,做到能直觀教學的就不抽象的講;媒體,網路資源的合理開發;其他學科資源的有機整合。 (3)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找准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精心安排學生的探究過程,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 (4)「預設」與「生成」意識。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的名言中說:「上課並不象把預先量好、裁製好的衣服紙樣擺到布上去。問題的全部實質就在於,我們工作的對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著敏感而嬌脆的心靈和精神的兒童。因此,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藝術就在於,一旦有這種必要,教師就能隨時改變課時計劃。一個好的教師,好就好在他能感覺出課的發展的邏輯,使課的結構服從於思維的規律性。」 (5)質量效率意識。確定切實可行的課時教學目標;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組織好有效的課堂練習。 總之,備課是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授課前的有力武器。
❸ 《集體備課的困惑和思考》觀後感
[《集體備課的困惑和思考》觀後感]
今天,學校組織觀看了視頻《集體備課的困惑和思考講座》,這個講座是由來自武漢的一個優秀教研員李光傑主講的,聽了由他多年的經驗匯聚成的這堂精品課程後,我感覺受益匪淺,並對未來的集體備課有了一個的更深入的了解.
李老師既從一個教研員的眼光看問題,又從教師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深入淺出的對大家普遍困惑的集體備課中的問題進行著重的講解,他站在學校的角度考慮,仔細分析了當今的教育形式,以及融合了眾多教研員們在現實教學工作中的思考,推斷出當今教育需要集體備課,但是在政策下發後,與之前的傳統備課有很大的出入,很多農村地區的學校很難落實下去,每逢領導調研的時候,便會喊教師死記硬背下集體備課的內容,但其精髓並不能被教師理解,因此領導不重視這項策略,就使整個集體備課很難進行下去,相信這也是很多教師的困惑,
為了解決好這一問題,李老師在講座中著重指出,集體備課,要重在」對話」,倡導三次對話,做到」三讀,三視,三議」,並對六四制教學進行了重點分析,《集體備課的困惑和思考》觀後感。
我校也接到了上級所下達的集體備課的指令,並始終以行動研究的策略來推進此項工作,大膽地將規劃目標、階段性操作付諸於行動。領導們在具體的實施中,仔細考慮其科學性與合理性的問題,要求主備教師在每次活動前,須提前鑽研教材,搜集相關信息,設計教案,列印成文,在集中討論前兩天把教案發給組內每位教師;准備好主講內容,交到備課組長處,觀後感《《集體備課的困惑和思考》觀後感》。輔備教師須在活動前熟悉教材,考慮相應的教學設計,認真閱讀主備教師的教案,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在教案中作適當的調整,為組內集中交流作好充分准備,此項策略讓我也受到了很大的裨益。
我認為,在目前的形勢下,不僅要做好集體備課,還要認真書寫集體備課的教後反思。我對自己每節課的教後情況進行反思,寫出教案中可行的地方,課堂教學中成功及失敗之處,為下一輪備課活動作必要的准備,這樣就會對自己能力的提升大有幫助。同時,我積極調整教案中不適合學生實際、學生需求的環節,重新設計可行性教案,學生反響也比較好。
最後,我個人認為,為了不斷地促進教師的提高,除了可以把教師參與集體備課活動情況融入到教師工作評價中,還可以在集體備課階段性結束後進行教師年終考核,由此來激勵教師們更加努力的做好集體備課的細節,我們還可以在這學校中評出最佳備課組、先進備課個人等,相信在這種大形勢下,學校一定可以將教育事業辦的紅紅火火。
〔《集體備課的困惑和思考》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❹ 求救:新教師備課的困惑
做為新教師抄,我對你的這種認真從教的態度很欣賞,如果你一直有這樣的態度去工作,我想你會很快成功的。做學問就講究的認真,但你去備「每句話的語氣、每個動作、每個姿勢、每個表情」這真的很累,也很死板,要知道你面對的是有思想的主體,備課的目的是讓教者熟透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知道這節課要傳授什麼知識,每個知識點要達到什麼目標,每個知識點要用什麼方法最有效,只要你把這些都掌握了,清楚了,教案上不用過於細,必要的環節,過程和知識點,方法做以簡單闡述就行。祝你早日走出困境。
❺ 如何高效備課
我覺得有效備課,是在備課中擁有自我支配、主動工作的空間,教案要具有自己的特色版。我們的權備課不僅要備教師的教,更要備學生的學。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特點和已有知識水平;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考慮到哪種類型的學生應採取何種方法,個體學習與整體學習哪種效果最好。還要考慮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怎樣評價等問題。新的備課形式應是靈活多樣的,無論採用哪種形式,都必須把課中要解決的最關鍵問題和內容弄明白,說清楚。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到課堂上會遇到這樣或那樣意想不到的問題,需要我們運用教育機智隨機應變,需要我們進行教學反思,補充備課,寫出體會,找出不足,記下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或困惑。不斷改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這也正是韓老師說的備課要做到的五要素 :備學生、 備課程、 備情境、備自己 、備設計 。
在信息化的今天,我們要不斷補充自身的知識能量,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在不斷的學習中形成自己的東西。
