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結題報告怎麼寫
一. 課題提出的背景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三個十分突出的問題:一是閱讀量明顯不足,課本基本上成為學生閱讀的唯一文本;二是過分強調完整的閱讀知識的傳授,雖然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但也往往使學生局限於對知識貯存而導致知識的僵化;三是線性安排閱讀能力,如,按「怎樣讀懂一篇課文」的要求,將閱讀能力分解為聯繫上下文解詞、分段歸納段意、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這幾個方面。這樣的安排不僅把閱讀教學引入了繁瑣分析、機械訓練的死胡同,而且,這樣的安排本身就違背了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規律,造成學生一味依賴教師的傳授和灌輸,成為知識的「貯存器」,喪失了個性的健康發展。
《語文課程標准》力糾時弊,強調在獨立閱讀過程中發展個性。它明確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樣的閱讀教學就不能靠灌輸和機械訓練來實現,它要求學生必須成為真正的閱讀主體,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系。新的課改理念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觀和課堂教學觀的變革。於是在市教育學會的指導下,我校申報了《「個性化閱讀」方法指導的研究》的課題,為的是把教學研究落到實處,真正達到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最終目的,並使之深入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構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及其相對應的教學方式,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使教師從教書匠向科研型的教師轉變。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已被廣大教師和學生所接受,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為新的課程改革奠定了實踐基礎。
二.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言:「導者,乃千方百計讓學生自求得之,率卒底於不待教師教授自謂也。」指導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師的有效引導,「千方百計讓學生自求得之」尤為重要。個性化閱讀的第一要義是自主閱讀,沒有讀者的自主,所謂個性化閱讀當然無從談起。自主閱讀是創造性閱讀的前提,只有富有創造的閱讀,才是真正意義的個性化閱讀。為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主要的是培養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使其自主閱讀、創造性閱讀。這是我們進行此課題研究的理論依託。
2.基於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水平,教師教學需要在恰當的時機提出深淺適度的問題,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把握,並在此基礎上通過精緻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恰當的聯想和想像,表達豐富而獨特的感受與體驗。其二,當學生發表個性化的體驗和感受時,教師需要聆聽並通過適當的反饋,保護和促進學生表達獨特感受的熱情,同時也需要根據文本及作者的「本義」,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審視和調整。
3.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建構課內外聯系,能夠增強校內外的溝通,讓學生能將在語文課堂上的習得延伸至課外,從而真正成為其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
4.對「個性化閱讀」的界定。個性化閱讀是充分顧及每個學生的閱讀心理,以學生自己的閱讀研讀為主,引導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的感受,理解,評價,鑒賞文本的過程,是自主的、體驗的、批判的閱讀實踐。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在語文課堂上建構指導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模式。
2.建構個性化閱讀的問題策略,評價策略,反饋策略。
3.進行向課外的個性化閱讀延展的研究。
四.課題研究目標
1、能夠促使教師掌握正確的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策略,處理好課程目標,文本意義等與個性閱讀的關系。
2、提高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能力,實現思維的深化、個性化。
3、有效改進課堂教學中教師教的行為和學生學的行為,讓二者皆能沿著良好的態勢發展,尋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五. 課題研究的實施
(一)充分准備,精心組織
2006年4月我校在陳文主任的指導下申請該課題研究,同時我校領導對這個課題也大力支持,耿青連校長作了批示,組織了教科室和校語文骨幹教師對課題如何開展進行了專題研討。會議確定:1.成立課題組,劉月明擔任課題組組長,毛海鷹擔任課題負責人。2.由負責人擬定課題研究的總體方案並與確定課題組成員名單。(附件:申請書),該課題於2006年7月得到省教育學會立項批復。課題組長和主持人均參加了省教育學會的培訓,做到持證上崗。
(二)突出重點,分步實施
我們把課題實驗分成四個階段:
a)准備階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
(1)理論學習。由組長和課題負責人一起帶領全體課題組成員學習與本課題相關的教育理論,並有選擇地組織老師外出培訓等,以夯實參與研究的教師的理論素養。
(2)收集有關信息,並進行分析、歸類、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更好地確定研究主題,使研究方向更加明確。
b)立題階段(2006年7月)
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對課題進行設計,確定以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個性品質,提高老師指導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的能力為目標。
c)實施階段(2006年8月——2008年8月)
對課題工作進行細化,責任到人,運用各種研究方法深入教學過程進行研究,做好實踐的總結,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時撰寫成果報告和研究心得等。
d)總結階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各成員完善終期總結,上好匯報課,整理研究資料,進行成果鑒定,准備進一步推廣優秀經驗。
(三)扎實研究,勇於實踐
圍繞制定好的計劃和方案我們課題組展開了扎實的研究工作。首先是立足於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與效率的提高。我們規定課題組每學期初根據課題研究內容和教師的實際情況的需要,製作研究活動計劃,課題組每雙周進行一次集體研討交流活動,並深入課堂互聽互評。課堂教學實行課前集體備課,教師試講,集體評課反思總結,再上課再反思,形成較為完善的教案。其次是面對課外指導方式的改變和探索,我們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如「校園讀書節」、「親子共讀」等,與家庭社區等形成教育合力,激發閱讀興趣,優化閱讀氛圍,推動個性化閱讀的進展。
六. 課題研究的成效
近三年來,在市教育學會領導關懷下,在朝陽小學教科室和全體課題組成員的努力下,順利進行了課題研究的各項活動。我們對課題的研究不敢談取得怎樣成績,但我們的閱讀課堂教學至少有了改進,符合課改理念,這與我們研究的宗旨和出發點是一樣的。現總結如下:
(一) 明確了「個性化」閱讀的基本內涵
1、自主性
個性化閱讀的第一個特徵是自主性。強調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並不是要教師放棄對於閱讀活動的指導權。教師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學生分析課文,而是設置一些開放情境的問題,提供一些線索,及時對閱讀活動進行點撥,重點是讓學生自己閱讀文本,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
2、創造性
閱讀活動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由於讀者個人的經歷不同,在閱讀活動中對於文本的解釋也不相同。對於閱讀教學而言,教師應給每個學生多留一點想像和創造的空間。對於閱讀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以豐富的想像力,開創性的思維來陳述自己的見解。
3、體驗性
個性化閱讀是一種體驗性的閱讀。閱讀體驗有兩個特徵:一是情感。二是整體。基於閱讀體驗的特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多讓學生有感情地去朗讀、閱讀,在朗讀中分析、賞析、體驗課文,引發學生的共鳴。
4、批判性
個性化閱讀是一種擁有批判意識的閱讀觀。學生要想在閱讀活動中有所創新,有獨到的體驗,必須首先學會批判地接受、學習課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要經常性的樹立一些靶子,讓學生提出質疑,展開討論,多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這樣,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才有可能得到培養。
(二)尋求了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五大策略
策略一 :讓學生真正擁有自主實踐的機會。
我們的學生是具有個性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在課堂上保證學生有自主表現和發展的時空,為每個學生提供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閱讀活動就應該讓學生把主要經歷放在閱讀原文上。閱讀時以原有知識結構為底座,進行不同層次地讀,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地台階狀前進,完成全程閱讀。我們的老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讓學生反復地通過不同目的的「五讀」(讀通、讀懂、讀好、讀熟、讀深)完成課文學習。
1、給足時間。教師可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規定每節課的閱讀時間,並讓學生自我監控達成度。
2、全員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應是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排練場,不是少數學生表演的小舞台。特別是自學性閱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做個讀的樣子,草草收兵。
策略二:讓學生固守內心獨特的閱讀感受。
在教學中,雖然教學步驟是一致的,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卻是千差萬別的。思維活動的方式不同,情感活動的樣式各異,意志活動的強弱也不一樣。由於各人的知識經驗不盡相同,閱讀後獲取的結論也各有差異。所以需做到1.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2.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3.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
當學生有了個性化體驗後,教師不能僅滿足於此,要與學生共同討論哪些理解最合理,哪些又為什麼是不合理的。但重要的不是結論,而是過程。更要引導學生分析解讀文本的過程,無論是正確的或錯誤的,是怎樣得出來的,對症下葯,推究、評論,以完善認知結構。
策略三: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方式。
1、鼓勵適合自身發展的個性化閱讀方式。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在他們的個體閱讀中包括讀、說、畫、寫、劃、背、唱等多項活動。作為教師不應以成人化的、大眾化的模式去要求學生,只要是他們處於內心與文字的交流狀態就應支持他們這種個性化閱讀方式。
2、倡導合作探究的閱讀氛圍。在閱讀教學中更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給學生一個學習平台,鼓勵學生隨時有問題提出來,給時間、創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精心組織探究。
策略四、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課外讀物進行拓展閱讀。
