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教師如何走出集體備課的誤區
誤區一:集體備課缺少溝通合作,成了「教案之和」
某校教研組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定期實施集體備課,做法主要是由備課組長將新教材的各章節平均分給同年級的各位任課教師。由各任課教師分頭撰寫教案或設計學案,完工後交給備課組長審核,由備課組長將其裝訂成冊並簽字印刷供大家使用。將參差不齊的個人教案當作集體備課,集體備課等同於各任課教師的「教案之和」。這種「承包式」的方法,雖然 「減輕」了教師的備課壓力和負擔,縮小了教師的相對工作量,但違背了集體備課的初衷,缺少了教師的共同參與和討論,更談不上教師心靈的碰撞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誤區二:集體備課脫離教學實際,成了「網路拼盤」
一些集體備課組為了快速完成集體備課,減輕教師負擔,實現教師「自我解放」。在組長的帶領下,成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由各位任課教師按章節對號入座進行「在線查找」,他們將各大教育網站中與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成功下載」,實施「拿來主義」。誠然,網路資源的優勢有目共睹,它有直接性、先進性、時代性等特點,特別是那些聲文並茂的課件,賦予教學特有的生機與活力,是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好幫手。但這種「網路拼盤」式的集體備課,也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全盤吸收。
誤區三:集體備課忽視師生差異,成了「模板復制」
報載:某地區視導團到一所學校指導工作,走進課堂聽了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3節新授課,3位教師上的都是同一課題,聽課教師聽到的3節課都是一個模式:一樣的導入,一樣的懸念,一樣的討論,一樣的練習,一樣的過程。聽課教師不禁納悶,為什麼3節課如出一轍呢?後來才知道,這幾位教師事前經過了集體備課,並將集體備課後的「成果」原封不動地搬進教室,照本宣科。集體備課成了「模板復制」和僵硬的機械重復,它忽視了教師對課堂的主觀調控能力,忽視了班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生的個性差異,違背了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原則,同時也抹殺了教師的個性和創新精神。
誤區四:集體備課只看「穿靴戴帽」,成了「模式推廣」
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必須統一教學思想、統一教學進度、統一課時、統一備課教案,這樣才會從根本上把教師從繁重的無效勞動中解放出來。如果這「四統「方法形成固定模式進行推廣,來規范教師上課的每一步,未免有些強人所難的味道,也有犯「教條主義」錯誤之嫌。誠然,在某一區域推廣某一模式的話,這種模式一定有它的先進性,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如果不尊重教師的性格特點、學生的差異和辦學條件等因素,一律用統一的套路、統一的框框,有些教師總覺得很被動,失去了自我,很難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更談不上創造性了,這種情況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誤區五:集體備課監督保障機制不夠,成了「形式主義」
首先,學校應當組織教師靜下心來,共同商談如何突出重點,突破和分解難點,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體現課改精神。
其次,為了體現集體備課的本意,學校在教案設計上,要力求考慮到備課每一個環節的方方面面。教師既要分工合作,又要明確各自的備課職責,堅持「兼顧一般,重點突破」的原則。既有共備部分,又有個備部分,還要有爭鳴部分、反思部分、學情分析、教法、學法分析以及個性創造設計等欄目。
再次,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本班的實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只要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成績,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生素質的提高,教學就是成功的。教師在集體備課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採用最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施教,創造性地去設計、去發揮、去拓展,要統分結合,「宜統則統,宜分則分」,防止出現「千人一面」的教學模式和格局。
總之,集體備課始終離不開教師的全員參加和共同研討,否則,集體備課只能是「綉花枕頭一包草」,中看不中用,既不利於教師業務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於學生的成長。通過集體備課來解決個人力量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使教學過程真正達到最優化,既發展學生,又成長教師。應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根本上更新思想,改變方法,以使教師走出集體備課的誤區,開拓出一片嶄新的教育天地。
㈡ 淺談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指同一年段、同一學科組的教師圍繞同一本教材,同一單元內容,同一課時的要點進行集體討論,集思廣益,優化課堂教學方面的內容設計、教法設計、學法設計等方面的集體備課行為。
由於新教材實施的難度非常巨大,它包括時間跨度大,內容多而復雜的問題;教學時間少而教學任務繁重的沖突;課程標准要求太高而課程教材版本多樣且與課程標准不完全配套的矛盾;探究性活動課要求高而實際條件又無法開展的矛盾;教輔資料少而教材需要理解多的矛盾等。這些新教材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困惑都讓每一個老師在實際教學中舉步維艱。可是新課改已經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因此,上述困惑必須解決。而解決的其中一個特別重要方法就是強化和改善集體備課。
怎樣的集體備課才是成功有效的呢 ?我們數學老師又該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中,可以有和風細雨的述說,可以是全神貫注的傾聽,可以有短暫的沉思,也可以有面紅耳赤的爭論……要能群策群力,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聰明才智。我覺得主要應該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保證時間。我們學校還在建校初期,許多方方面面的條件還暫時跟不上,但備課組每2—3周至少應活動一次,每次至少一個小時;
2、地點、人員要相對集中,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整個備課組的智慧,尤其是在我們組中核心教師的引領作用下,促進年輕教師的快速成長。
3、內容要豐富,除了以往的聽、說和評課外,應重點強調以下幾點:
①突出學期備課。
新教材對於我們大部分教師而言,都是第一次接觸,其體例結構、體系、重難點、教材的特點等,即使對於已接受培訓過的老師,也是很陌生的。這就要求每一個老師必須在新學期開始之前,系統的備好全學期的教材,以便能夠充分弄清楚新課標在新教材中的體現,安排好整個學期的教學計劃。
②突出課後備課。以往普遍的做法是注重單元備課和課時備課,各人上課之後便一放了之。其實這樣做是遠遠不夠的。新教材對所有教師而言都是第一次,即使是集體摸索出來的重難點或教法、學法等,也必須拿到課堂上去檢驗。這種到實踐中去檢驗的過程,本身就是理論的再提高、再完善。這就要求每個老師在上完該節課後立即進行課後的反思和總結,也就是進行課後備課。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將課型、知識、學生學習狀況等有機結合,以便今後更完美的上好課。
