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單元教學設計它與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區別和聯系
在教學內容上: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是針對適合在一個課時內實施的學習內容進行教學設計,而單元教學設計主要是對教材中的一章或一個單元等知識結構相對完整和綜合的學習內容進行設計在課時安排上: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指利用一個課時就能完成的,而單元教學設計一般需要多課時完成在教學形式上:一節課教學設計一般只有一種,而單元教學設計則根據單元或章節中不同知識點的需要,一般包括多種教學形式
Ⅱ 什麼是單元備課
一個單元有幾課,通過這幾課共有的教學任務來達到這單元教學目的。
Ⅲ 什麼是單元教學設計
單元教復學設計就是設計者制從一章或是一個單元的角度出發,根據章節或單元中不同的知識點的需要,綜合利用各種教學形式和教學策略,通過一個階段(而不是一個課時)的學習讓學習者完成對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單元的學習。 在教學內容上,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是針對適合在一個課時內實施的學習內容進行教學設計,而單元教學設計主要是對教材中的一章或一個『單元等知識結構相對完整和綜合的學習內容進行設計;在課時安排量上.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指利用一個課時就能完成的,而單元教學設計一般需要多課時完成;在教學形式上,一節課教學設計一般只有一種,而單元教學設計則根據單元或是章節中不同知識點的需要,一般會包括有種多教學形式。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單元教學設計的優勢在於打破了個別知識點之間的壁壘,不但關注如何讓學習者_掌握個別的知識點,同時也重視讓學習者理解一章或是一個單元中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部聯系_,這種系統教學設計的方法,既幫助了教師整體把握章和單元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也更方便學習者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形成體系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堅固的知識結構。
Ⅳ 如何進行英語單元整體備課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第1-3單元所學的有關打招呼、問候、介紹、道別、建議等會話.
2、能在實際情景中運用 Hello. 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This is ... What』s your name? How are you? 等用語.
3、進一步培養學生大膽開口,勇於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教材分析:
在本課時的 Let』s act 部分呈現了一個幽默的故事,Mike, John 帶著 Zoom 和 Zip 的面具假扮Zoom 和 Zip, 碰到 Sarah 和Bai Ling, 沒想到這時真的 Zoom 和Zip 出現了, Mike, John 就溜之大吉,Zoom 和 Zip 不明白為什麼Sarah 和Bai Ling 看到他們就去追趕Mike 和 John ,所以,故事的最後Zip十分不解的看著 Zoom .本部分也是對第1-3單元所學的會話的復習,包括 Hello. 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What』s your name? This is ... How are you? 等用語.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設計說明:
本課時完整的呈現了一個故事---- 一個幽默故事,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故事的含義和幽默所在.教師可通過播放本部分的教學課件,讓學生了解人物關系和故事的大概含義;通過「說我猜你」的游戲,讓學生鞏固重點句型;通過表演故事,讓學生進一步操練、運用所學對話.
教學重點:學習Let』s act 部分的故事和復習有關打招呼、問候、介紹、道別、建議等會話.
教學難點:Let』s act 部分的故事情節的理解.
教具准備:
1 教師准備故事內容的教學課件.
2 教師准備 Sarah, Bai Ling, Zoom, Zip 的頭飾.
3 教師准備表示問候、打招呼、介紹等情景圖.
4 教師准備故事內容的配套掛圖.
教學過程:
熱身、復習 (Warm-up/Revision)
(1)教師播放英文歌曲 「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Hello」 ,師生共唱.
(2)教師主動向某個學生打招呼、問好.
Hello. Hello.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3)教師讓學生做問候接力.方法同上的師生問候,但告訴學生問候的句子盡量不同.
呈現新課 (Presentation)
(1)教師根據問候接力,總結所學問候語等.盡量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來.
A、當我們想同對方打招呼或問候時,(為學生出示此情景圖)我們可以說:
Hello./ Hi. [什麼時間都可以]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不同時間,不同選擇]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Very well, thanks. [用於熟人之間有一段時間未見面,或是對方身體欠佳,或是較正式的向別人打招呼等場合.]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表示很高興見到你]
B、當我們想了解對方姓名或介紹自己時,(為學生出示此情景圖)我們可以說:
What』s your name? Your name, please? My name is…/I』m …
C、當我們為別人介紹夥伴時,(為學生出示此情景圖)可以說:
This is …
D、當我們建議別人做某事時,(為學生出示此情景圖)可以說:
Let』s sing/ play/ go to school….
(2)游戲:你是誰
面朝黑板的學生:Who are you?
下面的學生:My name is…/I』m ….可說假名也可說真名,又發問者自己判斷yes和no.
