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集體備課中,教師要做到哪些
1、個人初備 (1)個人備課時,一定要認真學習和研究課程標准、大綱、考綱、教材、教學參考書以及其它的相關材料;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同時,教師還要深入了解學生,摸清學情,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要做到摸清學生的學情,既要研究學生的智力因素(比如,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2)每位備課教師必須寫出備課提綱,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具體的教學目標(認知和情感目標);新教師應寫出詳細的教案。(3)每位教師都要盡力提出有獨創性的設計方案,以便資源共享。 (4)每位教師應提出自己有疑問的地方,以便集思廣益,攻克難點。 (5) 每位教師應該超前備課,這樣有利於把握全局,也有利於教師在課堂上解決部分學生因超前預習提出的問題。集體備課時最好能准備好下一周的教案。 2、集體研討 教師在第一次集體備課時,一定要對本學期的課程進行整體規劃,簡要寫出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並制定好單元教學計劃。教師在集體備課時要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思路,分別陳述各自的備課方案,最好採用「說課」的形式進行比較,以便揚長避短,統一思想,達成共識。 集體備課時還應注意做到以下三點: (1)「四個統一」 「四個統一」即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重難點,統一階段測試。提倡「四統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應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經集體分析,做出合理安排。 (2)中心發言 集體備課時要確定一個中心發言人。中心發言人可以由老教師或教學水平高的教師擔任,以便做好「傳、幫、代」工作。同時,也要大膽啟用青年教師擔任中心發言人。這樣做有利於青年教師迅速成長。 (3)集體備課時也可邀請備課組以外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來組內進行專題講座,以開闊組內教師的視野,擴大交流的空間。 3、修正教案 集體備課時由中心發言人說課,教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和完善。但教案應避免千篇一律,否則就沒有創新精神。 4、重點跟蹤 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教案是否可行還有待於在教學實踐中考證。因此,有必要進行跟蹤聽課,以便及時總結和不斷改進。 5、課後交流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該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即第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和總結階段。課後交流是備課總結階段的
2. 怎樣進行集體備課
一、集體備課的運作方法
教師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其具體運作方式如下:
1、組織管理:
集體備課由教學處(或教科研室)實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公共科和規模較大、門類較多的專業教研組可分成若干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具體實施,教研組長指導並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
2、活動過程:
(1)活動准備——「二研」、「三定」
組長提前通知全組成員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教材、大綱,通知中明確集體活動的「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
(2)集中研討——「四備」
出備課要求,聽取中心發言人的發言,討論備課提綱。討論中心發言人提出備課提綱時,應包括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
(3)修改提綱——「五統一」
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五統一」:統一教學思想,統一「雙基」、「雙力」(智力、能力)和「雙育」的內容與要求,統一課時安排,統一達標題目,統一考核要求。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
(4)撰寫教案
各任課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各班的學情,撰寫教案。此時,在不離開「五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人特長。
(5)信息反饋
下一次集中時,把根據備課提綱實施時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提出來,供以後借鑒。
3、時間安排:學校可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每學期規定幾次,或每周一次。視各校各組教師組成情況而定。如果將每周集體備課的時間排進課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了。
二、集體備課必須堅持「三性」原則
1、統一性原則。
