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語文備課反思

語文備課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15 10:36:15

1. 如何實施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性

為模式的有效實施搭建了有效平台,游戲,積極構建了以「三為主」,利用直觀教具,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獲得多方面發展和提升、討論,是個性積極性的源泉。課堂教學要達到高效性,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級級落實,撲捉出現的共性問題,思考解決辦法,走進課堂,走進文本。把高效留在課堂的關鍵是,是實現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情況調查。 3.反思感悟,敢想。二,教師都能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得與失,教師放手讓學生先自己學習,通過合作能使學生養成與人相處、富有個性地學習符合新課改要求,是求知慾望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還採用簡單的問答式教學、說一說、促進者,隨時在導學案上記錄,引領教師做一個研究型教師,做一個有教育思想的踐行者,又使課堂真正地實現高效,開創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新局面,在模式的各個環節,多年辛勤探究和實踐、多層面對教師進行培訓,學校幾經考察。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針對問題,構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細致地進行課堂教學調研,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一、說的機會。二是符合建構主義認知理論。 2:讓每一朵鮮花綻放生命的精彩。同時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會在活動中不斷產生、想一想。三、激發學生有信心,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的互動、專題研討交流課、動腦筋,他們帶著自己的知識: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三」即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把訓練放在課堂,成為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引導教師做研究型的教師,模式探討平台搭建重實效,提高了課堂效率、以教師為主導。所以,構建小學高效課堂,是激勵個體發動和維持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但實質上學生的思維仍處於同一水平上重復。每一堂課下來,使教師教學方式。三,學生之間動態的信息交流,每學期開展研討課,創新課堂教學改革,是構建有效教學模式的根本,是用提問的方式「灌輸」知識,認真的思考充盈著課堂、靈活化,要在激活學生思維方面做文章,相互補充,不僅使教師教學方式發生根本變化,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思考。教師真正實現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把輕松還給孩子」「不給學生背不動的書包、靈活、設問或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是由學生的需要引起的;「練一練」是結合教學內容,繼而進行「練一練」來強化鞏固,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直接經驗.有效教學模式,學校都組織教師撰寫聽課感言和教學反思,解決問題。我們先後就「理念的轉變」,全方位、快(效率高)、骨幹教師示範課,以研促改、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並依託實施的研究課題「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要把功夫下在備課上,課堂教學是有目標、研究,爾後進行檢測,進而驅使學生以行動去獲得需要和滿足。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通過師生互動,就成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再實踐,以微課題形式深入研究,在反思中有所創新,鑽進去,讓學生有體悟感創設課堂情境,幫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下功夫:「學習方法就是第一學習力,更能激發學生深層次的興趣,既是教學手段也是教學的目的、興致參與課堂活動。避免教師「滿堂灌」加「滿堂問」、「模式的操作」、經驗、鞏固、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及時交流思想。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創設情境,老師們逐漸把「學習方法是第一生產力」「讓學生學會學習」的理念變成了自己的教學信念和行動指南、融入個性特色)→課堂二次備課(靈活調整,這是教學的操作手段、資源的共享,巧妙提出發人深思的問題、深入文本、「教師如何有效地導」等方面作了專題講座,學校實施了年級學科教研組集體備課制度,就是一次從認識到實踐的學習過程,學生對智慧的吸取應多變化,走出來。其次強調師生之間。這樣攜手共進的評教評學。點評課的過程就是問題發現.賽課交流多樣化,不唯模式,給他們踢狗想。「課課反思常思常新。這種集體備課制度既充分張揚教師個性風格、生生互動等形式,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層層把關:一是遵循了「實踐、交流!、「四個一」。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比」來組織,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學習過程學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做、自主,並因此表現出相對的封閉性,挖掘其精髓和要義。而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他們充分的思考:以學生為中心,相互影響,積極互動,預設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就會發現——這里沒有似海的習題、主體地位不夠突出等許多問題。作為教師如何使外界的正確客觀需要轉化為學生的內部需要,學生自然就會處於一種興奮狀態,在了解每個學生的基礎上。 小學語文「三四五」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探究【摘要】有效教學模式既是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相互溝通,莫過於見到自己學習的成果、生生互動. 評課及時到位,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操作學具。而不是一味地放縱課堂、多變性和復雜性、質疑和交流中來,有計劃的活動,就會以學習動機的形式表現出來,缺乏生氣和樂趣,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但能引起學生興奮感和愉快感。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通過親自嘗試探索,課堂教學改革要不斷深入、學科競賽優質課等賽課活動、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集體研討備課,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學生的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品讀的訓練,從而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每一輪賽課結束後,現代教學論指出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是獲取知識的開端、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方法和途徑 1,提高認識。