(3)教師播放故事課件,展示Let』s act 部分,並讓學生了解人物關系和故事的大概含義.
(5)聽錄音,跟讀故事.
趣味操練 (Practice)
(1)教師再次展示配套課件,並根據故事向學生提問,檢查學生對故事了解情況.
如:Is it in the morning or in the afternoon?
Is this Zoom?
Who is this?
(2)教師找五名學生,一起戴上頭飾和面具,按故事中的人物進行對話表演.為全體學生的小組練習做准備.(Mike, John 帶著 Zoom 和 Zip 的面具,表演前先要求各角色做自我介紹)
(3)小組練習,角色扮演.
將學生按6人一小組,按人物進行練習.
(4)將頭飾和面具發給表演的小組,讓表演的小組到講台前展示.
課堂評價 (Assessment)
讓學生聽錄音做練習.做活動手冊本單元第1 部分的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表示身體各部位、顏色和文具的單詞,能聽懂會說本單元所學的文 具、顏色、身體部位的單詞.
2、在學生復習所學知識的同時,初步學習兩首歌謠.
3、通過說唱歌謠,進一步了解英語的語音語調知識.
教材分析:
本課時主要是復習身體部位、文具和顏色的單詞,分 Chant and find 和 Chant and colour 兩部分.Chant and find 部分是通過藏寶圖的形式來復習文具,同時文字部分也是一首歌謠. Chant and colour 部分是通過歌謠的形式來復習顏色和身體各部位.】
教學難點:
歌謠中的內容也是復習所學知識,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歌謠意思,試說歌謠,通過說唱歌謠了解英語的語音語調知識.
設計說明:
復習單元都是學生學習過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要將復習的知識融入於活動、游戲之中,使學生復習過程不枯燥.在復習顏色和文具的單詞時,教師可採用"猜一猜"的游戲,在復習身體部位時可採取 Point it please 的游戲.學生在復習的同時又學習了新歌謠,由此形成玩中練、練中學、學中復習的一個系列的、完整的過程.學習歌謠時,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語音語調,並非要求學生全面掌握,准確閱讀.教學重點:復習本單元所學表示身體部位、顏色和文具的單詞.
教具准備:
1 教師和學生都准備各種顏色的蠟筆.
2 教師准備本單元所學文具的實物和一個書包.
3 教師准備Chant and find 和 Chant and colour 兩部分的掛圖和投影片.
4 教師准備本單元所學文具的圖片及一個能裝這些圖片的大信封.
5 教師給每個學生准備一幅同書上一樣的小丑圖.
教學過程:
1 熱身、復習 (Warm-up/Revision)
(1)游戲:開火車
教師建議: T: Let』s do a game, OK? S: Great.
六至七人一組,做開火車的游戲.從第一個學生開始 Hi/Hello/Good morning, A . How are you? 第二個學生回答I』m fine./Fine, thank you. 並提問 How are you? 以此類推.(A代表學生姓名,內容以所學問候語為主)
(2)教師播放錄音,師生共同拍手試唱歌曲 「Colour Song」 .
(3)游戲:猜顏色
讓一個學生手中藏一種顏色的蠟筆,上前主持游戲,請其他同學猜顏色.學生們眾說紛紜,將顏色詞練習.猜對的學生給與獎勵並由他負責主持下一輪游戲.
Ⅳ 如何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學設計的成功與否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否,也對後續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做好單元教學設計,可以從整體上把握這一單元的知識,使教師對整個單元或整章知識的結構都有著很清楚的認識,會讓你知道在什麼時候講到什麼程度,會讓你更好的把握教材,解讀教材,進一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會讓學生對一個模塊或一個單元的知識有一個系統的理解,讓學生能夠知道本單元在高中數學中的地位以及與前邊學過的章節和後續章節的聯系,就會有目的、理解性的去學習了。 目前新課程對數學教學設計有如下要求:
1.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2.教學設計要突出對數學思考、情感態度的設計。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對話;讓學生參與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3.教學設計要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包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數學方法的應用,數學思想的吸收和數學情感的投入。提高學生的素養,就必須化知識為智慧,積文化為品質。
4.教學素材要來源於現實。來源於現實生活,來源於學生的數學現實。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發生在身邊的數學,就會產生親和力。
5.教學設計要體現知識的生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要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
6.教學內容呈現的形式要豐富多彩,要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如故事、場景、動畫、游戲、實驗等。
7.教學內容設計要有彈性,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8.教學媒體設計要有針對性,要為我所用,提高效率,要在激發興趣、突破難點上做文章,要避免形式主義。
所以說單元教學設計不僅對教師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對學生學習本單元的基礎知識也是大有益處的。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都應提倡單元教學設計。
那麼單元教學設計究竟需要設計什麼?