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同步教學,具體實施中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作業訓練、資料使用、檢測評估等必須統一。特別是教學進度和目標檢測,一旦失去了統一,就不能在集體討論中獲得正確的信息,及時矯正教學實踐。
2、超前性原則
分配撰寫備課提綱的任務和提供備課提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課教師的提綱准備任務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一並分配,便於教師早作準備,收集資料,鑽研大綱和教材。備課提綱的討論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則
劃定備課任務應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保持其內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據教材的單元或章節來劃分比較合適,切忌人為地將教材割裂開來。
三、集體備課必須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
1、正確處理好個人鑽研與集體討論的關系。
集體備課,不僅僅是集中討論,一般採取集中討論與個人鑽研相結合的形式。如果僅僅依靠聽中心發言人的說課,討論是不能成功的。要發動全組成員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討論的時候才可能各抒己見,百花齊放。所以,個人鑽研是前提。這大概就是「功夫在詩外」。集中討論時,組長要善於引導,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還要善於總結,概括大家的長處,指導中心發言人整理備課提綱。
2、正確處理好備課與試講的關系。
備課是講課的基礎,講課以備課提綱為指導。集體備課之後,由一人或幾人進行試教,每次教後及時組織評課。執教者發揮自己的特長,上出自己的風格。備的內容統一,教的風格可以百花齊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說,備課要統一,上課在不離開備課提綱的情況下,可以百花齊放。千萬不能出現「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確處理好骨幹領路與培養新教師的關系。
集體備課的中心發言人一般挑選本組骨幹。一來有把握,二來組長也省心。備課是貫穿於每學期的全過程,從培養新教師的角度出發,也應給新同志壓壓擔子,讓新同志來當「中心發言人」,同時採取「青藍結對」的方法,然後逐步放手。這樣可以一舉數得。
3. 怎樣集體備課
教師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其具體運作方式如下:
1、組織管理:
集體備課由教學處(或教科研室)實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公共科和規模較大、門類較多的專業教研組可分成若干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具體實施,教研組長指導並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
2、活動過程:
(1)活動准備——「二研」、「三定」
組長提前通知全組成員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教材、大綱,通知中明確集體活動的「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
(2)集中研討——「四備」
集中研討即組長在集體備課時間里召集本組教師提出備課要求,聽取中心發言人的發言,討論備課提綱。討論中心發言人提出備課提綱時,應包括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
(3)修改提綱——「五統一」
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五統一」:統一教學思想,,統一「雙基」、「雙力」(智力、能力)和「雙育」的內容與要求,統一課時安排,統一達標題目,統一考核要求。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
(4)撰寫教案
各任課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各班的學情,撰寫教案。此時,在不離開「五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人特長。
(5)信息反饋
下一次集中時,把根據備課提綱實施時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提出來,供以後借鑒。
3、時間安排:學校可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每學期規定幾次,或每周一次。視各校各組教師組成情況而定。如果將每周集體備課的時間排進課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了。
二、集體備課必須堅持「三性」原則
1、統一性原則。
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同步教學,具體實施中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作業訓練、資料使用、檢測評估等必須統一。特別是教學進度和目標檢測,一旦失去了統一,就不能在集體討論中獲得正確的信息,及時矯正教學實踐。
2、超前性原則
分配撰寫備課提綱的任務和提供備課提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課教師的提綱准備任務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一並分配,便於教師早作準備,收集資料,鑽研大綱和教材。備課提綱的討論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則
