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配套第一課《藤野先生》答案
一、關於課文,有下面幾種不同的理解,討論一下,究竟應該怎樣理解。
1.標題是「藤野先生」,課文主要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
2.課文大半內容寫作者的經歷和思想,主要表現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3.課文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寫了藤野先生,又寫了自己的思想歷程。
設置本題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並尊重學生自己的解讀,宜讓學生展開討論或辯論。以下意見僅供參考。
1.第一,一般來說,文章的標題是作者對全文思想內容最鮮明和最精練的概括。這篇散文敘述的焦點應該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題,自然應該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關系的,不應是以描寫藤野先生為主,表現的卻是「我」的某種思想,文章在結尾處點明主題,「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第二,從整篇文章的結構看,是圍繞藤野先生這個中心來組織材料的,雖說也貫穿著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線,後者是暗線。寫對東京學習環境的厭惡,離開東京到仙台,是寫與藤野先生結識的前因,接下來寫仙台的學習生活,基本上都與藤野先生有關,而且,作者著力正面描述了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寫匿名信的尋釁和看電影所受到的刺激,這些事或是與藤野先生有直接關系,或是襯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誠,在那種環境下的難能可貴。後面幾段,則是寫和藤野先生的分別及分別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因此,「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應是這篇回憶散文的主旨和本意。
2.課文大半內容寫作者的經歷和思想,主要表現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第一,全文按作者行蹤的變化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諷刺的筆調,刻畫了在日本東京的清國留學生渾渾噩噩的生活丑態,表現了青年魯迅的愛國主義思想。第二部分,作者回憶了自己在仙台醫專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著重追述了自己棄醫從文的原因,充分展示了青年魯迅熱愛祖國、積極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心路歷程。第三部分,寫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主要寫藤野先生給魯迅影響,使他「良心發現」,「增加勇氣」,繼續戰斗。第二,《藤野先生》寫於1926年10月12日,地點在廈門大學。魯迅原來准備在廈門工作兩年,結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堅持斗爭,一方面寫了《藤野先生》這樣的回憶散文,清理自己從1904年到1926年二十多年來思想感情變化的軌跡,回顧了自己愛國思想的發展,以此來激勵自己,增強同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所以,在文章的結尾處寫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後,又寫道:「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這最後一句所表達的仍是一種愛國主義的感情。
3.這是從另一角度看問題,視野更寬廣一些,是對上面兩種觀點的折衷。
編者的觀點傾向於第1種。除上述理由外,補充如下:第一,從作品的實際效果看,這篇作品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第二,魯迅一直懷念藤野先生。1935年,日本岩波文庫要出《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寫信給魯迅,徵求選文意見,魯迅回信說:「請您全權處理好了。在我看來,非放進不可的東西是沒有了。不過《藤野先生》一篇請您譯出加入。」1936年增田涉來到上海,魯迅又向他打聽藤野的近況,當增田涉說沒有下落時(此時藤野先生還健在),魯迅慨嘆說:「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可見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情。第三,本文確實飽含著愛國主義感情,正是這種感情使作品更有深度,使藤野先生的形象也更為感人,可以說,愛國主義感情是這篇文章的「底色」和背景。說「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是不錯的,但它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把聚焦對准在藤野先生身上,所以說,歌頌藤野先生是這篇文章的主旨。
二、朗讀課文第一段和倒數第二段,重點體味下面幾句話,回答括弧中的問題。
1.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這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怎樣的情感與態度?從句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個普通人,作者為什麼說他「偉大」,請結合具體事例談談你的看法。)
設置本題是要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的基礎上,對重點語句進行品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嘲諷。這幫清國留學生留著辮子,以示是大清國的臣民,而且「盤得平」,「油光可鑒」,表明他們精心打扮,「扭幾扭」寫出他們招搖過市、自我陶醉的丑態,「實在標致極了」,作者用反語表達了強烈的憤懣、諷刺之情。
2.他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等等,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尤其難能可貴。所以,他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三、棄醫從文是魯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回憶性散文中曾經談到過這段經歷。讀了這篇課文以後,你知道魯迅為什麼要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後來為什麼又棄醫從文嗎?從魯迅的人生選擇中你想到了什麼?