③突出備學生。盡管以往也這樣做了,但面對新教材,過去那種蜻蜓點水的做法是遠遠不夠的。新教材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便是建立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比較牢固和系統的基礎之上的,時間跨度大,內容專題性強,理論要求比較高。所以,集體備課對備學生的要求就更高了,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層次,基礎狀況,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細致地揣摩教材,重新組合教材結構,整合教材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之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④突出教法和學法指導。新教材強調一種創新,一種探究,強調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學生學習的操作性,學習過程的參與性等。這些都和過去有著本質的不同。因此,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對教法和學法的研究在某種程度上要超過對教學內容的研究。
⑤突出教育教學理論的研究。我們的老師,大多是伴著老教材走過多年的人,過去教學的模式已在頭腦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包括我自己雖然一直教小學,但都在中高段,本學期也是第一次接觸新教材),要想適應新課改、新教材的要求,必須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我們在集體備課時一定要安排出一定的時間來學習新課程標准,新課程理念,接受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決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4、做法要進一步完善。集體備課中講究科學方法。備好一節課起碼要經過以下幾個環節:
①選定備課內容和該內容的主備人,定時間定地點,熟悉教材,提出問題。
主備人要提前一周將自己負責的備課內容的初稿拿出來,其它本組老師同樣要仔細研讀本課內容,給予相關意見,主備人在初稿上進行修改形成復稿。
②復稿形成後,第一次由主備人進課堂,其它本組老師聽評,主備人寫好教後反思。
③匯集集體聽評意見,其它本年級老師修改完善,二進課堂,並寫好教後反思。
④達成共識,形成成果——個性化教案,這樣就盡量使每一節課都能完美地出現在學生面前。而至始至終,備課組長應承擔好組織、收集材料,並做好相關活動記錄的責任。
總之,新課程改革下對教師和學生等各方面的要求都在不斷的提高,這也就勢必提高對集體備課的要求。我們就必須要做到在備前鑽研、備中交流、備後反思。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但集體的智慧永遠都是無窮的。希望我們的團隊精神能讓集體智慧得到充分的發揮,套用課標上的一句話說,就是希望不同的人在教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㈢ 結合香港問題,淺談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應如何愛國
愛我祖國,從我做起,用正能量去影響身邊的人
㈣ 集體備課:怎樣應對新課改
一、集體備課的重要性
(一)新課標理念的體現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這種學習方式的提出,既是對學生學習的要求,也是對教師備課、教學的要求,而能培養語文教師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最佳方式就是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中,教師之間相互合作,從集體中獲取知識,汲取力量,倡導「以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教師之間只有通過集中在一起思考一番,探究一番,有了探究的經驗,課堂上就能更有辦法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而且,新課標還要求語文課要「有滋有味」,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能讓聽者如沐春風,使語文課活起來。
(二)情感體驗交流的需要
若要體現新課標這一理念,就要從教師之間的情感體驗交流開始,因為新課改下,語文課程已由「文本課程」向「體驗課程」轉變。不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成為了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了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新課改要求下的語文課程不再只是單純的把課文的知識點篩選出來,枯燥的傳授給學生;而是通過老師之間先集中交流,因為語文教師中有青年教師、中年教師、也有老年教師,不同年齡段的老師或者同一年齡段的老師之間,對於同一篇文章根據自己不同的閱歷經驗有不同的感受體驗。集體備課時,老師之間可以就所備的課文交流情感體驗,再在課堂上與學生在感受和體驗中互動、交流,能更好地討論文章的思想等各方面內容,使學生獲得更多語言實踐等各方面的情感經驗。
因此,若想更好地引導學生去體驗課文的「滋味」,對課文的思想、情感進行更深入的交流、探討,語文老師之間進行集體備課是必要的。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集體備課是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在集體備課時,每位教師就要根據自己所教班級的具體情況,在中心發言人提供的參考教案的基礎上,另外設計一些難易適度的問題。在集體備課時,每位老師也要預想課堂教學中學生會提出些什麼要求和問題,老師之間共同商量、交流,做好這些准備就能盡可能地避免一些尷尬的場面,更能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本身也要想想自己對教材、學生的掌握情況,還要做些什麼准備工作,還有沒有自己都不能解決的。如有不能解決的,在集體備課時,提出來討論解決,在課堂上跟學生討論時就心裡有數了。老師也可以靈活地把這種備課時的討論形式運用到課堂上,就這個問題插入一場小辯論環節。
如果語文老師都做到這些,我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生動,教師既能輕松自如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又不會冠以教案教參的「二傳手」美譽了。
二、集體備課備什麼
語文教師明確語文集體備課的重要性後,下一步就要分析教材,分析該備些什麼內容,才能達到集體備課的目的,使學生更感興趣,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獲取最大的信息量。
(一)備課程資源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要實現新課標這一要求,使學生對語文能學以致用,語文教師進行集體備課時就要注重對課程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而課程資源不僅僅包括書本、教參、練習冊等課堂教學資源,也包括其它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等課外教學資源,還包括每個學生所生活的社區、家庭等環境資源等等。
語文教師應通過大小語文的溝通交流,把語文課堂教學與社會環境等作為課外教學資源,先「引進來」再「走出去」。歸納起來語文老師在集體備課時可從以下三方面備環境資源:
1.具有適應學生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需求的教學空間。