劃定備課任務應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保持其內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據教材的單元或章節來劃分比較合適,切忌人為地將教材割裂開來。
三、集體備課必須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
1、正確處理好個人鑽研與集體討論的關系。
集體備課,不僅僅是集中討論,一般採取集中討論與個人鑽研相結合的形式。如果僅僅依靠聽中心發言人的說課,討論是不能成功的。要發動全組成員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討論的時候才可能各抒己見,百花齊放。所以,個人鑽研是前提。這大概就是「功夫在詩外」。集中討論時,組長要善於引導,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還要善於總結,概括大家的長處,指導中心發言人整理備課提綱。
2、正確處理好備課與試講的關系。
備課是講課的基礎,講課以備課提綱為指導。集體備課之後,由一人或幾人進行試教,每次教後及時組織評課。執教者發揮自己的特長,上出自己的風格。備的內容統一,教的風格可以百花齊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說,備課要統一,上課在不離開備課提綱的情況下,可以百花齊放。千萬不能出現「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確處理好骨幹領路與培養新教師的關系。
集體備課的中心發言人一般挑選本組骨幹。一來有把握,二來組長也省心。備課是貫穿於每學期的全過程,從培養新教師的角度出發,也應給新同志壓壓擔子,讓新同志來當「中心發言人」,同時採取「青藍結對」的方法,然後逐步放手。這樣可以一舉數得。
4. 如何進行集體備課
教師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其具體運作方式如下:
1、組織管理:
集體備課由教學處(或教科研室)實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公共科和規模較大、門類較多的專業教研組可分成若干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具體實施,教研組長指導並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
2、活動過程:
(1)活動准備——「二研」、「三定」
組長提前通知全組成員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教材、大綱,通知中明確集體活動的「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
(2)集中研討——「四備」
集中研討即組長在集體備課時間里召集本組教師提出備課要求,聽取中心發言人的發言,討論備課提綱。討論中心發言人提出備課提綱時,應包括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
(3)修改提綱——「五統一」
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五統一」:統一教學思想,統一「雙基」、「雙力」(智力、能力)和「雙育」的內容與要求,統一課時安排,統一達標題目,統一考核要求。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
(4)撰寫教案
各任課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各班的學情,撰寫教案。此時,在不離開「五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人特長。
(5)信息反饋
下一次集中時,把根據備課提綱實施時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提出來,供以後借鑒。
3、時間安排:學校可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每學期規定幾次,或每周一次。視各校各組教師組成情況而定。如果將每周集體備課的時間排進課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了。
5. 如何發揮全體老師在集體備課中參與的積極性
備課是展現教師教學藝術的序幕。備課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對自己組織每一節課的教學活動的內容、時間和空間結構的規范和優化過程,這是一個循環往復、逐步發展提高的過程。過去,我們通常採用獨立備課形式,這種形式可以彰顯教師個人對文本(教材)的獨到見解,於是,課堂上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壯觀。但個人獨立備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過分追求獨到見解,而忽略了教學中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滲透與訓練。長此以往,學生的「應知應會」打了折扣。我校現在採用集體備課的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醞釀、日趨完善的集體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人潛能,在二次備課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我們不能把集體備課代替教師個人備課,我們更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走進一個程序化的模式中。
為此,我們共同探討有關集體備課的問題:集體備課到底備什麼?
一、備教學理念
