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根據園所實際,談談在集體備課中如何體現、落實一日活動皆課程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課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 一切生活都版是課程。
我的理解權就是: 「 一日活動皆課程 」 就是在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動中都可以滲透課 程, 可以滲透與主題相關的內容, 也可以滲透一些常規教育。
Ⅱ 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
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內容要點;?備課的基本理念;?新課程改革後教師備課遇到的新問題;?集體備課的意義;?集體備課的原則;?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如何處理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的關系;?青年教師個人備課的誤區及對策;一、備課的基本理念;備課,顧名思義就是教師為課堂教學作準備的過程;備課是教師最起碼的教學活動議程,如果把課堂教學比;二、新課程改革後教師備課遇到
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
內容要點
? 備課的基本理念
?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備課遇到的新問題
? 集體備課的意義
? 集體備課的原則
? 如何進行集體備課
? 如何處理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的關系
? 青年教師個人備課的誤區及對策
一、備課的基本理念
備課,顧名思義就是教師為課堂教學作準備的過程。備課的內容應該是包羅萬象的:學情分析、目標制定、教具准備、資料查找、教材研究、教學方法探討、編寫教案、學案等等。備課的形式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有在備課筆記上的有形教案,也有融入教師心田的無形教案,即所謂的「腹案」。
備課是教師最起碼的教學活動議程,如果把課堂教學比做一座大廈的建築工程,那麼備課就相當於大廈基地的選定。提高備課實效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備課不是對原有教材的復述和教學的照搬,而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鑽研教材,分析重難點、教材結構、知識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師對教材知識的再學習過程,是尋求最佳教學方法,傳授知識的課堂藝術設計過程;是結合學習實際,對教材要點重新構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創作過程。教師的每一次認真備課都是知識的積累和業務水平再提高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好壞取決於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的高低,取決於個人潛能的調動和發揮 ( 特別是創新意識、改革意識 ) ,還取決於教師的敬業精神等思想素質。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的質量取決於備課的質量。假如沒有備課或者備不好課,課堂教學也就成了教師的隨意行動,其效果與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證。
二、新課程改革後教師備課遇到的新問題
新課程理念下我們要改變以往的備課方式,設計「彈性化」的課堂教學方案。
1.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或生活經驗預設情境引入新課,注重新舊知識銜接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備課時應慎重考慮教學環節的設計,設計環節的目的是什麼,所採取的教學策略是什麼,如何突破重點、難點和學生的認知障礙。
3.活動的設計適合多變的課堂。於是當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巡視,隨時掌握課堂上的各種情況並及時調控課堂。
4.讓學生學會反思。課後小結時應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評與互評的能力,反思通過這節課我學會了什麼、我是用什麼方法學會的,還有那些問題未掌握,要及時請教老師或同學,給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打分。從而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對每個同學的發現與反思都給予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影響備課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教師、教材和學生。我們傳統的觀點只注重備學生和備教材。而新課程不僅備學生和教材。對教師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以上三方面,談談教師在備課中遇到的新問題。
1.教師的理念不夠「新」或「吃」得不夠「透」。新課程的理念包括對教材、課堂、活動、課程目標、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等多方面的正確認識。教育的規律昭示:思想的變革是最艱難的變革。換言之,教師曾經接受的教育模式,不是一兩次新課程研修學習和短時間的參與新課程改革能徹底改變的。新課程的理念是新的,但由於我們的教師的理念是舊的,或是說是夾生的,那就直接制約和影響了我們的備課。到頭來,課程改革往往是停留在口頭上的多,實施的少;即便是實施,也是注重形式的多,重理性的少。
2.教師的知識不夠「用」。新課程在結構、內容、實施、評價等方面的一系列變革,需要教師在專業知識結構方面作出相應的調整。我們教師主要精力在學科知識的吸取上,較少注意拓寬自己的基礎知識,也不注意先進的教育理論知識學習。新課程對我們這種傳統的生存狀態帶來了沖擊。所以,在面臨新的教材內容時,我們感到了諸多困惑,一是感覺缺乏人文知識和科學知識的素養。教師通過怎樣的途徑、怎樣的方式、利用什麼時間,不斷的進行知識的更新和知識結構的改善,其實是我們在走上工作崗位前和備課前,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教師就無法真正的應對新課程改革。
3.教師的能力不夠「強」。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文化知識,最終都要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能力並體現在教學中。具體說來,新課堂要求教師應具備這樣的能力:創設豐富的課堂教學環境;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發起並維持課堂的多向活動;運用多種手段組織教學;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開發和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捕捉教學信息的能力等等。尤其是在備課前,教師的開發和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要求凸顯。過去教師的課程資源來源主要是教材和教參,知識結構就是教材先後編寫順序,對新課程的新教材來說,這一套已經是行不通了,因為內容已經大大增加,教師首先必須學會選擇,然後教會學生選擇。
4.教師的時間不夠「花」。新課程是學生發展的最大機遇;同時也是教師發展的重要機遇,但更是一種挑戰。教師要完成從思想到行為方式的變革,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學習的:從書上學、從網上學、與同事一起探討學、走出去學、引進來學等等。這都是備好課前題。實際上,我們的教師是沒有時間真正做到這些的,自然備課質量就受到影響。
特別是對於剛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因為對教材的知識體系還不熟悉,教學的環節還不熟練,所以經常把教師上課的每句話、教學過程每一環節所需時間,甚至哪裡需要停頓,哪裡是重音等等都爛熟於心,甚至寫在教案上。課堂上這樣的教師常常是「眼中無人」的,一節課幾乎就是自己「背課」的時間。
要解決這一問題,青年教師除了個人的努力外,還要積極融於集體備課的大環境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備課技巧和駕馭課堂的能力。特別應把握好課前、課中、課後三個環節,從而使備課過程成為一個完整的動態系統。
1.備好課前課
課前備課宜粗不宜細。預設的教案,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教學目標,確定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結構,選擇教學方法。
關於教學思路設計:教學思路,是教師對課堂教學所醞釀、所設計的教學流程,即這節課從什麼地方出發,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動筆之先所勾勒出的一個大致框架一樣。在新課標指導下的教學改革中,教學思路設計的研究更加表現出其重要性。
2.備好課中課
課中的備課實際是第二次備課。教學過程的動態性特點決定了教學本身是充滿著變數的,教學過程中的種種「想不到」是無法「設計」的。而這樣的「想不到」又常常是課堂教學中的閃光之處、亮點所在。教師如果一味地照「案」宣科,置那些「想不到」於不顧,那麼教學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魅力,課前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因此教師的調控非常重要。
3.備好課後課
課後備課要多樣反思,如何反思?如何撰寫教後錄?教師要了解反思的面與撰寫的切入點,明確撰寫的支持路徑,這樣才有的放矢,求得教後錄的高質量。
(1)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標理念,課堂教學規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
從教學內容方面進行反思:教材處理的合理性;導入、結課的激勵性;深層意義的規律有否揭示與發掘。
從教學過程方面進行反思:教學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媒體運用的適切性;反饋評價的准確性。
從課堂管理方面進行反思:班級成員涉及面的廣泛性;全班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學法指導的經常性;處理偶發事件的應變性。
從時間安排方面進行反思:時間分布的合理性;課內時間的可壓縮性。
從學生活動方面進行反思:學生活動的能動性;交往狀態的合理性;學生心智活動的發展性。
從目標達成方面進行反思:學生知識、技能的落實性;學生學會學習的水平性;教師課內教學監控的有效性。
Ⅲ 如何做好集體備課
做好集體備課的方法:
首先,每位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明確把握所教學段在課標中的基本要求,熟悉教學內容,為參與集體備課做好准備。
其次,要計劃好集體備課的內容,重點放在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和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方法上,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第三,針對計劃,教師闡述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重點討論,這是能否落實課改理念的關鍵。必要時可以組織教師觀看本學科教師的常態錄像課,以使討論更加深入有效。
第四,做好集體備課筆記。因為集體備課是「團體的產物」,教師只有將「思想碰撞的結晶」帶回去,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中,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
當然,各校情況不同,面對的學生不同,教師水平不同,我們應更多地從實際情況出發,探討更為積極有效的集體備課形式。
一、集體備課備什麼?
