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壓瘡的定義
壓瘡又稱壓復力性潰瘍、褥瘡,是由於制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皮膚壓瘡在康復治療、護理中是一個普通性的問題。據有關文獻報道,每年約有6萬人死於壓瘡合並征。同時,根據具體的症狀、浸潤部位又有不同的分級。
壓瘡多發生在受壓和缺乏脂肪組織保護、無肌肉包裹或肌層較薄骨隆突處。避免同一部位長期受壓和減壓是基礎預防措施。卧床患者應每2~3小時翻身一次,左、右側卧位或平卧位交替,用軟枕、氣枕、水枕、海綿圈等墊在骨突出部位,注意保護足跟。
(1)壓瘡的備課擴展閱讀
壓瘡的危害:
1、難癒合
一旦形成壓瘡以後,治療就更加的耗時、耗力,因為它的神經功能差的情況下,本身就不容易癒合。
2、易感染
一旦形成壓瘡之後皮膚的部位隔離的功能就沒有了,身體環境中的細菌就可以通過壓瘡的部位直接進入到我們身體內的血液,很容易感染,進而引發其他疾病。
3、手術禁忌
形成壓瘡之後,如果其他部位做手術,細菌很容易從壓瘡部位到達傷口, 在傷口周圍形成膿腫,這也是手術禁忌症。
B. 壓瘡的分期及護理
(一)淤血紅潤期局部皮膚受壓或受潮濕刺激後,出現紅,腫,熱,麻木或觸痛,有的無腫熱反應.此期應採取積極措施,防止局部繼續受壓,避免摩擦潮濕等刺激,保持局部乾燥,增加翻身次數.
(二)炎性浸潤期如果紅腫部繼續受壓,血液循環得不到改善,受壓表麵皮色轉為紫紅,皮膚因水腫變薄而出現水皰,此時極易破潰,顯露出潮濕紅潤的創面.護理重點是保護皮膚,避免感染.
(三)潰瘍期靜脈血液迴流受到嚴重障礙,局部淤血致血栓形成,組織缺血缺氧.輕者淺層組織感染,膿液流出,潰瘍形成;重者壞死組織發黑,膿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圍及深部擴展,可達骨骼,甚至引起敗血症,無論哪種,要及時使用菩旭堂生肌膏塗抹避免進一步惡化。
拓展:
1、褥瘡(decubitus)又名壓瘡(pressure sores),系身體局部長期受壓使血液循環受阻,而引起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缺血而發生水皰、潰瘍或壞疽。 本病與祖國醫學文獻中記載的「席瘡」相似。如。外科真詮〃席瘡記載:「席瘡乃久病著床之人,挨擦磨破而成,上而背脊,下而尾閭。」
2、症狀體征
多發生於骨骼突起受壓部位,根據其發生、發展過程可分為三度:一度:局部僅表現為紅斑水腫,或蒼白色、青灰色,境界清楚。有麻木感或觸痛。若及時處理,可於數天內好轉。二度:皮膚顏色為深紫色或紫黑色,可出現水皰,皰壁破裂後形成淺表糜爛面。三度:潰瘍形成,淺者達皮下組織,深者可達骨組織,繼發感染後膿液多,且有臭味。
3、用葯治療
治療褥瘡應該及早開始,原則是解除患處壓迫,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強創面處理。一度褥瘡應定時按摩、變換體位,局部酒精塗擦或紅外線照射,若炎症顯著,可用0.5%的新黴素溶液濕敷。二度褥瘡可外塗抗生素軟膏後覆以無菌紗布。三度褥瘡應進行清創處理,潰瘍小者可外用0.5%硝酸銀濕敷,以去除感染。同時可外用促進肉芽組織形成的葯物。潰瘍大而清潔者可採用分層皮片移植,或覆以全層皮瓣。對壞疽性潰瘍應去除壞死組織,充分引流後再做上述處理。對於創面膿液宜經常培養並做葯敏試驗,從而指導選擇敏感抗生素外用。若無全身感染跡象,一般不需系統使用抗生素。此外對於重症患者應加強支持療法。
C. 壓瘡的分期分哪幾期每期的特點是什麼.要如何護理
壓瘡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並發症,如果人長期睡在床上不調整姿勢,就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也是醫護工作中的一大難題。一般來說,壓瘡是指身體局部組織持續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營養缺乏,是局部組織失去正常機能而致變性、潰爛和壞死。
最後是潰瘍期,這一時期應該解除壓迫,清潔創面,祛腐生新,促其癒合。同時,必須根據傷口情況,按外科換葯法給予相應處理。常用生理鹽水、3%過氧化氫等溶液沖洗創面,去除壞死組織,再外敷抗生素(根據創面細菌培養和葯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並用無菌敷料包紮。
當然,除了上面說的應對三期的護理方法,還可以輔以物理療法,比如紅外線燈照射、雞蛋內膜覆蓋、白糖覆蓋、局部氧療等,這些物理療法對於壓瘡的治療也是很有效果的。