❻ 如何做好復式教學的備課及課堂組織存在的困惑
復式教學的主要特點是:直接教學和學生自學或做作業交替進行。由內於學科頭緒多,講課時間容少,教學任務重,因而備課時對教學過程的組織、教學時間的分配和教學秩序的處理等,有更復雜的要求。
復式班的編制,以盡可能地減少各年級之間的相互干擾為一般原則。具體編班的形式有:單班學校制和二級或三級復式制。單班學校制是,把幾個年級的學生全部編在一個班裡。二級或三級復式制是把兩個年級或三個年級的學生編在一個班裡。例如把一三年級或一三、五年級編成一個班;把二、四年級或二、四、六年級編成另一個班。
復式教學的日課表的編制,以「同堂異科」編排為好,一般是把直接教學時間長的學科同便於安排自動作業的學科相互搭配。復式班的座次編排,是左右劃片分別安排不同的年級。如果是單班學校,則一般把低年級學生排在中間,便於教師照顧。為了相對地增加直接教學的時間,適當地減少教師在教學中難於分身的困難,可以培養品德和學習較好的學生當小助手,協助教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❼ 的教學中存在哪些困惑
一般遇到的困惑或是困難有兩類,一個是自身的,還有一個是外界施加的。
自己專方面最大的困惑屬就是給予學生上課的「度」。每個課堂的學生都參差不齊,要掌握他們的「度」就要了解他們。
還有有時會覺得上課時間不夠用,課時會感覺嚴重不足。
還有就是要完整地備好課,對於突發事件也要冷靜地處理等等。
外界方面主要來自於學生。由於學習方式的轉變,要引導學生自主有序地學生是關鍵之一
當然,同學們的踴躍性也是一個大困惑。不能讓學生太積極而破壞課堂紀律,也不能讓課堂死氣沉沉的。
最後就是學生的自覺性。學習不是僅僅在課堂上,更是在課後。這需要學生自己的自控能力,老師在這方面最難把握。
❽ 如何提高教師備課的實效性
例如:每節課後,隨時交流上課的不足和經驗;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隨時交流學生存在的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統一一下作業的布置或題型的訓練等.因為一周一次的集體備課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為了隨時研究、解決學生暴露的問題和教師師遇到的新問題,就需要利用平時不拘形式的「小備課」來彌補,使集體備課更加增強針對性和務實性.我想只要有問題、有困惑、有機會組內就可隨時進行討論,把「小備課」搞好,它的作用將不亞於「大備課」,甚至超過「大備課」.另外,內容決定形式,沒有內容,就無法有合適的形式.集體備課新的內容有哪些?我以為我們可以就一篇課文的知識點、素質點、能力點、挖掘點甚至考試基本點進行討論;也可以就一種模式、一種教法、一個主題、一個預設與生成的可能等進行討論;還可以讓某一個老師,在一定的時間里進行說課;更可以把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智慧、教師語言等進行拓寬,在教學的反思、教學的環節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讀等方面有所擴大等等.總之討論的內容和形式都不用拘泥,把討論的范圍擴大了,新鮮感就有了,話題也會多了,我認為這樣既可以鍛煉說的教師,也可以讓大家有所收獲.此外,我認為集體備課還不能忽視「四個關注」.(1)關注學生為什麼要學習這部分的知識?通過學習,需達成什麼樣的目標?集體備課時,我們的腦海中必須要不斷地浮現這些問題.只有清楚了這些問題,備課才會有方向,才知道說什麼.(2)關注學生學習什麼.這是涉及學習內容的問題.哪些內容是有價值和重要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重難點)?哪些內容可以作教學法的加工,通過新舊知識的遷移,使其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讓學生樂學,愛學.怎樣選擇教學資源與教學材料,我們在討論時,應予以反復掂量.(3)關注學生怎麼學.備課時,一定要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學生,我已經知道了什麼?我會怎麼做?我更在乎什麼?怎樣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什麼.(4)關注學得怎樣.對照教學目標,在集備時,我們要精心設計習題、問題,和課後作業,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對學生學習的檢測與評價,達到了什麼目標.最後,我認為集體備課要想提高實效性,還要樹立「五種意識」.(1)對話意識.①集體備課前做到與課程標准對話:細讀標准中有關對本節課教學知識的要求;②與教材對話:系統地讀教材,讀本單元教學內容;研讀教師用書(與教材內容相一致);③與同伴對話:多與教師交流;④與名師,網友對話,通過網路,書刊學習,使自己在教學中的困惑得到解決;⑤與學生對話:客觀地讀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建構,設計學生預設的問題.(2)資源開發意識.合理利用有效資源,做到能直觀教學的就不抽象的講;媒體,網路資源的合理開發;其他學科資源的有機整合.(3)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找准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精心安排學生的探究過程,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4)「預設」與「生成」意識.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的名言中說:「上課並不象把預先量好、裁製好的衣服紙樣擺到布上去.問題的全部實質就在於,我們工作的對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著敏感而嬌脆的心靈和精神的兒童.因此,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藝術就在於,一旦有這種必要,教師就能隨時改變課時計劃.