力求讓學生得以在各種機會和場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讓學生可能在「學中做」。這種教學環境主要在對談式教學、課堂討論、研究性學習中創設;這種教學環境的創設,在教師在集體備課時主要應注意的是「小環境」的設計和現場處置,如談話線索和導向、問題預設和答問應對、合作組織的活動、選題評價、學習方案建議等等。
2.具有利於學生與周圍進行交互作用的場景。
學生在學習中與各種信息、與他人、與環境進行信息交換、經驗共享、協商討論等交互作用,以加強在對學習內容的意義理解,並在這一基礎上更新自己的學習經驗,充實自己的學力。這類場景的特點是群體活動、相互協作、資源共享,是通過學習者群體的智慧與思維成果促進學習個體完成意義建構的。語文教學中的這種場景,主要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和社團活動的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就要商討、交流應該怎樣創設這些場景做到恰到好處。
3.具有提供各種信息資源支持「學習」的情境。
在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各信息資源(包括各種類型的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料),這些媒體和資料主要的並非考慮教師輔助自己的教學,而是考慮如何用於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學習經驗的豐富。在這方面,教師在集體備課時除了討論怎樣安排、引介、設計相關的資源支持外,更多的是要研究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選擇、使用和控制信息資源。在語文教學中,信息資源情境的設置主要應加強的是:學生應獲取哪些信息的指導,信息獲取渠道的開拓和指引,信息利用方法的輔導。其中信息利用問題最為關鍵:語文教學的相關資源的來源渠道較為復雜,資源內容有時真偽、良莠混雜,對資源的文化品質高下、雅俗、正誤的篩選、判別水平往往決定著資源情境的效應。這就需要老師在集體備課時提出、判別和選擇了。
(二)備課件
21世紀是一個計算機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信息溝通、交流。教育這一行特別是課堂教學,利用網路資源製作高效精美的課件,是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現代教學技能;同時課件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手段。一個好的課件更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以前要用兩個課時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有了課件輔助後,一個課時就能完成的很好了。語文教師應該把搜集了的相應的課程資源,通過課件合理有效地製作呈現出來,使課件充分發揮其輔助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備課件時,語文教師要有「大語文」的觀念,持有生活處處皆「語文」、社會在在皆與語文課程習得有關的資源眼光。要把在生活化的備課中隨時積累的素材性資源,同時結合網路資源靈活地引進課件里。具體做法是老師要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在網上搜尋盡量多而且對教學有用的資料,借鑒一些優秀課件,但絕不能照搬照抄,就算是集體備課時中心發言人製作出來的課件,其他老師也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教學風格和學生的特點愛好來做一些有針對性的修改,才能更好地發揮課件的作用,更能突出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最優的教學效率。總之,教師只有切實領會新課標精神,做到一切以學生發展為本,才能備好課,上好課。而備課雖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教師在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又不應拘泥於事先的教學設計,而應該視具體的學情進行綜合把握,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三)備知識的呈現形式
教師在備課時的角色,應該把自己定位成「知識型的參與者」。作為知識型的參與者,教師當然要「備知識」,充分地佔有多種資料;還要備「知識的呈現形式」。追求教材內容呈現順序和形式,可以實施因材施教,大膽處理教材」。同時,老師在集體備課時要強化在言語實踐和技能訓練中學習和運用相關的語文知識,使語文知識的掌握過程「活動化」、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生活化」、語文知識的價值體現「切身化」、語文知識的意義認同「『功利』化」、語文知識的習慣經歷「趣味化」,以期使語文知識教學長期以來的「應試原料」性質和「死呆」狀況得到改變。
當然,除了這種形式還有其他很多呈現形式也能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這就要求老師在集體備課中多想辦法,力求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四)備學生的「可能」
語文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只備好上述三點是不全面的,因為備課有三要素——「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課標和教材一經確立就相對穩定,所以備學生永遠最關鍵。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新理念,筆者以為,從教學過程的啟動階段——集體備課開始,語文老師除了備知識,備教法,備環境,更要備學生的「可能」。一些老師在集體備課「重教輕學」,教師只重視如何教卻忽視了對學生的研究與探索。教師要研究如何運用教法,學生如何運用學法去突出重點、突出難點;同時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分析、認識可能出現的問題,深入研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才能充分體現新課標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在集體備課時,老師一定要一起研究預設學生在學習此課文時由於一些什麼因素,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哪種可能,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討論。
三、 語文教師如何備進行集體備課
明確備課的方向是前提,而備課方式的好壞是決定教學質量好壞的關鍵。在新課改下,語文教師要逐步完善集體備課,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
(一)集體備課生活化
新課改下,生活化的備課方式是一個重大的改革。集體備課不單是純粹備書面上的教案,我們應盡量搜集生活中的對教學有幫助的片段材料等作為備課和教學的素材。教師平時應多看報紙,關注社會熱點,輿論,流行文化、潮流,隨時搜集資料,為以後所教的課文做好准備,以便擴充學生的知識面,讓課堂討論具一定的深度,廣度,不至於只停留於教材上,「照本宣書」。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重視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老師在集體備課時也應該走出辦公室,走向大自然捕捉生活實景。社會是一個學習語文的大課堂,是一個大語文環境,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形成備課生活化的觀念,隨時搜索生活中的大語文。這就能為製作課件、教學提供素材,充實課件、課堂的內容。大語文不僅是小語文(即語文課程)的源頭,還是小語文的歸宿。因此,小語文要以小馭大,就必須開其源、暢其流,使大語文的活水汩汩灌注於小語文。這包括大語文中涌現的具有強大吸引力的語文活動的移植,包括許多與語文相關的研究成果等新觀念的吸收,也包括「模擬性語文活動」之外的社會情景中的實際語文活動的開展。社會中的任何一項活動,都不可能脫離語言形式而赤裸裸地存在。當我們走在大街上,抬頭可以看到花花綠綠的廣告和招牌,那是在學習廣告語言和識別文字;聽到各種不同風格的廣播和流行歌曲,那是在學習廣播語言和詞曲作品。這樣就可以逐步實現「溝通學校內外」的目的,實現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總之,引進「活水」,使小語文處於充盈常新之中,而不拘守、凝固;走出「雷池」,全方位地向生活開放,在大語文中摸爬滾打,突出語文的實踐性。這種生活化的備課方式有效地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更能體現新課標「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理念。