設置本題旨在幫助學生進行課內外學習的貫通,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並聯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義。
從本文看,魯迅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其直接原因是他厭惡東京的學習環境,厭惡清國留學生的渾渾噩噩,厭煩他們把環境搞得烏煙瘴氣,但聯系魯迅的人生追求和其他作品看,有更為深刻的內在原因。他在後來寫的《〈吶喊〉自序》中作過解釋:「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可見他是懷著救國救民的強烈願望選擇學醫的,可就在醫專學醫時——如課文描述的那樣——有一次看槍斃中國人的電影,說是由於「給俄國人做偵探」,而圍觀的「也是一群中國人」,這使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於是促使魯迅萌發「棄醫從文」的思想。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由此可以看出,魯迅從東京到仙台學醫,又從仙台棄醫從文,這一過程無不深深浸透著魯迅強烈的救國救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實踐著他「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
四、從下邊兩題中,選做一題。
1.夜深人靜之時,面對掛在東牆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與恩師已闊別20年了,魯迅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先生說。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2.對於自己的老師,魯迅只寫過三個人,一個是三味書屋的壽鏡吾,一個是《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這篇課文所寫的藤野先生,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較一下,看看魯迅筆下的這三位老師各有什麼特點。
這是一道拓展題,第1小題,旨在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第2小題旨在擴大學生的視野,並學會比較。
緋紅 匿名 油光可鑒 詰責 不遜 杳無音訊
居然 瞥見
死在異國他鄉。 原指科舉時代應試不中,這里只考試不及格。
表達了作者憤慨和辛酸無奈的思想感情。
日本所謂的愛國青年:中國那些閑看槍斃的人們
表現了我意識到了國民的愚昧以及對他們的厭惡和不滿
(第7題答案見書P9註解2)
1.孫犁帶袖套在撿黃豆,看到我後與我交談 。2.孫犁先生准備糊窗戶縫,向我求證自己的見老。3.孫犁先生正在寫作,見到我們後熱情招呼。(自選兩個)
表現了我激動、期待的心情
表現出孫犁先生對紙張的珍惜,害怕糟蹋紙張的心理、
1.我看重這篇小說,但省內老師不看好,我不服氣。2.我希望孫犁先生能看上這篇小說並幫我發表。3.在我心中孫犁先生是一個能給我公正評價的人。
它的好處:以戴著套袖貫穿了全文,點明了主題,從日常生活中表現孫犁的高尚品質。(2分)它表現了孫犁先生的質朴、勤勞、珍惜東西,易於人和諧相處,且珍重勞動尊嚴與德行的品質。
⑵ 八下語文同步答案人教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17543.html
如果版本不同,請自行搜索(搜索練習冊)
如果幫助了你,請及時點擊【採納為專滿意回答屬】按鈕
⑶ 8年級下冊語文練習冊答案人教版136頁一141頁
眼簾的是一個亭子,仔細一看,上書「雲逸亭」三個石雕大字,哇,這是誰留下的墨寶呢?我們在亭子里歇了一會兒,看時間差不多了,就准備往回走。可是又犯難了,怎麼?前面有兩條路,我們不知該走哪一條了?唉,聽天由命吧。我們從地上撿起一根樹枝,向上一扔,再閉上眼睛,待樹枝落下時,我們慢慢睜開眼,樹枝指向右邊那條道,好,那就走這條。我們又上路了,走了許久,到一個地方時,覺得這地方特眼熟,這不是剛才經過的地方嗎?難道,難道我們迷路了?我們有些擔心起來。環顧四周,發現那兒還有條小路,我們沒有放棄希望,向那條小路挺進。走著走著,前面居然沒路了,一看錶,自由活動時間已經結束了,再不回去,大家一定會擔心的。「這可怎麼呀?」麗說話時都帶著哭腔,我們幾個也焦急起來。郭老師非常鎮靜地安慰我們說:「大家不要慌,冷靜下來,仔細辨認一下方向,回憶一下來的時候路的特徵。」我們一聽,也冷靜了下來,忽然——「這兒有人走過,這是腳印!」我指著山壁上的幾個鞋印叫了起來,大家聚過來看。「對,我們試試,或許能找到出路。」我們順著這條路攀援而上,這條路雖然不陡,但是上面一直有細沙直向下灑落,一不小心就會迷眼。我側著頭,眯著眼,手抓樹干,一馬當先。她們也學著我的樣子,奮力往上走。這時候誰也沒有心情留心周圍的景求採納