D. 壓瘡的分期及臨床表現 要准確答案
一、 壓瘡的概念1. 壓瘡(pressure sores),又稱壓迫性潰瘍(pressure ucler),俗稱褥瘡是指不同程度的壓力或剪切力造成皮膚及局部組織缺血、缺氧而形成的壞死和潰瘍。2. 形成原因壓力因素 1)垂直壓力(2)摩擦力(3)剪切力皮膚受潮濕或排泄物刺激 營養狀況年齡
國際 NPUAP/EPUAP 壓瘡分類系統
1.I 類/期:指壓不變白的紅斑局部皮膚完好,出現壓之不變白的紅斑,常位於骨隆突處。膚色深區域可能見不到指壓變白現象;但其顏色可能與周圍皮膚不同。 。
2.II 類/期:部分皮層缺失部分皮層缺失表現為淺表的開放性潰瘍,創面呈粉紅色,無腐肉。也可表現為完整的或開放/破損的漿液性水皰。 外觀呈透亮或乾燥的淺表潰瘍,無腐肉及瘀傷。
3.III 類/期:全皮層缺失全層皮膚缺失。可見皮下脂肪,但骨、肌腱、肌肉並未外露。可有腐肉,但並未掩蓋組織缺失的深度。可出現竇道和潛行。
4.IV 類/期:全層組織缺失 全層組織缺失,並帶有骨骼、肌腱或肌肉的暴露。在創面基底某些區域可有腐肉和焦痂覆蓋。通常會有竇道和潛行。
5.不可分期壓瘡:深度未知 全層組織缺失,創面基底部覆蓋有腐肉(呈黃色、棕褐色、灰色、綠色或者棕色)和/或焦痂(呈棕褐色、棕色或黑色)
6.可疑深部組織損傷:深度未知 在皮膚完整且褪色的局部區域出現紫色或栗色,或形成充血的水皰,是由於壓力和/或剪切力所致皮下軟組織受損導致。此部位與鄰近組織相比,先出現痛感、發硬、糜爛、松軟、發熱或發涼。在深膚色的個體身上,很難辨識出深層組織損傷。進一步發展可能會在深色創面上出現扁薄(細小)的水皰。該創面可進一步演變,可覆有一薄層焦痂。即便使用最佳的治療方法,也會迅速出現深層組織的暴露。
E. 壓瘡的護理措施
保持床鋪整潔、乾燥平整,無異物碎屑,有潮濕污染及時更換。每日應及時更換消毒紗布墊,保持床位清潔、乾燥、柔軟、透氣以增加其吸附作用。
F. 壓瘡的預防措施。
壓瘡發生的關鍵是預防,預防和杜絕壓瘡的發生要做到「七勤」,即勤觀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勤交班。
1. 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
① 一般每2小時翻身一次,必要時每1小時翻身一次,建立床頭翻身記錄卡。
② 保護骨隆突處和支持身體空隙處。
③ 正確使用石膏、夾板、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綳帶。
2. 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
① 保持皮膚清潔、乾燥;不可讓病人直接卧於橡膠單上。小兒要勤更換尿布。
② 床單、被褥要保持清潔、平整、乾燥、無皺褶、無碎屑。
③ 便器應無破損。
3. 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① 手法按摩:全背按摩: 協助病人俯卧或側卧,暴露背部;先用溫水進行擦洗,再將少許50%乙醇倒入手掌內作按摩。由骶尾部開始,沿脊柱旁向上按摩,至肩部後環形向下至尾骨止,如此反復有節奏地按摩數次。再用拇指的指腹由骶尾部開始沿脊柱按摩至第7頸椎處;局部按摩: 蘸少許50%乙醇,以手掌大小魚際肌緊貼病人皮膚,作壓力均勻的環形按摩,壓力由輕到重,由重到輕,每次3~5分鍾。
② 電動按摩器按摩。
褥瘡(decubitus)又名壓瘡(pressure sores),系身體局部長期受壓使血液循環受阻,而引起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缺血而發生水皰、潰瘍或壞疽。 本病與祖國醫學文獻中記載的「席瘡」相似。如。外科真詮〃席瘡記載:「席瘡乃久病著床之人,挨擦磨破而成,上而背脊,下而尾閭。」
G. 壓瘡的分期及臨床表現
壓瘡根據皮膚破潰程度分為四期:一期表現為紅腫熱痛;二期皮膚出現小水泡;三期表現為水泡擴大並破裂,有膿性分泌物;四期表現為皮膚組織壞死,嚴重會引起壞疽或敗血症。
H. 壓瘡的預防及護理方法有哪些
壓瘡是由於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受到障礙,不能適當供給皮膚和皮下組織所需營養,以致局部組織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潰爛和壞死。
一. 壓瘡的預防
壓瘡長期以來是醫院護理工作中的熱點,是一種頑固性疾病,需要在護理工作中加以克服。壓瘡不僅給病員帶來疼痛,甚至死亡,而且還可以加長住院時間。手術後的病員、長期卧床的病員、老年病員、低蛋白病員、消瘦病員、肥胖病員、癱瘓病員、大小便失禁病員等是發生壓瘡的主要人群。