1、「趣」字引路,博覽群「書」。 2、指導方法,保證質量。為使學生能大量進行課外閱讀,教師非常有必要進行相關閱讀方法指導。1)提早安排略讀、速讀訓練,並鼓勵嘗試運用。2)加強實踐鍛煉。多開展讀書活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使讀書能力在閱讀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3)指導高年級學生做好筆記。
策略五:讓學生大膽地進行自主評價。
學生從評價他人到自主學習的全過程,「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一種積極的過程。」這較之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方式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倡導學生自我評價是閱讀個性化行為的重要內容。
1、激發學生參與學習評價的興趣。
2、給予學生充分的參與評價的機會(1)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2)教師要學會「傾聽」。 (3)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我們主要採取三方面做法教會學生評價的方法: 首先建立了課堂評價的常規。其次指導學生掌握評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A、多項評價,即讓學生圍繞問題,從不同角度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決,目的是培養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B、比較評價,即當問題的答案出現兩種不同意見時,讓學生進行比較,意在培養學生辨析能力。C、補充評價,即在聽取別人的發言後,在贊同的同時,補充自己的意見,這主要培養學生思維的完整性。D、建議性評價,即對解決某些問題提供參考意見,或針對不足提出解決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生群體合作的精神。E、爭議性評價,即對問題的答案提出異議,據理力爭,主要是培養學生大膽發表獨特見解,培養創新精神。F、贊賞性評價,即贊同別人的意見,並說明自己贊同的理由,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H、創造性評價,即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主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此外還讓學生掌握評價的語式。
(三)促進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通過課題研究,老師們的科研能力,教學能力等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在研究中產生了許多精品課例,精彩論文。參加研究的老師都有豐富的收獲。其中陳洪明老師被評為「江蘇省優秀青年教師」、「金壇市十佳青年教師」、「金壇市骨幹教師」,在省教育學會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在金壇市閱讀評優課中獲一等獎,另有十多篇論文在省市級發表或獲獎。毛海鷹老師被評為「常州市教學能手」、「金壇市骨幹教師」,在常州市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三等獎,在金壇市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一等獎,在江蘇省教海探航中兩次獲三等獎,另有數十篇論文在市級以上獲獎。劉月明、劉紅梅、周珍蘭、徐青、夏菊仙等老師均有多篇論文在省市級發表與獲獎。此外,劉月明、劉紅梅於今年順利通過「中學高級教師」的職稱評定。
這項課題研究真正的受益者是學生。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喜歡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學生的語文興趣日益高漲,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語文課堂上,學生能說得頭頭是道,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家長們很為孩子們的閱讀能力稱好,我們課題組的老師也甚是欣慰。還有多名學生在市級以上閱讀競賽和作文競賽中獲獎,有十多篇學生習作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
七.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個性化閱讀」的方法指導的研究與新課程是吻合的、與學生的發展是吻合的,正是語文教學新的有益的新模式。但在實踐研究中,我們也覺得首要問題還是得改變我們現在的考試制度,只有這樣,我們的課題才有更強的生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推廣。因此,課題的結題並不等於我們的教學改革就此停步,更不意味著課堂教學模式大功告成。我們希望與各位同仁一道繼續實驗,共同探討。
『貳』 如何對備課組長和教研組長進行量化管理
備課組長在教導處和教研組長直接領導下,管理本備課組的教學工作,主要職責是:
1.備課組長在教研組長領導下,負責本備課組的備課和教學活動。
2.在教師獨立鑽研教材的基礎上,組織本備課組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創造性開展集體備課工作,研究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以及作業的布置及批改。
3. 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備課活動,每學期不少於8次集體備課,時間不少於一節課,並認真填寫活動記錄,學期結束上交教導處,集體備課要做到「五備」、「四定」、「五統一」,即「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統一教學目標、統一進度、統一練習題、統一作業、統一教法」。
4.備課組長要組織好本年級學科單元測試,負責試題的編選和質量分析。每學期完成一份備課組工作總結。
5.有計劃地組織本年級的教師上教學研究課,互相聽課,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備課組長每學期聽課不少30節。
6.協助教研組長檢查與督促本組教師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教學任務。
7.對本年級本學科成績全面負責,努力提高本年級學生的成績,要注意學生能力和智力的培養,協助教研組長安排好學科競賽輔導工作,並有實效。
8.對本年級教案編輯要認真審核。
9.協助教研組長安排好教研課題開題、實施、結題工作,每學期必須有實驗成果(如調查報告、論文等),並有責任指導本備課組其他老師開展課題研究。
『叄』 高校教研至少由多少人組成
高校教研至少由多少人組成?1、高校的教研室是按學科、專業設置的教學、科研相結合的學科型基層教學研究機構。(一個基層機構)
2、大中院校里培養研究生的地方,在理科院校中,研究生大部分時間呆在該地方做課題、項目等。該場所一般配備電腦、試驗儀器等等。(一個物理場所)
3、中小學教研室:我國中小學教研室始建於1956年,是在當地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承擔當地基礎教學業務工作的事業單位。各級教研室(省、地、縣)大部分是獨立建制的單位,有些設置在教育學院或進修學院內。經過多年努力各地基本建立了省、地市、區縣、鄉鎮、校教研網路,並建立了一支專兼職結合的教研員隊伍。(一個行政機構)
4、類似的概念還有教研組:即學校內研究教學問題的組織,規模比教研室小。教研組的存在起先是為了讓學校教師有一個較好的教學質量。把同一教學任務的教師組織在一起,統一進度,集體備課,可以使大家上的課差不多,水平比較整齊,不至於好的好、差的差,差距很大。慢慢地大家發現教研組除了可以管上課,還應該管教學質量。比如,考試後的質量分析,為什麼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教案與過程,有的班級成績好,有的班級成績差,是學生學的原因還是教師教的原因?於是,教研組活動開始關注教師的上課。先是教研組長聽其他教師的課,後來發展到同一教研組內部的教師相互之間觀課評課,最後發展出為了研究一個共同問題而開展的專題性觀課評課,於是觀課評課成為學校教研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教研組的全稱是教學研究小組,是學校與教師的研發機構之一,它不但是教師專業能力增進的重要舞台,還是教師形成專業歸屬感與學科崇拜的發源地。根據現有資料,教育部於1952年頒發的《中學暫行規程(草案)》中,早就明確規定:「中學各學科設教學研究組。由各科教員分別組織之,以研究改進教學工作為目的」
,其任務為討論及制定各科教學進度,研究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爾後,教育部於1957年還頒發《中學教研組工作條例(草案)》。顯然,我國中學教研組是在學習蘇聯經驗的背景下建立的。按照《中學教研組工作條例(草案)》的規定,教研組工作的內容是:學習有關中學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指示;研究教學大綱(如今改為課程標准)、教材和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工作鑽研教育理論和專業科學知識;總結、交流教學和指導課外活動的經驗。時至20世紀80年代,我國中小學教師和他們的教研組,有幸獲得提高教學研究含量的新機遇。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興起中小學教師參與教育研究的潮流。為此,在教育行政部門建立由各級教育科研室直到學校的教育科研室構成的教育研究管理系統,並建立選題、開題、立項、中期檢查、結題、專家評審及教育研究成果評獎的管理程序,從而使我國的教育研究別開生面。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教研室(教學研究室),屬於教育行政機構內部的職能部門。其中省、市、自治區級的教研室,除編寫教材、教學輔導材料之外,更是教育主管當局有關教學管理的「秘書」組織。區、縣級教研室主要參與學校教學指導與管理。這類教學研究機構重在調查情況,分析和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不免帶有就事論事的性質。時至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我國現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課題,使得原先的教學價值觀念受到很大的沖擊,促成教育研究系統的課題研究與教學研究系統的課程研究在學校教研組中合流的趨勢。
從上述的文獻中可以看出「教研室」有多重的含義,而我們平時所理解的「教研室」的概念更接近與「教研組」的概念(在中學)或者基層教學研究機構的概念(在高校)。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任務是不同的,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繼承好基礎知識,同時全面發展學生自身。而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顯然不能拘泥於繼承知識和發展學生這兩個詞上,原因是高校教師同時肩負提高學生專業素養以及發展學科知識的雙重任務。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也需要關注其全面發展,但是這種關注逐漸走向次要地位,而對於學科知識的豐富和創造提到了首要位置,因為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但是歸根結底都要歸結於知識的不斷創新。因此從知識這個視角看,基礎教育重在繼承,而高等教育重在發展。從學生自身的發展視角看,基礎教育在於抓住「關鍵期」全面發展學生的多方面潛能,而高等教育階段重點培養學生生存的本領,同時不斷引導學生挖掘生命的意義。
基礎教研組的主要作用應該是研究教學,研究如何讓學生有效的繼承知識,研究如何讓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因此對於教學法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基礎教育教師的研究應當主要是教學法的研究。當然在基礎教育中也具備這樣的條件,同一教研組的老師有共同的教學內容,這樣更容易放大教研組的作用。這一點在高等教育中就很難實現了,除非是在公共課的教學中,才可能出現老師們面臨同一教學內容的情形。那高等教育中就不研究教學只創造知識嗎(這是目前高校教研室的現狀)?我個人認為,我們在教學問題研究中還是應當有所作為的。下面就來談一談我的一些想法。
一、站在專業培養的高度研究教學
高等教育是專業化教育,是圍繞專業化培養展開的。我們不好以課程為目標研究教學,但是我們可以站在專業培養的高度研究教學。這就要求我們集合教研室的力量認真研究本專業的培養計劃。搞清楚專業培養的幾個基本問題。比如就教育技術學專業而言如下幾個問題需要研究:1、教育技術學是研究什麼學問的?2、教育技術專業畢業生將在哪些崗位謀職?3、教育技術專業應該學習哪些課程內容?4、課程內容與專業能力之間的對應關系如何,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這些課程?5、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怎麼樣的,也就是我們應該按照怎樣的先後順序來學習這些課程?6、所有的專業就是面向社會實踐的,作為實踐性較強的教育技術專業如何在大學這個「象牙塔」里培養社會所需的實踐智力?