⑷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配套練習冊答案 是21課與朱元思書 急 。。。。。。。。。。。。。
21課與朱元思書
一、1.(1)Piǎ (2)tuān(3)miǎo(4)líng(5)yīng(6)yuān lì
2.(1)「轉」通「囀」鳥叫聲 (2)「反」通「返」返回 3.(1)一樣的顏色。(2)獨一無二。 (3)青白色。(4)高。遠。 (5)向。 (6)全都。(7)比箭還快。飛奔的馬。 4.略 5.略 6.梁吳均叔庠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二(一)7寫景抒情的散文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8總寫富陽至桐廬的奇山異水。總領全文。9寫「異水」: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江水之色。「千丈」寫江水之深;「見底」寫江水之清;「游魚」寫江水之凈。然後用比喻誇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寫「奇山」:首先從形的角度寫山勢本身之奇;其次,從聲的角度寫空山天籟之聲的奇;10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所見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說是本文所寫山光水色的一個總體特點。11「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作者由景生情,從側面表達了險峰幽谷奪人心魄的魅力,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鄙棄功名的思想。 12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13(1)連接。(2)河流。(3)飛鳥。(4)覆蓋,長滿。14絕壁、孤峰、綠嶂。15到這里隨意走走,可以消除煩惱,怡情養性,在自由自在地欣賞山水美景時,人的內心會有所感悟的。16①山之雄奇;②山之綠;③溪流清澈;④鳥獸滿山;⑤四季有景。17寄情山水,排遣煩惱;避世隱居;怡情養性。
⑸ 配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配套練習冊參考答案
26課 小石潭記 一1冽 綴 澈 2(1)向西,往西。(2)以……為樂(3)在空中(4)像北斗星一樣。像蛇一樣(5)像狗的牙齒一樣。(6)格外。3(1)清澈。 凄清,冷清。(2)以……為樂。歡樂。(3)大約。可以(4)游動。遊玩。4略。5略。 二(一)6說明小石潭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同時也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7清澄。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突出了潭水的清澄。8用魚的活躍之態,襯託人的快樂。9溪身曲折、蜿蜒,岸勢參差不齊。 10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二) 11 (1)邊際。(2)城上如齒狀的矮牆。(3)俯(4)小竹子。 12(1)更顯得形狀奇特質地堅硬,那些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參差。(2)(上天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 13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 14以佳勝之地被埋沒比喻自己徒有經邦濟世之才卻橫遭斥逐,蟄居蠻荒,英雄無用武之地。抒發了作者凄苦、憂傷、憤懣不平的感情。 27課 岳陽樓記 一、 1A 2(1)降職或遠調。(2)勝景,好景色。(3)雖然如此,那麼。(4)邊際。(5)日光。(6)放晴。(7)迫近。(8)日光。 3(1)「具」通「俱」 全,皆(2)「屬」通「囑」 囑咐 4(1)順利。 通向。(2)有時。或許,也許。 (3)怎麼,哪。什麼。 (4)看。景象。 5略6略7(1)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2)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3)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二(一) 8唐賢今人詩賦。 9暗指岳陽樓,站在岳陽樓上觀巴陵最好的景色——洞庭湖全景。 10用擬人寫法把洞庭湖這一無生命之物寫得極具生命之感,活靈活現地表現了「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氣勢。 11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二) 12寫飛泉亭優雅的環境和觀賞瀑布的閑適情 13(1)當時建造這個亭子的人大概是個仙人吧。 (2)沒想到觀賞瀑布的快樂,竟到了這種境界。 14 (1)萬籟俱寂(2)好逸惡勞(3)以逸待勞(4)偃旗息鼓 15飛泉亭之功,是為遊人提供了一個觀瀑的好場所。這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寫人的活動和感受,最能體現這一主旨,所以須詳寫。 16第1段用虛寫,通過想像中的觀瀑活動,表現飛泉亭之功;第2段用實寫,通過切身體驗,盛贊飛泉亭之功。 17(1)言之成理即可。 (2)「一尺來長」的「詩集」實在費解,這里理解為「一尺來厚」較恰當。 (3)無統一答案,可各抒己見。此聯內容尚合文意,但文字上可推敲處甚多。如上聯有看有聽,下聯只有聽,等等。 28課 醉翁亭記 一、 1chú hè láng fēi míng huì sù yì tuí 2略 3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籌交錯、絡繹不絕、風霜高潔。 4.(1)表示遞進關系,「而且」。 (2)表示承接關系,可不譯。 (3)表示修飾關系,可不譯。 (4)表示並列關系,可不譯。 (5)表示轉折關系,「卻」。 5略 6略 7略 二(一) 8做事的意圖本不在此,而另有所圖。 9(1)因為他們在太守的治理下生活得安定快樂,衣食無憂。 (2)在被貶後能勵精圖治,治理有方,使百姓安定、富足、快樂,而太守飲宴時不事鋪張,不講排場,是一個與民同樂的好官。 10樂在山水之美,樂在百姓的安定快樂。 11「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是為了寫「樂」。作者因山水美、因百姓安定快樂而樂,因樂而醉。 12略 (二) 13(1)跟從,隨從。 (2)第二年。 (3)下 14(1)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啊。 (2)憂愁的人因此歡樂,生病的人因此痊癒,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15關心人民疾苦與民同樂。 16駢散結合,句式整齊而有變化,並在句末用 「也」字,富有節奏感和回環美。 29課 滿井游記 一 1膏 墮 巒 鬟 曝 倩 2 yān zhāo cù xié huì léi jiǎn xiā 3(1)還。(2)就。(3)起。(4)才。 初,始。 (5)美好。 擦。 4略 5略 6(1)比喻(2)比喻(3)排比(4)擬人、借代 7(1)A (2)D (3)B (4)C 二(一) 8以「出不得」,引起人們對出遊的關注。 9「始」字使時間更加鮮明,「乍」字則表現出了水波開始發出亮光的景色。體現了早春獨有的景色特點。 10(1)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2)若脫籠之鵠。(3)麥田淺鬣寸許。 11例如:「山巒為晴雪所洗……」一句,作者抓住了初春天氣酷寒之後鳥獸們動作神態的特寫鏡頭:林中鳥、水中魚,都到淺灘或水面享受春天溫暖的陽光。 12略 (二) 13天上沒有一點雲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晝。 14(1)適合。(2)此、這。 15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 16八月之望 17略 30課 詩五首 一 1(1)《陶淵明集》 陶淵明 《桃花源記》 (2)《李太白全集》李白太白 青蓮居士 唐 (3)杜甫 子美 唐 現實 (4)岑參 唐 邊塞 (5)龔自珍璱人 定庵 思想 文學 啟蒙 2 (1)這樣。(2)古代盛酒的器具。(3)渡。(4)相伴。(5)筷子。(6)水邊低地。(7)哪裡。(8)掛。(9)沙漠。(10)拉開。(11)遮蓋,掩護。(12)落花。(13)漸近。(14)縱橫交錯的樣子。(15)高聳的樣子。 3B 4A 5(1)一(4)略 (5)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6)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雲慘淡萬里凝 (7)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8)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9)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二(一)6指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7表達了詩人悠然閑適、以勞動為樂的情感。 (二)8~11略 (三)12(1)不要聽到琴聲和歌聲就觸動遠謫的愁思,青山和明月都在陪伴著我們啊。(2)你們這些「輕薄為文」的人,身體和名聲將一起泯滅,優秀的詩歌將如奔流的江河萬古。13王昌齡雖被貶到龍標,但他照樣悠然自得地生活,這種態度既表達了他的豁達樂觀,也流露出他對朝廷的不滿。 14杜甫反對那些對文化遺產肆意歪曲否定的作法,並暗示自己的詩歌創作也將追隨王楊盧駱,力求為後世留下佳作。