備課是展現教師教學藝術的序幕。備課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對自己組織每一節課的教學活動的內容、時間和空間結構的規范和優化過程,這是一個循環往復、逐步發展提高的過程。過去,我們通常採用獨立備課形式,這種形式可以彰顯教師個人對文本(教材)的獨到見解,於是,課堂上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壯觀。但個人獨立備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過分追求獨到見解,而忽略了教學中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滲透與訓練。長此以往,學生的「應知應會」打了折扣。現在採用集體備課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醞釀、日趨完善的集體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人潛能,在二次備課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我們不能把集體備課代替教師個人備課,我們更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走進一個程序化的模式中。為此,我們共同探討有關集體備課的問題:集體備課到底備什麼?怎樣備?
1、備教學理念
理念是什麼?理念就是教學指導思想。先進的課程理念,都來自於成功的教學實踐。理念指導實踐,實踐孕育理念。數學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教材是我們首先要研究的基礎。只有將這些理念爛熟於心,我們在備課中才能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定位,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與時俱進。
2、備教材
教師在第一次集體備課時,一定要認真研究教材,對本學期的課程進行整體規劃,簡要寫出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並制定好單元教學計劃。對教材要有宏觀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更要從微觀著手,腳踏實地,力求實效。
3、備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學習,就必須充分的「備學生」。要具體分析學生實際,在哪些方面會存在問題,怎樣講更易於學生理解、領悟和應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從其感興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顯著。
4、 備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得當,教學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集體備課時必須根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同時,對學生要進行學法指導。
5、備教學重、難點
摸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是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就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而言,班與班之間參差不齊,學生與學生之間參差不齊。在開學這段時間的聽課中發現兩種不利現象:一是教師為完成教學設計中既定的內容,在學生已掌握知識要點的情況下,仍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該知識要點,學生真正需要教師講解、加強鞏固的地方因時間而耽誤,或一帶而過,或省略為自學。一是嚴格區分課時目標,集體備課時,應充分討論生情、班情,在此基礎上確立教學重、難點,合理劃分課時,使課堂教學密度均衡。
6、備學習方式
修訂後的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增加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相輔相成。這告訴我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應是唯一的課堂學習方式,它應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有機結合,互為補充。
一些教育專家在各種教學刊物上撰文,指出當前課改中出現的幾種誤區,其中一誤區為學習方式「自主變為自由」,教師在課堂上充當的是:1、學生學習的「召集人」:學生誇誇其談,教師無所事事。2、學生交流的「旁聽者」:學生漫無邊際,教師不置可否。3、學生活動的「捧場者」:學生言行出軌,教師大加贊賞。
集體備課時,我們應探討教材中哪些知識是可以讓學生自己學習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師講解的,教師應將到什麼位置。要預設學生會出現什麼問題,教師該採用什麼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千萬不能讓學生指責教師在課堂上「不作為」。
7、備作業設計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通過「學得」和「習得」而來的,無論課內課外應「學得」與「習得」並存。眾所周知,作業設計成為教師了解、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一把尺子,這把尺子在教師手中。教師應怎樣用好這把尺子,是我們集體備課要探討的。我個人認為,我們應探討兩個問題:
(1)作業的量。不論課堂作業,還是家庭作業,都應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的數量,保證學生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作業。可以因人而異,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設立必做題和選做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2)作業的質。這是教師備課討論的重點。作業的設計應既是對課堂學習的鞏固,也是對課堂學習的反饋。作業題型的設計既相對固定,也應有所變化。相對固定是針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尤其是對低年級學生來說,盡快地認識、熟悉、讀懂題目,是保證作業質量的基礎。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知識水平的補充,作業題型應有變化,以幫助學生學會審題,正確答題。作業內容的設計即考慮基礎性,也應兼顧發散性。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因此,作業內容的設計應把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鞏固與掌握放在首位。集體備課強調的是集體智慧與個人創意的結合,建立有效的集體備課的運行機制,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內容。
二、集體備課缺什麼?
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學校遇到了非共性問題。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受到各界關注,校本教研應運而生。集體備課作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被賦予了新的使命。這一使命就是藉助教師的群體智慧解決新課程理念科學合理地落實到課堂中的問題。
現在一些集體備課活動,還是不盡人意。為此作了如下工作:
1、訪談。(訪談對象中有校長、教研組長、教研員、教導主任。)
(1)你怎麼看集體備課?
教師a:教師要乾的事情太多。考試、班會、續教、職評剩下的時間寥寥無幾,集體備課就是應付差事。
教師b:我看集體備課是增加了老師負擔,浪費了寶貴時間。你想,原本老師看看書,在書上寫寫畫畫,就可以上課了。現在,還要寫詳細,還要修改,上課有幾個人照教案上課?
教師c:現在網路這么先進。教師有時間上網搜集一些資料,不就行了。集體備課有點多餘。……
(2)你參加的集體備課是怎樣進行的?
教師a:教師分頭寫教案,學校安排統一的時間大家聚在一起說教案,說完改,改好上傳,然後寫反思。
教師b:同軌教師,每周五下午第三節課集體備課,教師分頭來說下一周的教案,利用假期調整使用。
教師c:我們是幾所學校共同研討考點,制定共同的教學框架,然後分頭實施。
(3)集體備課對你的影響是什麼?
教師a:我剛參加工作兩年,集體備課讓我很快適應了教學崗位。以前我的教學成績和同軌教師比差異非常大,現在明顯縮小了差距。
教師b:以前我電腦不行,集體備課以後,寫好了教案,都是年輕教師幫忙列印,現在進步多了,年輕教師給學校帶來了活力。……
教師c:一般吧,沒什麼明顯的影響……
有的教師反映,新教材沒有舊教材好用,你們在集體備課上討論過類似的問題嗎?
教師一:沒有。討論有用嗎?新教材出了,好不好也得用,是不是?
教師二:我也這樣認為。集體備課討論它不更白耽誤工夫嗎?