二、站在學科特色的高度研究教學
雖然在大學中不好以課程為目標研究教學,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對於同一個學科,其內容是具有很大的聚合性的。如果一個學科由不相乾的零散知識組成,那麼他們不能稱其為「學科」,更無法據此培養我們的學生發展一個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專業」。因此課程不同,但是相關性很高。我們研究的問題可以不局限在一個課程的某些具體的問題,可以是在學科特色的高度研究教學。比如針對教育技術專業而言,我們可以研究如下幾類問題:1、教育技術學的理論課程教學法研究(可以分為學習理論、教學理論、課程理論幾個專題開展教研);2、教育技術學的實踐課程教學法研究(可以分別按照幾個實踐領域或者專業發展方向開展教研)。何況科學取向的教學論已經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光明的前景:教學的開展完全可以按照不同類型的知識有規律的進行。
三、站在教師專業發展的高度研究教學四、突破學校的圈子進行教研
『肆』 怎樣才能更好地做好小學教研工作
一、抓師資隊伍建設,訂計劃,促發展
1、教研與教學相結合。教師要從傳統的教書匠逐步向學者型、教研科技型轉變。對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要提出「不斷總結經驗,積極參與教學科研,逐步達到能手」的奮斗目標。對骨幹教師要提出爭當「自治區、拉薩市科學帶頭人」的奮鬥口號。我們要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2、新老教師相互結合。為幫助和指導年輕教師盡快成長起來,我們應提出「一年入門、兩年過關、三年成熟」的奮斗目標。並組織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與年輕教師結成幫扶對子,相互交流教學心得和教學體會,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學校要組織征訂大量學科雜志,如《教學參考》、《教學》、《教研》、《教學管理》等,並設立圖書室及閱覽室,豐富教師的知識,拓寬教師的視野。同時設教研教改專題,組織教師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每位老師每學期交一篇論文或教學心得,通過評比選出優秀論文或教學心得,推薦發表。
二、抓常規教學管理,進行有效的集體備課、講課、評課活動
1、狠抓常規教學管理,堅持開展「公開課」、「觀摩課」、「試驗課」活動,進行抽查備課、評課、批改作業等專項活動,加強管理,逐步提高教學水平。
2、各教研組堅持每兩周一次集體備課、講課、評課活動,充分發揮各教研組老教師的核心作用。組織新教師參與此項活動,指導他們如何處理好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如何掌握好易教和難教教材的教學方法,怎樣在教學中聯系知識與能力、知識與創新、知識與品德的關系。經過幾年的努力,年輕教師的成績會越來越顯著,並會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學。
三、抓教研教改,相互交流經驗
1、堅持開展對各教研組「優質課」、「教學能手」的評比。在檢查教案時,評出「優秀教案」、「優秀課堂結構設計」。
2、開展教研教改活動。對教研教改進行大討論,諸如:怎樣改進教學方法如何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如何實施減負不減質的問題如何應付高考改革轉型問題通過現代信息手段,不斷吸取內地優秀學校在教研教改上取得的經驗成果,結合學校自身實際情況,找出適合學校實際教學發展的路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伍』 在校本研修中,有效的集體備課應具有怎樣的特點
集體備課是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
--------------------------------------------------------------------------------
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學理念實踐到課堂教學中來,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因此新課改將集體備課作為校本研修的一項重要內容。那麼面對新課程,教師應該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呢?
1集體備課的意義
1.1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以往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因而備課的重點放在知識的習得,技能的訓練上。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備課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麼,怎麼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教學過程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時等。總之,要從學生的發展著眼,真正在備課的每一環節都想著學生的發展,想著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那麼我們的課堂就會在真情的涌動下回歸生命發展的自然。
1.2 解讀並超越教材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這說明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參與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鑽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鑽研、解讀和思考,否則,一味接受和照搬,教師就只能充當教科書的「傳聲筒」、知識的「販賣者」角色,而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難將課上出新意和深意。長此以往,教師的思想必然僵化,學生必然厭學。另一方面,教師要跳出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聖陶語)。既然是例子,說明教材並非是教學的全部,教師要擯棄那種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義,靈活變通教材中與學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滯後於學生發展的內容,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的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
總之,教師在備課時,既要鑽進教材之中仰視解讀,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審視並超越教材。只有這樣,把自己變成教材的主人,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1.3設計彈性化教學方案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生成過程。強調課堂教學的生成並不是說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韁式地展開教學,而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教師不僅要有教學方案的設計,還要在教學方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時間和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但目標不僅僅局限於認知,還應該涉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其他維度;目標要有彈性,要顧及學生之間的差異,堅持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原則;教學設計重全程關聯式策劃,重從何處開始,如何推進,怎樣轉折等。這樣的設計,較以往精細的提問、預定的標准答案,定下教師上課的每一句話,計算好教學過程每一五一節所需時間的教學方案來說,留下了很多的不確性和可變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和可變性,才使教學貼近每一個學生的實際,使師生積極互動,發揮出創造性來。
僅從以上備課的意義上看,單憑教師俱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依靠備課組的力量,群體的智慧才能完成。
2集體備課的程序
集體備課,就是教師合作備課,它的好處人人皆知。所以,新課程特別強調教師有合作精神,有關專家還總結出了教師相互合作的七在益處:心理支持、產生新想法、示範合作、汲取力量、減少工作負擔、增強動機、支持變革。
現在流行的集體備課模式,無非是如下三步:
第一步,分配任務(每人一學期都有兩到五個不等數量的課時主備任務——主備教師),個人進行准備(按一定要求寫教案);
第二步,集體交流個人備課,大家進行;
第三步,學校或個人把修改的教案列印下發到每個相關教師手中,要求其他教師修改使用,使用後要寫出教學反思。這樣的要求如果做到實處的話,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和目的。
這樣的一次集體備課,與其說是集體備課,倒不如說是一次主備教師的教案共享!