(二)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集體備課
語文教師要把從生活中備到的與語文有關的實際現象集合起來,在集體備課時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會達到最佳的效果。傳統的備課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為了完成事先設定的教學任務,對課堂中學生提出的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視而不見……長此以往,學生只會被動地跟著教師轉,主動性被束縛,創造性被扼殺。新課標提倡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顯然,傳統的教學觀和備課觀是不利於培養學生上述品質的,必須改變,而關鍵是教師要及時轉變備課觀念、教學觀念,從過去的研究「教師怎樣教」的問題轉變為集體研究「學生怎樣學」,鑽研教材等問題。所以,老師在新課改下首先也要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集體備課。
探究是一個圍繞「問題」展開的活動,是逐步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對不同老師的集體備課有不同的要求:對新參加工作的教師,應要求他們在集體備課時注重規范,以錘煉青年教師備課的基本功,而中老年教師就要指導青年教師如何鑽研教材;對中老年教師,應要求備課有創意,在教學改革上下功夫,青年教師就要幫助他們一起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利用網路信息備課;對優秀教師,則要求他們重在總結經驗,幫助形成教學理念。
(三)學生應參與集體備課
由於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語文能力。而語文能力又主要是通過他們的親歷言語實踐才能獲得,因此,他們是活動的主體。言語實踐活動中的言意互轉(吸收←→表達),都以學生自我為中心、為歸宿,因而他們處於「自主」「自由」的地位,要求教師予以充分的理解與尊重。換言之,學生與教師一樣同是課程的研製者,實施者,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學生參與集體備課也是這一理念的體現。
集體備課不只是教師之間的智慧碰撞,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智慧碰撞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火花。學生活躍的思維可以向老師提出很多點子,老師可以在經驗的基礎上加上學生的點子使老學的質量更高;而老師成熟的經驗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逐漸形成成熟的思維能力,這樣就能做到智慧互補的作用。學生也是課程資源的設計者和開發者,在信息化的今天,學生往往擁有著和教師同樣甚至更多的信息源,而他們往往也有自己不同於成人的獨特的視角。所以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順應信息時代的這種變化,把過去教師單向封閉的備課轉變為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備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引導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參與備課。這樣語文課堂的空間將會更加深廣,教學效果也會更佳。課改專家認為,不能把課程僅僅理解為教科書或教師教學的材料,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
(四)通過試講完善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不僅僅是語文科組的老師集中在小組備課室里關上門討論完教案和課件就完事了,集體備課的全過程還包括最後一個環節,那就是中心發言人要先上課試講,其他老師聽課。聽課的老師要從試教的中心發言人的教學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再集中提出修正;而對於其優點就要學習借鑒,力求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盡善盡美。試教的中心發言人通過課後評課來改正缺點,積累經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語文的集體備課是要通過經驗加反思來完善的。
㈤ 淺談高校青年教師如何協調教學和科研的關系
教學復與科研作為高校健康運行制的基本職能,兩者缺一不可。為了能進一步處理好教學與科研工作,高校教師應該清楚認識兩者之間的關系,並能進行正確的處理,保證教學與科研兩者協調發展。教學作為高校的中心工作,科研作為高校另外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兩者應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相互融合,從而使得教學與科研能夠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高校教師自身素質的發展。
㈥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英語集體備課的實效
教學內容排球正來面墊球 教學源目標1.認知目標:80%的學生能夠理解墊球的動作要領 2.技能目標:80%的學生能夠初步掌握墊球夾、插、送等的各動作要領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的培養和勇敢頑強,堅忍不拔意志的養成
㈦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備課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前的主觀預設,是教師課堂教學重要的前期准備,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備課的有效性。傳統的備課,多為教師的個體行為,盡管勤於鑽研的教師能自覺運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積極借鑒前人優秀教學經驗豐富教學,但個體能力、精力畢竟有限。於是,在基礎教育課程能改革中,集體備課這一新型備課方式逐漸得到教師認可,並備受推崇。然而,如何才能使這一時尚團隊研修方式不至於流於形式,使其價值取向趨近於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是教師廣為關注的核心問題。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集體備課中,針對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的關鍵點進行集體備課,是提高集體備課的有效策略。根據一學期備課涉及的三個層面內容,將集體備課分為宏觀、中觀、微觀三部分,其中宏觀指全冊整體把握,中觀指單元局部明晰,微觀則指各課細節落實。
一、宏觀備課,整體把握
宏觀備課是開學前,執教老師對全冊教學目標整體性把握,其中關鍵點在於明確課標中該年段的總體目標,之後教師根據年段目標確定本冊需要落實的目標。但由於學期初工作繁雜等原因,該項工作常常被忽略或流於形式。如何讓教師在熟知學段目標基礎上,全面了解本冊應達成的目標,做到宏觀把握,小處著眼,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1.個體讀標,總體了解
