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組織好低年級學生的課堂紀律
開始就要養成來遵守源紀律的好習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在課堂多設計開展一些孩子非常感興趣的活動,設計活動時要把規則鑲嵌其中,違反規則的不得參加活動,其次是堅持,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的規則意識就逐漸地建立起來,紀律也就不用發愁了。
② 老師們都是怎麼備課的
教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上課,而想把課上好就需要前期的准備--備課。通常版在贊揚演員、播音權主持等帶有語言性質工作的人時會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說明平常的鍛煉作用非常大,老師更是如此。要想講好一節課需要課前精心准備,首先老師課上要講的內容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要根據課程標准,結合教材這節課應該包含哪些知識點,圍繞這些知識點來組織自己的教學內容,寫出講稿,這當中還需要區分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講授時間的安排,不同的知識點如何進行引入,和前後章節的聯系,選擇哪些例題,課後作業是什麼等,為了保證課堂質量讓學生能聽懂,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原來傳統的滿堂灌的方式肯定不行了,要讓學生喜聞樂見,當然要查閱大量資料,設計好教學環節,這些都是備課時要完成的。看著老師就上了一節課,豈不知要花多少倍的時間來備課。
③ 童話故事《沒有朋友的老鼠》教案
一、集體備課的思考
1.教材分析:一隻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老鼠和一隻大大的悍勇英武的老虎居然成了好朋友,這對很不相稱的好朋友之間因為一些小小的問題波瀾迭起,這些小小的問題其實也是存在於小朋友的生活當中的,比如故意踢翻朋友的皮球、和朋友一起分享的時候自己可能會多留一的小心眼,這些都會讓孩子覺得與繪本故事的親近,他們在閱讀中可以經歷著相同的感情變化。而小老鼠大膽地和大老虎絕交,大老虎想盡辦法贏回小老鼠的友誼,最終獲得小老鼠的諒解,比較完美的結局會讓幼兒雀躍,從中也能學到和朋友友善相處的一些方法。我想這就是故事的價值所在吧!
2.幼兒分析:大班孩子的心理發展出現較大的質變。主要表現在認識活動的概括性和行為的有意性明顯地發展。其中表現之一是他們能自己組織游戲,這是他們的人際關系從主要和成人之間的過渡到和同伴之間的主要標志之一。但由於缺少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技巧,常常會出現爭吵、搶奪的現象,而且往往出現是強勢欺負弱勢的情景。藉助大老虎和小老鼠的故事來教育孩子以自己的強勢去欺負自己的朋友,最終也會像大老虎一樣失去朋友,從而導出我們應該把好東西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才更好玩。
3.活動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認識到友誼必須建立在真誠、平等的基礎上。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理解故事中兩個角色之間的各種矛盾及其情感變化。
二、小老鼠和大老虎 執教者:毛丹紅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變化的過程,嘗試用完整地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
2.通過猜測、傾聽、想像等方式,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3.初步認識到友誼必須建立在真誠、平等的基礎上。
活動准備:
1.《小老鼠和大老虎》的PPT。
2.故事情節圖片,一張大的故事情節圖示。
活動過程:
一、閱讀封面,激發活動興趣。
播放PPT1--封面,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一對好朋友的親密快樂。
1.師:今天來了兩位朋友,它們是誰呢?這是一隻怎樣的小老鼠和大老虎呢?(鼓勵幼兒用好聽的詞回答)
2.師:一隻這么小的小老鼠和這么高大威猛的大老虎,它們的關系怎麼樣?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學一學搭肩膀的動作)這一對好朋友一直都是這樣的嗎?來聽一聽小老鼠是怎麼說的吧!
二、自主閱讀,掌握故事情節。
(一)播放PPT2,讓孩子猜測它們之間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1.師講述:我是一隻老鼠,看見了吧,一隻很小的小老鼠。我身後的那個又高又壯的傢伙是大老虎,我們倆是好朋友。可是,怎麼說呢,我們之間還是有點小問題。
2.師:你覺得它們之間會有什麼小問題呢?(幼兒自由猜測)
3.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之間到底出現了什麼小問題。
(二)播放PPT3-PPT8,發現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間的小問題。
師:你看到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間出現了什麼問題?(幼兒講述,教師點開相應的PPT,並出示小圖片貼在黑板上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①(PPT3)它們在玩什麼游戲?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你怎麼看出來的呢?(每次玩"西部牛仔"的游戲,大老虎總是當好人,我總是當壞人。大老虎說:"好人最後總是會贏的!"唉,我能說什麼呢?我不過是一隻很小的小老鼠。)
②(PPT4)它們是怎麼分甜面圈的?(每次分甜面圈,大老虎分到的那塊總是比我的打。大老虎說:"這樣分才對嘛!"唉,我能說什麼呢?我不過是一隻很小的小老鼠。)你們覺得這樣分對嗎?為什麼?
③(PPT5)每次都是誰去採花?怎麼看出來的?採到花後,大老虎讓小老鼠聞了嗎?(每次看到想要的花兒,大老虎總是命令我跳下去采給它。大老虎說:"好美的花啊!"唉,我能說什麼呢?我不過是一隻很小的小老鼠。)
④(PPT6)小老鼠在干什麼?大老虎在干什麼?它看的是什麼書?什麼叫空手道?(有一天,我用積木搭了座城堡,這是我搭過的最大的一座城堡!"快看--大老虎!"我得意極了。大老虎頭也不回,只是怪聲怪氣地說:"呦,不錯嘛。")
⑤(PPT7)大老虎做了什麼事情?(突然,他跳起來,大吼一聲"呀--"用他剛剛學會的空手道把我的城堡踢飛了!)
(三)播放(PPT8-PPT10),猜測小老鼠強烈的心理變化。
1.師:大老虎總是以大欺小,總是那麼霸道,你們猜小老鼠會是什麼反應?(幼兒猜測)
2.(PPT8)師:"夠了!"我氣得大叫起來,"我再也不跟你玩了!雖然我只是一隻很小的小老鼠,但是,你也不過是個很大的大壞蛋!哼,拜--拜!"
3.(PPT9)兩個好朋友分開了,小老鼠在干什麼?它的心裡怎麼樣呢?(幼兒講述)為什麼?(我好生氣,好傷心啊!其實,我更多的是害怕。以前,我哪敢這樣對大老虎大喊大叫?只是這一次……)
4.(PPT10)大老虎來了,小老鼠呢?它在害怕什麼?(大老虎找到我了!我的心嚇得"咚咚"直跳。完了,這下他會像踢飛我的城堡一樣,一腳把我踢飛。"走開!"我沖他叫起來,"我才不怕你呢!別過來!")
5.師:你覺得它們兩個還能成為好朋友嗎?為什麼?
6.師:那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它們繼續做好朋友呢?(幼兒講述)
三、圖示梳理,了解故事結局。
1.(出示和前面有對比的圖示)師:大老虎是怎麼做的呢?你們能看明白嗎?誰來說一說?(幼兒討論後講述)真的是這樣的嗎?讓我們接著往下看吧!
2.播放(PPT11-PPT15),驗證幼兒的說法,發現大老虎的變化和小老鼠的心裡變化。
①師:(教師邊播放PPT11-PPT14邊講述故事)奇怪的是,大老虎並沒有踢我。原來他重新搭好了我的城堡。真的吶!可是,我告訴他:"我還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大老虎說:"玩不玩'西部牛仔'啊?這樣吧,你當好人,我當壞人。" 哈,終於可以當好人啦!可是,我告訴他:"我還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大老虎又說:"吃不吃甜面圈啊?這樣吧,你吃大的,我吃小的。" 哈,我終於可以吃大的那塊啦!可是,我告訴他:"我還是不想跟你做朋友。"最後,大老虎說:"要不要花啊?這樣吧,我下去給你摘!"哈,我隨便指了一朵,他就勇敢地跳了下去…… "嗯……可能吧。"我聞著花香告訴他,"我可能會再跟你做朋友,不過,只是有可能喔。"大老虎聽了,很開心。
②師:為什麼一開始小老鼠說:"我還是不想跟你做朋友"呢?(幼兒講述)原來大老虎做的壞事太多,所以小老鼠一下子還不能原諒大老虎。
③師:最後,小老鼠是怎麼說的?為什麼只是有可能呢?現在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心裡會怎麼樣?讓我們一起為它們的和好鼓鼓掌吧!