其實,集體備課的目的是讓教師就某一教學內容進行討論與研究,發揮集體的智慧,理解教材、探索教法,拓展教學思路,以期通過集體備課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同時提高參與教師的整體專業水平。但是真正的教學高計還需要執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來一次歸納、提升和再創造,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師自己的教學個性,更好地適應自己學生的學情。
怎樣做才能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呢,下面談一下我的幾點思考:
2.1了解備課目的,認識集體備課的作用
許多教師把備課當成寫教案、找教案、抄教案,自然也就把集體備課當成是集體修改教案了。為什麼會這樣?原因非常簡單,信息時代的特點,網路上不斷涌現新的教育教學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級教師、教育專家的教案精選,教師只需點幾下滑鼠,輸入教案兩個字,就可以輕松獲得所需教案。這些教案從理論上來說都稱得上不優秀的教學設計。但從寫教案來講,我們的教師再怎麼努力也寫不出來的,這又為何不去採用,何苦要再去動腦,吃力不討好呢?——教師不是不願意備課,而是覺得沒有必要。顯然,教師把集體備課的內容窄化為推薦或照搬名家的現成教案。當然,專家們的作品值得學習,其它途徑得到的資料也可借鑒,這是新課標一再倡導的資源共享理念,也是集體備課的目的所在,但這並不等於可以照搬照用別人的教案。這種思想的存在說明教師對備課的目的缺乏正確的認識,自然對集體備課的作用也就模糊不清了。
教師能否上好課,關鍵在於上課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備,即是否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因為課堂教學豐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其表現有:1:教學目標與結果的不確定性:允許學生在知識、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方面有多元表現。如數學新課標實驗教材的根據信息提供的情景,提出數學問題的要求:(1)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是怎麼想的?(2)我發現……,等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發言。允許有不同問題產生。也允許有不同的發現,只要達樂於表達的總要求就行;2對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不使用統一的規格和評價標准,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個別化教學;3。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課程的綜合性加大,教材、教師教學用書為教師教學留有餘地。4。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有較大的自主性,將更靈活地選擇與使用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如數學新課標實驗教材中的綜合應用和實踐活動等,為教師開發教留下了很大的空間,我們可以把孩子們帶到商場、室外,讓他們在真實的情景中邊實踐邊學習,大大在家了教材內容,同時開放的教學方法,也將大大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5。教學評價的不確定性:考試得分大大減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師要花很多時間查找資料、補充教材內容。
上述這些不確定因素單靠一個人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它需要資源共享,進行「同伴互助」才有解決的可能。
2.2確定備課內容,進行備課集組合
備課內容的全盤的計劃,備課集體隨內容給合。備課內容為備學生,相應的集體就為以班為單位的任課教師;備課內容為備知識,相應的集體就為同科教師;備課內容為系統知識,備課集體就為相關年級教師;備課內容為單元知識,備課集體就為同年級同學科知識。
1)備學生時,其目的有:為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為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學科成績變化,為後進學生的轉化等。在集體備課時,一定要針對目的,研究形成問題的深層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集體決議。如習慣的培養費,先研究我們學生的習慣怎樣?那些習慣不好的,是由什麼原因形成的,怎麼改?對策是分工負責(每個教師分管幾個習慣的養成監督)或是重點分工(每人分幾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等。形成決議就是確定今後一段時間具體怎麼做,做到怎樣的程度,措施是什麼?等等;關於學生變化,先交流哪幾個學生發生了怎樣明顯的變(不做作業、上課走神、成績下滑等等),再分析變化的原因,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調查、家訪、談心、補課等),最後形成決議;關於後進生的轉化,先要確定後進生都是誰,怎麼個後進(學科知識水平如何),後進的原因(智力原因造成、興趣原因造成、家庭原因造成、其他個別原因造成)?尋找對策(對症下葯),開成決議,針對某個學生確定教師要約法三章(如,對學習某科沒興趣的學生,一定要單獨要求,培養自信心,相關教師多給予關注、給予溫暖等等)。
2)備系統知識時,其目的有了解新課標對整體知識的要求,了解整體知識的年級要求,了解整體知識的教材分布、相關表述及能力要求。形成決議,相關年級要做到哪些工作(知識要掌握哪些、能力培養到什麼程度)?
3)單元備課時,其目的和決議的內容有:
①教學目的和要求。②教學內容分析。③教學重點難點:指出本單元或章節的重點難點,並備出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④學情分析。⑤注意事項。⑥教學方法建議。⑦課時分配。⑧單元或章節過關測試題等。
內容要具體、簡便易行,有針對性、可操作,靈活有效、留有教師的餘地自由發揮的空間。
2.3集體備課時要樹立以下幾種意識
(1)合作意識。合作是進行集體備課的前提條件。集體備課時要創造一種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圍。對每一階段的工作,備課組教師都要有明確的分工。在進行專項復習時,要根據各們教師的長處,務課組長指定專人負責,准備閱讀、改錯和書面表達等練習材料。
(2)整體意識。集體備課時,教師要有整體意識。例如,第一次集體備課時要縱覽全局,制定整個學期或整個常年的教學計劃;同時,還要注意教材各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
(3)超前意識。教師超前集體備課,不僅能增強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而且有利於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在制定好整體教學計劃後,集體備課時最好能提高准備一、兩個單元的課。
(4)反思意識。通過對教學行為的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眾多在教學上獲得成功的都是十分重視寫教學後記。有位學者指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才能揚長避短。寫教學後記是教師反思自身教學行為的行之有效的辦法。教師參加集體備課,將教學方案付諸課堂實踐,並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判性反思和分析,研究並總結出最基本的教學原始資料,可為積累教學經驗奠定基礎。
3集體備課需要注意的幾點
3.1教師接到授課任務,首先要鑽研本門學科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教師組織好課堂教學內容的主要論據,也是教師具體地制定課堂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的依據。教學大綱學僅規定每門學科的總目的,總要求,也規定了課題各單元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具體的內容。因此,教師對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技巧,智力發展等方面,要做到心中有數。
3.2教師要熟練和鑽研本門學科的教材,教師要在鑽研大綱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所教的學科教材全部熟讀一遍,因為科學知識都是有連貫性,系統性的,教材和教科書的編排也是有一定邏輯順序的,如果教師不知道後面講授的內容,就很難確定每節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性的問題,也很難把每節課講深刻。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經過認真鑽研教材,就可以逐步掌握教材。教師要掌握教材,一般要經過三個小的階段,即「懂」「透」「化」,「懂」就是逐字逐句弄清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透」就是深刻理解熟練掌握教材,並能運用自如,對上課充滿信心;「化」就是把教師的思想感情與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合在一起,達到精通的程度。
3.3教師備課一定要有「備學生」。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備課中必須進行了解學生的工作,這主要包括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興趣,需要,思想狀況,智力發展水平及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以便對教學中以及學生學習中可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有個大致的估計,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教學工作。
3.4教師備課還要考慮採用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課程的性質和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等因素,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
提供最優化的設計:通用性教案匯的是一些較優秀的、較具普遍性的教學設計,要吧做為教師實施教學的「底線」,為實現教學最優化提供前提保證。
3.5留有自主改進的餘地。通用性教案不再像劇本一樣設計得「事無巨細」,在通用性教案之外的「自留地」里,任科教師可以結合班情進行個性化改進。這就為教師實施個性化教學,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增加了餘地。
教案在動態之中生成:與以往教學前一氣呵成的教案不同,新式教案不再是課前一錘定音,它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這是一個教學前不斷改進,教學後日臻完善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對於任科教師而言,則是一個真實的「設計——實踐——反思——完善」的專業化成長的過程。
3.6教師集體備課形成的教案,解放了絕大多數任科教師(尤其是兼任學科雜、任教級部多的任科教師)的手腳——他們不用再把設計撰寫教案視為身心的負擔,不用再時間和精力過多的花費在教案的機械性摘抄上;個性化的「自留地」可以引導任科教師將時間和精力轉移投放到教材與學情的把握、教案的個性化改進以及教學實踐與反思中來——這才昌一條務實高效的專業化成長的快車道。
3.7確立備課制度,形成集體備課的習慣。為了集體備課的規范化管理,制定一定的規章制度是必需的:①成立集體備課小組,領導小組由領導與骨幹教師組成,小組成員根明確的分工。相關備課,學期初由相關負責人根據需要制定好計劃提高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做好配當。②集體備課時,要做好記錄,特別是形成的決議,要人手一份,學校要存檔一分(對參與教師進行考核,對另一輪備課給以參照)③個人備課,對集體備課形成的決議每個教師要有個性的進行落實,要寫出落實計劃——課時教案,課時教案必須立足於課堂教學,必須根據本班的實際,創造性地執行決議,力求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
3.8集體備課與校本研究相結合。集體備課可以作為一種教研的有效形式,備課的內容就是研究課題;備課的准備就是學習研究;集體交流就討論研究;決議就是研究方案;課堂教學就是實踐;反思就是結題。讓教案成為教師成長的載體,教案形式的改革可以產生「牽一發而活全局」的實效。
「研討出真知,研討出效率」新課程改革在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合作探究,開成研討氛圍,發揮「團隊效應」的優勢。「一種思想與另一種思想交換,可以形成兩種思想。」集體備課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對於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學中還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集體備課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師個體研究勢單力薄的情況,發揮集體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的減少教學中的不足和失誤。