理念是什麼?理念就是教學指導思想。先進的課程理念,都來自於成功的教學實踐。理念指導實踐,實踐孕育理念。在課程改革已進行了五年的今天,我們應對我們所教學科的課程定位了如指掌,還應對我們所教學科的課程理念了如指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達到教學目的的基本教學策略。
只有將這些理念爛熟於心,我們在備課中才能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定位,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與時俱進。
二、備教學重點和難點
摸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是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就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而言,班與班之間參差不齊,學生與學生之間參差不齊。在開學這段時間的聽課中發現一些不利現象:有些教師為完成教學設計中既定的內容,在學生已掌握知識要點的情況下,仍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該知識要點,學生真正需要教師講解、加強鞏固的地方因時間而耽誤,或一帶而過,或省略為自學。其實他們目標本身設置的沒有錯,但是,每個班級的學生情況不同,各個年段也不同。因此在集體備課時,應充分討論生情、班情,在此基礎上確立教學重、難點,合理劃分課時,使課堂教學密度均衡。
三、備學習方式
修訂後的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都增加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相輔相成。這告訴我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應是唯一的課堂學習方式,它應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有機結合,互為補充。
一些教育專家在各種教學刊物上撰文,指出當前課改中出現的幾種誤區,其中一誤區為學習方式「自主變為自由」,教師在課堂上充當的是:1、學生學習的「召集人」:學生誇誇其談,教師無所事事。2、學生交流的「旁聽者」:學生漫無邊際,教師不置可否。3、學生活動的「捧場者」:學生言行出軌,教師大加贊賞。
集體備課時,我們應探討教材中哪些知識是可以讓學生自己學習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師講解的,教師應講到什麼位置。要預設學生會出現什麼問題,教師該採用什麼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千萬不能讓學生指責教師在課堂上「不作為」。
四、備作業設計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通過「學得」和「習得」而來的,無論課內課外應「學得」與「習得」並存。眾所周知,作業設計成為教師了解、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一把尺子,這把尺子在教師手中。教師應怎樣用好這把尺子,是我們集體備課要探討的。我們認為,應探討兩個問題:
1、作業的量。不論課堂作業,還是家庭作業,都應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的數量,保證學生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作業。可以因人而異,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設立必做題和選做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2、作業的質。這是教師備課討論的重點。作業的設計應既是對課堂學習的鞏固,也是對課堂學習的反饋。作業題型的設計既相對固定,也應有所變化。相對固定是針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尤其是對層次低的學生來說,盡快地認識、熟悉、讀懂題目,是保證作業質量的基礎。隨著學生層次的升高,知識水平的補充,作業題型應有變化,以幫助學生學會審題,正確答題。作業內容的設計即考慮基礎性,也應兼顧發散性。
集體備課強調的是集體智慧與個人創意的結合,建立有效的集體備課的運行機制,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內容。
「集體備課」是好的。但如何有效地實施好,確實是個難題。我們學校的領導和教師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並進行了積極探索。
二、改進集體備課的方式
首先,保證集體備課的時間,我校針對不同學科確定了不同的集體備課時間,每周一由教導處連同各年級學科的備課組長確定好下周的活動安排表,主要包括備課內容、主備人、輔備人、主持人等,由備課教師熟悉教材,自我初備(不一定形成文字材料)。每周有集體備課集體交流時間,有確定的形成集體備課教案、個性設計與反思即二次備課的時間。這樣,通過時間的固定化,保證集體備課工作的正常開展。
概括說來,集體備課流程共分四步。
(一)初備。每次集體備課的內容就是下周的教學內容,一周的教學內容包括幾篇課文的教學或好幾個課時,針對每篇課文(課時)落實不同的主備人。這樣保證主備人,能集中精力備好一篇(幾課時)。主備人的職責是什麼呢?主備人要圍繞思考提綱將主備的教學內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和教學目標,確定好教學的重難點。並就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設計,然後形成交流意見。輔備人的職責又是什麼呢?輔備人在集體交流前必須將教材研讀通曉,理清教材的知識體系,梳理出教學的知識點,並初步考慮相應的教學設計。主備、輔備的人可以在書頭上注一注、劃一劃。也可以在紙頭上寫一寫,這些形式由各人根據自己的習慣來定,學校不強求一致。無論是主備人還是輔備人都要在及初步設計的基礎上,列出你的困惑和疑問,以便交流時供大家重點討論。