④師:原來原諒朋友和得到朋友的原諒都是一件很高興地事情。如果大老虎一直這樣讓著小老鼠行不行?為什麼(幼兒講述)
⑤師:它們是怎樣的呢?(播放PPT15)(從那天起,我們又高高興興地在一起玩了--有時候我當好人,有時候他當好人。有時候我去摘花,有時候他去。對了,吃甜面圈時,我們一人一半了!這真是太好了!)原來真正的好朋友是這樣相處的啊!
④ 求文檔: 哈爾濱138中學課堂教學「六步四生三清」教學模式
「六步」是指:課堂教學過程六步法。
(一)、揭示課題:
這一環節就是引入新課,開門見山,直接點題。時間不超過1分鍾。
(二)、明確目標:
這一環節包括知識目標,情感目標。由教師給學生出示,時間不超過1分鍾,制定學習目標做到三個准確。
定位要准確。要掌握教材要求,要理解編者意圖;了解班級學生情況。
用語要准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可滲透,不用寫。
數量要准確:學習目標不能多、雜、亂。制定目標要實實在在。
(三)、提示與要求:
這一環節主要是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提前一天把「提示與要求」發給學生。教師指導學生預習,學生通過有目的的預習,能促進他們在學生交流,教師點撥時集中注意力解決預習中的疑難。在疑難獲得突破之後,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興奮之情,留下較深刻的印象。這樣日積月累,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制定「提示與要求」盡量要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分散,達到啟發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應做到七明確。
1、目標明確。圍繞目標,緊扣教材,整體上體現教材知識的系統性。
2、范圍明確。第幾章第幾節。
3、內容明確。具體什麼內容,第幾頁到第幾頁。
4、方法明確。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形式多樣,讀、寫、議等。
5、探究問題要明確。設置問題要有層次性,對教材再處理,使問題設置逐步加深。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優秀學生從中感受到挑戰,一般學生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6、時間明確。備課時要判斷出用多長時間,時間不易過長。
7、檢測方法要明確。學生板演、練習測試卷等。作到學生心中有數,教師也清楚。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課堂實際情況隨時大膽地調整學案,應學生而動,應情景而變,捕捉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教師應有隨機應變的能力。
(四)、信息交流:
本環節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討論學案中的有關問題,小組討論易懂的地方一代而過,難點重點安排討論,學生討論後不能解決的共性問題應及時匯總,在下一環節中互助解決。討論要有價值,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義。時間3-5分鍾。
(五)、研究體驗:
這一環節是六步中的重點。在預習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根據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重點講解,要有針對性,要突出「四生」。時間20-30分鍾。
(六)、鞏固創新:
這一環節主要是總結檢測,可以口答,也可筆答。練習的內容緊扣本節課教學內容,年級不同,測試重點不同,及時反饋准確信息,便於教師布置作業,課外預習輔導。時間8-10分鍾。
「四生」是指:研究體驗體現「四生」 。
生生互動,生生質疑,生生評價,師生評價。
這一環節要體現課堂「雙動」,即「課堂的互動化」和「課程活動化」,此處利用兩個模式圖解釋「四生」 。
首先,課堂互動化模式圖:教師要吃透教材,活化教材,課堂上,通過生生交流把信息反饋給教師,由教師進行信息調空,給學生提示解惑。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生質疑,使學生學會學習,參與,交流,合作,質疑,自我發展。
其次,課程活動化模式圖: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加強知識發生過程的教學,以突出學生為主,以人為本。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使學生在思考,實踐和創新活動中自由發展。
學生互動應養成良好的討論學習習慣:
一是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是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
三是認真傾聽的習慣。
四是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交流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
教師在交流互動中的作用:
一是在教學的重點處開展課堂討論。
二是在學生理解的疑難處開展課堂討論。
三是在知識的關鍵處開展課堂討論。
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達到小組成員間互學、互幫、互助、互補、互促。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對表現好的組及個人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幼稚的問題不應譏笑、挖苦。
「三清」是指:課上、課後要「三清」 。
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
堂堂清:以學生為主,知識點、難點,85℅以上學生應該會,不會的學生兵教兵。
周周清:學科數、語、外。
時間:周五每科利用一節課時間。
形式:口試、筆試兩種。
難易程度:,第一次清,80℅學生合格。
內容:三科都是「雙基」內容,應該掌握的常識性知識。
月月清:每月一測。總結,反饋,提升,制定下一段學習目標。
⑤ 寫一篇反思800字關於說錯話的
老師:
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檢查,我對於我上課說話犯的錯誤感到很慚愧,我真的不應該不重視老師說的話,我不應該違背老師的話,我們作為學生就應該完全的聽從老師的話,而我這次沒有很好的重視到老師講的話。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師可以原諒我的錯誤,我這次的悔過真的很深刻。
不過,人總是會犯錯誤的,當然我知道也不能以此作為上課說話的借口,我們還是要盡量的避免這樣的錯誤發生,希望老師可以相信我的悔過之心。「人有失手,馬有失蹄」。我的不良行為不是向老師的紀律進行挑戰。絕對是失誤,老師說的話很正確,就是想要犯錯誤也不應該再您的面前犯錯誤,我感到真的是很慚愧,怎麼可以這么的..
犯了這樣的錯誤,對於家長對我的期望也是一種很大的打擊,家長辛苦的賺錢,讓我們孩子可以生活的好一點,讓我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可是,我卻違背了家長的心意,我犯了這樣的錯誤,簡直是對於家長心血的否定,我對此也感到很慚愧,家長的勞累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每天為了生存而忙碌,為了家庭而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所不能夠了解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做他們的乖孩子,聽從家長的話,家長是我們最親的人,也是我們在現在這個社會上最可以信任的人,所以我們就要盡量的避免家長生氣,不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煩惱。而我們作為他們最親的人也不能夠惹他們生氣,這個都是相互的,當我們傷害到他們的心時,也是對於自己心的傷害,因為我們是最親的人。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
這次的事件我真的感到抱歉,希望老師可以原諒我,可以認可我認錯的態度,我真的已經深刻的反省到我的錯誤了,希望老師再給我知錯就改的機會。也希望同學也要引以為戒,不要犯和我一樣愚蠢的錯誤了,這次的教訓真的很大很大。
學生:**
200X.12.15.
上課說話檢討書(一)
我對於我這次犯的錯誤感到很慚愧,我真的不應該在早自習的時候說話,我不應該違背老師的規定,我們作為學生就應該完全的聽從老師的話,而我這次沒有很好的重視到老師講的話。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師可以原諒我的錯誤,我這次的悔過真的很深刻。
我要避免這樣的錯誤發生,希望老師可以相信我的悔過之心。
相信老師看到我的這個態度也可以知道我對這次的事件有很深刻的悔過態度,我這樣如此的重視這次的事件,希望老師可以原諒我的錯誤,我可以向老師保證今後一定不會在早自習及其他任何課上說閑話的。
所以,老師把讓我寫檢討,也是為了讓我深刻的認識到這點。
其次,我在上課的時候講閑話的行為也是一種對老師的工作不尊敬的表現。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自古就講究尊師重道,這是一種傳統的美德,過去我一直忽視了它。拋開著一層面,不單單是老師,無論對任何人,我們都應該尊重他,尊重他的勞動,他的勞動成果。我這樣做,直接造成了不尊重老師,不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勞動的惡劣影響。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一名正在接受教育的人來說,這種表現顯然不符合社會對我們的要求。
再次,我這種行為還在學校同學間造成了及其壞的影響,破壞了學校的形象。同學之間本應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紀律良好,而我這種表現,給同學們帶了一個壞頭,不利於學校的學風建設。同時,也對學校形象造成了一定損害,我們應該去維護而不是去破壞它!對於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1.在同學們中間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由於我在上課的時候講閑話,有可能影響班級紀律性,讓其他同學也講話,都沒有好好聽課,這實際上也是對別的同學的父母的不負責.