⑹ 誰有八下人教版語文答案
有啊你要哪一種發過來啊
⑺ 求八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配套練習冊答案【全】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配套練習冊第二單元答案
6課 雪
一、1、磬口(qìng) 脂粉奩(lián)
朔(shuò)方 胭脂(yān)
模樣(mú)粘連(zhān)
2褪 凜 嘻 碌 潤 眷
3灼灼 消釋 彌漫
4略 5散文詩《野草》
6.「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二、(一)7江南的雪滋潤美艷,蘊含著生命,透露著生機。江南的雪,傾注著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對美好理想的嚮往和追求。 8北方的雪「永遠如粉,如沙」「在凜冽的天宇下」「奮飛」「升騰」。這些描寫傾注了作者對北方雪不畏嚴寒,在孤獨中抗爭、奮斗的贊美之情。 9雪羅漢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是美的象徵。但是它卻很快消融,讓作者感到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戀的。這樣的描寫還自然引出下文對朔方的雪的壯美的描述和歌頌。
10北方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這里它還表現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聯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他成為雨的精魂——堅強和不屈的精魂。
11(1)將江南的雪比作「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寫出了江南雪的美艷、滋潤和充滿生機的特點。(2)運用聯想由冬景想到春景,不但突出了江南的雪滋潤美艷、蘊藏生機的特點,而且表現了作者對江南的雪的喜愛之情。(3)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朔方的雪的孤獨與倔強的性格。
7課 雷電頌
一、1、睥睨 (pì) 鞭撻(tà) 祈禱 (qí)
罪孽 (niè) 迸射 (bèng) 懺悔 (chàn)
嬋娟 (chán) 污穢(huì) 2.鐐 徘 騁 嬋 景 刑 瀾 3.(1)郭沫若 詩人 劇作家《女神》《屈原》《蔡文姬》 (2)《屈原》 1942 「皖南事變」 戰國 賣國 愛國 抗日戰爭 5《離騷》《九歌》;一生忠於楚國,最終為楚國而死。 6 (1)屈原 (2)上聯各個字的偏旁均為「三點水」,下聯各個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從而使讀者彷彿看到這位窮困潦倒的落魄文人淚流滿面的形象,又聽到了他失聲痛哭的悲愴呼號。
二、(一)
6「電」象徵人世問追求正義、光明的變革力量;「有形的劍」指屈原被囚前的佩劍;「無形的劍」指堅定的信念
7不能。因為原文採用倒裝旬式,突出了「風」『雷」「電」的動作,更有力度和氣勢,更符合人物激憤的心情。
8表達摧毀黑暗的迫切心情。
9這篇獨白,以火一般熾烈的語言以及雷霆萬鈞的氣勢,表達了對黑暗世界的強烈的憤懣,也表達了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
10誇張的藝術手法,讓屈原憑借暴風、怒雷、閃電的翅膀,展開美好的幻想,飛向光明的境地,憑借他們的力量,毀滅一切黑暗。擬人兼呼告修辭,還有反復、排比,使獨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達了愛憎的感情,又具有詩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鏗鏘有力。如「風你咆哮吧!咆哮吧!」「你們風,你們電,你們雷」「啊,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呀!」
13前一句是寫祖國對於詩人的養育之恩,這是詩人思念祖國的基礎。因為是在對作為喻體的「年青的女郎」傾訴,所以這里也比喻性地用了「殷勤」。「不辜負」三字表達了報效之意。後一句的「思量」,不僅是指對於作為地理概念的祖國的思念,不僅是對山川土地的思念,而且是具有更深含義的一種期望,是希望祖國不斷發展,日益強盛、進步,所以用了「也不要辜負」。