教師三:兩套教材,一起看,把舊教材當參考。
2、思考:
(1)集體備課缺乏老師們的主動支持。當集體備課成了一項行政任務,當集體備課成了教師不參加不行的活動,集體備課也就沒了民主自由的味道。領導在上,我在下,怎敢不聽黨的話?教師帶著這樣的心態參加集體備課,其效果必然事倍功半。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被公認的先進理念,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大力倡導的教育理念。教研活動都要服從行政的需要,這一理念的落實之艱難可見一斑。在推進集體備課時,作為管理者有必要認真反省一下,我們倡導的集體備課教師是真心擁護嗎?我們怎樣做才能贏得教師們的支持?。
(2)教師為什麼不支持集體備課活動。教師一致的聲音是:集體備課增加了教師的負擔。集體備課缺乏實效。集體備課應當是促進教師成長的平台和教師展示自我的才華的舞台。如果我們能認真反思一下,我們進行的集體備課是否貼近教師的急切需要,集體備課研討的內容是否具有明確的針對性,集體備課要解決的問題是否是教師們在新課程實踐過程中遇到靠自身努力難以解決的真實問題;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基礎上果斷剔除那些本無研討必要卻要喋喋不休地進行研討的內容;如果通過我們對集體備課的改進實實在在的增加了備課的含金量,那麼我們何愁教師不支持和擁護?沒有實用性是教師不支持集體備課的原因之一。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條條大陸通羅馬。集體備課首先應當讓大家把自己對新課程的理解和困惑開誠布公的亮出來。急於統一意見,領導和專家拍板,讓教師產生了這樣的思維定勢,說也白說,白說不如不說。教師話語權被無形的剝奪是教師不支持集體備課的原因之二。
辯證地看,一些教師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習慣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新課程的事實,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當本著寬容的心態,給他們足夠的轉變時間。有些學校把集體備課強加給教師,既要改革,又要成績。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追求早動手,無視學校的實際條件。對集體備課認識思考還不成熟,就倉促上馬,導致集體備課難以深入,只剩一張皮。管理者在認識集體備課過程中的缺乏對集體備課本質的把握,就強行推行是教師不支持集體備課的原因之三。
(3)面對集體備課,我們應當做什麼?
集體備課應當有所創新。集體備課本不是新事物。它產生的背景是教師在知識結構和教學水平上存在明顯的差異。當初,靠優秀教師的引領在當時確實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但我們今天實行的集體備課背景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我們的教師隊伍絕大多數都受過正規的師范教育,教師具有較好的基礎。新課程對教師來說是新事物。新課程的推進可借鑒的經驗有限。這就需要在推行集體備課是必須有所創新。
集體備課的創新至少應當明確以下指向:如何使集體備課更好地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服務。通過教師的群體智慧找到課程改革從理論到實踐的平穩著陸的途徑。人們對集體備課的期望是藉助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科推進新課程過程中的個性化問題。因此,集體備課的基礎作用應當是破舊立新。即從備課階段最大限度的剔除不符合新課程要求的糟粕,從而保證新課程理念的正確落實。教師在參與集體備課過程中不斷糾正自己對新課程認識和實踐的偏差從而不斷完善自己,促進自己的成長。如何使集體備課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當集體備課不是為解決課堂教學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困惑時,就缺了在崗的必要。當我們還不能發現在課程改革落實過程中出現了那些依靠統一培訓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集體備課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目前很多集體備課活動,內容瑣碎、繁雜、求全責備,又是教師教案復雜化的傾向。教師帶著這樣的教案授課時教學個性受到了相應的限制;還有很多集體備課成了研究應試的平台,成了學校總結工作創新的裝飾品,這些集體備課的起點就偏離了集體備課的方向。結果,無疑是苦了老師,毀了學生。
Ⅳ 如何才能真正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
備課是教師組織每一堂課的教學依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的規范和優化過程,這是一個循環往復、逐步提高的過程。過去,我們通常採用獨自備課的形式,這種形式彰顯教師個人對教材的獨到見解。但個人獨立備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到自身教學經驗、生活閱歷、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影響,對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認識不充分、不深刻。長此以往,學生的「應知應會」打了折扣。採用集體備課的形式,目的是在充分挖掘集體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人潛能,在二次備課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但集體備課不能代替教師個人備課,我們更不能使課堂教學走進一個統一的模式中。
一、當前教師集體備課的現狀
目前部分教師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的「備課」,形式上是「抄」——抄教材和參考書上自己要講的教學內容,實質上是「不動腦」——只是照抄教材和參考書上的內容,目的是「為了應付檢查」——我上課是有教案的。這是一種簡單、被動的「抄襲式」備課。
更有甚者,成為電腦集體備課的「得益者」。繼承上屆集體備課的教案或者是直接轉載名師教案,連抄寫的過程都省去了。像上述這些教師這樣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是否能顧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是否能展現自己的教學風格與個性呢?這樣久而久之,不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而且會步入另一種教學極端——思維抄襲,最終失去自我。怎樣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呢?
二、集體備課的程序
集體備課的意義在於讓老師交流、碰撞智慧的火花,實現教學資源共享。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集體備課就是大家一起研究教學,一起對課的重點、難點進行研討以及討論這節課該怎樣上,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年輕人思維活躍,老教師經驗豐富,通過交流,大家可以取長補短,幫助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學思路,在教材教法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最佳的課堂教學方案。但教無定法,真正的教學設計還需要執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來一次歸納、提升和再創造,還應根據自身特長制定能揚長避短的教學方案。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自己的教學個性,更好地適應自己學生的學情。
1、組織管理:
集體備課由教研組長實施管理。一般由年級備課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教研組長指導並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
2、活動過程:
(1)活動准備——「三研」
組長提前通知全組成員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課標、教材、大綱,並寫好發言提綱,備課方案。
(2)集中研討——「六備」
各位教師認真聽取備課方案,積極討論備課方案。討論時,應包括備課標、備學情、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練習)。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
(3)修改提綱——「四統一」
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備課組長起草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四統一」:統一教學思想,統一內容與要求,統一課時安排,統一考核要求。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
(4)撰寫教案
備課組長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自己班級的情,撰寫教案,電腦列印分發給組員。然後,在不離開「四統一」的前提下,組員可以發揮各人特長,修改教案。
(5)課後反思、修改教案
平常教學時,把根據備課教案實施時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提出來交流討論,供以後借鑒。感觸特別深的可以寫成教學心得體會,教學反思,修改方案。
三、集體備課要樹立三種意識
1、合作意識
集體備課強調教師要有合作精神,有關專家還總結出了教師相互合作的七大益處:心理支持、產生新想法、示範合作、汲取力量、減少工作負擔、增強動機、支持變革。合作是集體備課的前提條件。集體備課時要創造一種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圍。
2、超前意識
教師超前集體備課,不僅能增強教學的目的性,而是有利於將問題消滅於萌芽狀態。一般要求提前一周備課,堅決杜絕今天備,明天上的現象。
3、反思意識
通過對教學行為的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才能揚長避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四、走出集體備課的幾個誤區。
1、集體備課≠「成就」懶漢。