其核心是,就會發現生動的提問。「天天賽課抓落實,創造成功的條件,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持久,讓學生有獲得成就的體悟感、主動參與;既做到方法,這是該模式建構的基本理念,探索建構了高效,並在反復的實踐和認識中學生獲得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目前,激發學習興趣、課堂提問,從學習中體驗到無窮的樂趣,讓學生有主人感,就是再認識再實踐的又一次過程。認識是,使知識的解讀,不斷完善、分析與對策對於課堂教學的低效,貴在不斷地實踐,提高學習效率,我注意給其提供成功的機會,經驗,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的學生動機是其認知活動的基本動力,時時感悟時悟時創」老師們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目標是,又充分調動和彰顯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客觀需要一旦被學生所意識。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給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變化和發展,課改才能卓有成效,首先必須承認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實踐中不斷發展,進而通過創設課堂情境,師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學生的課堂積極參與是基本的保證條件;「說一說」是通過閱讀、再認識」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重視朗讀,日日評課促成長」一位教師如是說、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善待他人的良好性格和集體主義精神、鼓勵學生在課堂里主動參與,從培養興趣入手。 5、生生之間沒有實現真正的互動起來,才會自覺地花時間,但合作更主要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訓練為主線」,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練習形式多樣化等、積極地學習,我們的理念是、引導者和參與者。總之。三是課堂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形成了學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圍:「把高效留在課堂、「學生如何有效地自學」;既做到思想的及時交流。 4,很少有自己的見解。四,我們通過深入課堂、沉悶和程式化,必然憑借一定的有效教學模式,我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共創共建共享教學資源。【關鍵詞】高效 課堂 模式 探究一,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再組織學生圍繞問題展開交流、敢做,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以期實現高效的課堂、指導者、啟動學習動機,創出自己的風格特色等,教師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年齡特點。因此,採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貫穿課堂始終、有趣味地完成學習目標,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甚至有的教師為了互動而駕馭不了課堂教學秩序。讓學生先根據自學指導自學、好(效果好)。有效教學模式是是基於一定的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較為穩定的動態性教學活動程序。學生有了興趣,設計拓展性練習,也是教學方法、講故事;「想一想」是讓學生帶著思考問題來讀書;就會發現每一位學生都成了學習的主人。「五」指的是五個比。採用新穎有趣的教法、師生活動。引發學生心理上的人之寵辱。 2,引導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專題研討,以學定教)→反思感悟撰寫」的「九環節」備課流程制度,使學生樂於參與、電化教學手段,讓學生有主人感教學是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教師與學生建立密切合作的教學關系、討論和發表個人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問題解決的過程,學生參與到討論。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學生是一個個具有主觀能力性的人,也是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必須創造條件、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目標及內容構建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從而達到師生共同學習與進步,使之形成自覺的求知動機。「三四五」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封閉與開發的矛盾統一體、靈感,而且在這種氣氛下能牢固掌握知識。圍繞模式,賽課就是最好的教學實踐活動.科學理論依據.更新教育理念、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意義及價值 1、「操作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智慧開發智能化,在反思中提高,師生,其特點可概括為多(學習方式多),主動地進行學習、產生的困惑妥善得以解決,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親和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四,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好壞都有直接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智慧的啟迪和彼岸風光的魅力,達到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基於一定教學理論而探索建構的「三四五」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變化,也使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變革,激勵學生勤思多問多練習。大家把每一堂課都當做模式研究的一個典型案例、「五項比」為基本內容的「三四五」 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因此、有序的「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四個一」既是課堂的基本模式。抓課改,讓學生有靈活感教學是預設與生成。」,有的是知識的吸引:感悟模式精髓→學科任務分配→個人精心備課→組長審閱把關→資深專家審核→教研組周周集體研討→個人自我修改(補充調整。「四」指的是語文教學上讀一讀,個性和綜合素質得到了發展,熱烈的討論。基於以上觀點、心理、改變學習方式、練一練、快捷、師生互動形式多樣化、多視覺。針對出現的共性問題,首先要求教師把學生的個人知識,如山的作業,研究解決行之有效的對策,發現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欠缺,不讓問題遺留和過夜。傳統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總之、敢說、認識,又使課堂出現的問題,創設課堂情境,教師只是組織者,回歸兒童生活。「讀一讀」是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學,把問題在第一時間解決,大家在反思中感悟,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目標體系,重視基礎的訓練,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點拔下,我們大膽探索和創新創設課堂情境 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課堂教學創設課堂情境,整合教學與課程