14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棟梁」,過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才得重見天光」。從字面上看,講的是煤的形成過程,其深層含義是說自己原本是國家有用之才,但在過去黑暗現實的壓迫下,愛國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發,空懷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今朝,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祖國煥發出新的青春,詩人的愛國情感不可抑制地噴發而出,報效祖國的時機終於來了。「自從我重見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這里詩人盡情地傾訴了對於祖國的思念之情,這是詩人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露,表達了想為祖國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的宏願。
15略
8課 短文兩篇
1倘使(tǎng) 皓月 (hào) 姮娥(héng) 暘谷 (yáng)高懸 (xuán) 浸入(jìn)
2撮 瞬 寂
3李堯棠 芾甘 現、當 《滅亡》《家》《春》《秋》《霧》《雨》《電》
4嬋娟、銀勾、玉兔、玉盤、望舒等。
5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寄愁心於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二、(一)
6贊美。因為飛蛾在死的瞬間得到光,也得到熱了。
7不矛盾。珍惜生命指的是不作無謂的犧牲,這里的「死」指的是為自由正義而獻身。
8開放性題。只要講到自由、正義(光和熱)應是人生最大的追求即可。
9因為嫦娥也是為了某種理想,為了可以改變月光的冰冷,為了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在嫦娥身上寄託了作者擯棄黑暗、追求理想的願望。
10略
(二)
11A
12(1)「他們」指「人世間的不幸者」,「安慰」指聽取不幸者的哀訴,並同情他們,給他們光明與鼓勵。(2)「這」指老音樂家的眼淚,「灌溉靈魂的春雨」是一個暗喻,是指星星給予他的安慰。
13同處黑暗之中,感到痛苦和不幸。
14都感到無上的安慰,存在著信心和希望。表達出作者追求光明的理想永遠不會改變。
15事不相關,但人物境遇相似。
16星星象徵著痛苦中的安慰,黑暗中的希望,而這種安慰和希望是永存的。
9課 海燕
—
1蒼茫(cāng)膽怯 (qiè)翡翠(fěi)
蜿蜒 (yán)深淵 (yuān)企鵝(qǐ)
蠢笨(chǔn)呻吟(yín)海鷗 飛翔 懸崖 飛竄
2(1)《春天的旋律》 海燕之歌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2)散文 詩 象徵 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 革命高潮時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 席捲一切反動勢力的革命浪潮與風暴 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3呼叫 抱 甩 摔
二(一)
4「閃電」「高傲」「飛翔」「大笑」「號叫」這些詞表明了海燕的矯健、勇敢和樂觀的特點。
5海鷗「膽怯」「躺藏」,與海燕「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鮮明對比,以突出海燕的英勇、樂觀。
6是為了點明海燕所處的環境,烘托海燕的戰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7(1)「抱」「摔」「甩」「惡狠狠」分別賦予事物以人的行為和思想感情,突出了狂風勢力的狂獗。(2)「抓住」「熄滅」以擬人手法突出了大海巨大的聲勢和強大的力量。(3)「歌唱」「沖向」「迎接」等詞語,賦予波浪以人的行為動作,突出了它積極主動的戰斗熱情和樂觀勇敢的革命精神。
8表達了作者急切要求懲治腐惡的義憤,渴盼經受革命風暴戰斗洗禮的願望,召喚革命者奮起斗爭、搏擊風暴、掙脫桎梏、贏得解放的豪情,肯定革命或遲或早總會發生並將取得勝利的信念。
9略
(二)
10「鷹」象徵革命勇士;「蛇」象徵滿腦袋市儈哲學的庸俗小市民。
11通過對蛇生活的陰暗、腐臭的山谷的環境描寫來反襯鷹對重返廣闊自由的美好天空戰斗的渴望之情。
12在藍天中搏擊、不幸負傷,成為「失敗的英雄」。表現了「鷹」熱愛自由、嚮往光明與英雄業績的堅強個性.渴望戰斗的激情和念念不忘再一次翱翔天空重新戰斗的精神。聯系生活略。
13略
10課 組歌
—1津液 (jīn) 熾熱(chì) 禱詞(dǎo)
執拗(niù) 夜闌(lán ) 天穹(qióng)
纖細(xiān) 酷肖(kù)
2鑲 嵌 璀 璨 吁 壑 凌 翱 翔
3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鑲嵌: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
千山萬壑:形容山比較多。壑:山溝或大水溝。
盛氣凌人:傲慢的氣勢逼人
4黎巴嫩 《淚與笑》 《先知》 《沙與沫》 泰戈爾
5提示:聯想或想像合乎自然,適當運用比喻、擬人手法,語句前後連貫。如:花是大地的女兒,是蜜蜂的母親,是蝴蝶的情侶。
二(一)
6它是海岸的情人,是人世間的守護者。