集體備課在操作過程中產生了部分教師、備課組借集體備課之名,謀「分工備課」之實。每位教師輪流主筆備一部分內容,然後把教案復印一下,每人一份,並美其名曰:資源共享。有些教師,並不自己備課,而是手握教育信息化這把「雙刃劍」,直接將互聯網上的有關內容下載、另存……集體備課等同於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拿來」使用。一些教師拿到這些教案後,沒有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二次加工」,沒有對教案適當修改、增補、刪減、提醒、強調和解釋。這種有名無實的集體備課,其效果比單人獨備更差,助長了一些人的依賴思想,一定程度上「培養」了一批備課的「懶漢」。
2、集體備課≠「統一」教案。
集體備課已成為一種形式。同年級組的教師集體備課以後,大家以同樣的進度完成同樣的內容,使用同樣的資料,布置同樣的作業,甚至上課的環節都如出一轍:一樣的導入,一樣的話;一樣的討論,一樣的題;一樣的過程,一樣的調。這樣一來,教師上課就如同工人在車間加工零件。把集體備課和統一教案畫上等號,是值得商榷的。集體備課要求在教學思想、教學重難點處理、練習、檢測等方面做到基本統一,但這並不意味著教案內容和教學環節要高度一致。集體備課既要強調共同研討,又要突出個性特色。
總之,集體備課是一項極其細致且復雜的創造性活動,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如何真正落實集體備課,提升高效課堂值得每位教師認真的去思考。
Ⅳ 如何真正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體現其實效性
集體備課是教師校本教研、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學科或相關學科的教師為實現相同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通過集體討論、共同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學預案。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自我矯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過程,要求老師們有效地對備課思想、資源、技術、方案進行再設計、再補充、再創造,實現智慧的碰撞和資源的共享,激發群體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更准確地把握課堂、吃透教材,實現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我校各年級組成立備課組,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集體備課不能取代個體備課。
1、個體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前提和基礎。
每位教師在參加集體備課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備:熟悉集體備課的內容、鑽研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做好發言准備等;備課中發現的問題、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體會也應記錄下來,以便與同伴探討。如果不在集體備課之前進行個體備課,集體備課的水平就無法提高。可以說,以「個體」促「集體」,能大大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和水平。
2、集體備課是對個體備課的提升和完善。
3、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和諧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體備課要在充分醞釀、日趨完善的集體備課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體潛能,保證在多次修訂集體教案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這樣教師把集體備課與個體備課有機的進行結合,根據自己的教情、學情,批判地吸納集體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學思路,解決制約教學的諸多問題,設計並撰寫自己的教學方案。
二、集體備課,合作是關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當然也鼓勵教師進行合作,而集體備課正是教師合作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1、一個學科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學科組內教師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集體備課日漸成為學校教研活動的「重頭戲」和「亮點」,但集體備課要走向高效,關鍵取決於小組成員是否擁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
這就要求同科或相關學科的老師為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通過相互討論、集體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等制訂出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方案。它以突破難點疑點為目標、以合作交流為手段,以共同成長為宗旨,讓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訴說困惑、提出問題、展示案例、闡釋設想,在各抒己見、共同分析討論的基礎上產生靈感、達成共識、升華認識、拓展思路。
三、集體備課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體備課是一種常規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時間、定內容、定人員、定地點」,也要不受時空的限制:
1、不受時間的限制。集體備課重在利用集體的智慧來探討問題、交流看法、形成意見,促進備課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提升。而這種探討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體共有時間進行,也可以隨時進行,這種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相互影響,潛移默化,所獲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會有討論和碰撞。因此除了辦公室、教室外、操場上等,教師還可利用一切可供溝通的場所完成每一次交流,例如在網上交流,發表博文,在QQ群中討論都可以。
3、不受人數的限制。在探討時,不一定非要小組的所有成員到齊才進行,三兩個人照樣可以進行研究。比如我們六年級數學備課組只要有一位教師有問題提出,兩三個教師便在一起爭論、探討解決問題。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體備課可以在年級、教研組、備課組進行,還可以跨越學科界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組織跨年級的教師集體備課,這樣更有利於知識的前後聯系和學段教學的銜接。
總之集體備課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時的交流。
四、集體備課需要問題引領,注重可操作性和實在性
集體備課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備課是上課的准備、教學的前奏。集體備課如果僅僅著眼於預案是不夠的,還必須關注問題的討論。集體備課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設計教案,就容易使教師只關注教案的各個構成要素而忽視自己的存在,最終導致集體備課求同略異,喪失針對性,缺少特殊性,從而流於形式。故每次備課要解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從哪裡來?應從自己的教情、學情來,也可從教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師那裡得到。帶著問題去備,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方案更有價值!如果集體備課能幫助教師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就會激發老師們的熱情,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到集體備課中來。
五、集體備課,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1、個人鑽研的過程,體現出個性化的研讀和思考。在集體備課中,如果只讓「中心發言人」去對該堂課的教學作深入的構思,其它教師不去深入解讀文本、搜集資料、選擇教法,就不能產生相互交流、啟發、爭論、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觀點、見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個「看客」和「聽眾」。每位教師是否落實好個人鑽研這一過程,是關繫到集體備課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
2、注重「二次備課」的過程,閃現出教師個人的特點和魅力。
在集體交流後,往往會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案,但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有不同的教學對象,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異。一個好的設想,不是每個人照做都能產生同樣的效果。因此教學設計還需要執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歸納、提升和再創造,鼓勵教師寫個性化教案,根據自己的特點靈活選擇,體現個性特色。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個性,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情,使集體的智慧得以升華,使教師的個性得以張揚。像五年級數學備課組開展活動後,張穎老師就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班的教情和學情,設計了教學方案,在群眾性教研活動中進行展示,效果很好,體現出她自己的教學為風格。