2.影響個人綜合水平的提高,使自身在本能提高的條件下為能提高.如今錯已鑄成,我深感懊悔,深刻檢討自己的錯誤.
3.思想覺悟不高,對錯誤的認識不足,試想如果當時我就認識到此事的嚴重性,錯誤就不可能發生.之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我還為能達到一個現代中學生應具有的認識問題水平,為能對老師的辛勤勞作作出回報,我越來越清晰的感覺到自己所犯的錯誤的嚴重性,為此,我一定會在以後的幾年裡更嚴格地要求自己,在認真完成作業,在上課的時候絕對不講閑話地同時,使自己的言行都與一個現代中學生相符合.
作為在上課的時候講閑話的一份子,我覺得有必要對我們的行為作出檢討,所以按照老師的要求激納保質保量的檢討書一份.對自己的錯誤根源進行深挖細找的整理,並認清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
望老師能念在我認識深刻而且平時表現也不錯的份上,從輕處理,請關心愛護我的老師同學繼續監督,幫助我改正缺點,取得更大的進步.
今後我一定會好好學習,上課不講閑話,並且積極為班級做貢獻,為班級添光彩!請老師相信我!
上課說話檢討書(二)
晚自習與某同學借塗改液而被記為上課說話,在此,本人深刻檢討自己的罪惡的行為。
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我們舊像那花朵;老師是辛勤的農民,我們就像那禾苗;老師是辛勤的清潔工,我們就像那被老師清潔的物品......老師,您是多麼的神聖啊!而我們卻一次又一次地使您傷心,令你肝腸寸斷......雖說我只是向別人借東西,但這也是說話,這也是犯罪,證據確鑿,罪名成立。我是那麼那麼得懊悔啊!學校規定自習課上不能說話,老師也說了n次,而我們卻頂峰做浪,無視老師您的話,把學校的規章制度視為空氣。我們是多麼不道德啊。
上課說話檢討書(三)
看小說看著看著就想起了自己原來被老師(以下簡稱老闆)要求寫檢討,那次真是冤枉啊!跟本不關我的事,可是老闆斷定就和我有關系. 在一次美術課上,我們忍不住講話了.是的,以前油許多人告訴過我在某些環境中是不可以隨便說話的,但我想不明白當我聽不懂他們在講什麼也不想聽懂他們在講什麼的情況下,為什麼我不可以說些我想說的事情.沒有人回答過這個問題,我知道他們也同樣不明白,可是規矩一直以來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我們不可以.老闆吧我叫到了辦公室問,你為什麼說話?問你為什麼要說話?問這種問題讓我不得不懷疑老闆的智商了。可我還必須認真虛偽地回答這個問題,不然我的父母又要被請來了,上了那麼幾年學,我父母來學校地次數也不比我少了。
首先老闆要我寫1000字,但是我那時想扮地比較拽地樣子,對老闆說,我就是不寫你愛怎麼樣就怎麼樣。於是它請了我的家長說他管不了我了,我在家長和老闆面前選擇了沉默,於是老闆又說,說你呢,說話啊,怎麼這會這么靦腆了,剛才不是說得挺歡地嗎?然後他還和我們說了一大通,從頭到尾我都把頭望向窗外,不理這傻B。 這件事地結果是我從原來地1000字猛增到了2000字,於是我想出了一個辦法,我把班規和校規抄一遍,然後在每一條後面加一句――我決定不違反。這樣2000字就湊夠了!哈哈,想起來就歡啊! 之後我總結了寫檢討地經驗,寫檢討這種報告文學其實很簡單.第一,先要承認錯誤,不管有沒有犯錯;其次寫寫犯錯的過程,這要看你寫地檢討地長短,長就多寫些廢話,比如:天氣很好,陽光燦爛......短地話就廢話少說;第三,寫認識,寫的就是心得,最好是寫通過老師怎麼怎麼樣地教育我怎麼怎麼樣地感動以後要怎麼怎麼樣;最後就是要表決心――我決定今後怎麼怎麼樣.這樣地檢討一般都能通過,還給要你寫檢討地人一種特真誠的感覺.這是經過實踐得出地經驗. 看小說看著看著就想起了自己原來被老師(以下簡稱老闆)要求寫檢討,那次真是冤枉啊!跟本不關我的事,可是老闆斷定就和我有關系. 在一次美術課上,我們忍不住講話了.是的,以前油許多人告訴過我在某些環境中是不可以隨便說話的,但我想不明白當我聽不懂他們在講什麼也不想聽懂他們在講什麼的情況下,為什麼我不可以說些我想說的事情.沒有人回答過這個問題,我知道他們也同樣不明白,可是規矩一直以來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我們不可以.老闆吧我叫到了辦公室問,你為什麼說話?問你為什麼要說話?問這種問題讓我不得不懷疑老闆的智商了。可我還必須認真虛偽地回答這個問題,不然我的父母又要被請來了,上了那麼幾年學,我父母來學校地次數也不比我少了。
上課說話檢討書(四)
好好學習,遵守校紀校規是我們每個學生應該做的,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可是我作為當代的學生卻沒有好好的把它延續下來。就像很多中國青年都不知道有聖誕節,卻隆重的去過聖誕節一樣。我們都在無知中遺失了紀律,不明白自己的學習目的……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次自習,吵鬧沸騰,老師您幾次憂愁,此愁難消在心頭,為我們的無知,特向您檢討。
首先,造成自修講話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們自我約束力差了,作業完成以後,就覺得沒事可做;間接原因是我們希望做點課業之外的事情,不免相互交流,說話聲音無所顧忌之時,慢慢的自習課就沸騰了。當然,這不能成為自習課不遵守紀律的理由。魯迅先生說過……歌德也說……我們只有認真反思,尋找錯誤後面的深刻根源,認清問題的本質,才能給集體和自己一個交待,從而得以進步。
這次上自習講話違背了教育管理體制,影響了老師的工作正常運轉,此乃不忠,一罪也。又有辜負了偉大父母對我殷切希望,好浪費在校學習的時間,乃不孝,二罪也。 更讓老師您為此事殫精竭慮,傷心失望,此乃不仁,三罪也……在寫此檢討之時,我深感自己的無知,後悔之極。
最後,麻煩老師及同學費時來檢閱本人所做之檢討,交了這份檢討,我正處在老師對我的考驗之中,……我現在徹底理解老師教育我們的苦口婆心…… 自習課不遵守紀律,決不是一件可忽略的小事!只要我們都有很好的約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在自習課上就沒有任何借口,任何理由可以為講話開脫!我們只有認認真真思考人生有那麼多事要做,那麼多的擔子要挑,就沒有理由在正常的自習課堂上不遵守紀律了。
為了老師辛苦地花了平常所沒有的,大量時間和大量耐性給我的教導,為了不再讓老師和我喪失寶貴的時間,我依循老師寫了這份檢討,檢討自己的錯誤,由於本人第一次寫檢討且加腦袋愚鈍,雖用整個午休時間和不讓精神休憩外加眼酸……懷著沉重復雜的心情寫這篇檢討,但還是寫得不好,只懌自己才蔬學淺,不能更好的運用我們深厚的漢語言文化,敬請老師諒解。
為了感謝老師的淳淳教導,我在此保證如果有一次重來的機會放在我面前,我盡我之所能剋制自己,絕不讓老師失望。請老師諒解我這一次的錯誤吧!