7海浪對海岸一往情深,並守護著人世間種種美好的價值,作者藉此表達了對祖國的深厚情愛。
8我要守護這個世界,我對世間萬物擁有滿腹的愛情。所以哪怕「徹夜不眠讓我形容憔悴」。「可是」有轉折、強調意味,使語義更豐富。
9略
10①雨是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愛情不只包括情感傳遞,更意味著奉獻;②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著一個循環,正如愛情在人類世界中意味著一個循環,它滋潤生命,傳遞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
11略
(三)
12(1)花開花謝,就像大自然在說話、沉默。(2)綠茵中經常花朵點點,就像星星從蒼穹墜落。
13純潔 神聖
14渴飲朝露,嚮往光明。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
15婉轉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人類的一點批評。
16略
第二單元綜合練習
一
1C 2(1)璀璨(2)翱 (3)浸(4)騁 (5)褪3精衛填海 卧薪嘗膽 堅持不懈 鍥而不舍4(1)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2)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5(1)《野草》 高爾基 海燕之歌(2)《淚與笑》 紀伯倫 《淚與笑》 《先知》 《沙與沫》6提示:想像合乎自然,恰當運用比喻、擬人手法,語句通暢即可。 7.成語:春暖花開、春光明媚、春風化雨、春寒料峭
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二、(一)
8用紅葉烘托范仲淹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為國為民的情懷和「清廉剛正」的品行(或:以紅葉襯托范仲淹的一片丹心)。引用陳毅同志的詩句意在強調范仲淹的精神如「不枯槁」的紅葉永不褪色。
9表示範仲淹「贏得人民愛戴」不僅僅是因為他寫了一篇《岳陽樓記》,說了兩句名言,更重要的是他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如上文寫的傳說,下文寫的「新政十議」和他守衛西北邊防等功績)。 「將軍白發征夫淚」之「淚」,總是比「酒人愁腸化作相思淚」之「淚」要沉重一些。詞中的白發將軍,正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崇高精神的生動寫照(或:它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熱愛祖國之情和抵禦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
10范仲淹守衛西北邊防,矢志報國,敵人畏他三分,稱他為「小范老子」,作者借西夏人對他的稱呼,表達出對他的崇敬之情。在作者看來,他不僅「清廉剛正」,也有「似水柔情」的一面,所以第二次稱他為「小范老子」時,崇敬之中更帶有親切之意。
(二)
11屋瓦風雨聲, 檐下滴雨 ,瓦上日光煙影, 屋瓦積雪消融(意思對即可)
12(1)駢散交替,整齊而又有變化,音韻和諧,具有音樂美,語言別致,雅俗共賞,突出屋瓦的功效。(2)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檐下滴雨因風而動的美感,表現了作者對檐下滴雨的喜愛。
13對比。將江南瓦與琉璃瓦對比,突出江南瓦「卑微」「粗糙」的特點,反襯它「卑微」中的崇高,「粗糙」中的偉大。強調它是人們「容身之需,安居之寶」,更深入地揭示作者對江南瓦鍾情的原因。(意思對即可)
14(1)含蓄地表達了對在以「鋼筋水泥」等為標記的現代城市文明的逼迫下,以「瓦」「瓦藍」等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自然樸素的生活方式)日漸消亡的憂思。(意思對即可。) (2)示例一:這種擔憂沒有必要。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逐漸退出歷史舞台是現代化進程的一種必然。示例二:這種擔憂有必要。傳統文化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不能以犧牲它為代價來發展現代文明,應該加以大力保護,使其與現代文明和諧並存,共同發展。
⑻ 八年級下冊語文配套練習冊答案人教版 山東省的
28課 醉翁亭記
一、
1chú hè láng fēi míng huì sù yì tuí
2略
3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籌交錯、絡繹不絕、風霜高潔。
4.(1)表示遞進關系,「而且」。 (2)表示承接關系,可不譯。 (3)表示修飾關系,可不譯。
(4)表示並列關系,可不譯。 (5)表示轉折關系,「卻」。
5略
6略
7略
二(一)
8做事的意圖本不在此,而另有所圖。
