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建固定資產如何入賬
1、自建的固定資產入賬方式是:
(1)企業固定資產新建時:
借:專在建工程
貸:銀行屬存款
(2)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時: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2、自建固定資產是指企業自行建造房屋、建築物、各種設施以及進行大型機器設備的安裝工程(如大型生產線的安裝工程)等,也稱為在建工程,包括固定資產新建工程、改擴建工程和大修理工程等。
⑵ 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自建固定資產賬務處理: 一、一般支出 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 二、領用原材料 1,用於動產 借:在建工程貸:原材料 2,用於不動產 借:在建工程貸:原材料貸:應交稅費--增(進轉出) 三、領用產成品 1,用於動產 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 2,用於不動產 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貸:應交稅費--增(銷)四、完工借:固定資產
⑶ 自行建造固定資產應如何核算
一、自行建造生產用的機器設備時,購入自建用的原料等物資,按抵扣憑證上的增值稅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其餘金額計人「工程物資」。建造過程中,接受工業性勞務且取得了抵扣憑證,依據前款內容進行抵扣。
若在建造過程中領用了生產產品用的原材料,在原實施細則中由於固定資產屬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因此領用原材料時其進項稅額不得抵扣應予以轉出。
新實施細則中未明確說明,由於新條例允許生產用固定資產抵扣增值稅,而且銷售時需計繳銷項稅額,也屬於應納增值稅項目,因此領用原材料時原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不需轉出,只需按原材料的實際成本轉入「在建工程」即可。
二、《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八條第二項規定:「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九條也規定:「自行建造固定資產的成本,由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構成。」
根據這兩項規定,如果所建造的固定資產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應當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日起,根據工程預算、造價或者工程實際成本等,按暫估價值轉入固定資產成本,待辦理竣工決算手續後再作調整。
暫估入賬的,也要准備好與自行建造固定資產相關聯的證據,才能記入暫估固定資產價值。
三、《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九條第二款規定:「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並且投入使用,則可以以自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而不是以竣工決算日期或發票開具日期為起始時間。
也就是說,企業完全可以合法地對雖未辦理竣工決算手續,並對已實際投入使用的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如果辦理竣工決算時確認的固定資產價值與暫估價值存在差異,應當及時辦理固定資產價值調整手續,並相應調整已計提的折舊。影響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還應當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及時調整相關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並計算補繳或退還企業所得稅。
(3)自建固定資產核算備課擴展閱讀: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1079號)規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降低了小規模納稅人標准(以下稱新標准),自2009年1月1日起實施。
稅務總局正在制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管理的具體辦法,在該辦法頒布之前,為保證新標準的順利執行,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工作暫按以下原則辦理:
1、現行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的有關規定仍繼續執行。
2、2008年應稅銷售額超過新標準的小規模納稅人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的,主管稅務機關應按照現行規定為其辦理一般納稅人認定手續。
3、2009年應稅銷售額超過新標準的小規模納稅人,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
未申請辦理一般納稅人認定手續的,應按銷售額依照增值稅稅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也不得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
4、年應稅銷售額未超過新標準的小規模納稅人,可以按照現行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
⑷ 自建房屋如何結轉固定資產
看你們是承包給工程隊做還是自己請人做。如果是承包給別人,那完工時就憑對方專開的工具發票直接屬入固定資產賬,貸在建工程(總共支付的工程款);如果是後者那你就到地稅去開具零星工程發票,然後再讓公司的工程部寫個驗收合格的固定資產入庫單。然後再做憑證。
⑸ 自建固定資產員工培訓費怎麼記,為什麼要計入損益
自建固定資產員工培訓費計入當期損益,不計入固定資產。因為員工下個月可能專就不在公司了,這樣資本化就屬不合理了。適宜一次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中管理費用。
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培訓費
貸:銀行存款
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或計入資產成本
⑹ 關於單位自建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