上課說話檢討書(五)
敬的班主任老師:
我上課時候說話是犯了嚴重的紀律錯誤,身為一名學生,我上課就應該遵守課堂紀律。
這個課程是老師經過精心備課才為我們准備的。而我上課講話,一來破壞了教室課堂紀律,影響其他同學正常聽課;二來也是觸犯了班級班規,給班級課堂秩序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壞;三來我不認真學習也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對不起我自己。
現在我犯了錯誤了,您嚴肅地批評我,您批評得對。我這一段時間是有點得意忘形了,以為我在體育比賽當中獲得了一點名次就沾沾自喜起來。其實我還是一名文化課學習,文化課依舊是自己的主課。從今往後,我一定要深刻地吸取此次錯誤的,經驗教訓,再也不犯這類錯誤了。
雖然我的偶像是那些相聲演員,可是我覺得以我的資質還是不能夠成為相聲演員的。我知道上課說話影響了其他同學,我在向您檢討之餘,也要向其他同學道歉。
在此我向您鄭重地保證:從今往後,我要做一名有現代法律意識,有公德心,有紀律感的合法良民。長大以後,為社會做出貢獻,為祖國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
此致!
上課說話檢討書(六)
尊敬的班主任老師:
關於昨天夜自修我說話違反夜自修紀律一事,現如今我已經深深地知錯了,我的內心產生了相當強烈的內疚情緒。
作為一名身體健康、各方面行為正常的人,我沒有管住嘴巴,沒有很好地遵守課堂紀律。說了不該說的話,造成了不良的後果,我就應該對自己所造成的不良後果負責。這是我作為一個男人應該的勇氣,這更加是我對於自己心靈的一個交代。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然而我沒有空暇欣賞校園風光,只能在深深的反思情緒當中掙扎。請注意!我是含著熱淚,以相當糾結的心情給您寫的這份檢討書。
想起昨晚夜自修我說話的那一刻,我是多麼的沖動、這充分暴露出我還不夠淡定,不夠成熟,更加不夠小心。
作為當代青年,與人相處已成為日益重要的課題,如何降低自己說錯話的紀律是當代青年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今天得罪這人,明天與那人爭吵。人際關系就將是難以面對的僵局。在此,我要感謝那位迫使我說出「哦」的同學,他給了上了寶貴的一課。
最後,我希望老師能夠原諒我這次錯誤!我發誓我今後絕不會再犯同樣錯誤了,像我這樣聰慧的當代年輕人,不會傻到連這點記性也沒有!
此致!
⑥ 如何有效的控制好課堂紀律
反地,不論你是多麼親切,你的話說得多麼動聽,態度多麼和藹,不論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時候是多麼可愛,但是假如你的工作總是一事無成,總是失敗,假如處處都可以看出你不通業務,假如你做出來的成績都是廢品和『一場空』,——那麼除了蔑視之外,你永遠不配得到什麼。」[1]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哲學家的一批弟子就要畢業,哲學家將學生帶到一塊荒蕪的田地中,告訴大家,將在這塊荒地完成最後一課。 哲學家提出的問題是:「怎樣除去這塊地上的雜草?」 弟子們各抒己見: 「可以用手拔取這些草。」 「可以使用除草劑。」 「我用火燒的方法。」 「可以通過向土裡加石灰的辦法,使草失去生長的土壤條件。」 …… 哲學家說:「大家回去按自己的辦法除去地里的雜草,一年以後,都到這兒來,說說效果,這就是我的作業,再見。」 一年後,弟子們陸續從各地來到這塊土地上,一年前荒蕪的土地已經長滿了綠油油的莊稼。可是,老師始終沒有來,弟子們開始猜測「從不遲到的老師為什麼沒有來?」大家結合一年前老師提出的問題,再看看這綠油油的莊稼,弟子們明白了:除去雜草的最好辦法是什麼,用綠油油的莊稼佔領;怎樣除去心中的邪念,用美德佔領…… 將這個故事用來思考課堂紀律管理,怎樣使學生遵守課堂紀律?讓有趣、有用、有價值的課堂教學活動佔領學生在教室里的時間。 有一位在小學低段任教的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學生認真地埋頭練習。完成作業有快有慢,先完成的同學做完以後就舉起了手向老師報告。老師很高興,開始清點:「5個、6個同學做好了……」這時我注意到身邊的兩位同學明明沒有做好,也連忙舉起了手,成了老師口中的第9個、第10個。另外一位老師也教低段,提出一個問題後,一些小手舉了起來。老師說:「我多麼希望看見一片森林。」其餘沒有舉手的「小草」立刻高高地舉起了手,加入「樹木」的行列,課堂上出現了小手的「森林」。課後我連同上面的課例與這位老師討論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舉手的學生是否真正懂了?關於「森林」的暗示和要求可能帶來什麼?第二個是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權利不舉手?我個人以為,從尊重人的權利出發,學生是有權利選擇不舉手的。將「是否有權利不舉手」的問題拓展到上課,我們可以想一想:學生是否有權利拒絕聽老師的課?想一想這個答案,我們可能出一身冷汗。當學生行使自己不聽課、或者不聽你的課的權利時,都不舉手時,我們該怎麼辦? 所以,維持好的課堂紀律從根本上講是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是增強課堂的吸引力。也就是說,課堂管理的功夫要下在「管」外。當然,從發展趨勢看,老師一呼百應、說一不二的時代應該過去,而且正在慢慢地而且必將過去,我們挽不住也不能挽這必然逝去的夕陽。 二、課堂紀律與問題行為的管理策略 蘇丹蘭:課堂紀律管理芻議 課堂紀律管理是課堂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難免出現各種課堂問題行為干擾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因此,加強課堂紀律管理,對於維持良好的教學環境,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課堂紀律的基本內涵 一般來說,紀律有三種基本涵義:1.紀律是指懲罰;2.紀律是指通過施加外來約束達到糾正行為目的的手段;3.紀律是指對自身行為起作用的內在約束力。這三層意思概括了紀律的基本內涵,同時也反映出良好紀律的形成過程是一個由外在的強迫紀律逐步過渡到內在自律的過程。 我們認為,所謂課堂紀律,主要是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施加的外部控制與規則。良好課堂紀律的形成,不僅需要強制性的規則,更需要學生的自製與自律。因此,教師在提出課堂行為規范,進行外部控制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幫助學生自覺發展紀律。 研究表明,由於形成的原因不同,課堂紀律一般可分為四類: (一)教師促成的紀律。 所謂教師促成的紀律,主要指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形成的班級行為規范。這類紀律在不同年齡階段所發揮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剛入學的兒童需要較多的監督和指導,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在一個大的團體中學習和游戲,沒有教師的適當幫助,很難形成適合於有組織集體活動的行為准則。年齡越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越強,教師促成的紀律所發揮的作用也越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增強,學生一方面會反對教師的過多限制,另方面又需要教師對他們的行為提供一定指導和幫助。因此,這類紀律雖然在不同年齡階段發揮作用的程度不同,但它始終是課堂紀律中的一個重要類型。 (二)集體促成的紀律 所謂集體促成的紀律,主要指在集體輿論和集體壓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體行為規范。從兒童入學開始,同輩人的集體在使兒童社會化方面就開始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同伴群體對學生個體的影響會越來越大。當一個兒童從對成年人的依賴中逐漸解放出來時,他同時開始對他的同學和同輩人察言觀色,以便決定應該如何行事、如何思考和如何信仰。青少年學生常以「別人也都這么干」為理由而從事某件事情,在一定時期他們的信奉、見解、愛好、憎惡甚至偏見也都視集體而定。由於同輩集體的行為准則為青少年學生提供了價值判斷和日常行為的新的參照點,結束了青少年學生在思想、情感和行為方面的不確定性、無決斷力、內疚感和焦慮,所以他們往往過高地估計同伴集體行為准則的價值,並積極地認同和服從它。集體促成的紀律也有兩類,一類是正規群體促成的紀律,如班集體的紀律、少先隊的紀律等,另一類是非正規群體促成的紀律,如學生間的友伴群體等。教師應著重對非正規群體加以引導,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和行為准則,並使之融合到正規群體中來,使每個學生都認同班集體的行為規范。 (三)自我促成的紀律。 所謂自我促成的紀律,簡單說就是自律,它是在個體自覺努力下由外部紀律內化而成的個體內部約束力。自我促成的紀律是課堂紀律管理的最終目的,當一個學生能夠自律並客觀評價他自己的和集體的行為標准時,便意味著能夠為新的更好的集體標準的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標志著學生的成熟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 (四)任務促成的紀律。 所謂任務促成的紀律,主要指某一具體任務對學生行為提出的具體要求。這類紀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每項學習任務都有它特定的要求,或者說特定的紀律,例如課堂討論、野外觀察、製作標本等任務都有各自的紀律要求。任務促成的紀律是以學生對任務的充分理解為前提的,學生對任務的意義理解越深刻,就越能自覺遵守任務的紀律要求,即使遇到困難挫折也不會輕易退卻。所以,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接受紀律約束的過程。