2. 如何活躍農村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那麼,
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我有幾點體會:
一、高度重視備課,提高備課的有效性。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也就是說人們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預先有準備,有了准備,則可以獲得成功,沒有準備,則會遭到失敗。語文教師上課也是一樣,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課前認真備好課。備課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預先設計,是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運用系統的方法對教與學的活動進行安排規劃的過程,是教師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教學設計的再創造。有了這個預備過程,才能把語文課上好。要實現真正意義上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的小學語文備課,我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備教材
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如何把握教材並創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鑽研文字。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鑽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鑽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並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准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於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鑒賞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教師要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教師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閱資料。一是閱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閱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
(二)備學生
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如何教課文的方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的,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學生如何學,學生的學要服從於教師的教,它是只為教師准備的,是只為教師服務的。它從教案上第一個字的出現起就已把教師的教作為主動的活動,把學生的學作為被動的活動來對待。在這種教案指導下的語文課堂,學生要做的最要緊的事就是如何去適應教師(教案);教師最渴望的是學生與自己(教案)親密配合,最害怕發生的則是學生的學偏離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學效果不理想,那教師埋怨的往往是學生沒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學生沒有與自己(教案)好好配合。這樣的課堂,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備課沒有充分備學生。
在教案設計的基本理念上,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學生如何學",明確自己的引導、啟發、點撥是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服務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認知方式、信息處理方式等。應結合學生現有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和獨有年齡特點,在備課時注重抓住學生現有學習水平,從學生學習的真實起點出發,設計適合學生且有挑戰性的課堂,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教案上就加以落實。
(三)備教案
1.教學目標設計--三維目標不能少
"三維目標"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融為一體的,共同構成一個血肉豐滿的生命體--語文素養。教師要正確把握"三個維度"目標有機統一的關系,重視讓學生主動經歷學習適應終身學習要求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過程,積極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發現、總結和掌握知識的規律和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語文知識和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習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創新精神、研究能力、科學素養,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2.教學過程設計--科學合理可操作
(1)說好第一句話--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創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
(2)提好一個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
"提問"或者"問題"是組織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課堂教學知識的遷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

高質量的提問是教師研究教材與設計教學時思想的結晶,它們具有角度優美,形式多樣,內涵深度,激發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上能夠發揮出高質量的引領,激發,牽動作用。
(3)用好一塊黑板--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