課標內容並不多,但准確把握並不容易。教師要在重溫課標中對年段目標進行分析整體,瞭然於胸。採用簡潔明了的氣泡圖,便於在教師腦海中呈現記憶圖。例如四年級下冊語文,將知識分為五個板塊,每一個板塊中加註的內容為本年段突出或新增的內容,也是需要教師特別重視落實的教學目標。如四年級下冊,各板塊需要新增的如下圖:
由於每一個板塊下有目標的簡要敘述,便於教師記憶。
2.群體分工,專項明晰
在進行宏觀集體備課時,分工細化才能研究得比較深入細致。教師可以自選一兩個主題進行專項對照,以便把握知識的銜接與漸進。所謂專項對照,就是對於課標同一項內容在不同年段要求的具體化比照分析。重視之一環節備課,可避免諸如高年級還用低年級教學方法或低年級教學時拔高要求等跟著感覺走的等現象。認真分析各學段的識字教學目標,可發現各年段具有漸進性,然而側重點各不相同。只有正確把握不同年段要求的重點,才能使教學具有針對性,凸顯實效性。採用分項繪制對比圖的方式,明確所屬學段的要求。
如在進行識字教學中可制下表:
3.交流互補,目標整合
在大家獨立宏觀備課後,以網路或研討活動的方式交流整合各自意見,在此基礎上制定的教學計劃更具有指導性、實用性。
二、中觀備課,局部明晰
被稱為中觀備課的單元備課,是「三觀」備課環節中的核心及紐帶。它是以整冊教材的全局性為規劃背景,以具體課文為規劃線索,配合教時、學生實際等實際情況進行劃分,形成便於學生學習的若干個小單元,成為整體——局部——細節三部分的聯結點,使教學任務最終得以達成。
1.初備預設,單元定標
在單元集體備課初始階段,由中心發言人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闡述分析,提出單元的重、難點,教學思路設計等。然後,大家集思廣益,發表意見,對其中心發言人的內容進行補充、修改,確定單元教學目標。
2.了解學情,確定教法
目標明確後,還需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整體把握確定教學重難點,尤其是新接班的教師更需要了解學情,包括學生學習能力、知識掌握、學習心理、學習個性特點等。
(1)新知悟法。單元涉及的新知應-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是教師集體備課點必須引起關注的重要內容。如涉及概括主要內容時,組內教師先討論概括主要內容有哪些方法,然後思考初始階段該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信息的整理,把重要的信息提取出來後摸索出概括方法。只有在教學前針對學生實際全面考慮,才能得到好的教學效果。
(2)舊知用法。眾所周知掌握方法能事半功倍,然而方法運用是否自如有賴於在運用中不斷鞏固和完善。在單元集體備課中要關注新方法的多向度遷移運用,讓所學及時得到鞏固,實現由初識到深諳的轉化。
三、微觀備課,細節研討
微觀備課側重點在於優化教學方法及實施策略。筆者以我校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天鵝的故事》為例,談談微觀集體備課操作策略。
1.確定目標,初案起草
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師在各自重溫《語文課程標准》的基礎上,就中年段語文教學目標該如何把握談看法,大家達成如下共識:(1)識字學詞,不能淡化,即識字學詞,仍然是中年段第一課時教學中的一項重點內容;(2)朗讀課文,需要強化,即明確了通讀及重點段的熟讀等是學生走進文本的重要途徑;(3)品味感悟,應當細化,即在切入重點段的學習中,品味重點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得法有效。
為了體現教學的整體性、連貫性,設定了《天鵝的故事》兩課時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認識本課10個生字,5個生字只識不寫,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概括故事大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五、六自然段,感受天鵝破冰的場面體會天鵝勇敢、團結的精神。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感情朗讀課文,復述天鵝破冰的內容; 熟讀課文,揣摩老人心理,理解他為什麼沒有向天鵝開槍,卻把搶掛在肩頭,悄悄地離開了湖岸;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使其懂得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在第一課時的初次備課中,我們遇到了幾個問題:
(1)如何有效識字
如果多次朗讀、識記,掌握本課生字問題不大,但如何體現教學指導性呢?課標對中年段識字要求是: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有初步獨立識字的能力。也就是說,學生識字能力形成應當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於是我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生字破冰卡」,引導學生在自主識字時留心生字「音難讀、形難記(今後還有義難解)」等方面,呈現自主學習成果,激發學生的識字熱情。在互動交流時,不僅強化記憶,利用學生差異資源互補,還能反饋共性教學信息,以便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此外,我們還希望「破冰卡」的運用,起到激發學生破掉生字中的「堅冰」,樹立學習信心的心理暗示作用。
(2) 如何有效概述
這是一篇長文,概括主要內容有一定困難。為了降低難度,提煉方法,我們決定以詞串提領為輔助手段,將文中重要的四字詞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排列,讓學生讀一讀,再現畫面,再從中選擇一些詞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意,並學習對故事性文章的概括方法。
(3) 如何有效導學。
在切入重點段第五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們思考,如果讓學生談談最令你感動之處,學生會談得比較散。為了有效引導大家閱讀文本,抓住「破冰勇士」這個中心詞,用從哪體會出老天鵝的「勇」?一問統領該段的教學,可以起到「提翎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
2.課堂實踐,反復研討
教學的預設已經完成,課堂教學的效果有待課堂檢驗。老師第一次試教《天鵝的故事》有許多教學亮點:
(1)識字教學有效果。「生字破冰卡」有效地激起了學生自主識字的熱情。
(2)「騰」字教學有層次。首先是「騰」字的字理教學;接著給「騰」字擴詞,積累語言;然後從「騰」字的四字詞中體會感覺,並有感情的讀好「騰空而起」,體會老天鵝的勇敢。這一系列教學環節,讓生字的學習更富有張力。
(3)概括文意有方法。在教學中,以重點詞概括全文,教給了學生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4)「勇士破冰」有感悟。在重點段第五和第六自然段的教學中,圍繞理解「勇」而創設生動情景,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對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自然而又真切。如:體會「重重的」一詞時,讓學生通過右手重重擊打左手,體會痛感;在學習天鵝們齊心協力共同破冰時,教師指揮全班同學一起喊著勞動號子,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5)對聯作結有創意。教師以對聯「面臨絕境騰空起,齊寫長歌動人長」總結該課教學,既精煉、新穎,又巧妙將中華傳統文化瑰寶楹聯藝術滲透其中。
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反思性研討。如:生字教學還不夠扎實。課後練習3中出現的多音字和易與方言搞混的字詞沒有在課堂當中進行訓練,學生在課文朗讀中在外國人名、地名讀得不順暢反映出的讀音難的詞語,在教學中也沒有得到訓練。「騰」字教學雖然層次分明,但是否能進行遷移運用。重點段中兩個打比方的句子「像鏡子似的」和「鏡子般的冰面」,如何引導學生品悟,更好地憑借文本資源,既明確寫什麼,又學習為什麼這樣寫,從而避免重視文性,忽視語言文字的工具性的現象。