一個好的教師,好就好在他能感覺出課的發展的邏輯,使課的結構服從於思維的規律性.」 (5)質量效率意識.確定切實可行的課時教學目標;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組織好有效的課堂練習.總之,備課是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授課前的有力武器.備課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它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備課深入透徹,才能在授課過程中揮灑自如,使教學充滿活力和生機.而集體備課就是一種集思廣益,將個人才智轉化為集體優勢,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可是當前,對教師而言,由於所任課時數多,許多教師每天除了上課,還要埋頭寫教案、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等,沒有多少時間用在集體備課研究上.每周舉行一次集體備課的活動形式,學校的出發點和目的是好的,但是,如今集體備課活動的效率不高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教師坐在一起只是對本單元或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進行照本宣科的讀一讀、寫一些、記一記,敷衍了事,而真正的集體備課效果沒有達到,教師之間沒有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那麼,怎樣才能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呢?我認為應該將個人才智轉化為集體優勢,共同提高教學質量,如果僅靠個人孤軍奮戰冥思苦想,有時會出現知識錯誤,通過集體備課,取長補短,可以補充專業知識的不足,能明顯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集體備課要讓大家圍繞共同關心的教學問題以及下一步的教學方案,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提倡「大備課」和「小備課」相結合的形式.所謂「大備課」就是利用每周統一規定的教研時間,有針對性地,有準備地、系統地集體備課,定時間,定地點,定主講人,定集體備課內容.所謂 「小備課」就是不分固定時間,只要有機會就隨時進行討論
❾ 新教師備課易出現的問題和如何備好課
新教師上課易出現的問題和如何備好課楊村中學 陳奇英 出來教書已三年,依然感覺自己像個剛從大學出來的新手,有太多的不懂,有太多的不成熟。每次都信心滿滿地跑去上課,卻每每下課後發現自己這里沒講好那裡沒講到。開教研會時也多次討論過有關問題,現將部分教研成果匯總如下。 一、教師上課易出現的問題 1、備課就是備內容。備好課是上好課的第一個環節,但很多新老師卻對備課一知半解,以為備課就是備內容,而對教法、上課的預期效果等很少關注,導致 上課效果較差,也少有創新。 2、新教師對教材鑽研較淺,易忽略教材的"縫隙",即潛伏在教材深處不易察覺的"隱蔽點"、知識的"障礙點"、"閃光點",這些內容往往隱藏著開發學生智力的"引爆點",常常能發揮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縫隙"是哪些,在哪裡,它們常常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標點、一幅簡圖或是一種構思、一種表現手法...... 3、對知識點與知識點間的聯系重視不夠。許多新教師上課時只關注本節課所講內容和課本上內容,而對知識與知識的聯系講解較少。生物是一門知識點連貫性較強的學科,前後知識聯系起來講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習起來也是事半功倍。 4、對教學大綱參悟不夠透徹,導致對重點難點弱點把握不準。許多教師對大綱不屑一顧,從來不研究新課標,並對新課標帶有抵觸。研究新課標對教其實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5、教法不夠豐富,上課效果不穩定,對某些不是自己強項的內容上得比較吃力。 6、對實驗及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比較少准備。許多教師覺得實驗太麻煩,就直接把實驗省略了,殊不知實驗不僅可培養學生實驗動手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實驗的理解,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7、備課不充分,導致上課卡帶。新老師有時候由於備課不充分,上課講到某些問題時自己都含糊不清,只能含糊其辭。 其實每位新老師剛出來都會遇到很多問題,甚至遠不止以上這些,那麼該如何盡量減少問題的發生呢?就是備課要充分。二、備課的過程: (一)備內容。 1、備大綱:教學大綱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所以,學習、理解和熟悉教學大綱是備課的基本內容;只有鑽研教學大綱,才能了解所授課程在本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弄清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材體系和"三基"內容及要求;掌握本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及要點、重點、難點、疑點和弱點;從總體上明確在"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注重實踐"上達到什麼程度,合乎什麼規格;考慮對知識、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確而恰當的要求。 2、備教材。教材,反映了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把學科的整體和各部分的教學目標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師對教學大綱的精神更易領會,學生對教學內容更易掌握。