『陸』 如何提高學困生語文學習的興趣結題報告
如何提高學困生語文學習的興趣結題報告
多年來,我圍繞課題《如何提高學困生語文學習的興趣結題報告》進行讀書、調查、總結、寫作,課題和我如影隨形,我已經與這個課題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課題的確立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與人的認識、情緒、意志、能力有著密切的聯系,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了濃厚穩定的興趣時,他將主動積極地思索,大膽地探索其實質;他對事物的觀察變得敏銳,邏輯記憶力增強,想像力變得豐富,情緒變得高漲,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得到增強。」
從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看,他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學困生」難免會產生迷茫,對語文學習產生厭倦。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便會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學習,不再感到樂語文學習是一種負擔。因此,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在語文課中應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是本課題的核心問題。
美國北佛羅里達大學教授麥庫姆斯博士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教師是興趣形成有決定意義的主導因素。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習,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像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一旦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自發吸取知識養料的要求,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他們就會在知識的王國中自動覓取珍寶,樂此不疲,即所謂的「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興趣對豐富人的知識,開發人的智力有重要價值。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推動他們去探索和學習。
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教師,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因此,對於高年級語文「學困生」學習的興趣,老師應更多地給予關注,這樣才能盡快改變他們的學習狀況。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通過學情調查,了解「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利用個別談話、觀察調查等方法了解孩子成為「學困生」的原因:是由生理原因引起的,是由心理偏差所引起的,還是由家庭的原因,環境的原因,智力的原因引起的。了解「學困生」的心理特點:如缺乏學習熱情,自我否定,認知水平較低,有嚴重的依賴心理,心理創傷多,意志脆弱,情感淡漠等。
2.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困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改變「學困生」對語文學習的厭惡狀態。培養「學困生」學習的自信,多給他們一些展示的機會。多鼓勵、肯定他們的進步,從老師的肯定當中逐漸培養出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學困生」培養感情,讓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摯友,取得他們的信任,才能鼓勵他們不斷地進取,也才能培養起他們健全的人格,進而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3.通過研究,找出高年級語文「學困生」學習的特點,探索出培養高年級「學困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途徑。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適齡少年兒童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要求我們的教學思想必須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轉變,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教育的公平,不能只培養尖子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讓所有學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權利,課堂不再是優等生的「專利」,在實施開放教學的今天,教師肩負著使全體學生走上成才之路,將他們培養成不同層次人才的重任。作為教師,應該注重在教學中喚發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那些「學困生」,不能使任何一個學生掉隊。作為老師的我們若不及時採取一些措施,他們將逐漸發展為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放棄的態度,任其發展下去,這部分學生很難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為此,我們必須對這些「學困生」進行學習興趣的培養。通過該課題研究,能夠促進高年級語文「學困生」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學習成績有長足的進步,改變他們在學生、老師、家長眼中的灰色形象,重新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使每個孩子的語文素養都能有所提高,為學生以後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在課題研究中,對於「學困生」將有更多的了解,總結出培養高年級語文「學困生」學習興趣的一些途徑,積淀研究者自身的語文素養,提高專業研究水平。
四、研究的時代背景
在新課改的引領下,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教師關注每一個孩子,但常言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學有遲速」,多元智能理論我們,學生的差異客觀存在,教師必須承認並尊重這種差異。在我們這所遠離城市的鄉鎮學校,年級中的確存在著一群數量較大的「學困生」,他們或許因為環境、家庭或智力等因素而被家長、同學視為語文「學困生」。「學困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由於長期學習成績相對落後,往往招致老師、家長的冷眼乃至訓斥,甚至遭到同學的嘲諷與歧視。長此以往,導致這些學生產生自卑感,失去學習的信心,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發展,他們是班級的「弱勢群體」。教師責無旁貸,有義務、有責任擔負起轉換「學困生」學習態度的任務,給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為他們將來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五、課題研究的過程及方法
(一)研究過程:
1.問卷調查,了解現狀
對我校五、六年級的全體學生每人發放了一張問卷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下:大約5%的「學困生」真心喜歡上語文課,認為語文課輕松有趣;大約45%的學生由於語文基礎知識薄弱,對語文課敬而遠之,從心裡畏懼閱讀和作文,更談不上主動去自主學習了。根據問卷情況了解到:95%的「學困生」對於語文學習興趣不濃,究其原因,根本問題在於教師沒有積極創設一個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沒有善於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性,沒有注意組織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要讓學生真心喜歡語文,學會思考,自主學習,就要引導「學困生」享受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靠教師灌輸,學生只會被動接受,他們會逐漸失去學習的樂趣。只有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得到培養。
2.讀書寫作,提升素養
王棟生老師在《教師要站著教書》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他還說:「條件有限,也要有點自我提高的意識,哪怕讀點閑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點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
我根據制定的課題研究方案,在全面進行課題研究中,抽出一定時間進行讀書學習。我研讀學習《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逐步了解課題的申報、立項、研究的步驟和方法,乃至結題報告的撰寫,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我還多次細細研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准確理解當前的教育理念。課題研究過程中,我相繼閱讀了張慶的《我的小學語文觀》、王棟生的《教師要站著教書》、郭思樂的《教育生本》、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吳立崗《語文教育尋蹤:吳立崗小學語文教育文集》、宋運來《名師特色課堂研習(小學語文)》、徐州教育局編寫的《成長•路徑》、白金聲的《怎樣當教師怎樣教語文——語文教學長短論》等相關書籍,還堅持閱讀《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教學(園地)》《江蘇教育》等教學月刊,用書中先進科學的理論來充實自己,用新的教育理念來支撐課堂教學,把理論用於實踐,通過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自己的課堂經驗。繼而根據自己所讀的書籍,聯系課堂教學實際寫出了多篇學習心得、案例分析。通過讀書學習,我的語文教學理論素養得以提升。
王棟生老師還指出:「寫作是種生命活動,也是自我豐富與發展的過程,是對人的思維和語言的綜合訓練,語文教師要保持業務優勢,要特別關注提高寫作水平。」我謹記王老師的諄諄教誨,讀在左,寫在右,一年讀書十幾部,記下讀書筆記兩大本,上傳課題材料十幾篇。
在課題研究中,我一直努力實踐名師的教誨,在讀書與寫作的道路上,心懷虔誠,幸福前行。
3.相互交流,學習經驗
課題研究的過程既是一個開放的過程,又是一個互相學習和研討的過程。在課題研究的每個階段,我都堅持把研究過程與教學實際有機結合,與校本培訓緊密聯系。我利用集體備課、教研組活動的時機,圍繞研究課題,把自己研究過程中總結的經驗,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困惑與教師同仁們交流,揚長避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特別是在課題研究的第二階段開展的同課異構——「我理想的課堂」優質課評選活動中,我感受頗深,收獲良多。我及時把自己的課例、經驗、反思、感受以隨筆、教育故事等形式形成材料,發送到校園論壇上和教師們交流。老師們也在交流中得到了提高,在切蹉中分享了經驗。課題研究不再是我的精神負擔,而是成為我讀書學習提升自己的動力,成為我教學螺旋上升的一個增長點。
(二)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這是本課題主要運用的一種的研究方法。在課題的起始階段,對中年級語文「學困生」進行調查、分類,為下面實施研究提供第一手詳實資料。在實施階段採用案例研究法,根據觀察,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一到兩位「學困生」,對他們實施本課題的,並對他們的反應做出記錄並研究,不斷總結,不斷改進,探索出提高「學困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方法,並在全年級的「學困生」中推廣實施。
2.實踐研究法:這是本課題的另一重要研究方法。通過公開課教學、座談研討等形式,不斷提高教學實踐能力及理論修養,形成一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困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認真設計每一節課的教學預案,然後上好課,課後再對本課教學進行分析小結,抓住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如讓學生在比賽、聽故事中學習等,繼而對這些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完善。
3.調查研究法:採用調查法,針對學生對語文課興趣進行調查,調查學生喜歡什麼類型語文的課。
4.個案研究法:選定幾個具有共性,又各有其個性的學生進行談話調查,研究歸因,探索上好語文課的有效對策。