預防是避免壓瘡產生的重要手段,採用有效的保護措施,制定飲食計劃,做好健康教育。「七勤」對預防壓瘡非常重要,即勤觀察、勤翻身、勤整理、勤擦洗、勤按摩、勤交接班以及勤更換。
1.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
(1)鼓勵和協助卧床病人經常更換卧位,一般每2h翻身一次,必要時可將間隔時間縮短。翻身時應抬起病人,注意避免拖、拉、推等動作。
(2)病人身體空隙處墊軟枕、海綿墊,可使用氣墊壓、水壓等,從而降低骨突出處所受的壓力。不宜使用可引起潰瘍的圈狀墊,如橡膠氣圈和棉圈。
(3)對使用石膏、夾板、牽引固定的病人,要檢查襯墊是否平整、位置是否適當。還應隨時觀察局部和肢端皮膚顏色改變。
2.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
(1)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2)大小便失禁、出汗
(3)床鋪要經常整理,及時更換被服。
避免潮濕、摩擦、尿便等刺激及分泌物多的病人應及時擦洗;不可讓病人直接卧於橡膠單(或塑料布)上,嚴禁使用破損的便盆。
3.增進局部血液循環經常查看受壓部位,定期用50%乙醇或紅花酒精按摩。
(1)手法按摩
1)全背按摩:協助病人俯卧或側卧,暴露並觀察背及臀部,先用熱水擦洗。用50%乙醇做全背按摩。從病人骶尾部開始,雙手沿脊柱兩側向上至肩部後環形向下按摩,回到尾骨處。如此反復數次。
2)局部按摩用50%乙醇,以手掌大小魚際緊貼病人皮膚呈環形按摩,壓力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每次3~5min。
(2)電動按摩器按摩:
4.改善營養狀況:病情許可應給予病人高蛋白、高維生素膳食,同時適當補充礦物質,如口服硫酸鋅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還可促進慢性潰瘍的癒合。
5. 鼓勵病員活動
根據病員病情,鼓勵病員盡早下床活動,通過適當的肢體及肌肉活動,可促進機體血液循環,防止局部組織缺血、缺氧,預防壓瘡的發生。
6. 健康教育
告知病員及其家屬壓瘡的危險,並為病員及其家屬輔導一些壓瘡的預防常識及方法,進而和病員及家屬一起有效預防壓瘡的發生。
二. 壓瘡的護理
壓瘡不僅是某些急慢性疾病、長期卧床或局部肢體活動不便等這些疾病的並發症,它在反映著病員全身狀況的同時,在某些程度上也反映著護理質量的好與壞,因此,護理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1.淤血紅潤期護理要點:此期應及時去除病因,採用各種預防措施,阻止壓瘡的發展。按摩局部時,以拇指指腹做環形動作,由近壓瘡處向外按摩。亦可用紅外線照射。
2.炎性浸潤期護理要點:此期應保護皮膚,避免感染,除加強減壓措施外,局部可用紅外線照射。對未破的小水皰可用厚層滑石粉包紮,減少摩擦,防破裂感染,讓其自行吸收。大水皰用無菌注射器抽出皰內液體,塗以消毒液後用無菌敷料包紮。
3.潰瘍期護理要點:除全身和局部措施外,應根據傷口情況,按外科換葯法處理。創面有感染時,局部處理原則是解除壓迫,清潔創面,祛腐生新,促進癒合。該期亦可輔以紅外線照射,使瘡面乾燥,有利於組織修復。
4. 心理護理
長期卧床不能下床活動,血液循環差的病員更容易發生壓瘡,這些病員一般生活不能自理,考慮到自己會連累家人,將來的生活及工作的狀態不盡如人意,這樣勢必會讓這些病員灰心、失望、孤獨、壓抑,甚至絕望,喪失了治療疾病、戰勝疾病的信心,甚至有一些病員會出現自殺等極端行為。針對這些情況,護士還應在照顧病員身體時考慮病員的心理需求,考慮病員的經濟狀況、家庭支持等,採取措施解決病員的實際困難,幫助病員建立對抗病痛的信念,配合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措施,促進病員康復。
I. 壓瘡的護理措施
你好,壓瘡又稱褥瘡、壓力性潰瘍,是由於患者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影專響血液循環,導致局部皮屬膚和皮下組織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皮膚壓瘡在康復治療、護理中是一個普通性的問題。臨床表現為受壓局部的紅斑,麻木,疼痛,破潰,壞死,潰瘍。部分因局部感染出現全身症狀,甚至敗血症。
護理要點:勤翻身,協助卧床病人2~4小時翻一次身,以減輕對某一部位的固定壓迫,翻身時切忌拖、拉、推,以防擦破皮膚。翻身後應在身體著力空隙處墊海綿或軟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