教師如能很好地用學習任務來引導學生,加深學生對任務的理解,不僅可以有效減少課堂紀律問題,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二、課堂問題行為的類型及其影響因素 所謂課堂問題行為,一般指發生在課堂上與課堂行為規范和教學要求不一致並影響正常課堂秩序及教學效率的課堂行為。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課堂紀律問題,影響教學質量。研究發現,一個學生的不良課堂行為不只是影響他自己的學習,同時也可以破壞課堂上其他學生的學習。在一般情況下,一個學生的問題行為可能簡單地誘發另一個學生不聽課,也可能把問題蔓延開來,誘發許多學生產生類似的問題行為,即產生所謂的「病源體傳染」現象,它會蔓及全班,破壞課堂秩序,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這種問題行為是許多教師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發生的。因此,對課堂問題行為及時加以控制和防範,也是課堂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課堂問題行為進行分類。例如,美國的威克曼(E·K·Wickman)把破壞課堂秩序、不守紀律和不道德的行為等歸納為擾亂性的問題行為;把退縮、神經過敏等行為歸納為心理問題行為。奎伊(H·C·Quay)把問題行為分成品行性問題行為、性格性問題行為以及情緒上、社會上的不成熟行為等三種類型。此外,布羅菲(Brophy)和羅爾肯帕(Rohrke)1981年提出的一個觀點也有一定新穎性,他們將課堂問題行為分為三類:(一)屬於教師的問題:學生的行為使教師的要求受挫,從而引起教師的不快或煩惱;(二)屬於學生的問題:由於意外事件或他人(除教師外)的干擾,學生的要求受到挫折;(三)師生共有的問題:師生彼此使對方的要求和目標受到相同程度的挫折。這一分類最引人注意和具有啟發意義的地方是將教師的問題行為也列入其中,實際上,課堂上的不少問題行為的確是由教師自身造成的,如教師粗暴的態度、對學生頻繁的訓斥等都會引發一系列課堂問題行為,這方面問題應引起教師的注意。 目前最普遍的一種分類是根據學生行為表現的傾向,將課堂問題行為分為兩類:一類是外向性問題行為,一類是內向性問題行為。外向性問題行為主要包括相互爭吵、挑釁推撞等攻擊性行為;交頭接耳、高聲喧嘩等擾亂秩序的行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調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為;以及故意頂撞班幹部或教師、破壞課堂規則的盲目反抗權威的行為,等等。外向性問題行為容易被覺察,它會直接干擾課堂紀律,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師對這類行為應果斷、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在課堂中蔓延。 內向性問題行為主要表現為在課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做白日夢、發獃等注意渙散行為;害怕提問、抑鬱孤僻、不與同學交往等退縮行為;胡塗亂寫、抄襲作業等不負責任的行為;遲到、早退、逃學等抗拒行為。內向性問題行為大多不會對課堂秩序構成直接威脅,因而不易被教師察覺。但這類問題行為對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對學生個人的成長危害也很大。因此,教師在課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據行為的外部表現判斷問題行為,不能只控制外向性問題行為,對內向性問題行為也要認真防範,及時矯正。 研究結果表明,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常常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主要的影響因素集中在學生、教師和環境三個方面。 (一)學生方面的影響因素。 大量的課堂問題行為是由學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這些因素主要是:挫折。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業成績不良、人際關系不協調、對教師教學要求的不適應等,都會使學生產生挫折感,並引發緊張、焦慮、懼怕甚至憤怒等情緒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情緒反應就可能演變為課堂問題行為。 尋求注意。研究發現,一些自尊感較強但因為成績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體和教師承認的學生,往往故意在課堂上製造一些麻煩以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 性別特徵。在小學階段,男孩活動量大,精力旺盛,喜歡探究,但他們的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年齡的女孩普遍要低些,因而出現課堂問題行為的可能性要高於女孩。 人格因素。學生的課堂行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與其個性心理特徵如能力、性格、氣質、情緒等也有聯系。例如,內傾化的人格,常表現出抑制退縮行為,不願與人交往,自我意識強,易受暗示。而外傾化的人格,則喜歡交際,迎合熱鬧,膽子較大,善於獲取新事物,自製能力較弱,違反紀律的情況相對較多。 生理因素。學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導致問題行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無論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發育期的緊張、疲勞和營養不良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行為,這方面因素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另外,還有些學生的過度活動是由於腦功能輕微失調(簡稱MBD)造成的,教師對這些學生要更熱情地關心,幫助他們掌握控制沖動的方法。 (二)教師方面的影響因素。 課堂里發生的問題行為,看上去是學生的問題,實際上與教師也有關系,有些問題行為就是教師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課堂紀律,教師也必須對自身進行一定約束和調整。一般來說,對課堂問題行為產生影響的教師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教學不當。 指教師由於備課不充分,缺乏教學組織能力,或表達能力差而造成教學失誤,進而引起課堂問題行為。教學不當可以引起課堂問題行為,這一結論已經在布羅菲和普特南(Putnam)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證實。常見的教學不當有教學要求不當,例如對學生要求過高或過低;教學組織不當,例如教學從一個活動跳躍到下一個活動時缺乏順利「過渡」的環節,會使學生無法參與教學過程;講解不當,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講課時顯得無能、遲鈍、笨拙,而且在一段時間里只困死在一個問題上,那麼學生就有可能置功課於腦後而搗亂起來。 管理不當。 這可能是教師引起課堂問題行為的最主要因素。這方面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反應過激,濫用懲罰手段。例如,有些教師對學生的個別不良行為經常作出過激反應,動輒中斷教學大加訓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費整堂課時間進行冗長的訓斥,這種失當的管理方法往往會激化矛盾,使個別學生的問題行為擴散開來,產生「病源體傳染」效應。還有些教師過於相信懲罰在解決問題行為方面的效力,常常不分青紅皂白地運用各種手段對學生進行懲罰。研究發現,濫用懲罰手段特別是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僅不能很好地維持課堂秩序,還會大大降低教師的威信,甚至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怨恨情緒,誘發學生攻擊性的課堂問題行為。 喪失威信。 在學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師是很難管好課堂的,喪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學不當、管理不當也會造成教師威信下降。一般說來,以下行為的教師容易在學生心目中喪失威信: 1.業務水平低,教學方法不好。 2.對教學不認真負責,上課懶懶散散。 3.對學生的要求不一致,說了以後不檢查。 4.向學生許願,但總是不兌現。 5.不關心學生,待人冷漠。 6.缺乏自我批評精神,明知錯了,也要強詞奪理。 7.帶有偏見,處事不公。 (三)環境方面的影響因素。 包括校外環境和校內環境中的許多因素,都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例如,大眾傳播媒介、家庭環境、班級人數與課堂座位編排方式、教學環境的溫度和色彩等環境因素對兒童的課堂行為都會產生十分明顯的影響。有的研究發現,父母不和、經常打鬧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課堂上經常表現得或孤僻退縮,或煩躁不安,甚至挑釁生事。另有研究發現,教室牆壁和傢俱的色彩過於強烈和鮮艷,容易使兒童在課堂上興奮好動,注意力分散,不專心聽講。教室內溫度過高,則容易使學生煩躁不安,課堂上的不友善行為和沖突性行為隨之增加,課堂秩序不易維持。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人數較少的班級課堂紀律往往較好,教師用於課堂管理的時間也較少。而人數較多的大班中,由於單位面內人口密度過大,學生的個人活動空間相對受到他人擠占,這往往成為誘發學生好動爭吵和產生破壞課堂紀律行為的一個主因。這種現象應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夠的重視。 