9(1)因為他們在太守的治理下生活得安定快樂,衣食無憂。 (2)在被貶後能勵精圖治,治理有方,使百姓安定、富足、快樂,而太守飲宴時不事鋪張,不講排場,是一個與民同樂的好官。
10樂在山水之美,樂在百姓的安定快樂。
11「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是為了寫「樂」。作者因山水美、因百姓安定快樂而樂,因樂而醉。
12略
(二)
13(1)跟從,隨從。 (2)第二年。 (3)下
14(1)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啊。 (2)憂愁的人因此歡樂,生病的人因此痊癒,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15關心人民疾苦與民同樂。
16駢散結合,句式整齊而有變化,並在句末用 「也」字,富有節奏感和回環美。
29課 滿井游記
一
1膏 墮 巒 鬟 曝 倩
2 yān zhāo cù xié huì léi jiǎn xiā
3(1)還。(2)就。(3)起。(4)才。 初,始。 (5)美好。 擦。
4略
5略
6(1)比喻(2)比喻(3)排比(4)擬人、借代
7(1)A (2)D (3)B (4)C
二(一)
8以「出不得」,引起人們對出遊的關注。
9「始」字使時間更加鮮明,「乍」字則表現出了水波開始發出亮光的景色。體現了早春獨有的景色特點。
10(1)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2)若脫籠之鵠。(3)麥田淺鬣寸許。
11例如:「山巒為晴雪所洗……」一句,作者抓住了初春天氣酷寒之後鳥獸們動作神態的特寫鏡頭:林中鳥、水中魚,都到淺灘或水面享受春天溫暖的陽光。
12略
(二)
13天上沒有一點雲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晝。
14(1)適合。(2)此、這。
15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
16八月之望
17略
30課 詩五首
一
1(1)《陶淵明集》 陶淵明 《桃花源記》 (2)《李太白全集》李白太白 青蓮居士 唐 (3)杜甫 子美 唐 現實 (4)岑參 唐 邊塞 (5)龔自珍璱人 定庵 思想 文學 啟蒙
2 (1)這樣。(2)古代盛酒的器具。(3)渡。(4)相伴。(5)筷子。(6)水邊低地。(7)哪裡。(8)掛。(9)沙漠。(10)拉開。(11)遮蓋,掩護。(12)落花。(13)漸近。(14)縱橫交錯的樣子。(15)高聳的樣子。
3B
4A
5(1)一(4)略 (5)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6)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雲慘淡萬里凝 (7)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8)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9)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二(一)6指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7表達了詩人悠然閑適、以勞動為樂的情感。
(二)8~11略
(三)12(1)不要聽到琴聲和歌聲就觸動遠謫的愁思,青山和明月都在陪伴著我們啊。(2)你們這些「輕薄為文」的人,身體和名聲將一起泯滅,優秀的詩歌將如奔流的江河萬古。13王昌齡雖被貶到龍標,但他照樣悠然自得地生活,這種態度既表達了他的豁達樂觀,也流露出他對朝廷的不滿。 14杜甫反對那些對文化遺產肆意歪曲否定的作法,並暗示自己的詩歌創作也將追隨王楊盧駱,力求為後世留下佳作。
第六單元綜合練習題
一.1、D 2、B 3、先天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 4、C 5、A
二、6、B 7、負:背 陳:擺開 觥 :酒杯 蔌:菜蔬
8.翻譯(1)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2)遊人只知道跟著太守一同遊玩很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遊客們的快樂為快樂
9;為下文寫太守樂作鋪墊,反映歐陽修治理有方,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
10寫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思想。
11. D 12. B 13 (1)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間飛瀉,震撼著山谷。 14(1)平(或:綠) (2)清 (3)偉(或:疾) 15(1)思鄉之情 (2)而猶不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