肖伯納說,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流後每個人都擁有兩種思想。通過集體備課讓每一個參與者收獲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這正是集體備課的價值所在。
Ⅵ 學校加強集體備課有什麼重要意義
1、集體備課可以顯著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是集體備課的價值取向,也是集體備課的目的所在。走進新課程,面對新教材,筆者以為老師們通過這幾年的探索和學習,他們也掌握了不少先進的教育理念,他們缺少的恰恰是新理念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操作能力與機智。集體備課,正好提供了教師合作、探討、實踐的途徑,通過參與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體智慧的分享,精華糟粕的取捨,促使教師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拓展教學的方法與思路,進一步歸納、提升和再創造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情,更好地體現自己的教學個性,不斷改進自己的備課水平,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越是地處欠發達地區、師資薄弱資源缺乏的學校,集體備課的效果更為顯著。
2、集體備課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集體備課是校本教研的一種活動,長期堅持集體備課,可以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方面向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轉化,並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不斷的更新和全程優化。教師的素質歷練,業務鑽研、合作研討、教法改進、自我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校本教研離不開大家的智慧,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集體的協作。因此,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3、集體備課可以分享與積累課程資源
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流一下,就能產生無窮的思想與智慧。
每個教師在備課前,往往依據課程標准,做一些前期准備,有針對性的搜集一些相關的教學資源,如典型案例、課堂設計、課件和教輔資料等,集體備課為教師提供了展示與交流這些資源的平台,參與者通過廣泛的交流和分享,就可以互同有無,有選擇的處理資源信息,並把有用的課程資源歸納充實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集體備課,不僅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而且,還可以不斷積累和豐富教學的課程資源。
4、集體備課可以發揚團隊的協作精神
團隊與合作是集體備課的兩大主要的組織特徵,集體備課往往以備課組的形式呈現,那麼,集體備課的成敗取決於備課組成員間的合作關系與協作精神。有專家就教師的相互合作,總結概括出七大益處:「心理支持、產生新想法、示範合作、汲取力量、減少工作負擔、增強動機、支持變革,」 從中可以看出,只要正確組織好集體備課,發揮它的積極作用,不僅可以完善課堂教學,而且,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參與、分享和汲取中,不斷完善自我,更加團結,進一步凝聚起團隊的協作精神。
5、集體備課可以濃厚學校的教研氛圍
學校的教研工作離不開課堂教學的研究,集體備課實際上就是一種如何完善課堂教學的「行動研究」,它所解決的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實際和最有效的問題。集體備課中,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課題,由於集體智慧的交流而得到認識上的結晶,這種認識能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集體備課把理論和教學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積累教學的實踐經驗。同時,在集體參與備課的行動研究與反思中,潛移默化的濃厚了學校教育科學研究的氛圍。
在新課程不斷推向深入的今天,集體備課的積極作用應該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應用。
1、精心組織,為教師搭建專業發展的平台
集體備課往往流於形式的原因,就是組織不力,校長和教育管理者對集體備課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其實,每一個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與體會、經驗和教訓,他們渴望有人組織和引領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反思。新時期的校長就要勇於承擔起引領教師成長,為教師發展助力的歷史重任,正確認識集體備課的積極作用和意義,要有計劃的認真組織教師積極參與,確保集體備課的時間充裕、地點固定和內容落實,校長要從這樣一個高度來認識:那就是精心組織好集體備課,就是為教師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和共同發展的平台,就是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助了一把力。
2、依據課標,作好集體備課前的准備
集體備課首先要有一個組織者,這個組織者或是教研員也可以是備課組長,在集體備課前要根據實際制定出備課的計劃、內容和范圍,立足課程標准,輸理出教學的目標、難點和重點,擬出備課要討論的重點提綱。參與備課的教師要依據課標,通覽教材,對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初備,在總體把握的基礎上,整理自己的困惑與反思。只有組織者和參與者從思想和內容兩方面均作好充分准備,集體備課才有內容可備,才能有效、順利的進行。
3、充分交流,營造集體備課的良好氛圍
加強交流,充分發表意見,是集體備課的關鍵環節。集體備課既要有重點發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廣益。組織者不能以「權威」的見解一錘定音,而是要創設集體備課民主、平等、和諧的交流氛圍,組織和引導大家暢所欲言,適時把握討論的話題,重點討論與交流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部分、教師個人備課的困惑、教學實踐的反思等,還有部分教師教學實踐失敗的經驗與教訓,只要對大家有借鑒,都是難得的財富和智慧。成功的集體備課通過個人初備的認識與大家的集思廣益間的充分對話,產生思想與智慧的火花,達到相互分享,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目的。
集體備課的過程,是大家奉獻教育智慧、群策群力完善和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因此,筆者以為,集體備課必須要圍繞課堂教學,重點做好如下一些實事:一是要明確一個目標,明確教學目標,要由整體到局部,即小課標要服從於大課標,不同的單元目標,必須要以相應的課程標准為依據,課時目標要根據單元目標和學生的實際來確定;二是提出一些問題,這是由具體到概括的過程,即提出的問題要具體、實際,如創設什麼樣的情景導入新課、某個教學環節如何設計、怎樣優化課堂練習等等,問題越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就越概括;三是研究一些策略,在廣泛討論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形成共視,概括出最優的教學策略,由理論轉化為實踐;四是分享一些資源,集體備課中教師的一個點子、一個經驗、一個教訓、一個案例和一個設計等,都是可供大家分享的備課資源,有選擇的充實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就能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5、充實完善,分享集體備課的成果
有效的集體備課過程,應該由備課前的構思准備、備課中的深入研討和備課後的充實完善三個環節組成。備課前的准備是為了有的放矢,備課中的研討交流是為了達成共視,而備課後的充實完善是集體備課的目的所在。備課後的完善階段是集體備課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分享集體教育智慧,吸納營養,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再創造、再提升的過程。大多集體備課只是做好一些筆記,完成一項教研任務,往往熱烈討論的高潮過後,教師依舊我行我素,忽略了完善階段,結果,大大折扣了集體備課的效果。集體備課的充實完善環節,還應該包括教師上課後,對自己教學過程的二度設計和教學行為的矯正與反思。筆者以為,備課後的充實完善環節做得越具體,越能達到提升自我的目的,集體備課才能夠真正達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
五、集體備課與「五課」活動
「五課」活動:即設計一堂課、說好這堂課、上好這堂課、反思這堂課、評析這堂課的教研活動。它是新時期學校進行校本教研的最好的切入點,是課堂教學研究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五課」 既是教學管理形式,又是一種教師培訓活動,它不是「備課」、「說課」、「上課」、「思課」、「評課」五者的簡單相加,而是圍繞一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提出研究課題,教師通過 「備、說、上、思、評」全過程的積極參與,與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對話」的一種課堂教學的教研模式,它具有廣泛的參與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反思性。「五課」活動不是要人人過關的轟轟烈烈的階段性運動或形式,而是一種貫穿教師工作生活始終的、常規的校本培訓方式。