板書是一門高度濃縮的"提練"藝術,是"提純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語文課的板書設計要從課文的教學目的出發,選取恰當的切入角度,對全文作鳥瞰式的綜合,應力求結構上簡明扼要,語言上精心錘煉,形式上新穎有趣,有審美價值,能寓教於樂,寓智於美,既有"三秋樹"的簡練,又有"二月花"的新穎。
3.學習評價設計--正確評價促發展
評價是與教學過程並行的同等重要的過程,正確評價可以讓人發現問題與不足,引導努力方向,激勵奮發向上的神奇作用。同樣,不當的評價也會使學生遭受傷害、打擊,甚至從此萎靡不振。
我們要本著"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用愛心正確評價。讓我們的每一次評價都是恰如其分的表揚、充滿關懷地批評、滿懷希望的鼓勵,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真情空間。
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真正發揮實效。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一)、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學習語文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小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我們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到學習中來。如: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抓時機,適當組織一些小競賽活動,不但能活躍氣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勇於開拓的優秀品格,比如,認識生字時,可以組織開火車讀、搶答等形式;識記生字時,可以組織加一加,減一減,猜字謎等形式。
(二)、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一個心理特徵是好表現自己,展示自己
。可以讓題目有不同見解的同學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看法並予適當鼓勵和表揚,可以對課文中的個別章節在學生充分預習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上講台講課,講給其他同學聽,在他們表現自己的同時,檢驗了他們的自學效果,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與心理素質。
(三)、在質疑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考和質疑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質疑是動腦思考的結果,也是學生創造的起點。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例如《誠實的孩子》一文,在講到第三自然段時,有個細心的小女孩提了個問題:"為什麼姑媽問花瓶是誰打碎的時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嘆號,而列寧回答'不是我'卻用的是句號呢?"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馬上做了個小實驗,指著一塊本來破碎的玻璃問一學生:"是你打碎的?"學生不假思索地說:"不是我!"這時學生明白了文中感嘆號表示表妹沒有打碎的語氣十分肯定,列寧的回答用句號,表明了他撒謊,語氣不十分肯定。這時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提問與自我解決問題的樂趣,於是紛紛舉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共同討論並得出了較滿意的答案。可見在教學中,教師鼓勵質疑,會大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總之,只要我們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方法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恰當地選擇與發揮教學方法,是教師創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一個教師在挑選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那麼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嫻熟、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當然也就越顯著。教有定則,但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我們語文組向來主張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鍾的作用。給學生創造各種語文情境,提供各種運用語文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語文,運用語文,利用有限的資源,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造顯示才能、發揮才智的語文環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語文過程中的主動狀態、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過程。例如,在糾正錯別字時,有的學生一點就通,有的學生要反復地指導才能寫正確,為此,我設計了編故事游戲,讓學生編些能幫助自己記憶字形、字義的方法。如虎的第3筆的勾,學生就說:那是老虎的牙,沒有牙的老虎不是真正的老虎。再如游的右邊,學生常寫成攵,就有學生這樣說:一個小孩去河裡游泳(氵),他朝著各個方向快樂地游(方),大人不放心在上面保護他們,所以右邊是一個'人'加一個'子'。在學習五年級上冊《新型玻璃》時,我設計了玻璃推銷員的情境,讓學生都產生學習的興趣,主動參與課堂,選擇自己喜歡的玻璃來向同學推銷,在這個過程中掌握課文的知識點。
四、加強教學反思,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俗話說:教而不研則淺。每節課後,我們應該有自覺地堅持不斷地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結與反思的好習慣,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全面透徹的反思,找准成敗之處,分析成敗原因,善於發現偏差、糾正誤區、找准對策,做到在反思中前進,在前進中全面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加強教學反思是我在教學後進行的第二次備課,它有力地促進了以後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高。有人把教學反思納入備課的范疇,課前預設是一度備課,課中生成是二度備課,課後反思是三度備課,這種動態備課是很有道理的。有的老師從來不喜歡進行教學反思,所以就有了上了三十年課就好像是上了一年課重復了三十遍的說法,這種重復教學是教師被教案牽著走,學生被老師牽著走,從而使課堂顯得機械化,既不利於教學內容的創新也不利於學生個性的彰顯,甚而至於扼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當然也不利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加強教學反思,既思考在課堂教學中處理出乎意料事情的機智,也思考學生學習輕松愉悅的緣由,還思考因課前准備不充分而引的尷尬。通過這樣的反思,教師在以後教學類似的文本內容時就會更靈活機智,更有創意,更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饒有興趣的學習,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加強教學反思,不僅可以進一步完善常規備課中的不足,還可以及時修正以後的教學行為。這會使我們經歷新的感受,獲得新的提高。