5.案例分析法:結合教學實踐中典型案例,認真剖析、反思,並不斷尋找新的理論支持,進一步優化研究實驗的方法手段。
6.文獻研究法:認真學習,積極搜集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教學資料、信息,細心研讀,為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後盾武器。
(三)時間分配:
1.(2010年3月下旬)通過網路、書籍等不同渠道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理論知識,查閱「學困生」的相關資料,豐富自己的認識,請送運來老師、王蘭柱老師等專家進行課題可行性論證,制定課題的研究方案。
2.(2010年4月下旬)分析現狀,提出對策,出台小學高年級語文「學困生」學習興趣培養的實踐與研究方案。
3.(2010年4月至7月)利用問卷、調查、學生答辯等方式,進行驗證檢測。
4. (2010年8月至12月)繼續實施研究,總結經驗。利用觀察、談話等方法調查第三學段語文「學困生」目前的學習狀態,採用一定的方法調動「學困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並根據實施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方法策略。
5.(2011年1月至3月)再次驗證,總結成果。根據第三學段語文「學困生」具體轉變的情況收集整理研究資料及方法,總結和提煉研究成果,撰寫研究論文,進行成果鑒定。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
(一)學生方面的成長
1.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011年3月23日,我在實驗班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全體學生都對語文學習感興趣,認為學語文有意思,有作用。
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才會積極地開動腦筋,並以簡捷、有效的方法去獲得必要的知識。本課題的研究中,教師盡可能多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最佳環境,使學生積極參與。
2.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研究中,我採用「三多三少」的辦法:多關心鼓勵,少批評打擊;多一些微笑寬容,少一些怒目鄙視;多一些自主合作,少一些機械規定,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課題研究中,學生在自主合作中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師生交往活動中的主角。課堂對於孩子而言,不只是單純學習知識的場所,更是孩子們展示自我、發展智慧、經歷生命成長的舞台。一年來,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本人所任畢業班學生的畢業成績位居鎮級榜首。李璇、王可等「學困生」已經「脫貧」。這些成績的取得,也證明本課題研究的積極意義,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3.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經過本課題的研究,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普遍提高,由於擴大了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學生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使他們獲得了自信、張揚了個性。一部分原本內向型的學生轉變為外向型,原來有一些心理障礙的自我封閉型的學生現在願意向同學、老師敞開心扉,轉變明顯。
(二)教師方面的提升
1.讀書興趣的培養
人都有一種惰性,但在課題研究中,我勇於挑戰自我,對自己狠一點,逼著自己「鑽」進書海,榨乾潛能,在坐擁書城中,收獲閱讀的快樂與充實。一年來,我由當初的「厭惡」到現在的「愛不釋手」,這種心理的蛻變,讓我逐步注重運用相應理論來重新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自身的知識結構變得全面且充實,書籍於我變得不再枯燥無味,讀書學習也成為每日的生命需求。
2.教學能力的提高
通過大量的閱讀,汲取書之精華,加之付與教學實踐,自身教學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教學過程設計的優化,課堂教學駕馭能力的自如,對教材重難點的准確把握,這些教師基本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洗練,研究者自身的專業素養也在穩步提升,一年兩次獲縣級評優課一等獎。
3.在比賽中捷報頻傳
(此處寫成果)
八、課題研究的反思
一年來,在體驗探索的艱辛和創造的快樂中,也引發了本人深入的思考,反思讓我不再跪著教書。
雖然本課題使學生和教師兩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促進與提高,但由於研究時間和本人研究水平的局限,仍有不少問題還有待於深入研究,如已經研究總結出的方法是否具有普遍的適應性,培養高年級語文「學困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哪些更好的途徑?等等。
今後,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我將科研在左,教學在右,心懷大愛,執著前行!
『柒』 關於環境規劃與數學的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評價表的教師指導情況簡介怎麼寫
【網路綜合-教師個人簡介怎麼寫】
以下是無憂考網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教師個人簡介怎麼寫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尊敬的上海市各學校領導:
您好!
真誠地感謝您在百忙之中瀏覽這份求職材料。這里有一顆熱情而赤誠的心渴望得到您的了解與幫助。在此,請允許我向您毛遂自薦。
我叫茅山下,1997年7月5日,我畢業於上海師范學院歷史學教育專業,獲史學學士學位。畢業後一直在浙江省首批辦重點高中黃河二中從事歷史教學工作,現為中教一級教師。
參加工作以來,我努力做好歷史教師工作。從1998年起,連續六年一直被評為校優秀教師。2003年被評為州先進工作者。下面我從教學、教育、教育科研和繼續教育四個方面向您介紹一下自己。
一、教學方面:
從教以來,本著對學生負責、對學校、對黨和國家負責的精神,以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中去。教學工作曾多次受到校、州、省的表彰,表彰情況如下:
2000年12月,在浙江省中小學《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型課》評選活動中,所講的課《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被評為新型課一等獎。
2002年9月,在浙江省高中歷史學科第三屆教學綜合素質評比活動中獲二等獎。
在從事教學工作的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我注意把現代教育技術與歷史教學結合起來,為此,我邊鑽研教材邊學習製作多媒體課件,所作課件多次在州、省、國家獲獎,獲獎情況如下:
1998年12月,製作的多媒體課件《北伐戰爭勝利》在全州電教教材評選中獲一等獎。
1999年5月,製作的課件《第二次世界大戰復習》在浙江省首屆歷史學科計算機輔助教學大賽中,獲一等獎。
1999年,在國家教育科學研究活動中,製作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可愛的家鄉延邊》獲一等獎。
2003年,製作的多媒體課件《情系延邊》在華東三省中學歷史學科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研討會上,被評為一等獎。
2003年,製作的英語課件《britain and ireland》入選全國第七屆多媒體課件大賽,其中參賽作品400多件,入選作品35件。
2002年9月,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網際網路上歷史學習的平台,製作了「中學歷史教學」網站(http://www.myjurong.com ),在k12全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歷史教師個人主頁中排名第五,每天都有一千人左右的訪問量,這里既是我與全國歷史教師互通有無的地方,也是我為學生們提供學習歷史的資源和進行情感、學習經驗交流的場所。
1999年以來,多次參加學校組織的對教師進行的信息技術培訓,曾給學校的全體教師講過animator、flash、authoware軟體的使用,另外我在本學期的高一歷史組組內集體備課時,給組內另外三位老師講怎樣用flash、photoshop軟體製作歷史課件,受到歷史教研組組長和各位老師的一致好評。
二、教育方面:
2002年以來開始擔任班主任工作,所帶班級學習成績優秀,2002年、2003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同時,在二中網站論壇上任「茅山下」的版主,開辟了「班主任論壇」、「心靈驛站」等欄目,一些主題引起學生強烈反響,如:「班主任能和學生成為朋友嗎?」、「怎樣對待上網玩通宵的學生?」、「學生個案分析」等主題,是學生們經常回復的主題,通過網上交流,使老師更加了解了學生的心理活動,也與學生進行了不見面的坦誠的網上交流,對以後加強對學生有針對性的教育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加強了班主任之間、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各種課外競賽活動,1999年在全國第三屆中小學生愛國主義知識教育競賽活動中,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2001年在全國中小學生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八十周年知識教育活動中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三、教研方面:
1、撰寫論文。從教以來邊從事教學工作,邊注意總結教育、教學方面的經驗教訓與案例,並寫成論文。
1998年6月,論文《課外活動與歷史課堂教學結合實例剖析》被中國城市出片社收入《優秀教改教學經驗論文集》。
1998年8月,編寫的《延邊德育教育資源分布及開發利用》一書,被州檔案局、州檔案學會評為檔案信息開發成果一等獎。
2001年6月,論文《現代教育技術與歷史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被中國教育情報研究會學術委員會評為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2年,論文《創新教育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被編入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教師叢書》第一輯《歷史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中。
2、參加課題研究。參加工作以來,積極參加科研課題的研究。
1999年,被聘為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國家教委重點研究課題《教育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高效效開發》的子課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信息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高效開發》課題組成員,承擔《延邊德育教育資源的分布及開發利用》課題的研究。2001年,參加編寫了校本教材《情系延邊》,現已出版,獲學生好評。
2001-2002年,參加了中央教科所課程教材研究中心的「九五」科研課題「歷史學科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科研成果論文《創新教育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被編入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教師叢書》第一輯《歷史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中。
現在正參加另一國家級課題——「現代教育技術與各學科整合」的研究。
四、繼續教育:
2000年1—2月,在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心參加現代教育技術培訓。2000年7月——2002年2月,參加了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繫世界史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的學習,現已結業。2003年11月,考取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育碩士(學科教學)。
鑒於畢業六年來的教育、教學實踐經歷,我相信自己能夠從事好重點高中的歷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特別是多年製作課件和網站的經歷,使我一定能使貴校的學科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上一個新的台階。如果您給我一個發展的機會,我會以一顆真誠的心、飽滿的工作熱情、勤奮務實的工作作風、快速高效的工作效率回報貴校。
手捧菲薄求職之書,心懷自信誠摯之念,我期待著能為成為貴校的一名歷史教員!