三、課堂紀律與問題行為的管理策略 (一)將一般要求變為課堂程序和常規。 有效的課堂管理,實際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程序和常規,就不可能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實踐表明,教師適時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並嚴格監督執行,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亂,而且一旦學生適應這些規則後會形成心理上的穩定感,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認同感。例如,音樂課上要求學生上課時隨著教師的琴聲一行行列隊輕輕走入教室,在音樂聲中向教師問好、坐下,下課後仍按小組隊形踩著音樂節奏輕輕退出教室。這種要求一旦成為學生的行為習慣,就可以長久地發揮作用,產生積極的管理效益和教學效益。相反,如果一個教師不注意課堂規則的建立,只憑著不斷提出的各種要求、指令維持課堂秩序,不僅管理效率低,浪費時間,而且容易因要求不當引起新的課堂問題行為。 (二)及時鞏固課堂管理制度。 一旦形成了課堂管理規則,就要及時反復鞏固它,必要時還要加以修正。鞏固管理制度的教師行為主要有: 1.認真監控。 指教師應仔細認真地觀察課堂活動,講課時應始終密切注意學生的動態,做作業時要經常巡視全班學生。善於指導學生行為的教師,應能在學生的不恰當行為造成混亂之前就有所察覺。 2.及時恰當地處理問題行為。 只發現問題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採取一定措施處理問題行為,教師採取什麼措施取決於問題的性質和場合。例如,有些學生靜坐在座位上但不聽課,看連環畫或伏在桌子上睡覺但無鼾聲,這類問題行為屬於內向性的,它不明顯干擾課堂教學,因此教師不宜在課堂里停止教學而公開指責他們,可以採取給予信號、鄰近控制、向其發問和課後談話等措施加以處理。有些學生大聲喧嘩、戲弄同學、扮小丑和頂撞教師,這類行為是外向性的,它們對課堂有較大幹擾,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時可以適當懲罰。 3.靈活運用獎懲手段。 運用獎勵手段鼓勵正當行為,通過懲罰制止不良行為,這是鞏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獎懲的具體辦法很多,例如教師表情上的贊同與不贊同,表揚與批評,給予學生某種榮譽或取消榮譽,發獎品,課後留校,暫停聽課,送校長室等。在實施獎懲時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獎勵為主;二是維護課堂規則的權威性,嚴格按規則實施獎懲;三是懲罰手段不能濫用,更不能體罰學生。 (三)降低課堂焦慮水平。 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是一個人自尊心受到威脅時的情緒反應。適度的焦慮可以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慮過度則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並導致問題行為。有效的課堂管理應該幫助學生在焦慮過度而尚未形成問題行為前降低焦慮的強度。調控學生焦慮的辦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談話了解、診斷焦慮的原因,然後誘導學生把造成焦慮的煩惱渲泄出來。二是針對焦慮的原因適當調整教學情境,例如調整教學要求、進度,調整教學評價的方法或要求等。課堂中不僅存在著學生的焦慮,教師也會產生焦慮。通常情況下,課堂紀律問題是引起教師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教師特別是一些新教師,由於缺乏課堂管理的成功經驗,對學生紀律問題經常憂心忡忡,擔心課堂上出現問題行為,於是常常採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課堂,頻繁指責訓斥學生。這樣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擾亂了課堂,進一步加劇了教師的焦慮。實際上,能否維持好課堂紀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及教師與全體學生間的人際關系。教師如果能真正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了解學生的要求,講求工作方法,學生反過來會維護、支持教師的工作,課堂紀律就容易維持,教師的焦慮水平也會大大降低,課堂管理效率會得到相應提高。 (四)實行行為矯正,開展心理輔導。 行為矯正是用條件反射的原理來強化學生良好的行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為的一種方法。行為矯正的方法比較適合於較為簡單的問題行為,例如上課愛講話、好動等行為。行為矯正的具體步驟包括以下幾點: 1.確定需矯正的問題行為; 2.制定矯正目標; 3.選擇適當的強化物和強化時間; 4.排除維持或強化問題行為的刺激; 5.以良好行為逐漸取代或消除問題行為。 心理輔導的方法有助於提高課堂紀律水平,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心理輔導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調整學生的自我意識,排除自我潛能發揮的障礙,以及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來改變學生的外部行為。從這一點看,心理輔導是從內而外地做工作,它不象行為矯正那樣完全以改變外部行為表現為目標,因而比較適合於調整較為復雜的問題行為。但心理輔導工作能否奏效,還取決於師生之間是否真正建立起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際關系,能否展開真誠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這項工作對教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教師應注意提高自身素養,加強與學生的聯系與交往,以不斷提高課堂管理效率。 需要說明的是,課堂規范和制度的建立與執行不能「一言堂」,不能只是老師自己說了算。要充分引導學生認識課堂規范和制度的意義,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組織他們參與規范和制度的制訂,並通過學生參與來執行相應規范和制度。要促進學生從規范和制度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使他們成為制度和規范建設的主人,把課堂規范和制度管理過程作為規范和制度教育的過程。 三、紀律管理中的其他注意事項 1.避免人為添亂。有些課堂上的亂是我們的老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考慮不周到而帶來的,教師自己添了亂。比如在一節數學可上,老師將學生分成幾個組,每組派一位同學代表小組上台競賽。本來老師希望學生振奮精神,關注競賽內容,但提出的要求卻是:「為本組學生加油,」小學生立即來了勁:「某某某,加油!」「某某某,加油!」再控制紀律就比較難了,教學陷入了長時間停頓。 2.樹立遵守紀律的榜樣。有了榜樣,學生就有了模仿的對象,行為方式的改善就有了具體的標准。很多老師不僅注意樹立榜樣,而且注意讓學生熟悉自己的體態語,老師的體態語指引著學生的行動。 3.讓學生分享老師紀律管理時的情感。比如老師說:「某某同學剛才的行為影響了其他同學學習,老師很不滿意。」「某某同學這樣做,老師很為他高興。」課堂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場所,教師把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分享,不僅有利於紀律管理,而且可以使學生學會分享別人情感,尊重別人情感,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4.走到學生身邊去。相對而言,教室後面的學生更容易出現紀律問題,究其原因,教師與他們空間距離大了,心理距離也大了,而教師的影響力卻小了。特別是多媒體進入課堂以後,一些教師把滑鼠當成了羈絆與學生交流的繩索,更難走下講台。因此,加強課堂紀律管理的其中一條建議就是:教師要走到學生身邊去,相對近距離地對學生施加影響。 5.使學生產生紀律需求。一般來說,中小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除了內部動機外,表揚、獎勵等外在因素也是影響學生行為的重要原因,了解和利用學生的外在需求,並使學生產生紀律需求是進行紀律管理的有效手段,如: 「這么多同學舉手,老師現在要請一個剛才認真聽其他同學發言的小朋友回答。」 「你剛才的發言很精彩,老師想把小紅花獎勵給你,可是小紅花不願意,它告訴我,它不喜歡不守紀律的孩子。」 「誰更遵守紀律,我就請誰來回答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紀律的課堂評價用語一定要針對學生的行為,不能針對學生的人格侮辱學生。一般而言,如果學生的行為有利於學習,是你期望的,你就給予肯定,而且必須明確那一類行為是你肯定的;相反,如果學生的行為是不利於學習,不是你期望的,就應該給予批評,但批評也一定要指向具體的行為。 6.注意紀律要求的變化。比如對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你這樣做很乖」可能鞏固某些行為,但三年級,就需要從「我希望你怎麼」到「你應該怎麼」轉變,從「你乖」到「你懂得規則」的轉變,有利於將學生的行為表現從謀求老師的贊賞轉化到認可和接受紀律的要求。
⑦ 怎樣理解「講課有紀律」