一、首先是單元教學內容的分析,就是確定要教什麼。把單元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單元內的知識點、各知識點之間的結構、體現的思想方法,以及完成學習任務需要的從屬知識技能、與本單元相關的知識和思想方法等進行分析。這其中包括:1.單元主要內容及課時分配;2.單元教材編寫意圖(含課標要求理解分析):教材中的單元知識走向和邏輯鏈,特別是每一節課內容在單元中的地位,教材編寫的意圖等方面;3.單元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教學內容分析應該建立在教師良好的數學素養之上。可以在教學組內或學區中心集體研討,或專家的指導下完成。
二、其次是學生情況的分析,教師要了解學生學習心理,認知水平,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習起點的能力與學習特點等。包括:1.學習該單元學生已有知識背景(包括知識技能和方法);2.學習該單元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3.學生學習該單元內容可能的困難;4.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學習習慣和學法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分析應該有「前測」作為科學依據,不能僅憑經驗判斷。學生分析是個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結果簡單代替自己的學生分析。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的「前測」往往可以通過訪談實現,可以是抽樣,也可以是有針對性的,如對於學困生做特別的訪談,可能會發現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學習要素。學生分析應體現在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
三、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包括: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重點、難點。教學目標是為學生的「學」所設計,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的。教學目標是個性化的,又是尊重數學學科發展需要和學生未來學習需要的。同時,教學目標的制定應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思考,但具體形式不一定逐條對應。教材分析和學生分析是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和前提。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教學目標在學生分析之前和之後往往存在差異。如果對教材分析的要求越透徹,對學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學和規范,教學目標的設計就越不是一件簡單而迅速的工作。教學目標應該在後期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實在的落實,不能只寫不做,特別是設計意圖中應該逐步闡釋活動是如何通過組織與實施在為達成目標服務的。
四、單元教學活動的設計。
教學活動就是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所設計的活動。包括:1.活動內容;2.活動的組織與實施;3.活動的設計意圖;4.活動的時間分配預設。除了以上幾點外還應注意教法與學法的設計。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是指教學活動開展的具體形式,包括學生學習方式—獨立學習,還是合作學習,還是建立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合作學習,還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獨立學習等方式。教師活動的開展—提問或提出任務,組織合作學習,組織交流,講授等方式。活動材料的准備,如學具(寫明具體材料、數量等)、教具、課件等。而活動的設計意圖是為教學活動和活動的組織實施進行辯護,辯護的出發點是分析它們是否促成了學生教學目標的達成。不能簡單地主觀臆斷是為目標服務,應該有一定的理由—數學的、教學的。更不應該寫成一些沒有針對性,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口號式的「普遍真理」。
五、教學評價設計。
主要是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它包括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和課堂教學形成性測試和總結性測試的設計。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重要區別之一是前者重在得出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後者重在分析影響學生學習進步的原因。過去評價主要是在教學過程結束後進行,而實際上,要想學生在最後的總結性評價中獲得好的成績,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形成性評價,也就是要將總結性評價轉化為形成性評價,其標志就是:在教學過程之前基於評價設計教學目標。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頗有感觸,以前寫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要學哪了才寫哪,最多就是超前幾小節再寫寫教案,可是在後來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每小節的內容以及題型都是和前後幾小節內容和題型相互聯系著演變,內容聯系還容易理解和掌握,但題型之間聯系和演變確實只有通過整章或者整個單元的連貫掌握,才會真實體會它們之間內容以及題型演變的過程。在進行了單元教學設計後,教師對整個單元或整章知識的結構有了很清楚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就自然的使學生明白了本單元的知識結構以及發展過程。單元教學設計就是將教師工作重心前移,也就是要將主要精力從做題復習移到教學設計上,新的課程標准告訴我們: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必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各種精心准備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和促進思維的發展,實現課程的新理念。
Ⅵ 如何進行單元的整體備課
教學設計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學設計的成功與否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否,也對後續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做好單元教學設計,可以從整體上把握這一單元的知識,使教師對整個單元或整章知識的結構都有著很清楚的認識,會讓你知道在什麼時候講到什麼程度,會讓你更好的把握教材,解讀教材,進一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會讓學生對一個模塊或一個單元的知識有一個系統的理解,讓學生能夠知道本單元在高中數學中的地位以及與前邊學過的章節和後續章節的聯系,就會有目的、理解性的去學習了。 目前新課程對數學教學設計有如下要求:
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2.教學設計要突出對數學思考、情感態度的設計。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對話;讓學生參與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3.教學設計要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包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數學方法的應用,數學思想的吸收和數學情感的投入。提高學生的素養,就必須化知識為智慧,積文化為品質。
4.教學素材要來源於現實。來源於現實生活,來源於學生的數學現實。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發生在身邊的數學,就會產生親和力。
5.教學設計要體現知識的生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要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
6.教學內容呈現的形式要豐富多彩,要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如故事、場景、動畫、游戲、實驗等。
7.教學內容設計要有彈性,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8.教學媒體設計要有針對性,要為我所用,提高效率,要在激發興趣、突破難點上做文章,要避免形式主義。
所以說單元教學設計不僅對教師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對學生學習本單元的基礎知識也是大有益處的。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都應提倡單元教學設計。
那麼單元教學設計究竟需要設計什麼?