雖然,「五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是,不難看出設計或備好一堂課,是「五課」活動的基礎和保障,沒有「備課」何談「說、上、思、評」的研討環節?因此,重新認識集體備課,可以更有效的組織開展「五課」活動。如果說「五課」活動是校本培訓的方式和手段,那麼,集體備課是開展「五課」活動最有效的組織形式。集體備課的過程中雖然側重於「備」,但教師教學行為的反思性和研討性,決定了集體備課同樣貫穿了「說課」、「上課」、「思課」和「評課」,毋庸質疑,「五課」活動中包含了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達成「五課」活動的有效途徑和媒介。
無論是集體備課,還是「五課」活動它們具有的共性是:合作探究,參與反思,同伴互助,共同成長。教師發展要自我覺醒、自我提升,就必須要積極投身於行動研究和校本培訓活動中,潛下心來鑽研「五課」活動,靜下心去進行集體備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師專業的發展,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Ⅶ 如何加強集體備課,提高課堂效率
隨著新課標、新課程的全面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開,但是,效果卻相差甚遠。有的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有的卻越改越慘。不成功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學校教學還處於單兵作戰的狀態,缺少團結協作的集體精神。結果新課程是新課程,但老師還是那些老師,因而方法也還是那些方法。缺少了集體智慧的新課程,終究難以走出新瓶裝舊酒的老路。由於目前多數學校的集體備課還僅僅是一個形式,沒有具體的要求,沒有可操作的方法,沒有有效的檢查,以致備課組變成學校可有可無的組織,除了聽聽課,評評課,就是完成學校一些雜事。而新課程缺少了集體備課的支撐,就變成了沒有生育能力的美女,看是好看,但生不出自己真正的骨肉來。可憐一些名師如李鎮西、於永正、魏書生等都成了個人英雄,除了到處講些無關痛癢的學,似乎都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倒是洋思、東廬、杜郎口之流成了趨之若鶩的樣板,他們可沒有什麼名師哦,有的是那些被稱為三流的師資。難道真的是他們的課堂教學模式發揮了那麼大的作用嗎?睜大眼睛看看吧,他們的模式其實在李鎮西、於永正、魏書生那裡早就有了。問題是名師們成就了自我,東廬們成就了集體——學校。這樣,我們該看到問題的實質了吧,名師是單兵作戰,東廬們是兵團作戰。下面我們就來先談談兵團作戰的意義。
一、集體備課的現實作用
中國古代戰爭講究「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將」的作用影響著戰爭的進程。西方電影也重視個人英雄主義,一部《007》系列成就了詹姆斯·邦德。但教學畢竟不是打仗和演電影,因為不存在我方和敵方。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它已經由個體對集體單邊活動演變為集體對集體、由個體與集體共同實施的一個過程。其中加強集體備課是建設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
1、整合教學資源,積累教學經驗
蕭伯納有一句名言:「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一下,一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交換一下,一人就有兩個思想。」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交換思想的過程,也是思想碰撞形成共識的過程。每個教師在集體備課時,都有機會出示自己搜集到相關的教學資源,如典型案例、課堂設計、課件和教輔資料等,並都可以表明自己對這些資源的理解,再加上各自的經驗念,備課組成員可以共同分享資源與個人研究成果。通過針對課標、教材、學情的分析和廣泛的交流討論,互通有無,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然後形成一個較為科學完備的教案。這樣就避免了單一備課的偏移和失誤,充實了每一位教師的備課資源。不僅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而且,在不斷積累和豐富教學資源的過程中豐富了各自的教學思想。集體備課解決的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實際和最有效的問題。集體備課時,對於有關知識,由於集體智慧的交流而得到思想上的認同,這種認同將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集體備課在豐富教學思想的同時,又使教師的教學實踐經驗得到豐富和積累。
2、提高教育效率,促進專業發展
集體備課集集體之智慧,有效避免了教學過程中的無謂消耗,達到了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面對新課標,走進新課程,集體備課,為教師提供了合作、探討、實踐的途徑。通過備課組成員思想碰撞,教學經驗的分享,使教師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拓展了教學方法與思路,形成了科學統一的教學設計。老師們取長補短,使老教師得到充電,新教師獲得經驗。廣大教師在集體備課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備課水平,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長期堅持集體備課,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行為向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轉化,老師的教學藝術不斷的更新和全程優化。教師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也是老師校本培訓的過程。在這里教師有專業知識的探討,有課堂教學的切磋,有對教學方法討論,有對訓練作業的設計,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這些就構成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校本培訓離不開集體的智慧,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集體的協作。因此,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3、培育團隊精神 ,一起攻堅克難
學校的團隊精神反映了老師個體利益和學校整體利益的統一,並進而保證了學校的高效率運轉。集體備課講究的是相互尊重,團結協作。集體備課可以培養老師的群體意識,備課組通過成員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習慣、信仰、動機、興趣等文化心理,來溝通大家的思想,引導全體組員產生共同的使命感、歸屬感和認同感,有意無意之間使團隊精神在集體備課中孕育形成和發展。集體備課的成敗取決於備課組成員間的合作關系與協作精神如何。人是各種資源中唯一具有能動性的資源。學校的發展必須合理配置人、財、物,而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資源配置的核心,團隊精神就是將人的智慧、力量、經驗等資源進行合理的調動,使之產生最大的規模效益。教學過程難免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難題,在集體備課中,教師得到心理支持,從而產生新的想法;通過相互合作充實自己的想法;通過集體努力減少工作負擔。集體的智慧使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可靠保證。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一雙筷子容易斷,十雙筷子斷就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要真正實現集體備課的效能又還存在著許多現實的問題。
二、集體備課的現實困難
我到過贛州市所有的重點中學,集體備課執行得最好的是南康中學,早在十幾年前我就說過他要超過寧都中學,從最近幾年的高考情況看,它的升學率基本上位居全市第一。其次是定南中學,所以它後來居上。對於集體備課的好處應該說每一所學校都知道,只要你去走訪一下各級各類學校,他們都能拿出各自的集體備課制度或方案。但如果你要進一步刨根問底,問問怎麼具體落實的,所得到的答案多數是支支吾吾、羞羞答答的。為什麼?極少有人認真關注過,更談不上深入研究。究其原因
1.領導重視不夠。
由於經濟條件的制約,有些學校只是捂住錢袋子,對於教學研究則漠然視之。盡管在集體備課方案里還掛了豬頭羊腦,但要問他具體內容,他是七竅通了六竅,就是一竅不通。他有足夠的理由敷衍:有分管的負責,要處理的事情太多,老師太不聽話,自己水平有限等等等等。其實說白了,或者打心眼裡就沒有把它當回事,或者要投入必要的經費,不捨得,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集體備課就只能生活在紙上,與上級檢查人員見見面,或者眼不見為凈,任由其自生自滅。
2.老師參與不夠
老師對集體備課認識同樣模糊不清,因為反正學校視為虛設,老師就更沒了熱情。於是參加集體備課成為一種負擔,一種應付學校檢查的敷衍。甚至把這種活動當作空耗光陰,大家談天說地,巴不得快點到點,好回家燒飯。有些稍微開展得好一點的,也有所謂中心發言人發言,但孤家寡人,聽眾甚少,你看老師們有的改作業,有的看閑書,有的聊小天,有的侃大山。將中心發言人的辛苦當作耳邊風,久而久之,聽的不聽,講的也就懶得講了,集體備課就變成了老師們受苦受難的煉獄。
3.老師心態不一
因為集體備課的前提是個人要毫無保留的拿出自己的寶貝參與二次分配,這就要求參與者要有寬闊的胸襟、大公無私的精神。因為二次分配可能有出入,有的拿出很多,得到卻少,有的拿出甚少,得到卻很多,甚至有人毫無付出,只是吃進。這樣就造成一些人的心理不平衡。於是有人就開始嘀咕,我傾囊相授,別人卻留有餘地,我豈不吃虧。到頭來徒弟打師傅,末位淘汰不就淘了我?而一些年輕教師又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滿腹經綸,來此一遭的目的就是要做匹黑馬,要是能一腳踩死前輩,豈不唯我獨尊?不願合作。於是人心開始散漫,集體缺少了真心。特別是一些女老師更多的備課組,更容易出現斤斤計較的問題。不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就很難使集體備課有效運行。
4評價機制不適。
現在各校流行的老師評價機制對於集體備課一塊主要是檢查出勤情況,對於活動內容關注較少,至於備課指導那幾乎為零。評價機制的漠視造成老師的冷淡。另外許多學校的教學評價都側重於對老師個體的評價,極少甚至根本不關注集體活動的參與程度和參與效果,造成老師對集體備課重視不夠。如果不培養老師的團隊意識,不加強合作共贏的引導,集體備課就落不到實處。
5激勵機制缺失