備教材或鑽研教材,可分為三步或說三個層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覽教科書,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同時,兼顧前後,了解與本學科有關的"已學教材"和"後續教材"的相應內容,即從教材體繫上把握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系;然後,精通教科書,不僅知其結構、系統、梗概,而且對插圖的構思、練習的安排了如指掌;不僅對每一章節、單元,明其宗旨,知其特點,而且對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過堂",多問幾個為什麼,即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最後,不僅掌握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而且熟知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從教書育人兩個方面把握教材內容。 (二)、備學生 在重視研究教材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一個班級的學生,其學習的水平和能力總是有差異的,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需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對待。了解學生,就能防止因脫離實際、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學生茫然不懂,或過淺而使學生索然無味;就能抓住學生心理,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與訓練,使教和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啟發誘導,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確地把握難易與詳略,恰當選用手段與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貫徹量力性、高難度;了解其思維方式、困惑疑點,以實施針對性、啟發式;了解其心理特點、個性差異,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況,精神狀態,以陶冶情操、啟迪覺悟。 (三)、備方法,就是在解決"教什麼"的基礎上,落實"怎麼教",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教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因為方法是集教師觀念、知識、經驗、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底,所以說,它是備課中的高層次內容。備方法,實質是把教材個性、學生個性科學地組合並升華為一個大的個性化教學系統。其中也包括教師"備自身",即教師本人對自己的教學才華作主動調整、積極挖掘,充分施展而進入角色。 備方法應包括: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課末小結;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索,鼓勵創新;如何聯系實際,使用什麼儀器設備,採用哪些教學手段,進行什麼演示和示範:安排哪些練習和作業及語言的組織,板書的設計,例題的篩選,教具的使用等。 備方法的要求:一是靈活多樣。根據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徵,教學方法必須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富於變化,努力尋求適宜的新穎方法。
❿ 如何破解教學中的四大困惑
如何破解教學中的四大困惑
美國作家約翰·羅斯金在《痕跡》中寫道:「把每一個黎明看做你生命的開始,把每一個黃昏看做你生命的小結。讓每一個這樣短短的生命都能為自己留下一點兒可愛的事業的腳印和你心靈得到充實的痕跡。」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4233840.htm
進入舟中工作已有一段時間,在這段人生軌跡上,我就是以這樣一種信念不斷經營平凡而精彩的生活。在過去的時光里,留下的有苦、有澀,而更多的是甜,一種由衷的欣喜與滿足。
這段時間以來,我堅持做到課前認真備課,課後好好反思,除把好課堂教學這一關鍵環節外,還積極主動地幫助學生做好課外輔導工作,以彌補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我有以下困惑。
一、如何合理處理教材與練習
通過大學期間的學習,實習、見習期間與多位優秀教師的溝通,以及聽課的感悟,我總覺得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材是根本,所以應該以學生為出發點,依據教材及教學大綱來備課。到舟中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發現自己已經慢慢脫離教材,是以學生平時的練習為基礎來進行備課,而練習題型多樣,又頗有難度。為了讓學生順利完成作業,我在備課中會對作業中出現的題型進行歸類,然後針對每一類題型准備相應的練習(往往忽略課本例題),導致我在課堂教學中對新知識點的呈現非常快,直接進行習題教學,而且這樣的課堂容量非常大,必然導致我的教學節奏加快,使得一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學生難以適應。一邊是學生的平時練習與教學進度,一邊是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如何把二者有效地結合起來,這是我的第一個困惑。