一、首先是單元教學內容的分析,就是確定要教什麼。把單元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單元內的知識點、各知識點之間的結構、體現的思想方法,以及完成學習任務需要的從屬知識技能、與本單元相關的知識和思想方法等進行分析。這其中包括:1.單元主要內容及課時分配;2.單元教材編寫意圖(含課標要求理解分析):教材中的單元知識走向和邏輯鏈,特別是每一節課內容在單元中的地位,教材編寫的意圖等方面;3.單元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教學內容分析應該建立在教師良好的數學素養之上。可以在教學組內或學區中心集體研討,或專家的指導下完成。
二、其次是學生情況的分析,教師要了解學生學習心理,認知水平,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習起點的能力與學習特點等。包括:1.學習該單元學生已有知識背景(包括知識技能和方法);2.學習該單元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3.學生學習該單元內容可能的困難;4.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學習習慣和學法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分析應該有「前測」作為科學依據,不能僅憑經驗判斷。學生分析是個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結果簡單代替自己的學生分析。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的「前測」往往可以通過訪談實現,可以是抽樣,也可以是有針對性的,如對於學困生做特別的訪談,可能會發現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學習要素。學生分析應體現在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
三、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包括: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重點、難點。教學目標是為學生的「學」所設計,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的。教學目標是個性化的,又是尊重數學學科發展需要和學生未來學習需要的。同時,教學目標的制定應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思考,但具體形式不一定逐條對應。教材分析和學生分析是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和前提。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教學目標在學生分析之前和之後往往存在差異。如果對教材分析的要求越透徹,對學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學和規范,教學目標的設計就越不是一件簡單而迅速的工作。教學目標應該在後期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實在的落實,不能只寫不做,特別是設計意圖中應該逐步闡釋活動是如何通過組織與實施在為達成目標服務的。
四、單元教學活動的設計。
教學活動就是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所設計的活動。包括:1.活動內容;2.活動的組織與實施;3.活動的設計意圖;4.活動的時間分配預設。除了以上幾點外還應注意教法與學法的設計。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是指教學活動開展的具體形式,包括學生學習方式—獨立學習,還是合作學習,還是建立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合作學習,還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獨立學習等方式。教師活動的開展—提問或提出任務,組織合作學習,組織交流,講授等方式。活動材料的准備,如學具(寫明具體材料、數量等)、教具、課件等。而活動的設計意圖是為教學活動和活動的組織實施進行辯護,辯護的出發點是分析它們是否促成了學生教學目標的達成。不能簡單地主觀臆斷是為目標服務,應該有一定的理由—數學的、教學的。更不應該寫成一些沒有針對性,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口號式的「普遍真理」。
五、教學評價設計。
主要是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它包括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和課堂教學形成性測試和總結性測試的設計。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重要區別之一是前者重在得出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後者重在分析影響學生學習進步的原因。過去評價主要是在教學過程結束後進行,而實際上,要想學生在最後的總結性評價中獲得好的成績,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形成性評價,也就是要將總結性評價轉化為形成性評價,其標志就是:在教學過程之前基於評價設計教學目標。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頗有感觸,以前寫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要學哪了才寫哪,最多就是超前幾小節再寫寫教案,可是在後來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每小節的內容以及題型都是和前後幾小節內容和題型相互聯系著演變,內容聯系還容易理解和掌握,但題型之間聯系和演變確實只有通過整章或者整個單元的連貫掌握,才會真實體會它們之間內容以及題型演變的過程。在進行了單元教學設計後,教師對整個單元或整章知識的結構有了很清楚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就自然的使學生明白了本單元的知識結構以及發展過程。單元教學設計就是將教師工作重心前移,也就是要將主要精力從做題復習移到教學設計上,新的課程標准告訴我們: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必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各種精心准備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和促進思維的發展,實現課程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