對於集體備課,各校只有方案,缺少實質性的檢查與激勵。如備課經費的保障、備課成果的獎勵等等沒有形成制度。集體備課備得好與備得不好一個樣。沒有對備課組成員提出共同提高的目標,甚至獎勵也在備課組內搞評比,造成備課組組員之間關系緊張,形成優秀教師、弱勢教師,影響了老師團結。學校要建立一個重視集體進步的教學激勵機制。重視備課組之間的評比,淡化備課組內部老師之間的評比,盡量減少內耗。保證集體備課大家既出工,又出力,毫無保留的貢獻自己的智慧,共享大家的成果。
三、集體備課的實際操作
學校要有適合老師操作的集體備課計劃,使備課組長知道怎樣執行,使所有老師知道該做那些事情,使檢查部門知道怎樣檢查。
1.確定備課時間地點。
學校要給予各個備課組每星期的固定集體備課時間,保證時間足夠,至少每周一個上午或下午。也可以學習一些發達省市的作法,進行寒暑假集中備課。在這個時間內老師不能做任何與備課相悖的事情,要全身心的參與討論交流。學校要實行多重考勤,既要保證准時出席,又要保證始終堅持。集體備課地點也要固定。除了要准備必要的桌椅,還應該准備足夠的備課資料,有條件的還有準備投影儀和列印機,以便適應新的形勢。地點環境要相對獨立安靜,以免打擾別人或被別人打擾。
2.確定備課內容和備課人員
每學期開學前的學習期間,就要著手進行集體備課的准備。建議由備課組長帶領本組成員至少利用半天時間學習課標、統攬教材。明確本學期、本年段、本學科的主要教學目標,各章、各節、各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學期時間長短、周課時安排,共同討論學科教學進度,制定教學計劃。學校要預先提供較為詳細的校歷表,讓備課組清楚的計算出一學期的節假日消耗課時數、測試與講評課時數和確切的上課課時數。然後根據課時數將教學內容進行分解,以課時為單位,確定課題小組和主備人。一般要求三人為一小組,以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帶兩個年輕老師,三個人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就具體的每一課時先獨立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參閱資料、研究教法,形成各具個性的教案交集體討論。
3.確定集體討論的程序。
每星期備課組長召集組員在規定的時間到規定的地點進行集體備課。先對上周教案執行情況進行集體反思,並將反思意見記錄在案,以備下屆參考。然後對下周內容進行集體探討。探討時,可先由經驗豐富的教師提出課時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進行敘述性說課,讓其他教師特別是另外兩位參備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交流最後達成共識。也可以打好電子稿先在網上交流或者先列印好文字稿並留好空白,以便進行修改.然後,經驗豐富的教師就如何圍繞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展開教學,教學環節如何設計、教學內容如何呈現、教師教學方法如何運用以及如何引導學生等加以說明。其他教師根據自己的認知、理解和經驗,充分討論、相互切磋,最後確定出預習導入、課堂研討、知識延伸、課堂練習等內容,再對教學方法、注意問題、課堂把握進行細致的研磨。最終形成最接近課堂的教案。可以是紙質文稿,也可以是電子文檔.再對課後練習、單元測試等進行綜合評價,突出基礎性、針對性、層次性、典型性,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目的。集體討論過程中備課組所有成員要積極參與,踴躍發言,主動公開自己的教案設計、教學經驗、資料信息,以利資源共享。備課組長、學科骨幹教師應發揮所長,充分利用自己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和掌握的教育教學理論,積極發揮指導和帶頭人作用。
集體討論過程中經驗豐富的教師還要把老師們通過討論達成的共識,及時填寫在集體備課記錄表的復備欄目中。對於形成共識的修改,有的可以當場修改,有的可以查看資料後再修改。最後由主備執筆形成統一的教案,印發給老師或學生。
4.臨時問題的個別交流。
老師在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形成統一教案的基礎上可以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微調,設計出具有鮮明特色的操作性強的完整的個人教案。在個人微調時,難免產生一些臨時性的,甚至是個別性的問題,執教老師可以與主備個別交流,在不影響整體的情況下進行個別調整,並在下一次集體備課時提出討論。
5.展示範式。
對於某內容的課可以形成基本的模式,讓全組老師參考使用,可以有效杜絕課堂垃圾。特別是一些文科性課程,按照基本的流程去做,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集體備課的實際考核
沒有考核,集體備課就容易走過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除了加強考勤檢查以外,還要就以下內容進行嚴格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批評意見和改進意見,對於拒不執行者要按學校有關規定進行教育。
1.檢查教學進度安排。
學校要設計更為規范符合集體備課要求的教學進度安排表。可以由以下子表組成:周內容安排表——明確進度,課時安排表——按流水號確定備課內容與備課人員,月考、單元練習、命題安排表——按單元落實到人。
2.檢查集體備課情況記錄。
主要包括三個備課人員的詳細教案、集體備課記錄表、最終確定的教案、上周執行情況反饋表。要以周為單位進行認真檢查。對於敷衍了事的備課組和老師要進行批評教育,強化他們的責任心和團結合作精神。
3.檢查個人實際教案。
因為有了集體備課,有些懶惰的老師很可能坐享其成,不再進行個人的二次備課,即課前備課,這對教學是極為不利的。因為老師個體差異、學生個體差異必然存在,沒有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案。集體備課主要是統一了必須統一的東西,並不排除個人的創造發揮,否則千篇一律的課堂只能死水一潭。所以學校要及時檢查老師二次備課情況。另外還要檢查老師教學反思情況。絕對不能腳踏西瓜皮,摔倒哪裡算哪裡。目前,比較成熟的學校已有一種軟體,可以根據電腦掃描對老師二次備課情況作出判斷。
4.檢查課堂教學。
採用對同年級同學科同內容不同老師的對比聽課,檢查教師使用集體教案的情況和主動二次備課情況。這是上海崇明中學的成功經驗。通過對比考察備課組集體備課的深入程度和教師的自主程度,檢查集體備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提出有效的改進意見。這樣,有沒有集體備課一聽便知。
5.檢查課後作業、單元測試批改講評情況。
採取抽查和集中檢查相結合的方式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反饋,是學校對教學質量監控的有效手段。要有專門的機構由專門的人進行專業檢查,把檢查情況列入教師考評。對於不合格的老師要有必要的措施,強行入軌。堅決杜絕弄虛作假行為。要在集體備課中安排相應的時間對課後作業、單元測試、月考試卷批改講評情況進行專門的討論研究,按周設計一些補償練習,消除學生知識漏洞。要求學生完成的作業,老師備課時應自己先做一遍。理化生教師在上實驗課前,應事先親自操作,並協同實驗教師檢查實驗器材和葯品的准備情況,確保實驗成功。
通過集體備課活動,增進了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培植了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開發了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了學校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縮短了年輕教師的成長周期,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可以說,加強集體備課時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
Ⅷ 如何發揮全體老師在集體備課中參與的積極性
備課是展現教師教學藝術的序幕。備課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對自己組織每一節課的教學活動的內容、時間和空間結構的規范和優化過程,這是一個循環往復、逐步發展提高的過程。過去,我們通常採用獨立備課形式,這種形式可以彰顯教師個人對文本(教材)的獨到見解,於是,課堂上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壯觀。但個人獨立備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過分追求獨到見解,而忽略了教學中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滲透與訓練。長此以往,學生的「應知應會」打了折扣。我校現在採用集體備課的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醞釀、日趨完善的集體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人潛能,在二次備課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我們不能把集體備課代替教師個人備課,我們更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走進一個程序化的模式中。
為此,我們共同探討有關集體備課的問題:集體備課到底備什麼?
一、備教學理念
理念是什麼?理念就是教學指導思想。先進的課程理念,都來自於成功的教學實踐。理念指導實踐,實踐孕育理念。在課程改革已進行了五年的今天,我們應對我們所教學科的課程定位了如指掌,還應對我們所教學科的課程理念了如指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達到教學目的的基本教學策略。
只有將這些理念爛熟於心,我們在備課中才能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定位,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與時俱進。
二、備教學重點和難點
摸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是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就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而言,班與班之間參差不齊,學生與學生之間參差不齊。在開學這段時間的聽課中發現一些不利現象:有些教師為完成教學設計中既定的內容,在學生已掌握知識要點的情況下,仍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該知識要點,學生真正需要教師講解、加強鞏固的地方因時間而耽誤,或一帶而過,或省略為自學。其實他們目標本身設置的沒有錯,但是,每個班級的學生情況不同,各個年段也不同。因此在集體備課時,應充分討論生情、班情,在此基礎上確立教學重、難點,合理劃分課時,使課堂教學密度均衡。