3.深入研討,改進定稿
針對試教存在的問題,教研組進行了再次研討活動,在教學設計上進行了改進:
(1)生字教學,重難兼顧。針對學生在朗讀中存在的問題,教學中增加了課後練習3中的詞語和外國人名、地名的詞語及難句;
(2)重視積累,嘗試遷移。「騰」字的教學中,刪除了含有「騰」字四字詞的對應畫面,避免過度使用媒體的不實做法,省出時間給學生積累詞語,在第六自然段學習
㈧ 集體備課靈活性模式有哪些作用各是什麼
看了幾位教師關於集體備課的心得的體會
看了幾位教師關於集體備課的心得的體會,深有同感.下面我也就我校實施集體備課的情談幾點看法:
第一:每周一次集中集體備課,都有一位老師作為主講人,主講這一周的主要內容、及如何備課。集體備課要求同科教師人人參與,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備,然後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最後大家討論,形成授課思路。後,老師自己再根據自己的特點,自己學生的情,加以修改,形成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備課模式。然後推選出每天的示範課領頭人,把課盡量向前安排先講,老師聽課後加以改再講.
第事:集體備課有許多可取處,集體備課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師的教學智慧,取長補短,為促教師「共同富裕」大開方便門。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能幫助年輕教師迅速成長,對於新上崗的教師更是提供了難得的「教學藍本」,引領新教師早日入門,盡快熟悉教育教學,可以使新教師在教學中少走彎路,縮短成長周期。另一方面也讓老教師更加謙虛謹慎、嚴謹治學.
第三:個人單打獨斗只能使自己越來越落後,完全不適應時代及新課程的要求,而集體備課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同們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長補短,推陳出新,這既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利於我們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
第四:能較好地落實課改要求.畢竟課改施行的時間不長,有些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經驗不足不能更好地落實課改要求.集體備課年老幫助年輕老師盡快的成長起來.
第五:集體備課有利於增強教師間的合作意識,凝聚教師的合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研究氛圍。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不僅適用於學生,也同樣適用於教師。通過集體備課,教師間學會協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知識含量。集體備課能大力促學校的教科研氛圍.目前基層學校的教科研受應試教育的沖擊,搞的不是很好,集體備課使其理性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在理論和實踐間架起橋梁,教科研的氛圍在集體參與的行動與反思中逐步濃厚.逐步提高.
總集體備課,給我的感觸很深,我深深感到它的好處,也從中收獲很多.能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僅依靠個人孤軍奮戰,顯然不可能的,.集體備課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交流,取長補短,可以補充專業知識的不足。對於我們數學學科而言,其效果甚佳。
概括一句話:一支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院。只有搞好集體備課才能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在實際的教學中,集體備課是一個常性的教學活動,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標推行的今天,尤其重要,關於這一點已經形成了共識,但是對於集體備課,現在主要流於形式,沒有實質性的發展,主要在於如何實施,適當才有收獲。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集體備課是在個人認真准備的基礎上行集體研討的一種有效的教研活動。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學中的一般問題,保證教學工作有目的、有計劃地行。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種重要形式。因為其價值取向就在於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現在許多學校都在提倡集體備課,其目的不是為了追求形式,而是為了追求效果。因為集體備課至少有以下六點好處:
1、能有效凝聚集體的智慧
由於教師的教學年限、業務水平、學科專長和教學經驗各有不同,從而導致教學水平的差異,而開展集體備課就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同科教師的積極討論,可以集思廣益,博採眾長,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發,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2、能顯著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面對新課程,人們缺的不是先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能力與機智。集體備課,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可以補充專業知識的不足,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對於師資比較薄弱的學校而言,其效果更為顯著。3、能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集體備課是對教學工作行全程優化的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上向科學合理的方向轉化.自我鑽研、集體研討、分工主備、教後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這既有利於教師的揚長避短,更有利於教師在高起點上發展.集體備課要求同科教師人人參與,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備。通過相互交流與切磋,參與集體備課的教師既可以學習到他人的長處,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過揚長避短,實現共同提高。同時,集體備課的開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師盡快成熟起來,另一方面也讓老教師更加謙虛謹慎、嚴謹治學。4、能大力促學校的教科研氛圍
集體備課是一種「行動研究」,所解決的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實際的問題,主要任務是完善課堂教學.而目前基層學校的教科研,應該也必須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否則易流於假、大、空.集體備課中,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課題,由於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華,其理性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在理論和實踐間架起橋梁,教科研的氛圍在集體參與的行動與反思中逐步濃厚.