課堂紀律管理是課堂管理的又一項重要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難免出現各種課堂問題行為,干擾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因此,加強課堂紀律管理,對於維持良好的教學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一、什麼是課堂紀律一般來說,紀律有三種基本含義:(1)紀律是指懲罰;(2)紀律是指通過施加外來約束達到糾正行為目的的手段;(3)紀律是指對自身行為起作用的內在約束力。這三層意思概括出了紀律的基本內涵,同時也反映出良好紀律的形成過程是一個由外在的強迫紀律逐步過渡到內在自律的過程。我們認為,所謂課堂紀律,主要是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施加的外部控制與規則。良好課堂紀律的形成,不僅需要強制性的規則,更需要學生的與自律。因此,教師在提出課堂行為規范,進行外部控制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幫助學生自覺發展紀律。研究表明,由於形成的原因不同,課堂紀律一般可分為四類:(一)教師促成的紀律所謂教師促成的紀律,主要指在教師在幫助指導下形成的班級行為規范。這類紀律在不同年齡階段所發揮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剛入學的兒童需要較多的監督和指導,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在一個大的團體中學習和游戲,沒有教師的適當幫助,很難形成適合於有活動的行為准則。年齡越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越強,教師促成的紀律所發揮的作用也越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增強,學生一方面會反對教師的過多限制,另方面又需要教師對他們的行為提供一定指導和幫助。因此,這類紀律雖然在不同年齡階段發揮作用的程度不同,但它始終是課堂紀律中的一個重要類型。(二)集體促成的紀律所謂集體促成的紀律,主要指在集體和集體壓力的作用下形成的體行為規范。從兒童入學開始,同輩人的集體在使兒童社會化方面就開始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同伴體對學生個體的影響會越來越大。當一個兒童從對成年人的依賴中逐漸解放出來時,他同時開始對他的同學和同輩人察言觀色以便決定應該如何行事、如何思考和如何信仰。青少年學生常以「別人也都這么干」為理由而從事某件事情,在一定時期他們的信奉、見解、愛好、憎惡甚至偏見也都視集體而定。由於同輩集體的行為准則為青少年學生提供了價值判斷和日常行為的新的參照點,結束了青少年學生在思想、情感和行為方面的不確定性、無決斷力、內疚感和焦慮,所以他們往往過高地估計同伴集體行為准則的價值,並積極地認同和服從它。集體促成的紀律也有兩類,一類是正規體促成的紀律,如班集體的紀律、少先隊的紀律等,另一類是非正規體促成的紀律,如學生間的友伴體等。教師應著重對非正規體加以引導,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和行為准則,並使之融合到正規體中來,使每個學生都認同班集體的行為規范。(三)自我促成的紀律所謂自我促成的紀律,簡單說就是自律,它是在個體自覺努力下由外部紀律內化而成的個體內部約束力。自我促成的紀律是課堂紀律管理的最終目的,當一個學生能夠自律並客觀評價他自己的和集體的行為標准時,便意味著能夠為新的更好的集體標準的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標志著學生的成熟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四)任務促成的紀律所謂任務促成的紀律,主要指某一具體任務對學生行為提出的具體要求。這類紀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每項學習任務都有它特定的要求,或者說特定的紀律,例如課堂討論、野外觀察、標本等任務都有各自的紀律要求。任務促成的紀律是以學生對任務的充分理解為前提的,學生對任務的意義理解越深刻,就越能自覺遵守任務的紀律要求,即使遇到困難挫折也不會輕易退卻。所以,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接受紀律約束的過程。教師如能很好地用學習任務來引導學生,加深學生對任務的理解,不僅可以有效減少課堂紀律問題,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二、什麼是課堂問題行為所謂課堂問題行為,一般指發生在課堂上的與課堂行為規范和教學要求不一致並影響正常課堂秩序及教學效率的課堂行為。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課堂紀律問題,影響教學質量。國外的有關研究發現,一個學生的不良課堂行為不只是影響他自己的學習,同時也可以破壞課堂上其他學生的學習。在一般情況下,一個學生的問題行為可能簡單地誘發另一個學生不聽課,也可能把問題蔓延開來,誘發許多學生產生類似的問題行為,即產生所謂的「病源體傳染」現象,它會蔓及全班,破壞課堂秩序,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這種問題行為是許多教師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發生的。因此,對課堂問題行為及時加以控制和防範,也是課堂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課堂問題行為進行過分類。例如,美國的威克曼(E. K. Wickn)把破壞課堂秩序、不守紀律和不道德的行為等歸納為擾亂性的問題行為;把退縮、神經過敏等行為歸納為心理問題行為。奎伊(H. C. uay)把問題行為分成品行性問題行為、性格性問題行為以及情緒上、社會上的不成熟行為等三種類型。此外,布羅菲(Brophy)和羅爾肯帕(Rohrkemper)年提出的一個觀點也有一定新穎性,他們將課堂問題行為分為三類:(1)屬於教師的問題:學生的行為使教師的要求受挫,從而引起教師的不快或煩惱;(2)屬於學生的問題:由於意外事件或他人(除教師外)的干擾,學生的要求受到挫折;(3)師生共有的問題:師生彼此使對方的要求和目標受到相同程度的挫折。這一分類最引人注意和具有啟發意義的地方是將教師的問題行為也列入其中,實際上,課堂上的不少問題行為的確是由教師自身造成的,如教師粗暴的態度,對學生頻繁的訓斥等都會引發一系列課堂問題行為,這方面問題應引起教師的注意。目前最普遍的一種分類是根據學生行為表現的傾向,將課堂問題行為分為兩類:一類是外向性問題行為,一類是內向性問題行為。外向性問題行為主要包括相互爭吵、挑釁推撞等攻擊性行為;交頭接耳、高聲喧嘩等擾亂秩序的行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調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為;以及故意頂撞班幹部或教師、破壞課堂規則的盲目反抗權威的行為,等等。外向性問題行為容易被覺察,它會直接干擾課堂紀律,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師對這類行為應果斷、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在課堂中蔓延。內向性問題行為主要表現為在課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做白日夢、發獃等注意渙散行為;害怕提問、抑鬱孤僻、不與同學交往等退縮行為;胡塗亂寫、抄襲作業等不負責任的行為;遲到、早退、逃學等抗拒行為。內向性問題行為大多不會對課堂秩序構成直接威脅,因而不易被教師察覺。但這類問題行為對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對學生個人的成長危害也很大。因此,教師在課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據行為的外部表現判斷問題行為,不能只控制外向性問題行為,對內向性問題行為也要認真防範,及時矯正。研究結果表明,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常常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主要的影響因素集中在學生、教師和環境三個方面。1.學生方面的影響因素。大量的課堂問題行為是由學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這些因素主要是:挫折。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業成績不良,人際關系不協調、對教師教學要求的不適應等,都會使學生產生挫折感,並引發緊張、焦慮、懼怕甚至憤怒等情緒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情緒反應就可能演變為課堂問題行為。尋求注意。研究發現,一些自尊感較強但因為成績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體和教師承認的學生,往往故意在課堂上一些麻煩以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性別特徵。在小學階段,男孩活動量大,精力旺盛,喜歡探究,但他們的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年齡的女孩普遍要低些,因而出現課堂問題行為的可能性要高於女孩。人格因素。學生的課堂行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與其個性心理特徵如能力、性格、氣質、情緒等也有。例如,內傾化的人格,常表現出抑制退縮行為,不願與人交往,自我意識強,易受暗示。而外傾化的人格,則喜歡交際,迎合熱鬧,膽子較大,善於獲取新事物,能力較弱,違反紀律的情況相對較多。生理因素。學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導致問題行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無論是短期的還是的)、發育期的緊張、疲勞和營養不良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行為,這方面因素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另外,還有些學生的過度活動是由於腦功能輕微失調(簡稱MBD)造成的,教師對這些學生要更熱情地關心,幫助他們掌握控制沖動的方法。