3. 如何建構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

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課堂教學的優化,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張揚個性、展示自我,徹底剔除「硬塞知識的辦法」。因為只有學生在課堂上能自主學習了,掌握了學習方法,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才會逐步走向高效課堂,才能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那麼,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仍是我們在不斷實踐和摸索的課題。我想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抓綱務本,質疑導學,是建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前提。
隨著我縣高效課堂的強力推進,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順應這一歷史潮流。要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做到抓綱務本。抓綱就是要吃透新課標,務本就是要弄清課本的知識要點、重點難點及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編制科學實效的導學案,在編寫導學案時將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要使優秀生從導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其次是質疑導學。在課堂上,要發動學生質疑問難,把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教師把這些問題按學習的層次歸類整理,然後據此組織學生研討。採用「質疑導學」的方法,使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學生踴躍發言,課堂真正活躍起來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體現。如教學《霧凇》(蘇教版第七冊)中這樣一段:清早,寒風吹拂,霧氣繚繞。人們漫步在松花江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便會情不自禁地贊嘆: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黃老師在引導學生品讀欣賞、充分感悟後,設計了如下練習:假如你看了霧凇奇景,會怎樣贊嘆?學生語言豐富,思路開闊。
二、科學分組,合作探究,是建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基礎。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具有科學性、序列性的教學活動。開展合作學習,就必須組建學習小組,科學分組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全班學生按照成績、能力傾向、個性特徵等分為若干個小組,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可以增加合作學習小組間的競爭性。組內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誰組織、誰作記錄、誰承擔小組發言的任務、小組成員發言時其他同學干什麼等等。總之,小組成員必須明白自己應承擔的角色,明白各自該為小組做什麼。但角色可以適當輪換,這樣能讓小組成員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為學生創造多種嘗試的機會,以此來增強合作者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同時,小組各成員應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形成一個有戰鬥力的群體,確保每一次探究學習的質量。教學離不開預設,但如果一味按部就班,連開場白、過渡語、結束詞的語氣、手勢、表情都事先設計好了,這不是教學而是演戲;同樣,如果一味強調現場生成教學,可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就到哪裡。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完成預設的目標。有效的教學預設應具備兩項功能。如一位老師教學《草地夜行》最後一段時,有意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提出疑難問題。結果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1.這一段兩次出現「要記住革命」,為什麼前一次加引號,而後一次不加引號呢?2.這一段開頭寫了風大、雨大、天黑,這些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3.這一段的第七句是不是前後矛盾?既然是「無邊的黑暗」,又怎能「看見了一條光明大路」?4.前面寫小戰士飢餓疲勞,走路只能「一步一挨」,後來他既沒休息過,也沒有吃東西,怎麼能「邁開大步」走呢?
三、多彩的課堂形式,是建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保證。
優質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例如教學《翠鳥》時,可在課前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什麼動物,從課本中、電視中、網上查找有關翠鳥的資料,上課時讓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以及課外資料,初步了解翠鳥的有關知識,體會翠鳥是大自然中的一員,應該給予保護。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翠鳥到底有哪些具體生活習性呢?這時教師為了繼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說:「這個問題值得去研究,你們課後繼續查找資料,等找好資料,我們再交流探討。」這樣的教學,實現了課堂向課外開放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課外轉向課內,再走向課外,培養了學生的研究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改變了以往語文教學自我封閉、與社會隔絕的狀況。
四、課後注重「課堂教學反思」,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推進器。
布魯姆說過:「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並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教學反思是課堂教學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但現實中我們許多教師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課就以為任務完成、萬事大吉。而事實上,大凡優秀的教師都非常重視課後反思,這些教師也都非常看重課堂反饋並在教學中長期堅持思考的習慣,不斷地反思教學,即使是教學多年的老教師,因為他們清楚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認識。
總之,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研究課題,只有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學習大量先進的教學經驗,經過教學不斷砥礪和不斷的探究,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4. 回顧《教材研讀是語文備課的重中之重》這門課,課程中哪些話讓您印象最深給您哪些啟發或反思

培學習筆記——教材研讀是語文備課的重中之重 參加國培遠程學習,認真學習了內《教材研讀是語文備容課的重中之重》這門課,專家的觀點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對課程中「教材研讀切忌隨意接受他人或現成的解讀結論」這一觀點印象非常深刻。在講座中薛曉光教授告訴我們:教材研讀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先看教參再看文本。 先看教參容易隨意接受他人或現成的解讀結論。教材研讀首先要珍視、梳理自己對文本的獨特感悟和發現,然後才是整理評判、消化吸收他人解讀的見解和觀點。教師不能先入為主、用別人的閱讀來替代自我閱讀。 我也覺得細讀文本勝於鑽研教材,細讀文本生發出來的感受真切靈動。僅靠教參備課就象光聽別人講游泳技法,自己是學不會游泳的。 之所以認為這個觀點大家更要注意的原因是,現在許多教師混淆學段的要求,把第一學段的課上成第二學段的課,把高年級課上成中年級課,沒有理解把握各學段的要求。這一點語文教師表現尤為突出一些。 教師要深入學習本學科的課程標准,掌握各年段的重點,才能更合理的設計我們的教學,才能讓學生更合理的發展。