如果是不動產,來那麼使用的所有材料、自水電不能抵扣進項稅,需要全額計入資產價值,還包括人工費等建造資產發生的費用。如果是動產,並且是屬於用於增值稅應稅項目的,可以抵扣有關的進項稅,減去進項稅之後的金額計入資產價值。完工前在在建工程核算,完工後轉入固定資產。
⑺ 企業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如何會計處理
自行建造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
建造時
借:在建工程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一般納稅人取得專票
貸:相關科目
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自營方式建造固定資產
企業通過自營方式建造的固定資產,其入賬價值應當按照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確定,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機械施工費等。
企業為建造固定資產准備的各種物資,包括工程用材料,尚未安裝的設備以及為生產准備的工器具等,通過「工程物資」科目進行核算。工程物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買價、運輸費、保險費等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
工程完工後剩餘的工程物資,如轉作本企業庫存材料的,按其實際成本或計劃成本轉作企業的庫存材料。
盤盈、盤虧、報廢、毀損的工程物資凈損益的會計處理如下圖所示:
企業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的初始成本並不包括「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權在「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明細科目核算。因此,在建工程科目不核算土地使用權成本,在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自然也不會將土地使用權轉入固定資產。土地使用權按無形資產計提累計攤銷。
⑻ 小企業自建固定資產怎樣核算
?小企業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建造該項資產在竣工決算前發生的支出確定,包括應負擔的借款利息。小企業自行建造固定資產包括自營建造和出包建造兩種方式。 (1)自營建造固定資產成本確定 小企業自營建造固定資產,應當按照建造該項固定資產竣工決算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確定其工程成本,並單獨核算。工程項目較多且工程支出較大的小企業,應當按照工程項目的性質分別核算。 小企業自營工程,領用工程物資,借記「在建工程」,貸記「原材料」科目。 在建工程應負擔的職工薪酬,借記「在建工程」,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小企業進行工程而使用本企業的產品或商品,應當按照成本,借記「在建工程」,貸記「庫存商品」科目。 小企業進行工程在竣工決算前發生的借款利息,應當根據借款合同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費用,借記「在建工程」,貸記「應付利息」科目。辦理竣工決算後發生的利息費用,借記「財務費用」科目,貸記「應付利息」等科目。 小企業在建工程在試運轉過程中所取得的收入,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等科目。 小企業自營工程辦理決算竣工,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在建工程」。 (2)出包建造固定資產成本確定 小企業通過出包方式建造的固定資產,按應支付給承包單位的工程價款等作為固定資產成本。 小企業出包工程,按照合同規定預付承包單位工程價款,借記「在建工程」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工程完工收到承包單位賬單,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在建工程」科目。 相關文章鏈接:財務人員必須掌握的會計工作流程
⑼ 自建固定資產如何核算
最近,有不少企業財務人員咨詢,未辦理竣工決算手續但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應如何核算?能不能計提折舊?據筆者了解,這類問題在中小企業當中比較普遍,如不能准確核算,將影響固定資產入賬價值、計提折舊額以及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為此,筆者提醒相關企業對此要十分重視。 那麼,企業要准確核算建造固定資產,需要把握哪些重點呢? 第一個重點是要合理確定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入賬價值。 《企業所得稅法暫行條例》第五十八條第二項規定:「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九條也規定:「自行建造固定資產的成本,由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構成。」根據這兩項規定,如果所建造的固定資產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應當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日起,根據工程預算、造價或者工程實際成本等,按暫估價值轉入固定資產成本,待辦理竣工決算手續後再作調整。暫估入賬的,也要准備好與自行建造固定資產相關聯的證據,才能記入暫估固定資產價值。 第二個重點是要准確地計算固定資產折舊。 《企業所得稅法暫行條例》第五十九條第二款規定:「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企業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並且投入使用,則可以以自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而不是以竣工決算日期或發票開具日期為起始時間。也就是說,企業完全可以合法地對雖未辦理竣工決算手續,並對已實際投入使用的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如果辦理竣工決算時確認的固定資產價值與暫估價值存在差異,應當及時辦理固定資產價值調整手續,並相應調整已計提的折舊。影響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還應當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及時調整相關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並計算補繳或退還企業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