5、能夠更好地服務於教學
集體備課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通過集體備課形成的教學方案是集體智慧的結,它與個人備課相比,對教材把握更加透徹,對學情的分析更加細致。因此,集體備課的教案會更切合學生的實際要求,更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6、能較好地落實課改要求
集體備課,體現了「合作、探究、創新」和以人為本的精神,促了教學相長,能更好地落實課改要求.素質教育的今天,集體備課的積極作用正愈來愈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應用,集體備課好處多多。集體備課獲益多
集體備課是中學教研組的一項常活動,有利於提高教師群體素質,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我校高三英語備課組在楊君坦組長的帶領下,備課組活動不流於形式,不敷衍了,不搞「花架子」,全體組員積極配合,在各自充分「自主」研修的基礎上,大家充分「合作、探究、創新」,各自的「預設」在經驗分享中達成新的「預設」,各自的「生成」在信息傳播中啟迪智慧。這種「同備一節課,同上一節課,同評一節課,同研一節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一年下來大家深感獲益頗多。
1、獲益一:集思廣益。
我校的集體備課,主要有兩種情,一種是開學前的集體備課,一般由備課組長先要求大家充分考慮這一學年特別是這一學期英語學科教學的全程安排及各階段的要求,集體貝殼時實現由組長發言,然後大家提合理性的建議或修改或補充;另一種是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一般由一名教師經精心准備後作中心發言,中心發言人必須說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流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其他老師再給予完善,最後由組長在研討的基礎上行整合,確定下一周的教學工作。
我們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備課組長也好,中心發言者也好,雖然苦思冥想、精心准備了,但也會有考慮不周、局部不細的情,有時甚至會出現知識性偏差(這對英語學科來說是正常的)。集體備課可以引發參與者知識的交融、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既可完善英語專業知識,又可優化教育教學設計。
集體備課的最大優點就在於集思廣益,最大程度地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在集體研討的過程中,使每個教師更加准確地把握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在同一年級產生優質的教學效果。
2、獲益事:直抒己見。
集體備課,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每位參與者都可以直抒己見,發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對教材的處理、對教法的運用、對練習的要求等的看法,提出來讓大家評議。自己的觀點,如果能夠得到多數參與者的認同,就可能成為下一階段備課組的「集體行動」。自己的觀點,如果還得不到大多數參與者的認同,這里的因素還比較多,可能是你的觀點太理想化了,你班可以這樣做,其他班未必能做好;也可能是過於「傳統」了,完全可以「現代」一點。對他人的意見,要行認真分析,覺得確實有道理的,就放棄自己的觀點;如果覺得自己的觀點還是蠻有道理的,也不排除在大的方向上按備課組的要求行的同時,將自己的做法在自己班上行試驗。實上,集體備課是對教學工作行全程優化的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上向科學合理的方向轉化。自我鑽研、集體研討、分工主備、教後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教後反思「教」,是可以有差異的。廈門一中的文化就是這樣,鼓勵「和而不同」。和而不同,讓教育變得有個性有詩意;包容差異,在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中達成和諧。
3、獲益三:思辨明晰。
古人雲:「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審問」也好,「慎思」也好,「明辨」也好,都要求我們「思辨」。
對於全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觀念、技能,我們必須認真地、刻苦地學習,盡快掌握。同時,我們更要注重活學活用,對教育教學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新技能既大膽地吸收、借鑒,又靈活地與工作實踐相結合,有選擇、有批判、有針對性地加以應用,決不能照搬照抄,生搬硬套。
集體備課,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種「思辨」的過程。課程改革轟轟烈烈,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新技能不斷出現,每個人的理解不盡相同。各類培訓,使大家在宏觀上有了一定的理解;教研組的一步學習,使大家在中觀上又有了一步的理解;但課改最終要落實到課堂,把課改的理念落實到具體的課堂中,集體備課就「零距離」地對接了。比如,如何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英語教學新觀念,經過學習、思辨,大家統一了認識,認為英語教學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英語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4、獲益四:合作學習。
以往教師的學習,多為「自主」。課改背景下要求學生的學習「合作、自主、探究」,其實教師的學習也應「合作」。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學習方式。作為與新課程一同成長的教師,必須學會合作學習,共同構建教師合作文化。集體備課為合作學習創設了平台。
教師合作學習的主要方式是在學校中構建起學習型組織,基本的學習方法有頭腦風暴法、分享式討論和反思對話。「同備一節課」,看誰備得有新意,看誰備得有實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頭腦風暴」;「同上一節課,同評一節課,同研一節課」,太多的經驗大家在分享,太多的反思大家在「對話」。老教師的科學「預設」、合理「生成」,值得年輕老師學習;年輕老師的激發情感、媒體活用也值得老教師借鑒。我們備課組的教師們都養成了積極合作的態度、彼此信任的誠意和開放的學習心態,從而大家在共同的學習中共同成長。
我們說為師要向同行學習,只有尊重同行教師,才能在借鑒他人中完善自己。向同行學習實際上就是團隊合作學習,這種充分發掘和利用團隊中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各種資源的學習,是促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5、獲益五:師長引領。