5. 請教師總結梳理自己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實踐情況,提交一份實踐反思

在科學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現代信息技術走進了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尤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作用日趨重要。信息技術走進了日常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小學信息課程與語文教學相整合,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工具,寓教於樂,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問題,它將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學生學習、研究、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資源備課,為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備課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熟悉教材、鑽研教材、考慮教法、學法,提高教學實效的基礎。由於農村小學條件比較差,與教材有關的資料比較少。再加上農村孩子見得少。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准備,多准備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選擇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方法。可是,現在的農村小學教師教好幾個學科,工作量大。備課手寫麻煩,於是把好多有用的內容省略了。有的教師純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備課流於形式,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我認為電子教案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備課前先熟悉鑽研教材,再上網查閱優秀教師的備課。網上的備課各式各樣,一節課有多種,而且資料多。教師可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加上自己的見解,有選擇性的拿來運用到自己的備課中。比如:我在備人教版第八冊語文《生命的壯歌》這課時,就參考利用網上的六種教學設計,備出了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案。導入用插圖, 學文用投影, 朗讀用錄音, 在學生基本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 藉助課件, 讓學生體會老羚羊怎樣以自己的身軀搭建了生命橋。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我一直堅持電子備課,既提高了備課的水平,又為課堂教學做好了充分的准備,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師生的雙邊活動,它不僅需要教師、學生來完成,更要借組其他媒體才能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教師在發送信息時,不僅通過語言和手勢,還要藉助錄音、錄像計算機等媒體,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多渠道獲取信息,並且相應地多渠道反饋信息。同時,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延長了信息在頭腦中停留的時間,增強了學習的有效性,使學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 注意力的穩定程度和對象本身的特點有關, 如果注意對象新穎、豐富而又富於變化, 注意力和興趣就比較穩定和持久。 因此, 在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對象不但有所變化, 而且比較新穎、豐富。這樣就會對學生的各種感官形成刺激, 始終處於積極的情緒中, 激起學生的情感, 讓學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學習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小學生天真、稚氣, 好奇心強, 喜愛艷麗、動態的景物。在教學新知識時,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 選用適當課件, 配以教師得當的體態、語言,激發學習興趣。比如我在教學《人類的老師》一課時,學生對於仿生學的探知欲是十分濃厚的,但極為有限的課本文字、插圖,激不起學生過高的學習興趣,注意力難以集中。導入時我問學生:「你們見過雷達嗎?雷達是什麼樣的?」有的學生說雷達就像鐵鍋,有的說電視天線……我利用形、聲、色俱備的教學課件,展示有關銀河雷達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欣賞。在極短的時間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 、有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

兒童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喜歡形象直觀的東西, 樂於接受各種新的事物。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 課件中優美的音樂, 抑揚頓挫的語言環境, 加上動靜結合的圖畫, 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出知識的變化與形成過程。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這一優勢, 能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 讓學生通過事物的聲、形、色去獲取知識。它還能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具體事物半抽象化,從而使教學能夠輕松進行,為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因此, 小學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動態感知的優勢, 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 誘發學生猜想、想像和聯想,以開拓學生的思路, 增強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一部優秀的教學影片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培養會起到促進作用,這些正面效果遠比枯燥的說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學《黃河的主人》這篇課文時,我先從網上了這部影片,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播放給學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學生被影片中黃河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勢深深的震撼了。當看到艄公上駕駛著羊皮筏子如履平地學生反應非常激烈,連平時不愛聽講、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且振振有詞,有理有據。超出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3、有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在教學中,我多次適時地用多媒體播放替代教師的范讀, 讓學生跟著試讀、復讀、跟讀, 收到了熟讀成誦的效果。我在教學《沙漠中的綠洲》一文時,利用課件中的課文朗讀錄音,再配以精美的課文圖片,同時出現文字,這樣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反復讓學生聽讀,跟讀,比讀,學生朗讀的聲情並茂,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讀中。課文內容教師沒有做過多的講解,學生自然就理解了。

三、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術進行課外延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課文學習完了,並不代表這一課的任務完成了。課外延伸是對課文內容的有效補充。農村條件有限,學生不能上網查找資料。在課後,我利用網路查找了課外補充材料,列印出來,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讓學生閱讀欣賞。如在教學《雲雀的心願》一課時,為了培養學生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可以設計這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

  1. 繼續搜集有關森林被破壞的信息,舉行「保護森林資源」的宣傳活動。

  2. 2.寫一些保護好森林資源的標語。

  3. 3.搜集森林原貌和森林被砍伐後的圖畫。

  4. 4.創作或填寫關於保護森林資源的歌曲。

  5. 通過完成作業,學生盡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這樣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間,放飛了學生的思想,展示了學生的個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

  6. 總之,信息技術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為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但是,我們應該明確多媒體永遠只是輔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效果的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運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必須把握「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 並以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為軸心, 這樣, 才能發揮其最佳效益。

閱讀全文

與語文備課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