(二)集體交流。交流的內容有兩項,一個由主備人圍繞討論提綱逐一拋出自己的理解、觀點、設計及有關理論依據。輔備人隨時以補充、完善。第二個由主持人組織大家就備課時的困惑或上周教學實踐的反思等選擇一到兩個話題,組織大家討論交流。集體備課的價值在於相互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信息溝通,資源的共享,在交流中達到相互促進相互吸取。為了保證交流不流於形式,保證交流的深入,教師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點有感而發,可以就整體發表見解,可以中途打斷,可以求同存異,可以相互爭執。為了創設良好的交流氛圍,交流時備課組長不作記錄。因為過去要求各組記好交流記錄,結果往往出現一種令人尷尬的局面。一個人說,一個人記,甚至說的人還不時停下來等等記錄的人,這種交流實質上缺乏「火花」的相互碰撞,是一種單向的、被動的,甚至是敷衍式的交流。那麼是不是交流時什麼都不記呢?也不是,記是由各人記,記什麼?不限制,各人記自己認為值得記的東西,可以是別人的觀點和方法,可以是聽了別人發言觸發的瞬間的思考。記的形式可以在書本上圈圈劃劃,可以在紙頭上寫,可以在筆記本上記。發言時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強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說幾句,才入門的,經驗欠缺的可以多聽聽,學學別人的方法。
每周的教學內容有重點非重點之分。備課交流時,我們做到區別對待。另外,針對不同的主備人備的課,我們在交流時也要體現區別。骨幹教師主備的課能起到促進垂範的作用,討論時可以重點交流;才入門的青年教師需要更多的關心和鍛煉,備的課可以重點討論,等等。另外,集體備課以討論並形成教案為主,並附以討論教具准備、製作,討論練習,包括討論階段檢測的試卷。
集體交流不僅僅形成共同的教案,交流時還就教師個體備課的困惑或教學實踐的反思共同討論。每次集體備課都確定好一個主持人,主持人可以是主任、校長、也可以是備課組長,主持人就備課人的困惑反思選擇一到兩個話題。引導大家深入討論,力爭每次集體備課既形成備課教案,又能解決或探討教學中的一些熱點難點的問題。
(三)形成教案。集體交流之後,由主備人綜合集體的意見和智慧,在個人初備的基礎上形成教案。主備人在形成的教案應力求精緻和完美,力求體現新的課改精神。所撰寫的教案一般應由主持人審閱後方可實施。為了保證教案及時印發到輔備人的手中。集體備課第1、2課時的教案必須在周五復印到輔備教師手中,其餘的教案必須於下周一印發給教師。
(四)個性設計與反思。我們總結了以往集體備課,往往有兩大薄弱環節。一是教師個體共同參與熱情不夠,交流不夠深入;二是形成教案後,會照本宣科,忽視了自身的教學特點,忽視了本班學生的實際,也忽視了個性化的設計,甚至於也懶得對集體的設計反思和自我實踐的反思。因此抓好個性設計與反思可以說是關繫到集體備課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好的個性設計或深入的反思比單獨備一課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業務能力。每位教師特別是輔備人拿到教案後都要根據自己的個性情況,對集體備課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個性設計的方式可以是旁註,可以是知識點的解說,可以是教學方法的更換,可以是教學片斷的增刪。我們跟教師講,一份整潔干凈的教案未必是一份好教案,一份塗塗改改,增增刪刪的教案則肯定是一份對於你來說最完美的教案。
教案實施後,教師還要就實施過程中的啟發,瞬間的靈感,困感等反思也記下來。這些困惑、心得正是我們教師業務能力前進的每一個階梯。為了督促教師個性設計與反思,我們教導處按學科分每條線每檢查教師的二次備課。
三、加強集體備課管理
怎樣保證集體備課的有效落實,我們加強集體備課的管理,做到「四定」、「兩結合」(以下部分內容還在修正中)。
四定,一是確定了集體備課的周期,確定了每周有時間專門用於討論交流;二是確定了集體備課四步流程;三是確定了主備、輔備人的職責,確定了分線主任檢查制度,和主持人制度,一個好的主持人能善於調動大家討論的積極性,並有效地引導教師將討論交流深入化,保證討論交流的質量。四是確定了集體備課的考核評價制度。我們對教師集體備課狀況的考核從四方面入手,①出勤及集體交流情況,由各組主持人考核;②優秀教案評比,主要考核備課組集體備課的質量;③限時備課競賽,考核教師的業務能力;④課堂聽課,考核教師對集體備課教案的軌行及個性處理的情況。
「兩結合」的內容是什麼呢?
1、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結合
嚴格地講集體備課這項工作是最難管理也最需要管理的,但過去那種管理一管就死。「你要資料,我來抄,你要我來,我談閑」。怎樣克服各種消極因素,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呢?
學校探索著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結合,並逐步由鋼性的制度管理向彈性化的人本管理轉變的管理方式。我們處處尊重老師,努力創設一種寬松的備課環境,例如淡化資料的要求,我們跟教師講,我們集體備課為的是什麼?不是來做樣子給別人看,我們集體備課的目的首要的是形成一份高質量的教案,其次是減輕教師的筆頭抄教案的負擔。我們還提出只要有益於這個目的的任何形式我們都不反對。包括集體備課的過程資料,我們不作硬性要求。在主備人的備課量上,我們放手給備課組自行決定,你們認為骨幹教師知識水平高、業務能力強、骨幹教師主備量大一些也行;組內以為「才入門」的青年教師應主備多一些,以便大家來共同指導他也行。一周的教學內容可以是組內教師自行申報決定,也可以是備課組長協調安排等等都行。每學期學校還進行備課競賽和評選最佳備課組等激勵活動。
2、備課和培訓相結合
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吸取的過程,這本身也是一種師培的過程。另外,在每次集體交流中,我們不僅討論備課的教案,還就教師的困惑反思或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式的研討,這本身也是教研培訓相結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