一個備課組,學校在安排工作時,往往會考慮年齡、資歷、經驗、性別等因素。我們所在的高三英語備課組9人中就有特級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碩士研究生、「海歸」教師、「老高三」教師和年輕教師。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優勢,特級教師人格高尚學識淵博,中年教師年富力強經驗豐富,年輕教師朝氣蓬勃熟練媒體,大家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前面已經論述,但我以為集體備課對年輕教師的更為有利。
同樣的教材,類似的學生,接近的教案,為什麼師長上起課來就那麼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呢?集體備課中,年輕教師從師長那裡領悟到「備好教材,心中有書;備好學生,心中有人;備好教法,心中有術;備好開頭,引人入勝;備好結尾,引發探索;備好重點,有的放矢;備好難點,突破難點;備好作業,講求實效;備好學案,滲透學法;備多用寡,左右逢源;終身備課,養成習慣;研究性備課,深層探索」的真諦。
只要年輕教師虛心請教,師長們還會就具體的教學內容,指導年輕教師走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要求,諸如「備課要體現預設與生成的統一,備課要體現尊重差異性的理念,備課要體現生活化的理念,備課要體現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備課要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轉變的理念」,「備課的基本策略有:開放性備課策略,預設性備課策略,結構性備課策略,反思性備課策略」等等。
師指一條路,燭照萬里程。聽師一席話,勝教幾年書。從某種意義上說,集體備課是年輕教師成長的「搖籃」。
6、獲益六:團隊和諧。
TCL集團的團訓是:「敬業、團隊、創新」,可以說這是一個企業成功的「三要素」。學校發展同樣需要這「三要素」。有了這「三要素」,教育教學工作就能在緊張、高效、和諧、有序的狀態下行,就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高三英語備課組就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團隊,而集體備課就為這個團隊的實現共同願景創設了溝通、合作、交流、研討的平台,集體備課的氛圍和效果,就是這個團隊和諧的「雨表」。
當今時代,競爭已不限於商界,只要有群體協作工作的地方,都存在著個體間的競爭,教育也不例外。今後,教師面對的可能是更加激烈的競爭。迴避競爭不是明智舉,只有在競爭中才能實現自身的最大價值。教師要以拼搏、取、貢獻為榮,以落後、平庸、無能為恥。作為備課組,首先要在競爭中整體提升備課組水平,其次才是教師個人間的競爭。但競爭應該公平的、范的、高尚的,高尚的競爭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
教師工作性質又決定教師要講合作。集體備課就是合作,實踐證明,有效的集體備課在實際教學中的確產生了顯著的效果,能有效推動教師團隊和諧發展,整體步。高尚競爭、追求卓越使備課組充滿活力,團結合作、協同行教使備課組充滿和諧溫馨。我們這個備課組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最終走向「多贏」的境界。
㈨ 中美貿易摩擦 淺談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應如何承擔自身的責任和使命
一、養成並保持學習的能力。
對大學生而言一件事情最為重要:掌握學習的能力。學習的能力不是指掌握知識和技能,而是指認知世界、理解世界的能力。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和技能永遠在過時的道路上。人的一生只有不斷掌握並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才能不落後於時代。這也是真正的大學教育的宗旨。
二、獨立思考的能力。
沒有獨立思考的個人,不會產生創新型社會。好奇心和想像力塑造著一個人的偏好和喜好,沒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人跟機械又有何異。只有擁有好奇心和想像力才能夠打破成規,取得創新。所以,學習能力加上獨立思考,是形成創新型社會的基本條件。
三、自主選擇的能力。
今天,我們面臨著種種選擇。從小的說,早晨起來你會選擇是到學子或者銀樺或者不吃,從大的說,你會選擇出國,工作,國內讀研等。一系列的選擇就構成了我們的人生。在做出人生選擇的時候,應該注重自己的比較劣勢。就是說,你要知道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當你深入了解這些之後,比如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就要盡力迴避因自身缺陷或不足難以勝任的領域。這樣做,不僅避開了自己的不足,實際上也是選擇了你的比較優勢,而且會使自己更加快樂、寬容。所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卻不迴避,一味地拿自己的不足、缺陷同他人比較,盲目跟風,無異於不走陽光道偏走獨木橋。
四、擁有大局觀。
如果展開一幅世界經濟地圖,你會發現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如美國出口的是金融服務,日本出口的是製造業技術,中國人出口的是勞動力,歐洲人出口的是古老的貴族文明積淀下來的審美,幾乎所有的奢侈品都來自歐洲。目前,世界全球化趨勢愈加明顯,每件事不只會影響當地,還可能因為各種聯系對整個世界產生影響。
(9)青年時代淺談高校集體備課擴展閱讀
中美貿易摩擦的相關情況: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提升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堅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力增強創新能力。牢牢把握新技術革命的戰略機遇,加速技術追趕,加強前沿技術研發,用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對接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全面開放新格局,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分工地位,建設貿易強國。大力倡導自由貿易,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權威性。
㈩ 淺談如何提高集體備課實效性
摘要:備課是教師的一項基本的而又至關重要的工作,是教師對一節課的整體設想。集內體備課是教師之間的一種容教學合作,是一種很好的集思廣益的備課方法,"集備"是在"個備"基礎上進行的,而"個備"又是在"集備"基礎上進行改進和提高的,只有抓好集體備課才能實現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