2.教師方面的影響因素。課堂里發生的問題行為,看上去是學生的問題,實際上與教師也有關系,有些問題行為就是教師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課堂紀律,教師也必須對自身進行一定的約束和調整。一般來說,對課堂問題行為產生影響的教師方面的因素主要有:教學不當。指教師由於備課不充分,缺乏教學組織能力,或表達能力差而造成教學失誤,進而引起課堂問題行為。教學不當可以引起課堂問題行為,這一結論已經在布羅菲和普特南(Put-nam)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證實。常見的教學不當有教學要求不當,例如對學生要求過高或過低;教學組織不當,例如教學從一個活動跳躍到下一個活動時缺乏順利「過渡」的環節,會使學生無法參與教學過程;講解不當,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講課時顯得無能、遲鈍、笨拙,而且在一段時間里只困死在一個問題上,那麼學生就有可能置功課於腦後而搗亂起來。管理不當。這可能是教師引起課堂問題行為的最主要因素。這方面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反應過激,濫用懲罰手段。例如,有些教師對學生的個別不良行為經常作出過激反應,動輒中斷教學大加訓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費整堂課時間進行冗長的訓斥,這種失當的管理方法往往會激化矛盾,使個別學生的問題行為擴散開來,產生「病源體傳染」效應。還有些教師過於相信懲罰在解決問題行為方面的效力,常常不分青紅皂白地運用各種手段對學生進行懲罰。研究發現,濫用懲罰手段特別是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僅不能很好地維持課堂秩序,還會大大降低教師的威信,甚至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怨恨情緒,誘發學生攻擊性的課堂問題行為。喪失威信。在學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師是很難管好課堂的,喪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學不當、管理不當也會造成教師威信下降。一般說來,以下行為的教師容易在學生心目中喪失威信:(1)業務水平低,教學方法不好。(2)對教學不認真負責,上課懶懶散散。(3)對學生的要求不一致,說了以後不檢查。(4)向學生許願,但總是不兌現。(5)不關心學生,待人冷漠。(6)缺乏自我批評精神,明知錯了,也要強詞奪理。(7)帶有偏見,處事不公。3.環境方面的影響因素。包括校外環境和校內環境中的許多因素,都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例如,大眾傳播媒介、家庭環境、課堂座位編排方式、教學環境的溫度和色彩等環境因素對兒童的課堂行為都會產生十分明顯的影響。有的研究發現,父母不和、經常打鬧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課堂上經常表現得或孤僻退縮,或煩躁不安,甚至挑釁生事。教學環境各種因素對學生行為的影響已在有關章節中詳細闡述過,此處不再展開。三、課堂紀律與問題行為的管理策略(一)將一般要求變為課堂程序和常規有效的課堂管理,實際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程序和常規,就不可能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實踐表明,教師適時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並嚴格監督執行,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亂,而且一旦學生適應這些規則後會形成心理上的穩定感,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認同感。例如,音樂課上要求學生上課時隨著教師的琴聲一行行列隊輕輕走入教室,在音樂聲中向教師問好、坐下,下課後仍按小組隊形踩著音樂節奏輕輕退出教室。這種要求一旦成為學生的行為習慣,就可以長久地發揮作用,產生積極的管理效益和教學效益。相反,如果一個教師不注意課堂規則的建立,只憑著不斷提出的各種要求、指令維持課堂秩序,不僅管理效率低,浪費時間,而且容易因要求不當引起新的課堂問題行為。(二)及時鞏固課堂管理制度一旦形成了課堂管理規則,就要及時反復鞏固它,必要時還要加以修正。鞏固管理制度的教師行為主要有:(1)認真監控。指教師應仔細認真地觀察課堂活動,講課時應始終密切注意學生的動態,做作業時要經常巡視全班學生。善於指導學生行為的教師,應能在學生的不恰當行為造成混亂之前就有所察覺。(2)及時恰當地處理問題行為。只發現問題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採取一定措施處理問題行為,教師採取什麼措施取決於問題的性質和場合。例如,有些學生在座位上但不聽課,看連環畫或伏在桌子上睡覺但無鼾聲,這類問題行為屬於內向性的,它不明顯干擾課堂教學,因此教師不宜在課堂里停止教學而公開指責他們,可以採取給予、鄰近控制、向其發問和課後談話等措施加以處理。有些學生大聲喧嘩、戲弄同學、扮小丑和頂撞教師,這類行為是外向性的,它們對課堂有較大幹擾,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時可以適當懲罰。(3)靈活運用獎懲手段。運用獎勵手段鼓勵正當行為,通過懲罰制止不良行為,這是鞏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獎懲的具體辦法很多,例如教師表情上的贊同與不贊同,表揚與批評,給予學生某種榮譽或取消榮譽,發獎品,課後留校,暫停聽課,送校長室等。在實施獎懲時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獎勵為主;二是維護課堂規則的權威性,嚴格按規則實施獎懲;三是懲罰手段不能濫用,更不能體罰學生。(三)降低課堂焦慮水平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是一個人自尊心受到威脅時的情緒反應。適度的焦慮可以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慮過度則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並導致問題行為。有效的課堂管理應該幫助學生在焦慮過度而尚未形成問題行為前降低焦慮的強度。調控學生焦慮的辦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談話了解、診斷焦慮的原因,然後誘導學生把造成焦慮的煩惱宣洩出來。二是針對焦慮的原因適當調整教學情境,例如調整教學要求、進度,調整教學評價的方法或要求等。課堂中不僅存在著學生的焦慮,教師也會產生焦慮。通常情況下,課堂紀律問題是引起教師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教師特別是一些新教師,由於缺乏課堂管理的成功經驗,對學生紀律問題經常憂心忡忡,擔心課堂上出現問題行為,於是常常採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課堂,頻繁指責訓斥學生。這樣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擾亂了課堂,進一步加劇了教師的焦慮。實際上,能否維持好課堂紀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及教師與全體學生間的人際關系。教師如果能真正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了解學生的要求,講求工作方法,學生反過來會維護、支持教師的工作,課堂紀律就容易維持,教師的焦慮水平也會大大降低,課堂管理效率會得到相應提高。(四)實行行為矯正,開展心理行為矯正是用條件反射的原理來強化學生良好的行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為的一種方法。行為矯正的方法比較適合於比較簡單的問題行為,例如上課愛講話、好動等行為。行為矯正的具體步驟包括以下幾點:(1)確定需矯正的問題行為;(2)制定矯正目標;(3)選擇適當的強化物和強化時間;(4)排除維持或強化問題行為的;(5)以良好行為逐漸取代或消除問題行為。心理的方法有助於提高課堂紀律水平,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心理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調整學生的自我意識,排除自我潛能發揮的障礙,以及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來改變學生的外部行為。從這一點看,心理是從內而外地做工作,它不像行為矯正那樣完全以改變外部行為表現為目標,因而比較適合於調整比較復雜的問題行為。但心理工作能否奏效,還取決於師生之間是否真正建立起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際關系,能否展開真誠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這項工作對教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⑧ 五年級科學下冊斜面的知識的集體備課總結
中班社會性教案《我會和小朋友一起玩》
活動背景: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專女,在家裡屬與同伴相處的機會少,與他人分享、合作、關心他人的意識薄弱,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中班幼兒有了與他人合作、交往的需要,但由於缺少交往經驗與能力,有些幼兒不能和同伴友好合作、交往,常為一些小事與同伴發生爭吵,為了滿足幼兒交友的渴望與需求,預設本次活動《我會和小朋友一起玩》,旨在引導幼兒學習一些交往技能,與同伴友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