三、備學習方式
修訂後的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都增加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相輔相成。這告訴我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應是唯一的課堂學習方式,它應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有機結合,互為補充。
一些教育專家在各種教學刊物上撰文,指出當前課改中出現的幾種誤區,其中一誤區為學習方式「自主變為自由」,教師在課堂上充當的是:1、學生學習的「召集人」:學生誇誇其談,教師無所事事。2、學生交流的「旁聽者」:學生漫無邊際,教師不置可否。3、學生活動的「捧場者」:學生言行出軌,教師大加贊賞。
集體備課時,我們應探討教材中哪些知識是可以讓學生自己學習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師講解的,教師應講到什麼位置。要預設學生會出現什麼問題,教師該採用什麼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千萬不能讓學生指責教師在課堂上「不作為」。
四、備作業設計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通過「學得」和「習得」而來的,無論課內課外應「學得」與「習得」並存。眾所周知,作業設計成為教師了解、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一把尺子,這把尺子在教師手中。教師應怎樣用好這把尺子,是我們集體備課要探討的。我們認為,應探討兩個問題:
1、作業的量。不論課堂作業,還是家庭作業,都應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的數量,保證學生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作業。可以因人而異,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設立必做題和選做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2、作業的質。這是教師備課討論的重點。作業的設計應既是對課堂學習的鞏固,也是對課堂學習的反饋。作業題型的設計既相對固定,也應有所變化。相對固定是針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尤其是對層次低的學生來說,盡快地認識、熟悉、讀懂題目,是保證作業質量的基礎。隨著學生層次的升高,知識水平的補充,作業題型應有變化,以幫助學生學會審題,正確答題。作業內容的設計即考慮基礎性,也應兼顧發散性。
集體備課強調的是集體智慧與個人創意的結合,建立有效的集體備課的運行機制,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內容。
「集體備課」是好的。但如何有效地實施好,確實是個難題。我們學校的領導和教師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並進行了積極探索。
二、改進集體備課的方式
首先,保證集體備課的時間,我校針對不同學科確定了不同的集體備課時間,每周一由教導處連同各年級學科的備課組長確定好下周的活動安排表,主要包括備課內容、主備人、輔備人、主持人等,由備課教師熟悉教材,自我初備(不一定形成文字材料)。每周有集體備課集體交流時間,有確定的形成集體備課教案、個性設計與反思即二次備課的時間。這樣,通過時間的固定化,保證集體備課工作的正常開展。
概括說來,集體備課流程共分四步。
(一)初備。每次集體備課的內容就是下周的教學內容,一周的教學內容包括幾篇課文的教學或好幾個課時,針對每篇課文(課時)落實不同的主備人。這樣保證主備人,能集中精力備好一篇(幾課時)。主備人的職責是什麼呢?主備人要圍繞思考提綱將主備的教學內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和教學目標,確定好教學的重難點。並就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設計,然後形成交流意見。輔備人的職責又是什麼呢?輔備人在集體交流前必須將教材研讀通曉,理清教材的知識體系,梳理出教學的知識點,並初步考慮相應的教學設計。主備、輔備的人可以在書頭上注一注、劃一劃。也可以在紙頭上寫一寫,這些形式由各人根據自己的習慣來定,學校不強求一致。無論是主備人還是輔備人都要在及初步設計的基礎上,列出你的困惑和疑問,以便交流時供大家重點討論。
(二)集體交流。交流的內容有兩項,一個由主備人圍繞討論提綱逐一拋出自己的理解、觀點、設計及有關理論依據。輔備人隨時以補充、完善。第二個由主持人組織大家就備課時的困惑或上周教學實踐的反思等選擇一到兩個話題,組織大家討論交流。集體備課的價值在於相互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信息溝通,資源的共享,在交流中達到相互促進相互吸取。為了保證交流不流於形式,保證交流的深入,教師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點有感而發,可以就整體發表見解,可以中途打斷,可以求同存異,可以相互爭執。為了創設良好的交流氛圍,交流時備課組長不作記錄。因為過去要求各組記好交流記錄,結果往往出現一種令人尷尬的局面。一個人說,一個人記,甚至說的人還不時停下來等等記錄的人,這種交流實質上缺乏「火花」的相互碰撞,是一種單向的、被動的,甚至是敷衍式的交流。那麼是不是交流時什麼都不記呢?也不是,記是由各人記,記什麼?不限制,各人記自己認為值得記的東西,可以是別人的觀點和方法,可以是聽了別人發言觸發的瞬間的思考。記的形式可以在書本上圈圈劃劃,可以在紙頭上寫,可以在筆記本上記。發言時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強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說幾句,才入門的,經驗欠缺的可以多聽聽,學學別人的方法。
每周的教學內容有重點非重點之分。備課交流時,我們做到區別對待。另外,針對不同的主備人備的課,我們在交流時也要體現區別。骨幹教師主備的課能起到促進垂範的作用,討論時可以重點交流;才入門的青年教師需要更多的關心和鍛煉,備的課可以重點討論,等等。另外,集體備課以討論並形成教案為主,並附以討論教具准備、製作,討論練習,包括討論階段檢測的試卷。
集體交流不僅僅形成共同的教案,交流時還就教師個體備課的困惑或教學實踐的反思共同討論。每次集體備課都確定好一個主持人,主持人可以是主任、校長、也可以是備課組長,主持人就備課人的困惑反思選擇一到兩個話題。引導大家深入討論,力爭每次集體備課既形成備課教案,又能解決或探討教學中的一些熱點難點的問題。
(三)形成教案。集體交流之後,由主備人綜合集體的意見和智慧,在個人初備的基礎上形成教案。主備人在形成的教案應力求精緻和完美,力求體現新的課改精神。所撰寫的教案一般應由主持人審閱後方可實施。為了保證教案及時印發到輔備人的手中。集體備課第1、2課時的教案必須在周五復印到輔備教師手中,其餘的教案必須於下周一印發給教師。
(四)個性設計與反思。我們總結了以往集體備課,往往有兩大薄弱環節。一是教師個體共同參與熱情不夠,交流不夠深入;二是形成教案後,會照本宣科,忽視了自身的教學特點,忽視了本班學生的實際,也忽視了個性化的設計,甚至於也懶得對集體的設計反思和自我實踐的反思。因此抓好個性設計與反思可以說是關繫到集體備課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好的個性設計或深入的反思比單獨備一課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業務能力。每位教師特別是輔備人拿到教案後都要根據自己的個性情況,對集體備課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個性設計的方式可以是旁註,可以是知識點的解說,可以是教學方法的更換,可以是教學片斷的增刪。我們跟教師講,一份整潔干凈的教案未必是一份好教案,一份塗塗改改,增增刪刪的教案則肯定是一份對於你來說最完美的教案。
教案實施後,教師還要就實施過程中的啟發,瞬間的靈感,困感等反思也記下來。這些困惑、心得正是我們教師業務能力前進的每一個階梯。為了督促教師個性設計與反思,我們教導處按學科分每條線每檢查教師的二次備課。
三、加強集體備課管理
怎樣保證集體備課的有效落實,我們加強集體備課的管理,做到「四定」、「兩結合」(以下部分內容還在修正中)。
四定,一是確定了集體備課的周期,確定了每周有時間專門用於討論交流;二是確定了集體備課四步流程;三是確定了主備、輔備人的職責,確定了分線主任檢查制度,和主持人制度,一個好的主持人能善於調動大家討論的積極性,並有效地引導教師將討論交流深入化,保證討論交流的質量。四是確定了集體備課的考核評價制度。我們對教師集體備課狀況的考核從四方面入手,①出勤及集體交流情況,由各組主持人考核;②優秀教案評比,主要考核備課組集體備課的質量;③限時備課競賽,考核教師的業務能力;④課堂聽課,考核教師對集體備課教案的軌行及個性處理的情況。
「兩結合」的內容是什麼呢?
1、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結合
嚴格地講集體備課這項工作是最難管理也最需要管理的,但過去那種管理一管就死。「你要資料,我來抄,你要我來,我談閑」。怎樣克服各種消極因素,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呢?
學校探索著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結合,並逐步由鋼性的制度管理向彈性化的人本管理轉變的管理方式。我們處處尊重老師,努力創設一種寬松的備課環境,例如淡化資料的要求,我們跟教師講,我們集體備課為的是什麼?不是來做樣子給別人看,我們集體備課的目的首要的是形成一份高質量的教案,其次是減輕教師的筆頭抄教案的負擔。我們還提出只要有益於這個目的的任何形式我們都不反對。包括集體備課的過程資料,我們不作硬性要求。在主備人的備課量上,我們放手給備課組自行決定,你們認為骨幹教師知識水平高、業務能力強、骨幹教師主備量大一些也行;組內以為「才入門」的青年教師應主備多一些,以便大家來共同指導他也行。一周的教學內容可以是組內教師自行申報決定,也可以是備課組長協調安排等等都行。每學期學校還進行備課競賽和評選最佳備課組等激勵活動。
2、備課和培訓相結合
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吸取的過程,這本身也是一種師培的過程。另外,在每次集體交流中,我們不僅討論備課的教案,還就教師的困惑反思或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式的研討,這本身也是教研培訓相結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