若承蒙賞識,請撥打電話(021)2969889,或用電子郵件與我聯系,查看下面網址,您可以進一步了解我,恭盼迴音。
最後,衷心祝願貴校事業發達、蒸蒸日上!
此致
敬禮!
求職人:xxx
『捌』 通渭縣第一中學的教學成果
通渭縣第一中學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向大專院校輸送學生12800多名。近年來向蘭空招飛中心輸送飛行學員15名,先後有李翔、魏冬冬、郭一漢等同學考入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全國名牌院校。
2008年,學校高考上線人數達381人,首次突破300人大關,比2007年的270人(專業考生13人)凈增加111人;其中重點81人,比2007年的60人增加21人。
2009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達704人,比2008年的381人凈增加323人。其中重點170人,比2008年的81人凈增89人,取得了本科上線和重點上線兩個翻番的歷史性好成績。2009年全縣高考600分以上考生共7人,通渭一中佔6人.
2010年高考本科控制線為:理科一批531,二批481;文科一批511,二批467。一中郭乙陸、王凱同學分別以646分、642分奪取全縣理科第一、二名。今年文化課本科上線719人,比去年672人凈增47人,一本上線221人,比去年168人凈增53人。其中600分以上考生全縣13人,一中佔9人。 2010年高考本科上線753人。
2011年高考文化課本科上線870人,其中馬文卓同學獲得定西市理科第一名 。
2012年該校高考成績揭曉:該校高考成績繼續攀升、再創佳績。文化課二本上線892人,其中一本上線274人,二本上線618人,文化課專項二本以上上線1292人。本科上線人數、本科率、總上線率三項指標均再創新高 。
2001年至2006年高考專科以上錄取人數分別為442人、606人、656人、825人、828人和934人,錄取率分別為51.5%、77.1%、78.0%、82.34%、83.47%和83.9%。2001年以來學生獲國家和省、市級學科競賽等級獎213人次,獲甘肅省藝術等級A級、B級認定29人次,獲各類徵文、書畫比賽獎勵86人次。2001年以來教師在國家和省、市級報刊上發表專業論文260篇,在省、市、縣講課比賽中有68人次獲等級獎,申請設立的省級重點教研課題1項,省級一般課題1項,省級「十一五」規劃課題1項,市級重點課題6項,一般課題11項,縣級課題24項。
學校先後被國家體委、國家教委授予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准施行辦法》先進單位,被團中央、農業部、中國科協授予實踐教育活動先進集體,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二五」普法先進單位,被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報、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地委、行署和市委、市政府多次授予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等獎勵和稱號。學校已連續五次通過國家體委對傳統項目先進學校的驗收,五次被命名為「甘肅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學校還先後被命名為「定西市國防教育示範學校」、「定西市科普示範學校」。恢復高考制度後,向大專院校輸送學生7200餘名,向蘭空招飛中心輸送飛行學員12名。
2011年學校獲「全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全市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和 「「全縣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稱號、並獲「甘肅省體育傳統學校田徑比賽團體總分第六名」;
2012年榮被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命名為「國家級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並獲「定西市三八紅旗集體」和2013年被省科協命名為「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 「全縣高中階段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
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間,學校的高考成績連年攀升,本科上線人數從2010年的753人,到2011</SPAN>年的908人,2012年該校高考本科上線937人,比2011年凈增29人。三年來,該校高考二本上線人數不斷刷新著學校歷史的新紀錄。
2011年有9位教師申報的課題被立項為省、市級重點課題。 兩位教師所負責的2項省級重點課題結題。2012年《學校與家庭合作教育實踐研究》立項為省級課題,其餘4項立項為市級課題。市級化學課題《學生學習困難的類型、成因及對策研究》、省級物理課題《農村中小學實施「小班制」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通過評審,順利結題。2012年10月,《學生生活經驗的分析運用與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和《高中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2項省級重點課題通過鑒定結題,同時一位教師負責的課題被評為省級優秀課題。
學校在教學研究活動中立足於校本教研,重視校本教材的開發和利用,先後編寫的校本教材有《通渭一中教研通訊》、《通渭一中校刊》、《通渭書畫》、《土壤分析》、《健康教育(心理健康)》、《通渭小曲集》、《實用英語口語》、《詩心花園》、《通渭書畫》、《土壤分析》、《農作物蔬菜種植基本技術》、《健康教育讀本》、《班主任手冊》、《高三化學復習資料》、《通渭風雲人物》《溫馨通渭》、《人物速寫》、《通渭一中校報》、《教研通訊》、《高一新課程集體備課教案》(8本)等校本教材,《英語日常用語》、《通渭地理》、《植物志》、《農作物》、《太陽能製作安裝》正在編寫過程中,將進一步豐富該校校本課程的內容。學校還加強了對教學後記、教學實錄、教學故事等過程性研究成果的記錄和收集,開發了有助於校本課程研究的各種文字、資源庫,供教師隨時閱覽,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層次。
2010年至2012年來,教師在省級刊物發表論文70餘篇,國家級刊物發表論文2篇,其中6篇論文獲省級獎。2011年甘在肅省「數字校園杯」課件比賽中,5名教師的作品分獲一、二、三等獎;在市錄像課比賽中,16名教師的錄像課分獲市級一、二、三等獎;在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4名教師的論文獲省級獎,5名教師的論文獲市級獎。《鴉片戰爭》課堂設計在高中新課程教學設計比賽中獲一等獎。8名教師積極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高二級生物課件製作、高一級新課程數學課件製作及講課競賽活動。2012年在「甘肅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多媒體教學課件徵集」活動中,該校1名教師獲國家級三等獎,省級二等獎;1名教師獲三等獎。在同年的優質課競賽中,該校1名教師獲得省級一等獎,1名教師獲市級二等獎,4名教師獲縣級一等獎,1名教師獲縣級二等獎,2名教師獲縣級三等獎。
學校重視尖子學生的培養和競賽輔導工作。2011年,在全國高中化學奧賽決賽中有10名同學分獲一、二、三等獎;在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決賽中,郭元成同學獲全市第二名;在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決賽中,1名同學獲國家級三等獎,1名同學獲省級二等獎,1名同學獲省級三等獎。 在2012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中1名同學獲國家級二等獎,1名同學獲省級二等獎,1名同學獲省級三等獎,在第26屆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甘肅賽區預賽中1名同學獲一等獎,1名同學獲二等獎,3名同學獲三等獎;在十八屆中華聖陶杯中學生作文競賽中2名同學獲一等獎、3名同學獲二等獎、8名同學獲三等獎;在第二十九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1名同學獲三等獎;在第六屆「創新杯」全國中學化學知識競賽中2名同學獲一等獎。在高中數學聯合競賽中3名同學獲優勝獎;在第27屆科技創造性大賽中有22項作品分別獲得省、市、縣級等次獎,學校獲「通渭縣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1名學生的作品,在金昌市參加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終審,榮獲甘肅省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
『玖』 怎樣寫好體育組集體備課
新課程特別強調教師要有合作精神,有關專家還總結出了教師相互合作的七大益處:心理支持、產生新想法、示範合作、汲取力量、減少工作負擔、增強動機、支持變革。可是,實際人們又是怎樣做地呢?