思索:我認為無論是面對怎樣的學生,都應該以教材及教學大綱為基礎來備課。對學生而言,任何一個新知識點的呈現方式都至關重要。教師在講授新課時,如果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新知識的接受過程中,那麼他們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就會比較牢固,這樣他們在日後處理一些有難度的題目時就能比較輕松地應對。雖說作業題型多樣化,但是如果在教學中面面俱到,對學生的成長並非好事,最好的教學應該是將解題的思想方法教給學生,而不是簡單的習題教學,再者留一兩個難題給學生思考,對學有餘力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探究意識。
二、對學生是「愛」,還是「嚴」
年輕教師與學生年齡相近,沒有代溝,容易走進他們,這是我的一大優勢。可是往往任何一件事都有一個限度,超越這一限度,事情就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對學生亦是如此。工作之前,就給自己立了一個准則:對學生要「嚴格在先,愛在其中」,努力做一個亦師亦友型的新時代教師。可是當我正式接任教學工作時,我似乎已把「嚴格在先」甩在了一邊,對學生過度信任,這使得我在學生當中沒有威信,甚至有學生對我所做的數學學科抱無所謂的態度,以至於成績難以提高。對學生的「愛」與「嚴」如何巧妙地結合起來,這是我的第二個困惑。
思索:構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年輕教師與學生年齡差不多有利有弊:利在於教師與學生容易進行溝通,能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朋友關系;弊端在於如果教師與學生零距離,那麼教師必然會在學生面前失去威嚴,學生就會把課外與你的「朋友」關系帶到課堂上,這必將給教師的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麻煩(我已深刻感受到這一點)。我覺得改進師生關系,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只有樹立新型的學生觀、人才觀,不斷端正教育思想,正確地評價學生,才能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有威嚴的教師,能掌控整個教學秩序,既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中,又能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而在課外答疑糾錯中,應以朋友的姿態關心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因為真心熱愛教師這份工作,所以對於教學我充滿熱情,很希望班上每一位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都能取得好成績。每次遇到作業不理想的學生,我都會把他們叫到辦公室,單獨對他們進行輔導。單元考試結束後,除個別考得非常理想的學生外,對於其他的學生,我都會單獨幫他們分析錯誤的原因,並指明今後努力的方向。剛進行教學工作時,我只教一個班,可是一學期後我擔任了一文一理兩個班的教學工作,後來又擔任了班主任工作,發現自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每次批改完作業或試卷,把做得不理想的學生名字記下,想找時間當面指出他們的錯誤,並分析原因,可是事與願違,這種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是我的第三個困惑。
思索:對學生進行課外輔導,這是課堂教學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課外面對面地糾錯答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我在課堂教學中對某個知識點分析得不夠透徹的不足,也可以彌補學生對知識點理解不到位的不足。可是教師個人精力有限,學生數量頗多,在這樣的事實面前,教師要合理安排時間,一方面在備課中多下工夫,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在課外輔導中提高效率,對於多數學生犯的同種類型的錯誤可以在課堂中統一指出,而對於個別學生,可以抓住時機進行輔導,如課間10分鍾、夜自修等,盡可能地使所有學生都能跟得上教學進度。
四、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一段時間的工作後,感覺自己工作是很積極主動的,可是我發現自己並未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相反,他們總以為我會主動找他們,幫他們查漏補缺。這種想法使得他們在學習上變得非常被動,長此以來,就很少有學生是自己發現問題來咨詢我。那麼,我該如何把自己工作的主動性與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完美地結合起來呢?這是我的第四個困惑。
思索:「學習」主要是學生「學」的一個過程,教師只是起「引導者」的作用,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學生,如果學生自己想學,主動去學,老師只要在學生「學」的過程中,稍加引導,以免他們走彎路,學生的成績必將穩固提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適時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變「被動學」為「主動學」。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認為應抓緊時間積累經驗,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心得,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逐漸解決以上這些工作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