總結一下現在流行的集體備課模式,無非是如下三步:
第一步,分配任務(每人一學期都有兩到五個不等數量的課時主備任務—主備教師),個人進行准備(按一定要求寫教案);
第二步,集體交流個人備課,大家進行修改;
第三步,學校或個人把修改的教案列印下發到每個相關教師手中,要求其他教師修改使用,使用後要寫出教學反思。這樣的要求如果做到實處的話,卻也能起到有效和高效的目的。
可實際做法是,任務分到手後,每個教師也確實認真准備。水平高的、資料多的,教案中容於了一些新的知識和較為實用的方法。水平一般的、資料少的,只能照教學參考抄一抄、填一填了,實在沒有參考價值(教師自己也承認)。更有甚者,在網上搜一搜,載幾個教案完事。到集體備課時,組織認真的學校能在主備教師讀完自己寫的教案後,進行相應的修改(有時使用考核手段逼著大家發言),但大部分學校主備教師讀完自己教案後,就算完成一次集體備課。主備教師的教案就被共享了!可想而知它的有效性會如何?
其實,集體備課的目的是讓教師就某一教學內容進行討論與研究,發揮集體的智慧,理解教材、探索教法,拓展教學思路。以期通過集體備課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同時提高參了教師的整體專業水平。但是真正的教學設計還需要執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來一次歸納、提升和再創造,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師自己的教學個性,更好地適應自己學生的學情。
怎樣做才能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呢?下面談一下我的幾點思考:
第一、了解備課目的,認識集體備課的作用。
許多教師把備課當成寫教案、找教案、抄教案,自然也就把集體備課當成是集體修改教案了。為什麼會這樣?原因非常簡單,信息時代的特點,網路上不斷涌現新的教育教學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級教師、教育專家的教案精選,教師只需點幾下滑鼠,輸入教案兩個字,就可以輕松獲得所需教案。這些教案從理論上來說都稱得上優秀的教學設計。但從寫教案來講,我們的教師再怎麼努力也寫不出來的,這又為何不去採用,何苦要再去動腦,吃力不討好呢?——教師並不是不願自己備課而是覺得沒有必要。顯然,教師把集體備課的內容窄化為推薦或照搬名家的現成教案。當然,專家們的作品值得學習,其它途徑得到的資料也可借鑒,這是新課標一再倡導的資源共享的理念,也是集體備課的目的所在,但這並不等於可以照搬照用別人的教案。這種思想的存在說明教師對備課的目的缺乏正確的認識,自然對集體備課的作用也就模糊不清了。
教師能否上好課,關鍵在於上課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備,即是否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因為課堂教學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其表現有:1.教學目標與結果的不確定性:允許學生在知識、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方面有多元表現。如數學新課標實驗教材的根據信息窗提供的情景,提出數學問題的要求:(1)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是怎麼想的?(2)我發現……。等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發言。允許有不同問題產生,也允許有不同的發現,只要達到樂於表達的總要求就行;2.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不使用統一的規格和評價標准,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個別化教學;3.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課程的綜合性加大,教材、教師教學用書為教師留有極大的餘地;4.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有較大的自主性,將更為靈活地選擇與使用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如數學新課標實驗教材中的綜合應用和實踐活動等,為教師開發教材留下了很大的空間,我們可以把孩子們帶到商場、室外,讓他們在真實的情景中邊實踐邊學習,大大豐富了教材內容,同時開放的教學方法,也將大大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5.教學評價的不確定性:考試得分點大大減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師要花很多時間查找資料、補充教材的內容。
上述這些不確定因素單靠一個人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它需要資源共享,集思廣益,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個人特長,進行「同伴互助」才有解決的可能。
第二、確定備課內容,進行備課集體組合。
備課內容要全盤的計劃,備課集體隨內容組合。備課內容為備學生,相應的集體就為以班為單位的任課教師;備課內容為備知識,相應的集體就為同科教師;備課內容為系統知識,備課集體就為相關年級教師;備課內容為單元知識,備課集體就為同年級同學科教師。
第三、統籌計劃,做好配當。
備課,一定要備學生。作為一個稱職的教師都要了解所教學生的家庭狀況、性格特徵、喜好、學科基礎、各種能力、行為習慣,以便因材施教。學生隨著知識、年齡的增長,身體的變化,一定會引起其它各方面的變化。任課教師隨時都要相互交流自己所獲學生的各方面信息,這就要求學校每學期安排2—3次集體備學生的時間。作為一名學科教師,一定要了解本學科知識在各個年級的分布情況,他才能把握教材,有效的利用教材去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這就要求學校安排1—2次的時間集體備系統知識。單元備課、課時備課就要看學校的實際(農村教學點分散不適合進行課時集體備課)合理的安排集體備課的時間。
第四,確定備課目的,形成集體決議。
1、備學生時,其目的有:為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為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學科成績變化,為後進學生的轉化等等。在集體備課時,一定要針對目的,研究形成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集體決議。如習慣的培養,先研究我們學生的習慣怎樣?那些習慣不好,由什麼原因形成的,怎麼改?對策是分工負責(每個教師分管幾個習慣的養成監督)或是重點分工(每人分幾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等。形成決議就是確定今後一段時間具體怎麼做,做到怎樣的程度,措施是什麼?等等;關於學生變化,先交流那幾個學生發生了怎樣明顯的變化(不做作業、上課走神、成績下滑等等),再分析變化的原因,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調查、家訪、談心、補課等),最後形成決議;關於後進生的轉化,先要確定後進生都是誰,怎麼個後進(學科知識水平如何),後進的原因是什麼(智力原因造成、興趣原因造成、家庭原因造成、其它別的原因造成)?尋找對策(對症下葯)。形成決議,針對某個學生確定教師要約法三章(如,對學習某科沒興趣的學生,一定要單獨要求,培養自信心,相關教師多給以關注、給以溫暖等等)。
2、系統知識時,其目的有,了解新課標對整體知識的要求,了解整體知識的年級要求,了解整體知識的教材分布、相關表述及能力要求。形成決議,相關年級要做哪些工作(知識要掌握那些、能力要培養到什麼成度)?
3、單元備課時,其目的和決議的內容有:
(1)教學目的和要求。
(2)教學內容分析。
(3)教學重點難點:指出本單元或章節的重點難點,並備出突破重點難點 的方法。
(4)學情分析
(5)注意事項
(6)教學方法建議
(7)課時分配
(8)單元或章節過關測試題等。
相關決議的內容要具體、簡便易行,有針對性、可操作,靈活有效、留有教師自由發揮的空間。
第五,確立備課制度,形成集體備課的習慣。
為了集體備課的規范化管理,制定一定的規章制度是必需的:1.成立集體備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領導與骨幹教師組成,小組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政教領導負責組織集體備學生,教學領導負責備知識系統,骨幹教師負責組織單元備課或課時備課。相關備課,學期初由相關負責人根據需要制定好計劃提交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做好配當。2.集體備課時,要做好記錄。特別是形成的決議,要人手一份(准備執行)學校要存檔一分(對參入教師進行考核、對另一輪備課給以參照)。3.個人備課,對集體備課形成的決議每個教師有個性的進行落實,要寫出落實計劃——課時教案。課時教案,必須立足於課堂教學。必須根據本班的實際,創造性地執行決議,力求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
4.課後反思。教學結束後,一定要在教學反思中對集體形成的決議進行評價,以期達到對集體備課的成果進行總結。
第六、集體備課與校本研究相結合。集體備課可以作為一種教研的有效形式,備課的內容就是研究課題;備課的准備就是學習研究;集體交流就是討論研究;決議就是研究方案;課堂教學就是實踐;反思就是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